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创制”的含义是
A. 推行王位世袭制
B. 实行宗法分封制
C. 确立世卿世禄制
D. 实施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故B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故A项错误;世卿世禄制随着王位世袭制的出现就已经产生,不属于西周的创制,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实施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
2.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程度随着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而不断强化,故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为2012年全国高考课标卷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代以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强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3. 法国学者费奈隆在提到雅典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全体雅典民众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 民主政治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 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 雅典民主体现了人民主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雅典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外邦人妇女奴隶遭到排斥,故A项表述有误,故答案为A项;由题干中“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可知B、C、D三项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4.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 不具有普适性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败,说明了一国的政治模式和司法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不具有普适性,正确答案是B。
5.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 武昌首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C. 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 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没有关于革命过程中反
对民族压迫的口号和措施,排除A项;谣言仅限于武昌城,谈不上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D项错误;推动历史发展的是革命而不实谣言,排除C项;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是因听信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而革命,表明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6. 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
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比较最相近了”。
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 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略
B. 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有助于改善民生
C. 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 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时间是在1939年,这个时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国防现代化,因此排除B、C选项。
D选项时间不符,苏联加入二战是在1941年。
A选项说法正确,正是当时苏联的国防现代化促使了学者发出感慨。
点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
时间直接决定了某些选项的不合理性。
如本题给出的时间是1939年,这个时间之后的时间肯定与得出结论的出发点无关,所以排除D选项。
与这个时间过早的内容也应该排除,故排除B、C选项。
7.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
A.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 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C. 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D. 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十月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
碍”等,说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开创了俄国现代化的新模式。
ABD三项的表述均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意思。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8.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由此可知
A.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答案】B
.....
......................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意图是
A. 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
B. 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主动行动与苏联有很大关系。
所以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
10.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
“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
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D.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答案】C
【解析】材料大意是: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提议修改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而法国却通过缺席坚决抵制,最后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支持的决策原则。
这反映的是欧共体和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从本质上来说,即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严重分歧,故C项正确。
材料中的行为只是在欧共体民主决议原则上的分歧,并没有体现“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内部问题,并非与美国的抗争,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并非是领导权的争夺,故D项错误。
11. 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州祁门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
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
A. 货币经济发展尚未成熟
B. 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
C. 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
D. 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使用通货的类别和次数仍然很多,说明货币经济发展尚未成熟,故A错误;此时经济属于上升趋势,B错误;C中秩序混乱不符合潮流主旨,土地集中不符合材料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D。
12. “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19—1901)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照顾子女,让在外辛劳工作的丈夫
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
英国诗人巴特摩尔发表的《家中天使》一诗,就颂赞了自己的妻子。
这种家庭价值观的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欧洲启蒙运动
B. 工业革命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女权运动开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提供的时间维多利亚时代为19世纪期间,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故A 项错误;工业革命主要发生于18、19 世纪,再有材料中提到的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故B项正确;一战发生于1914—1918 年,故C项错误;妇女安心在家照顾子女,没有体现女权运动,故D项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13. “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
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
”这一现象说明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电报”和“海底电缆”等可判断材料中时间不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统一的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4. 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
”这反映的实质是
A. 交通方式的改变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C. 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D. 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南下到各商埠打工度日,至第二年麦熟季节再返回家。
这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15.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
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
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 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讲述了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史实,从材料中吴蕴初的做法导致了“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说明吴蕴初是为了抵制日货才放弃了专利。
结合所学知识,商战思想在早期维新思想中就已经出现,商战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26年,所以可以看出商战的思想影响深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官僚资本的问题;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的相互竞争,而是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对抗。
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16.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
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答案】B
17.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
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
”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 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 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 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D. 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而传统格局则是人们没有合适的途径来探求真相。
据此判断,材料认为近代报刊则满足了民众探求真相了解信息的需要。
故选B。
A中取代错误;C中剥夺错误;D中咋说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报刊
18.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
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 自由放任
B. 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 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D. 仿效计划经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认为:“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所以这一经济理论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
经济,但并不主张自由放任,故选C项。
ABD与材料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19. “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数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知识经济的发展
B. 社会结构的变化
C. 福利国家的建立
D.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当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因此产生的新职业群体也逐渐超过蓝领工人阶层,故A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当代发达国家社会结构变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与这一现象的出现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故D项错误。
20. 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
该评价反映的问题不包括
A. 苏联社会出现新的贫困群体
B. 苏联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
C. 苏联用于经济建设的投资过大
D.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蕴含着社会危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935年苏联处于斯大林领导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由材料信息“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可知A项正确;“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B项正确;“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说明苏联社会蕴含着危机,D项正确;C项材料不能体现。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21. 观察漫画,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
A. 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B. 美国追求单极世界
C. 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D. 全球化趋势的困惑
【答案】D
【解析】图片反映出经济全球化会带来世界经济的风险,一国繁盛经济危机或波动会影响到多个国家甚至世界,故D正确;A、B、C图片无法体现,排除。
22. 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
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人中国
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佛教是道教创始人创建的,这种认识与史实不符,但却被道教徒接受,从侧面说明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一种传说,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人中国,故B项错误;传说虽然有夸大的色彩,但是不能反映出阻碍思想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李耳创建了佛教,没有体现佛教道教的融合,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需要掌握佛教、道教的兴起。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与分析材料。
23.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 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但从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A项错误;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这是针对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而提出来的主张。
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提炼出“思想——原则——规则——常识”这样一个转化过程,“思想”最终转化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识”,这是一种世俗化、生活化的表现,故C项正确;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理学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
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24.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
”这一评价
A. 注重了对史料的考据
B.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 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既强调了人文主义的进步之处——肯定人,又强调了人文主义的弊端——过分强调个人的私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以这一评价是全面的、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评价,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而非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等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5. 有学者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主张三权分立
C. 主张社会契约
D. 提倡人民主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行政权应该由人民掌握,行政权的受托人只是人民的办事员,应该服从人民,这是人民主权思想的体现,D项正确。
题干强调人民主权与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主张三权分立,且也不是主张社会契约,排除AB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26.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 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 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 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答案】C
【解析】材料所谈的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应该从属于思想上的变革,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因此从属于反封建这个目标,C为正确答案。
A项中的彻底变革社会制度错误,他们尚未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B、D是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
27.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这一情况说明
A. 科举制的废除有其必然性
B. 预备立宪适应了时代潮流
C. 中国教育完成近代化转型
D. 清朝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1905年我国近代交通和政治机构的设置等需要新式人才,这样新式学堂急剧增加,故选C;说明科举制度是一种选官制度,是在1905年废除,和题意无关,排除A;预备立宪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和题意无关,排除B;清朝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始于1901年《辛丑条约》,排除D。
28.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此番话表明孙中山
A. 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B. 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C. 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 着手进行国共合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材料只是反映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看法,而不是反省革命失败的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可知,孙中山认识到在满清政权被推翻后帝国主义的民族侵略仍旧存在,从而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即由之前的指向排满革命向反帝转变,故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20年时国共合作尚未成为国共的共识,故D项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名师点睛】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