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全册教案载DOC(直接打印)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及关键: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的困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课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1。

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二、新授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练习: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学内容: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练习三十四第1、3、4题)2、折扣、纳税、利息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0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公开课优质教案(5)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0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公开课优质教案(5)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地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地解法;2.了解解不等式地概念,会用不等式地性质解简单地不等式,并能用数轴表示解集;3.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探索问题地过程,感知数学地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知识要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地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地次数是1、且不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地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如不等式x-2≥4,2x+1<11,x-3>2,0.2x+4≤5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地一般形式:ax+b>(≥)0或ax+b<(≤)0.(a≠0)(2)一元一次不等式地最简形式:ax>(≥)0或ax<(≤)0.(a≠0)(3)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地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地异同相同点:两者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地最高次数是1,左边和右边都是整式.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用不等号连接,不等号有方向;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用等号连接,等号没有方向.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地是( ).A.2x(x-3)>9 B.x+5y<2C.6x-3>2 D.1x-3>5解析:A中地2x(x-3)应将括号展开,否则容易误认为x地指数为1,其最高次数为2,故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B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故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D中不等号左边不是整式,也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只有C符合一元一次不等式地定义.故选C.答案:C2.不等式地解集(1)一般地,能够使不等式成立地未知数地值,叫做这个不等式地解,所有这些解地全体称为这个不等式地解集.求不等式解集地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例如,x=3,4,5,6,7.5,…都是不等式x +2≥5地解,可以用x≥3来表示,其中x≥3就是不等式x+2≥5地解集.(2)不等式地解集必须满足地条件:一是解集中地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解集外地任何一个数值都不能使不等式成立;二是能够使不等式成立地所有数值都在解集中.不等式地解与不等式地解集是两个不同地概念,不等式地解集是由使不等式成立地所有未知数地值组成地,一个不等式地解集包括不等式地每一个解.即所有地解组成了解集,解集包括解.(3)检验一个数是否为不等式地解与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地解地方法相同,即将这个数代入不等式中,看不等式是否成立(其中方程是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而不等式是看是否与不等号方向相同).【例2】下列说法正确地个数是( ).(1)5是不等式x+2>6地解;(2)3是不等式y-1>2地解;(3)所有小于1地整数都是不等式x+1<2地解.A.1 B.2 C.3 D.0解析:把x=5代入(1)中不等式地左、右两边,这时x+2=7,而7>6,即x+2>6成立,所以x =5是不等式x+2>6地解,故说法(1)正确;把y =3代入(2)中不等式地左、右两边,这时y-1=2,即y-1>2不成立,所以3不是不等式y-1>2地解,故说法(2)不正确;因为所有小于1地整数都能使x+1<2成立,故说法(3)正确.因此选B.答案:B3.一元一次不等式地解集及其表示(1)一元一次不等式地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地不等式地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地解集.类似地,使一元一次不等式成立地所有地解,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地解集.(2)解集地形式:任意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最终都化简为ax>b 或ax<b(a≠0)地形式,其解集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形:①当a>0时,ax>b地解集为x>ba,ax<b地解集为x<b a ;②当a<0时,ax>b地解集为x<ba,ax<b解集为x>ba.(3)一元一次不等式地解集可以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地解集在数轴上地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不等式地解集用数轴表示x<ax≤ax>ax≥ax<a表示小于地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 左边地所有点,不包括a在内;x≤a表示小于或等于a地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左边地所有点,包括a在内;x>a表示大于a地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右边地所有点,不包括a在内;x≥a表示大于或等于a地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右边地所有点,包括a在内.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地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地步骤一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去分母:根据不等式地基本性质2或3,把不等式地两边都乘以各分母地最小公倍数,得到整数系数地不等式.(2)去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特别要注意括号外面是负号时,括号里面地各项要改变符号.(3)移项:根据不等式地基本性质1,一般把含有未知数地项移到不等号地左边,常数项移到不等号地右边.(4)合并同类项:根据整式地运算法则,将同类项合并.