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doc

合集下载

“把”字句的形式和用法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doc

“把”字句的形式和用法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doc

“把”字句的形式和用法|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把”字句的形式和用法定义:用介词“把”或“将”,把动词支配的成分,提到动词前来表示的一种句式我们称为“把”字句。

基本结构:名(施事)+把+名(受事)+动+其它运用“把”字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调处置和动词的处置性强调动作对引进的受事给予积极的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时,才能用“把”字句。

我看完了那本小说。

──一般叙述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

──强调对受事的处置。

没有处置性的动作──非动作性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

例如:(1)屋里太热了,把窗户打开吧!(打开窗户)(2)玛丽把房间布置得漂亮极了。

(布置房间)(3)*把花香闻到了。

(4)*把他认识了。

不能用于“把”字句的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类:感觉,认知──看见、听见、闻见、感到、感觉、觉得、以为、认为、知道、懂等存在、等同──有、在、是;不如、等于、像等心理──同意、讨厌、生气、关心、怕、愿意等身体状态──站、坐、躺、蹲、趴、跪等趋向──来、去、上、下、起来、过去等例如:(5)*大家把这个计划同意了。

(6)*他把沙发坐了一会儿。

(7)*我把西安去了一次。

2“把”的宾语有确指性把那本词典递给我。

*把一本词典递给我。

“把”字宾语前尽量少用具有泛指意义的“一”。

3“把”的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尤其是单音动词例如:(8)我把今天该办的事都办完了。

(*把该办的事都办)(9)他把衣服放到衣柜里了。

(*把衣服放)(10)把这杯奶喝了吧。

(*把这杯奶喝吧)一般来说,“把”字句的动词含有“分离开”的意义时,动词后只接“了”了,结构上是允许的。

这类动词如:脱、拆、倒、扔、寄、发等。

例如:(11)他把毛衣脱了。

(*他把毛衣穿了。

)“把”字句动词后一般要求接其它成分,这类成分包括:动词重叠式、动态动词“了”、补语、宾语等。

例如:(12)咱们把屋子打扫打扫。

(重叠)(13)把这些词记住。

“把字句”综述

“把字句”综述

“把字句”综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也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人们对把字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很多成绩。

但有关把字句的各种问题仍然存在争论,没有达到共识。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语法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对把字句进行了研究,使对把字句的讨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面貌。

一、把字句的句法性质(一) 句法结构人们普遍认为把字句的基本模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以介词“把”为标志和界限的三个语法成分:A + 把B + C 或是A + 把B + VP。

千姿百态的把字句的形成,绝大部分是由于VP 这个语段(或C 部分)的变化造成的。

由于C 部分是一个事件,它便有可能从简单的单核结构发展到复杂的结构,如出现状语、补语、复杂谓语、分裂NP 等。

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把字句的语义特点,也引起了把字句在语义上的各种争论。

(二) 句法特点范晓认为,把字句前段是主语,中段+ 后段是谓语,其中“把”或“将”构成的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后段是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语。

历来对把字后面的介宾B 部分的句法性质讨论较多,王力、吕叔湘曾认为把的宾语是后面动词宾语的提前。

李人鉴认为把的宾语是后面小句的主语,如“他把橘子剥了皮”;沈阳和郭锐认为把的宾语是把字句后结构主语,也就是补语的主语,如“他把玻璃打破了”。

我们认为,如果说B 部分是宾语提前,那么主动宾句和把字句之间就可以完全变换,但在语言事实中,有的主动宾句不能变成把字句,有的把字句不能变成主动宾句,如“他姓李”不能变为“他把李姓”,而“我把瓶插满了花儿”不能变为“我插瓶满花儿”。

