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e5ad03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6.png)
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海洋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珍贵瑰宝,记录着各个时期人类与海洋的紧密联系和交融。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给后代,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1.1 保护历史记忆:海洋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航海技术、渔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并从中汲取智慧。
1.2 促进旅游业发展:许多海洋文化遗产,如古代船只、渔村等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1.3 传承文化精神:海洋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精神,如海上勇敢、聪明才智等。
通过传承这些文化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挑战困难,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2.1 自然破坏:海洋环境的恶化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构成威胁。
海洋文化遗产常常位于海底或者沿海地区,易受到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害。
2.2 人为破坏: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对海洋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例如,非法捕捞行为可能导致珊瑚礁的破坏,从而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措施3.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规范和管理。
这些法律法规应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海洋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3.2 建立保护机构:建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负责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加强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3.3 加强国际合作: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协调。
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海洋文化遗产,实现共同繁荣。
3.4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中华文明的瑰宝:海洋文化遗产
![中华文明的瑰宝:海洋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d1bb37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4.png)
中华文明的瑰宝:海洋文化遗产l今日关注JINRIGUANZHU中华文明的瑰宝●●海洋文化遗产■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刘家沂我国海洋文化是近代以前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五大文化系统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海洋文明史是中国人民在长期不断的接触海洋,利用海洋和征服海洋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历史,并且留下了宝贵的海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归纳海洋文化遗产,充分认识保护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于进一步切实做好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海洋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海洋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属于海洋物质文化的内容之一,其存在形态,是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海洋自然景观的形成是时间和空间不断演变的积累,加之人类活动,环境,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现有的状态,或美丽,或神奇.海洋风光鉴赏,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丰富生活,感受人生真谛,从而更加热爱海洋,善待海洋.海洋自然景观文化包括海岸自然风光,海底自然景观,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岛风貌等.还有, 海市蜃楼,以及钱塘江潮,苏北沙滩的"一字潮"也应属于海洋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广大民众不甚了解的我国海洋自然奇观.海底迷城.中国浙江千岛湖狮子谜城是一座失落的文明,它位于新安江水库下40米,名为狮子城(LionCity),建于宋朝1000多年前的.围墙内有一座天主教堂, 金字塔式的陵墓,古色古香的房子,以及无数的雕刻和雕塑,是我国海洋人文历史的特有景观. 92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第9期佃云__|海底村庄.中国明朝万历年间,一次大地震给海南岛造成了灾难.当时约lO0多平方公里陆地, 共72个村庄缓漫下沉(约3-4米),垂直下降人海,世所罕见.每年五六月份,海水退潮时,位于海口市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的海湾海底,依稀可见海中村庄废墟, 庭院,碑坊,石桥,古戏台等,是我国唯一发现的海底地震废墟. 沧海桑田,古貌犹存,让你领略到大自然神秘的变迁.不仅为人们对地震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景状以及多方面的直观资料, 同时也深深的吸引着中外游客. 海底草原.在海南岛东岸沿线的许多地方,碧蓝清澈的海底生长着翠绿茂盛的一片片"海底草原"——大面积海草场,面积分别为35平方公里不等,有的海草高达l米多.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新村港南湾,大墩一带,分布着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海草;文昌的高隆湾沿岸港湾,沙泥质海底的礁坪内侧也分布约4平方公里的海草,这些地方海草生长密集,长势喜人,其中还发现有仙掌藻,密岛仙掌藻等罕见的热带种类.海底热泉.台湾龟山岛发现的海底热泉大喷口,直径约四米, 高度超过六米,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浅层海底热泉喷口中最大的喷口.这个海底热泉区域离龟山岛只有几十米,位于水深仅l0到20多米的区域,一共发现了34个喷口.据文献记录,世界拥有海底温泉的地方,只有意大利,日本, 台湾绿岛和宜兰外海龟山岛共四处.热泉是难得一见的海底景观, 也是专家研究地质和气候变化的珍贵资源.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海洋物质遗产中应包括海岸古遗址,古炮台,古建筑,沉船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上各时代和海洋有关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比如郑和七下西洋时期遗留的或相关记载的一些重要文献, 对于研究我国明朝造船业和当时的海洋商业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还有,秦皇岛,大连,烟台的海岸有遗留下来的诸多古炮台, 这是重要的历史遗迹,为重现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我国海底商船,战船等沉船遗址和海底文物的发掘情况.我国自l989年l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来,水下科考工作有了蓬勃的发展,近20年来较有影响的沉船发掘有:广东"南海一号"宋元沉船调查和发掘;海南省文昌县宝陵港清代初期沉船调查和发掘;福建连江定海宋,元,明,清沉船遗址群调查和发掘;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调查和发掘;山东长岛古代沉船遗迹调查;广东新会银洲湖宋元"崖山海战"遗迹调查;西沙群岛文物普查;浙江宁波象山西泽宋元沉船遗址调查;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抢救.代海上贸易领先于世界,早在汉代就开辟了经南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海上贸易更是盛极一时,海上航线四通八达.由于当时的航海技术还无法实现亚欧之间长距离远航,印尼爪哇岛便成为欧洲和东南亚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南海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沉船最为集中的海域之一.据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统计,中国南海的古沉船应该超过2000艘.在西沙群岛附近,水下考古人员在华光礁,北礁,银屿等岛礁发现了五代,宋,元,明,清各个年代的水下文物遗存l3处,发掘出一批宋元瓷器,石锚,象牙等文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南海诸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世界上沉船较为集中的地区大多是古代海上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比如地中海海域,欧洲到北美的航线,中国到东南亚航线和中国到日本航线的海域.我国古中国水下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人最早到达,最先开发南海诸岛的最好历史见证.福建省东山县冬古村码头浅海中的郑成功古战船沉船遗址全a??A一1'∞AYF1)RLM?2006年第9期93_今日关注JINRIGUANZHU彰面考古发掘,从遗址上采集了铁炮,铜铳,炮弹,火药,瓷器等珍贵文物,同时还出土了重要文物"永历通宝"铜钱.东山岛附近海域目前已查明的沉船遗址有l2处,分别为南宋,元,明,清时期的商船和战船,近代的国内外商船和战船,二战时期的潜艇与飞机,以及"8.6"海战被我军击沉的国民党军"漳江号","剑门号"兵舰等.