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译》之忆

合集下载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本帖最后由猎户座于2011-6-14 13:08 编辑这里是原书链接,维望帮助书友选择下载:/viewthread.php?tid=15821&extra=page%3D2 《历史地理》(创刊号) 1981年11月发刊词侯仁之《禹贡》中的昆仑顾颉刚敦煌写本《西天路竟》历史地理研究黄盛璋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史念海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赵永复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谭其骧论历史时期浦阳江下游的河道变迁陈桥驿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邹逸麟洞庭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张修桂百泉水利的历史研究——兼论卫河的水源纽仲勋根据孢粉分析推论沪杭地区一万多年来的气候变迁王开发张玉兰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文焕然何业恒浙江省宋至清时期旱涝灾害的研究夏越炯春秋时期齐国故城的复原与城市布局刘敦愿杭州城市的兴起及其城区的发展魏嵩山古代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的手工业徐俊鸣郭培忠口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札记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谭其骧口《水经注》研究《水经·浊漳水注》一处错简——兼论西汉魏郡邯会侯国地望周振鹤口调查报告太湖以东及东太湖地区历史地理调查考察简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楼兰遗迹考察简报侯灿口纪念《禹贡》笔谈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纪念“中国地学会”成立七十周年张天麟“禹贡学会”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徐兆奎回忆与希望侯仁之继承和发扬《禹贡》精神郭敬辉回忆《禹贡》杨向奎纪念禹贡学会王树民继承优良传统继续奋发前进唐晓峰“扶桑”讨论综合评述朱方口书籍评介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王文楚邹逸麟评《中国王朝时代晚期的城市》(摘译)赛明思口补白分湖·风湖·汾湖张舫澜斯文赫定(Sven Hedin)对中国地理测绘史的一点正误一得长芦晒法制盐始于何时孔祥铸六朝人之所谓“北京”葛剑雄宋川峡二路分成四路祝培坤[ 本帖最后由yachenhuix 于2008-2-21 15:23 编辑]《历史地理》(第二辑) 1982年11月北京城: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改造侯仁之两爨六诏地理考释方国瑜夜郎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周维衍有关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的若干历史地理问题黄盛璋耶律大石北行史地杂考陈得芝明初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杂考邓锐龄周初的“三监”与邶、鄘、卫三国及卫康叔封地问题刘起釪高阙考辨严宾汉桂阳郡建置时间考何介钧汉代敦煌郡西境和玉门关考赵永复东汉时期钱唐县之废复奚柳芳吉、黑两省西部地区四座辽金古城考李健才我国古代湖泊的湮废及其经验教训陈桥驿辽河平原水系的变迁林汀水陈连开明代的居延海施一揆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特大洪水的气候与水情分析王涌泉湘江下游森林的变迁何业恒文焕然魏晋南北朝矿业的分布与发展纽仲勋唐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曹尔琴试论河北地区村落的出现与发展朱新望昆明市的聚落起源、城址演变、城区扩张及其地理因素的探讨于希贤于希谦从万胜镇的衰落看黄河对豫东南平原城镇的影响陈代光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东返日本航路再探王文楚口问题讨论唐代渤海率宾府辨张泰湘率宾府、恤品路和开元城郭毅生口读书札记郭著《李白与杜甫》地理正误谭其骧口纪念顾颉刚先生回忆禹贡学会——纪念顾颉刚先生韩儒林顾颉刚先生有关历史地理的论著目录王煦华朱一冰口书籍评介《元丰九域志》的成书及其价值王文楚魏嵩山口译丛测绘中国地图纪事(法)J·B·杜赫德口学术动态1982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朱杨印水利史研究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灌县举行魁一口补白唐代地名“标准化”的概念望新北京地区播种水稻始于何时孔祥铸《通鉴》胡注纠谬一则禾子长江长洋港汊道辨析龚江《水经注》究竟记述多少条水赵永复西汉人对生态平衡的认识一得先秦时期人们对保护山林的认识贺圣迪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杨正泰新书简介——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吾印“夷童”考刘翔《汉书·地理志》县目试补周庄《历史地理》(第三辑)1983年11月由地理的因素试探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文化最为发达的原因史念海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探索陈金渊金山卫及其附近一带海岸线的变迁张修桂江苏沿海古墩台考张忍顺江苏常州圩墩遗址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王开发唐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马正林考古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郑绍宗明初营建中都及其对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影响王剑英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王文楚明清临清的盛衰与地理条件的变化杨正泰明代北京郊区村落的发展尹钧科历史时期宁绍地区的土地开发及利用杨章宏长江下游地区的水利系统【日】斯波义信汉武帝徙民会稽说正误——兼论秦汉会稽丹阳地区的人口分布葛剑雄《汉志》分江水考释陈怀荃元湖广行省站道考略王颋祝培坤秦代象郡考覃圣敏隋唐漠南碛口考释施一揆关于呼伦贝尔古边壕的探索景爱和田文《于阗王尉迟徐拉与沙州大王曹元忠书》与西北史地问题黄盛璋口顾颉刚先生遗著昆仑和河源的实定顾颉刚口问题讨论碣石考高洪章董宝瑞口书籍评介万恭和《治水筌蹄》邹逸麟口译丛汉简所见地名考【日】日比野丈夫森鹿三先生和《水经注》研究【日】船越昭生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一)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学术动态国家地图集历史地理卷即将开编微言黄河流域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吴萍《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二册出版刃佳口补白隋唐润州未尝治今丹徒镇胡菊兴阴山——陶山——阳山周庄曹操所开白沟得名问题辨疑非鱼东坝正名高山关于明代“东番”的地理范围周维衍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寨龚江秦关中北边长城禾子最早记载的洮河流域大规模滑坡现象赵晖东汉黄河流域森林破坏举例一得黄河三大浮桥考略晓鹿秦泗水郡治禾子后汉的东海王与鲁国周振鹤《历史地理》(第四辑)1986年2月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谭其骧从历史地貌学看广州城发展问题曾昭璇上海西部古海岸——冈身——的成因与年代刘苍字吴立成曹敏荆江近5000年来洪水位变迁的初步探讨周凤琴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变迁景爱失必儿与亦必儿刘迎胜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变迁赵永复《水部式》与唐代的农田水利管理周魁一明代广东经济地理初探司徒尚纪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周振鹤汉晋隋唐之南苏水与南苏城考王绵厚赤河考李孝聪丝路“青海道”考王育民中国古代都城平面布局的特点朱玲玲对西方历史地理学的几点看法【加】寇•哈瑞斯口读书札记冶即东部候官辨——《续汉书·郡国志》会稽郡下的一条错简吴松弟《整理郑和航海图序言》读后刘伉口问题讨论再谈台湾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周维衍口史籍整理《乘轺录》疏证稿贾敬颜口书籍评价顾炎武和《肇域记》杨正泰口译丛明清时期的洞庭湖水利【美】彼得·C·珀杜口学术动态太湖水利史学术讨论会简讯魁一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郑锡煌口补白地名带“阳”字未必表示水北山南周庄释“观下” 