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素描基础教学重点: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透视等。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物体的比例和结构。
2. 第二课:色彩认知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三原色、色彩搭配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氛围。
3. 第三课:绘画材料与技法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
4. 第四课:图案设计教学重点: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重复、对比、对称等。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图案。
5. 第五课:美术作品欣赏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2.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评价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笔、画纸、色彩、模型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六、第六课:版画制作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基本制作流程,如雕刻、印刷等。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版画的构图和刻画细节。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版画制作技巧。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美术教学设计任课教师:潘成贵任课班级:七(2)班使用时间:2016年春期目录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课时第2周三、立体图象的表达第3课时第3周四、立体图象的表达第4 课时第4 周五、物象空间的表达第5课时第5 周六、物象空间的表达第6 课时第6 周七、单色版画第7 课时第7 周八、单色版画第8 课时第8 周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第9 课时第9 周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第10课时第10周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帽子和文化衫第16课时第16周十七、袋和包第17课时第17周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第18课时第18周课时教案第 1 课时第 1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
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讲讲思问问思教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
新学期的开场白。
【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产生于18世纪)。
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
而这当中,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
那么,人物画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言)【讲授新课】一、作品的时代和背景作品创作于唐代。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单元目标: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准备:图片和课件重点难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
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
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2课春天的畅想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活动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
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
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如果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春天,你会如何画?二、欣赏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作品。
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春天的。
三、学生动手练习,用色彩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四、学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师总结:春天的象征与寓意。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颜色与色彩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区分色彩的三原色、六色彩和色彩的互补关系。
进行色彩实验,让学生通过混色来理解色彩的变化。
1.2 色彩的感知与表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物体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学习色彩的表达方法,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第二章:绘画技巧与材料2.1 绘画工具与材料介绍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
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熟悉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2 线条与形状学习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画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线条的粗细、曲直和形状的变化。
利用线条和形状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第三章:欣赏与分析3.1 美术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分析和讨论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观念。
第四章:美术与生活4.1 美术与生活让学生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
进行生活场景的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来表达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4.2 创意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进行创意设计的实践,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五章:美术与传统文化5.1 美术与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书法、国画等。
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美术技法和风格,进行传统文化的绘画创作。
5.2 民间艺术与民俗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如剪纸、泥塑等。
学习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进行民间艺术的创作实践。
第六章:人物绘画6.1 人物头像绘画学习人物头像的绘画技巧,包括脸部轮廓、五官刻画等。
进行人物头像的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单位:良教乡中心学校姓名:马强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单元总目标: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七年级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3.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基本元素的运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美术的本质。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感受美术的基本元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元素,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
3. 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运用所学的美术基本元素。
4.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定义和分类2. 素描的基本技巧(线条、明暗、质感等)3. 素描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素描的基本技巧2. 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理解素描的特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素描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所学的素描基本技巧。
4.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欣赏素描作品。
第三章:色彩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定义和分类2.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纯度等)3. 色彩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2. 色彩的运用和创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本质。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素描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1.2 教学内容素描的定义和分类。
素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线条的运用和阴影的处理。
1.3 教学步骤导入:展示一些经典的素描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示范:老师现场示范素描的过程。
