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概述(同步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题卷:1.4.2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解析

湘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题卷:1.4.2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解析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一、选择题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回答1~2题:1.该类工业最可能属于( )A.技术指向型工业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C.市场指向型工业D.原料指向型工业2.第四次产业转移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A.造成沿海地区大量工人失业B.有利于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C.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腾出空间D.降低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下图为“某地中药材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示意图”。

完成3--4题。

3.“中药材采购→药材生产→产品销售”主要反映的地域联系方式是( )A.信息联系B.商贸联系C.科技联系D.生产联系4.“未来待完善体系”的建设可以( )①增加中药材附加值②提高中药材价格③完善产品销售体系④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京津冀地区产业和发展条件存在互补优势,北京、天津、河北之间存在着产业与技术,工业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等的流动、迁移。

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最有可能代表产业和技术的数字是( )A.①⑥B. ②⑤C. ③④D. ①④6.京津冀一体化有利于( )A.河北、天津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B.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发展C.缩小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D.提升北京的城市品质和职能种类下表为我国2007—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表。

据此完成7~8题。

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净转出东部地区0 645 167 239 -5 281中部地区 2 369 0 41 60 1 469西部地区 3 140 231 0 42 3 173东北地区823 125 32 0 6397.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 )A.中部向西部地区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C.东北向中部地区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8.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成本B.自然资源C.集群效应D.劳动力成本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见效不明显。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4同步练习《区域经济联系》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4同步练习《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联系》同步练习
1.下图表示某类企业发展的三个时期在甲、乙两地生产和消费的情况。

有关该类企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Ⅰ时期,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和市场
B.在Ⅱ时期,甲地区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C.乙地区较甲地区经济发达
D.该类企业经历了产业转移的过程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箭头a和c的运输方式是()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水
3、有专家指出,d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途河水渗透补给地下水,增高地下水位 B.沿途地区的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C.沿途地区海水大量入侵 D.增加了沿途地区湿润程度,降水增多
下图为“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4、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实线箭头代表的是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的是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的是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的是能源和资金
5、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A.大部分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6、南水北调工程的沿线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

图示输水干线为________工程的主体:a 河是长江,c地位于______________流域,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同步练习及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四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2014·江西八校4月模拟)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13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102元。

读图回答1~2题。

1.该类企业从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A.技术B.原料C.市场D.劳动力价格解析:图中显示两地成本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成本上,则企业由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技术。

答案:A2.该类企业转移到乙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①甲地产业结构升级②甲地劳动力大量失业③乙地产业结构调整④促进乙地城市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从成本构成上看,该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迁往乙地会促进乙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促进其工业化与城市化。

对甲地而言,有利于资源要素向更高级产业集聚,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由于该类企业劳动力需求较少而不会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

答案:D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C.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解析: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且企业分布东密西疏,其主要是为了产品便于就近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答案:A4.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解析:企业研发中心应属技术导向型部门。

答案:B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据此完成5~6题。

5.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A.研究B.设计C.零部件生产D.组装解析:汽车生产的核心环节比如研究、设计,一般不会在20世纪80年代转移到我国,所以可排除A、B;从题干中“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可知,刚开始时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不会是零部件生产,排除C。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章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章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2.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意义。

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欧洲联盟、欧洲自由贸易协定、东亚经济论坛等。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1.地理背景(1)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2)必要性: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主要工程(1)南水北调。

(2)西气东输。

①主气源:新疆塔里木气田。

②主要消费市场:我国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

③主体:干线管道、重要支线和储气库。

④工程线路:一线工程干线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最后到达上海。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和江西,最后到达广东。

⑤意义:(3)西电东送。

①北线: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②中线: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华东电网输送。

③南线: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省。

2020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课后习题: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2020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课后习题: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一、选择题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箭头Ⅰ表示的是()①资金②信息③劳动力④自然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如果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转移,则()A.箭头Ⅱ不可能表示高技术产业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D.区域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发展解析:图甲中城市数量少,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从而促进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答案:1.B 2.B近期水利部专家提出设想,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完成3~4题。