一令密云山考于德源秦置陈郡质疑马世之释“群舒”胡嘏北宋南康军隶江南东路禾子《隋书·地理志》赣、南康纠谬王天良“次固镇”还是“次固镇” 一得营水出留山辨龚江《历史地理》(第五辑) 1987年5月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龚高法张丕远张瑾瑢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农牧业的交替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王尚义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邹逸麟罗布泊迁移过程中一个关键湖群的发现及其相关问题奚国金珠江三角洲的成陆过程周源和沱江、沫水、离堆考辨田尚邓自欣里运河变迁的历史过程郭黎安敦煌石室出《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考释王仲荦贾耽路程“驩州通文单国道”地理与对音黄盛璋西辽王朝疆域考释魏良弢战国齐五都考钱林书关中东部秦魏诸长城遗迹的再探索王重九马王堆《地形图》绘制特点、岭南水系和若干县址研究张修桂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图几个郡国治所问题——答香港刘福注先生王文楚西汉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心卢云杭州的几个地理变迁问题吴维棠明代浙江市镇分布与结构樊树志明清时期杭州府仁和县三个市镇的历史考察陈学文明初建州女真迁徙考——兼评建州女真东迁说董万仑口古籍整理《<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校补孟素卿口调查报告东北考察记王钟翰口书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葛剑雄略论明清时期商编路程图记杨正泰口译丛唐末以前福建的开发(美)汉斯·比伦斯泰因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补白唐称长安为西京不始于天宝元年禾子北宋荆湖路分为南、北两路不始于咸平二年姜汉椿战国阳泉君封邑考钱林书苏州旧称平江之原委黄锡之今贾鲁河名称的来源一令宜昌葛洲坝演变小史龚江释“襄阳”周兆锐《历史地理》(第六辑) 1988年9月历史时期新疆森林的分布及其特点文焕然根据孢粉组合推断上海西部三千年来的植被、气候变化王开发沈才明吕厚远黄河故道滑澶段的初步考查与分析徐海亮钱塘江河源考证与源头的勘定吕以春沭水北魏正光改道和前沭河徐士传黄河对开封城市历史发展的影响李润田淮河下游南北运口变迁和城镇兴衰邹逸麟黄河流域的史前聚落王妙发关于宋代建制镇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郁越祖南诏疆域的发展和郡县的设置尤中西夏监军司驻所辨析汤开建赵佗犯长沙的路线与龁道县置废的年代张修桂“封中”试析——封水历史地理问题初探陈乃良三国西晋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点卢云三国人口探索王育民清代京师八旗人丁的增长与地理迁移韩光辉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陈桥驿口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徐霞客游峨眉山考辨吴应寿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专题研究明崇祯后期大蝗灾分布的时空特征探讨满志敏口书籍评介《肇域志》陕西部分的几个问题郑宝恒王天良口地图史试论桂林宋代摩崖石刻《静江府城池图》在地图史上的意义马崇鑫口译丛从晚明到清代中期中国与西班牙美洲的丝绸贸易全汉升宋都杭州的城市生态【日】斯波义信口补白再谈荆湖南北路设置问题王文楚《南齐书·州郡志》南高平郡纠谬胡嘏谭其骧教授《长水集》出版一得《入蜀记》“次江陵之建宁镇”析龚江沈括误证章华台章珊一则气候资料误用的补正文每释春秋晋之“东阳”钱林书:hug: :lol《历史地理》(第七辑) 1990年6月唐代矿冶分布与发展黄盛璋宋代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经济开发吴松弟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城邑及疆域考钱林书汉唐河西城市初探杜瑜山东烟台地区城镇历史发展研究顾朝林古代苏州城市景观的历史地理透视高泳源新郑考曲英杰海南岛历代民族迁移和人口分布初探司徒尚纪从《不阿里神道碑铭》看南印度与元朝及波斯湾的交通刘迎胜明代国内交通路线初探杨正泰汉十三刺史部起源考牟元珪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考沈卫荣赵北长城西段与秦始皇长城沈长云唐大震关考吴洁生突厥二题刍议周维衍江苏北部海岸与湖泊的演变黄志强杨达源张传藻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及影响景爱初探河南省历史时期的寒暖盛福尧口问题讨论再论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赵永复口书评评《西汉人口地理》陈桥驿《中国历史地理论著索引》简介朱毅口译丛关于江南“圩”的若干考察【日】滨岛敦俊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三)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补白《南齐书•州郡志》三处脱文胡嘏钱大昕论《宋书·州郡志》所载水陆道里胡嘏《通鉴》秦、益二州胡注正误王振忠《唐六典》记《水经注》河流的总数赵永复“镇宁”系“镇戎”之误余音《新唐书纠谬》之纠谬华林甫辨《十七史商榷》魏武有三都说之妄禾子《历史地理》(第八辑) 1990年7月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满志敏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王乃昂春秋绍兴的地理环境与水利建设陈鹏儿沈寿刚邱志荣历史时期的江苏岸外沙洲(五条沙)及其演变张忍顺古代南京河道的变迁石尚群潘凤英缪本正古代荆江北岸堤防考辨程鹏举《山海经》中的浑天说金祖孟中国古代撰写水经的传统周振鹤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上)胡阿祥商代疆域新论叶文宪先秦两汉时期婚姻礼制的地域扩展与阶层传播卢云历史时期河西地区城市地理初探杨平林关于高句丽南北道的探讨李健才休屠(屠各)胡的族源及迁徙赵永复霸上辨马正林楚熊渠所伐庸、杨粤、鄂的地理位置段渝释“地”陈瑞平苏北平原区域发展的历史地理研究吴必虎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专题研究荆江百里洲河段河床历史演变张修桂口古籍研究隋唐两女国——两《唐书•东女传》辨证周维衍唐代《长安太原驿道》校补王文楚《元史·地理志》资料探源王颋口调查报告简论唐代“热海道”上的凌山与勃达岭——别迭里达坂调查札记孟凡人口问题讨论关于西汉合浦郡治与朱卢县问题黄盛璋再谈西汉合浦郡治与朱卢县王文楚口方志研究明清乡镇志发展的历史地理考察褚赣生口书评评《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明时期)》陈桥驿《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初版赘言郑世贤口译丛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认识发展史(苏)B·C·热库林口补白放马滩出土地图的年代问题章珊《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将出版文楚秦一代郡数为四十八说周庄《水经注》资料断限赵永复何炳棣《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中译本出版一得义胜节度使所置年代考满志敏《水经注》泾谷水考龚江《清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出版傅诞《历史地理》第九辑(庆贺谭其骧先生八十寿辰专辑) 