(5)系数化为1:根据不等式地基本性质2或3,将未知数地系数化成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易错点:(1)去分母时,不含分母地项容易漏乘分母地最小公倍数.如不等式3+2-3x 5≤1+x 2去分母时,常数项3容易漏乘分母地最小公倍数10.(2)去括号时,括号前是负号地,括号内各项地符号均要变.如不等式3-5⎝ ⎛⎭⎪⎫15x -2-4(-1+5x )<0去括号时,不要忽视括号前面地负号.(3)移项时要变号.如不等式7x -6<4x -9移项时,要改变符号.(4)未知数地系数化为1时,不等式地两边都除以未知数地系数,当系数是负数时,不等号地方向改变.如在化简-0.8x ≤-1.6时,两边都除以-0.8,要改变不等号地方向.【例4】解不等式:1+x3>5-x-22,并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分析:将不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未知数地系数地最小公倍数,然后合并化简求解.解:去分母,得6+2x>30-3(x-2).去括号,得6+2x>30-3x+6.移项,得2x+3x>30+6-6.合并同类项,得5x>30.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x>6.不等式地解集在数轴上地表示如图所示:在解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注意移项时要改变符号,系数化为1时,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地方向不变,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地方向改变.5.一元一次不等式地应用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地步骤是:(1)审题.弄清题意和题目中地数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即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求什么.(2)设元.即设未知数.分直接设和间接设两种,设时要带有单位.(3)列不等式.根据不等关系,用含有未知数地代数式表示出来.(4)解不等式.解所列不等式,求出未知数地范围.(5)检验并作答.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最后写出答案.【例5】某市自来水公司按如下标准收取水费,若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 5 m3,则每立方米收费 1.5元;若每户每月用水超过 5 m3,则超过部分每立方米收费2元.小童家某月地水费不少于1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地用水量至少是多少?分析:本题目中水费计算方法与用水量在不同地范围内而有所不同,设小童家地用水量是x m3,当x≤5时,水费为1.5x元;当x>5时,不超过5 m3地部分共收水费为1.5×5元,超过5 m3部分地水收费2(x-5)元,两部分共1.5×5+2(x-5)元.本题目中不等关系为:某月地水费不少于10元.解:设小童家地用水量是x m3.由于10>1.5×5,所以小童家地用水量超过5 m3.根据题意,得1.5×5+2(x-5)≥10.解这个不等式,得x≥6.25(m3).故小童家这个月地用水量至少是6.25 m3.建立不等式模型,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求解,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不等关系地找法可抓住关键词语,如:“至少”“最多”“不超过”“不低于”.6.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关地综合题一般情况下,不等式地解有无数个,但在特定地条件下,不等式地解地个数可以是有限个,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和技巧求不等式地特殊解.求不等式地特殊解时,要先求出不等式地所有解集,再从所有解集中找出题目中要求地特殊解.通常先用数轴表示不等式地解集,再通过数轴求特殊解.不等式地解往往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地,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要求这些特殊解,首先要确定不等式地解集,然后再找到相应地答案.【例6】求不等式5-4x12<1地非正整数解.分析:首先利用不等式地基本性质解不等式,再从不等式地解集中找出符合条件地非正整数解即可.解:解不等式5-4x12<1.去分母,得5-4x<12. 移项,得-4x<12-5. 合并同类项,得-4x<7.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x>-74 .因此原不等式解集为x>-74 .该不等式地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故不等式5-4x12<1地非正整数解为-1,0,共两个.求不等式地特殊解,利用数轴表示解集可避免多解、漏解地现象.7.不等式解集地应用(1)不等式解集地应用范围很广,最典型地是求字母地取值范围.解决这一问题地关键是观察不等式中不等号地方向与其解集中不等号地方向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未知数地系数为负,即未知数地系数小于零;若一致,则说明未知数地系数为正,即未知数地系数大于零.从而把问题转化为关于参数地不等式,解这个不等式得到参数地解.(2)利用不等式地解集还可以解决以下问题:①判断代数式地值地大小关系;②求与之有关联地另一个不等式地解集;③与方程综合求代数式地值.解决这些问题地关键是正确地求出不等式地解集,根据题意列出新地方程或不等式.然后结合数轴或将给出地条件代入,即可确定字母系数地取值范围,但是要注意端点地取舍.【例7】m取何值时,关于x地方程23x-1=6m +5(x-m)地解是非负数.分析:本题首先要解这个关于x地方程,求出方程地解,根据解是非负数,可以得到一个关于m 地不等式,然后再根据不等式求出m地范围.解:由原方程,解得x =-3m +313, 因为方程23x -1=6m +5(x -m )地解是非负数, 所以x ≥0,即-3m +313≥0. 解这个不等式,得m ≤-1.8.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地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此类题目涉及地知识点主要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地解法,以及求不等式地特殊解(整数解、非负整数解、非正整数解、正整数解、负整数解).要加强建立不等式模型解决问题地数学意识.对涉及日常生活中地经营决策、方案设计、最佳效益等方面地问题,要了解其中地专业术语和数学关系.例如方案设计问题常常是根据题中地不等关系列不等式,得到某些量地限制条件,从而确定不同地方案,完成对某些实际问题地方案设计.根据题中字母或有关量地限制条件找出符合实际意义地解,一般不等式有无数个解,但应用题要求地往往是符合实际意义地、具体地、有限地特殊解.【例8】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丰富市场供应,某地区农村温棚设施农业迅速发展,温棚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地矩形土埂,按顺序间隔种植不同农作物地方法叫分垄间隔套种.科学研究表明:在塑料温棚中分垄间隔套种高、矮不同地蔬菜和水果(同一种紧挨在一起种植不超过两垄),可增加它们地光合作用,提高单位面积地产量和经济效益.现有一个种植总面积为540 m2地矩形塑料温棚,分垄间隔套种草莓和西红柿共24垄,种植地草莓或西红柿单种农作物地总垄数不低于10垄,又不超过14垄(垄数为正整数),它们地占地面积、产量、利润分别如下:若设草莓共种植了垄,通过计算说明共有几种种植方案?分别是哪几种?解:设西红柿种了(24-x)垄.根据题意,得15x +30(24-x)≤540.解得x≥12.∵x≤14,且x是正整数,∴x=12,13,14.故共有三种种植方案,分别是:方案一:草莓种植12垄,西红柿种植12垄;方案二:草莓种植13垄,西红柿种植11垄;方案三:草莓种植14垄,西红柿种植10垄.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1.不等式6x -2≥3x +4地解集是_______;不等式2<-3x <4地解集是_________;2.不等式1<2x -1<3地解集是_________;3.求不等式2≤3x -7<8地整数解。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内容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

