项痹病的诊疗方案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 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 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线片上 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 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椎动脉型: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 颈试验阳性。③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 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 脉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 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椎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 ()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 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分钟,可反复 次。
• .整复类手法
• ()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 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 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 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 机,用力要快而稳。
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 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 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 (四)证候诊断
•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 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 薄白,脉弦紧。
穴、相应颈夹脊、列缺、人迎。颈夹脊穴要向颈 椎方向斜刺给予一定的提插捻转刺激。其余诸穴 用补法、也可加用电针、艾柱,每日一次,天位 一疗程。 • .灸法: 阿是穴、大椎、大杼、悬钟、太溪。每次 选用穴用艾条雀灼灸,每次次,每穴分钟,次为 一次。 • .耳穴疗法 • 取穴:颈椎、颈、神门、肾上腺、肾。
针灸科优势病种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项痹 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M47.221+G55.2*(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头针、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1)急性期主穴:阳性点曲池合谷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毫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
项痹病诊疗方案新版
项痹病诊疗方案新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侯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鉴别诊断1.颈部伤筋:颈部伤筋有明确外伤史,症状以颈部疼痛为主,多不伴上肢疼麻症状,而神经根性颈椎病以颈部疼痛伴双上肢疼麻为主症。
2.落枕: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部疼痛伴双上肢疼麻为主症,而落枕系青壮年多见,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因睡眠时枕头不适,卧姿不良,突然扭转所致,结合影像资料,故可鉴别。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体针(1)风寒痹阻证治则: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秉风、曲池、外关、列缺、合谷(2)血瘀气滞证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肩井、秉风、手三里、外关、列缺、合谷、三阴交(3)痰湿阻络证治则: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太阳、内关、中脘、丰隆、头维、阴陵泉(4)肝肾不足证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即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病变,引起颈
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的疾病。
它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那
些从事长期劳动和劳动强度较大的职业,如司机、工程师等。
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多为肝肾亏损、气
血不足、阴精不足等病理因素导致。
因此,针对这些病理因素,中医诊疗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气活血: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气血循环。
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醋香附等,可
以配合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气血循环。
2.养肝养肾:肝肾亏损是项痹病的一个病理因素,因此应该通过养肝
养肾来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中,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山药等来补肝肾,
辅以艾灸、针灸等来加强疗效。
3.补益肌肉:项痹病往往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因此需要
通过补益肌肉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中,可以选用川芎、细辛、肉桂等来
温经活血,辅以推拿、针灸等来缓解症状。
4.调养经络: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经络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调养经络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红花、桃仁等,可以配合
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经络通畅。
总结起来,针对项痹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调气活血、养肝养肾、补益肌肉和调养经络等方面。
通过中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的结合,可以改善
气血循环,缓解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在使用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项痹病时,也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的疗效。
项痹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周内。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腱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发病1-2周。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发病2周后。
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症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非药物治疗1、推拿治疗(每工作日一次)(1)松解类手法①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1分钟,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左右。
②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项痹,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颈椎出现问题。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项痹的诊疗方案。
一、病因分析1.颈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骨关节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稳定性降低,容易受到外力损伤。