1990年10月谭其骧先生简历本刊编辑部谭其骧先生著作目录本刊编辑部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的贺信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林甘泉研究员的贺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习季龙师的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邹逸麟满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王仲翰两汉时期的秦人赵永复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侯仁之海南省人类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诸问题曾昭璇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周振鹤文化区:中国历史发展的空间透视卢云干隆在新疆施行移民实边政策的探讨张丕远湖商人由来新考曹树基《中国移民史》发凡葛剑雄明代户口初探王育民论绍兴古都陈桥驿战国赵信都地望考孙继民侯文高邺之初筑是否在古邺城处张之简论洛阳古代都城城址的变迁史为乐论城市历史地理学的对象和任务马正林叶尔羌汗国东部疆域考释魏良弢陈氏安南国建置考王颋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下) 胡阿祥金代行省考景爱公元十——十二世纪华北平原北部亚区交通与城市地理的研究李孝聪店代长安-夏州-天德军道路考王北辰楚在江淮地区的发展和孙叔敖开芍陂陈怀荃洞庭湖区历史农业地理的初步研究张步天徐霞客探长江源朱惠荣汝水变迁及其故道遗存尚景熙1523年浙江镇海灾害原因分析刘昌森书籍评介:小川琢治的《支那历史地理》王守春《历史地理》第10辑 1992年7月□庆贺侯仁之、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锲而不舍锐意进取——记候仁之教授的治学精神尹均科、韩光辉开拓创新用世益民——学习筱苏师治学业绩的体会辛德勇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谭其骧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何炳棣历史时期松花江流域农业开发与变迁李宾泓历史时期辽河流域的开发与地理环境关系郑川水冯季昌西夏农业区域的形成及其发展韩茂莉唐代水利发展的因素及影响钮海燕哈密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研究钮仲勋唐以前江西地方望姓考梁洪生旧中国江南三角洲农村的聚落和社区[日]滨岛敦俊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城市的地域结构王振忠武汉市历史地理的初步研究刘盛佳月港的兴衰郑宝恒关于“都市(城市)”概念的历史地理定义考察王妙发郁越租当前考古所见最早的地图——天水《放马滩地图》研究张修佳春秋徐器与徐人活动地域初探李家和刘诗中斡赤斤故城的发现与研究米文平清代人口考辨王育民十世纪中叶前后高昌回鹘的西部疆界华涛唐朝时期安南都护北部地界的变迁尤中苏建灵段氏大理国建置考王颋福建政区建置的过程及其特点林汀水明朝初年出使西域僧人宗泐事迹补考邓锐龄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何业恒历史时期的中国野马、野驴的分布变迁文焕然黄淮平原仰韶暖期的气候特征探讨满志敏荆江历史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周凤琴苍梧考释陈怀荃□调查与研究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发现与研究冯永谦西汉武威郡诸县城址的调查与考证李并成□古籍研究中国古地理文献中地方等地刍议靳生禾师道刚《南齐书·州郡志》札记胡阿祥□《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修订札记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两项较大修改的说明周振鹤□书评学林拔萃之作——试评《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王守春□学术动态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讨论会综述王振忠□补白关于宋代在上海地区设置的市舶机构的两个问题一令郦道源任冀州镇东府长史的时间赵永复《太平寰宇记》局本优于万本一证王文楚以路为政区道名不自宋始李懋军《历史地理》(第十一辑) 1993年6月先秦两汉时期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邹逸麟西汉与唐代灌溉成就的比较研究周魁一陈茂山宋代岭南地区农业地理初探韩茂莉“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初探曾昭璇海河流域平原水系演变的历史过程张修佳中古时期郡望郡姓地理分布考论胡阿祥中国历代移民的类型和特点葛剑雄黄淮海平原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初步研究吴松弟辽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研究韩光辉论西渭桥的位置与新近发现的沙河古桥辛德勇允吾、金城、榆中、勇士等古城址考陈守忠论唐代的三边章群党项发祥地——唐初“河曲十六州”研究郭声波明代三卫初设地研究董万仑北京郊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尹万科二千多年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之北界文焕然试论华南虎在长江三角洲的绝迹何业恒□《水经注》研究全租望与《水经注》陈桥驿《水经·漳水注》邯郸附近山川城医邑考孙继民郑良真□地图学史长久保赤和他的中国历史地图周振鹤鹤间和幸□古籍整理《延祐四明志·河渠考·湖》佚文辑存俞信芳□译丛科举和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美]何炳棣著王振忠译北美历史地理学的现状与展望安德鲁·H·克拉克著姜道章译□学术动态《国家历史地图集》完成第一册编稿一得□补白关于《明代户口新探》、《清代人口考辨》两篇论文的质疑一读者郦道元未曾闲居九年赵永复《通鉴》庲降(都)督胡注辩正王振忠天涯何处觅“东野” 张志廉标点本《元和郡县图志》一处断句问题商榷马玉山《历史地理》(第十二辑) 1995年3月□纪念谭其骧(季龙)先生超迈乾嘉诸家的谭季龙先生史念海谭其骧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贡献曾昭璇回忆谭季龙老师陈桥驿追念恩师谭季龙教授邹逸麟用历史文献物资料研究气候冷暖变化的几个基本原理满志敏历史上黄河水沙变化的一些问题徐海亮辽代西辽河水道与木叶山、永、龙化、降圣州考张柏忠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索蓝勇杭嘉湖平原生态演替与古文化兴衰的关系徐建春太湖地区孢粉资料与考古发现所阐述的人与环境之关系张明华江苏扬州西部距今45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环境萧家仪唐领余韩辉友番禺及番禺城考曾昭璇曾宪珊试论南宋末期桂林的城壕建设万竟君明清时期两淮盐业盛衰与苏北城镇的变迁王振忠明清时期山西市镇的布局与类型马玉山芜湖米市兴衰及其历史作用邵华木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施和金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周振鹤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华林甫宋代荆湖地区农业生产述论韩茂莉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传染病曹树基魏蜀间分界线的地理学分析侯甬坚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安徽的人口变动行龙唐代雄武军考张建设□《水经注》研究《水经注》关于广西水道传述说略白耀天□古籍研究敦煌石室出《贞元十道录》剑南道残卷考释王仲荦《唐两京城坊考》评述辛德勇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史料评说胡阿祥□历史地图研究南宋行在临安府的地图再现——历史地图学个案研究阎维民。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试题(解析)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试题(解析)

