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中见巧巧中见技——秦腔《双锦衣》许本德角色表演技巧及体会

合集下载

经典秦腔剧情介绍

经典秦腔剧情介绍

经典秦腔剧情介绍1、《火焰驹》剧情介绍:《火焰驹》又名《卖水记》,秦腔传统名剧,原为清代剧作家李芳桂创作之碗碗腔剧本。

宋时,番邦北狄王造反,李彦荣奉命挂帅出征。

朝中奸臣王强与兵部尚书李绶(李彦荣之父)不和,诬告李彦荣投敌,朝廷遂将李绶下入天牢,李家被满门抄封,家人被赶出京城。

李绶次子彦贵危难之中向居住在苏州的岳父黄璋求援,黄璋却冷目相向,悔婚退亲。

彦贵在无奈之中,靠沿街卖水度日,侍奉老母。

一日,彦贵卖水被未婚妻黄桂英之丫环芸香看见,芸香引其与桂英相会,并约好夜晚在花园赠金。

岂料三人举动被家人王良发现,王将此事密告黄璋,黄璋命王良杀死芸香,栽赃于彦贵,预知彦贵于死地。

苏州知府受贿,将彦贵判处死刑,秋后待决。

李家连遭危难之事被贩马义士艾谦知晓,艾谦乘火焰驹日夜兼程,入番报信。

彦荣领兵归劫杀场,救出彦贵,合家团圆。

此剧流传久远,版本甚多,现除演出本戏外,其中《卖水》、《打路》、《祭桩》、等折戏亦经常单独演出,《表华》、《赏景》更是脍炙人口的驰名唱段。

1958年此剧被长影拍成首部秦腔彩色影片之后,影响更大。

2、《狸猫换太子》剧情介绍:《狸猫换太子》又名《铡郭槐》、《打黄袍》、《火化冷宫》,秦腔传统剧。

宋真宗时,刘妃为了争宠夺位,暗与太监郭槐定下“狸猫换太子”之计,于李妃产子之时,诬陷李妃“产下妖物,玷辱宫闱”。

真宗听信谗言,将李妃囚禁冷宫。

刘妃又命寇珠将太子抛入金水桥下溺死,寇珠不忍,与太监陈琳商定救太子之策,逢刘妃、郭槐查宫,多亏寇珠机智,巧送太子出宫,交八贤王抚养。

十二年后,太子游园在冷宫与母相见,刘妃心疑,杀人灭口,逼死寇珠,又火焚冷宫,幸有陈琳报信,李妃逃生,流落民间,收一义子,相依为命,苦度终日。

八年后,包拯放粮途遇李妃,迎驾回朝,冤情昭雪,母子相认。

本剧除演出本戏外,《抱妆盒》、《拷寇》常作折戏演出,任哲中、张新华以演此剧闻名。

3、《三滴血》剧情介绍:秦腔传统剧,范紫东创作。

山西人周仁瑞在陕西经商,妻一胎产二子,不幸产后身亡。

2《秦腔》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教学设计课题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7.2《秦腔》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通过情景创设,嵌入拍摄宣传片的任务,请学生完成宣传片拍摄提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悟地域文化的魅力。

学科德育秦腔《八件衣》体现“惩恶扬善”的教育理念,秦腔的传承体现了文化自信,男女同台体现了自由平等。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强调传统文化的渗透,强调要更重视“思维发展与提升”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融相通。

《秦腔》是贾平凹先生一篇有着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散文,选编在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选入的篇目大多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彩,并蕴含作者对当时的时代精神或文化传统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应该将其与“文化”和“传承精神”放在一起解读,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同时,去体会贾平凹对地域文化的思考。

只有如此,方能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方能体会贾平凹散文的创作追求。

《秦腔》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

《秦腔》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过程及其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贾平凹曾说:“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这是最能体现作者乡土情结的一句话。

“天籁”说明秦腔在作者和秦人看来是世间最美好的声音﹔而“地籁”和“人籁”说明了这最美好的声音与这片广袤的秦地,以及豪爽真诚的秦人密不可分,这抔养育了自己的黄土大地,生活在这块大地上的人民,以及融入骨髓血脉的秦腔等等,他们的很多特性给贾平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即使长大成人扎根城市,贾平凹依然常常想起这内心深处的烙印,这烙印铸就了作者那浓浓的乡土情结,而《秦腔》就是这乡土情结的一个缩影。

学情分析我们广南地区戏曲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戏曲接触极少,兴趣不高。

秦腔剧目情节分享(2)

秦腔剧目情节分享(2)

秦腔剧目情‎节分享众所周知,戏剧的表演‎重要的是在‎表达剧中人‎物心理以及‎表现人物形‎象,对于演员来‎说,对于某个剧‎目的剧情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加容‎易对人物心‎理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表现人物心‎理特征;作为戏迷,若对剧情有‎所了解,才会更好的‎欣赏戏曲。

才能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

因此,无论是演员‎还是戏迷,对剧情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这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了‎大量常见秦‎腔剧目剧情‎,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欣‎赏戏曲,提高欣赏水‎平,现在分别一‎一贴出来,与大家分享‎,望各位支持‎,谢谢!1、《火焰驹》剧情介绍:《火焰驹》又名《卖水记》,秦腔传统名‎剧,原为清代剧‎作家李芳桂‎创作之碗碗‎腔剧本。