2.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睡觉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颈椎负担加重,诱发项痹。
3.肌肉劳损: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肌肉劳损,进而引发项痹。
4.外伤:颈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都可能引发项痹。
二、临床表现1.颈部疼痛:患者常感到颈部肌肉疼痛,尤其是在劳累、受凉后加重。
2.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受限,转头时颈部僵硬,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3.上肢麻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4.头痛:颈椎病变可能压迫颈部神经,导致头痛。
5.眩晕: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出现眩晕症状。
三、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症状表现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通过颈部触诊、活动度检查等,了解颈椎病变情况。
3.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等,观察颈椎结构、椎间盘退变情况。
4.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颈椎病变相关抗体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四、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抗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缓解颈椎病变症状。
(2)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稳定性。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颈椎病变,可采用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椎管减压等介入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防措施2.增强颈部肌肉锻炼:定期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稳定性。
3.注意保暖:颈部受凉容易诱发项痹,应注意保暖。
4.避免颈部外伤:避免颈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1000字项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病因主要是颈部椎关节和肌肉组织受损引起,临床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肩胛部疼痛等症状。
对于项痹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常常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下面就是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项痹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总体来说以通络、活血、祛风为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症状和证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进行治疗。
(一)葛根芩连汤主要成分:葛根、黄芩、茯苓、甘草。
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活血,适用于项痹病因为风热所致的病人。
(二)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成分:桂枝、芍药、知母、生薏苡仁。
功效:调和营卫,祛风解表,适用于项痹病因为风寒所致的病人。
(三)清热解毒汤主要成分:连翘、枇杷叶、葛根。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适用于项痹病因为湿热所致的病人。
二、针灸治疗颈椎病和项痹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多用于疼痛缓解和痉挛、僵硬的放松。
常用穴位包括风池、大椎、肩井、天窗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释放紧张、疼痛的肌肉,达到舒缓疼痛,缓解痉挛的效果。
三、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又称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主要运用手指、手掌、拳头等手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韧带等组织,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松弛肌肉、消除痉挛和僵硬等功效。
对于颈椎病和项痹的治疗中,推拿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通常通过捏、揉、拍、推等手法,配合适当的中药外敷或拔罐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椎间隙、减轻肌肉紧张和生理反射性调节功能失调等病因,达到舒缓疼痛、恢复局部组织功能的目的。
总之,应根据不同病情综合采取针、药、按摩、物理治疗等手段,达到从病后遗症的来源上治疗的目的,方法多样,单一的局部理疗效果有限。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项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症状为肩颈、背部、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项痹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阻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中医诊疗方案中,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祛湿理气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并调理身体恢复活动能力。
中医诊断项痹的准确性主要依靠病史询问、望诊、切诊、闻诊、问诊等综合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中医医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中药治疗:1.活血化瘀方:使用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病灶进行局部透热、活血化瘀的作用,以缓解疼痛。
2.祛湿方:使用独活、白芷、羌活等祛湿药物,改善湿性疼痛,同时搭配益气补肾的药物,以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
3.理气通络方:使用柴胡、香附、青皮等理气药物,促进气机通畅,以减轻气滞所引起的疼痛。
二、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的巅日、风门、至阳、风池、颊车、光明、足三里等穴位,以活血化瘀通经络,缓解疼痛。
2.针刺方法:可选用毫针、略长针,进行温针、热针、回旋针等方法,以提高疗效。
3.针灸配合理疗:可通过推拿、拔罐、火罐等疗法,加强局部气血的流通,促进康复。
三、推拿按摩:1.按揉梁丘穴:从头端向下,先梁压按揉,后推拿梁丘,以舒缓颈部的痉挛和疼痛。
2.按压肩井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肩井穴,以缓解肩部酸痛、僵硬等不适。
3.摩擦背部经络:用手掌摩擦背部的膀胱经、肺经等经络,以活血化瘀、通经络。
四、饮食调理:1.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2.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红枣、山药、核桃等,以温养阳气,促进气血流通。
3.保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有节,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总之,中医诊疗方案针对项痹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通经络、祛湿痹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前往中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 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2015版)开远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并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35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
(ICD-10编码:M47.221 )(二)西医学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西医病名ICD-10 编码为M50.302 。
