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方法2. 生命与遗传3. 物质与变化4. 力与机械5. 电与磁6. 地球与宇宙详细内容如下:1.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表达与交流。

2. 生命与遗传:基因、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

3. 物质与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4. 力与机械:力的作用、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5. 电与磁:电路、电流、磁场、电磁感应。

6.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了解生命与遗传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理解物质与变化的现象,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4. 学习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5. 掌握电与磁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和实验能力。

6. 认识地球与宇宙,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遗传与变异、质量守恒定律、电磁感应。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电路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实验器材、电路元件。

2. 学具:实验报告、练习册、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案例、新闻、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分层次书写,清晰明了。

3. 图表:绘制相关图表,形象直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哪些?(2)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3)质量守恒定律是什么?(4)力的作用有哪些?(5)简单机械有哪些?(6)电路的组成是什么?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科学家的故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说明:在于引发学生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学识深入探讨的兴趣)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

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

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

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蓖ǘ寥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确定文章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可通过关注第1段对“重复与变化”的解题和第2段段尾、第8段过渡段落中反复出现的“统一”一词,作出提炼与概括。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奇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进化2. 健康生活健康饮食个人卫生3. 物质的奥秘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过程,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 教学重点: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进化图谱健康饮食宣传册物质性质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健康饮食计划表实验报告册天文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生命的奇迹实践情景引入:参观动植物园,观察不同生物的特点。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

随堂练习:填写生物观察记录表。

2. 健康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例题讲解:讲解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知识。

随堂练习: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

3. 物质的奥秘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

例题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随堂练习:进行物质性质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4. 地球与宇宙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星空,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与宇宙的知识。

随堂练习:使用地球仪和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奇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进化2. 健康生活健康饮食个人卫生3. 物质的奥秘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奇迹:生物观察报告健康生活:个人健康饮食计划物质的奥秘:物质性质实验报告地球与宇宙:天文观察记录2. 答案:健康生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

物质的奥秘:学生完成实验后,填写物质性质实验报告。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1节)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2节)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第3节)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1节)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第2节)宇宙的探索(第3节)3.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第1节)简单电路(第2节)新能源的认识(第3节)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掌握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了解地球与宇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5. 掌握简单电路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6. 认识新能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球与宇宙、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简单电路、新能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命的奥秘: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与宇宙:播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

能量与能源: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导入新能源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生命的奥秘: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举例说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分享宇宙探索的趣事。

能量与能源: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宇宙的探索3.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简单电路新能源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奥秘:描述一种你熟悉的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完整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完整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涉及第三章“电与磁”的第四节“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状态、电路图的绘制,以及简单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并绘制简单电路图,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3.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简单电路,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状态。

难点:电路图的绘制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简单电路一套,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电路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观察一个简单电路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灯泡会亮?”学生讨论,引出电路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及各部分的作用。

讲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讲解并演示如何绘制简单电路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使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电路的搭建和电路图的绘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展示简单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应用2. 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简单电路图的绘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绘制一个包含电池、导线、小灯泡和开关的简单电路图。

解释电路的通路、断路和短路状态。

2. 答案:简单电路图如下:(图示)通路:电路中所有部分都连接好,电流可以顺畅地流动。

断路:电路中某处断开,电流无法流动。

短路:电源的正负两极直接连接,电流过大,可能导致电路损坏。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2课:星座与神话第3课:地球的结构第4课:地球的演变2.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5课:生物的分类第6课:生物与环境第7课:生物的适应第8课:生物的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秘密第9课:物质的形态第10课:物质的性质第11课:物质的转化第12课:物质的用途4.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第13课:能量的形式与转化第14课:能源的分类第15课: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6课:能源的节约与保护5.第五单元:技术与创新第17课: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18课: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第19课:现代科技与生活第20课:科技伦理与责任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月相。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关系的科普视频。

第2课:星座与神话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

教学步骤:讲解星座的起源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学习星座的识别方法。

讲述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星座的神话故事,并进行分享。

第3课: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教学步骤: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展示地球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科普展板。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

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掌握材料的分类、性质与用途,了解材料循环利用的意义,提高资源利用与环保意识。

3. 掌握能量转化和能源利用的基本原理,形成节能减排的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与演化、能量转化与能源利用、地球宇宙知识。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材料的循环利用、节能减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生物、材料、能源等现象,引出各章节主题。

2. 例题讲解:针对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命起源与演化的过程。

(2)举例说明材料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其意义。

(3)分析节能减排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 答案:(1)生命起源于地球早期的海洋,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现在的生物多样性。

(2)例如:废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如:使用节能灯泡、空调温度设定合理、出行选择公共交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2)开展材料循环利用创意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组织能源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篇一: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知识点,特别是关于生命如何从简单形式发展至现今多样性的过程。

