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十选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课时强化训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选修Ⅵ 环境保护名师课件 湘教版
1.(2015·高考浙江卷自选模块)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 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D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A )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 (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 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 失,需保护。
2.(2014·高考全国卷Ⅰ,T44)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如图为切沟景观。
②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 源遭到破坏。 ③保护措施 a.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 展。 b.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①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 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 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答案:(1)甲—水土流失,乙—寒潮,丙—土地荒漠化,丁 —酸雨。 (2)工业发达且分布集中,酸性气体排放量大;气候湿润, 降水多,容易形成酸雨。
2.(2016·张掖模拟)图乙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图甲反 映了图乙在 A 处的水井景观随时间的变化,图丙是 A 处监测 到浑浊天气日数随月份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
资源
(以煤 炭为
土地破坏
保护地表土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 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6 第3讲环境保护(选修六)课件 新课标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 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 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 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 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 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 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
(1)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 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 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 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 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解析 (1)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距冬季风源地近,且地势 平坦开阔,风力强。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太阳能资源丰 富,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较差,经济落后,距 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不利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山上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雪线 不断后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很大不良影响。
上页 下页 返回
环境 问题
成因
危害
对策
臭 层 坏
氧 破
人类大量使 用氟氯烃等 消耗臭氧的 物质
地面紫外线辐 射增强,损害 人的免疫力, 易患皮肤癌; 危及海洋生物
禁止或减少氟 氯烃的排放; 研制新型制冷 剂;加强国际 合作
酸雨
燃烧煤、石 油等排放出 大量的硫氧 化物、氮氧 化物等酸性 气体
河湖水酸化— —危害生物; 土 壤 酸 化 —— 危害森林、农 作物;危害人 体健康;腐蚀 建筑物
解析 第(1)题,不合理地开采地下水与采矿以及不合理的 工 程 建 设 都 会 导 致 地 面 的 沉 降 。 第 (2) 题 , 主 要 是 加 强 监 测,强化管理,合理开采资源。 答案 (1)过度开采地下水;大规模开采地下矿藏;建设高 楼和重大工程建筑;修建地下工程等。 (2)加强地面沉降监测;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人工回灌地 下含水层;加强管理和立法。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选修部分选修6环境保护
专题五选修部分选修6 环境保护网络构建名师点拨在复习该选修模块时,应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认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把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预防及治理。
尤其应结合具体案例,着重分析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1.(2016·全国文综丙卷)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均十分突出。
针对“湖泊湿地”“美味佳肴”等信息,很容易分析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的原因。
针对以上原因,从保护、治污等角度构建答题模型,多措并举。
2.(2015·全国文综Ⅰ)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解析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
开挖石料之前,应将表层土壤放置在不易被侵蚀的地方,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开挖石料后,应该进行表土回填或覆盖在堆放弃料的上面,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主要问题直接原因共同成因矿产资源面临枯竭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土地资源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紧张过度开采和水污染用,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课时安排:4—5课时考点扫描: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本章考点]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识梳理]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1.环境_______环境分类_______环境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①_______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①_______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①_______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③_______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本章考点]1.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主要的自然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3.可再生资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知识点梳理],消费区集中在,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 ,合理利用土地,对化石燃料进行 加工和 加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利用 方法开采,在能源开发与使用中, 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验收使用.世界能源的总趋势: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本章考点]1.生态环境问题:(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世界淡水资源紧缺解决对策开源方面: 、、、 、、 节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
(建议用时:40分钟)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四类。
2013年,全国261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238 306.23万吨。
2014
简述河北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多的原因,并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解析:从工业结构和工业部门方面分析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多的原因,从固体废物对耕地、水源、大气的污染等方面分析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答案:原因: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时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工业结构以钢铁、煤炭、水泥、火力发电等重工业为主,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工业(如钢铁工业)生产工艺水平较低,矿石利用率较低,产生的固体废物多。
影响:固体废物堆放在地表,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固体废物经风化、雨雪淋溶,会污染土壤;随水体下渗,会污染水环境;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散,会污染大气。
2.(2015·高考全国卷Ⅱ,T44)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
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试分析雨水花园的主要功能。
解析:从雨水花园对雨水的过滤、截留、收集等作用方面分析其功能。
答案:通过滞蓄减少雨水外排,消减地表径流;利用植物截留、土壤渗滤等净化雨水和地表水流;增强下渗,涵养地下水;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1)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
(2)保护措施可以从立法的角度,有效控制污染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交界处,曾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2014年9月6日有媒体报道,腾格里沙漠腹地部分地区出现巨型排污池(如下图)。
当地牧民反映,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排污池,任其自然蒸发,然后将沉淀物用铲车铲出,直接埋在沙漠里。
指出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对该地区造成的污染并提出整治措施。
解析:工业废水排入腾格里沙漠会造成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
整治措施可从建立预警机制,加大污水处理,恢复地表植被等方面分析。
答案:造成的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
整治措施:建立环境污染监测预警机制;整改相关污染企业,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恢复地表原生植被。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江豚被称为“水中国宝”,是世界罕有的淡水鲸类,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距今已生存了2 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精灵”。
江豚无天敌,以鱼和虾类为食,由于沿岸过度的经济活动,导致近20年来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总量不到百条。
专家估计,人类若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长江江豚可能在15年后绝迹。
(1)分析导致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2)简述应采取哪些措施有效保护长江江豚?
解析:(1)从水利工程建设、航运、水污染、过度捕捞等方面分析江豚减少的原因。
(2)从立法、防治水污染、加强教育等方面分析保护措施。
答案:(1)沿江水利及工程建设,破坏江豚栖息地;密集的航运,威胁江豚生命;过度捕捞,导致江豚食物匮乏;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2)建立江豚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流域实施休渔或禁渔;加强立法以保护江豚;强化管理,严禁滥捕滥杀;加强水质监测,防治水污染;加强保护江豚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