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学家、政治家及社会活动家。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和借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陶行知以崇尚实践、尊重个性和关注社会实际为教育理念基础,提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本文将介绍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一、启发式教育思想陶行知主张启发式教育,即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知识,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会导致学生的机械记忆,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创造力。

相反,启发式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提出了“三自教育”原则,即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这种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陶行知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例如,许多学校引入了“问题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启发式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扎实的知识体系,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情感教育思想陶行知认为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他强调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陶行知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和健康心理。

他提倡教育家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情感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校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情感教育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实践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他认为,教育不能仅限于教室,而应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一、孔子:在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由博返约);在道德教育上(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二、孟子: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

三、荀子:首倡性恶论,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

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四、徐特立: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

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三、纪律教育。

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

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五、陶行知: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

"教育思想的三个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六、蔡元培: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文科和理科相通。

七、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苏格拉底法”: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中国历史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历史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历史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发表时间:2013-3-27 17:51:23 来源:搜集整理编辑:李林点击/评论:450/01.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教育家代表作及思想主张

教育家代表作及思想主张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思想1.《学记》: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②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③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④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⑤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⑥教学相长⑦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⑧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孔子:①代表作《论语》②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启发教学法④他最早提出学、思、行统一的观点⑤主张因材施教⑥有教无类3.孟子:①性善论②仁政③民本思想4.荀子:①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②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③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④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⑤主张“师云亦云”5.墨子:①提出“人性素丝说”②兼爱、非攻③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西方教育思想6.苏格拉底:①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③产婆术④运用启发式教学7.柏拉图:①代表作《理想国》②最早倡导寓学习于游戏8.亚里士多德:①代表作《政治学》②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9.昆体良:①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②是古代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③提出分班教学④运用奖励,反对体罚⑤提出教学应适当原则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11.夸美纽斯:①代表作《大教学论》②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③教育学之父④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⑤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⑥泛智教育⑦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12.赫尔巴特:①代表作《普通教育学》②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③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④科学教育学之父⑤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⑦五步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13.杜威:①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②实用主义代表③以儿童为中心④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⑤活动课程:活动教学⑥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⑦五步教学法: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⑧赫尔巴特传统代表学派与杜威的现代教育学派形成对立14.卢梭:①代表作《爱弥儿》②提出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③对教育最大贡献是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关系④教育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亲,尤其是男孩子15.康德:较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16.洛克:①代表作《教育漫话》②“外铄论”代表人物③形式教育论④提出白板说⑤绅士教育17.华生:①“外铄论”代表人物②行为主义③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④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18.裴斯泰洛齐:①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②教育心理学化③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④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人19.斯宾塞:①代表作《教育论》②课程理论代表人物③教育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④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0.克鲁普斯卡娅:①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②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科学家21.凯洛夫:①代表作《教育学》②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2013-05-10 22:22:01)转载▼分类:魅力教育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孔子像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四十八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

四十八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

四十八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

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

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7岁前的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及时地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各种活动。

儿童自幼养成耐寒的习性,很有必要;儿童习惯于寒冷,不仅可以促进其体格健壮,而且可为其长大成人后的从军入伍作准备。

至于儿童的啼哭,则不必禁止,啼哭时扩张肺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

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游戏和听故事。

“儿童游戏要既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涵柔靡的情调”。

故事应由负责儿童教育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

游戏和所讲的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的工作的简单模仿。

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狠亵的语言,更木能让他们讲狠亵的语言,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

同样,也不要允许他们看狠亵的图画或戏剧表演。

人们对最初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在幼时,务使其隔离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

”从5岁到7岁这个年龄时期,儿童可以旁观人们正在从事的他们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

根据亚里土多德的学制,要使儿童从7岁起便就学于“体育教师和竞技教师”。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一、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

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

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陶行知又派学生戴爱莲等人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在校内组织演出。

他还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带领师生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农场。

这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陶行知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总结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总结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总结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改革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被称为“实践主义”,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实际体验和参与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下面将详细总结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以实践为中心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他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参与到真实的活动中去,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际经验来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并主导学习过程。

教师的角色则是引导者和协助者,他们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杜威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应该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

他认为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投入学习并获得深入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他主张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机会,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和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领域。

四、社会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室,而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主张将学校和社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他提出了“学校社区”的概念,认为学校应该成为社区的一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参与社区事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杜威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学术能力的培养,还包括道德、社交、情感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性。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背诵版)伊子整理孔丘教育作用:庶、富、教(教育与经济关系);性相近,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当终身不断受教育、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学习是做官的途径)、教学内容:文(六艺为主)行忠信(道德教育)两方面。