有的介宾也不是后面小句的主语,因为“把”后的介宾大多是后面动词的受事。

认为“把”字后的介宾是结构主语即补语的主语的说法就更有缺陷,因为有的补语并不在语义上指向“把”后的介宾,也可能指向把字句的主语或动词。

如“我把问题弄懂了”“, 懂”指向的是主语“我”,而不是介宾“问题”。

把字句基本结构形式初级汉语汉语外国老师使用资料

把字句基本结构形式初级汉语汉语外国老师使用资料
三一些动词如有在是来去觉得喜欢等不能做把字句的主要动词
第五十课
“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形式:
主语 + 把 + 宾语 + 动词+ 其他成分
例如: 他把作业做完了。
使用“把字句时” ,要注意:
一、主语一定是施事者 例:他把药吃了。 二、”把“的宾语必须是特指的 例:你把护照给我。
他把两本书借走了。(ͯ ) 三、一些动词如“有、在、是、来、去、
觉得、喜欢”等不能做“把”字句的主 要动词
例如:我妈妈把北京来了。(ͯ )
四、动词后面一定有其他成分,说明动作产生的 结果或影响。“其他成分”可以指:了、重叠 动词、动词的宾语和补语。
例如:请把空调开开。 把他送到医院去吧。
五、否定副词“不、没”,能愿动词“可以、 能、会”应放在“把”的前边
例如:我不能把它忘掉。 六、 “把”字句中不能用可能补语。
练习: 一、看图说话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改写病句 1. 你快把水果送。 2. 我把他的意见同意了。 3. 他把老师讲的话不会写下来。 4. 回学校时,我把公共汽车坐错了。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
运用介词 “ 把”将谓语动词涉及的事物置于动词前做状语的一种句 式。 “ 把”字句的研究,如果从王力命名为 “ 处置式”开始算,已 经研究 60 多年了。一个句式研究这么多年还欲罢不能,一方面说明 了它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这一句式还没有做到彻底认 识。本文试就 “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或把物怎样处理,或把事情怎样进行。在其后的 “ 把”字句研究中, 王力用 “ 处置式”来概括 “ 把”字句语法意义的观点不断受到质疑。 这种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 1、有的 “ 把”字句并不表示处置,动作 所产生的结果并不是动作者有意识有 目的的行为,如 “ 钉子把我的
他说, “ 把那杯茶拿来”跟 “ 拿杯茶来” 一句的茶有定,一句的茶 , 无定; 一句用 “ , 把” 一句不用 “ ,不能交换。 “ 把” 把茶拿来”跟
义上的处置性的。
“ 把”字句对谓语动词有特别的要求。首先, 有些动词是不能 进入 “ 把”字句谓语部分的, 例如 “ 有、 是、 像、姓、 好像、 标志 着、意味着”等表示关系的动词, “ 喜爱、 爱、 记忆、 感觉、 感到、 觉得、 认识、 知道”等表示心理、 认知活动的动词, “ 会、可 能、
能、得”等助动词 , “ 来、下、进、出”等趋向动词, “ 盛产、劳
“ 拿茶来”也还是有分别, 说前一句的时候知道有茶预备在那儿, 说 后一句的时候是不存在这种假设的。并且指出, “ 把”字句宾语名
词之前即便带 “ 个”字以及在一定上下文里带 “ 一个” ,往往也是有 定的。 “ 把”字句宾语名词前带 “ ,字往往是 “ 个’ 一个”的省缩。
例如 :
衣服撕破了” 2、 。 有的 “ 把”字句, 王力称为 “ 活用” 多 , 用于不如 意的事, 根本谈不上处置, “ 如 怎么把特务跑了?”对此, 宋玉柱提 出了 “ 宽泛的处置说” 认为对于 “ , 处置”的含义, 不能狭隘地理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

1一什么叫“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

是指在句子中,用介词“把”将句子中的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以强调动词的结果。

二“把”字句的基本句式1 基本句式主语+把+名词+动词例:我把作业交了/你把信寄了/他把饭做了/我把地拖了/小王把纸撕了/小李把窗户打开了/田中把黑板擦了/玛丽把我的手拉着2 练习:请每个学生造一个把字句三“把”字句中名词的特点1名词是动词的宾语比如上面的例子中,“作业”是“交”的宾语,“信”是“寄”的宾语,“饭”是“做”的宾语,“地”是“拖”的宾语,“纸”是“撕”的宾语,“窗户”是“打开”的宾语,“黑板”是“擦”的宾语,“手”是“拉”的宾语。

2名词所指代的事物是已知的,有定的,前面常常加“这”、“那”或其它限制性的修饰语。

比如:把作业交了(已知是哪些作业)。

把信寄了(已知是哪封信)。

把饭做了(已要做什么饭)。

等等。

3练习请在画线的地方填上适当的名词小王把–———学会了。

田中把———弄脏了。

小李把———买了。

他把———拿走了。

他把———吃了。

她把———穿上了。

四“把”字句中动词的特点“把”字句中动词一般不用单个动词,而是带其它成分。

1动词+了(着)例子:我把苹果吃了/他把书拿着/他把那盆花买了/小李把门关上了/小王把茶喝着/2动词重叠例子:我把房间打扫打扫/玛丽把桌子擦擦/大卫把花看看/他们把问题研究研究/田中把句子想想3动词是动结式、动趋式例子:你把饭吃完/老师把学生叫进来/妈妈把客人带到房间/把花拿到窗台上/把狗赶出去4动词+动量(时量)宾语例子:老师把作业又说了一遍/小王把书拿走了三天/他把水喝了两杯/玛丽把会话读了很多遍5动词+介词短语例子:姐姐把画挂在墙上/大卫把衣服放在床上/小王把信给玛丽/小李把粉笔拿给老师6动词+得+情态补语例子:把小王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把小李听得只点头/把大卫跑得气喘吁吁/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7动词前有修饰成分例子:别把废纸满地扔/小王把水往小李身上泼/红军把敌人彻底消灭/小孩把衣服往下脱8练习:针对每种情况造句五“把”字句的语法意义1表示处置。

把字句

把字句

“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或“将”)将动词的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式,它是汉语主谓句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把”所引介的词语。

试比较: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有宾主谓句)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把”字句,无宾主谓句)当然,“把”字句中,“把”所介引的对象也并非都能还原到动词后面去作宾语,如“你把书放在桌上”、“小王把炉子生上了火”,这两例中“把”后面的“书”和“炉子”都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去(前一例动词后面有介宾短语充当的补语,后一例动词后面另有宾语)。