宋时,番邦北狄王‎造反,李彦荣奉命‎挂帅出征。

朝中奸臣王‎强与兵部尚‎书李绶(李彦荣之父‎)不和,诬告李彦荣‎投敌,朝廷遂将李‎绶下入天牢‎,李家被满门‎抄封,家人被赶出‎京城。

李绶次子彦‎贵危难之中‎向居住在苏‎州的岳父黄‎璋求援,黄璋却冷目‎相向,悔婚退亲。

彦贵在无奈‎之中,靠沿街卖水‎度日,侍奉老母。

一日,彦贵卖水被‎未婚妻黄桂‎英之丫环芸‎香看见,芸香引其与‎桂英相会,并约好夜晚‎在花园赠金‎。

岂料三人举‎动被家人王‎良发现,王将此事密‎告黄璋,黄璋命王良‎杀死芸香,栽赃于彦贵‎,预知彦贵于‎死地。

苏州知府受‎贿,将彦贵判处‎死刑,秋后待决。

李家连遭危‎难之事被贩‎马义士艾谦‎知晓,艾谦乘火焰‎驹日夜兼程‎,入番报信。

彦荣领兵归‎劫杀场,救出彦贵,合家团圆。

此剧流传久‎远,版本甚多,现除演出本‎戏外,其中《卖水》、《打路》、《祭桩》、等折戏亦经‎常单独演出‎,《表华》、《赏景》更是脍炙人‎口的驰名唱‎段。

1958年‎此剧被长影‎拍成首部秦‎腔彩色影片‎之后,影响更大。

2、《狸猫换太子‎》剧情介绍:《狸猫换太子‎》又名《铡郭槐》、《打黄袍》、《火化冷宫》,秦腔传统剧‎。

宋真宗时,刘妃为了争‎宠夺位,暗与太监郭‎槐定下“狸猫换太子‎”之计,于李妃产子‎之时,诬陷李妃“产下妖物,玷辱宫闱”。

秦腔丑角戏大全

秦腔丑角戏大全

秦腔丑角戏大全秦腔丑角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形式,它以滑稽、夸张、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

丑角戏是戏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秦腔丑角戏剧目,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一形式的戏曲艺术。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部经典的秦腔丑角戏剧目《白毛女》。

这部剧以农民起义为题材,通过丑角的滑稽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丑角在剧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负责搞笑,还要通过自己的表演为整个剧情增色添彩。

《白毛女》中的丑角形象生动、夸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们要介绍的是《三岔口》。

这是一部以农民斗争为题材的秦腔丑角戏剧目,丑角在其中扮演着一个调皮捣蛋的角色。

他们通过夸张的表演手法,将剧情推向高潮,引发观众的笑声。

《三岔口》中的丑角形象活泼、顽皮,给整个剧目增添了不少乐趣。

另外,我们还要介绍的是《打金枝》。

这是一部以宫廷斗争为题材的秦腔丑角戏剧目,丑角在其中扮演着一个机智灵活的角色。

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技巧,将剧情推向高潮,为整个剧目增添了不少笑料。

《打金枝》中的丑角形象机智、幽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是《三岔口》。

这是一部以农民斗争为题材的秦腔丑角戏剧目,丑角在其中扮演着一个调皮捣蛋的角色。

他们通过夸张的表演手法,将剧情推向高潮,引发观众的笑声。

《三岔口》中的丑角形象活泼、顽皮,给整个剧目增添了不少乐趣。

总的来说,秦腔丑角戏作为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成为了戏曲艺术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上述介绍的几部经典秦腔丑角戏剧目,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形式的戏曲艺术,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观赏这些经典剧目,感受到中国戏曲的魅力。

最新 戏曲演员的“双重性”表演技巧-精品

最新 戏曲演员的“双重性”表演技巧-精品

戏曲演员的“双重性”表演技巧〔摘要〕戏曲演员的表演和对人物的塑造,具有运用外部表现技巧和内部体验技巧的“双重性”,二者缺一不可。

缺少有机的内部真实体验和感受,所有外部程式或动作的运用都将是没有载体的躯壳。

〔关键词〕外部表现内部体验表演技巧戏曲演员中国的戏曲表演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灵活的时空处理,虚拟的程式规范,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其独特的表现技巧,千百年来深深地植根于民族土壤和人民群众的心中。

优秀的戏曲演员,身上时刻散发出一种独有的活力和蓬勃朝气,具有不同寻常的充沛情感和想象力。

他们具有一定的天赋,但更多是经过雕琢和各种技巧的训练所得。

什么是技巧?有些演员的天赋条件和外部展现叫人赞不绝口,但对他们的表演感到茫然,甚至认为虽花样百出却未融入剧情,那么其付出将黯然失色甚至失去价值,因为表演艺术不是靠外部条件取胜和靠外部技巧的卖弄来哗众取宠。

俗话说得好,“戏曲艺术重在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演形则死,演心则活”。

除了外部技巧的展示,戏曲表演更是一种感知的艺术、想象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交流的艺术、体验的艺术,要求演员必须做到身上有功,脸上有戏,心中有感,脑中有谱。

一、戏曲表演技巧的双重性一个戏曲演员,对祖先留下的无与伦比的戏曲表演程式,应如对待珍贵宝藏一样感到自豪和珍惜,“惜珍如命”地保护它,继承它,发展它。

但是,光懂程式,光凭先天性的身体相貌和嗓子条件,而不懂戏曲表演的基本特性和特殊的创作规律,就等于一个精明的工匠只会照样画葫芦,永远成不了创造型的工艺家。

演员的任务是创造角色。

演员表演学就是人学,是角色形象的创造者,是把剧作者笔下的人物通过感受、体验、体现,栩栩如生地搬上舞台。

要塑造好每一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感知、设计、刻画和准确地表现,就必须扎扎实实懂得并掌握戏曲表演的艺术技巧。

