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粹九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免费下载】中国大学MOOC开课课程一览
们的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它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就像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显微镜之于生 物学家一样。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高等数学(三)》朱健民主讲 课程简介: 正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人们对数学望而生畏,但也正是数学这一特性,使人们在繁 杂的世界中,逐步懂得宇宙发展的奥秘。为满足广大学习者学习高等数学的需求,全国优 秀教师、国防科技大学朱健民教授,将在高等数学 MOOC 视频课堂,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解释微积分思想形成的过程,与你一道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湖南大学《设计的力量》何人可主讲 课程简介: 在全球化时代的语境中,设计产生的巨大价值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经济、文化与社 会发展,成为展现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本课程主要以人类设计 历史,尤其是过去 250 年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梳理设计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产生 的重大影响。在当前我国实行经济转型、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设计对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 以及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所发挥的创新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燕连福主讲 课程简介: 这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快餐化的时代;全球化拷问着人们的文化根基,信息化拷 问着人们的价值信仰,快餐化拷问着人们的经典阅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继承弘扬中 华文化传统,我们特意打造这门课,希冀提供一个阅读哲学经典、传承中国文化、铸造民 族精神的平台,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四川大学《化妆品赏析与应用》李利主讲 课程简介: 化妆品不仅是生活用品,也是流行与时尚的载体,展现国民精神风貌。本课程从化妆 品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皮肤生理解剖特点,融合时尚审美情趣,重在各类化妆品临床应 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化妆品研发与应用的知识,丰富和提高年轻人的爱美、审美、 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物理——电磁学》胡海云主讲 课程简介: 本课程根据 MOOC 教学的特点,展现物理以“物”喻理,以“物”明理,以“物”悟理的 学科特点,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电磁学,构架大学物理 MOOC 教学框架。认真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远程学习的认知规律,体现“导学”、“督 学”、“自学”、“促学”的教学设计思想。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电路基础》桂小琰主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微电子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专注于如今最主流的基于 CMOS 工艺的 微电子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涉及到 CMOS 片上系统芯片的方方面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为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以及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同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马克思在思辨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与哲学相关的观点和理论。
其基本观点和精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基本的、根本的客观存在,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对立统一的法则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互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论是依据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矛盾和斗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可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四、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唯一的客观的认识来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因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要求。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根本目标。
这不仅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自由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观点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认识、阶级斗争、实践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加快推进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我们可以从历史唯物论中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实践论中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从唯物辩证法中理解世界的本质,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中认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中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稿
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 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 江西抚州金溪人): 江西抚州金溪人): 人皆有是心,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 是理,心即理也” 是理,心即理也”(《象山 全集》卷十一《 全集》卷十一《与李宰 书》)。 塞宇宙,一理耳-----“塞宇宙,一理耳-----此理之大,岂有限量? 此理之大,岂有限量?” (《全集》卷十二《与赵咏 全集》卷十二《 道书》 道书》 ) “道,未有外乎 其心者” 同上卷十九《 其心者”(同上卷十九《敬 斋记》)。“万物皆备于我, 斋记》)。“万物皆备于我, 有何欠阙? 同上, 有何欠阙?”(同上,卷三 十五) 十五)
张载(公元1020—1077年,陕 张载(公元1020—1077年 西眉县横渠人): 西眉县横渠人):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 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正蒙•太和篇》 (《正蒙•太和篇》)
程
颢
程
颐
荀子(约公元前298年—前238 荀子(约公元前298年 年): 天地合而万物生,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 而变化生”。(《礼论》 而变化生”。(《礼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列星随旋, 为桀”。“列星随旋,日月递 四时代御,阴阳大化, 昭,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 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 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 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 夫是之谓神” 天论》 夫是之谓神” (《天论》) 错人而思天,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 故明于天人之分, 情”,“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 谓至人也。 天论》 谓至人也。”(《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有重点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进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方方面面。
从它的开创者和继承者的熟悉功效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而由其后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硕和进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式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进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进展和转变成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主要组成部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大体理论、大体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大体理论、大体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进展,即在实践中不断进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体理论、大体观点、大体方式,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进展,并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进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式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查验真理和进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硕,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进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哲的最高尚的社会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4个原理)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原理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原理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观: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
