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商业性债务风险叠加所诱发的滞后金融风险

合集下载

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作者:杨移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8期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存在地方性债务风险这一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然后分析了旧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导机制,最后根据2015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预算法,提出了几点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新预算法地方政府性债务债务风险一、前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新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这规定在实际上为地方政府借、管、还债指出了一条良好的途径,规范了地方政府筹措地方公共设施建设投资资金的方式,有利于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旧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导机制首先,通过财政进行传导。

地方政府性举债达到某个特定程度时,地方政府偿还债务存在困难,并由于其自身征信水平下降而致使其无法继续借债时,上级政府必然会采取提高转移支付额度或对地方政府部分债务进行豁免等措施,化解下级政府的债务风险,这种情况就最后会导致下级政府债务风险传导给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承担最后的债务风险。

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地方政府逆向选择而扩大其举债规模。

而其债务风险通过财政向上逐层传导给中央政府。

其次,通过金融进行传导。

方面,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导致地方政府采用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但地方融资平台畸形发展,融资平台的设立主要目的在于突出地方政绩,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因而在融资过程中没有考量成本与收益。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6.20•【字号】连政发〔2018〕75号•【施行日期】2018.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债权其他规定正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连政发〔2018〕7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维护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加快实现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战略目标。

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省政府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苏政发〔2017〕124号)、《财政部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预〔2018〕34号)以及《财政部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8〕2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依法依规举借政府债务(一)明确政府债务举借主体。

政府债务须通过政府或财政部门举借,其他国家机关单位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得举借任何债务。

政府债务一律只能在上级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除此之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违规举债。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要求或决定企业为政府举债或变相为政府举债。

全面清理已出台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相关会议纪要,对不符合现行政府性债务管理政策规定,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相关条款一律废止。

(二)规范政府债务资金使用。

政府债务资金只能用于公益性资金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优先保障在建公益性项目建设,优先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不得用于支付利息,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不得用于竞争性项目,不得用于楼堂馆所等中央明令禁止的投资项目,不得用于提前偿还到期的政府债券、外债、国债以及政府专项借款。

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化解措施浅析

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化解措施浅析

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化解措施浅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化解措施浅析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政府隐性债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隐性债务是指政府以各种方式变相借债,没有在年度预算中明确列示,或者没有按照法律程序获得批准,从而掩盖了实际的负债规模。

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频繁使用隐性债务,导致政府负债风险逐渐积累。

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形成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暴露给国家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对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及时解决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化解风险,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及强调加强监管与透明度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为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提供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我国政府债务中,隐性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债务规模不断增加,隐性债务逐渐暴露出来,给政府财政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隐性债务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如何有效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成为当务之急。

隐性债务指的是政府在债务担保、融资平台、融资担保等形式下积累的债务,这些债务在财政报表中并未明确表现,但是潜在风险却不容忽视。

问题的提出在于,隐性债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这些隐性债务存在哪些风险?如果隐性债务风险暴露,会给政府财政造成怎样的冲击?如何有效化解这一隐患?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和原因,探讨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探讨加强监管与透明度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的具体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注,提高政府和公众对隐性债务风险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风险,确保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规划时期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十四五规划时期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1232021年15期 (5月下旬)金融天地摘要: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然而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面对新局势新挑战,我们仍需以习近平金融安全和金融治理思想为指导原则,切实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保驾护航。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金融风险;金融安全一、引言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作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复杂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中国银保监会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强调,在对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工作,要时刻保持关注,认真对待,丝毫不能松懈,要为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背后蕴藏着机遇、风险与挑战,维护金融安全依旧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和金融行业始终身体力行,致力于将我国金融风险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坚决抵制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中国整治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成绩极为显著,规模较历史峰值减少约20万亿元。

总的来说,有效控制住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的趋势,金融风险总体而言明显呈现收敛态势,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1]。