而事实上,我们不少戏曲演员只知凭天赋条件去外在地卖艺甚至卖弄,结果是内外不一,形神分离。

我以为,戏曲演员的表现技巧有其不可分割的“双重性”。

秦腔《双锦衣》观后

秦腔《双锦衣》观后

秦腔《双锦衣》观后作者:周汉萍《光明日报》(2016年02月15日15版)借西安易俗社到清华大学演出之际,观看了整理改编剧《双锦衣》。

剧作者吕南仲是易俗社创始人之一。

该剧以《宋史纪事本末》所载的张邦昌偕逆而编写,1920年9月首演。

1924年7月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西北大学讲学期间观看了易俗社《双锦衣》等戏,欣然提笔写下了“古调独弹”四个大字,并与十多位教授学者联名制匾相送。

此剧作为易俗社的看家戏,曾多次复排。

此次演出根据1992年演出本再次改编整理。

全剧分上下两本,演出5个多小时。

去年6月在西安演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剧作主要情节是:宋时,洛阳乡绅姜景范生有二女雪春和琴秋,分别许配两位学生王善和吴给。

二女各绣锦衣一件,以送各自未婚夫婿。

王、吴有两个同学蒋成史和许永德,对姜家二女垂涎三尺,同谋杀害王、吴而夺其妻。

先推吴给落水,又设计逼走了王善。

春雪误杀欲行不轨的蒋成史,惹来官司,为保门楣,投河自尽,幸被周氏夫妇所救,但又被蒋父认出,关入大牢几欲问斩。

琴秋受父责罚,逃入尼庵,后被太后收为公主。

获救的吴给官拜御史,审明了雪春冤案。

王善率领义军归顺朝廷。

历尽波折,两对夫妇花好月圆,终成眷属。

这是一台注重高台教化、寓教于乐的标准戏曲范本。

剧中饱含浓郁的中国传统思想,传递了惩恶扬善、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热情讴歌吴给、王善及宗泽等人赤胆忠心、一心报国的家国情怀,有力地鞭挞了蒋氏父子等人见利忘义、残害无辜的丑恶行径。

害人者或死或罪,忠善者终得圆满。

从表演上看,这部剧行当齐全,仅有名有姓的角色就超过了四十人,加上龙套、配角,演员总数相当庞大。

不仅如此,剧目角色设置比一般的戏更复杂,双小生、双小旦、双丑角、双须生,每个人的戏份分布依然比较均等,这也就对演员的实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最妙的是,编剧还在两个小旦和小生身上动足脑筋,写明他们的区别。

大小姐温婉通达,二小姐坚强果敢,两位小生一文一武,让观众过足戏瘾。

戏曲素以虚拟为特征,一桌二椅等舞台美术为标志之一。

《秦腔》的艺术特色(正式)

《秦腔》的艺术特色(正式)

《秦腔》的艺术特色(正式)
《秦腔》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中国陕西省的秦地地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中国戏曲界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秦腔》的艺术特色:
1.剧目丰富多样:《秦腔》剧目涵盖了历史故事、名著改编、
民间传说等多个题材,既有宏大的历史题材剧目,也有轻松愉快的喜剧小品。

剧本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

2.唱腔婉转动人:《秦腔》的唱腔风格以婉转动人为主,以苏
幕遮、临江仙、绣球春等名曲为代表,旋律优美动听,表达情感细腻深沉。

演员在演唱时要注重音调的把握和变化,以准确传达人物情感。

3.表演独特生动:《秦腔》的表演注重情感表达和动作的准确性。

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如脸谱表演、身体动作和肢体语言等,使得角色形象生动鲜明,能够深入观众心中。

4.人物形象丰满多变:《秦腔》的人物形象丰满多变,既有英
雄人物,也有普通百姓。

角色性格多样,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都能够通过语言和动作得到精准表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5.舞台布景精致细腻:《秦腔》的舞台布景注重细节处理和色
彩搭配。

舞台背景常常采用美丽的山水画卷或精美的建筑模型,配以灯光效果,营造出恰当的戏剧氛围,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秦腔》以其丰富的剧目、婉转动人的唱腔、独特生动的表演、丰满多变的人物形象和精致细腻的舞台布景成为了中国戏曲中的一朵独特的艺术花朵。

它不仅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还展现了秦地地区独特的审美风格。

秦腔旦角表演风格分析

秦腔旦角表演风格分析

秦腔旦角表演风格分析作者:杜银凤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0期【摘要】秦腔作为经典的戏剧表演形式,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秦腔旦角表演风格进行了探讨,从风格的塑造以及演员的艺术修养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秦腔艺术表演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秦腔;旦角;风格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56-01秦腔是一种经典的舞台表演形式,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具有自身完整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旦角又是秦腔表演中的重要的行当之一,旦角又细分为正旦、花旦、老旦、彩旦、武旦等多种形式,是对舞台中女性角色的一个统称。

在秦腔表演中,这些旦角的表演风格都是各不相同的,每种旦角代表的人物特点也是有所区别的,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特点,正是因为表演风格的差异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秦腔舞台表演形式。

一、根据戏剧要求,塑造人物形象在秦腔表演当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塑造人物,对剧目中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进行专业的分工表演。

在旦角表演中对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格的女性角色都有细致的划分,比如说年轻活泼的女子一般都是小旦;正旦一般就是举止端庄、性格稳重的中年妇女;老旦是指老妇人;彩旦一般都是一些媒婆、后娘等一类的角色。

演员首先要根据剧中人物的特点来进行区分,塑造出人物的形象,让观众能够感觉到这就是剧中的人物。

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要对戏剧中不同时期的人物特点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甚至是心态发生改变,人物的着装、表情以及动作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要想把握好就需要细致地分析观察。