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2024/2/3
17
认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不断上升的过程。
认识的规律
认识的发展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 客观规律。
认识中的主观与客观
2024/2/3
26
07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的内容
2024/2/3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29
2024/2/3
6
0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24/2/3
7
物质与意识关系
2024/2/3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 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正确的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世界的本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2024/2/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 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始终 存在着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024/2/3
2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发展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判断,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意义、作用、重要性等进行的评价和 判断。价值评价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价值评价可能存在差异。同时,价值评价也具有客 观性和绝对性,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04
联系观点与发展观点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表现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同时,上层建筑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
06
主义展望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本质
剩余价值的定义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 的价值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 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 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 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 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03
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
实践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 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 载体单独存在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运动主体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化学运动
原子、离子、原子团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社会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唯物主义世界观对 “物质”这个世界本原 的理解和说明。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有形物(水、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 和无产阶级 革命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和 建设时期的马克 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
向去进行研究。
——张广厚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建义存 树,在
因,牛 而陷顿 在入晚 科神年 学学论 上唯证 再心上 无主帝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 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一定世界观 在人生问题上的 表现。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哲学切忌死记硬背
重思考、重体验、重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实践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 实践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
实践是卑污的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实践是卑污的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
实践是一种道德活动。 实践是一种道德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 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和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徐 悲 鸿 画 马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 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 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 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 断向前发展。 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认识 主体
认识 工具
认识 客体
2、认识中介系统的内容
物 质 工 具
观念工具
语言工具
民族语言
世界语言
客观现实性
实践 主体 实践 工具 实践 客体
实践的基本特征
自觉能动性
愚公移山
社会历史性
第三,实践是多种要素、 第三,实践是多种要素、多种环节相互作用的复 杂系统。 杂系统。
实践主体
实践工具
实践客体
第四,实践形式多样化发展反映着人类文明的进化。 第四,实践形式多样化发展反映着人类文明的进化。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一、认识和认识论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一、认识和认识论 1、认识的含义 认识即人在意识中观念地反映、 认识即人在意识中观念地反映、理解 和再现客观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和再现客观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是 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能力和功能。 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能力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与以往的哲学否认、掩盖其阶级性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表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体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基础。
科学的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了科学的说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
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九章
2.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作用
第一,真理原则是客观性原则;价值原则是主体性原则。 第二,真理原则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 明人的活动中的主观目的性。 第三,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 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们正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相互引导、 相互结合来实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价值观的内容与形成
哲学不仅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实际关系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 答人与世界的关系应怎么样的问题。前者属于真理观,后者属于 价值观。
值观与价值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进行 价值判断的尺度,属于主观的思想领域。价值关系是人们之间实际 的利益关系,属于客观的社会关系。
价值原则
2.合理的价值评价及其基本要求
面对同一客体,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利益和需要出发, 会得出不同的价值评价。而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 应当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 识,二是对主体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
主体
对客
价值
体的
评价
价值 以及
特
及其
价值
点
特点
大小
所作
的评
判或
判断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 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二者的统 一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之所以是历史的,是因 为二者的统一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打破旧的统一、 实现新的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谢谢观赏!