(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 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 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4) 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5) 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6) 混合型:同时存在以上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及体征(三)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 周内。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腱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或见胸闷心悸,或有发作性剧烈眩晕,甚者头部不能转动,恶心,呕吐等。
2、缓解期:发病1-2 周。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时有胸闷,头痛眩晕缓解,劳累后仍有头部昏沉感。
3 、康复期:发病2 周后。
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无明显头昏头痛及恶心感。
(四)中医症候诊断1 、风寒湿袭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涩。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治疗总则:实者泻之,虚则补之(一)针灸治疗治疗总法:疏经活血、通络止痛针灸主穴:风池、天柱、颈夹脊、大椎、肩井、肩髃、臂臑、手三里、列缺、合谷。
(1)风寒湿袭型:加取患侧风门、外关。
(2)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阿是穴。
(3)痰湿阻络:百会、率谷、内关、足三里、丰隆。
(4)肝肾不足:百会、率谷、肾俞、三阴交、太溪。
(5)气血亏虚:内关、足三里、脾俞。
针刺后,用相应的电针来代替手法刺激,并用红外线灯或TDP 照射代替灸法。
取针后再拔火罐5-10 分钟即可。
每天一次,10 天为一个疗程。
(二)推拿手法治疗治疗总法:理筋整骨,通络止痛主穴:风池、天柱、颈夹脊、大椎、肩井、列缼、合谷。
1、松解类手法(1 )基本手法:头颈部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肩背部用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一种或几种放松颈肩背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 分钟。
2)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 分钟,可反复1-3 次。
2、在基础类手法的基础上,现在多采用颈椎小关节紊乱调整推拿即颈椎微调推拿。
(三)中药汤剂内服(1)风寒湿袭型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组成:葛根30g 桂枝15g 白芍20g 大枣(擘)15g 生姜 3 片甘草6g (或加秦艽15g 威灵仙15g 鸡血藤15g 羌活10g )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600ml, 分三次温服。
中成药:天麻丸、疏风定痛丸(2)气滞血瘀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成: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川芎15g 、生地10g 、赤芍12g 、甘草10g 、(或加秦艽15g 、威灵仙10g 、鸡血藤15g 、羌活15g 、葛根20g 、桂枝10g )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600ml, 分三次温服。
中成药:独一味胶囊、云南白药胶囊。
(3 )痰湿阻络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组成:半夏12g 、天麻12g 、茯苓15g 、橘红10g 、白术15g 、甘草6g 等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取汁600ml, 分三次温服。
中成药:天麻醒脑胶囊(4 )肝肾亏虚治法:补肝益肾,通络止痛方药:壮骨益髓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
组成:熟地20g 、杜仲12g 、黄精15g 、仙灵脾15g 、菟丝子15g 、骨碎补10g 、牛膝15g 、茯苓15g 、山药12g 、金樱子10g 、芡实10g 、枸杞子15g 、生甘草6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取汁600ml, 分三次温服。
中成药:补肾健骨合剂、骨疏康胶囊(颗粒)等(5 )气血亏虚治法:补中益气,养血通络方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组成:黄芪30g 、芍药15g 、桂枝15g 、生姜3 片、大枣5 枚(擘)(或加党参15g 、鸡血藤30g 、当归15g 、川芎10g 、熟地15g )等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600ml, 分三次温服。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四)其他中医治疗:1、中药贴敷:急性期用活血镇痛酒贴敷;缓解期及康复期用壮腰健肾酒贴敷,每日一次,一次5-10 穴。
2、穴位注射法:采用当归、野木瓜、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毫升。
每隔1 —3日注射1次。
3、牵引疗法:患者坐于牵引椅上,套上牵引带,并分别固定于患者枕部和下颌部,头部略前倾15度,次牵引重量约5-15公斤,以后逐渐加重量,最大重量不超过自身体重的1/4 ,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如患者感觉在牵引时疼痛加重,或牵引后出现症状反而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停止牵引,而行人工仰卧位牵引4、中医热奄包治疗:疼痛局部,温经通络止痛。
5、中药熏药治疗:颈肩部,以通络止痛6、温针:痛点,以温经通络止痛。
7、小针刀治疗:当经过针灸、推拿等中西医治疗疗效不佳时,再选用小针刀治疗。
(五)西医对症输液、服药及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中频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可选用磁振热治疗仪、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等)-三、调摄护理1、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 —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
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
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不要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背部过伸过屈活动。
3、告诫病人注意颈部防寒保暖,避免负重,坚持导引功锻炼,如常我科自编的“颈椎操”o4、注意观察病人疼痛性质、程度以及全身症状,活动时采取正确的动作和姿势,颈围固定,可在颈围保护进行活动。
四、中医治疗效果(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 〜001.9-94)。
(二)疗效评估方法参照疗效标准,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等进行评价(1 )治愈:颈项肩背疼痛、肌肉紧张消失,上肢疼痛麻木及神经根压迫体征消失,无明显头昏头痛及恶心感,各种活动基本自如,恢复发病前的劳动力水平。
(2)有效:颈项肩背疼痛、肌肉紧张消失基本消失,上肢疼痛麻木及神经根压迫体征明显改善,劳累后偶有颈项部不适感,眩晕明显减轻,头颈位置性眩晕加重现象消失,劳累后有颈项部不适和眩晕加重现象。
(3)未愈:颈项肩背疼痛、肌肉紧张无明显好转,眩晕、头痛及其它症状无明显好转。
五、中医治疗难点1 、部分患者由于职业关系,长期伏案工作,或长时间使用电脑,或长时间驾车等致使颈部处于紧张状态,虽然经过治疗后症状消除,但回到工作岗位后不久容易复发。
2、先天颈椎畸形以及由于颈椎变形导致椎管狭窄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
3、部分患者由于颈部肌肉过于单薄,经过推拿等治疗矫正变形的颈椎,但颈部肌肉不能稳定椎体,故治疗后又容易复发。
六、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1、对职业性的项痹病患者,在来就诊时,除了给予相关的治疗外,还要特别给予颈椎护养指导,工作期间作颈部放松,自我按摩等,并教授我科自编的颈椎操。
2、主要通过推拿手法尽可能地将变形的椎体矫正,扩大或代偿性扩大狭窄的椎管,通过针灸理疗等治疗辅助对颈部神经血管的减轻刺激,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相应的症状。
3、颈椎椎体稳定性较差的患者,也主要使用颈椎微调手法进行治疗,在做完治疗后要及时戴上颈托以稳定颈椎的组织结构,并指导患者多作颈椎操锻炼:如飞燕式抬头以增强颈部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