3.“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①增加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②充分发挥西南地区水力资源的优势③在西北地区增加灌溉面积,全面发展耕作业④破坏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4.下列河流属于南水北调西线输出河段的是()A.怒江B.澜沧江C.雅砻江D.汉江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由于西南地区水电调入西北地区,使西北地区水力发电比例降低,增加了中下游地区的径流量,有利于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可以充分发挥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能优势。

第4题,雅砻江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输出河段。

答案:3.C 4.C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解析:第5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可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同时可以缓解京津地区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长江下游地区水量减少,可能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后练习第一章:训练4区域经济联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后练习第一章:训练4区域经济联系

训练4区域经济联系温州、广州、泉州是中国最具规模、最集中的传统制鞋基地。

而今,“东鞋西移”的趋势十分明显。

成都已与广州、温州、泉州并称为中国鞋业“三州一都”,形成中国鞋业生产的新格局。

读图,回答1~2题。

1.“东鞋西移”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技术2.“东鞋西移”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导致移出地产业空心化B.导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业C.增加移入地就业机会D.致使移入地生态环境恶化近期水利部专家提出设想,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完成3~4题。

3.“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增加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②充分发挥西南地区水力资源的优势③在西北地区增加灌溉面积,全面发展耕作业④破坏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4.下列河流属于南水北调西线输出河段的是( )A.怒江B.澜沧江C.雅砻江D.汉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5~7题。

5.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6.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7.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8~9题。

8.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A.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B.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C.控制地下漏斗区扩大D.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9.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给沿线带来最不利的影响可能是( )A.耕地面积缩减 B.生物多样性减少C.水土流失加剧 D.土壤盐碱化加重依托中哈石油管道和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为主的“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的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word格式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的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word格式

第四节地区经济联系产业转移的影响(答题时间:30 分钟)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地区合作表示图,联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本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本2.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大批企业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C.减少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D.大批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最近几年来,广东顺德的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等家电、机械企业纷纷在安徽布局,并以此为基地向全国扩大。

以下图为顺德主要家电、机械企业向安徽转移情况分布图。

据此回答3~4 题。

3.广东顺德好多家电、机械企业纷纷落户安徽的主要原由有()①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②科技研发实力居世界当先地位③凑近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④产业配套条件好,基础设备较完美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4.大批产业向安徽转移,可能会对安徽产生的影响包含()①有益于安徽城市化进度的推动②有益于安徽生态环境的改进③有益于改进安徽劳动力的就业情况④有益于安徽产业结构的升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以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表示图。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外国产业第一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外国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先主要会合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大批转移至中西部地区6.以下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降落趋向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读不一样国家产业变化过程表示图,回答7~8 题。

7.由图可知()A.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B.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益地位C.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D.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8.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A.加速乙类产业的引进,推动工业化进度B.加速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会合发展甲、乙两类产业D.只采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9.依据资料和图示,联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作业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作业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答复1~2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D)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解析:根据资源跨区域的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线,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

2.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C)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开展D.前提是市场需求解析: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以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据此完成3~4题。

3.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B)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据图可看出,图中北部地区河流较多,且处于40°N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多;居民点中部和南部地区比拟密集,生产、生活活动应该较多。

应选B项。

4.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D)A.节水技术改良,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解析:依据表格中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1992年和1994年水价一致,都有交易,而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说明与水价、节水技术、产业结构无关,最大的可能应是该年降水量丰沛,水资源充足。

5.读我国局部地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

(1)填写地名:a是新疆轮南;b是上海。

新课标同步导地理(智能演练):湘教版必修3 第1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产业转移

新课标同步导地理(智能演练):湘教版必修3 第1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产业转移

第1章第4节第2课时(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1~2题。

1.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2.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解析:①是环渤海地区,因为该地距离韩国近,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市场广阔和政策优惠。

c处于金字塔的顶层,且分布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是品牌和核心技术。

答案: 1.C 2.B读20世纪5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布变化图,完成3~4题。

3.日本20世纪60~90年代,主要投资地区及其原因是()A.在东亚、东南亚投资,因该地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B.在东亚、东南亚投资,因该地气候适宜,河流众多C.在美国投资,因日本有计划地将工业布局格局从“临海型”转向“临空型”D.在美国投资,因美国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可减少原料、燃料的进口量解析:日本在20世纪60~90年代,主要投资东亚、东南亚,是受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市场的吸引。