海洋精神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海洋精神文化遗产应包括郑和文化,海权文化,海盐文化,妈祖文化以及沿海居民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形成的海洋民俗文化等.郑和文化已经成为海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郑和的航行之举,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敢为天下先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郑和文化的形成与民间群众对郑和的纪念活动密切相关,长乐民间有泥,石,木三座郑和塑像,数百年供奉香火不绝.郑和七下西洋留下诸多遗址遗迹,如下关龙江宝船厂遗址等,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海权文化是了解海洋文化不可忽略的一章,自l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从海上入侵我国共有479次,造成以我国近海为主战场的多次重大战役,其中有着名的甲午中日战争.海盐文化贯穿了中国整个海洋文化进程,对封建社会海洋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春秋齐国管子的"官山海"思想确立了海盐业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和税收的重要产业地位,一直到l9l3年袁世凯把中国的盐税抵押给英,俄,法,德,日五国银行团为止,封建中国的政府海盐专卖制度才得以结束.妈祖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我国各沿海地区有圣母庙,天后庙等纪念妈祖的庙宇,明,清两朝时期的出海活动,出海人皆都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风险,沿海居民以信奉妈祖祈求保佑出海的家人平安归来,这个习俗延续至今,包括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以海为生的居民,朝拜妈祖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妈祖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历史上留下的大量颂圣文章,为澄清一些历史遗留争议有帮助,如记载可证,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还有关于许多因妈祖庇佑取得海上反侵略战役胜利的记载.另外,许多天后宫内存有大量被保佑的出海船模型或文字资料,有如莆田涵江天后宫存有一幅明代星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利用星图定向航海的难得实物资料;山东庙岛的妈祖庙中古船模多达350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威远号" 军舰模型.这些船模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历史的重要资料.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成为沿海居民希望平安幸福的精神寄托.一责编/王秀奏94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第9期。
论海洋休闲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原则
![论海洋休闲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62b88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0.png)
论海洋休闲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原则海洋休闲旅游是指人们利用海洋资源进行休闲和旅游活动的一种形式。
海洋休闲旅游资源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包括旅游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的特点、文化历史遗迹等。
同时,开发海洋休闲旅游资源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根据旅游区域的地理位置,海洋休闲旅游资源可以分为沿海休闲旅游资源和海岛休闲旅游资源两类。
沿海旅游资源包括沿海城市和沿海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滨风光和海洋文化。
海岛旅游资源则包括各种大小的海岛,这些岛屿通常拥有原始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是人们追求海上度假的最佳选择。
其次,根据自然景观的特点,海洋休闲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沙滩休闲旅游资源、海岛观光旅游资源和海上探险旅游资源。
沙滩旅游资源主要是以美丽的沙滩为主要景点,人们可以游泳、日光浴、沙滩排球等尽情享受阳光和沙滩的乐趣。
海岛观光旅游资源则是以岛屿的自然风光为主要吸引点,游客可以欣赏蔚蓝的大海、壮丽的悬崖和迷人的海洋生物。
海上探险旅游资源则是以海洋生态旅游和水上运动为主导,包括海上钓鱼、潜水、冲浪等活动。
再次,海洋休闲旅游资源还可以根据文化历史遗迹进行分类。
海洋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有些地区拥有悠久的渔民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如厦门、广州等。
这些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访,加深了游客对海洋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在开发海洋休闲旅游资源时,有一些原则需要被遵循,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尊重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者应该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避免污染和破坏。
其次,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海洋休闲旅游的质量。
在开发海洋休闲旅游资源时,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无人机、虚拟现实等,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第三,要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
海洋休闲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开发者应该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传承海洋文化的精髓。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涵义及分类体系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涵义及分类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ab75922915f804d2b16c17a.png)
相 较 于 海 洋 文 化 的 直 接 创 造 主 体 —— 滨 海 地 域 和 海 岛 劳 动 人 民 , 更 广 大 的 长 期 生 活在 内 对 陆 的 民 众 而 言 , 洋 是 神 秘 莫 测 的 , 洋 文 化 博 海 海 大 精 深 刺 激 着 他 们 对 海 洋 的探 索 欲 望 , 致 他 们 导
所 创 造 的 一 种 首 尾 尖 高 的 独 木 舟 , 现 出沿 海 居 表
心动 魄 、 荡气 回肠 ?恐怕也莫 过于海洋 。海洋基
质 赋 予海 洋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神 秘 的 背 景 , 也 正 是 这 海洋文化旅游 资源对人类颇具 吸引力的原因 。 人
民热 情 奔 放 、 搏 进 取 的人 文性 格 。福 州 的 民 间 拼
二 、 海 洋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特 征
关 于 海 洋 文 化 的 概 念 , 内 外 专 家 、 者 的 国 学 提法众 多 , 目前 还 尚未 达 成 共 识 。笔 者 倾 向于 曲 金 良 教 授 的定 义 : 洋 文 化 , 是 有 关 海 洋 的 文 海 就 化 ;就 是 人 类 缘 于 海 洋 而 生 成 的 精 神 的 、行 为 的 、 会 的 和 物 质 的 文 明化 生 活 内涵 。海 洋 文 化 社 的本 质 , 是 人 类 与 海 洋 的互 动 关 系 及 其 产 物 。 就 人 类 与 海 洋 的 互 动 关 系 悠 久 深 远 , 类 在 开 人 发 利 用 海 洋 的 社 会 实 践 过 程 中 形 成 的精 神 成 果 和 物 质 成 果 众 多 ,具 体 表 现 为 人 类 对 海 洋 的 认
(B 5 0 ) 福建 省 自然地 理 学重 点学 科 科研 项 目 , 建 师范 大 学人 文 地 理重 点学 科 科研 项 目。 J037 , 福
论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论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3cec5c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b.png)
论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我国的海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着长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
洋生态系统。
但是在开发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特点及其对策。
一方面,我国的海洋旅游资源具有潜力大、规模大的特点,但是
在开发中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人为破坏。
因此,我们需
要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
同时,在开
发新项目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旅游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我国的海洋旅游资源具有色彩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的
特点,包括海上运动、海滨旅游、海岛旅游、海洋文化等多种形式。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开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
策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与丰富度,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
