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8
第一阶段,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时间: 1953年底以前 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私营工业)、经销代销(私营商业)等。 利润分配:四马分肥
即企业的盈余,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 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11
一些当时情景的的图片
图图为为11995566年年11月月2195日日,,广北州京市各各界界203多0 万万人人分在区天举安行门庆广祝场社举会行主庆义祝改社造会胜主利义 联改欢造大胜会利。联新欢华大社会发。新华社发
图图众为为举1行1995庆566祝年年社11月月会22主21日义日,改,天造上津胜海市利举和游行平行欢区。群庆新进 入华社社会发主义社会的集会和游行。
限制
和平赎买
6
为什么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
基本国情决定。
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 接受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已具有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条件。
7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第三阶段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
第二阶段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第一阶段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14
概念二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就是在一些私营企业中加入国家公 股,这样合营后的企业,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和国家共同占 有,由国家派遣干部与资本家共同管理;公方处于领导地 位。企业利润按“四马分肥”的原则分配,即企业在分配利 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 金占30%,资本家红利只占20.5%,大体上为1/4,企业 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
所得税 34.5% 福利费 15% 公积金 30% 资方红利 20.5% 总计 100.0%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基础上,通过国家干涉和控制,实现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型的过程。
其特点是有计划的经济、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家庭、企业和市场的改造。
具体来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第一步,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国家采取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计划和控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确保经济高效运行。
第二步,实现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体系的发展。
国有企业成为主导力量,集体所有制作为中间过渡阶段,私有制逐渐减少。
国有企业享有优越的条件和优先发展的机会,同时鼓励集体所有制发展,创造适合市场需求的工业品。
第三步,开展农村集体化运动。
在农村实现土地公有化的过程中,农民组成农村集体,实现集体生产和集体经营,从根本上摒弃了私人占有和竞争的经济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
第四步,改造资本主义企业。
通过国家干涉和管理,改造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利润分配方式,实现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包括对资本家的业务进行整改,增强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建立员工代表大会和职工自治委员会等相关机构。
第五步,深化文化教育改革。
对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认真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同时在德育、智育、体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建设,构建口号鲜明、身体健康、政治成熟的劳动人民。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让国家干预市场,以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尽管在具体实践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但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是实现的。
三大改造的具体措施
三大改造的具体措施
三大改造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如何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
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的方针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在私营工商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是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第二步主义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有;企业利润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资本家的剥削受到限制。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
2.总的来说,分为以下三步:第一、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所谓赎买,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
为什么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
基本国情决定。
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 接受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已具有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条件。
7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第三阶段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
第二阶段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第一阶段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 第四,过早地、轻率地改变了原有企业的经营制度和服务制度,甚至废除了一 些应该 保留的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
❖ 第五,在人事安排上,一些地方将资本家及某些职工调离原厂原店,有的将原 企业主安置当了工人,以致引起了部分私方人员的不满,影响了企业的 生产和 经营。
18
总结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委托加 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公私合营、 全 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 。
5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利用
限制
利用、限制(建国后头三年) 1949 年 3 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对 它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即利用它的有利于国 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 消极作用。
和平赎买(改造开始后) 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采取有偿办法把资产 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的政策。实行赎买 政策,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为国计民 生服务,减少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 的反抗,并且有利于对资本家的思想改造。是对 马列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思想的发 展。