防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面对新局势新挑战,我们仍需“刮骨疗毒、精准拆弹”,牢固树立金融安全意识,严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十四五规划时期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其诱因当前我们在金融风险化解和防范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今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深刻且复杂,发展局势多变且不定,为此我国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挑战。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分析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1. 债务规模快速增长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1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经达到25.6万亿元。

债务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也使得债务风险日趋凸显。

2. 债务结构复杂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复杂,既包括正式债务,也包括隐性债务,甚至一些非法债务。

债务的复杂结构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性,也给债务化解和防范带来了难度。

3.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部分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财政收支矛盾,支出较大而收入较少,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如何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情况下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成为一项重要挑战。

二、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1. 完善债务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债务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债务风险。

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提高社会监督能力,减少不合理债务的产生。

2. 健全债务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债务预警机制,根据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等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引导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债务风险。

3. 加强财政改革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和改革,建立健全的财政收支平衡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推动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和支出结构的合理化。

4. 拓宽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可以积极寻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引进社会资本、发行政府债券、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难题,减轻债务压力。

5. 加强危机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的债务危机处置机制,及时应对债务风险事件,避免因债务违约导致金融风险进一步扩大。

应在国家层面搭建起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危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的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率均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绝对数较大,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累积可能引发的风险仍不能忽视。

近年来,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均对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作出重要部署。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及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变化情况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总量大,地方债务规模迅速扩张,债务余额在2013年以前快速增长,2014年回落后维持窄幅震荡。

根据国家审计署和财政部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地方债规模仅5.48万亿元,至2010年底,猛增到10.72万亿元,两年来增长95.6%。

2010年底至2013年6月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从10.72万亿增长到17.89万亿,三年半的时间增长66.9%,2013年是近几年来地方债余额最高的年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占同年全国GDP 的33.2%。

在2014年10月,国务院首次发文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及启动地方债置换工作,2014年至2016年,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分别为15.40万亿、16.00万亿元、15.32万亿元,总体保持窄幅震荡(见图1)。

图1 2008-2016年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变化趋势2017年,根据预算约束,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为18.83万亿元,比2016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新增3.51万亿元,增长22.9%。

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0.83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0.8万亿元。

同时,2017年我国的财政赤字预计为2.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加0.2万亿元,赤字总额占全国GDP 的比重维持在3.0%以下。

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0.83万亿元。

(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重,收支缺口不断扩大从债务率看,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15.96万亿元,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15.32万亿,地方政府的综合财力不可能超过全国财政总收入,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必然超过100%。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9.29•【字号】鲁政办字〔2017〕154号•【施行日期】2017.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突发事件应对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鲁政办字〔2017〕15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和国家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规定,健全制度,强化预警,加强管理,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债务资金对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的积极作用。

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政府债务规模较大、隐性债务增长较快、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屡禁不止等问题,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各级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控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好举债与发展、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切实强化“红线”“底线”意识,不断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对本地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负总责,进一步强化债务管理主体责任,在摸清本地区政府性债务底数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实施化解本地区政府性债务风险方案,明确债务风险处置目标,力争用2-3年时间将限额内地方政府债务率全部控制在100%的警戒线以内,用3-5年时间,使隐性债务风险明显降低,全口径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加大债务高风险地区风险处置力度,被财政部列入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名单的地区以及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和中长期财政支出责任规模较大的市县,应于2017年年底前制定并出台实施切实可行的债务风险化解计划,明确风险化解目标、进度和工作措施,必要时可启动财政重整计划,通过调减政府投资计划、停止新上政府投资项目、压缩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统筹各类结转结余资金、处置政府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及时将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

所谓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性。

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地方财政风险具有诱发空间广、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

政府性债务包含三大部分: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并不明晰,很多地方政府无法仅依靠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承担所需的支出,加上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的严格限制,使得一些地方官员通过非正规渠道举债,以解决财政赤字。