游客来到海洋旅游区域,推动我国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
中国海洋的特色和优势探究结论。
![中国海洋的特色和优势探究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a137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c.png)
中国海洋的特色和优势探究结论。
中国海洋拥有丰富的特色和优势,这使得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从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等方面探究中国海洋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海洋资源丰富多样。
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域,沿海地区面积广大,海岸线长,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各类鱼类、虾类、贝类等,这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同时,中国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海洋产业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交通、海洋旅游等多个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开始重点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三,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海洋科技研究力量强大,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
中国的海洋科技研究领域涵盖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生态、海洋生物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同时,中国还在深海探测、海洋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这些成果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中国海洋文化独具特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海洋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中国的海洋沿岸地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海洋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表现在饮食习惯、节日庆典、艺术表演等方方面面。
例如,中国的渔民节、妈祖文化等都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
中国海洋拥有丰富的特色和优势。
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科技取得突破、海洋文化独具特色,这些特点和优势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海洋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95d8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4.png)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发展历史。
海洋文化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海洋的认知和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海洋的景仰和保护。
在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形象,也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与自然相融、传承创新。
中华海洋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涵盖了海洋传统知识、海洋风俗习惯、海洋宗教信仰、海洋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体系。
海洋文化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华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夏商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马路的兴起,中国的海洋文化得到了更深入的传播和发展。
海洋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东亚地区的海洋文化中心,对周边国家的海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海洋文化与自然相融,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对海洋有着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将海洋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海洋诗画,凝聚了中国人对海洋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中华海洋文化不断传承创新,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不断丰富和发展海洋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符号和精神成果。
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特点是与时俱进、对外开放、保护环境、创新发展。
中华海洋文化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中国人民在海洋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吸纳新知识,与国际接轨,为海洋文化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国的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不断发展,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华海洋文化对外开放,促进交流合作。
中国的海洋文化在对外交往中,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推动了海洋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倡导和平利用海洋,维护国际海洋秩序,推进海洋经济的全球化。
中华海洋文化重视保护海洋环境。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2dfd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f.png)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丰富的海洋民族文化、海洋神话传说、海洋艺术、海洋历史、海洋哲学和海洋风俗等内容。
中华海洋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向往、探索和利用的精神和智慧,具有许多独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包容精神。
中华海洋文化强调海洋的广阔与包容,认为海洋应该容纳万物、包容一切,海洋使大地拥抱着整个世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让中华海洋文化充满了包容和开放的力量。
第二,崇尚“水乡文化”的历史传承。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水为主、以舟为居的国家,水文化是中国文化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渊源所在。
江河湖海贯穿中国大地,滋养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水乡文化,水乡文化蕴含了许多与海洋相关的经典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
强调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
中华海洋文化承载了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认为海洋是神圣的、威严的,是人类生存的摇篮,是一个永远值得尊敬和感恩的母亲。
海洋的辽阔、深邃、神秘与中国人对海的敬畏情怀密不可分,这种敬畏与感恩的情怀贯穿了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承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中国和外国的重要桥梁。
中华海洋文化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和艺术灵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也让中国吸纳了大量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海洋文化。
第一,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精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水文化、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在古代海洋文明的基础上,中华海洋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精华,如《山海经》、《海国图志》等,充分挖掘和利用了中国古代的海洋文化资源。
第二,融合了海洋与岛屿的独特文化。
中国拥有众多的海岛资源,这些海岛不仅丰富多样,还孕育了许多岛屿特有的文化,中华海洋文化融合了海洋与岛屿的独特文化,使得海洋文化更加多元化丰富。
中国的海洋文化及其历史渊源
![中国的海洋文化及其历史渊源](https://img.taocdn.com/s3/m/aad3de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4.png)
中国的海洋文化及其历史渊源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海洋文化历史的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探索、征服海洋的勇气和决心,也在海洋中发展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来探讨中国的海洋文化及其历史渊源。