❖ 尽管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 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在一 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 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确是伟大的 历史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 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谈谈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按照中国的特点有步骤地进行的。
1。
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发,创造了从低级(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高级(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并抓住了公私合营这个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和主要环节,成功地实现了对私营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而且,在整个改造期间,社会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2。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坚持了既改造企业,也改造资本家个人的方针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把民主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经验,成功地运用到社会主义革命中来,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加强和发展工农联盟,继续保持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基础上进行的。
党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结合起来。
对资本家,在政治上给予适当安排,思想上给予充分关心,经济上给予较高的福利。
并且有计划地培养一部分眼光远大的、愿意和共产党合作的进步资本家,通过各个渠道(民建会、工商联等)吸收他们参加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实践,并以他们为榜样去影响、教育大部分资本家,把资产阶级分子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实践证明,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地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的时间:1953—1956年底3.三大改造的方式(1)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赎买政策——和平过渡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结果: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6.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达标检测】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 B.家庭个体劳动 C.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由国家没收管理 D.由国家赎买接手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①农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手工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7、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一,并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
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
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
1、积极推动“再造工商业”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强化行业经营规范的完善。
工商业的改造要以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完善行业规则,避免和解决过度竞争、浪费等问题,形成更好的商业社会结构。
2、规范重组调整企业所有权结构,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鼓励和支持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国有企业结构性重组,改变老旧的企业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3、优化经济结构,拓展服务经济的发展空间。
完善服务贸易结构,使其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增加贸易效率,加快新兴服务业形成,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4、重视人才培养,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
企业和社会应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当前改造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培训课程,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和提升竞争力,推动改造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理解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理解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核心是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和改造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改造的目的。
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商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造的手段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其中技术创新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技术创新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核心。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的形式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等。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中,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也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重要手段。
组织创新包括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的创新。
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管理理念的创新。
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改造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视质量和效果。
其次,改造应该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不能盲目地进行改造,而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
最后,改造应该是有保障、有支持的,政府应该加强对工商业改造的支持和引导,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总之,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有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有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有: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改造的经验包括:国有化。
政府通过收归国有,实现了对大部分资本主义企业的控制。
这一步骤在建国初期取得了巨大成效,使得国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企业改革。
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
这一改革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完善。