此外,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和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增加,导致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增加。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恢复经济采取大规模投融资,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增大量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果不能化解,势必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金融危机后发生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最近高利贷崩溃事件为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敲响了警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幕,迪拜的债务危机又粉墨登场。

这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虚假繁荣的背后往往隐匿巨大风险,也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和全面检视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加强风险的预警和管理。

其中,我国地方政府现有各类债务所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尤为重要因此,研究这一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生成机理,而且有关预警信息取得困难,"财政危机"的表现模糊,这些问题给有效预警带来困难。

不仅如此,现有的预警研究在预警理论和预警方法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及特征(一) 地方债务规模风险这是指由于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导致的到期债务无法支付的风险。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

目前 我 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存 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 第一 是规 模过大 , 结 构过于分散 。地方政府 负担了种种债 务, 这些债务 的总体 规模 已经相 当庞大 了。更有 甚者 , 在一 些 地方财政运转 已经超负荷 。 第二是公 开透明度差 , 没有 相应 的信息披 露 机制 , 相关 人 员不能准确地说 出地方政府性债务 的规模 。 第三是 没 有 统 一 的 衡 量 标 准 , 没 有 相 关 机 制 提 前 做 出
针对这一现象 , 本 文提 出如 下措施 : 1 ) 建 立偿 债 机制 , 增 强偿 债能力。2 ) 将地方政府债 务收 支逐 步纳 入预 算管理 。3 ) 开展 债务风 险评估 。4 ) 建立债 务投 资项 目绩效评 价和 问责 制 度 。5 ) 加大银行 对政府 融资的支持力度 。6 ) 建 立地方政 府 性 债 务管理控制 机 制。 以此来 化解 现 有债 务, 防 范财政 金 融 风 险, 实现 国民经 济持 续稳定健康发 展。 关键词 : 地 方政 府 ; 债 务; 风 险防范
三、 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 险的措 施 随着地方经济 发 展和公 益 事业 投入 的不 断 加大 , 各 地 区 的政府性债务规 模不 断扩 大 , 加 强地 方政 府债 务 管理 越来 越 成 为宏观经济管 理 的重要 内容 , 如何 防 范地方 政 府 的债务 风 险, 笔者认 为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 1 ) 建立偿债机制 , 增强偿债 能力 。为 了确 保到期 政府 性
难点 。
是债 务投资项 目落到实处 、 取 得实 效 的关 键 , 也 是全 部工作 的 重要 环节。为了达到这 一 目标 , 要 做好 以下几个 环节 的工 作 : 第一 建立债务项 目投资绩效评 价制 度。为了让政府 、 部 门和项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庞大、增长速度较快,一些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分析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和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1. 增长速度快、规模庞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隐性债务融资,以填补财政收支缺口。

这种债务增长速度快、规模庞大的特点,给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带来了难度。

2. 隐性债务问题突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的隐性债务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地方国有企业等渠道进行隐性债务融资,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黑箱作业、信息透明度不高。

这就增加了债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也给监管和化解债务风险增加了难度。

3. 地方政府财力薄弱一些地方政府财力薄弱,对债务偿还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财政压力较大。

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变得更加困难。

4. 地方政府风险意识偏低一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意识偏低。

在债务融资中,以短期发展和政绩考核为导向,过度追求高速增长,忽视了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这就为债务风险的暴露埋下了隐患。

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2. 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改革和支持力度,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

通过深化税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其偿债能力,有利于化解债务风险。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地方政府的风险管理意识。

浅谈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的漏洞及风险控制应对措施

浅谈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的漏洞及风险控制应对措施

浅谈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的漏洞及风险控制应对措施作者:王荔来源:《财税月刊》2017年第05期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审计署全面开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的基础上,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明确提出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随后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财预〔2014〕35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5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5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6〕88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类处置指南〉的通知》(财预〔2016〕152号)、《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应当说,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和规范,势如荼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以下简称:地债)扩张势态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各地各级政府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仍巧立名目、变化花样、钻头觅缝地寻找着举债空间,试图规避制度限制、举债建设项目。

