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土地利用研究的基本现状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能力显著提高。
国家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勘测,并建立了土地监测体系,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全面动态监测和分布分级调查。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相继出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分区规划等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为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3.土地利用政策法规日益健全。
我国陆续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4.土地利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内容逐步拓展至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评价、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土地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5.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土地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二、未来土地利用研究发展方向1.加强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需要,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与评价研究,更好地把握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
未来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体系,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加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区域治理城市治理与规划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孙浩1 朱文晶21.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 武汉 4300342.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34摘要: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通过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识别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提出规划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保证规划方案的实施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并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展望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国家或省级尺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是纲要性的,规划方案所提供的数据有限,所以决定了其环境影响评价应是战略性和指导性的,很难做到精细;环评的重点是评估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等有关重大议题的影响,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土地利用规划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最后是可操作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易于从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相关部门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资料中获取。
二、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面,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做出了较大的成绩。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及重大的过程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对土壤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张妍等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
三、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展望1建立规范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基于中外土地利用规划在目标、体系和内容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工作宜在系统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特点,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层次,建立以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为目标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摘要:当前我国的土地用地资源已经具有短缺的现象,重视不断的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务之急而且迫在眉睫。
其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鉴于此种形势,本文详尽的阐述了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进展,采取最优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体系,做出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未来展望在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各方面对于土地的应用量在逐渐增加,不断重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早已经以法律形式进行明确,提供给了环境影响评价关键性的保障。
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即为进行规划和建设项目以后,科学性的预测以及评估分析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情况,之后针对性的采取减轻或者防控不良环境影响的举措,属于一种跟踪监测的具体方法。
尽管土地利用是典型的经济活动过程,但土地资源属于环境资源重要构成,所以环境效益最大化跟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施展具有相同的意义,属于土地利用规划重要实现的方面。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预测性评估,针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结构调整实施评价,同时观察其布局能够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的系列影响。
主要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因土地利用规划形成的负性影响可能性,因此土地规划期间,通过展开预测、分析的模式,以及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引发的环境影响,可以帮助更好的选用优秀的利用土地方案。
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的内容相对广泛,包括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方面,但是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方面评价环境的指标。
在国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界定环境主题主要是涵盖了人口、空气、动植物以及水和土壤、自然景观、气候因子等等内容。
进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期间,能够受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最显著的就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层次性、区域性以及环境问题特殊性等等,所以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中环境的主题范围存在评价内容不同的现象。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土地利用研究因此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简要概述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一、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功能研究当前的土地利用研究,注重了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必须以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达到全面利用的目的。
因此,土地利用功能研究成为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分支。
通过会议、出版物、课程、规划等方式,加强知识的传授和广泛宣传,帮助决策者、规划师等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和完善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时空分布以及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意义重大。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针对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和保护等问题,土地利用政策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相关研究包括土地利用政策的起源、演化及其实施效果评估等内容。
同时,与土地利用政策相关的环境规划和资源政策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领域。
未来的土地利用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研究实践研究实践可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已有理论,同时也可以为土地利用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如,对于具体的土地利用问题,必须从专业性的角度进行研究,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决策,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开发和使用。
2.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的推进,城乡土地利用的矛盾不断加剧,需要进一步探究城乡差异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
3. 研究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的诞生促进了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居民、商业、交通、旅游等各个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关键性的任务。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概述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在农业土地利用和城市土地利用两个领域。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加速,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我国农业用地规模庞大,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农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实施耕地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耕地保护的范围和任务;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改善了农田水资源利用状况。
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扩张模式、城市用地结构优化等方面。
研究人员提出了新型城市扩张模式,以避免城市土地过度消耗;通过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实现了城市用地效益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部分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应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土地整治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应加强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和实施,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应加强城市扩张规划和管理,避免城市土地过度消耗,并控制城市发展速度。
应加强城市用地结构优化,提高城市用地的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