1.个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价值首先是指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 社会需要的满足和对社会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粹九讲
4.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从普遍规律到生活智慧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 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 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 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 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 、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 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 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大学慕课观后总结
1.哲学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物质 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意识能否反映和 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基本 形态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世界本原问题 上与其它唯物主义基本形态是一样的!即,物质是本原的 ,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价值观: 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 世界是彼此联系、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改造主观世 界,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 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价值观是指一个 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 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 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 标准.通过阐述价值与价值观的哲学内涵,从中国共产党 人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思想与观念入手,找 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所包含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马克思 主义价值观的当代意义,是当今时代最进步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品课程课件
(3)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唯心主义为何长期存在? 第一,认识方法的不科学。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 根源。 第二,认识过程中的现象蒙蔽。 第三,人的活动特征导致。 B、两者区别的意义:划分出哲学派别。唯物主义 是结果实的智慧之花。唯心主义是不结果实的智 慧之花。 C、消除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问题上的谬误(唯 物主义重物质,唯心主义重理想)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 (1)古猿的体质形态 (2)古猿的群体结构 (3)古猿的生存环境 2、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劳动 (1)劳动使工具的使用成为现实,并促进古猿手脚分化。 (2)劳动使古猿心里改变,人类意识的发端出现。 (3)语言产生。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 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的唯物主义及其意义。 (2)科学的实践观成为新旧哲学的显著区 别标志。 (3)实践内在关系的内涵——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其意识关系。
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 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马克思主 义哲学是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他的无产 阶级性。这种革命性又表现为他的实践性。 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于他的彻底的 批判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发展。
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了历史唯物 主义 (2)提历史唯物主义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显著区别。 (3)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主义的两种 表达。 (4)历史的误会需要逐步清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九讲
3、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 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案例: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溉技术的发 展,标志着铁犁牛耕 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 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井田制瓦解:
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 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与经济基础不同步。
四、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革命与改革
革命——质变
陈胜、吴广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 黄巾起义 黄巢起义 宋江、方腊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
四、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革命与改革
改革——量变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王莽改制 孝文帝改革 周世宗改革 王安石变法 金世宗改革 张居正改革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绝对影响 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
3、改变生产关系的不是生产 力,而是战争和契约。
4、生产力大小不能决定 生产关系。
母系社会先于父系社会
5、生产力具有自身发 展的机制,它与生产 关系无关。
彼得大帝学习科技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切历史冲突的 根源在于生产力与 交往形式的矛盾”
随着耒耜等生产 工具的出现,在 距今七八千年前, 中国农业进入了 “耜耕”或“石 器锄耕”时代;
确定土地所有权。
案例: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变迁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 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 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
灭虫等技术;
井田制:
1、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 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 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 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 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 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义实践概念的完备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的伟大变革的关键。
实践的观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体现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的实践范畴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也就必然具备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理论特征。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重点理解)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
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构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1〉实践观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过程中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两种抽象规定,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一种能动的现实存在,与此同时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经验概念的缺陷。
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
〈2〉实践观在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过程中的实现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也就逻辑必然地要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的领域,使哲学唯物主义彻底化,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不仅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
同时,实践概念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密切相联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要区别:唯物史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见课本5页)(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课本第7页)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以及重点原理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以及重点原理详解从学科体系看,《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几乎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章节体系安排看,由绪论和正文组成。
其中,绪论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等三个层面的问题。
正文由七章组成,前三章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论。
就其中每一部分重点原理,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张老师总结如下:一、第一讲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讲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总括性的说明。
它分为三部分:首先阐明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并以哲学基本问题为依据,概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其次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尤其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二、第二讲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本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相应有四个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从历届真题看,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第一,在物质观上,主要考查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对运动所持的相对主义观点认识,均为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粹九讲》教学大纲
1.哲学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4学时)
(1)哲学的对象和历史演变
(2)哲学的性质、特点与功能
(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需要反复追问的问题(4学时)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4学时)
(1)实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
(2)实践的形式、结构和过程
(3)实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及其克服途径
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普遍规律到生活智慧(4学时)
(1)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3)辩证思维的方法
5.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生态文明的哲理基础(4学时)
(1)自然哲学的演变及其变革
(2)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3)自然的人化与人化自然
(4)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
6.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和坐标(4学时)(1)社会历史的产生及其本质
(2)社会结构与历史发展主体
(3)社会基本矛盾与历史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
7.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世界历史、文化传统与创新(4学时)(1)文化哲学的演变及其变革
(2)人类对世界的文化把握
(3)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
(4)当代全球化与文化发展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价值观: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4学时)(1)认识及其辩证过程
(2)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3)价值与评价
(4)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9.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斯芬克斯之谜”的科学解答(4学时)(1)人学思想的演进及其变革
(2)人的生存和需要(3)人的本质和价值(4)人的发展与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