答案: A4.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销往日本和美国,主要原因是()A.产销两地相隔较近,可利用便利的海洋运输B.日本和美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C.亚洲人口多,有广阔的市场D.日本和美国交通发达,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廉价地区才有成本优势,而日本、美国劳动力工资水平很高。

答案: B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回答5~6题。

5.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解析:劳动密集型企业属于第二产业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故A、B均错。

对迁入地而言,产业转移有利有弊,利在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弊在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故D对C错。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的影响(讲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的影响(讲义) Word版含答案

一、考点突破1. 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 掌握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和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

难点: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二、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具体如下:与合作 产业,注重产品的加工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污染向外转移,环境质量改善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大量吸收国际产业的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随堂练习】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B. 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C. 发达区域迁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D. 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答案:B思路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区位,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发达区域迁出产业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业的区位选择会受到劳动力、原料、市场、科技、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题1(潍坊一模)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回答下列各题。

(1)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 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 中原地带,市场广阔C. 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D. 基础设施完善(2)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 环境改变较小B. 协作条件较好C. 接近原料产地D. 地租更加便宜(3)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A. 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B. 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C. 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D. 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创新演练大冲关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创新演练大冲关 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箭头Ⅰ表示的是( )①资金②信息③劳动力④自然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2.如果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转移则( )A.箭头Ⅱ不可能表示高技术产业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D.区域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发展解析:图甲中城市数量少,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

从而促进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答案:1.B 2.B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召开会议,安排部署2012年南水北调工作,要求抓紧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③④⑤ B.①②④C.①②⑤ D.①③④4.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全线自流;劣势是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第4题,南水北调的根本目标是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3.B 4.D[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6.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C.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7.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改善人民生活质量D.该管线两次穿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解析:图中①是西电东送的北线(火电);②为西气东输线路;③为西电东送的南线(水电)。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概述(同步练习)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概述(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某年7月,常德市举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介会,市委、市政府在东莞召开了此次会议,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步伐。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局部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 资本过剩、污染严重C. 自然资源缺乏,使消费本钱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 产业构造单一,创新才能缺乏2. 图中承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 科技兴旺B. 交通便利C. 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 第三产业兴旺目前中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两倍,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如今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

春节过后,沿海许多地区再一次出现用工荒现象。

据此完成3~4题。

3. 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然而兴旺国家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

假如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那么中国的农业将会朝以下何种方式开展〔〕A. 机械化B. 生态农业C. 休闲农业D. 节水农业4. 某出口厂方案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20万人,将消费基地转向内陆地区,造成该出口厂转移的原因不包括〔〕A. 内部交易本钱B. 土地价格C. 劳动力本钱D. 交通便利近年来,山东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

据此答复5~6题。

5. 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A. 市场B. 资金C. 技术D. 交通6. 山东省对钢铁企业加强整合,逐步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地区的日照转移的目的是〔〕①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污染②降低运输本钱③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④便于出口,进步经济效益⑤平衡山东省钢铁企业布局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⑤D. ①②⑤阅读材料,答复第7~8题。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概述(讲义)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概述(讲义)

1. 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2. 理解产业转移的目的及作用。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目的及作用。

难点: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作用。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企业将产品消费的局部或全部由原消费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二、产业转移的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三、产业转移的原因及目的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消费要素和消费条件发生变化而使消费本钱进步,或是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原产地的消费利润就会受到影响,为了降低消费本钱,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消费的局部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四、产业转移的作用①是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

②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③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开展。

④以兴旺地区带动欠兴旺地区,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开展。

⑤逐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

五、产业转移案例1.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1〕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本钱,会向内地迁移;为了降低消费本钱和开拓市场,兴旺地区的企业会向欠兴旺地区迁移。

〔2〕影响:在促进欠兴旺地区开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1〕原因:大陆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开展时机,广阔的市场空间。

〔2〕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时机。

3. 广东遥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1〕目的: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开展,以兴旺地区带动欠兴旺地区,施行区域内的协调开展。