一、夏商周时期的海洋文化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海外贸易。
商代时期,商人们通过黄河和海岸线相连通的内海——渤海、黄海,出口大量的稻米、陶器等货物,也引进了许多外来文化和东方文明。
周代时期,周王朝建立后,王公贵族们通过太原、扶桑、蛮荒、东夷等海外国家,进口一些奢侈品和稀有金属,如琼、银、铁等,并同时展开了探索对海的进一步研究。
这些东西使得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更加丰富。
二、宋代的海洋文化宋代时期,中国的海洋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南中国的旅游和商贸非常发达。
北宋官府放宽了对私人海上贸易的限制,鼓励人们进行海上贸易和渔业开发。
同时,宋朝也制造出来不少在海洋上发挥如鱼得水般作用的绝妙船只,并建立了海军,保护国家的海上交通和国家安全。
这些都促进海洋文化的发展。
三、明、清两代时期的海洋文化明朝时期,明成祖进行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但是,由于国家对海洋探险和开发的重视程度下降了,海洋文化逐渐淡化。
然而,明朝的陈祖义、郑和等航海家,还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丰富了中国的海洋文化,并让外国人对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敬佩和赞叹。
清朝时期,中国的海洋文化陷入了低谷,主要是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转型、商业贸易渐渐变得低效和低陋等原因。
虽然在康熙初年还进行了陈三石等人的南海探险,但是,最终China在海洋文化上并没有比从前发展得更为成功。
四、现代中国的海洋文化在现代,中国的海洋文化得到了火速发展。
从抗战成功在海域取得反攻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数次海上试范和试点建设,再到近年来不断开展海洋科研和海洋文化活动,中国的海洋文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着。
今天,海洋也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海洋文化是深远的,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海洋旅游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a59290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5.png)
海洋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海洋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旅游新兴领域,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海洋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就海洋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海洋旅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海洋旅游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洋旅游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海洋旅游作为重点发展项目,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包括海岛、海滩、海上运动、海洋生物观赏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此外,海洋旅游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其次,海洋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保护问题,海洋旅游的快速发展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海洋污染、珊瑚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是安全风险问题,海洋旅游涉及到许多水上活动,安全风险较高,游客的安全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同时,海洋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能力。
最后,展望未来,海洋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环保等需求的增加,海洋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旅游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如海底观光、海上风车酒店等新形式的海洋旅游产品将不断涌现。
此外,海洋旅游的发展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海洋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在未来,海洋旅游有望成为旅游业的新的增长点,但同时也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我们期待海洋旅游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和回忆。
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
![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d2a31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9.png)
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海洋旅游业是指以海洋为基础,开展旅游活动的产业。
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的兴趣日益增加,海洋旅游业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
首先,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为海洋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诸如海滩、珊瑚礁、海洋动植物等各种景观成为了海洋旅游的主要吸引点。
此外,海洋旅游业还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潜水、钓鱼等多种多样的活动,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其次,海洋旅游业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例如旅游度假村、游艇码头、浮潜基地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增加地方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再者,海洋旅游业有利于加强海洋保护和环境意识。
通过开展海洋旅游,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海洋的美丽与重要性,增强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同时,海洋旅游业在开展旅游活动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人为破坏海洋环境行为的监管和打击,促进海洋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然而,海洋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海洋旅游行业的管理和监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例如景区乱收费、违规建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此外,海洋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安全防范等方面也需要不断提升。
为了推动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海洋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政策措施,提供贷款优惠、减免税收等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海洋旅游行业中来。
同时,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方案,确保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海洋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海洋旅游业才能够稳步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旅游选择,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海洋旅游业
![海洋旅游业](https://img.taocdn.com/s3/m/85f6df1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e.png)
海洋旅游业
海洋旅游业是指以海洋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业。
随着人们对海洋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旅游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海洋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进程。
海洋旅游业的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海滩、海岛、海洋动物、海洋文化等。
其中,海滩和海岛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资源。
海滩和海岛的美丽风景、清新空气、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水上运动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此外,海洋动物也是海洋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游客可以通过潜水、浮潜等方式近距离观察海豚、鲨鱼、海龟等海洋动物,感受到海洋的神秘和美丽。