六艺(诗书礼义乐春秋)。

偏重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首倡)、启发诱导(最早)、学思行结合、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由博返约。

道德教育:仁(准则)礼(规范)为核心内容。

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原则和方法。

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温故知新。

孟轲教育作用:理论基础——性善论(四端)、社会作用(治国治民不可缺少因素,得民心有效手段)、对个人(求放心、存心养性)。

教育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丈夫的人格理想:高尚气节浩然之气(三不能)。

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的方法。

论教学:遵循发展人的内在能力(内省说)。

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等原则与方法。

荀况教育作用:理论基础——性恶论(性伪之分)。

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环境、教育、个体努力共同作用)教育目的:大儒为理想目标。

以德才兼备、言行并重为标准。

儒者三分(俗、雅、大儒) 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尤重礼乐。

教与学:学习过程为“闻见知(兼陈万物而中悬衡、虚壹而静)行“四环节。

师道观:尊师作为国家兴衰和法制存废的标志、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师云亦云)。

道家----反对人为与教条教育作用:法自然(把得之于社会的影响逐渐损弃)逍遥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自由主义思潮)学习与求知:涤除玄览(抛弃任何成见)和虚而待物(包容兼取态度),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事物规律非理性能掌握,要用直觉和内心去体验),闻之疑始。

墨家——--—理想主义、务实态度、主动精神教育作用:素丝说---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接受教育(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1.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学记》战国晚期乐正克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主张: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的重要性2)“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育4)“学不躐等”教学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孔子《论语》“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君子”继承西周“六艺”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墨翟“兼爱”“非攻”掌握文史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习传实用技术苏格拉底“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政治“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教育》西方最早教育理论学习过程:模仿-理论-学习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观点:1)教育原则-遵循人的自然发展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自觉性等2)教学制度-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4)教学内容-规定百科全书式课程卢梭《爱弥儿》教育观:自然教育与儿童本位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在大学教授,始于康德裴斯泰洛奇(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人”主要思想:1)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3)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洛克主要思想:1)提出“白板说”2)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主要观点:1)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奠定科学教育学基础2)教师的中心地位三中心论:教师/教材/课堂中心3)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齐勒)4)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5)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社会公民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1)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中心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3)“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4)学校即社会5)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问题-验证这个假设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克鲁普斯娅卡《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初期教育有广泛影响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布鲁纳(美)《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创造力瓦根因舍《范例教学原理》创立范例教学理论能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目的: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教学目的: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思想教育“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学习理论: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啡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圈,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 使学生能“浅者求浅”, “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绪,不练自黑”, “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

中教史六大教育家思想总结

中教史六大教育家思想总结

中教史六大教育家思想总结中教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我将对其中的六位教育家进行思想总结。

第一位教育家是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的代表,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追求仁爱和公德的境界。

他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品质和高尚道德精神的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儒家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石。

第二位教育家是荀子。

荀子提出了“教化性命”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他认为教育具有塑造人性的力量,通过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潜能,让人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他主张“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强调人的修养和心灵的宁静。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也影响了日本和韩国等东亚文化圈的教育。

第三位教育家是朱熹。

朱熹是宋代的教育家和儒家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以经世致用为核心。

他强调学习应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服务社会。

他主张“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来发现和理解事物的规律,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他对教育的重视也体现在他的著作《大学》中,他认为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需要全力以赴去追求。

第四位教育家是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以“心学”为核心。

他认为心灵是人的核心,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实现自我完善。

他主张“知行合一”,强调知识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来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后来的“格致学派”。

第五位教育家是陈寅恪。

陈寅恪是现代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大学”应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全面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主张“中庸”,以立德为中心,追求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六位教育家是钱穆。

钱穆是现代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一、苏霍姆林斯基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

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

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

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

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

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②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阅读)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④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⑦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论教师素质)⑧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这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
他主张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学习周全而有系统的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应先从教学要有系统性的计划做起;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学循序渐进的 规则如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后教的以先教的为基础等的规则。


七、论分科教学
1、关于自然科学的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和九条原则 2、关于艺术的教学方法 明确模仿对象和反复练习 3、关于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学习和事物学习联系起来,与儿童智力相适应;注重模仿 和规则的学习。
勇敢
生产
铜和铁
节制

柏拉图的教育观 1.教育目的
普遍目标和终极目标
普遍目标:培养国家的统治人才 哲学王—军人—手工业者和自由民
终极观 2.教育阶段
(1)学前教育阶段(3-6岁) 寓学习于游戏 (2)普通学校阶段(6-17岁) 音乐和体育二者不可偏颇 (3)埃弗比教育阶段(17-20岁) 军事训练团 (4)理智教育阶段(20-30岁) 培养理智的美德 (5)哲学王的阶段(30-50岁) 国家的统治者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谦虚诚实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六、论教师 1、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子路》)
夸美纽斯


