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资料3

合集下载

马原复习资料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新

马原复习资料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新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 团,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 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①质:推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更替 ②量:在同一社会形态中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 ③阶级斗争受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它的作用是 历史的,发展的。 2.阶级斗争的形式 ①经济斗争:被剥削人民为争取现实的经济利益而进行 的斗争 ②政治斗争:为了追求被剥削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③思想斗争:批判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 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 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2.构成要素:一是劳动对象。 二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三是劳动者。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生产工具的改革、生产新工艺的采用, 都是科学技术的物化; ②深刻而准确地认识自然物的属性,有效 地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以及发现和创造 新的劳动对象,都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 切相关; ③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知识水平的增 长,体力和智力的强化,也离不开科学 技术的武装。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 证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 力量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 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会。”
——马克思
马克思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 质和面貌。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 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④总之,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 历史,是劳动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者,我们需要对其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复习,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因此,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是由各种不同的阶级矛盾构成的。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阶级斗争。

这种斗争最终会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形成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根源,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矛盾之一。

四、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之一。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将不再受到剥削,社会财富将更加公平地分配。

五、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为革命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对社会历史的科学分析和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计。

六、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全人类的解放。

因此,国际主义要求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国际资本主义体系。

国际主义强调全球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团结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其思想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2、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4、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7、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9、如何把握量变、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马原,可以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具备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马原》期末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社会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路线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最早领导者和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使命5.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人文主义等的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传统文化等的关系6.当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误解-资本主义复辟和意识形态的压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上是对《马原》期末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的主要内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可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马原的复习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马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思考。

一、基本概念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马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真理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它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阶级斗争。

二、核心思想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认识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源。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革命和革命的发展推动的。

三、历史背景马原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的冲击使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了马原的基本框架。

四、实践意义马原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和社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马原复习资料是大学生学习马原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马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的复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原的内容。

同时,马原的学习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

马原详细版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三大块(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的任务:乔·威·弗·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3.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思想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的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8.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1)物质与意识、精神和自然界何为世界本原;2)思维能否正确的认识存在的问题。

9.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于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坏死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10.物质,意识。

意识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哪些演变过程?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演变过程: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里,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1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他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1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识。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定义,马克思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物质的存在形式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三,世界统一于物质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与物质,其次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物质的永恒发展)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统一的实质: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简单的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1、简述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答: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在一定情况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2、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答:第一层含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第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第三层含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首先。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3、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首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4、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的;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在的矛盾性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4. 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社会形态的更替等规律。

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级是根本的社会政治实体。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

6.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推动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它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包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规律、方法和哲学基本原理的阐述。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包括对道德、价值、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等问题的阐述。

5.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规律等问题的阐述。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1.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7.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8.真理的相对性,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的广度总是有限度的,因而,认识有待扩展。

②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或是近似性的。

因而,认识有待深化。

9.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马原精简复习资料

马原精简复习资料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知否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第三,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化。

矛盾的转化是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不是向任何别的东西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5.如何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1).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私有制、按劳分配、市场调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它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是指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的精神现象,物质是本质,意识是现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是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世界是运动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2.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转折。

3.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历史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研究它。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指出,意识形态的来源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在国家机器中的反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必须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民主在社会制度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问题,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

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复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理论。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推动的。

在社会历史上,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最终导致了社会的革命性转变。

唯物史观对于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三、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入分析。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得到的报酬。

这种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两个主要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以私有制为基础,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理论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指的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人民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六、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强调科学的、有计划的社会管理,致力于消除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答案:错误。

表述不完备。

应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案:错误。

表述不准确。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3.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案:错误。

割裂了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做到与时俱进,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当然应修改。

4.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错误。

将阶级性与科学性绝对对立起来。

阶级性与科学性是可以相容的,马克思主义既代表了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民众的利益和愿望,同时也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因而马克思主义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科学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5.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答案:错误。

理论过不过时,不能简单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判断。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它继承了人类以前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立足于当时的现实和实践创立了科学的理论,并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虽然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

四、简述题1.你认为马、恩具有哪些人格魅力?其中对你影响最深的是那点?请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以下几点,结合实际来谈。

①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

②志向高远的鸿鹄大志。

③不拘一格的创新品质。

④坚毅执著的革命精神。

⑤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⑥尊重实践的务实作风。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答案要点]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的次序和进程。

(联系)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区别)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

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

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节、偶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1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联系)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13.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不应该得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的意识的结论。

首先,人工智能是通过物理的、生物的手段对思维的模拟,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和超过人的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仍是思维和实践的产物,模拟者不能替代被模拟者,对人类思维活动一般过程和共性的模拟并不能代替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特殊性。

其次,人工智能自身不具备社会性,它使用功能中的社会性是由人赋予和设定的,因而它不会自觉考虑实施指令而形成的社会后果。

最后,人工智能没有自身的需求和解决需求的实践活动,因而也就缺乏促使自身的功能发展的内在动因,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而人类思维则是随社会实践和自身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总说)作为人脑的延长的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代替人的部分思维,减轻脑力劳动的负担,但作为人类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工具在根本上是受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水平所决定的。

四、材料分析题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案要点](1)答: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答: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