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登月之旅》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通过探究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月球的基本概况、人类登月的历史、月球的探测和研究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探究,但有时缺乏耐心和毅力。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知道人类登月的历史,掌握月球探测和研究的常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人类登月的历史、月球的探测和研究方法。

2.难点:月球探测和研究的常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月球探测和研究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月球的基本概况、人类登月的历史、月球探测和研究的常用方法等。

2.资料:收集相关月球探测和研究的案例,供课堂分析使用。

3.教学器材:月球模型、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月球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如月球的直径、表面特征、自转周期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登月之旅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登月之旅

1.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会设计完成环形山的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槽、沙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子、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你们知道这幅图画的是谁么?他在干什么?生: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

2.师:阿姆斯特朗真的仅仅是登陆月球么?有没有进行其他的探索呢?3.师:播放视频。

生:欣赏视频。

4.师:虽然电影中的设想是虚构的,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月球的背面很有可能存在一艘500米高7000长的巨型宇宙飞船。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月球上的外星人”之类的书籍。

5.师:那么月球上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让我们一起登上月球去看看吧!(板书:登月之旅)二、体会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1.学生阅读“人类探月史”的材料2.师:欢迎乘坐“和爱号”火箭,你们准备好去月球探索一番了么?生:准备好了!(师:出发)3.师:伴随着一声巨响,我们离开了可爱的蓝色星球,现在距离我们到达月球还有一段时间,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人类的探月史吧!4.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人类探月史”。

思考材料中的问题。

5.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

6.师:阅读完的同学,和组内同学分享你的想法!7.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探月史。

8.师: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人类的探月过程是十分曲折艰难的,它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呢?生发言、师总结:神话幻想阶段、万户飞天阶段、望远镜阶段、登月成功阶段……(板书)三、登陆月球1.观察月球表面提出问题。

2.师:以上就是人类的探月史。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想要了解月球,就必须自己亲自去看看!走!我们下火箭!3.师:天呐!为什么月球和我们书上说的一点也不一样?!它是什么样的?生:月球表面布满了坑!4.师:科学上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科学之旅》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了解月球概况――解释环形山――激发学生探月兴趣,让学生对月球有个初步的了解。

内容是遵循了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所以教学时要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知以及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同时鉴于六年级学生对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已能充分掌握,因此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成分更要多一些。

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因其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所以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学生对月亮和有关月亮的神话有简单的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已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和独立意识增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在自主探究环节,他们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内容,并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有关中秋月的视频。

(出示不同风景区的月亮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美丽、诱人、月亮上有什么、想上去看看)师:是呀!这么美丽的月球上究竟有什么那?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因为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从而编制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

你能说出一、两个有关月球的神话故事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师: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吴刚、玉兔吗?(没有)那么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球,来一场登月之旅。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一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火星等行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月球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月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

2.难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如月球图片、人类登月的历史视频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白板等。

3.准备活动用品:如月球模型、登月飞船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月球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人类有没有登上过月球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月球的基本情况,如月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

同时,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如阿波罗系列任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登月技术的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登上月球的?登月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月球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3)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

本节课通过讲解阿波罗登月计划,使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征服太空,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太空、科技等话题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对登月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科学技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还需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阿波罗登月计划。

2.掌握与登月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4.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阿波罗登月计划、与登月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

2.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在登月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阿波罗登月计划和科学技术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登月过程中的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应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登月之旅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与登月相关的资料,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3.实验器材:准备月球土壤样本、模型等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人类为何要进行登月之旅?2.呈现(15分钟)讲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让学生了解美国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登月目标。

3.操练(10分钟)分析登月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应用,如火箭原理、月球车设计等。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登月之旅_苏教版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登月之旅_苏教版

《1. 登月之旅》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主要历程。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行动支撑。

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月球基本情况。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探索月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月球的图片。

2、谈话:神秘而美丽的月球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人们总想着亲自到月球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次人类的——登月之旅。

二、了解月球1、谈话:面对月球,我们的祖先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吗?你能大抵说说故事内容吗?2、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1)课件出示:环形山、月陆和月海图片。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3、环形山的形成(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吗?说说你们的看法!你们知道科学家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吗?(2)师:怎样才能知道科学家们的看法呢?启发学生借助网络。

(3)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教师模拟实验:⑤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⑥用手电筒照射砸出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

三、登月之旅1、谈话。

从面对月球的无限遐想,到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实际观察,在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发展为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2、介绍阿姆斯特朗。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他的一句话至今还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对一个人来说,这是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3、介绍中国的登月计划。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目前只有美国成功登陆月球,而登上月球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你们知道我国的登月之旅的相关信息吗?(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成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4)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以及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月球知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月球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起源、结构和表面特征。