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物体进行素描练习。
第二章:色彩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搭配技巧。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色彩的三个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调和、重复。
2.3 教学步骤导入:展示一些色彩搭配优秀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搭配技巧。
示范:老师现场示范色彩搭配的过程。
练习: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色彩原理进行创作。
第三章:绘画技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技法,并能够运用到作品中。
培养学生对绘画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油画、水彩画、素描、版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
绘画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3 教学步骤导入:展示一些不同绘画技法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讲解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选择。
示范:老师现场示范一种绘画技法。
练习:学生进行绘画技法的练习。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种绘画技法,创作一幅作品。
第四章:图案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图案创意和设计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称、重复、对比、调和。
图案设计的方法:线条、形状、色彩、材质等。
4.3 教学步骤导入:展示一些精美的图案设计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讲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示范:老师现场示范图案设计的过程。
练习:学生进行图案设计的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全册第一章:美术的基本概念与术语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2. 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介绍。
2. 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的讲解和示范。
3.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
3. 示范:示范如何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
3.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第二章:绘画的基本技巧与材料教学目标:1. 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2. 了解和掌握绘画材料的用法,如铅笔、彩色笔、水粉颜料等。
3.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绘画的基本技巧的介绍和示范。
2. 绘画材料的介绍和演示。
3. 创作一些简单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材料的用法。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基本技巧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4. 练习: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材料。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技巧进行绘画。
2. 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绘画材料,创作出具有创造性的绘画作品。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绘画作品进行展示。
第三章:雕塑的基本技巧与材料教学目标:1.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如塑造、雕刻、拼接等。
2. 了解和掌握雕塑材料的用法,如泥巴、石膏、木材等。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全册教案
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第一课了解纹样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材分析:纹样是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几何形状等题材,经过一定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设计而形成的具有装饰美感的花纹。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素描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基本认识。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物体。
1.2 教学内容素描的概念和分类。
素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表现方法。
1.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素描作品,引发学生对素描的兴趣。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素描工具和表现方法。
练习: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教师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物体进行素描练习。
1.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素描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色彩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搭配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技巧创作作品。
2.2 教学内容色彩的概念和分类。
颜色的认识和搭配原则。
色彩技巧的应用方法。
2.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色彩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进行颜色搭配和运用色彩技巧。
练习:学生进行色彩创作,教师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色彩技巧进行创作。
2.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色彩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颜色搭配和色彩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绘画基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画面构图、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己的想法。
3.2 教学内容绘画的概念和分类。
画面构图的原则和方法。
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运用技巧。
3.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进行画面构图和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
练习: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3.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画面构图、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色彩的三要素颜色:红、黄、蓝被称为原色。
色调:颜色的明暗、深浅。
饱和度:颜色的鲜艳程度。
1.2 色彩的混合加法混合:红、黄、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其他颜色。
减法混合:白色和彩色颜料混合,颜色变浅。
1.3 色彩的应用了解色彩的冷暖、鲜浊等属性,并学会运用到绘画中。
第二章:素描的基本技巧2.1 线条的运用学会使用不同粗细、曲直、浓淡的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
2.2 形状的描绘学会用线条和阴影塑造立体形状,注意透视原理。
2.3 素描练习练习描绘静物、风景等,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三章:绘画材料与技法3.1 认识绘画材料学会使用铅笔、橡皮、炭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3.2 绘画基本技法学会构图、打草稿、上色等基本技巧。
3.3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运用所学材料和技法,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第四章:剪纸艺术4.1 剪纸的基本技巧学习剪纸的基本纹样和图案,掌握剪纸的折叠和剪切技巧。
4.2 剪纸创作利用剪纸技巧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4.3 剪纸艺术与文化了解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五章:摄影基础5.1 摄影原理学习摄影的基本概念、构图原则和拍摄技巧。
5.2 摄影练习练习拍摄不同主题的照片,提高摄影技能。
5.3 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习欣赏摄影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六章:绘画中的光影处理6.1 光影的基本概念学习光影在绘画中的作用,了解光线的来源和影子的形成。
6.2 光影的运用学会运用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增强绘画作品的层次感。
6.3 光影练习通过绘画练习,掌握光影处理技巧,提高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
第七章:版画制作7.1 版画基本知识了解版画的种类和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基本技巧。
7.2 版画制作实践亲手制作一幅版画作品,体验版画的独特魅力。