究其因,仍是官员对政绩的追求欲望超过了对地债风险责任的担当、债务限额口径的模糊也为其提供了变通执行的可能。

必须全面科学地设定地债口径,进一步强调地债风险防控的责任,才能有效地化解地债风险,抑制地债举借冲动。

一、地债限额的口径《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

那么,地债限额应该如何确定?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确定的呢?1.地债限额的理论口径地债限额,理论上,应根据债务率警戒线确认。

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

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

273大众商务经验交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国内发展,不断增加对各个领域的投入,使政府债务不断增加,而政府债务风险也成为当下我国金融领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虽然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发行政府债、投资基金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极大弥补了财力方面的不足,但也增加了地方政府承担的风险。

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及早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从而推动政府财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债务风险简述政府债务风险,是指政府承担债务,但在一段时间内无能力按期还本付息以及可能产生债务。

导致政府出现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政府举债超过其管理范围内经济和财政的承受能力;举债项目各环节管理不到位,财政支出负担增加;举债项目远低于预期经济效益。

若政府受债务影响较大,财政难以正常运转,会出现拖欠干部、教师工资及职工养老金,公用事业投入难以进行等问题,对社会稳定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二、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一)建立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适合的制度对落实相关工作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因此,在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中,应重视制度作用,并建立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提升政府对自身财务及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促使政府债务与项目有效衔接。

而建立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响应我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推进政策,生成可反映政府资产及风险的财务信息报告,包含收入费用、负债、运行成本以及现金流量等,充分发挥项目信息、债务信息、现金流信息等财务信息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制定支持作用。

其次,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全面公开与合理筹划,提升财务透明度,规避“借新债还旧债”行为。

再次,加快政府债务及风险信息与项目等方面的信息协调,及早出台对项目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加强对资金的合理利用。

最后,由于政府相关项目具有长期属性,在制定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中,还应发挥中期预算作用,为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制定提供保障[1]。

(二)加快清理政府隐性债务隐性债务是阻碍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重要因素。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措施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措施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措施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然一直存在,但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债务风险防控力度,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评估和预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探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挑战以及防范措施。

一、风险评估评估是风险防范的前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二是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的核心。

当前,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普遍采用贝叶斯网络、模糊综合评判、Logistic回归等模型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进行分析。

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主要考虑三个层面:一是债务收入比,二是债务支出比,三是债务覆盖率。

债务收入比是指当地政府财政债务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债务支出比是指当地政府财政债务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例;债务覆盖率是指政府债务利息支出与当地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二、预警措施预警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警标准的确定,二是预警机制的建立。

预警标准的确定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核心。

当前,我国在预警标准的确定上,主要采用累计债务率、债务增长率两种方法。

累计债务率是指当地政府留存债务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债务增长率是指当地政府留存债务增长速度和当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比率。

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基础。

当前,我国在预警机制的建立上,主要采用集中监管、信息公开、动态评估、预警发布等方式,少数地区参照市场机制实行债务评级和信用风险监测。

三、总结在评估和预警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主要包括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财政管理,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控,确保财政拨款安全;二是优化债务结构,注重有效利用政府性基金、企业化债务等手段,优化债务结构和融资渠道;三是开展综合融资和投资运营,探索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方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合作。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2014年,中国政府分别发布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报告》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析报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出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研究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和对策,对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提高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认识,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管控和风险防范。

本文将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和对策展开综述性的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中存在的难点,探讨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有效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不同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看法和研究成果,以期能够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对于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也将在研究中进行展望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启示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风险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对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对整个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课后测试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课后测试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课后测试单选题1、各地在发展大数据过程中易于关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投入,因地制宜和应用需求导向不够,可能导致数据中心建设(),导致超前投资、重复投资和能源浪费。