有宾语的主谓句也并非都能转换成“把”字句,因为在动词谓语句中,有些不能用“把”字句,当然也有些必须用“把”字句,有些则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把”字句。

也就是说,“把”字句的使用既有规定性,又有可选择性。

我们应根据“把”字句的特点正确地运用这种句式。

“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有对它加以一种处置的意味。

例如“把老虎打死了”中,“打”是及物动词,且表示强烈动作,在意念上它管得着“把”后边的“老虎”(“打”的是“老虎”);“打”的结果是使老虎“死了”,这就是处置的意义,“老虎”则是被处置的事物。

正因为如此,一部分纯粹表示感觉、知觉的动词(如“感到”“看见”“听见”“知道”等)或其他一些不表示动作的动词(如“像”“有”“在”等),就不能用在“把”字句中。

例如:“我看见一个人”不能说成“我把一个人看见了”,“猴子像人”不能说成“猴子把人像”。

在一些非主谓句中,“把”用在句子的开头,“把”后面的宾语(指介词的宾语而不是整个句子的宾语)是施事,“把”后面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如“把你乐的”、“把他跑了”。

2动词的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

再探“把”字句

再探“把”字句

再探“把”字句“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普遍运用的特殊句式之一,其基本特点显而易见。

本文通过探析“把”字句在日常表达中呈现出的其它语法意义和特点,进一步明晰“把”字句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作用,旨在使我们更完整、更准确地理解和用好这种特殊句式。

标签:“把”字句特殊句式特点语法意义一、“把”字句的基本特点“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使用介词“把”的基本格式是:“甲把乙怎么样”,或表示为:“X+把+Y+VP”(“VP”表示动词性词语),例如“我们已经把任务完成了”“弟弟把花瓶打碎了”。

无论从介词研究还是从句式研究看,对介词“把”或者说对“把”字句的研究是最多的。

一般认为“把”字句都表示一种处置意义。

所谓处置,是指谓语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介引的对象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如“把衣服洗干净了”,“洗”使衣服产生结果“干净”。

“把窗户开着”,“开”使窗户处于一种状态。

“把草坪修剪好了”,“修剪”使草坪发生了变化,处于一种新的状态。

有关“把”字句的一些最基本的特点,许多教材都做了相应的介绍,归纳起来,大体如下:(一)“把”的后边一般是名词,表示有定指的、被处置的或被影响的人或物。

如:(1)把书翻到100页。

(2)把一位大夫请来了。

“把”的后边有时也可以是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但可以用“这件事”去复指,表示的是有定指的、被处置或受影响的事情。

如:(3)我们一定要把维护安定团结(这件事)当作首要工作来抓。

(4)王师傅把他挖掘第一桶金的过程说了一遍。

(二)“把”和后边的词语一起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它后面的动词“VP”,前后总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单个儿动词,尤其不能是单音节动词。

如:(5)妈妈把衣服熨了一遍。

(6)爷爷把腰弯着。

(7)他把我当朋友看。

(8)孩子们把手举得高高的。

(三)“把”后的宾语,即乙(或Y),通常是动词的受事,有时是整个动补结构或动宾结构的受事。

浅析“把”字句

浅析“把”字句

浅析“把”字句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将根据所收集的语料试着对把字句提出自己的见解。

“把”表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通常来说,构成把字句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把字句的宾语一般是确指的;(2)动词是及物的,一般含有处置和支配意义;(3)一般在动词后(或前)有其他成分,表示所产生的结构或双音节动词本身含有结果意义;(4)否定副词、能愿动词用在“把”前。

下面我们将就这几点要求分别分析一下把字句的形式。

1.把字句的宾语一般是确指的;“把字句”本身就是说明A物体对B物体的动作行为产生了某种影响的句式,因此要求该动词谓语所指向的宾语往往是确指的。

这常需要在所指对象前加上“这”、“那”等指示代词或其他限定词。

例如:(1).于观喘上一口气来,拉拉被揪皱的衣服,示意马青把手里的垒球棒放回门后。

(《顽主》)此句中的“手里的”对“垒球”形成限定。

(2). 他的强壮身态把那身白运动衣塞得满满的,一跑动起来,全身各组肌肉群不停抖擞,可说是曲线毕露(《刘慧芳》)“那身”对“白运动衣”形成了限定2.动词是及物的,一般含有处置和支配意义;“把”字句中“把”的作用就是把宾语提前,因此,“把”字句中的主要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否则就管不住把后面的词语了。

例如:正确用法:(1).“真差劲儿”,看来你们公司没经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就把你派来了。

(《顽主》)一句中,“派来”即为及物动词,支配宾语“你”。

(2). “帮我把桌子清理出来。

”(《刘慧芳》)一句中,谓语“清理”支配宾语“桌子”。

错误用法:“在影片拍摄中,尼克莱达和摄制组的中国同事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人们亲昵地称呼她“尼克”,平时她不愿别人把自己当外宾对待,而要求把她同中国演员一视同仁,渐渐地大家都不把她当外人对待了。