引入外资。
政府通过引入外资,带来了技术和资金的输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外资的管理,确保了外资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创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改变被殖民、被压迫、被剥削的传统经济形态,实现国家财富的归属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新中国在进行工商业改造时,总结了苏联的经验,建立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系,实行“三大改造”,即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行对农村地主阶级的土地改革和破除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传统。
以下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创举进行分步骤阐述:第一步: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集权的领导下,通过商业国有化、银行合并、财政收归中央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实现了对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1952年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统一大、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实行计划经济,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和战略性产业,对失业、贫困、受屈辱的工人阶级进行积极的解放和支持。
第二步:实行对农村地主阶级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土地改革,将大部分土地归还给农民,解决了他们长期以来的土地不足、耕地不便的问题,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化建设。
1955年发布的《土地改革法》规定,“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剥夺的土地,分配给贫雇农、新解放的农村农民、公共团体、国营农场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步:破除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扫除封建主义影响、消灭腐败现象的运动,如清查特权、查处贪污盗窃、破除旧法律、废除旧礼俗等。
新文化运动、新文艺运动的全面展开,通过审美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发展了民族文化和文化事业。
总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折,使人民群众从传统的封建社会中走出,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这个历史时期,虽然有很多不足和错误,但也开创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局面,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发展。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的经验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1)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采取不同措施。
最终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2)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再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实现了消灭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团结、改造、教育资本家,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双重目的。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原因及意义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原因及意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最后,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资本家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
政策与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避免了暴力和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在改造中民族资本家被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改造中民族资本家被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个步骤:第一步,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企业的利润“四马分肥”,使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主要是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新式资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工人和国家有利。
拓展资料:一、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具体分为两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历史意义,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
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
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十六日)陈云今天,我讲一讲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问题。
几年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有很大进展的。
在工业方面,实行加工订货的,在大型企业(使用机器的工业是十六个工人以上,手工业是三十一个工人以上)中已占了百分之九十三,较大的厂差不多都实行加工订货了。
到一九五五年六月底止,已经实行公私合营的工厂有一千九百多个,其产值相当于资本主义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八。
在商业方面,社会主义成分和国家资本主义成分也大大增加了。
在三十二个大、中城市中,国营商业和合作社营商业在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已达百分之五十二左右,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经销、代销的比重,已达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纯粹私营的商业只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就是说,四分之三是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的,纯粹私营*这是陈云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会议上的报告。
的只有四分之一。
在农村集镇中,国营和合作社营商业已占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一,经销、代销占百分之十,农民贸易占百分之十一,纯粹私营的只占百分之十八,较城市的比重更小。
批发商业的比重,国营和合作社营已占了百分之九十一,私营只占百分之九。
现在,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许多全行业合营的新情况,整个行业,几十家、几百家工厂一起实行公私合营。
上海市有八个行业实行全行业合营,就是:棉纺业、毛纺业、麻纺业、面粉业、碾米业、造纸业、卷烟业、搪瓷业。
北京市的面粉厂、机电厂和棉布店也都实行了全行业合营。
天津市有一部分粮食代销店直接转变为国营粮食店。
现在可以讲,我们已经用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把资本主义工业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轨道,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同样,在国营商业掌握了货源的主要行业,已经把私商纳入了国家资本主义或者合作化的轨道,制止了私商的投机倒把。
新的情况,要求现存的资本主义工业的生产关系向着社会主义更进一步的转变。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方面,我们从今年一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各行各业的私营工业进行全行业的生产安排。
这是正确的,有成效的。