(10 分)A过热B过小C过少D贫乏正确答案:A2、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10 分)A集体经济B社会经济C虚拟经济D实体经济正确答案:D3、2023年政府报告中指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10 分)A控制B稳定C降低D提高正确答案:C4、2023年政府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10 分)A金融机构B金融政策C金融体制D金融体系正确答案:C多选题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10 分)A制造强国B质量强国C航天强国D交通强国正确答案:A B C D2、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对策有()。

(10 分)A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B积极落实各项政府正工作C深化金融供给测结构性改革D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正确答案:A C D3、据初步统计,在已正式发布的28个地方《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中,全部省市均提出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11个省市将航空航天装备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10 分)A21个省市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B19个省市关注发展高档数控机床C17个省市提出发展机器人D14个省市提到发展集成电路正确答案:A B C D判断题1、2017年10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

(10 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2、2018年1月,列举了多个方面的风险,其中提到要求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和平区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和平区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和平区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9.14•【字号】•【施行日期】2017.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和平区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各街、局、公司,区政府各委、办及有关单位:《和平区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已经和平区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7次区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转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7年9月14日和平区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7〕64号)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津政办函〔2017〕20号)要求,全面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按照市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坚持“借、用、还”相统一,发挥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监控,疏堵结合、综合施策,逐步优化债务结构,有效化解债务存量,严控增量债务规模,健全风险防范常态长效机制,超前化解和应急处置债务风险,确保财政金融运行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统一领导,明确职责。

成立和平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区政府性债务日常管理。

由区财政局承担全区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实施债务风险管控。

(二)政府统筹,部门负责。

区政府在加强债务风险防控中发挥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谁主管、谁负责,谁举借、谁偿还,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承担债务单位的风险管控责任。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聊政办字〔2018〕20号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聊政办字〔2018〕20号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正文:----------------------------------------------------------------------------------------------------------------------------------------------------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聊政办字〔2018〕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全市政府性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鲁政办字〔2017〕1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关系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的重要性,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不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确保不再发生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确保债务规模得到有效、合理控制。

同时,进一步完善“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一)依法举债,规范使用债券资金。

全市各级举借政府债务,只能在省核定下达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申请省人民政府代为举借。

乡镇级人民政府不得举借政府债务,确需举借的应纳入县级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统筹考虑,并落实县(市、区)的统筹偿债责任。

某大学金融学院《公共科目+风险管理》考试试卷(5218)

某大学金融学院《公共科目+风险管理》考试试卷(5218)

某大学金融学院《公共科目+风险管理》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6分,每题1分)1. 按风险发生的范围,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按照不同的标准,道德风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①按照遭受风险的范围划分,划分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②按照银行业务结构分割,可以分为资产风险因素、负债风险、中间业务风险;③按照系统性风险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公司系统性风险、个人风险、国家风险等。

结合银行经营的特征及诱发市场风险各类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风险控制、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战略风险七个主要类型。

2. 银行中如有闲置的手提电脑,从业人员可以带回家中供家人使用,银行需要随时返回。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妥善保护和使用所在机构财产。

遵守管理工作场所场所安全保障制度,保护所在机构财产,合理、有效运用所在相关机构财产,不得转作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功用,禁止以任何方式损害、浪费、侵占、挪用、滥用所在机构的财产。

3. 国际清算业务是国际银行间办理结算和支付中用以清讫双边债权债务的过程和方法。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国际清算业务是国际银行间办理结算或支付中用以清讫双边和多边债权债务的过程和方法。

4. 久期分析是对银行资产负债利率敏感度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整体经济价值的影响。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久期分析也称为持续期分析或期限弹性分析,是对银行资产负债利率敏感度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整体经济价值的影响。

5. 在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大额交易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研讨材料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研讨材料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研讨材料(2023年3月25日)认真聆听了孙局长的专题讲座,让我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的信心和能力,可谓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下面,结合淅川实际和学习感悟,浅谈两个方面:一、居安思危,警惕“五大风险”。

