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猫相处的文章,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示了猫的性格特点。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我们对动物的关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描述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猫的习性、情感以及与人类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写作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观察细致、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时,可能难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需要教师通过举例、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解释:
-在课文结构分析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在思想感情体会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对猫的关爱,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如:幽雅、懒惰、叮嘱、惩戒等。
2.课文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以及猫的性格特点。
3.课文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及猫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16 猫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 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 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并努力付之于实践。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设疑法、研读品味法、拓展体验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能丰富多彩、生趣盎然。

这节课,让我们品读《猫》,走进X振铎先生与猫的故事。

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展示课前预习)(二)初读感知1.朗读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分层次。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解答。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被冤枉并遭受暴打,最终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刻骨铭心。

(三)研读品味1.研读课文,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词语句子,完成下表:【明确】2. 默读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请你用“文中这个句子写得好,好在”的句式说话。

【交流展示】(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小猫外貌的可爱。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yqeAAA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猫教案 新人教版

yqeAAA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猫教案 新人教版

16 猫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思想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课件、录音、图片。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链接《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

它是郑振铎的早期文学作品。

受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已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猫》这篇文章,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生难字词(1)字音污涩.(sè) 红绫.(líng)怅.然(chàng)诅.骂(zǔ) 蜷.伏(quán) 怂恿..(sǒng yǒng)惩.戒(chéng) 相称.(chèn) 郁.闷(yù)(2)词义【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朗读课文,标记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图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 研究猫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埃及文化中猫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在西方文学中猫常常被赋予神秘和独立的性格。
- 调查和记录身边的动物保护活动,了解人们如何实际行动起来保护动物,特别是家养宠物和流浪动物。
- 观察并记录家中或社区中的猫,尝试用文学的语言描述它们的行为和特点,创作一篇关于猫的小散文。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猫的行为,或者与猫有过亲密的接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猫的独特之处。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4. 实践活动评价:
- 观察记录:检查学生提交的观察记录,评估其对猫行为的观察深度。
-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以及其提出的观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猫》这篇课文的内容兴趣盎然,他们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相当积极。然而,我也注意到在一些环节还有待加强。
4. 信息化资源:
- 数字图书馆资源(拓展阅读材料)
- 电子教案和课件
- 网络图片和视频资源(关于猫的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
5. 教学手段:
- 课堂讲解与讨论
- 小组合作学习
- 课后线上自主学习
- 课文朗读与角色扮演
- 作业与写作练习
- 作品展示与评价交流
- 情境模拟与思考引导
- 课文相关的创意活动(如绘画、制作小报等)
四、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
- 交互式电子白板
- 学生用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 投影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素养: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词汇学习、语法分析,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不同句型和词汇描述猫的特点,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2.思维素养: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猫及动物保护的思考。
3.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猫的文化背景,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猫的基本特点。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它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和习性。了解这些特点是描述和写作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猫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词汇和句型来形象地描绘猫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的运用和句型的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不但……而且……”句型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日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论介绍部分表现得相对安静,可能是因为我对猫的基本特点和词汇的讲解过于枯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写作训练: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描写等,进行猫的写作练习。
5.口语交际: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描述猫的特点和表达对猫的喜爱。
6.拓展阅读:推荐与猫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7.文化常识:了解有关猫的文化背景,如:猫的起源、猫与人类的关系等。
8.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育最新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教育最新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16 猫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第1课时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选材技巧。

一、导入新课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

(打一动物)谜底:猫。

(投影仪播放猫的图片或短视频)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小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耿耿于怀。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明确: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明确: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忧郁”“懒惰”。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实际上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明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课猫教案
5.课堂总结的必要性: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这使我认识到,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改进:
1.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的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学习生词、短语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造句等方法,确保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要结合具体句子,让学生明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中的长句、复杂句进行理解和分析,如“它会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你的膝头,把你的稿纸踩得皱巴巴的;它会在你读书的时候,悄悄地走到你的身边,用爪子拨动你的书页,仿佛在跟你一起阅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文本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16 猫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白描作用分析 白描勾勒能细致传神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将人物的性
格凸显出来。

在外貌上运用白描,能洞穿人物灵魂;在语言上运用白描,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人物情操品质;在动作上运用白描,可使人物内心情感表露更准确。

答题模式一般是:“这段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生动传神地塑造出了……(人物形象)”。

素材积累: 古人关于“改过”的名句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李毓秀《弟子规》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

——《菜根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袁黄《了凡四训》。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 猫教案 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 猫教案 新人教版

16 猫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导入新课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能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以及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吗?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2.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 sè) 诅.骂( zǔ) 红绫.( líng)怂恿..( 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虐.待( nüè) 蜷.伏( quán) 惩.戒( chénɡ)怅.然( chàng):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猫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4.结合“积累拓展”四,品味文中一些语句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5.说说你读过的有关猫的文章,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展示2.课堂小结五、反馈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nüè()待 yuān()枉懒duò()鸟1óng()biàn()诉sǒn g()恿安xiáng()乞gài()zhòu()骂chàng()然叮zhǔ() suān()辛quán()伏chéng()戒屋jǐ()2.阅读15-34段,回答问题:(1)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2)从第(15)、(16)段中找出形容第三只猫特点的三个词,并说说这样形容的作用。

(3)文中两次提到了猫对鸟笼凝望,有什么用意?(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请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

16 猫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第1课时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选材技巧。

一、导入新课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

(打一动物)谜底:猫。

(投影仪播放猫的图片或短视频)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小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耿耿于怀。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明确: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明确: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忧郁”“懒惰”。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实际上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明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猫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在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猫,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很多家庭中都养过。