7.3 版画艺术欣赏学习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雕塑基础8.1 雕塑材料与工具学习使用雕塑材料如泥、石、木等,掌握雕塑的基本工具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单元目标: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准备:图片和课件重点难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
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
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联系,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世界名画)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和谐交融二、传授新课11、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生命?体现在那些方面?请集合作品说明(学生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明确:健壮的野牛富于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进行艺术活动有着更为严肃的目的,这种活动是一种祈求狩猎丰收的。
仪式”,他们相信画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会变成活的错获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猎的时候会取得成功。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于对基督教传说的题材——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
“亚当”的插绘。
表现出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获得生命力的渴望。
接下来,让学生比较原始社会和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的区别,教师用课件展示:原始社会美术+表现对象:动物植物—思想内涵:对动、植物的信仰。
中世纪的美术+表现对象:人的生命+思想内涵:对生命价值的赞美。
2、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艺术活动能否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不可以,离开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3、下面我们来看看生命与自然有什么关系?学生依次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红蓼白鹅图》、《溪山行旅图》、《禽兔图》学生依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孟特方丹的回忆》、《神奈川风浪图》、《运草》,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风景画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4、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课本所举的美术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2)哪些形象是与生命有关的自然形象?(3)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4)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5)物种的生命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了解艺术是否有生命,就得从远古时代的艺术作品去欣赏。
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万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教师展示课件《野牛》。
(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发现过程,然后让学生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原始人为什么要在墙壁上画一头健壮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教师展示课件《稷神崇拜图》,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教师接着展示课件——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造亚当》。
通过交代其倒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幅作品。
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精神,再让学生描述作品的内容,讨论作者描绘的“亚当”是人还是神?是否有生命力?教师又用课件展示了意大利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请学生谈谈作品表现的内容,理解维纳斯的象征性.即维纳斯同样也具有生命活力。
教师小结: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还是传说与神话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教师提问2教师围绕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方法、内容、特色、意境进行描述教师黑板展示: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
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教师小结:自然与人的生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精神的慰藉。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同时,自然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板书提纲: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自然形象—山、水、天空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课后反思:本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
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播放课件——世界名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
引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
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解一点。
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
让学生体验感情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
同时,力争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整节课感到不足之处是的引导还不够,因为要学的知识面广,学生整节课下来都感到累,而不能掌握此课的重要知识,吸引他们的东西太少,应在每个环节中能与学生达到互动,让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活跃这枯燥乏味的课堂。
教学点评:该教案在使用教材时既尊重教材的内容要求,又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音乐,图片中更深体会。
在教学与学法上教师采用设景导趣,拓型探索,任思求趣等方法,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探究,思考,归纳,从而获得充分知识。
教学过程:3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5分钟)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
学生思考讨论。
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1)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15分钟)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2页。
可作适当增补)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2、学生讨论: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三)活动三: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22分钟)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课本第3页,可作适当增补)。
研究问题:1、联系生物学科所学知识,说说作品中描绘了哪些物种?与生命物种,生命活动相关的自然形象是什么?学生分析思考、讨论研究:学生发言:教师发言(结合作品回放及局部观赏)。
2、问题:(1)作品中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2)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效果,产生美感的?学生讨论研究: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发言:重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作补充发言。
3、研究思考:(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四)作业要求:(2分钟)1、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2、试写一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一画的感悟。
(五)学习活动小结:(1分钟)第二课时(一)简要回顾讲评前一课美术欣赏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读)引入本课。
(二) 活动三:讨论与解释、作者的感情与艺术创造。
41、作者感情的体会(10分钟)欣赏作品(课本第4页,可作增补)。
将课本作品与内容相似的内容其它绘画作品作比较。
讨论解释:(1) 为什么类似的内容,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不同?(2) 课本作品分别体现出何种感情?学生讨论,并试对比作出解释。
教师发言:感情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肯定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感情的解释的理解。
2、艺术创造的理解:(12分钟)研究问题:(1) 艺术是什么?(2) 优秀美术作品是否就是客观形象的再现?为什么?观赏一组自然形象图片,再与相似内容的绘画作品作比较。
试找出艺术形象与自然形象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发言:教师适当提示: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更典型,这是艺术创造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