海洋文化也是海洋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海洋博物馆、海洋文化展览等方式了解海洋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海洋旅游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海洋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酒店、餐厅、交通等,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海洋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进程。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同时,海洋旅游业也需要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海洋旅游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海洋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进程。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共同推动海洋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海洋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海洋旅游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6163d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f.png)
海洋旅游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海洋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海岛风光、海上运动、海洋文化等多个方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将就海洋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从海洋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海岛资源,如海南、福建、浙江等地的海岛风光优美,水质清澈,沙滩洁净,成为了众多游客向往的度假胜地。
同时,海洋运动项目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如帆船、潜水、海钓等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
此外,海上观光旅游也成为了热门选择,游客可以乘坐游艇、邮轮等船只,欣赏海上风光,感受大海的壮阔与神秘。
其次,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海洋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海洋旅游也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再者,海洋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
海洋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融合了海洋的神秘与浪漫,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丰富海洋旅游的内涵,更可以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海洋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海洋旅游安全管理、海洋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难题,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海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海洋旅游的重要性,加大对海洋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海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对海洋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海洋旅游发展有更清晰的了解,也希望能够为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381f53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0.png)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与传承自古以来,中国与海洋的关系就十分紧密。
从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就开始了与南海贸易的往来,从而拉开了与大海的历史接触之门。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悠久,岛屿、航海、渔业、海洋文化等领域都涉及中国丰富而独特的海洋文化。
正是因为如此,今天的中国海洋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文化等角度探讨中国海洋文化的魅力。
一、历史的沉淀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期的岛屿文化,以及南海商路的开辟,都为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也为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渔业、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海洋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海洋文化的传承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海洋文化元素的传承。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而言,海洋文化元素已经融入到了各个领域中,例如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等。
其次,是中国的海洋产业与海洋教育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其海洋产业和海洋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的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也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对海洋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再次,是海洋文化的传承者的努力。
长期以来,中国仍有不少对海洋文化热爱且执着追求的人,例如民间海洋文化传承人、文化学者和相关机构等等。
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中国海洋文化的魅力中国海洋文化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从古至今包括了海洋环境的保护、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岛屿文化的传承以及海路贸易的开拓等等。
其次,是中国海洋文化的视野,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洋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海洋文化与岛屿文化、南海文化以及海洋产业紧密关联,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加海洋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关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关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以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d29fba927284b73f24250d1.png)
关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当前,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的不断冲击下,陆域资源得以不断地开发与利用。
由于陆地资源有限,在日益短缺与过度开发的现状下,人们开始逐渐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海洋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不可小觑,因此,需要在海洋区域中寻找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来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化发展。
标签: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措施1 前言我国为海洋大国,近些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极速发展,海洋旅游也逐渐成为了我国除山水风光旅游、人文旅游以外的又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从当前世界旅游格局看,现代旅游对于旅游资源的要求更高,更加向往得到个性的彰显,并能够体验到挑战自我的项目。
海洋旅游行业因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不断成为现代旅游者所关注的焦点。
而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了现代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热点。
基于此,我国也要积极地需求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之路,推动我国海洋经济,乃至社会经济得到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2 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分析旅游行业不仅为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物质生活跟文化生活的结合。
能够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国民素质的同时,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海洋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行业中的强度也不断增加,这从一个侧面也更加说明了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当前现状看,海洋旅游俨然已经成为了现代旅游者所热衷的旅游活动之一,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1〕。