2. 材料的循环利用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

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四章:《生物的进化》;2.五章:《地球的运动》;3.六章:《物质的性质》;4.七章:《能量与机械》。

具体详细内容包括:1.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生物的适应性;2.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与火山;3.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状态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4.能量与机械:简单机械、功与能量、能源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进化、地球运动、物质性质和能量机械的基本概念;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3.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理论、地球的运动与内部结构、物质的化学性质、能量转化与守恒;2.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学具:实验包、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新知讲解:详细讲解章节内容,结合实物模型、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充分理解;3.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4.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5.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章节;2.关键词汇;3.重要概念;4.典型例题;5.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生物的进化:解释自然选择理论,举例说明生物的适应性;(2)地球的运动:描述地球自转与公转,分析地震与火山的原因;(3)物质的性质: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4)能量与机械: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计算简单机械的功。

2.答案:依据教材内容,给出准确、详细的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学生猜测,大胆假设。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了解什么是光源。

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墨翟)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

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繁殖方式。

2. 第2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能量守恒定律。

3. 第3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太阳系、恒星与行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能量转化和地球宇宙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能量的转化,地球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模型、能量转化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2. 学具:显微镜、植物种子、土壤、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的转化: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3.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植物种植、能量转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2. 能量的转化:太阳能→化学能→电能3. 地球与宇宙:地球自转、公转,恒星与行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3)介绍地球的结构及太阳系。

2. 答案:(1)图示: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地球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太阳系: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篇)篇1: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P22~P23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总体思路;能使用简单表格整理相关实验数据;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和沟通;愿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知道牛奶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牛奶的用途。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吗?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滑。

(二)猜想假设大家收集的资料真全面啊!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看来你们都是注意观察的好孩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三)制定方案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谁愿意把我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小组四位同学每人进行其中一种混合实验。

一定要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实施探究1能具体说说什么能让牛奶变吗?当醋放入牛奶中时,牛奶中会发生混合物凝集。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

向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加入盐,牛奶不会发生变化。

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关引用牛奶的知识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

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热次数过多。

(五)展示交流用牛奶做胶水。

谁愿意和你分享你们团的制作方法?第一步:将40l的脱脂牛奶倒入一个杯子在,加入10l的醋,搅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

第四步:在杯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搅拌。

(六)拓展创新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

让老师来听一听,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那你知道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下面老师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篇2: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课题《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及工作单位韩城市新城三小薛亚焕教材分析这节课的主要活动是让学生体验制作酸奶的实际过程,感受细菌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从而消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1.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1.2 常见物体的性质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2.1 植物的生长2.2 动物的适应3. 第三章地球的秘密3.1 地球上的水资源3.2 地球的内部构造4. 第四章光与能量4.1 光的传播4.2 能量的转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理解光的传播和能量的转换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模型、挂图、实物等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温度计、电能表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植物、动物模型等学生个人学习材料:笔记本、画图工具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2. 例题讲解: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小组讨论与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关键词等2. 教学过程:例题、练习题、小组讨论结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等资源,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科学第一节:身边的科学第二节:科学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二节:生物的基本特征3. 第三章:人体的秘密第一节:人体的外衣——皮肤第二节:人体的支架——骨骼与肌肉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皮肤、骨骼与肌肉的作用,关注人体健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增强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

人体皮肤、骨骼与肌肉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录音机、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与科学:身边的科学科学在我们身边2. 生物的奥秘: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3. 人体的秘密:人体的外衣——皮肤人体的支架——骨骼与肌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习题1、2、3。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题目。

2.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生物观察、环保志愿者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新教科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新教科版最新版,第二章“环境和生物”的第三节“生物的适应性”。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难点:生物如何适应和改造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动植物标本、图片等)、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2. 实例分析3. 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2)请分析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答案:1.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儿有翅膀适应飞行,鱼儿有鳍适应游泳等。

2.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等。

3. 生物与环境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三章节,主题为“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光的三原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

2. 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 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光的三原色。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光学演示仪、放大镜、显微镜、彩色透明塑料片、白纸、画笔等。

学生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彩色透明塑料片、白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光学演示仪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3)透镜的原理与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原理,展示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际应用。

(4)光的三原色:介绍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讲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放大镜为例,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物体。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折射现象3. 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凸透镜凹透镜4.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色混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实验报告。

答案: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2. 作业题目: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答案:介绍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等知识,但对光的三原色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课后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

板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课后反思:应多准备一些常用工具分组开展观察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还有其他方法吗?5、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板书设计:第二课杠杆的研究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课后反思:标准的杠杆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杠尺的三种情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如多用些时间让学生操作效果会好的多。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板书设计: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课后反思:通过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玩耍中体会到科学的奥秘掌握运用的科学知识。

在寻找杠杆中的三个点一些工具还需要老师指导;如园林剪刀和理发剪刀的区别。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四、巩固与应用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