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行》资料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2017-2018年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行》精品学案

2017-2018年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行》精品学案

《山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初读感知诗意,有节奏朗读。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再读质疑。

(1)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
(2)“径”“斜”怎么读,什么意思?
3.画诗悟境。

读了古诗,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画一画。

4.你还知道有哪些写秋天的古诗,写出两首。

《山行》ppt课件

《山行》ppt课件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山的深 厚情感,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
山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往往被用作 象征和寄托,表达他们对理想境界、 精神自由的追求。
游历与体悟
许多文人墨客选择游历名山大川,身 临其境地感受山的壮美与神韵,从中 汲取创作灵感与人生体悟。
现代人如何理解并传承这一文化精神
学生自主发言分享感受
分享对《山行》的理解和 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山行》这 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小组讨论:如何将《山行》意境融入生活
分组讨论
0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讨论如何将《山行》
背诵全诗,理解诗中 描绘的山行美景和诗 人的情感表达。
尝试将诗中的景象用 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 括诗句解释、主题思 想分析等,加深对诗 意的理解。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描写山的经典诗篇
《望岳》
杜甫的名篇,描写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诗人的 豪情壮志。
《登鹳雀楼》
王之涣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场景, 抒发诗人的胸襟抱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情感表达及内涵阐释
闲适惬意之情
诗人在山行途中,欣赏到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等构成的 美丽画面,感受到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表现出一种闲适惬 意之情。
豪迈乐观之情
面对火红的枫林,诗人不仅没有感到秋天的萧瑟和凄凉,反 而用“红于二月花”来形容,表现出一种豪迈乐观的情感。
读者共鸣与情感体验
引发读者对自然美的向往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行》资料作者简介(精品)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山行》资料作者简介(精品)

《山行》资料
作者简介
(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

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人谓之小杜,和合称“”,以别于李白与。

有《》二十卷传世,《》收其诗八卷。

1。

杜牧写山行的背景资料

杜牧写山行的背景资料

杜牧写山行的背景资料1.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杜牧是晚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清新婉约,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擅长写景,尤以山水诗著称,被誉为”山水诗之祖”。

《山行》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

2. 《山行》的创作背景《山行》是杜牧在晚年创作的,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下面将从时间背景、地理背景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来介绍《山行》的创作背景。

2.1 时间背景杜牧创作《山行》的时间是唐代晚期,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安史之后时期(755年-907年)。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乱之一,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社会秩序严重动荡。

而安史之后时期,国家逐渐恢复了稳定,社会开始逐渐安定下来。

杜牧创作《山行》时,正值这个时期,他的心境也逐渐从动荡转向安定,对山水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思考也得以展开。

2.2 地理背景《山行》的创作背景是杜牧在旅途中所见的山水景色。

杜牧游历过许多地方,他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热爱。

《山行》中的景色描写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巴蜀地区。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山水秀丽,景色壮观。

巴蜀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文化发源地,以其雄奇险峻的山脉和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2.3 文化背景杜牧创作《山行》时正处于唐代盛世,这个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众多。

山水诗在唐代非常流行,杜牧的山水诗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赏。

杜牧受到了前人山水诗的影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同时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牧的《山行》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独特见解。

3. 《山行》的主题和意义《山行》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杜牧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主题包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儿童必背古诗《山行》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

儿童必背古诗《山行》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

儿童必背古诗《山行》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今年小一年级新生就会用上新教材了,新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宝贝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期间,家长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习古诗文了,下面分享小学期间必背的古诗词给大家,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背景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_i 。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古诗今译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