另外,我国的海洋资源类型多种多样,而海洋旅游资源则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是海洋旅游业得以生存的首要条件。
进行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使海洋产业结构更加的合理,并提升海洋资源空间复合区域程度,让海洋资源跟陆地资源进行互补,以弥补陆地旅游数量上、资源上的欠缺,让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体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我国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km,并拥有1400km的海岛岸线及5600多个岛屿,不仅有中温带海景、暧带海景,而且还拥有热带与亚热带海上风光。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147fe4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b.png)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海洋文化是指人们在海洋环境下所创造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海洋文化不仅包括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还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气候等方面的文化元素。
海洋文化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
海南的海洋旅游开发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乌鲁木齐、三亚、琼海等众多优美的海滩和独特的海域生态系统,为海洋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海洋旅游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览项目,还为人们提供了观赏海洋生物、体验海洋文化的机会。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密不可分。
海洋文化是海洋旅游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海洋旅游的重要推动力量。
海洋旅游可以向游客传递海洋文化,增加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的关系非常密切。
海洋文化是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洋文化可以通过海洋旅游来得到传承和发展,海洋旅游也可以通过海洋文化来提升其内涵和吸引力。
海洋文化不仅可以为海洋旅游提供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还可以为海洋旅游提供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动力。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应该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海洋旅游开发需要依托海洋文化来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而海洋文化也需要通过海洋旅游来实现传承和发展。
只有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够实现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海洋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大对海洋旅游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加强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家投资海洋文化项目。
社会应该加强对海洋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海洋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旅游的文化价值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旅游的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f2064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5.png)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旅游的文化价值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旅游,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倡导可持续的海洋旅游发展,不仅关乎人类的利益,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旅游的文化价值。
一、海洋保护传承文化智慧海洋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神秘的领域之一,催生并孕育了许多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的物种。
古代文明中,海洋扮演着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传承海洋文化智慧,有助于将这些古老的文化保留下来。
例如,各种传统渔业活动、海洋信仰和民间故事等文化元素都源自于对海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通过传承这些文化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文明,并将其融入当代社会。
二、海洋保护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海洋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海洋保护,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往往可以亲身体验到当地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与海洋相关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这些珍贵的体验为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和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为海洋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当地居民能够通过传统手工艺品、音乐、舞蹈等方式将自己的文化传达给外来游客。
三、海洋保护形塑人们的价值观海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强调对海洋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它通过体验自然风光,增强游客对海洋生态的认识和理解,塑造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海洋保护不仅仅关乎海洋生态的健康,也关乎人类自身的福祉。
通过参与海洋保护工作,人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海洋对我们的重要性,并且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如减少塑料使用、节约能源等。
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对塑造绿色、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海洋保护激发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应对海洋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并且激发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例如,发展新型海洋监测技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创新性的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方式等,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c98c95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e.png)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摘要】海洋文化是海南海洋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之一。
海洋文化丰富多彩,包含丰富的渔文化、航海文化、海洋风物画等元素。
海南作为海岛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如优美的海滩、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和独特的海洋风景。
海洋文化对海南海洋旅游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有助于提升海洋旅游的吸引力。
海洋文化也在海南海洋旅游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
未来,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的积极互动将继续推动双方的发展,海洋文化的传承对海南海洋旅游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海南海洋旅游开发也需要注重海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南海洋旅游开发,内涵,特点,资源优势,推动作用,产品设计,前景,积极互动,传承,保护与传承。
1. 引言1.1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海洋文化包含了海洋民俗、海洋传说、海洋信仰、海洋风俗等多种元素,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依赖和热爱。