应加强城市土地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城市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还应关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土地利用的生态化管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涉及到资源的分配、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在许多地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各国和地区针对土地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了相应的规划。
例如,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农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农业规划包括了农田的划定、耕作方式的调整和农产品的销售等,旨在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
在城市发展中,土地利用规划则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商业的发展等。
通过规划,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然而,当前土地利用规划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在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有效。
一些土地被过度开垦或滥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由于各利益相关方的存在,规划的执行往往并不顺利。
例如,一些大型开发商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再次,一些规划制定并不够科学和全面。
它们缺乏对土地类型、地形状况和自然资源的全面考虑,导致了规划的不合理性和实施的不完善性。
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将变得更加稀缺。
因此,规划将更加关注土地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在农业领域,规划将鼓励农业的创新,采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产量。
其次,关注环境和生态的规划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规划将注重保护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会优先考虑公园绿地和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最后,公众参与将成为未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不再仅仅由政府制定,而是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
通过公众的参与,规划的执行将更加顺利,并能更好地体现各方的利益。
总之,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则是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
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情况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情况1.土地资源总体情况的调查与评价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总体情况调查工作有了长足进展。
国土资源部利用遥感卫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价。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土地资源调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土地集约利用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我国土地集约利用与保护研究成果显著。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利用强度提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地政府纷纷推出土地利用政策,鼓励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方面,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规模农业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协调发展。
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了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
4.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一直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力度,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增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5.土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利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条件》等,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特别是《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利用权的明确和保护,为土地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1.加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2.推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3.促进土地利用科技创新未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土地资源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新时代下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新时代下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土地利用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并提出相关销售策略。
一、土地利用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面临巨大压力。
城市扩张导致农田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2. 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效益,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
大规模农业生产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农业面临着土地利用不足的问题。
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浪费使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成为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土地利用的展望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利用高效农业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城市和农村的有机衔接。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3.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健全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管,保护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三、销售策略1. 提供科技支持:作为销售人员,应提供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持,帮助农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益。
2. 提供规划咨询:销售人员可以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规划建议,帮助客户实现最大化的土地利用效益。
3. 推广生态保护理念:销售人员可以积极推广生态保护理念,提倡可持续发展。
通过向客户传递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客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摘要】本文旨在概述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展望和研究挑战。
结论部分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展望,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
本文旨在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并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未来展望、研究挑战、总结展望、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兴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有限,但却承载着庞大的人口和经济需求,土地的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
通过深入研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研究方法和技术、总结土地利用研究进展,可以为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在我国土地利用研究中,需要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空间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土地利用研究,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
1.2 研究意义土地利用研究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指导土地规划和建设,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土地利用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一、历史发展中国古代对土地利用已有其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用地制度、土地资源的所在地以及土地利用的利弊等。
而近代土地利用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变化监测和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土地利用研究逐渐兴起。
政府部门开始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80年代,土地利用研究逐渐由政府主导向学术机构转移,不少大学、科研院所纷纷开设环境科学或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现状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多学科交叉土地利用研究涵盖了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这一特点使得土地利用研究更加全面,能够从不同领域多角度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问题。
2. 数据化、信息化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研究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
各种空间数据和遥感影像能够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和分析手段,使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和可靠。
3. 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逐渐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研究逐渐从过去的单纯资源开发转向了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更多的关注如何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地方特色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土地利用研究也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更多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而在西部地区,更多关注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利用。
三、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和重点:1. 提升研究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土地利用研究将更加注重数据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将会在土地利用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地变化监测、土地资源评价等研究方法也将更加先进和可靠。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其优化配置已成为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旨在对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文章将首先介绍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分析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是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广泛。
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元化需求。