2.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尤其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成果。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起源、结构和表面特征;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2.教学难点:月球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为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

3.准备月球探测技术的相关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月球的起源、结构和表面特征,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重点介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最新成果,如嫦娥系列探测器。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优势,培养民族自豪感。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月球探测技术提出问题,并进行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1登月之旅(教案)

小学科学1登月之旅(教案)

小学科学1登月之旅(教案)登月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形成和组成;2. 学习月球的特点和表面特征;3. 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2. 图片、视频或实物模型:月球、登月舱、登月任务图片等;3. PPT或黑板报: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短视频,在视频中展示人类登月的壮丽场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问学生是否有了解登月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信息。

2. 讲授:(30分钟)(1)月球的成因和组成(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报的形式,讲解月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月球的主要组成物质。

可以配合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月球的形成和组成。

(2)月球的特点和表面特征(10分钟)介绍月球的特点,如无大气层、环境极其恶劣等。

并重点讲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如陨石坑、山脉、峡谷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或模型来了解这些特征。

(3)人类登月的历史和意义(10分钟)简要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艰辛和伟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登月的意义,如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对人类文明的推动等。

3. 探究活动:(40分钟)(1)小组研究任务分配(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探究任务,如研究月球的轨道、制造一架登月舱、模拟月球表面的特征等。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和合作。

(2)小组讨论和准备(25分钟)学生根据分配的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和准备。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素材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

(3)小组展示和总结(10分钟)各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并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反思。

4. 复习与评价:(20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复习,并通过提问或布置问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顾课上所学的知识点,如月球的特点、登月的意义等。

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一课《登月之旅》教学设计授课人:张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实验小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盒子、细沙或盐、大小不一的石子或玻璃球、手电筒、尺子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放假了,放假后你们有没有旅游计划?老师也喜欢旅游,今天我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去旅游,好不好?让我们一起踏上登月之旅。

板书课题。

去旅游,要先了解那里的美,让我们欣赏一些月亮图片。

2、配乐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录像。

3、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交流)4、今人照古月,这么美的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

1、月亮真的象我们看见的那样皎洁明亮吗?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望远镜,人们才可以更加清楚的看清月亮的真面目,早在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并手绘了月面图,(播放课件)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大大小小的坑)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用各种望远镜观察月亮,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2人们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板书。

3、知道什么是环形山了,有谁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真不错,我们的同学都已经知道了。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出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配合环形山图片)(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能对所提供的信总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

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2、科学知识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了。

“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神话故事,你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踏上这神秘的登月之旅吧!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图片。

(二)初识月球,体会人类探索过程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1、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的遐想和探索。

2、伽利略观察月球(1)介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

(2)简要介绍环形山、月海。

3、现代人类的登月工程。

(课件播放登月之旅视频)(三)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精品」苏教小学科学六上《41登月之旅》word教案

「精品」苏教小学科学六上《41登月之旅》word教案

【小学科学】2019最新苏教小学科学六上《41登月之旅》word教案1.登月之旅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登月之旅》。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处于《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知识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入,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

作为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知识与技能探究为这个单元的后续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本课所探究的月球的基本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与生活实践的体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对于月球上的具体情况,例如环形山的形成等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应把握好重、难点,让学生对于本课关于月球的内容理解更加明了,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年龄与心理特征以及新课程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形成。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4、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准备:收集月球知识的相关资料、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看大屏幕。

(播放“月球月色录像资料)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月亮、月球)我问学生:去过月球吗?想去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一起去月球旅游。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5)一.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以及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太阳、月亮等基本的天体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能够较快地接受和理解。

但同时,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掌握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上的物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月球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月球的结构、月球上的物质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进行课堂演示或学生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月球的?”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上的物质等。

同时,展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2)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宇宙和太空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在知识上,学生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对月球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

2.教学难点: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技术难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月球的情况和人类登月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关于月球和人类登月的多媒体课件。

2.图片资料:收集与月球和人类登月相关的图片资料。

3.登月模型:准备登月模型,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登上月球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情况,如月球的直径、自转周期、表面特点等。

然后讲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重点介绍阿波罗计划和美国的阿姆斯特朗、苏联的加加林等人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技术难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学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太空和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学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特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

2.教学难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月球的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观察月球的插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月球特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

2.教学多媒体:PPT、月球图片、视频等。

3.教学用具:月球模型、登月插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登月之旅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月球的特点和人类登月的历史,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月球的特点和人类登月的历史,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以及月球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图片和数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但是,对于月球的一些专业知识,如月球的构造、月球的背面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知道月球的一些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月球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月球的构造、月球的背面等专业知识。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和数据,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月球的图片、数据和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月球图片、数据和视频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外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活跃课堂气氛。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包括阿波罗计划、嫦娥一号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1)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原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月球车的设计、月面行走、月球返回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登月之旅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太空和航天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对登月的具体过程和科学原理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登月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基本情况,知道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原理。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具体过程,月球车设计和月面行走的原理。