一是非法集资风险。

2015年6月以来,我县先后结案化解非法集资重点案件5起、重点风险线索9个,向群众兑付1.5亿元。

但非法集资形式多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与迷惑性,须时刻警惕新情况、新问题出现。

二是电信诈骗风险。

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

就淅川而言,2020年电信诈骗涉案金额达2700万元,2021年达3768万元,2022年达3652万元,必须打防结合、防范为先、以打促防,切实护好群众“钱袋子”,彻底铲除犯罪滋生土壤。

三是金融机构经营风险。

我县共有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1家保险机构和3家两类公司(小贷公司2家、担保公司1家),标准化普惠金融服务站达100个以上。

近年来,国际国内各类金融机构频频暴雷,金融机构经营性风险日益突出。

我县金融机构存在金融资本经营收益率过低(不足1.6%),不良贷款率过高(超过10%)等风险。

四是上市企业金融风险。

我县目前拥有淅减公司、福森药业两家上市企业。

这些企业在拉动经济发展、稳岗就业等方面作用发挥明显,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上市企业经营不善,出现股权质押、对外违规担保等问题,就会引发难以想象的资本市场风险。

五是地方债务风险。

近年来,我县到位债券资金居全市前列,尽管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但客观上造成债务规模大、还本付息压力大,须持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长效保持无债务风险事件发生。

二、未雨绸缪,健全“五大机制”。

一是风险研判机制。

健全完善防范金融风险研判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研判会,对金融领域突发敏感问题和重大案事件及时会商、及时研判,科学决策、果断处置,防患于未然。

二是宣教防范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商业性债务风险叠加所诱发的滞后金融风险【内容提要】约18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与约35万亿若干产能过剩70%以上行业的商业性债务,正步入偿贷高峰期。

政府性债务与商业性债务的违约叠加,会诱发滞后的金融风险。

面对债务违约率的不断上升,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均押注中央政府及中央财政会伸出援手而消极应对,程度不同地加剧了风险。

为防范滞后的金融风险,中央政府应能够容忍经济周期的自然调整、允许中国经济弱复苏弱增长的周期适度延长,把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到严控各地呼之欲出的“地方版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及“土地城镇化”运动、商业银行表外经营与影子银行类产品及盲目放贷冲动、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过快增长及信贷杠杆放大等。

与此相适应,为谨防滞后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破裂及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农产品与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人民币由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突然转变为“对外对内双双贬值”等现象相继出现,拖累弱复苏的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央政府要转变“重调控轻改革”的思维及做法,积极探寻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应对并化解风险。

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

受“各地地方政府搭4万亿便车”加大投资及国企与民企趁机盲目扩张规模的影响,2009年与2010年的中央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实际演变为“28万亿投资大跃进”,而且其中的大部分是各地重复性的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过剩70%以上行业的新上项目投资。

正是这种投资冲动,使中国经济运行潜伏下了政府性债务与商业性债务的违约风险。

2013~2015年是政府性债务与商业性债务的集中偿贷期,一旦潜伏的政府性债务与商业性债务违约风险相互叠加,会使商业银行的坏账死账急剧增加,诱发滞后的金融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即将结束之际可能出现的中国滞后金融风险等,会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复苏而加剧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

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多策并举,警惕并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商业性债务风险相互叠加所诱发的滞后金融风险。

一、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及违约率渐大的政府性债务风险面临着爆发政府性债务是地方政府各种形式的贷款和负债。

地方政府负债形式主要包括:①商业银行对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②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举债;③各类政府工程或项目的欠款。

在地方政府的各类负债形式中,第一种是显性负债,第二种与第三种属于隐性负债。

截止到2012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累计约18万亿左右,其中显性债务约13.2万亿(2009年与2010年合计约10.7万亿、2011年与2012年新增约2.5万亿),隐性债务约4.8万亿。