土地经济学理论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经济分析的基础。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价格、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和配置效率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土地经济学理论,可以深入理解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理论强调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理学和空间分析理论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空间分析和规划的工具。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空间统计等方法,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空间关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土地经济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地理学等。
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和展望
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和展望一、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国土空间范围内,按照国家政策和规定,科学制定的对土地利用功能、具体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布局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划,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引导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现状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主体是城乡规划法,其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审核、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则和制度。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与实际不符。
由于存在诸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土地利用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被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等机构随意修改和乱用。
2、群众参与度不高。
尽管城乡规划法强调了民主参与,但实际上,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建议书往往由政府行政机构、规划编制机构等行政部门直接定制,而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和表达意见的途径。
3、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以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经济用地建设为主,占用了农用地的现象。
相应的多种高效利用的规划体系也没有得到建立和发挥。
4、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仍停留在“用多少土地”“建什么东西”的层面上,缺乏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加精细的利用领域的研究。
三、展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1、制定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使人类社会的需求、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2、大力推行科技创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效能。
建立适应新时代的管理措施,依据现代科技,加快土地资源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推广面向社会大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远程遥感、定点精确管理、数字化智慧管理等事项。
3、加强沟通和合作,尊重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建设统一的稳定安全信息系统和横向互联的土地利用价值系统。
4、完善执法体系,加强不正当利益干预和损益平衡的防范和惩治。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及其展望摘要:在介绍土地概念的传入和发展以及相关土地利用概念的内涵和目标的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和,着重介绍地利用规划的历史和现状。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为加强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前景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1土地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目前,学者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从横向上看,可以从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土地条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态学认为土地是由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是能源,材料和信息的存储和供应站。
从纵向上,马克思认为土地是人类发展的自然产物。
马歇尔认为,土地是大自然在土地和其他方面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力量。
伊利认为,土地一词的重点是土地赋予的产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瓦赫宁根召开了一次土地评估专家会议,以确定土地的定义,并于1976年组织了《土地评估纲要》的发布,其中将土地定义为土地表面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一种自然和经济的综合体,由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组成,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2土地利用的内涵和目标2.1土地利用的内涵土地利用是人类对自然利用的一种途径,土地经济学认为,土地利用是一种经济活动,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等交换,人类劳动和土地相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
土地利用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不断变化的,它不但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
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目标,采取一系列行政管理、工程技术及生物手段,对土地进行持续的经营及改造。
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类作用于自然,并自然和经济社会融为一体。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利用土地就是进行简单的物质交换,但随着人类的进步,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内涵就发生了变化,现在通常所说的土地利用已经是集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一体的综合行为。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土地利用规划与 相关政策的协调 配合不断加强, 为土地资源的合 理利用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有力 支持。
遥感技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 GIS技术:支持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 空间分析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模拟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规划精度和效率 生态优先:强化生态保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绿色发展 精细化:细分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汇 报 人 :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在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应用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未来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完善政策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措施,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的 制定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前研究不足:缺乏对土地利用规划的长远考虑和整体规划 未来展望: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技支撑,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未来研究方向: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规划效率和准确性 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各类土地数据,实现精细化规划和管理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土地模型,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和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实 施成效显著
土地利用规划与 生态环境保护相 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与 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法 律法规不断完善, 为土地利用规划 研究提供了法律 保障。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本文旨在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概述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阐述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回顾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历程,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土地集约利用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和土地利用理论。
这些理论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地租理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地阐述了级差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其大小取决于土地的质量和位置。
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得土地使用者有动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使用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会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因此,地租理论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经济学上的解释和动力。
土地利用理论也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资源的配置、利用方式的选择、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等多个方面。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在土地利用理论中,土地集约利用被视为一种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是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主要关注农田利用和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城市土地利用与农村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土地评价和土地市场等方面。
在土地利用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重要工具。
GIS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取土地资源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模拟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土地利用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决策的准确性。
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实现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监测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土地利用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失衡、耕地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日益紧迫,土地利用冲突和生态环境风险加大。