”句中的“把她同中国演员一视同仁”不通。

“一视同仁”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的固定词组,不能支配“她”,不能充当把字句的谓语,应该改为“而要求对她象对中国演员一样”。

现代汉语中把字句的特点

现代汉语中把字句的特点

现代汉语中把字句的特点
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谓语动词具有处置性:把字句的谓语动词通常具有处置性,即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的影响。

把字句的宾语一般是受事,在语义上受到谓语动词的影响或处置。

例如,“把杯子打碎了”中,“打碎”这个动词对“杯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其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杯子”是受事。

2. “把”字引导的受事成分:在把字句中,“把”字引导的成分通常是宾语,表示被处置的对象。

例如,“把杯子打碎了”中,“杯子”是被处置的对象,放在“把”字后面作为宾语。

3. 存在修饰或补充说明的成分:在把字句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修饰或补充说明的成分,如状语、补语等。

这些成分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进一步说明谓语动词的处置性。

例如,“把杯子不小心打碎了”中,“不小心”就是一种状语,表示“打碎”的方式是不小心的。

4. 语序相对固定:把字句的语序相对固定,通常是“把+宾语+谓语动词+(程度/补语)”的形式。

在这个结构中,谓语动词通常放在最后,表示对宾语的处置。

总的来说,把字句的特点包括谓语动词具有处置性、把字引导的受事成分、存在修饰或补充说明的成分以及语序相对固定。

Microsoft Word - 把字句

Microsoft Word - 把字句

第二节 “把”字句及其教学“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无法回 避的高难度语法项目。

我们之所以说“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难 以攻克的堡垒,首先在于其本身的限制条件多,而且在外语中没有相 对应的语言形式。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尚未摸索出一条正确的有效的 途径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多年来“把”字句一直是中外汉语学界 的热门话题。

纵观各种教材, 对 “把” 字句的教学多侧重于结构形式上的描述, 比如“把”字句的词序、 “把”的宾语必须是确定的、动词的限制、 动词后可带不可带的补语、状语的位置等等。

这些结构方面的特点不 是不重要,但不是“把”字句教学的全部。

留学生在“把”字句上出 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

比如“把”字句的结构方面、语义方面、语 用方面等。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本节讲解内容:一、 “把”字句的法意义二、 “把”字句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形式方面的特点三、 “把”字句的教学一. “把”字句的法意义: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把”字句许多形式上的偏误都 可以从语法意义上得到解释。

有时留学生仅仅掌握了这些形式特征, 还不能真正运用“把”字句,还会造出下面的句子:*孩子把故事听高兴了*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食堂.留学生总是强烈的希望老师能告诉他们: 在什么情况之下一定要批注 [U1]:原为:自居使用“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之下一定不能使用“把”字句。

可是对这个问题,老师也感到很头疼。

其实,这主要涉及到“把”字句的语法意义。

事实证明,许多结构形式上的偏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学生没有准确把握“把”字句的意义造成的。

因此,留学生学好“把”字句准确掌握它的意义是个关键。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把”字句的语法意义。

关于“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影响最大的是“处置说” 。

但因为它过于概括抽象,外国留学生对“处置”这个概念本身就很难理解,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他们就容易退缩,要么干脆“敬而远之” ,该用不用买造成“把”字句的回避现象;要么一用就错。

把字句

把字句

编辑本段概念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

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

汉语动词谓语句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之后,而用了“把”字就能把宾语提置于动词之前,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

这种句式在语义上可视为宾语前置,在结构上则是介词结构作状语。

把字句的成立有某些条件:⑴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施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⑵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

⑶“把”字所介系的宾语通常是确定的,即说话人要有确指的对象。

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详细释义定义:一、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并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如:我们打扫一下房间吧!我们把房间打扫一下吧!二、“把”字句又叫处置式。

处置就是指谓语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三、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

因为很多介引成分在一定的句子格式里不能移到动词后面。

如:他把草稿纸订成一个个本子。

此句中动词后另有宾语。

他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

此句中动词后有介词短语做补语。

特点:一、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即动词后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

如:把笔给他。

把水喝了。

把这事说说。

或者动词前面有状语,如:别把东西到处扔。

动补型双音节次可以单独出现,如:不要把直线延长。

韵文中可不受上述限制,如:把家还。

二、表处置义的把字句中的“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是工具、处所。

表致使义的“把”的宾语是施事。

如:把大娘乐得合不拢嘴。

三、“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和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

把一天当做两天用。

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能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1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1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

本文主要总结了把字句的普遍特点,列举了前人在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在充分掌握把字句特点的基础上,最终将把字句运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中。

【关键词】把字句;特点;研究成果;教学一、把字句的特点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

“请把门关上。

”“你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

”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书上称为把字句。

把字句是一种非凡的句式,即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

“把门”是“把”字短语,“关上”是动词短语,“把门关上”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桌子”是“把”字短语,“朝左边移一下”是动词短语,“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