在近18万亿规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中,与金融风险直接相关联的是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约13.2万亿贷款。

除此以外,约4.8万亿隐性负债中的一部分也与金融风险有间接关联,估计其中的60%左右是影子银行贷款、政府工程抵押贷款、金融衍生品融资等,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按时偿还这部分隐性债务,也会间接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不良资产率。

当然,眼下政府性债务风险仍然主要集中在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商业银行获得的约13.2万亿贷款。

这部分贷款的大部分是基于2009~2015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持续保持高增长而签订的贷款合同,但是,2013~2015年可预见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正在放慢,使地方政府到期足额偿贷的违约率无限加大。

商业银行对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12年年底到期贷款的近75%实行了贷款展期,预计2013年年底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期贷款展期率仍然不会低于75%。

商业银行对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期贷款实行贷款展期实属无奈,一是地方政府确实偿还不了,如果商业银行当年就把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还不了的贷款归类为违约贷款,会使商业银行金融不良资产率大幅度上升,影响商业银行高管的绩效考评及绩效薪酬;二是中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商业银行的斡旋及施加压力。

到2012年底及再到2013年底,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较大数额到期不能偿还的贷款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信息披露中虽然反映不出来,但是,实际潜伏的违约风险正在积聚。

2013~2015年是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偿贷高峰期,也是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爆发期。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面对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日渐增加的到期不能偿还贷款额,地方政府与相关商业银行都抱有侥幸心理。

就地方政府的侥幸心理而言,当大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都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中央政府会出台政策进行解救、中央财政也会伸出援手,即使中央政府中央财政不解救不援手,也是由地方政府的后任行政长官来解决问题;就相关商业银行的侥幸心理而言,各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如果地方政府偿还不了,中央政府会替其偿还。

在某种意义上,地方政府性债务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地方政府与相关商业银行放任不管的想法及做法。

正是地方政府与相关商业银行押注中央政府及中央财政会施以援手而不积极采取措施的现状,使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渐积聚并放大。

二、若干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巨额到期贷款,使商业性债务风险进一步放大若干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是指钢铁、造船、机械装备、远洋运输、电解铝与氧化铝、铜加工、煤化工、光伏、风电、LED、房地产等,其产能过剩大多在70%以上,甚至有的产能过剩在300%以上。

这些行业在2008年之前已呈过剩之态势,2009年与2010年地方政府纷纷搭“中央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便车,无限加大这些短期内能贡献更多GDP的行业及项目投资,从而导致这些行业在短时间内从已经过剩转变成了严重过剩。

截止到2012年底,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在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累计近35万亿左右,巨额贷款在2013~2015年是偿贷高峰期,由此形成了商业性债务风险。

若干产能过剩行业在2013~2015年面临着去库存去产能的巨大压力。

与去库存相比,去产能更难、压力更大,去产能面临着三个阻力:一是地方GDP增长的阻力。

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往往都是大项目,对地方GDP增长贡献更大,可以说,企业愿意去产能,地方政府不一定愿意;二是商业银行的阻力。

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在2009年与2010年的扩大产能主要依赖商业银行贷款,新上项目或新上项目的企业实行去产能,涉及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责任并影响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商业银行既不愿意也不支持;三是分流员工及就业率的压力。

过剩产能对应着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员工就业,去产能的分流员工需要对员工给予经济补偿并进行安置,这也面临着与企业员工、地方政府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阻力。

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进程的缓慢,除了拖累经济增长及中国经济转型,还导致了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偿债能力严重弱化。

在某种意义上,若干产能过剩行业在2013~2015年的偿贷高峰期,会产生程度比较严重的偿贷违约,从而使商业性债务风险进一步放大。

三、政府性债务与商业性债务的违约叠加,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风险集中放大就所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及贷款规模而言,仅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违约,或仅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商业债务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违约,都不会导致滞后的金融风险。