比如说,在《铡美案》当中,秦香莲属于正旦,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所以在穿着上也是比较朴素的,青衣素裙。

受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秦香莲对于丈夫抱有希望,一开始性格比较软弱,希望能够找到丈夫之后,一家人重新在一起。

但是当丈夫拒绝收留她和孩子,还派人杀害他们的时候,她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抱有希望到后来的绝望与无奈,于是选择反抗,状告陈世美的薄情寡义。

[说明]秦腔1

[说明]秦腔1

00秦腔000秦腔(Qinqiang Opera,或Qinqiang)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简介000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

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

秦腔优秀传统剧目选(33本)供群友参考

秦腔优秀传统剧目选(33本)供群友参考
别名《宁国府》《天长关》。其中《收朱亮祖》为著名折戏。该剧为须生、净角唱做并重戏。李云亭、刘毓中、李可易、田德年等演出代表做。1961年陕西同州梆子演出团
曾赴京演出。
《玉堂春》
剧情简介:吏部尚书子王景龙,与烟花名妓苏三有情
别名《铁莲花》《生死板》。其中有同名折戏《烙碗计》为著名折戏。该剧为老生、妖旦、幼生唱做并重戏。刘毓中、乔新贤、阎更平、袁兴民、樊新民等演出代表做。
《三滴血》
剧情简介:山西周仁瑞于陕经商时,其妻一胎生二子后病亡,己养长子天佑,次子卖于李三娘。三娘更其名为李遇春,与己女晚春定为婚约。后周仁瑞经商折本,带天佑归山西,其弟周仁祥怕占家产,不认侄儿天佑。周仁瑞诉诸官,县官晋信书以滴血之法断为非仁瑞之子,父子失散。遇春长大后,三娘亡故。恶少阮自用垂涎晚春,假造婚书,逼其成婚。晋信书复以滴血之法将晚春判归阮自用。花烛之夜,晚春逃出,寻找遇春。仁瑞寻子与遇春奶妈相遇,不服滴血断案之法,同往县衙质对。晋信书又以滴血试验,断周仁祥与子牛娃又非亲生。后天佑、遇春结盟投军,各在疆场立功受封得官,提审县令晋信宋太宗携柴郡主游铜台,遭辽兵围困,勒要郡主和番。八贤王、吕蒙正、杨延景前往救驾,闻郡主已被迫和番。八贤王计许杨延景若能追回郡主,即许其成婚,
吕蒙正中间为媒。杨延景果然救回郡主,而太宗因郡主早已有先王旨配中山王三子傅金奎,犹豫不决。状元吕蒙正从中斡旋,与八贤王说服郡主。在对敌大战中,傅家父子临阵脱逃,杨家将杀退敌兵。宋太宗遂决意将郡主许配杨延景。
,约定终身。王于妓院耗尽钱银,落难上京应试。苏三被鸨儿变卖商人为妾。商人沈彦林之妻与赵监生私通,杀害亲夫祸及苏三。县官受贿,苏三被定死罪,押解太原,三堂会审,得于高中之夫王景龙相认,遂得团圆。
别名《女起解》。其中《苏三起解》《三堂会审》为著名折戏,久为流行。该剧为小旦,生、丑唱做工戏。何振中、孟遏云、晋福长、苏蕊娥、全巧民、肖玉玲、熊月玲、李建佟演出代表做。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说课电子课件教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说课电子课件教学

作者简介
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作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 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 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 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
阅读链接 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秦腔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 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 秦。因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为“秦腔”。又因早期演出时, 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秦腔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于全国 各地,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描绘围绕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文章主体部分,作者首先以 时间为顺序,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充分表 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然后,笔触向秦腔演出后延伸,饶有兴 味地介绍了秦腔所引发的生活中的悲喜剧。最后,介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 目中神圣而崇高的地位。
③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将秦腔与秦川人的喜怒哀乐和对真善美的追 求联系在一起,升华了主旨,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3.第3段包含了哪些信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分析】(1)①村村有戏班,人人会清唱,写秦腔普及之广;②帝 王陵墓、石碑残字,含蓄地暗示了秦腔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③土屋 窗口、村口土尘、叫驴打滚、“我”的感觉等,写出了秦腔的生活气 息和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2)烘托。作者将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飘出的雄壮的秦腔叫板,置 于“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的背景 之下,使得秦腔充满了苍凉而厚重的历史感。

关于戏曲表演中的重复手法之我见

关于戏曲表演中的重复手法之我见

关于戏曲表演中的重复手法之我见戏曲表演里的重复手法是戏曲舞台上经常运用的、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

它的作用如何?它的美学原理是什么呢?本文想就此抛砖引玉,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重复”在戏曲表演中,是通过同一事物(台词、动作、表演段落等)的反复出现来突出重点、加强戏剧效果、刻划人物的一种手法,它的作用很大,并且是多方面的。

我们不妨从一些例子来看戏曲中重复的用法。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演出本《碧玉簪》里有“三盖衣”这场戏。

礼部尚书之女张玉贞嫁到赵家,由于恶少挑拨,花烛之夜受到丈夫的冷遇。

张玉贞虽心怀幽怨,但当她看到丈夫扶几而寐、衣裳单薄时,又怕冻坏了他,就想取件衣服替他盖上。

可是,拿起衣服转念一想:“象他这样无情无义之人,我还管他什么!”心里一时气来,就把衣服扔下了。

但过了一会儿,又想:“话虽如此,我既然与他成为婚配,难道就看他冻这~夜不成么?”想起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给他盖上才是,就又拿起衣来。