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海洋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提升人们的海洋意识和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海洋文化也是连接人类和自然的纽带,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在当今社会,随着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洋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海洋文化的传承和挖掘,不仅可以为海洋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对海洋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对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2 海南海洋旅游开发的现状海南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风景名胜。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海南海洋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海洋旅游资源
![海洋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e98b95bad02de80d4d840d8.png)
3.岛礁景观
岛与礁的区别在于岛无论在潮起还是潮落均露出 水面,而礁只有在落潮时才露出水面,涨潮时则 没于水下。近年来岛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 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成为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 之一,目前比较有国际影响力的岛屿旅游目的地 主要有美国夏威夷、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泰国 普吉岛、韩国济州岛、日本关岛、马尔代夫、马 来西亚的塞班岛、马达加斯加岛及我国的海南岛。 岛屿可以分为大陆岛、冲击岛、火山岛和瑚礁岛 四类。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滨海度假旅游地主要有: 法国的蓝色海岸、西班牙的太阳海岸、美国的夏 威夷海滩、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等。我国的滨海 旅游度假胜地主要有:海南三亚的亚龙湾、浙江 舟山的朱家尖、广西北海的银滩、大连的金沙滩 等。 2.海蚀地貌 指因海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基 岩海岸。包括海蚀崖(有死活之分)、海蚀台 (辽东半岛的基岩海滩)、海蚀洞(普陀山潮音 洞、梵音洞)、海蚀拱桥(又称海穹,辽宁锦州 笔架山朱家口村海蚀拱桥)、海蚀柱(石老人、 姜女坟、北戴河的鹰角石、海南的南天一柱)、 海蚀窗(潮音洞上方孔穴)等类型。
(二)现代建筑与设施类 这一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海洋文 化内涵,对旅游者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划分为现代海 洋建筑与现代海洋设施两类。 (三)旅游商品类 指为旅游做准备或在旅游途中购买的物品,期中包括地 方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文物古董、传统文化用品、 旅游饮食品、旅游日用品等。 (四)人文海洋活动类 包括民俗宗教和海洋节庆两个亚类。 1.民俗宗教 民俗宗教是沿海居民长期适应海洋环境所形成的一种稳 定的生活态势,包括各种瑜伽风情、古渔村集镇、诗文 字画、传统技艺等。如山东蓬莱的灯渔节、妈祖信仰、 祭祀活动等。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150c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b.png)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1. 引言1.1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海洋文化是世界各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国家的历史、民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丰富内容。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海洋作为连接各国的重要通道,传播和交流着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艺术、技术等。
海洋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文明的发展。
海洋文化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资源丰富,包括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文化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海洋文化中蕴含着对海洋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之道,激励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对文明传承、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只有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
1.2 中华海洋文化概述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代起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中华海洋文化包含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艺术等多个方面,是中国人民对海洋的认知和理解的总和。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就有大量关于海洋的记载,如《山海经》、《海国全图》等,这些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海洋的独特观念和对海洋文化的热爱。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华海洋文化还与外国文化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风格。
如今,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中华海洋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华海洋文化的概述,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中国的海洋传统,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构建海洋大国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海洋作为连接世界各国的纽带,承载着各种文化和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海洋文化在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大类,分别有多种表现形态。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发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有“普世价值”。
本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的目的,可以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等10大类旅游文化产品。
占地球表面71%的蓝色海洋,壮阔辽远,波澜诡谲,变幻无穷,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海洋旅游不仅历史悠久,在现代旅游业中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海洋旅游的魅力,一则来自于大海雄奇的自然景观,二则来自于海洋文化所孕育的建筑、聚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宗教等人文因素。
自然条件方面,虽然我国的滨海地带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温度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五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但这些可说是世界中低纬度滨海旅游地招徕游客的共同资本,我国并不占有地理和资源的特别优势。
人文方面则不然,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积累有内涵深厚、色彩缤纷、富于东方特色的海洋文化,这才是我们发展国际海洋旅游业的“王牌”。
因此,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海洋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别与形态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拥有辽阔的海域和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以及14000多公里的海岛岸线,近海面积超过470万平方公里。
沿海的劳动人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过着拾贝抓鱼的渔猎生活。
到了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发明了风帆、舵、桨,开始驾舟出海。
历史上,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中国人远洋的脚步曾抵达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甚至有学者认为商代遗民大举东渡,经过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到了墨西哥,是最早到美洲大陆的移民。
在如此浩瀚的时空背景下,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精彩而厚重。
概言之,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大类。
(一)我国有形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形态我国海洋旅游文化的有形资源包括相关文物、建筑和建筑群、遗址遗迹等,具体形态有:1、海船等水下文物。
船是连接港口之间、陆海之间的海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
从远古的独木舟到现代的大船,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改进和变革,凝聚了民族的、社会的、心理的需求和满足,记录着人类探索和征服海洋的历程。
沉埋于地下、水下的海船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我国管辖的海域内遗存有大量的水下文物,仅在我国沿海海岸一带,就有超过2000艘的沉船,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沿海不断通过海洋考古有大量的重要发现,被称为水下考古“黄金海域”的广东沿海据探测有沉船1000多艘,重要文物无数。