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

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杜牧《山行》诗词原文及赏析PPT课件

杜牧《山行》诗词原文及赏析PPT课件
杜牧《山行》诗词原文及赏析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 录
• 杜牧与《山行》简介 • 《山行》诗词原文解读 • 《山行》诗词的赏析 • 《山行》与其他杜牧作品的比较及影响
01
杜牧与《山行》简介
杜牧生平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商 隐并称为“小李杜”,代表着唐 代诗歌的最后辉煌。
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该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古代山水诗的杰 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承与演绎
后代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常常通过模仿、引用或重新演绎《山行》来 表达对杜牧的敬意,也使得该作品的影响得以延续。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人生短暂
诗词中通过描述山的永恒与人的 渺小,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倡导人们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世事无常
诗中以自然景色的变换映照人生 的起起落落,表达了世事无常的 观念,提醒人们面对人生作者对山林隐逸生 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超脱世俗、
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感悟。
在浓厚的白云深处,隐约可见 人家,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对 隐居生活的向往。
“停车坐爱枫林晚”
诗人停车沉醉在枫林的晚景中 ,坐爱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 美景的热爱。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 红艳,诗人通过比喻,进一步
赞美了秋天的美丽。
诗词中的意象分析
01
02
03
04
寒山、石径
寒山和崎岖的石径构成了诗词 的冷峻和艰辛的意象,暗示了
诗词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象征手法
杜牧在《山行》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以山川象征 人生的险阻,以季节变换象征人生的起伏等,增强了诗词 的表现力。

《山行》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山行》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 章,认 识了鲁 迅这位 伟大的 文学家 、思想 家和革 命家, 希望同 学们能 从他的 身上汲 取力量 ,超越 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三、生字
路径
倾斜
枫叶
大于
四、深入探究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 的小路伸向远方。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山行》PPT优秀课件
山行
杜牧
《山行》PPT优秀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 背诵全诗。

山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全文)

山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全文)

山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全文)山行作者是谁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山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山行鉴赏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山行原文及翻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山行》姚鼐

《山行》姚鼐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姚鼐〔清代〕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作者简介】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译文】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注释】舂(chōng)锄:白鹭;扑扑:扑打翅膀。

【赏析】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

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

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

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

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

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

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

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行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行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行一、教学背景本教学内容为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一篇课文——《山行》。

《山行》是一篇抒情散文,主要讲述作者带着兴趣与好奇心,在登山途中领略山峦的多姿多彩,感受到自然的壮美。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好奇心,拓宽视野,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了学生对登山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山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2.理解文中运用的比喻手法,丰富自己的词汇3.掌握课文中的典故、俗语和成语,并能灵活运用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文学鉴赏3. 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登山和自然的热爱2.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其情感认知水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山行》的主旨和词汇2.掌握文中典故、俗语和成语,并能合理运用3.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典故、俗语和成语的理解能力2.学生对比喻手法的运用理解1. 交流讨论法通读《山行》,开展词汇和典故、俗语及成语的相关问答,集体讨论,增强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根据学生讨论和解释结果,逐渐感受到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特别是典故、俗语和成语的比喻手法。

2. 归纳法教师带领学生小组共同回想并复述上文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中的意涵。

将学生的归纳结果进行整合,展示成果。

3. 体验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学习活动,在登山途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激发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教学流程1. 创设情境1.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入课堂中,并简要介绍课文《山行》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

2.摆放相关的地理书籍、地理图片、现场拍摄的山景图片,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登山的认识和经历。

2. 展开教学1.回顾前置知识,询问并纠正错误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综合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综合资料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综合资料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白云生处: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文赏析】
1/ 2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时所写的。

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

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山行

山行
•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 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这句诗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 诵的名句。
•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山的活动,写了诗人登山时看到的美 景,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思想感情。写人、写景、写 情,三者紧密结合,又以写景为主,这就是本诗的独到 之处











谢谢
简析
•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 。诗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山行时所 见 到 的 枫 林晚景。写秋景的诗历来悲凉,可是,诗人笔下的秋景 却充满了生机,真可谓是秋天里的春天。
•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 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山窝窝里有几户︱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利用注释及词语手册等逐句理解诗文, 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者写下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 石头小路 斜: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句解: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重 要 诗 句
霜叶: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 比·········还红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 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
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 经得起风霜考验。
句解: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 所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下车来观赏。

山行

山行
远 处 高 山 山 间 小 路 曲 曲 弯 弯 , 深 山 密 林 中 升 腾 着 缕 缕 炊 烟 。 停 车 是 因 为 我 爱 看 枫 林 晚 景 , 经 霜 的 红 叶 比 春 花 更 加 鲜 艳 。
山 行
寒山 白云 石径 人家 远景
杜牧
山林பைடு நூலகம்色图
近景
枫林 霜叶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 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 爱之情,同时歌颂了枫叶不畏严寒的精神。
·
·
晚的枫树林, 不由得停下车 来观赏。
这经霜打过的枫叶,比 二月的鲜花还要红火。
红于:比··还红 ·· ·· 霜叶:经霜打的枫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 上具有锯齿基部为心形,上面为中 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色至橙色或 红色。
枫叶
枫叶
枫树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 ·
一条羊肠小道由山下通向 远处的山顶
径:小路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 。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 的地方,隐隐约约地 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因为喜爱这傍 晚:傍晚
山行
作者:杜 牧
山行:
在山里走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 字牧之,精通兵法,有 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 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 色。与李商隐齐名,世 称“小李杜”。
你会读吗?试试看吧!
山行 夜泊 姑苏
石径斜 乌啼 城外