全国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试题一、选择题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A.《民报》B.《青年杂志》C.《时务报》D.《国闻报》2.[2019·济宁]“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狂人日记》D.《劳动界》3.[2019·连云港]某学者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B.提倡科学C.提倡新道德D.提倡新文学4.[2019·德州]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曾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

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反对华北自治”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5.[2019·衢州]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的看法正确的是 (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图一事件将图二事件推向了高潮C.图二事件加速了图一事件的步伐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7.[2019·河南中考A卷]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

周作人简介及作品

周作人简介及作品

周作人简介及作品周作人,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周作人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周作人的简介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取名作人,以名行世,一生用过90多个笔名,常用笔名有独应、周逴、周遐寿、仲密等,绍兴人。

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早年经历9岁以前在家中私塾开蒙,11岁入三味书屋,后去杭州陪侍狱中祖父并授读一年半,遍读史书与笔记小说。

光绪二十七年秋,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科,开始翻译英文小说。

▪留学回国三十二年夏,随鲁迅东渡,先后进东京法政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曾与鲁迅创办《新生》杂志,未果;合译出版《域外小说集》,并开始创作小说和自学多种外文。

宣统元年六月,在东京与羽太信子结婚。

抗战时期辛亥革命前夕归国,先后任绍兴省立第五中学英文教员、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教育司视学,兼任《绍兴教育会月刊》及《叒社》杂志编辑,还常在《越铎日报》发表反封建的政论和翻译外电通讯。

在任绍兴教育会长期间,着手进行教材改革并开始研究儿童文学。

在五四时期,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参加《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辑工作。

同年10月,又任《新潮》月刊编辑主任,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著名文学论文,以及新诗《小河》、《微明》、《画家》、《爱与憎》等优秀作品,在新文化运动中起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建国前后五四运动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孔德学校、中日学院、女子学院等校任教。

1922年11月,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4年冬,与林语堂等创办《语丝》周刊。

1930年8月,主编《骆驼草》。

抗日战争开始后,滞留北平。

1939年元旦,遇刺未亡,随即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国民政府委员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院长、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又以汪伪政府要员身份访问日本和“满洲国”。

陈望道简单小故事100字

陈望道简单小故事100字

陈望道的小故事陈望道的小故事11920年早春的一天夜里,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内,一个年轻人正埋首译书。

母亲爱子心切,特意端来粽子和红糖。

走到屋外,她还特意问道:“红糖够不够,要不要再给你添些?”青年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

原来,他竟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没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共早期活动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他当时正致力于将《共产党宣言》通篇第一次译成中文。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面世。

就在它印行300多天后,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这则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那么,是什么让青年陈望道吃了墨汁却浑然不觉,还说很甜呢?不妨一同重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那段峥嵘往事。

重任在肩当仁不让1920年2月初,因“一师风潮”而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愤然离职不久的陈望道,接到上海《民国日报》社经理兼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的来信。

陈望道不仅与邵力子有同乡之谊,且常为《民国日报》撰稿,两人交情莫逆。

好友来函,自然欣喜。

展开函札浏览,陈望道不禁喜上眉梢。

原来,邵力子在信中称,《星期评论》周刊主编戴季陶约请陈为该刊翻译《共产党宣言》。

对于《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并不陌生。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产党宣言》的只言片语就通过《万国公报》《民报》等刊物传入中国。

“五四”前后,《每周评论》《国民》等进步期刊均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过零星片段式地摘译,陈望道亦曾读过。

只可惜,《共产党宣言》的通篇译文一直阙如。

五四时期的戴季陶,思想激进,极为推崇马恩。

他曾从东瀛带回一本由幸德秋水、堺利彦合译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原先打算据此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却浅尝辄止,因其翻译难度颇高,译者须兼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向你介绍几本书这可是伟人推荐的

向你介绍几本书这可是伟人推荐的

向你介绍几本书这可是伟人推荐的毛泽东最后向刘少奇推荐的几本书[摘要]1967年1月13日晚,毛泽东和刘少奇进行了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

一、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最后一次谈话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

在这次会见和谈话中,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几本书,后来刘少奇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和其子女对此有一些回忆。

如刘少奇的卫士长李太和在《卫士长的回忆》中说:“大概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主席把他送出来,在门口跟他握手,说‘你要好好学习’。

回来后他告诉秘书给他找三本书,一本是黑格尔写的,一本是费尔巴哈写的,还有一个叫什么。

当时主席还让少奇同志‘好好学习,保重身体’。

回来以后,我看他面容很高兴。

”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在《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中说:“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

——毛泽东对我父亲提出的两点意见,沉思一会儿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建议我父亲读几本书,他还特别介绍了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写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狄德罗写的《机械人》两本书。

分手时,毛泽东要我父亲‘回去后好好学习,保重身体’。

”以上的回忆,对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的书有所不同,除了是两本还是三本,两本中一说是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和法国狄德罗的《机械人》,一是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著作。

黄峥编撰的《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一书引用了刘少奇机要秘书刘振德的回忆,是事后从王光美处获知“毛主席建议少奇同志读几本书”,但“有三本还没找到”,“我接过来(书单)一看,一本叫《机械唯物主义》,作者是海格尔(法);一本叫《机械人》,作者是狄德罗(法);另一本是中国的《淮南子》。