把字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谓语中主要动词不能是个光杆动词,也就是说在动词前后要有一点别的成分。

如“把门关上”,“关”后边有个“上”;“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移一下”前边有个“朝左边”。

光说“把门关”“把桌子移”都不行。

最起码得加个“了”,说成“把门关了”“把桌子移了”。

但歌词和戏曲唱词可以例外。

因为受字数限制或者考虑押韵,容许在把字句中使用光杆动词。

譬如大家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还有一些双音动词,其本身带有结果义或完成义的,可以用“光杆儿”充当谓语,不必添加别的成分。

例如:“赶紧把敌人消灭!”“我们一年内一定把这项任务完成。

”2.主要动词通常都能够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如“关门”“移桌子”。

有时候动词本身并不能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像“别把肚子吃坏了”“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不能说“吃肚子”“哭嗓子”,不过,整个动词短语可以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即“吃坏肚子”“哭哑嗓子。

这同样也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此外,“关门”的“门”,“移桌子”的“桌子”,我们称之为受事宾语。

所谓受事,指的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试论汉语“把”字句及其特点

试论汉语“把”字句及其特点

试论汉语“把”字句及其特点作者:帕力达.买买提沙吾提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4年第03期【摘要】“把”字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句之一。

随着前人对汉语语法的不断研究,使人们对“把”字句的意义及特点理解得更为透彻。

通过论述几点“把”字句的意义及特点,提出一些改进“把”字句教学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汉语语法把字句汉语教学从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上,“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式之一,也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

它是指由介词“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如:“请把书给我。

”“把瓶盖拧紧。

”这两句在语法上称之谓“把”字句。

“把书”是“把”字短语,“给我”是动词短语,两者连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

“把瓶盖”是“把”字短语,“拧紧”是动词短语,“把瓶盖拧紧”是“把”字句的谓语。

一、“把”字句意义1.“把”字句的动词含有处置的意思。

如:A、王二把瓶子打碎了。

B、王二打碎了瓶子。

通过A、B两句相比较可以知道,A“把”字句具有处置意思,同样地,B句的主谓宾结构也含有处置意思。

但是,并不是所有“把”字句的动词都含有处置的意思,如:“李红把饭卡丢了”与“李红丢了饭卡”,这两句中“把”和“丢”都不具有处置的意思。

2.致使说表明“把”字句后的动词一般有结果补语。

除此以外,还有V+地点、V+与事、V+结果宾语、状语+V等等这些形式。

如“把李红吓怕了。

”与“吓怕了李红。

”这两句都含有致使义。

但是,“把这个苹果再洗洗”这个“把”字句中不含有致使义。

3.位移型“把”字句,即施事对受事实施动作使受事发生位置上的变化。

汉语“把”字句的原型句义是“移动”,别的意义是隐喻。

但是,如:“我向高洁小姐提出把账结一下。

”,在这个“把”字句中由于物体没有了位移的终点,因此也就没有物体位移的标记。

二、“把”字句的特点1.“把”字句的动词前面或后面,一般要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

就如:“把瓶盖拧紧”中“拧”字后面有个“紧”;“请把书给我”中“给”字后面有个“我”不能是什么也没有。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口诀把被连,兼是现;1、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字,还可以用“将”等虚词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他把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注意把字句的本质就是将宾语前置,与介词“把”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在句式变换中,把字句是一种最基本的变换样式,也是最简单的变换,但是在写作中,它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被字句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的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如: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懵了;/ 我被吓懵了;我被李老师这重重的一掌给打醒了;/ 我被打醒了;我被疯娘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敌人被打败了;他被公司开除了;/ 他被开除了;注意被字句的本质是表示受事者所受到的动作、行为,突出的是受事者,所以有时候说出施事者,有时候不说出施事者,这要看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了;另外,在句式变换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突出句子的某一表达重点”,被字句就是非常必需的;例如:改变下列句子的句式,强调我方无辜;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了;改写成为被动句:答案: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了;3、连动句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的特殊句式,也可以说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中几个谓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制,相互独立,但是谓语之间存在着目的、方式、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例如: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先后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方式由于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因果4、兼语句略5、是字句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S是P;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读者文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杂志;另外是字句除了标准的“是”字表示判断之外,尚有“为”“叫”“就是”“叫做”“称为”“称作”等词;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的名字叫人民解放军;那个消耗了我情感和生命的地方,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整天学习情绪低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做一天学生上一天学的人,被叫做“没有灵魂的”人;6、存现句表示人或事物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有三个特点:与英语里的“There be”句型非常像第一,主语常是处所名词或时间名词;如:门口站着两个兵;台上坐着主席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如:海上生明月;表示出现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存在家里来了一个客人;表示出现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表示产生眼前浮现着李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表示出现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如:门口站着两个兵;/ 两个兵在门口站着;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在台上坐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

(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

(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

“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

“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

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

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

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

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3.“把”字句的结构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正文: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

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

例如:(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喝那瓶水完了(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放包到柜子里(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2.1.要强调结果请看下面两个例子:(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