未来的土地利用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加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探索实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研究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发展。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
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加强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体系,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效益和风险的及时监测和评价,为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第一章引言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统筹规划、协调规划和对定向利用的调控,来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变,土地利用规划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必要保障。
本文旨在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二章研究现状近年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规划管理机制上,各级政府积极推行统一规划编制和审批体系,完善规划法律法规,加强规划能力建设。
同时,规划编制方式也由以前的一次性编制,逐步转化为持续化、逐步实现的过程。
在规划理论和技术上,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方法,如环境承载力、景观生态学等新兴理论,以及空间信息技术、多目标优化技术等新兴技术,这些都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章存在问题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规划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趋于重实践轻理论,缺乏系统和深度的理论研究,缺乏对规划方法的探索和改进。
其次是资金和人才方面的不足,许多规划项目由于资金有限而难以得到充分实施;还有一些地方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困扰,收入不足,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规划人才。
但最大的问题是贯彻规划的不力,地方政府与规划市场的矛盾突出。
如重庆市2013年被指出存在“特大财政困局”,庞大的融资规模和重庆“规划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受到相关利益集团的影响,不可能顺应规划调整,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第四章建议与展望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因此,建议:1.加强规划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规划法规体系。
2.加大投入,提升规划能力,吸引人才,加强规划项目实施。
3.构建激励和制约机制,提高政府部门的政策性和科学性,推动规划精细化。
我国土地整治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整治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土地资源的不断稀缺,土地整治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整治既是解决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土地整治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整治研究的进展进行概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 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我国土地整治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
通过对土地整治的概念、目标、原则、方法、技术和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整治理论体系。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围绕土地整治中的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保护等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和方法。
2. 实践案例丰富近年来,我国土地整治实践案例不断丰富,对土地整治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借鉴。
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城市更新改造、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内容,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为土地整治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
3.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我国土地整治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办法、土地整治条例等,为土地整治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土地整治相关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政策性和财政性的支持。
4. 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我国土地整治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包括土地遥感监测、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土地保护措施技术等,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土地整治技术手段将会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和水平。
二、展望未来,我国土地整治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土地整治的科学性和规划性。
要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整治理论框架,围绕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问题深入研究,形成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整治理论。
2. 加强实践探索未来,我国土地整治需要加强实践探索,深入开展各类土地整治项目,总结和借鉴实践经验,提高土地整治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我国土地整治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整治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我国的土地整治是为了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不科学、土地利用冲突和土地环境问题等,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概述我国土地整治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进展1. 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我国土地整治研究的内容涉及土地整治政策与规划、土地整治技术与方法、土地整治经济与管理等多个领域。
政府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都参与了土地整治研究工作。
2. 技术手段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地整治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土地整治的效率和精度。
透过对土壤、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也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3. 区域示范项目的开展:为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落地,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区域示范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探索土地整治的新模式和新技术,也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借鉴意义。
4. 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权法和土地整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发布和修订,为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展望1. 优化土地整治政策:未来,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的政策体系,统一政策标准,解决地方政策的不一致性。
注重政策的可执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土地整治政策的有效实施。
2. 推广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应继续推广和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技术工具,提升土地整治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研究和应用,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3. 加大研发投入:为了推动土地整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我国应该加大对土地整治研发的投入。
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鼓励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提高研究的水平和效果。
4. 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土地整治的监测评估体系是保障整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及其展望作者:郑溢芳黄瑶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5期[摘要]采用文献查询法和文献统计方法梳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研究,并利用CiteSpace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探索阶段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为耕地保护以及建设用地;在发展阶段,学者们主要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评价;在成熟阶段,关注的方面越来越多,形成多个热点,主要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系统、节约集约用地、土地资源、多规合一、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设用地、土地评价、新型城镇化等方面。
分析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方向可以向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多规合一” “乡村振兴”的方向倾斜,适当加强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甲乙双方的关系研究、加强对村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等。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CiteSpaceⅤ;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当前时段当前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结合历史基础和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为来一段时间内的利用进行安排的工作。
自 1990 年以后,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方面的作品数量、研究机构以及主要研究人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论文质量也不断提高,研究的主题和内容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化,21世纪后,研究课题重点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构优化,新技术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的结合,研究范围和尺度也不断变化,从中尺度到微观尺度、宏观尺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土地利用规划趋势较好,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今后还应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
目前,各个县市的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已陆续完成。
适当的时候,对我国近年来在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有利于促进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的进行。
2 数据与方法2.1 数据来源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的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以及CSS-CI 来源期刊作为数据源,对 1984年以来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研究。