我先在少奇同志的书房里找,但一本也没找到。

我又到了中央办公厅的一个图书室找,正在那里值班的机要室档案处的小李同志也帮我找。

但也只找到一本《淮南子》。

剩下的两本书,我想再到大图书馆去找找,光美同志说:‘不用了,少奇同志说也可能书名不对。

翻译

翻译

尹翁归字子兄,是河东平阳人,后来迁徙到杜陵。

尹翁归小时死了父亲,跟他的叔父住在一起。

他担任办理诉讼的小吏,通晓法令条文。

喜爱击剑,没有谁能抵挡他。

当时大将军霍光主持政事,霍家人住在平阳,家奴门客拿着兵器进入街市殴斗闹事,主管官员无法制止,等到尹翁归做街市的主管官吏,没有谁敢违犯法律。

他公正廉洁不接受贿赂,商人们都畏服他。

他后来离职回家。

刚好碰上田延年担任河东太守,巡视属县来到平阳,将当地旧吏五六十人全部召集起来,田延年亲自去跟他们见面,叫他们有文才的站在东边,有武略的站在西边。

考察了解了几十个人,轮到尹翁归,只有他伏在地上不肯起身,他对答道:我文才武略齐备,您只管吩咐。

功曹认为这个小吏傲慢不谦逊,田延年说:这有什么关系?于是叫他上堂来,设下文辞让他回答,田延年感到他的回答很不一般,授任补职让他做了卒史(官名),于是带他回到郡府。

他调查事情揭发坏人,彻底了解事情的底细,田延年十分器重他,田延年自己感到才能比不上尹翁归,调任他做了督邮。

河东郡属下二十八个县,分成两部,闳孺主管汾北一部,尹翁归主管汾南一部。

尹翁归检举揭发他人时都符合法制规定,掌握违法者的犯罪事实,属县长吏虽然受到他的制裁,也没有谁怨恨的。

他被推举廉能担任缑氏县尉,曾经做过郡中太守,他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升职补任都内令,被推举廉能担任弘农都尉。

朝廷征召他任命他做东海太守,他去拜访辞别廷尉于定国。

于定国老家在东海郡,他想将两个同乡后辈托付给尹翁归,请他关照,就让这两个人坐在后堂等着出来见尹翁归。

于定国跟尹翁归谈论了一整天,始终不敢让那两个同乡出来拜见尹翁归。

尹翁归离开之后,于定国才对同乡后辈说:他是一个好郡守,你们没有能力在他手下任职,他是不能用私情去请求的。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

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

赫鲁晓夫回忆录

赫鲁晓夫回忆录
呵 德录 晓 鲁 丈 赫



编者按
带 出版 了 两 卷 丈 中的



摘译
赫香 晓 夫
最近
《赫
,
苏 联 国 内发 表 了一 些 对 前 领导 人 赫奋 晓 夫重 新评 价 的 丈 章 ,

。 , 也 因此 t 新 引 起世 人 的 注 意 早 在 7 0 年代
西 方就 根据 据 说 是 赫 鲁 晓 夫 口 述 的 回 忆 录 音

斯大林的别 蟹

,
逝世之处所 )
,
,

洋洋得意地 登
合 贝利 亚 的 通盘 计划
科 市 委书 记 职务
,
贝利亚 还提议解除我的莫斯
,
车而去
以使我集中精力于中央 书记处的
我在

`
近郊别墅
斯 大林遗 体 旁守灵 时 想 到 了。工作来自。然后,
我 们 决定 了 葬礼的 安排
。 ,
如何 向人 民
马林 科 夫 马 林科夫 只是 一 个 供 使唤 的 偷仆 他 一 直 认 为奉承贝利亚 对 他有利 他主 要 地就 是 凭着 和
。 ,
我 提 议让 贝 利 亚 放 手去 干

怪自大也相应增长 于是 以 贝 利亚 和 马 林 科夫 为 一 以主 席团其 他 成 员 为 另 一方

为 没人 知 道 他的 用 意 设 计完 毕
,
这 样他 会 认 贝 利亚果 真 付 诸实施 很 快

,
双 方 发生 了 第 一
次冲突
那时
,
主席 团 仅 n 人
. ,
,

,

摘抄笔记翻译

摘抄笔记翻译

摘抄笔记0304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还不如早些给他找个地方安置了他,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尊贵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

”庄公说:“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指摘的文言文翻译

指摘的文言文翻译

古之文辞,雅而深奥,后世学者,欲窥其奥,必先译之。

然而,翻译之事,实为不易。

译之不慎,谬误百出,非但失原文之韵味,更甚者,曲解其意,使读者误入歧途。

今吾人试论文言文翻译之弊,以警世人之心。

一、字义误解,失其真意文言文之字义,往往一语双关,或含蓄深远。

译者若不明其字义,或误解其意,则翻译失真。

例如,《左传》中“狐赵二国,欲结盟以抗秦”,若误将“结盟”译为“结交”,则原文之意大相径庭。

又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若误将“雎鸠”译为“鸳鸯”,则诗意尽失。

二、句式转换,失其韵味文言文之句式,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译者若不注重句式转换,则译文韵味尽失。

例如,《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直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难道不快乐吗?’”,则未能体现文言文之韵味。

正确的翻译应为:“子曰:‘学而时习之,其乐融融。

’”三、典故引用,失其背景文言文中,典故繁多,译者若不熟悉典故背景,则易误译。

例如,《史记》中“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若将“破釜沉舟”直译为“打破锅,沉掉船”,则失去典故之深刻意义。

正确的翻译应为:“项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四、文化差异,失其内涵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译者若不熟悉相关文化,则易误译。

例如,《红楼梦》中“宝钗扑蝶”,若将“扑蝶”直译为“打蝴蝶”,则失去其中蕴含的女子娇羞之美。

正确的翻译应为:“宝钗轻手轻脚地追逐蝴蝶。

”五、修辞手法,失其效果文言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译者若不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则译文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若将“蛾眉”直译为“眉毛”,则失去原文的讽刺意味。

正确的翻译应为:“众女嫉妒我之蛾眉,造谣说我善于淫荡。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之弊,可谓多矣。

然翻译之事,亦非全然无解。

译者当博学多才,精通文言文,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方能译出准确、优美的译文。

愿世人以此为鉴,共同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特殊翻译文言文

特殊翻译文言文

古有陶潜,好闲逸,喜田园,作《桃花源记》一篇,传颂千古。

今人欲赏其文,却苦于古文艰涩,不识其意。

吾特为今人翻译,以解其惑。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位名叫武陵的渔夫,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林中并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夫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于是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原文: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于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南阳有一位名叫刘子骥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欣然计划前往。