然而且慢!玉贞心里还有个小九九:“他既待我如仇人一般,我若与他盖上,他反说我有意挑逗于他,岂不是自讨无趣?”封建时代的妇女不能不想到这一层,于是又止住了。

更鼓咚咚敲,风声呼呼响,玉贞又坐不住了:“我想婆婆仅此一子,她老人家又待我甚好,我既然与他成为夫妻,眼前纵有误会,日后必定水落石出;此时若是将他冻坏,终身又依靠何人呢?”爱怜之心、夫妇之情都在催促她行动,便持衣欲盖,“哎呀,他与我未交一言,蓦生生的男女,我无端体贴起来,这羞答答的如何是好!\'.少女的羞涩又出来阻止她了。

这样,一次次拾衣、盖衣、欲盖、又止的重复表演,把一个少女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那种幽怨、爱怜、迟疑、娇羞的复杂感受,都在舞台上细腻地表现出来,使观众一目了然地看清了她的种种心理变化过程,在欣赏、品味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这个例子,通过演员外部形体动作的重复来细致人微地展现人物的内在感情,这就是戏曲里重复手法的一个作用。

秦腔遭遇华盛顿于无声处见轰动

秦腔遭遇华盛顿于无声处见轰动

秦腔“遭遇”华盛顿 于无声处见轰动2010 年 1 月 17 日晚,在美国大华府中国西北同乡会了秦腔传统戏《柜中缘》应下水袖轻轻一甩 ,一个简单的亮相 ,台下便掌声雷动。

接着 许翠莲 (王金莲饰 )登台亮相 ,淘气(李晖饰 )“牵驴”登台亮相 ,以及后来李映南 (潘智纲饰 )出场 ,都博得了满堂喝彩。

演员刚一出台亮相观众就喝彩 ,华盛顿极少见到这么 “正 的中国戏曲 ,《柜中缘》首先占有了“新颖”二字 ,就连 两三岁的小孩子也被台上的戏曲人物画面吸引。

此处无声胜有声、 于无声处见轰动。

剧场秩序出奇得好 ,所以台上的声音能够抵达每一个角落 ,弥补了音响系统的不 足;而演员为观众的热情所鼓舞 ,一个个超水平发挥 ,演出水平远远超过彩排水平。

许翠莲来好羞惭”这一大段苦音二六是《柜中缘》的 (CNWA )的新春聚餐联欢晚会上,大华府中国西北文艺社演出 当《柜中缘》的音乐响起 ,许钱氏 (谭颖饰 )出场 ,台下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许钱氏轻移莲步 ,走到台心 ,在一声手锣的照宀”经典唱段,原来曾担心观众会因听不惯秦腔而不耐烦,结果获得满堂彩。

事实上,在每一段唱腔之后都是满堂彩。

每次掌声之后台下又恢复到鸦雀无声,每个人都是百分之百的聚精会柜中缘》本身就是喜剧 ,而华府版的《柜中缘》喜剧成台词中有“包袱” ,并不能保证观众一定会笑。

真要将观众逗笑 ,首先要让观众把戏看懂。

虽说《柜中缘》情节简单 但当事者仍然担心观众听不懂 ,事先做了安排 ,在节目单的背 面对《柜中缘》的剧情作了详细介绍 ,且是中英文对照。

台词 中偶尔夹杂“ Police-men!”、“Oh,my God!”之类的英语,不但帮助大家理解 ,而且增加了喜剧效果。

结果表明 ,大家都看懂 了,因为每个“包袱”都能逗得观众开怀大笑。

位美国朋友说 :“妙极了 (Marvelous)! ”一位生长在美 国的少女说 :“ I actually understood and liked it.It was fun to watch.( 我竟然看懂了 ,而且喜欢它。

巧“理”·巧“技”·巧“艺”: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的三重关联

巧“理”·巧“技”·巧“艺”: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的三重关联

巧“理”巧“技”巧“艺”: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的
三重关联
曾维林;魏容
【期刊名称】《河北学刊》
【年(卷),期】2024(44)2
【摘要】战国中山国王陵的发掘是河北乃至整个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也蕴含着鬼斧神工的造物艺术。

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同属先秦文化范畴。

通过文献与出土文物分析,并对比《考工记》的造物与艺术设计思想,可以发现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之巧“理”、巧“技”、巧“艺”的关联性。

其具体体现在创与制的造物理论、关联道与器的技术、器物的文化与审美三个方面。

探讨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之间关系,有助于传承古代人工造物的创作智慧与文化品质,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思想和艺术元素,以为当代造物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服务。

【总页数】7页(P218-224)
【作者】曾维林;魏容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0.9
【相关文献】
1.丑中见巧巧中见技——秦腔《双锦衣》许本德角色表演技巧及体会
2.知者创物,巧者和之——散论《考工记》的机械设计美学思想
3.赢在“理”,胜在“气”,巧在“技”——《唐雎不辱使命》外交艺术之解读
4.艺巧因心心巧因境--田晓冬·陶·心灵之约
5.以"技"为本,"巧"自生焉——谈英语导游讲解服务中的"技"与"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丑中见神——我演丑角的点滴体会

丑中见神——我演丑角的点滴体会

丑中见神——我演丑角的点滴体会
李兴
【期刊名称】《当代戏剧》
【年(卷),期】1992(0)1
【摘要】我自幼学演秦腔丑角,在这个行当中折腾了30多年,演了大小40多个形象。

在较长时间的舞台实践中,我摸索出了演好丑角的一点窍门,这就是:表演上要干净利落,诙階幽默:道白上要口齿伶俐,清脆风趣;身段上要节奏感强、趣味性浓;方法上要大胆夸张,浑而不俗。