(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

例如:(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4)A:她怎么那么高兴?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现代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变换的局限分析

现代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变换的局限分析

现代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变换的局限分析1. 引言1.1 引言现代汉语中,“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常用的句式结构,它们在句子的构成和意义表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汉语独有的句法现象,这两种句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法。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使用到这两种句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误解。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和用法进行介绍,探讨其在表达被动意义时的差异,并分析它们在使用场景上的限制。

通过对这两种句式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同时也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交流中,正确地运用这两种句式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还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提高交流效果。

下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两种句式进行详细讨论,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把”字句和“被”字句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 正文2.1 现代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基本概念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型结构,它们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两种句型中,动作的执行者与动作的承受者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我们来看一下现代汉语中“把”字句的基本概念。

在“把”字句中,动作的执行者通常出现在“把”字之前,而动作的承受者则出现在“把”字之后。

这种句型结构能够突出动作的承受者,使其成为句子的重点,从而强调了动作的结果或影响。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看这个句子:“我把书吃完了。

”在这个句子中,“我”是动作的执行者,“书”是动作的承受者,“吃完”是动作的动作,句子的重点在于强调“书”被吃完的结果。

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分别强调了动作的承受者和执行者,为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用目的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2 现代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法结构和用法现代汉语中,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特殊的句式结构,它们的语法功能主要是用来表达动作的发出者或承受者。

2024版国际汉语教案之把字句教案设计

2024版国际汉语教案之把字句教案设计

态、情态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提供相关例句和练习。
正确表达
03
我把书看完了,但是没看懂。
04 实践练习与互动环节
模仿造句练习
教师提供示范句子,学生模仿 句式结构进行造句。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把字 句进行模仿,并在小组内讨论、 修改,最后展示给全班。
教师点评学生的句子,强调把 字句的语义特征和正确用法。
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文思维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思维则更注重分析性和逻辑性。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也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中文更习惯使用把字句等具有整体性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倾向于 使用具体的动词和名词来表达意思。
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影响语言表达习惯。例如,中文中经常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而英文则更注重直接、客观的描述。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需要 在翻译把字句时加以考虑。
教学内容及安排
教学内容
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常见把字句的例句 和练习。
教学安排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把字句的用法和表达 技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2 把字句结构分析与讲解
如表示存在、判断、领属等非处置性 动词不适合用于把字句。
03 典型错误类型及纠正方法
遗漏“把”字或“被”字混淆使用
01
02
03
错误示例
我昨天看书了,没注意到 手机响。
纠正方法
强调“把”字句的结构和 意义,提醒学生注意“把” 字的存在和必要性,同时 加强练习和反复操练。
正确表达
我昨天把手机看了,没注 意到它响。

把字句

把字句

1. 干了整整一天的活,真把我累坏了。 干了整整一天的活,真把我累坏了。 Having worked for a whole day, I’m almost tired to death. 2. 为了实现沈阳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市政府把科技放 为了实现沈阳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在首要位置,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经济力量。 在首要位置,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经济力量。 To fulfill the long-range strategic go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enyang ,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p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rst place in order to raise the scientific level and strengthen the economic power. 3. 大家都知道把观众请到台上可能给演出增添自然和 欢乐的气氛。 欢乐的气氛。 It is well known that bringing someone onstage might add to the show’s spontaneous, party-like atmosphere.
4. 我站起来的时候,妻子轻轻地把我朝舞台方向 我站起来的时候, 推了一下,给我打气,我就登上了舞台。 推了一下,给我打气,我就登上了舞台。 As I got up, my wife gave me an encouraging little push toward the stage, and up I went. 5. 我们在求学时代,应该暂且把趣味放在一边, 我们在求学时代,应该暂且把趣味放在一边, 耐着性子接受教育的纪律, 耐着性子接受教育的纪律,把自己锻炼成为坚 实的材料。 实的材料。 While in school, we should temporarily put aside our personal liking and patiently observe school discipline so that we may temper ourselves and become solid stuf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语法学家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为加深本课题的研究,本文试对把字句的研究进行评述。

1.把字句的语义特点王力(1943)认为把字句表示处置,但处置常常被认为是人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动,因此一些语法学家(如吕叔湘1948、胡附和文炼1955、梁东汉1958)认为有些把字句不能理解为处置。

宋玉柱(1979、1991)认为应宽泛的理解处置,他实际上是把致使的内容融入对处置的理解之中。

尽管如此,他也认为“偏偏把个凤丫头病了”类把字句不表示处置。

王红旗(1999)认为这类把字句也表处置,它们表示说话人认为在概念世界里主体对客体施行了处置。

但是他没有把概念世界里的处置与致使的区别说清楚,所以说服力不强。

张济卿(2000)认为把字句表处置是因为“把”表处置,我们认为不能把句式的意义归为某个词的意义。

薛凤生(1987)认为把字句表示“由于A的关系,B变成VP所描述的状态”,这只概括VP与“把”的宾语构成表述的把字句。

崔希亮(1995)将把字句分为结果和情态矢量两类。

他关于结果类把字句的描述只适用于补语的语义指向是“把”的宾语的把字句,另外“情态”和“矢量”很难理解,用“情态矢量”来描写把字句的意义不一定比用处置来描写更合适。