但是,如果政府性债务违约与商业性债务违约集中到一个时间段,形成两种违约叠加,就会放大商业银行风险。

可以说,在2013~2015年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来自政府性债务与商业性债务的违约叠加。

1、政府性债务无心偿还与商业性债务无力偿还,使两种违约叠加的几率加大。

各种地方性政府融资平台从商业银行巨额举债,是预期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会再持续多年高增长。

面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增长放慢、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慢,地方政府偿债遇到了困难。

但是,地方政府押注中央政府及中央财政会伸出援手,不仅不积极采取措施,反倒为了新任地方行政长官一个任期内的政绩增加而继续大规模借新债搞“地方政府版的刺激经济增长计划”。

在某种意义上,政府性债务是地方政府无心偿还,放任到期的贷款违约。

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商业性债务面对的是相关企业库存居高不下、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资金周转放慢甚至停滞的经营困难局面,大多数企业对到期贷款缺乏偿贷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商业性债务是产业严重过剩行业的相关企业无力偿还,导致到期贷款的偿贷违约。

政府性债务无心偿还与商业性债务无力偿还,加大了两种违约叠加的几率。

2、商业银行的依赖性思维及措施迟缓也在助推两种违约的叠加。

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国有属性及1998年、2003~2006年中央财政给拟上市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不良资产剥离与国有资本注资,使商业银行到现在仍没有摆脱对政府的严重依赖。

中央政府自2003年以来全力推动商业银行上市,是为了把商业银行推向市场、自主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实现政金分离。

到目前为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与部分地方商业银行等,均已在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上市。

但是,商业银行仍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当然,商业银行也不想摆脱对政府的依赖。

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虽然是上市公司,但仍依托垄断经营获取超额金融。

到2013年4月底,中国A股证券市场2469家上市公司完成了2012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布,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润总额1.9544万亿,但仅有的52家金融类上市公司净利润高达1.0900万亿。

可见中国的商业性银行多么赚钱,也可见由于商业银行垄断经营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多么低下。

试想,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业拿走了利润的大部分,创造财富的实体企业如何发展如何生存?商业银行的垄断经营使中国经济资源的配置处于极度扭曲之中,由此导致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逆世界经济周期、逆自然经济周期波动。

那么,商业银行通过垄断经营获取超额利润会不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答案是否定的。

商业银行的垄断经营依托了对政府的依赖。

可以说,商业银行对眼下的政府性债务风险、商业性债务风险看得很清楚,而且商业银行内部的中高管理层中也可能有人已经预见到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商业性债务风险的相互叠加。

但是,商业银行决策者及大多数管理人员的依赖性思维认为,商业银行有了风险有政府支撑、有财政“埋单”,政府不敢视商业银行风险而不管、财政尤其中央财政也不敢在商业银行危机时不出钱。

因此,面对日渐加大及临近的金融风险,大多数商业银行仍是在继续大力发展影子银行、倍增表外资产、违规放贷等。

可以说,商业银行面对可预见的大量贷款违约而措施迟缓,也在助推政府性债务违约与商业性债务违约的叠加。

四、警惕滞后金融风险,并谨防其拖累弱复苏的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央政府2009年与2010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演变成“28万亿投资大跃进”,成为未来经济运行中一连串不确定性的基点。

最大的不确定性有二:一是突然性地提高了中国信贷水平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通过信贷杠杆而铺下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摊子,不断要求更大规模的信贷增量,一旦银行信贷增量跟不上,就会形成大量坏账死账,政府性债务与商业性债务的风险恰恰在于此;二是突然性地拉高了各类资产价格与生活物资价格,使上游的土地房屋及资源能源等投资品的投资过剩、下游的农产品与消费品等生活物资的投资不足,一旦投资品与生活物资出现较大的不对称性,将面临资产泡沫破裂与生活物资价格更昂贵及高通胀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