但未能成行,不久后因病去世。

此后便再也没有人去探寻桃花源了。

原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他忽然又遇到了那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林中并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夫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于是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原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林子的尽头是水源,于是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仿佛有光透出。

渔夫便放弃了船只,从小洞进入。

一开始非常狭窄,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宽敞明亮。

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等。

田间小路交错,鸡鸣狗吠声声入耳。

这里的人们往来耕作,男女的穿着打扮与外界无异。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怡然自乐。

原文: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食用蓝莓对皮肤有益

食用蓝莓对皮肤有益

2023年第40卷第07期并且,越是平时少食果蔬的人、饮食质量较差的人,食用富含黄烷醇的果蔬对记忆力的有益影响越显著。

这项研究对3500多名老年人进行了抽样调查,这些人连续3年每天补充500mg 黄烷醇(包括80mg表儿茶素)或安慰剂。

研究表明,连续3年补充黄烷醇后,对于那些平时饮食中黄烷醇含量较低的人,其记忆力的改善情况比安慰剂组好10.5%,且比在治疗开始时好16%。

研究人员认为,在40多岁或50多岁开始服用复合维生素的人中,黄烷醇对记忆力的改善可能更加明显。

(资料来源:Efanews,禾本/摘译)增加果蔬摄入量相当于每天多走4000步据一项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的最新研究,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对心脏的益处相当于每天多走4000步。

该研究旨在探索食用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完成了一份哈佛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以评估参考者的饮食习惯,同时还完成了一项高强度的健康评估,其中包括在骑健身车时测量其耗氧量。

据该研究的作者,来自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迈克尔·米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部分迄今为止最严谨的数据来支持饮食质量与健康程度之间的联系。

那些健康饮食习惯(果蔬摄入量较多)的参与者,其健康改善程度与每天多走4000步的效果相似。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国际知名的医疗中心,是哈佛大学医学院主要的教学医院。

(资料来源:Plantbasednews,禾本/摘译)食用蓝莓对皮肤有益根据发表在《抗氧化剂》期刊的一篇最新综述,美国和韩国的研究人员讨论了外用和内服蓝莓补充剂在预防环境压力介导的皮肤损伤和保持皮肤健康方面的好处。

蓝莓富含许多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菌特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类黄酮和其他多酚化合物。

其中,花青素是蓝莓中的主要多酚类物质,是蓝莓呈现蓝色的原因。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特性。

研究表明,蓝莓中存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白藜芦醇等,可以抵御常见的环境压力。

文言文重复中文翻译

文言文重复中文翻译

嗟乎!游子之吟,自古有之。

盖因离别之情,人之常情也。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然游子之行,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念。

乃因家国之情,亲友情谊,不得已而远游也。

吾闻之,游子之心,如秋叶之落,随风飘摇,无依无靠。

其行也,如孤舟之泛海,独木之支危楼,孤身一人,孤寂无伴。

然而,游子之心,虽孤寂无伴,却怀揣着对家国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友情的珍视。

嗟乎!游子之吟,往往抒发离别之苦,思乡之切。

其词凄婉,其意深远。

盖因游子之吟,非寻常之吟,乃心之所系,情之所钟也。

昔者,李白有《静夜思》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虽短,却道出了游子之心。

明月之光,如游子之心,皎洁无瑕,却难以抚平离别之痛。

故李白又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之光,虽远在千里之外,却无法阻挡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又闻杜甫《月夜忆舍弟》云:“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诗更深刻地描绘了游子之心。

戍鼓之声,如游子之心,孤独凄凉;边秋一雁,如游子之思,悠远凄切。

月是故乡明,游子之心,亦如明月,虽明照千里,却无法照亮离别之痛。

嗟乎!游子之吟,亦多抒发对亲人的思念。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虽写登楼之景,实则抒发了游子对亲人的思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游子之心,亦如日之依山,水之入海,无尽无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游子之心,亦欲登高望远,以慰藉思念之情。

又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更直接地表达了游子对亲人的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游子之心,如茱萸之香,虽远在千里之外,却永远飘荡在亲人身边。

嗟乎!游子之吟,亦多抒发对友情的珍视。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云:“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世界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

世界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

世界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
世界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是《羿裔熠邑彝》。

原文:
羿裔熠,邑彝,义医,艺诣。

熠姨遗一裔伊,伊仪迤,衣旖,异奕矣。

熠意伊矣,易衣以贻伊,伊遗衣,衣异衣以意异熠,熠抑矣。

伊驿邑,弋一翳,弈毅。

毅仪奕,诣弈,衣异,意逸。

毅诣伊,益伊,伊怡,已臆毅矣,毅亦怡伊。

翌,伊亦弈毅。

毅以蜴贻伊,伊亦贻衣以毅。

伊疫,呓毅,癔异矣,倚椅咿咿,毅亦咿咿。

毅诣熠,意以熠,议熠医伊,熠懿毅,意役毅逸。

毅以熠宜伊,翼逸。

熠驿邑以医伊,疑伊胰痍,以蚁医伊,伊遗异,溢,伊咦。

熠移伊,刈薏以医,伊益矣。

伊忆毅,亦呓毅矣,熠意伊毅已逸,熠意役伊。

伊异,噫,缢。

熠癔,亦缢。

1。

探询羊枣短暂的一生

探询羊枣短暂的一生

探询羊枣短暂的一生1946年8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牧系27岁的毕业生欧文·恩格斯特被斯诺的《西行漫记》所感染,特别是受到,了同窗好友韩丁的影响,辗转来到延安。

恩格斯特到中国时,进步的新闻记者羊枣不久前刚刚死于国民党监狱中,延安的中国朋友就把“羊枣”的同音字“阳早”送给了恩格斯特,希望他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和同志。

就这样,恩格斯特带着“阳早同志”这个称呼,在中国工作、生活了50多年。

羊枣是怎样一位记者?他有什么样的事迹和成就?为什么活着的朋友对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成千上万,为什么惟独要将他名字的同音字送给一位美国朋友?一个个疑问在笔者的进一步探询中逐一找到了答案。

走出封建家庭“羊枣”是撰文时用的笔名,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报刊上出现的潮水、易卓、潮声、杨丹荪等署名文章,也都出自于同一个人的手笔。