总之,要丑中见神,以丑显美。

秦腔丑角的身段动作丰富多姿、形态幽默,丑中见美、美中寓情,情中含巧、巧中出戏。

这一套千姿百态的身段,均要求手、眼、身、法、步配合巧妙、衔接有素。

【总页数】2页(P55-56)
【关键词】口齿伶俐;李正敏;显美;美中;《十五贯》;中含;音包字;岳文义;艺术规律;艺术道路
【作者】李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
【相关文献】
1.虚中求实丑中见美——我演淮剧《梁上君子》的体会 [J], 李坚
2.说"丑"--我对演丑角戏的认识和体会 [J], 刘林
3."丑中见美"的丑角表演
——以赣剧《张三借靴》为例 [J], 占齐
4.学演《打神告庙》的点滴体会 [J], 李菁
5.丑中见美美中见怪——访“戏曲一大名丑”苏笑神 [J], 罗宏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腔有哪些传统绝技-秦腔的传统绝技

秦腔有哪些传统绝技-秦腔的传统绝技

秦腔有哪些传统绝技-秦腔的传统绝技秦腔有哪些传统绝技-秦腔的传统绝技 秦腔是从民间戏法和民间⾳乐中发展起来的⼀种地⽅戏曲艺术,在其传统的剧⽬之中还保留了许多民间戏法,并被视为秦腔的传统绝技。

下⾯,⼩编为⼤家分享秦腔的传统绝技,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变脸 秦腔、同州梆⼦、西府秦腔、汉调桄桄、汉调⼆簧等剧种的⽣、旦、丑⾏皆有此特技。

其变法有“变脸型”和“吹⾯灰”两种。

变脸型:《三⼈头·揭墓》中⽤此技。

揭墓贼⽤腰带做好套圈,⼀端套在僵⼫脖⼦上,另⼀端挂在⾃⼰脖⼦上,扶起僵⼫脱⾐时,感情变化复杂,⾯部表情也随之变化。

他发现死者⾐着豪华时,⾼兴得眼睛眯成了⼀条线,嘴⾓翘到了⿐⼦两侧,喜得浑⾝发抖。

当⼫体的盖脸怕飞落,露出阴森可怖⾯孔时,他被吓得脖⼦⼀缩,裂开⼤嘴,瞪着两眼,眉⽑不住地跳动。

揭墓贼为了抑制⼼中的恐惧情绪,忽地眉头⼀耸,圆⿎双眼,翘起⿐翼,眦着⽛,显出凶残之相。

死者穿了七套⾐服,每旋转⼀次⼫体,就脱掉⼀件⾐服,同时还要穿在⾃⼰⾝上,并要变化—次脸型。

他⼀时变得憨傻痴呆,⼀会⼉⼜变得机智勇敢;⼀会⼉扯长脖⼦,收起下巴,⾆尖顶住下唇,把头和脖⼦拉成⼀体,变成⼜长⼜细的脸型;⼀会⼉皱起双眉,缩着下颚,撅着下巴,变成两腮⽆⾁的险恶者;⼀会⼉⼜⿎起两腮,松开双肩,变成⼤胖⼦;⼀会⼉缩着头,收起下巴,变成瘦⼦……形态百出,变化⽆穷,全靠⼀张脸的功夫。

汉调桄桄演员⽥兴华精于此特技。

吹⾯灰 演员给⾃⼰脸上吹灰,使之变化。

西安乱弹《毒⼆娘》、汉调桄桄《药毒武⼤郎》等,皆⽤此法。

武⼤郎⼀时毒酒下肚,腹疼难忍,指骂潘⾦莲。

潘下狠⼼猛扑过去,⽤被⼦捂住武⼤郎,到潘起⾝坐在被⼦上时,⾯灰已吹上脸,⼀副阴森⿊煞之脸相。

《太和城》中孙武也有变脸的情节。

⽛技 秦腔、同州梆⼦、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和汉调⼆簧等剧种中⽑净所⽤的⼀种特技。

⽛技分为“咬⽛”和“耍⽛”两种。

咬⽛:也叫磨⽛,⽑净常⽤此技。

演员⽤上、下⽛齿咬紧磨动,发出咯吱吱的声⾳,表⽰咬⽛切齿的恨。

本戏欣赏易俗社演出秦腔传统剧《双锦衣》(前本)

本戏欣赏易俗社演出秦腔传统剧《双锦衣》(前本)

本戏欣赏易俗社演出秦腔传统剧《双锦衣》(前本)
秦腔《双锦衣》剧情
宋时,洛阳乡臣姜景范生有二女,长女名雪春,许学生王善;次女琴秋,许学生吴给。

姜命二女各绣锦衣一件,以送各自未婚夫婿。

王、吴有两个同学,名叫蒋成史、许本德。

此二人系纨绔子弟,对姜家二女垂涎三尺,同谋杀害王、吴而夺其妻。

一日,蒋、许约王、吴同去钓鱼,蒋推吴落水。

蒋向琴秋求婚,未得应允。

姜设宴招待王及许、蒋二学生,命琴秋与之相见。

是夜,蒋、王被安排在园中不同房间歇息,蒋临时与王更换了住房,琴秋来窥,将王误认为蒋。

王觉室外有人走动,冒然出,恰将灯笼碰灭,琴秋仓惶逃走。

时许在暗中见琴,即冒充雪春,强求王善苟合,企图达到夺取雪春目的。

王以为此行无耻,怒斥退之,留下休书而去。

蒋又冒充王善至雪春房中求欢,被雪春以镜击昏。

蒋求婚不成,即诬雪春因奸杀人,在其父逼迫下,雪春自缢,被入室盗物得女侠金相凤救下,逃往外地。

琴秋逃入尼庵。

后金兵南下,落水获救的吴给又扶康王自立,官拜御史,审明了雪春冤案,两对未婚夫妇终于在江南相遇,共庆团圆。

此剧行当齐全,情节曲折复杂,一直是易俗社的看家戏。

1924年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时曾观此剧。

现很少演出全本,但《数罗汉》一折常与观众见面。

秦腔刀马旦演员的表演特点和技巧运用

秦腔刀马旦演员的表演特点和技巧运用

秦腔刀马旦演员的表演特点和技巧运用摘要:刀马旦是秦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非常考验演员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角色,刀马旦演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身段功底、较好的气度神情,才能更好呈现出所饰演角色的英姿飒爽和武艺高强。