将文献检索时间分为三个时间段。
研究领域限制在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资源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区域研究等方面,并剔除非正式类期刊。
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文献搜索,主要以“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检索,筛选出重点文献1717篇。
2.2 研究方法Citespace是一个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趋势和模式新动态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主要用来分析不同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和期刊、研究演化路径、研究热点与前沿等。
目前,范帅邦等(2015)等学者已将其引入地理相关的文献综述研究。
本文主要是借助CitespaceⅤ软件,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各个阶段热点领域及发展前沿。
具体操作过程中,使用 Citespace V 对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节点半径越大表示其出現频次越高。
但是为避免在运用Citespace V 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时的不足,仍然采用传统文献分析方法来进行辅助研究。
知识图谱分析结果主要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热点领域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
而对于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及观点的剖析,则主要是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
3 土地利用规划各阶段研究概况我国的土地利用地规划是上世纪50 年代从前苏联引入的,到了现在土地利用规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以三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期年作为参考依据,将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探索这三个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重点领域。
3.1 第一阶段(1996年以前)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探索阶段第一轮土地利用规划(1986~200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管理法》首次颁布后开展的。
在此之前,参照了苏联的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编制东北、新疆、海南等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解决局部地区、微观层面的土地利用问题。
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从经济、社会、政策、管理角度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图2)。
1996年以前,随着第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进行,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成果渐渐增多,从1996年以前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看出(图2),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建设用地、耕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土地经营、城市规模、国土规划、农用地质量等方面。
另外,结合对文献的阅读与梳理不难发现,土地利用规划在此阶段主要注重与对耕地保护及建设用地的研究,对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及预测方法的研究较少,对地理信息系统稍有提及,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规划开始产生影响。
研究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新疆、海南以及各个小流域带,对县级行政区域的研究较少。
此阶段中,对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研究也是相当少的。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不能满足规划实践的需要。
加强规划理论研究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保证日后规划的实用性、权威性和科学性。
3.2 第二阶段(1997~2006)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阶段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1996~2010)是在颁布新《土地管理法》,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来编制的,有以耕地保护为主的特点,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
和上一阶段相比,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相关领域已经明显扩大。
此阶段,学者们不仅从经济、社会、政策、管理角度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研究,并且开始注重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图3)。
1997~2006年,第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已陆续完成,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开始试点,此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成果丰富,从1997~2006年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3)可以看出,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耕地保护的动态平衡、可持续土地利用、城市规划、FAO、城市规划、市场经济等方面。
除此之外,把头脑风暴法引入到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研究中去,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的技术研究也有所起色。
此阶段除了对指标体系有所研究外,也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进行研究。
土地用途管制也是一部分学者关注的热点。
学者们还注意到群众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通过对文献的传统梳理,发现对县、市级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较上一阶段明显增多,对国外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也小有成果,这对我国规划体系以及指标的完善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更加注重微观和具体的要素。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知识体系相比上一阶段要壮大很多。
不再是单独地关注土地生产力的高低,而是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主张土地的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不再只是关注农业生产方面,也开始注意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并提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
这一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的研究为下一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3 第三阶段(2007~2017年)土地利用规划的成熟阶段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2006~2020年)国务院做出《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要求背景下开展的。
此阶段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工作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
研究的相关领域越拉越广,更加全面。
此阶段,学者们不仅从多个角度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图4)。
现在,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已陆续完成,从2007-2017年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可以看出,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系统、节约集约用地、土地资源、多规合一、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设用地、土地评价、新型城镇化等方面。
研究层次从以前的县市级慢慢转移到村镇级土地利用规划,强调了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性。
3S技术已经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土地利用相关方面的评价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公众参与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基于传统文献分析,可得知,土地利用调查与土地动态监测是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多规合一是土地利用规划将来发展的趋势。
环境影响评价、虚拟耕地发展战略、生态规划都对将来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中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越来越多,且很多地区已经开始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工作。
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数学方法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不断对土地利用研究方法与手段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能的普及,有利于土地利用定量研究。
且不难发现,土地利用規划研究热点具有政策导向性。
这一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发表量逐渐减少,对该方面的研究应继续加强。
4 研究评述及展望4.1 研究评述总体而言,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方面的研究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从上个世纪以来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尺度原来越广,由最初的只注重农业方面发展到现在主张多规合一,要与整个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土地利用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多层次,为土地利用规划相关体系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它的发展应该更加多元化。
但是,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研究仍然存在缺陷。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受政策指导,缺乏一定的预见性,研究应该对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来支持相关研究。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如何从制度上面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方法和技术有待于深入。
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一般包括建立规划指标体系的方法、土地需求预测的方法、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上下协调的方法、公众参与的方法等等。
规划中比较重要的土地用途分区的方法、规划实施的方法等仍然需要研究。
4.2 研究展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上也要努力与该发展理念相配合。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研究的研究有以下趋势:4.2.1 “多规合一”中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融合的研究。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且于2018年4月10日正式挂牌。
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将意味着规划行业和规划研究的大变革,土地利用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应该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
首先要注重构建“多规合一”背景下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更要加强与此相关的空间规划的立法研究,也要对其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
学者们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协调性、有效性、融合性研究,为“多规合一”的实现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