一、生平
夸美纽斯(1592─1670)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 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 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 校校长。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正值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 型时期。在文化、思想领域,人权与神权、理性与信仰、现 实与来世、科学与迷信、民主与专制之间发生了激烈碰撞。 夸美纽斯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人文主义及 唯物主义感觉论思想。他肩负历史重任,力图打破旧传统的 闸门,让适应新时代的新教育思潮汹涌奔流。 但他并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常常采用旧瓶装 新酒的形式发表其教育观点。

三、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第一,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 律。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 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 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 第二,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 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的特点。
四、“泛智”思想
这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 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 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 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夸美纽斯对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 容的旧教育极为不满,指出在那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受到周 全的教育。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 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 ,即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从而“懂得 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 ; 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 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 们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柏拉图的教育观 3.女子教育
柏拉图认为女子和男子在本性 上并无区别。在负担国家职务和受 教育方面应该男女平等。 4.重视早期教育 认为孕妇必须接受培训;儿童 3-6岁必须送到神殿,并由专门人 员教他们游戏;是“寓学习于游戏” 的最早提倡者。 5.课程设置:算术、几何、天文 6.规定了学校的兴建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基础 1.柏拉图政治观
主张哲人政治,即主张有智慧的哲 学家来治理和统治国家。 公民分为三个等级: 哲学王—军人—手工业者和自由民

阶级/职业 统治者 (哲学家) 管理者 (军士) 生产者 (手工业者和 自由民) 统治
职能
所含成分 金子 智慧
美德
管理
银子
4、教学原则
(1)预防性原则——“禁而未发至为预” (2)及时施教原则——“时过而后学,则刻苦而难成”,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 机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守一定的顺序
(4)学习观摩原则
(5)长善救失 (6)启发诱导

二、教育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君子:具有高尚道德和高超才能的 统治人才。主张在教育上以培养有道 德可从政的“贤才”,即“学而优则 仕”。
三、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本来的意思就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 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有教无类”作为私学办学方针,与贵 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官学以贵族身份 为入学受教的重要条件,以此保证奴隶主贵 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有教无类打破贵族、 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 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 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也就可以成为他的弟 子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述而》)
3、循循善诱 4、宽严结合
七、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 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 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 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 学规律。 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
五、教学原则 1、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2、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 斯行诸?”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2、教育作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 学为先” 3、学制体系 《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七年完成,谓之 “小成”,第九学年毕业为第二段,考试合格,谓之“大成”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 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 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 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 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 良好的师德典范。
一、教育的作用 (一)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孔丘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 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首先是“庶”,要有较多劳动力;其次是“富’,要使人 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再次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 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子曰:“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 加焉?”曰:“教之。”(《子路 》) 孔丘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反对害民的苛政。为 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要宣 传忠君孝亲、奉公守礼,这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3.巩固性原则
首先,理解性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其次,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 第三,教授知识是巩固知识的方法。 他指出,“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与练习,教育便不能够达到 彻底的境地。”



4.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首先,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其能力来进行。 “一切应学的科目都应加 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 他们去学习。” 其次,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使他们负担过重。

《学 记》
1、学记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最早的教育专著:比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多年 最全面的教与著作:虽然只有1200多字,系统阐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师问题以及学校管理。 最具科学价值的教育专著:从先秦诸子百家经验性、具体性上升到理 论性的高度。




他于1632年发表的 《大教学论》被称 为世界教育史上第 一部系统的教育学 理论巨著。标志着 教育学已经初步形 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论教育目的

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 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 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 物和利用万物。
二、论教育作用 首先,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 作用。“每一个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成为一 个人的”。 其次,他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 作用。 “教育是人类得救”的主要手段, “有教养的民族能利用的宝藏”,“它能使 社会减少黑暗、困恼” 。 再次,他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 “一切人类生来都是渴于求知的”, “用合 适的训练,使他们变为有德行” 。
五、论学前教育 《母育学校》: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 的专著。 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儿童体力、智力和道 德的初步基础,通过感觉器官的训练和发展使幼儿 获得关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初步认识。 学前教育的内容:胎教、体育、智育、德育。
六、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居于首要的 地位。他认为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 迅速而彻底。 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 “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伤害了他 们。”夸美纽斯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自觉地学习, 是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喜爱,是学习的不可抑制的欲 望。
(二)教育对人的培养的作用
孔丘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 键性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 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科学性,指出人的 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 赋比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提 出这一理论,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重 大突破,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人 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