但是,在一个行业里面,有某些小的、设备落后的工厂,并不能完全安排好,其原因,或者是分配它的生产任务担负不了,或者是成本太高,品种规格不合需要。
上海、天津等沿海的大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某些行业现在生产能力过剩了,这些行业也还没有安排好。
另外,大厂容易安排,小厂不容易安排。
因此,在大小之间、地区之间(如沿海与内地),都必须要有进一步的改组,否则是安排不好的。
另一方面,就是那些安排了的、生产正常的私营企业也有问题。
如果继续长期停留在现在加工订货的办法上,就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
这是因为,加工订货,原料是我们给他,资本家拿加工费,加工费则是按照他的成本计算利润的。
假定成本是一百五十元,他的利润是百分之十,便是十五元;如果成本降低到一百元,利润只有十元。
这样,资本家就不愿意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降低了他的利润。
资本家也不愿节约原料,他节约公家原料,对他并没有好处,用料少了,货色不好,还要退货。
资本家还会用增加工资的办法来增加开支,提高成本。
总之,资本家在加工订货中是要用各种方法提高成本、增加利润的。
这样下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
采取加工订货、支付工缴费的办法,比之过去是前进了一步,这是因为开始改变了生产无政府状态,制止了资本家牟取暴利。
但是,这只是一种过渡的办法,长期停留在这种办法上面,是不适当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前进一步。
下面,我就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提出六点意见。
第一,要对各行各业的生产进行全国范围的统筹安排。
统筹安排就是全面计划。
如果只是国营这一部分有计划,私营部分没有计划,那就不能说是有了全面的计划。
而且国营这一部分的计划,最后也要被生产无政府、无计划的私营那一部分冲破。
历次调整工商业,调节公私关系,总是要把我们的生产和经营,让出一部分给私营,来维持它们,这不就是变动了国营的计划吗?所以,不预先安排好,不可能实行全面的计划。
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统筹安排的。
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实行统筹安排,不但是有问题的行业需要安排,就是现在正常生产的行业也要安排。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很被动,人家有问题找到我们了才去安排,还不是我们主动地去安排。
全行业安排,开国初期是搞对国计民生最要紧的几个行业,头一个是纱布,以后是粮食,慢慢地又到其他行业。
今后安排的行业势必增多,样样都要安排。
要进行统筹安排,就要看大局,纠正各式各样的本位主义和局部观点。
现在我们的本位主义和局部观点表现在哪里呢?一种是只顾发展,不加管理。
困难的行业是管的,但是发展的行业管得少。
在过去一年中,那些发生困难的行业,统统是经过了一个盲目发展的阶段。
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不加管理,就会发生问题。
还有一种局部观点,就是只注意到国营工业,没有把私营工业的生产能力列入各个部的计划以内,只计划国营的,没有注意计划私营的。
必须看到,私营企业迟早都是国家的,如果早一点管,国家的投资可以少一点,混乱也可以少一些。
还有一种本位主义和局部观点,就是只注意本地,不注意别的地区。
这在工业中是个内地与沿海的关系问题。
沿海城市是历史上工业发展早的地方,现在内地也要发展,要开工厂,但是沿海城市的生产能力有余,内地工厂建立起来之后,沿海城市就会发生困难。
当然,工厂统统都摆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原料却在内地,消费也在内地,这也是不行的。
我们应该根据原料、生产、销售和运输的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哪些工厂应在沿海,哪些工厂应在内地。
在手工业中间也有这种情况,就是农村中间发展手工业,常常没有考虑别是不是会使城市里的手工业工人失业。
统筹安排的范围是很广的。
国营与私营之间,私营与私营之间,工业与手工业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今天与明天之间,都需要统筹安排。
应该看到,要对全国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统筹安排生产,否则改造是无法进行的。
第二,各个行业内部,必须有或大或小的改组。
我们是在有资本主义工业的情况下进行统筹安排的。
资本主义工业,一般说来是分散的,小厂、落后厂占大多数,全国的私营工厂约有十三万户,已实行公私合营的一千九百多个工厂,产值占百分之五十八,其余的十二万多户只占百分之四十二。
这十二万多户绝大多数是小的、落后的工厂,它们同国营商业部门没有加工订货的关系,因为做出来的东西不合规格,没有人要。
要国营让出生产任务来给它,那就等于把先进工厂的任务让给落后工厂,这在经济上是很不合理的。
因此,改组非常必要,不改组就不能安排。
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典型经验,上海三笔(金笔、钢笔、铅笔)公司的经验就是这种典型之一。
三笔公司今年要减少生产任务百分之四十左右,按照这个计算,它多余了二千五百个工人,需要转业。
但是,后来在整个行业中进行改组,问题就解决了。
改组大体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并,小的并到大的里面,大的带小的,几个小的合起来变成为一个人的;一种是淘汰,有的工厂设备很落后就不要了,把工人、实职人员安插到先进的大的工厂里面去。
结果一百八十六家变成了九十八家,减少了几乎一半,多余的二千五百个职工都包了下来。
这些工厂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可以赚钱;一种是暂时可以保本,将来可以赚钱;一种是略微把职工的工资降低一些,就可以维持生产。
三笔公司的这种改组办法,上海、天津和北京的合营工厂有,其他地方的工厂也有,商店也有。
大厂对小厂、先进厂对落后厂有一种责任,就是要把小厂这个包袱背起来,或者把它带起来。
这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
不仅是私营工厂的大厂、先进厂有这种责任,国营工厂也有这种责任。
我们解决工业中生产过剩的问题,解决先进厂与落后厂之间的关系问题,决不能够采取资本主义的办法。
资本主义的办法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吃小企业,对失业工人根本不管。
我们是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即按社会主义的原则来处理这个问题。
第三,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在日前是合适的,必要的。
这并不是哪个人空想出来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现在既然按整个行业来安排生产、实行改组,那末,整个行业的公私合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实行全行业的合营,就无法安排生产,也无法进行改组。
现在,如果还是一个厂一个厂地搞公私合营,十几万个工厂,要搞到哪一年呢?当然,在实行全行业合营时,下面两种方式还是应该允许的。
一种是基本上全行业合营,就是这个行业里头大部分合营了,但有一小部分的工厂或商店暂时还不愿意合营,那就可以等一下。
另一种是,某个地方只有一个特别大的工厂,它没有什么同行同业,那这个工厂实行合营就是了。
全行业合营比之单个工厂合营,是公私合营的高级形式,不仅合营的速度快,而且质量高。
所以说质量高,就是全行业合营打破了厂与厂的界限,这是一个进步。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且便于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列宁说过,托拉斯是资产阶级给我们准备好了的,将来实行社会主义把它没收就是了。
实行全行业合营,将来转变到全民所有制也就容易了。
当然,全行业合营里面还有公私关系,仍然需要有适当的处理。
原有工厂和店铺的招牌是不是需要改掉?我看最好把它保存下来。
如果统统改掉,编成号头,使人搞不清楚,还不如“瑞蚨祥”、“全聚德”等各种各样的牌子挂着好一点。
这样资本家也舒服,牌子是祖宗传下来的,把牌子搞掉,他们是会心痛的。
所有的资方实职人员,应该全部安置。
里面有反革命分子怎么办?那是另外一种性质的问题,可以另作处理。
都安置起来,就要给他们饭吃。
他们过去没有吃艾森豪威尔的饭,是吃的中国饭,而且就是吃他那个铺子里面的,还让他吃下去,我们井没有增加别的东面给他。
他们的工资怎么办?一般地(不是所有的人)不降低。
资方人员现在认为职业是有了,就怕降低工资,将来定息没有了,如果工资也少了,那是左右打耳光,两面夹攻。
我们不能这样做,应该“网开一面”。
我认为,现在首先要把定息、专业公司这样要紧的问题定下来,至于工资,给他保存一下,影响不大。
他们的工资比国营企业的标准高怎么办?可以采取暂时保留工资的办法,也可以想其他办法保证资本家的收入。
不应该让有经营能力的资方实职人员坐“冷板凳”,而要尽可能地使用他们。
资本家中间有各种各样的人,大少爷虽不少,精明强干的也相当多。
我们现在对精明强干的资本家不大欢喜用,这样不好。
我们有的同志怕这些人精明强干,搞不赢他。
我看不要怕,公私合营以后,一切都是按照社会主义企业的章程办事,上有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央各部,下有工人群众,中间夹着资本家,怕什么?在工厂管理中,可以实行竞赛,只要我们不犯大错误,不是糊里糊涂,那末,社会主义方法是一定可以战胜资本主义方法的,这有什么可怕呢?我们不但不要怕,而且应该让资本家好好工作。
公私合营企业里面的公股代表,要提高本领,不懂就要学习,否则就站不住脚。
首先要把生产抓好,特别要抓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只要生产搞得比资本家好,资本家的嘴巴就被封起来了,工人也信任你了,你说话也就响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