金立鑫(1997)将把字句分为结果、情态和动量三类。

与薛凤生一样,金立鑫关于结果类把字句的语义解释也不能包括所有结果类把字句;他的“情态”、“动量”和崔希亮的“情态矢量”一样,也不能很好的描写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叶向阳(1997)和郭锐(1999)都认为把字句的语义核心是致使,“把”的宾语是被使事件的主体论元。

这不能包括所有的把字句,因为有些把字句“把”的宾语不是补语的主体论元。

范晓(2001)认为把字句的语用义有两种:处置和使动。

并认为表处置的把字句的“把”不能换成“使”,表使动的把字句的“把”可换成“使”。

这又引发新的问题:把字句的“把”是不是一个语素?处置和使动的关系是什么? 2.“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黎锦熙(1924)、王力(1943)、吕叔湘(1948)等认为“把”的宾语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但有些把字句不能变换为主动宾句,如“他把书放在桌子上”不能变为“他放书在桌子上”;有些主动宾句不能转换为把字句,如“我喝醉了酒”不能变为“我把酒喝醉了”。

桥本(1969)和李人鉴(1991)认为“把”的宾语是“把”后小句的主语,如“他把橘子剥了皮”等。

但有些把字句“把”的宾语不能理解为“把”后小句的主语。

如“我把他赶走了”,“他”是“赶”的受事,如果认为“他”是“把”后小句“他赶走了”的主语,那么“他”就成了“赶”的施事。

这与原句里“他”与“赶”的语义关系相反。

沈阳(1997)和郭锐(1999)认为“把”的宾语是把字句后结构主语,也就是补语的主语,如“他把玻璃打破了”。

但这只包括补语语义指向是“把”的宾语的把字句,不包括补语语义指向是动词和主语的把字句。

如“我把书看完了”,“把”的宾语“书”不是补语“完”的主语;再如“我把书念腻烦了”,主语“我”是补语“腻烦”的主体论元;在“我把这个问题弄懂了”里,“把”的宾语“这个问题”是补语“懂”的宾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宾语说”、“主语说”和“后结构主语说”都不能准确的概括“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

因为“把”的宾语原本就在“把”后,是介词“把”的宾语。

3.“把”的宾语的指称性问题吕叔湘(1948)认为“把”的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但梁东汉(1958)认为“把”的宾语也可以是无定的。

王还(1957)认为“把”的宾语可以是专指(即“有定”——作者注)的,也可以是泛指(即“无定”——作者注)的,但必须是在动作前就已经存在的人或事物。

但宋玉柱(1981)认为这不能包括“把”的宾语是结果宾语且又是泛指的把字句,因为结果宾语在动作前是不存在的。

王还(1984)又认为“把”的宾语应分为特指的、无定的和有定的三个范畴,王还(1985)又将把的宾语分为确指的、专指的和泛指的三种。

其中确指的宾语“只可能用于两种动词,或者是宾语赖以产生出来的动词”、“或者是表示意外的行动”。

但宋玉柱(1988)认为确指的宾语只用于两种动词这一说法具有片面性,譬如:“……把一大碗酒灌进了肚里”,句中动词就“既非意外的,也非产生宾语的”。

随着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与成熟,人们逐渐意识到“有定”“无定”与“定指”“不定指”不在一个平面。

如邵敬敏(1987)认为“有定”“无定”是句法范畴的概念,“确指”和“泛指”是语义范畴的概念。

但是张伯江(1999)认为:“‘有定’‘无定’本是针对语用现象的,……它们分别表示的是说话人意识中已知还是未知。

……‘把’字句中‘把’的宾语一定是已知的,也就是说话人事先选定的一个事物”。

[1] 张伯江的观察比较正确。

4.把字句的动词王力(1943)、赵元任(1979)、宋玉柱(1991)和吕叔湘(1948)都认为把字句的动词具有处置性,但他们认为能构成把字句的动词的范围不同。

邵敬敏(1987)认为凡是可以带结果补语(包括带“得”的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都可构成把字句。

但能进入把字句的动词并不都符合这个标准,如形式动词等。

金立鑫(1997)认为能够用于把字句的动词大多是自主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的动词大部分是非自主动词。

但是有些非自主动词也能构成把字句,如:后悔、惊、吓、气、乐、馋、急、难、照等。

王政红(1994)根据动词内部时间过程的特点来研究把字句的动词,认为凡是能进入“-着”、“-过”和“在/正在-”格式的动词都能构成把字句。

但据此只能找出把字句动词的核心成员。

崔希亮(1995)认为把字句的动词都是动态动词,动态动词是“有动力的动词,它能够改变B,使B发生变化”,[2](P18) 但张济卿(2000)认为“这也是不正确的,如:‘她把眼圈儿红了’中的‘红’既没有动力也不是动词。