比如扈三娘、穆桂英等人物形象,都是由刀马旦演员来进行呈现,因此必须加强对刀马旦演员表演特点和技巧应用的了解,充分了解刀马旦演员表演服饰和道具、舞蹈呈现等方面的特点,更好把握住亮相、身段韵律、动作风采等表演技巧。

关键词:秦腔;刀马旦;表演特点;技巧运用前言刀马旦演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功夫底子,还需要充分兼顾和了解其他角色的特点。

比如在表演穆桂英等角色时,需要充分体现出人物文武双全的特征,这时就需要借鉴和学习青衣的温婉大方,才能更好呈现出人物的形象。

有时也需要借鉴和学习花旦的表演特征,特别是在展现英雄人物形象可爱单纯一面时,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富。

1刀马旦的表演特点1.1服饰和道具刀马旦想要更好表现角色的形象和特征,就需要对服饰道具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服饰道具中不同元素体现出了不同的艺术情感,也能对演员的表演增添助力[1]。

刀马旦一般都身穿战甲,战甲上有非常多的装饰元素,比如朱翠、花冠,同时刀马旦还配备雉尾发饰,在刀马旦演员登场时需要用手握住雉形尾,手放置的位点在雉尾的底部,雉尾的四周有形状各异的圆环,起到装饰作用。

这种服饰能够有效增强刀马旦演员的表现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刀马旦演员的表演难度。

演员为了更好呈现表现效果需要长时间身穿厚重的服饰来适应,同时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表现角色的情感,实现对角色更好的塑造。

有些刀马旦演员在上阵打仗的戏份中,需要一手耍枪一手挥鞭,在耍枪时,要注意枪不要碰到靠旗或靠腿,这都需要演员不断的练习,才能最终掌握好的表演方法和技巧。

1.2舞蹈舞蹈是刀马旦演员表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打和做,舞蹈表现能力较强的演员能够让人感受到每一个动作所带来的美感,还能让人感受到演员所想传递出来的人物内心情感,感受到演员对角色的塑造力和表现力[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5月上旬刊
西部文化丨Western Culture
W2
018年4月24日,著名秦腔小生、戏曲教育家王芷华老师因病逝世,享年80岁。

王老师是西安易
俗社的老演员,常演剧目有《胭脂》《貂蝉》《三滴血》《双锦衣》《桃花扇》等。

近年来,又为易俗社复排了《双锦衣》《三滴血》《胭脂》《走雪》等戏,传承功绩卓著。

在送别王芷华老师的这些日子里,我不断想起三年前参与《双锦衣》复排的事情。

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所扮演的丑角许本德才受到了观众的肯定。


《双锦衣》是易俗社成立初期很有影响的一个原创剧目,上演八十年来常演不衰,早已成为易俗社的看家戏,在西安乃至西北地区广为流传。

这部戏不仅有鞭挞封建恶势力、崇尚忠贞爱情的正能量主题,而且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盘根错节,尤其是几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更是引人神往。

我1991年进入易俗社工作,第二年就迎来易俗社成立八十年大庆,剧团的两个演出队合在一起排演了《双锦衣》。

我当时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被剧组安排在戏中打
内容和形式、内在和外在、体验和体现应该是统一的。

创造人物形象,就要做好这种统一的工作。

演员的创造工作就是从认识理解开始,然后按照角色明确动作设计,在规定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动作,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的状态,创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文丨田 博
丑中见巧 巧中见技
——秦腔《双锦衣》许本德角色表演技巧及体会
武戏穿龙套,对当时的剧情也没留下什么印象。

此后,在改革大潮中,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演职人员优化整合,致使剧团人力锐减,仅剩四十余人。

而《双锦衣》这出戏场面宏大,主副两线错综复杂,出场人物有名有姓的就有五六十人,还不算校尉、衙役等龙套杂角人物。

因此,虽然易俗社多次计划复排此剧,皆因人力因素不得不放弃。

从1992年到2015年,《双锦衣》再也没有在易俗社公演过。

2015年初,当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提出请健在的艺术家们排练《双锦衣》时,我的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担忧。

高兴的是如果排演成功,这部戏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就能传承下来;担忧的是这部戏二十三年没有公演过,剧社当下的这批演员、乐队、舞美团队基本上都没见过和看过此剧,再加上演员不齐,复排困难非常大。

但是,惠敏莉社长考虑,这时候再不恢复排练,以后就更没希望了。

于是,惠社长做出决定,排除一切困难,一定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秦腔舞台上将生旦净末丑所有行当同台荟萃,这在近年来的剧目中极为罕见。

而《双锦衣》则包罗万象,将所有行当囊括在一剧之中。

经过与易俗社演过此剧的王芷华、张咏华、孙莉群等老师们沟通,老艺术家们也非常愿意在有生之年把这部戏流传下来。

经过酝酿和讨论,剧团成立了以王芷华老师为组长的传承小组。

接着,剧团以现有演员为基础分配了角色,我分到了剧中的双丑之一的“许本德”。

秦腔作为戏曲的一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在角色行当的分配中,丑角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丑角穿插于生、旦、净之间,可以发挥其辅助性的作用,又可以独立完成剧情对人物的表达作用。