《山行》诗人简介

《山行》诗人简介

《山行》诗人简介导读: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山行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山行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山行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山行》的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中的文学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培养学生爱好自然,感悟大自然之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学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文《山行》的课件和复述巩固练习的素材。

2.准备一些关于山行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几幅关于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山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思考。

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课题《山行》,并简要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和作者杨洪涛。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行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然后教师呈现课文《山行》的标题,引导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

阅读理解(20分钟)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跟读,熟悉课文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生词和疑惑。

讨论交流(15分钟)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情况和观点。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文学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合作复述(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对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点拨。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2.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对课文的记忆和朗读能力。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山行》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解课文的文学意义。

同时,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七、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文阅读理解和复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山行)综合资料.doc

(山行)综合资料.doc

《易错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检测卷(有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一个几何体,从上面、正面、左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则这个几何体是()。

A. B. C.2.下面的几何体中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的是()A. B. C.3.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图形如下: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A. B. C.4.一个立体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分别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A. B. C. D.5.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摆成这样的几何体至少需要小正方体()A. 5个B. 6个C. 7个D. 8个6.观察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是()。

A. B. C.7.下面三个物体,从()看形状相同。

A. 上面B. 前面C. 左面8.小丽从不同方向看到图形如图,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下面摆出的图形符合小丽所观察到的是()。

A. B. C.9.下面的模型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组成的.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模型,分别看到的是几号图形?(1)从前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A.B.C.(2)从左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A.B.C.(3)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A.B.C.10.下面的模型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模型,分别看到的是几号图形?(1)从前面看到的是()图形,A.B.C.(2)从后面可以看到()图形.A.B.C.(3)从左面看到的是()图形,A.B.C.(4)从下面可以看到()图形.A.B.C.(5)从上面看到的是()图形,A.B.C.(6)从右面可以看到()图形.A.B.C.1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下图中符合要求的几何体是( )。

A. B. C. D.12.几何图形一般根据()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绘制.A. 1B. 2C. 3二、填空题13.给增加1个小正方体,若使几何体从上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若使几何体从正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若使几何体从左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

杜牧《山行》是哪个朝代的

杜牧《山行》是哪个朝代的

杜牧《山行》是哪个朝代的杜牧《山行》是哪个朝代的山行是一首诗词的名字,唐代诗人杜牧所写。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牧《山行》是哪个朝代的,欢迎阅读。

杜牧《山行》是唐代的山行杜牧【年代】:唐【作者】:杜牧——《山行》【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杜牧斋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

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

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

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

山行

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因为喜爱这傍 晚:傍晚
·
·
晚的枫树林, 不由得停下车 来观赏。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 齿基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 季变为黄色至橙色或红色。
这经霜打过的枫叶,比 二月的鲜花还要红火。
红于:比· · · · · · 还红 霜叶:经霜打的枫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各种练习题表现效果
例一:填充题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 是:
各种练习题表现效果
例一:填充题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 是:(因为)
山 行(杜 牧) 寒 , 。
停 霜 , 。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上,有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 向远方。
白云生处有人家。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 的地方,隐隐约约地 有几户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句意:深秋季节,这充满 凉意的山林里,有一条石 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 伸展。在那白云飘浮的地 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导学提纲
1、自由读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
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品读古诗,说说自己可以从中体会 到诗人怎样情感?
jì ng
于 (枫叶) (于是) (斜线) (小径) (枫树) (忠于) (倾斜) (途径)

xié 斜
fēng 枫

枫 径

练习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 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所看到 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资料
作者简介
(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

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人谓之小杜,和合称“”,以别于李白与。

有《》二十卷传世,《》收其诗八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