2.难点:月球返回的原理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登月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登月过程。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登月之旅的科学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登月历程、月球车设计、月面行走等内容的图片和视频。

2.资料卡片: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相关资料。

3.讨论话题: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讨论话题,如登月意义、月球返回原理等。

4.实验器材:月球车模型、月球表面地形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

2.呈现(10分钟)展示月球车的设计和月面行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登月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和技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讨论话题,分析登月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登月之旅的科学原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从古至今,人们对月亮就有无限遐想。

让我们通过带“月”的古诗来了解一下吧!(配乐诗词积累)2、师:古代的中国人对月亮有这么多美丽的描述,看一看古希腊神话故事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图片——阿蒂米斯)教师播放希腊月亮女神——阿蒂米斯的故事的音频资料(因播放遇到问题,教师讲述故事)。

(二)新课探究1、认识人类的探月经历(1)师: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有着美好的憧憬,并不懈探索月球的秘密。

(出示伽利略图片)直至伽利略发明望远镜才首次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

学生说相关月球的信息。

(2)(出示阿姆斯特朗图片)师:直至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我们才知道月球的更多情况!(播放第一次登月视频)(3)师:从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学生交流、汇报)(4)课件出示:阿姆斯特朗说“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学生读,谈理解。

2、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1)师:老师将相关月球的知识罗列一下,读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读相关信息。

3、探究环形山的形成(1)师: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谈猜想。

(2)(出示地球表面的陨石坑与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3)教师讲解:地球上的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地球而形成的。

学生再次猜想环形山的形成。

(4)模拟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方法)问:各种材料分别代表什么?展示温馨提示。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汇报。

(5)小结:环形山的形成是小行星或陨石撞击月球而形成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6)

课时计划总第26 节课题1、登月之旅(1) 专用教室第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教学要点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一.课前展示二.情境导入三.自主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

(1)教师讲解: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

1959年,苏联科学家开始利用火箭接近月球,发射月球探掘1卫星,使它可以绕到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四.检测提升五.归纳反思更清楚的了解。

(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边讲述边出示教学挂图或投影幻灯片)(2)提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会知道不少有关月球的科学知识,谁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①月球离地球有多远?②月球的大小怎样?③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④月球上温度如何?⑤月球上有引力吗?大小怎样?学生回答。

(教师应组织学生首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再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学生的答案,很可能不太确切,教师应认真去听,并整理正确的答案,为下一步归纳小结做准备。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板书设计:1、登月之旅教学反思: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课时计划总第27 节课题1、登月之旅(2)专用教室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5)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登月活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于太空、月球等话题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细节问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特点,探索月球的秘密。

2.难点:对月球探测技术的理解,月球表面环境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模拟登月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直观感受。

3.讨论教学: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月球知识、探测技术等方面的PPT。

2.实验材料:月球表面模型、探测器模型等。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准备相关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月球的基本特点,如月球的直径、表面环境、探测技术等。

同时,展示我国月球探测的成果,如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模拟登月活动。

每组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搭建月球表面模型,设计探测器,进行月球探测。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展示模拟登月活动的成果,分享探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二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手电筒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

(出示美丽月色的图片)
2、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交流)
4、这么美的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二)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们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三)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1、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有关月球的知识,那么你们这些知识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可能会说从书本上,电脑上了解到的)
2、师:书本上、电脑上的知识又来自于哪里呢?(学生回答)来自于科学家们对月球的不断探索。

那么从古到今人类探索月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3、交流自学的收获。

4、小结:在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发展为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成功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5、播放“阿波罗登月”的视频资料。

(四)介绍中国的登月计划
1、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美国已经成功登陆月球,而登上月球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梦想,那同学们知道我国的科学家们为登月作了哪些准备呢?
2、学生交流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对祖国的航天事业非常关注,相信经过我国科学家的努力,我们的航天员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登上月球,圆我们祖先的梦想,我也衷心希望我们同学中将来也能出几个航天之星
(五)、探究环形山的形成
师:登上月球后发现月球上有很多的环形山,那这么多的环形山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2、指名学生交流。

3、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4、实验(讲清实验要求和注意问题)。

5、汇报、交流。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的了解了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行山的形成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踏上月球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今天上了这堂课,我想对大家说:人类登上月球仅仅是人类探索的一小步,在未来的岁月里,人类将探寻关于月球的更多秘密,甚至有一天移居到月球上,要走的路还很长,而要实现这个梦想,责任就在我们同学们的肩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