”[3] 杨素英(1998)根据(动力、时限、终结、结果)这种标准,把动词按其基本意义分为状态、动作、有时限动作、有结果指向、含结果实现五类。

认为只要给它们提供终结点,表示动词有了结果,并能对“把”的宾语以影响,这五类动词都可构成把字句。

实际上她没有找出把字句动词的范围。

范晓(1999)认为把字句的动词可以是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

作把字句谓语中心的一价动词是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都是自主的及物的动作动词。

范晓还研究了把字句式与动词之间的关系,认为把字句有多种句式,不是任何动词都能进入把字句,即使能进入把字句的动词,也并不是都能进入把字句的任何句式。

范先生对把字句动词的研究比较全面。

5.把字句与相关句式的变换早期语法学界普遍认为把字句与主动宾句有变换关系,梁东汉(1958)和傅雨贤(1981)都撰文证明主动宾句与把字句没有变换关系。

梁东汉认为“宾语位置的变化(由原来的位置移到动词的前面)不但使得结构起了变化,而且也标志着意义的变化。

”[4](P102) 有些把字句的“把”可以换成“使”,有些“使”字句的“使”可以换成“把”。

[5](P105) 徐燕青(1999)认为把字句能不能变为“使”字句关键在于句中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如果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是“把”的宾语,则把字句可以变换为“使”字句,如果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是把字句的主语而不指向“把”的宾语,那么把字句就不能转变为“使”字句,因为在“使”字句里,“使”的宾语是后面动词的施事。

王力(1943)认为:“多数被动式是可以改为处置式的。

被动句若要转成主动句,也是变为处置句较为适宜。

”饶长溶(1990)认为:“两种格式这些反向对应的事实,客观上为‘被’字式和‘把’字式互相变换提供了可能或条件。

”但是郑定欧(1999)指出:“在各类相关的补足语标记当中,都可以找到可变换及不可变换的例证。

”“多数被动式是可以改为处置式的”的观点“涉及的可能仅是一种语言直觉而不是一种可验证的量化结果”。

詹开第(1985)讨论了动结式句与把字句的变换情况,认为可变为把字句的动结式句有四种:1.补语的语义指向是宾语(受事)的动结式句。

2.补语的语义指向是主语(施事)的动结式句,不过变换后的把字句,“把”的宾语是动词的施事、补语的系事。

3.动词和补语是及物动词,且宾语是动词和补语的受事的动结式句。

4.动词是不及物动词,补语是“忘、丢、亏、赔、误”等少数几个及物动词,宾语是补语的受事的动结式句。

郑定欧(1999)考察了把字句与动补句的变换情况,认为有三种把字句不能变换为动补句:1.主语是受事的把字句。

2.主语是动词性的成分或小句的把字句。

3.结果标记是名词性成分的把字句。

黄月圆(1996)认为把字句与重动句之间不存在变换关系,他说:“汉语动词短语有把/被结构的句子不能有动词重复;可以重复动词的句子则不能用把/被结构。

”郑定欧(1999)认为把字句与重动句之间“并不存在彼此绝对地互相排斥的情况,有条件的变换性是客观存在的。

”他认为当结果标记的补足语W语义指向动词意念上的受事N1时,只能用把字句而不能用重动句(例如:“张三把一只鞋子挤丢了”);当动词并不表示强烈的当作性时,一般用重动句式而不能用把字句(例如:“张三熬夜都熬病了”)。

他认为当动词后带动量标记、结果标记、情态标记时,既可以用重动句,又可以用把字句。

例如: ¹张三把李四批评了好几次→张三批评李四批评了好几次º张三把裤子穿反了→张三穿裤子穿反了»我把他找得好苦哇→我找他找得好苦哇因此,把字句是与其他句式并立的一种句式,与其相关句式存在着有条件的变换关系。

6.把字句的来源问题王力(1958)、祝敏澈(1957)、贝罗贝(1989)认为把字句产生于七世纪到八世纪之间,把字句来源于由动词“把”构成的连动式。

在这个连动式里,“把”的宾语也是后面动词的宾语;陈初生(1983)认为“用介词‘以’字提宾的句式是处置式的更早形式”,“以”字提宾句式在西周金文中就出现了。

梅祖麟(1990)认为“处置式”的来源有三种:(a)先秦的“以”字句式;(b)在受事主语句前加“把”字;(c)省略重复的第二个宾语。

我们认为把字句只有一种来源,如果着眼于处置式的结构,那么处置式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陈初生的观点比较正确;如果着眼于“把”的虚化,那么是在七世纪到八世纪之间,因此王力、祝敏澈、贝罗贝的观点比较正确。

梅祖麟认为在受事主语句前加“把”字是处置式产生占主流的一种,这个观点不符合汉语的事实。

蒋绍愚(1994)指出梅的观点在理论根据和语言事实上都是不成立的,此不赘述。

宋代以后,把字句与动补式结合在一起,逐渐产生了“把”的宾语为施事的把字句。

蒋绍愚(1999)认为有些“把”的宾语是施事或当事的把字句来源于“将/把”引进工具语的连动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