有些作家也有这样的爱好,当然,除了养,他们还喜欢写写,除了你们熟悉的老舍先生以外,还有一位作家叫郑振铎。

他的笔下也有猫,而且还不只一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郑振铎的《猫》。

(板书)二、课前自学1.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

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

1958年遇难殉职。

2.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污涩怂恿一缕蜷伏怅然诅骂红绫惩戒订正读音,每个词齐读两遍。

3、给作者笔下的三只小猫做个小档案。

三、学习探究主问题1.在这三只小猫中,你最喜欢哪一只猫?请选读课文,找到对那只猫进行描写的语句或语段,大声、反复、有感情地朗读。

并尝试用如下的句式说说。

我最喜欢第_____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_,正如课文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法指导:1.先独立自学,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2.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4号先讲,3、2号补充,1号总结。

3.组内分工进行展学,其他同学边聆听边作笔记,边进行补充或质疑。

主问题2.作者对这三只猫情感是如何变化的?第三只丑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的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学法指导:1.先独立自学,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2.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4号先讲,3、2号补充,1号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16 猫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

2.反复朗读,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

3.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污涩.( ) 怂恿..( ) 怅.然( )蜷.伏( ) 惩.戒(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字形。

红línɡwànɡ下断语3.用“”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的语句,然后用简洁的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4.把你对三只小猫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一处描写抄写在下面,并作批注。

原文摘抄:批注:二、精读品味5.用“”在文中标画出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6.从抒情议论的语句中选一处,按下面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读(原文中的)一句,我体味到。

三、细读感悟阅读“我心里十分难过……”至结尾一段。

7.你从这几段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

8.“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我”的证据确凿吗?9.为什么作者的内心如此痛苦?为什么就像针“刺我良心”?四、表达感悟10.从三只小猫、“我”、过路的人、周家丫头等形象中,任选一个,用“对于,我想说:”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心得。

五、推荐阅读11.资料助读。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

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

1929年回国。

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2.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省的可贵精神。

学习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法指导圈点勾画法、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学教学内容环节环节一新课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一、助学资讯1.作者作品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著有短篇小说《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另有《郑振铎文集》。

2.写作背景环节二自主学习受五四运动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很早就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二、字词积累1.字音郑振铎.(duó)污涩.(sè)红绫.(línɡ)小侣.(lǚ)乞丐.(ɡài)诅.骂(zǔ)屋脊.(jǐ)咕噜..(ɡū lu)懒惰.(duò)怅.然(chànɡ)蜷.伏(quán)衔.着(xián)虐.待(nüè)郁.闷(yù)惩.戒(chénɡ)妄.下断语(wànɡ)怂恿..(sǒnɡ yǒnɡ)2.词义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16猫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象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X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这使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X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X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 猫》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 猫》课程教学设计

17 猫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

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è)怂恿(sǒn g yǒn 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 )惩戒(chéng)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红绫(líng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猫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

2.反复朗读,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

3.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污涩.( ) 怂恿
..(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字形。

红línɡ
wànɡ
下断语
3.用“”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的语句,然后用简洁的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
4.把你对三只小猫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一处描写抄写在下面,并作批注。

原文摘抄:
批注:
二、精读品味
5.用“”在文中标画出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6.从抒情议论的语句中选一处,按下面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
读(原文中的)一句,我体味到。

三、细读感悟
阅读“我心里十分难过……”至结尾一段。

7.你从这几段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

8.“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我”的证据确凿吗?
9.为什么作者的内心如此痛苦?为什么就像针“刺我良心”?
四、表达感悟
10.从三只小猫、“我”、过路的人、周家丫头等形象中,任选
一个,用“对于,我想说:”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心得。

五、推荐阅读
11.资料助读。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

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

1929年回国。

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

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

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

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

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12.课下仔细阅读郑振铎的《别了,我爱的中国》等作品,做好读书笔记。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
1.sèsǒnɡyǒnɡchànɡquán chénɡ
2.绫妄
3.示例:
4.示例:
摘抄: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批注: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它在园中蹦蹦跳跳,一会儿爬上树干,一会儿藏在花下。

几只蝴蝶翩然飞来,小猫歪着圆圆的小脑袋,紧盯着小蝴蝶的身影,突然跳起来扑过去。

二、精读品味
5.略。

6.示例1: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一句,我体味到“我”对新鲜、快乐的生命的赞美和享受美好时光的愉悦之情。

示例2:读“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一句,我体味到“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的心情。

三、细读感悟
7.解析:扣住“自责、愧疚、悲伤”等感情来答,言之有理即可。

具体词句略。

8.“我”只是看到“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就断定是它咬死了鸟。

“妄下断语”
是说“我”没有事实根据就做出判定,“我”没有判断明白,没有确凿的根据就下了结论,“冤苦”了花白猫。

9.示例:“我”妄下断语,而它却不能说话辩诉;“我”打了它,它却只能无抵抗地逃避;两个月后,它“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种沉重的负罪感久久地压在“我”的心头,让“我”良心不安,深深愧疚。

四、表达感悟
10.示例1: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的猫的行为,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示例2:对于“我”知错就改,深深自责的行为,我想说:你热爱生命、严于自省、富有良知、同情弱小的品质令我敬佩。

示例3: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弱小者总是饱尝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而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才能避免不幸。

示例4:对于抓走小猫的过路人,我想说:夺人所爱,损人利己,人所不齿。

示例5:对于周家丫头,我想说:你的事不关己,冷眼旁观,让人心寒,更助长了坏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