〔2〕广东遥远地区具备产业集聚效应的原因:①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开展,出现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缺乏、劳动力本钱升高等现象,产业广泛晋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有向相对落后的区域转移的趋势;②广东的遥远地区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丰富,消费本钱较低;③广东遥远地区因投资环境的改善,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才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4节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测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4节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测试题

产业转移测试题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2.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M为能源,N为技术C.M为技术,N为资金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4.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5~6题。

5.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A.北美、欧洲 B.北美、亚洲C.欧洲、亚洲 D.亚洲、其他地区6.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有①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③市场潜力巨大④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图完成第7~8题。

7.箭头①可能表示( )A.技术输出 B.资金输出 C.劳力输出 D.土地输出8.如果箭头②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改善生态环境②降低生产成本③促进城市化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富士康近日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订协议,承诺将年产台式电脑6 800万台(件)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移至武汉。

据此完成第9~10题。

高三地理总复习必修三3-1-4《区域经济联系》同步练习

高三地理总复习必修三3-1-4《区域经济联系》同步练习

3-1-4区域经济联系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前提是市场需求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根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路线,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

第2题,①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其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⑤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地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3题,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我国两省级行政区之间产业转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我国大规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中,不经过...图中甲省的是() A.西气东输B.西电东送C.北煤南运D.南水北调答案:4.C 5.A 6.D解析:第4题,根据省区轮廓可知,甲、乙分别是我国的山西省和台湾省。

资源和劳动力丰富是山西省的优势。

第5题,产业转移可能会给甲省带来环境污染,对甲省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时间:30分钟)
某年7月,常德市举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介会,市委、市政府在东莞召开了此次会议,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步伐。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 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 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 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 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 科技发达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 第三产业发达
目前中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两倍,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现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

春节过后,沿海许多地区再一次出现用工荒现象。

据此完成3~4题。

3. 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然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

如果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则中国的农业将会朝下列何种方式发展()
A. 机械化
B. 生态农业
C. 休闲农业
D. 节水农业
4. 某出口厂计划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20万人,将生产基地转向内陆地区,造成该出口厂转移的原因不包括()
A. 内部交易成本
B. 土地价格
C. 劳动力成本
D. 交通便利
近年来,山东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

据此回答5~6题。

5. 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A. 市场
B. 资金
C. 技术
D. 交通
6. 山东省对钢铁企业加强整合,逐步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地区的日照转移的目的是()
①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污染②降低运输成本③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④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⑤平衡山东省钢铁企业布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阅读材料,回答第7~8题。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某年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原生产基地迁回日本;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

材料二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某年1月,全国吸引外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6家,同比增长31.8%;合同外资金额3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7. 从中国大陆撤离迁往东南亚的外资企业大多属于()
A. 原料指向型
B. 市场指向型
C. 技术指向型
D.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8. 某些外资撤离中国大陆,主要是由于()
A. 中国与某些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摩擦
B. 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成本上升
C. 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崛起
D. 中国大陆产业全面升级
9. 山东省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

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10.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

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

下图表示上海市某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1. D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2. C 解析:珠三角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3. A 解析: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数量大量减少,从而会释放更多的劳动力。

4. D 解析:我国的内陆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内部交易成本、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较低,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而交通是其制约因素。

5. D
6. B 解析:山东省把钢铁企业集中在日照,一方面,增加规模效益,集中处理污染,另一方面,钢铁企业充分利用沿海有便捷的交通的区位优势,发展临海型的工业格局,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优势。

7. D 解析:由材料可知,从中国大陆迁往东南亚的工厂劳动力数量非常多,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升高,导致部分企业利润下降,集体迁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以降低成本。

8. B 解析:部分工厂迁往东南亚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所以迁往生产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

9.(1)济南青岛
(2)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3)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廉价且丰富;③市场广阔;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⑤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解析:第(1)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是济南、青岛。

第(2)题,从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入手来分析。

第(3)题,从地理位置、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即可。

10.(1)商业区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

(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
解析: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可以看出,甲地制造业比重低,位于市中心,可以得出结论:该地的功能区类型是商业区。

国产大飞机是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落户上海,可以利用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作答。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经济因素是现阶段的主要因素,题目也要求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说明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安徽迁移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