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须掌握的大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哲学基本问题流派和思想
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存在和思维何者第一性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2.物质的概念和意义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3.存在形式有哪些?如何理解?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渗透、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4.物质和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6.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自封的。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
8、什么是认识流派和思想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反映论的立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上帝的启示或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旧唯物主义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所以又称为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提出辩证的、积极能动的反映论。
9.认识/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反应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须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和摹本,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这种反应的特性就是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
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是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科学的抽象活动、塑造客体理想形态和功能、符合人类需要的现成形式的出现,表明了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创造性。能动反映的创造性对于人的认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更为重要。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摹写、反映的特性和能动、创造的特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创造和反映是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功能。创造离不开反映,创造过程是多方面的反映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现的;反映离不开创造,反映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人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能动反映是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如果否认反映的摹写性,就会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如果忽视反映的创造性,就会重复旧唯物主义直接反映论的错误。
10.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又不是相互分离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是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另一方面,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1.真理特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是指真理的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容。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认识的深刻程度、精确程度都是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一,二者相互依存。其二,二者相互包含: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中,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绝对性。
1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质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客观和主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要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只有实践具有这一特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1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第一,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联系。使评价结果依主体意志而转移。
第三,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1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什么: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是什么: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包括什么: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容和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15.什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从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基础上的基本相符和;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