这位湖北沔阳(今仙桃市)籍新闻记者的本名叫杨潮,原名杨廉政,号九寰。

当年在湖北沔阳城关镇,“二杨”的府第曾经显赫一时,这“二杨”就是羊枣的父亲杨会康和伯父杨介康,杨家的发迹正是从这一代开始的。

羊枣的祖父是个穷秀才,靠行医养家糊口。

尽管这位对功名充满期待的年轻人未及而立就匆匆离开了人世,但对金榜题名的企盼却深深地扎根于妻子岳氏的头脑里。

苦心培养,大儿子介康中了进士,被御笔钦点为翰林;小儿子会康则做了九江道台,并在民国时期先后在北京内务部任职,在湖北出任财政厅厅长兼省政府代主席。

读书让杨家改变了命运,因此对下一代的培养便被发迹后的杨家两兄弟格外地看重。

1905年5岁的羊枣就被送进了私塾,1914年羊枣以杨廉政的名字考取了留美预备学校——北京清华学校,前途似乎一片锦绣。

20世纪初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年轻的羊枣从偏僻的南方小镇来到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运动。

据材料记载,5月4日那一天,羊枣是从父亲关闭自己的房屋中破窗而逃,才赶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游行的,并在两天以后,被推举为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清华学校学生会负责人之一。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桃花源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桃花源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鲜美:古今义义,,色味彩好鲜,艳香漂浓亮; 得:古义,此处义为“看到”,
今义, 用为助词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满不充分
如此:古义, 像这么;
今义,这么
24/53
特殊句式:
a.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b.省略句:
山有小口,(小口)好像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49/53
作者为何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 该怎样评价?
作者虚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现实社会 相对照。——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会现 实一个精神寄托。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 反对战争愿望,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理想境 界。
16/5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扶:沿着,顺着。 问津:问路。津,渡口。
向:从前,旧。
规:计划。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7/53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船,就顺着原来路划回 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 太守,汇报了这些情况。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去, 寻找前次做标识,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 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隐士,听到这件事, 高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很快,他因病逝 世。今后就再也没有些人探寻(桃花源)了。
18/53
19/53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部,详尽。

那些年,迷上了译制片

那些年,迷上了译制片

印象上海70那些年,迷上了译制片■庄大伟庄大伟作家我小辰光跟大多数小朋友一样,不大欢喜看外国片,主要原因是看大不懂里厢的情节,两只外国面孔常常会得搞错脱。

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看翻译小说,记忆中那些年看了勿少苏联长篇小说,也开始喜欢看苏联电影了。

再后来,就慢慢迷上了译制片。

小辰光不欢喜看外国片上海老底子电影院里放映的外国片,配音交关推扳(糟糕),有辰光听上去好像还是电影院里的工作人员在现场“翻译”。

我家老早住在复兴中路上的复兴坊,走出弄堂勿远,隔壁就是上海电影院,这是一家专门放映外国片子的电影院。

记得爹爹、姆妈经常会带我去上海电影院看外国电影。

打仗的片子我还可以静下心来瞎七搭八地看看,图个闹猛。

而碰到放映的是外国生活片、爱情片(依稀记得有《出水芙蓉》《废品的报复》《穷街》等),我就吃酸了,坐不牢了,难过煞了。

所以一听他们要带我去上海电影院看外国片,我就滑脚(溜走)。

不过对于国产影片,我是从小就喜欢的,记忆中最早看的一部国产故事片是《红孩子》。

后来我家搬场了,从卢湾区的复兴中路搬到虹口区的广灵二路。

搬到新地方,大人们关心的是附近的商店、菜场、学堂、医院在啥地方,离家远不远,而我关心的是电影院在啥地方。

从我家出发,朝北走十廿分钟是江湾电影院,朝南走十廿分钟是永安电影院,两段路的路程差大不多。

不过如果朝永安电影院方向走,过了永安电影院,沿四川北路再朝南走,一路上还有群众剧场(也放电影)、国际电影院、胜利电影院、解放剧场(也放电影),一直到四川路桥桥脚下的邮电俱乐部,那里面也经常会放电影。

记得永安电影院夜场电影票要卖到三角五分一张,那是小青年轧朋友谈恋爱的辰光才会去买的票子;而去江湾电影院看学生场(大多数是早早场),最便宜的只要八分钱。

由于囊中羞涩,我基本上只看学生场。

对于一个月只有几角零用钿的我来讲,看电影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的零用钿主要花在看电影上面。

记得每个月月底快,江湾电影院就会出售一张下个月的电影排片表。

回忆姑父章士钊和姑母吴弱男

回忆姑父章士钊和姑母吴弱男

回忆姑父章士钊和姑母吴弱男吴业新我原籍安徽庐江,家住县城以南15里远的凤凰山麓。

我的祖父吴保初生长在清光绪年间,虽因世袭关系(我的曾祖父吴长庆曾任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做了两年小京官,但一直不满腐朽无能的清廷,主张变法维新。

因此,在我父亲20岁、两个姑母13岁左右时,就亲自送他们去日本读书,从而使他们兄妹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参加了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洪流。

后来大姑母吴弱男适湖南章士钊,二姑母吴亚男适华侨徐瑞霖,皆旧民主革命的先驱。

我童年失去双亲,依靠大姑父、大姑母教养成人。

现在他们都已去世多年,但他们的事迹,却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东京初相识伦敦结连理姑父章士钊,字行严,是湖南长沙人。

在武昌两湖书院求学时,与学友黄兴为莫逆之交,后又共读于南京江南陆师学堂。

1903年发生拒俄运动,江南陆师学堂学生起而响应,姑父是该学堂学生领袖。

不久,应《苏报》馆主人陈梦坡之邀,担任这份鼓吹反清革命最积极的报纸的主笔。

1903年7月,《苏报》被查封,章太炎、邹容等人被捕入狱。

姑父因得查办大员、江苏候补道俞明震(原江南陆师学堂校长)的暗中徇情,得以幸免。

《苏报》被封后,姑父先随黄兴去长沙筹建华兴会,后又到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继续进行反清革命宣传。