丑角演员必须具有好的艺术素养以及高超的演出技巧,好的丑角不仅要会学、唱、说,而且还需要能文能武。

在把自身角色演好的同时,更需要把“主角”有效地烘托出来,这也称为“合得严”。

《双锦衣》讲述的是南宋时洛阳乡臣姜景范长女姜雪
本文作者田博在《双锦衣》中饰演的许本德
Western Culture丨西部文化W
春与王善、次女姜琴秋与学生吴给之间由于爱情纠葛所牵扯出的复杂剧情。

同时,又将辅佐南宋康王,抵制金兵侵略这样的时代大潮融入其中,把小家的情感纠纷置于大国的安危之中,传递出“国安家亦安”这一理念。

这也是易俗社在创办时所提倡的“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的重要体现。

我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戏曲演员要创造角色,一定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建立起对角色所处规定情境的信念,细致深入地挖掘角色的规定情境,一直到自己能够融于角色的程度。

这时就会带来一种变化,即逐渐消除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克服虚假做作的表演,带给观众真实的体验。

第二、进入角色的关键是要设身处地。

设演员之身,处角色之地。

就是我在他的情境之中,按照他的思想逻辑和行为特点去思想和行动。

第三、要培养起角色人物的愿望。

演员能不能在自己的心底培养起角色的愿望,决定着人物形象是否有生命力。

当演员明确了角色的愿望之后,一定要真诚地去追求它。

不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是有愿望的,只是人物的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达到愿望的手段不同罢了。

作为演员,既要表现正面人物愿望的美好,也要揭露反面人物的丑恶。

第四、要研究角色的经历、职业、身份、年龄、喜好等等,掌握角色的生活习惯,摸索和寻找角色特有的心理、形体、状态。

同时,运用秦腔丑角的程式动作去塑造人物,但要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

许本德这个人物,是一个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正是他和蒋成史二人的一个坏主意才拉开了两件锦衣、两对未婚夫妻生离死别、家国情仇的故事。

《双锦衣》没有留下什么录像资料,网上只有一些录音资料。

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辛桓民老师饰演的许本德诙谐幽默,吐字清晰,阴阳顿挫、高低起伏,处理得非常到位。

而1992年版本的许本德则是由毛文德老师饰演,他的表演儒雅风流,幽默风趣。

我觉得,在创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人物的外部形态,这是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的体现形式。

一个艺术品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有个性的独特的形式。


我自己一直是应工武丑,武、打、翻、腾上是我的强项,但在道白及幽默风趣上差得太远。

我也努力向前辈学习,向任惠中老师请教。

任老师也是不辞辛劳,每天给我们一点一点一句一句说戏,又督促我们几个丑角演员,每天早上练习各种丑角身架以及道袍扇子功。

在排导“相婿”那场戏时,孙利群老师知道我在技巧上的特点,就对我说,想在许本德“相婿”和“打医”场次上给我加一些东西。

我和老师已经很熟悉,所以就无所顾忌地告诉老师,尽管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我一定让老师满意。

于是,在“相婿”一场,就出现许本德趁着夜黑跟在姜琴秋和香玉后面时,运用了丑角的矮子功和旋子加侧卧,又运用了口叼道袍的技巧。

在“打医”一折里,我把技巧也运用在剧情里,比如发现眼前这人是姜琴秋后,得意忘形一个转身“腾空180度”一屁股坐在桌子上,手舞足蹈的时候,被香玉一掌推下桌子时,我根据剧情以及坐在桌子上的实际情况“坐转360度变身抢背”从桌子上摔下来,和香玉“手五套”几个动作后,香玉一扫腿,我运用一个“扑虎后滚翻”钻进桌子底下,这一套动作的运用即符合剧情又展示了戏曲技巧,也贴近角色,经过演出的实践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些动作使人物的性格外化,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达到“形神兼备”。

在许本德身上加上一些戏曲技巧,遮掩了我的一些语言表演不幽默不风趣的缺点,而且这些技巧被合理运用在剧情之中,使这个人物更加丰满。

后本“认女”一场是全剧的关键环节,前本的一件件事情真相及事情的缘由也在这场戏中大白天下。

许本德在向太后和王善叙述他和蒋成史为得到姜家二位千金小姐怎样害人,又怎样煽风点火将两对美满婚姻拆散时的一大段道白,也是这场戏的重点,这段道白把全剧的焦点也表述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在这块表演时,除了表现出内心的恐惧外,着重要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尽量把事情缘由表述得有声有色,让观众听的明白,也了解了全剧的内容。

内容和形式、内在和外在、体验和体现应该是统一的。

创造人物形象,就要做好这种统一的工作。

演员的创造工作就是从认识理解开始,然后按照角色明确动作设计,在规定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动作,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的状态,创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为了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就要刻苦磨炼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感觉,刻苦训练自己的声音、语言、形体和表情,以极大的努力提高内外部技巧,必将给创造各种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

《双锦衣》演出后,虽然社会各界对该剧成功排演给出了肯定的声音,但是我们心里也清楚,其实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只有在以后的演出中慢慢完善。

这次排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括王芷华老师在内的各位老艺术家们,他们对艺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这个行业的尊重和痴情,以及对我们这些后辈的言传身教,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王芷华老师虽然走了,但她老人家的敬业精神将鼓舞我们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将秦腔艺术发扬光大,为推动陕西文艺繁荣和文
化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田 博 就职于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
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5月上旬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