每条沉船都有一个神秘的历史故事,都是一个巨大的水下文化遗产宝库,反映了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海洋文化的繁荣。
我国南海等海域的水下文物更具有文物以外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既是中国海洋权利的历史佐证,具有历史证据的意义,也具有主权宣示的政治和法律意义,已远远超出历史文物的单一价值。
2、港口。
我国的海岸线漫长,港口密布,再加上由于海陆变迁,今天已经不再滨海和已经废弃的港口,其数量就更大。
港口是人员、物资的集散地、文化交流融合的发生地。
历史上的港口有着历史的意蕴,记载着昔日海洋文化的辉煌,如提到古代四大海港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广州,即可想见中古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同时,古港口与当代港口之间还有着割不断的文脉,如古代的刺桐港之于今天的泉州,古代的番禺港之于今天的广州,古代的密州港之于今天的青岛,均凸显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代的港口则有着现代的风范,像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以及宁波北仑港等,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港口建设的成就。
3、海堤、海塘。
海堤、海塘是古往今来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陆上见证,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势体现出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
4、滨海和近海历史文化名城、古渔村、古集镇。
我国滨海和近海有秦皇岛山海关、天津、青岛、扬州、上海、宁波、临海、福州、泉州、漳州、潮州、广州、雷州、琼山等十几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不少省级名城和历史文化村、镇。
这些名城作为海防重地、通商港口,海洋文化在其城市发展中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而仍保留着古朴生活情调的古渔村、古集镇则体现着滨海与海岛地区的文化原生态。
5、民间信仰与宗教建筑。
有关海洋的民间信仰中影响最广的莫如妈祖信仰。
不仅沿海地区有诸多的妈祖阁、天妃宫、天后宫等建筑,甚至连远居内地的贵州镇远亦建有供奉海上保护神妈祖的天后宫。
妈祖信仰还随着海外交通贸易的兴盛和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外移民远播世界各地。
佛、道教中的观音信仰、神仙信仰在滨海地区形成数不尽的山海宗教景观,如“海天佛国”、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崂山、“蓬莱仙阁”等。
6、海防、海战遗迹。
沿海一带有为数众多的古烽火台和炮台、军营和屯寨,许多“卫”、“所”至今犹在。
浙江临海桃渚城、福建惠安崇武古城等卫所城垣保存较完好,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惊心动魄的抗倭场面。
宁波镇海口海防遗迹、福州马江海战旧址、旅顺、大连甲午海战旧址等,断壁残垣,寂寂海面,使人感到抗敌海战的炮声依然萦绕于耳畔,民族的屈辱与抗争时时警示世人。
7、历史人物遗迹和历史事件发生地遗址。
如秦皇、汉武巡海遗址、徐福东渡遗址、泉州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的门徒三贤、四贤的葬地灵山圣墓等,有些确系史实,有些附以传说,记录着古人对大海的探索与认知,昭示着我国海洋文化的源远流长。
8、贝丘文化遗址。
生活在海滨的人们以丰富的海产品为食物来源,当年他们吃剩的贝壳大量堆积起来,形成贝丘。
在我国沿海(包括现为内地的古代沿海),有着数不胜数的贝丘文化遗址,有许多是数万年、数千年前先民的海洋文化遗产。
如小长山岛大庆山北麓贝丘,南北长500米,东西宽约300米,贝壳堆积厚度0.3-l.5米,贝壳种类是鲍鱼、海螺、海蛤等。
大长山岛上马石贝丘,长约300米,宽约150米,贝壳堆积厚度0.6-3米。
[2]贝丘中还杂以网坠、石斧等渔猎工具,反映出当时的生活与生产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9、博物馆、主题公园等。
如泉州有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宋代海船陈列馆、华侨历史博物馆等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专门博物馆。
(二)我国无形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形态无形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包括口头与非物质的文化资源、节庆活动等。
具体形态有:1、文学艺术作品。
有关海的诗歌、词曲、戏剧、小说、绘画、刺绣、雕刻等文学艺术作品。
大海的神秘、雄奇、广远,令人有无限遐想,易于激起人们的创作灵感。
古今以“海”为题材的文艺创作连篇累牍,名篇佳作又为“海”平添魅力。
2、民间文艺、传统技艺。
如渔民、航海船工、跑码头的人们的口传故事、号子、小调、戏曲、杂技绝活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些珍贵的非物质遗产面临失传的境地,亟须抢救与整理。
3、民间习俗。
与海洋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有关的习俗。
如青岛地区沿海渔民农历三月十九的祭海习俗,仪式在春汛起锚前举行,乞求海神保佑平安,现演变为“上网节”,成为欢送渔民出海并预祝丰收的节日。
又如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保持海滨饮食习惯,食俗以海产品为主要原料,并以海食居于正统地位,用于先人的祭祀典礼。
在坟头祭礼结束后,还要当场把蚌蛤吃掉,而将空壳撒在坟墓周围,以示子孙兴旺,人丁众多。
4、节庆活动。
包括旅游节庆活动、文化节庆活动、商贸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活动等等。
如青岛市有80余年历史的樱花会,近年有海洋文化节、国际啤酒节等,2008年还将作为万众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帆船赛场。
二、开发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的现实意义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分布广泛,不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开发海洋文化资源,整合海洋旅游文化产品,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与民族兴旺、国家繁荣紧紧联系在一起,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激烈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力竞争,其中关键的、起主导作用的又是一个国家的海洋文化实力。
[3]海洋文化缘于海洋而生,它包括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较之内陆文化,更具有开放、开拓和进取的显著特点。
我国有长达7000年的不间断的海洋文化,航海事业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中曾领先于世界。
但近几百年来,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思想和闭关锁国政策,再加上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我国的海洋文化衰落了,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些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国民海洋意识比较淡薄,甚至导致很多人忘却了我们自己的海洋文化传统。
而当今世界,海洋已成为人类文明相互沟通的主要渠道,走向海洋,其根本的意义在于走向世界,吸取世界文化的优秀因素,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可能真正现代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加人WTO与国际接轨,实质都是对海洋文化的认同与交往。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10月视察海军部队时讲过:“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可见,弘扬中华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借助多姿多彩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活色生香的旅游形式,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无疑是绝佳的教育方式。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是“世界潮流”,顺之者始能昌,但文化的“趋同”却绝非人类的福音,导源于西方海洋思维模式的西方世界在观念形态上的强势文化心态和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不和谐音,甚至造成一系列的暴力冲突。
而中国的海洋文化传统中,则有着“兼容并纳、各美其美”、“海静波宁、天下大同”的特质。
如在海交名城泉州,旅游者可以参观到“老子天下第一”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老子造像、古老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埋葬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门徒的灵山圣墓、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净寺、仅存的摩尼教寺庙草庵遗址和摩尼光佛石像、印度婆罗门教的石柱与雕刻、基督教(景教)的墓碑、石墓盖和大量的十字架等,几乎全世界各主要的制度化宗教在这里都有迹可寻,它们在同一城市中和平共处,没有硝烟,没有仇杀,甚至水乳交融。
踏访南京宝船厂、静海寺、天妃宫,泉州郑和行香碑,长乐太平港等故地旧迹,追寻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所到的印尼、新加坡、南印度半岛、斯里兰卡、东非等地区的遗踪旧影,旅游者可以感受到不以殖民、征服、称霸为目的的“和平之旅”所透露出的东方海洋文化观。
这种欣赏接受多元文化的心胸,保存维护不同文化基因火种的态度,通过对旅游者的渗透浸淫而显示和发扬其“普世价值”。
三、我国海洋旅游文化产品体系的建构海洋旅游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各国都很重视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