1904年11月,皖籍革命党人万福华因行刺原安徽巡抚王之春被捕入狱,姑父前去探监,也被逮捕,关押达40天,由于黄兴、蔡锷等人营救方获释。

同年冬,姑父被迫流亡日本东京。

姑父到日本后,看到该国明治维新后的进步与繁荣,认识到教育的重要。

检讨过去的革命活动,认为自己“才短力脆,躁妄致敌,未达壮年,了无学殖”;主张大党初建,应有所分工,“显其才力,资其性分,缓急文武,各任所宜”;提出苦读救国,立志留学读书,因此,他便进了东京正则学校,专攻英语,为去欧洲留学作准备。

在此期间,他受聘实业女校,教中国留学生古文。

他用学习到的英文文法,讲解《古文词类纂》,深受学生欢迎。

于是他将讲稿整理成册,名为《中等国文典》,寄回国内出版。

1921年到1931年中国党史研究参考文献

1921年到1931年中国党史研究参考文献

1921年到1931年中国党史研究参考文献1.《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列宁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华北事变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一二九运动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一二九运动回忆录》第1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西安事件档案资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12.《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3.《西安事变资料》第2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15.《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78年版。

1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17.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

1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集》第10、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9.中央档案馆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九一八事变》,中华书局1988年版。

20.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21.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鲍尔吉 ・ 野 / 原 文

“ 摘译 ”是 一本杂志的名字 ,上 海 出大西洋 的波涛。
议 》中的主张一致 。深 了涩 了书袋 了青
出版 ,通行于 “ 文革” 。其 时 ,它是 最
金 :我 在地 洞 里 倾 听 焚烧 钞 票 的
春 了我们 看不懂 ,反跺 脚生气 。
我把家属 院的书看遍 之后 ( 各家藏 书,尤其是 文学 书多数 在 “ 文革”初期 烧 掉 ),暗 自惆怅 。那 时 ,眼睛特别想
良知 的 工 作 , 《 译 》的编 译者 就是 摘
其 中的人 。
言平易浅 白 这与胡适 在 《 文学改 良刍

《 档案 春秋》编辑部 :
践耳 。很快有人 指正词的作者是蕉 萍 ,
来 ,贺绿汀 、朱践耳二 位对 中国音乐的 贡献至今无人可 及。
读 了 00 月贵 刊上的 《 锋照片 2 1年1 雷
申 的作 品 。后 者 有 一个 电影剧 本 ,叫
的书 ,读 完再送还 。由此 ,读 过各种奇
《 朝霞 》、 《 学习与批 判 》。
《 摘译 》登 的资本主义与修正主义 的作品 ,读起来却 “ 何等好啊”。这本 杂志 “ 供批 判”所用 ,编译者把最优 秀 的作 品介绍给 中国读者 ,有人情 味和人 道 主 义精 神 ,这 是 当 时最 缺 的东 西 。 现 在 ,人 情 味不 缺 了 ,人 道主 义精 神 仍 然缺 少 。 “ 革 ” 中 ,许 多 知识 分 文
叶夫图 申科 和金斯伯 格的诗在 《 摘 译 》中都 出现过 。我读 而一知半解 ,记
住 了两句 ( 大意 )。 叶 :我从太平洋钻人 ,呼 哧呼哧钻
页读 起 ,作 者 白写 了前 面的 文字 。 2. 有 故事 。什 么故 事都 行 ,特别 是 英 文
所称 Plt o—— 有头有 尾的故事 。 3. 语
样 式为 3 l本 ,像 书 。封 面—— 记 不 2 K 清 了—— 好 像 没有 图案设 计 ,一 看 就
是好书 。
义真富 。”
“ 文革” 中最缺 的是 书 ,我曾用干
我 在其 中读 到叶 夫 图申科 和舒 克 粮 、粉笔 、弹 弓及一切好 东西换别人家 译 》 ,还 有 上海 出的 另外 两种 杂 志 :
好看 的杂志之一 ,登苏联与西方最新 的 声音 。
文 学作 品 ,内部发行 。
17 年左右 ,毛泽 东为抵制 “ 94 形而
上 学猖 獗” ,指示 办 这 样一 种 杂 志 。

个说体育 ,一个说财经 ,都让人
开 眼界。尤其 是 “ 焚烧钞票 的声音 ”。

次 ,我 把这 个 事说 给 别 人 。他 听傻 读 字 ,看传单看标语看铁管 子边 上印的 了 ,半 天 才缓 过 劲来 ,说 : “ 本 主 资 ×X制造 ,还 看商 店 招牌 看 百货 公 司 袜 子 商标 —— “ 菊 牌 ” ,只是 读不 墨 到 书 。在 “ 文革 ”后期 ,读 到 了 《 摘
是 怎样 拍 出来 的》一文 , 得复 原 了历 觉
史 的真相 , 好。 甚 但有一 处有 误 ,《 支 唱
雷锋仅仅是将蕉 萍的词句抄入他 的 日记
中。此后 ,9  ̄ I 歌 ,均 为蕉 萍词 ,践 JO L 耳 曲 ,与沈阳的劫夫 ,毫无 关系。践耳
读者
郎宗标
山歌 给党 听 》 的作 者 , 不是 劫夫 , 该 应
要纠正。
的另一首作 品 《 接过雷锋 的枪 》 ,当时
也广为传 唱 ,影响很 大。
朱践 耳 先 生 是 上海 音 协 多 年 的 主
2 1 年1 6 0 0 月1 日
歌词 的作者 是 蕉 萍 ,曲作 者 是 践
耳。此歌最初 刊出时 ,词为雷锋 ,曲为
席 ,是我 国杰 出的作 曲家 。可 以说6 年 0
子在 不 致罹 祸 的前 提 下 默默 做着 推 广
《 红莓 》。男 主人公名叶戈尔 ,女 主人 怪 的书 ,节育手册 、怎样识 五线 谱 、种
公 的名字仿佛是柳 芭。叶戈尔在狱 中与
枣知识 ,还有 语法 、逻辑 的书。我们家
属 院不 是 文化 礼 仪之 地 ,居 者 多 为职
柳芭通信相爱 。后来 见面 ,叶戈尔的第

句话是 :
“ 是 我。” 这
员 ,藏书少 ,藏文学 书的尤 少 。 在 我 的印 象 中 ,好 书 具 有下 列 品
相 : 1 没皮 。从封 一至封 四乃至 目录 . 环 衬 序 言全 看没 了 ,直 接 从 第 二十 多
柳芭 回答 : “ 而这是我 。” “ ”与 “ 这 而”用得妙极 。

52
2t, 0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