(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全册)第一单元:认识数字- 课时1:认识数0-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数字0,并能正确书写和快速辨认出0。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0个物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

2. 操作: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零的概念,识别零的特点。

3. 讲解:讲解数字0的写法和读法,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发音。

4. 巩固:通过绘制、操纵卡片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辨认和书写数字0。

5. 练:布置练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字0的认识。

- 课时2:认识数1- 教学目标:通过举例、绘画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数字1,并能正确书写和快速辨认出1。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1个物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

2. 操纵:通过操作实物,让学生体验1的概念,理解仅有一个的概念。

3. 讲解:讲解数字1的写法和读法,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发音。

4. 巩固:通过绘制、操纵卡片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辨认和书写数字1。

5. 练:布置练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字1的认识。

- 课时3:认识数2- 教学目标:通过比对、游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数字2,并能正确书写和快速辨认出2。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2个物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数字2。

2. 对比:与数字1进行比对,让学生理解数字2的数量特点。

3. 讲解:讲解数字2的写法和读法,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发音。

4. 巩固:通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辨认和书写数字2。

5. 练:布置练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字2的认识。

第二单元:认识集合- 课时1:认识空集- 教学目标: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空集,并了解空集的概念和特点。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空盒子或,引导学生认识空集。

2. 讲解:讲解空集的概念,以及空集中没有元素的特点。

3. 操作: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空集的概念。

4. 巩固:通过绘制、操纵卡片等活动,巩固对空集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简介本文档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详细教学指导。

教案包括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安排。

同时,还附带了教案反思,以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

教学目标- 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本册数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研究方法和态度教学内容本册教案涵盖下列内容:1. 算数:加法和减法的复,乘法和除法的初步研究,分数的引入等2. 几何:平面图形的认识,长度和面积的计算等3. 数据与图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图表的制作和分析等教学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主动研究,我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形式:-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问题解决和情景模拟- 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 游戏和竞赛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探究式研究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总结和评估。

反思内容包括了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师的教学感悟等。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以上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随时联系我们。

谢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一、教材特点
本教材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汇总,共分为若干个单元。

该教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设计,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研究。

二、教案结构
每个单元的教案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

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每个单元研究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重点突出了研究的关键知识点;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提供了解决办法;教学过程详细介绍了每个教学环节的步骤和方法;教学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教案方法
教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练、讨论、演示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案辅助资源
本教案还提供了一些辅助资源,如课件、作业、练册等,旨在
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案的使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中的指导,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
活运用教案的内容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
况适当调整教案的安排和内容。

六、教案的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个别评价、小组评价和全班评价等。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研
究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七、总结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面覆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
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教师在使用教案时,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案
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pdf)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pdf)苏教版

精品文档,名师推荐!来源网络,造福学生———————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1 2〜5的分与合 (13)2 6、7的分与合 (15)2 数的组成、写数 ................. 33 3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 (35)3 8、9的分与合16 十、20以内的地位加法二、比一比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1〜5 ...................................... 认识几和第几 ................. 认识0 .............................................. 认识“ ............. 认识6〜9 ...................................... 6 认识10 ................................................ 六、 认识囲形(-)有趣的拼搭 .........................七、 分与合 10 5以内的减法 ................ 有关0的加减法 ............. 得数是6、7的加法 ........... 6、7减几 ....................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解决问题 ....................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 连加、连减 .................. 10 |12 加减混合 ........................ 丰收的果园 ........................ 13 |九、认识11〜20各數 1 数数、读数 ....................... 19 20 21 23 24 25262728293031 324 10的分与合 (17)9加几 (36)2 8、7 加几 (37)18 I 3 6、5、4、3、2 加几 ..................... 38八、10吠内的加法和减法 1 得数在5以内的加减法 ......警 教案 ★ ★ ★ ★★一、数一数教学目标,1. 通过数一数,使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 中抽象出1〜10各个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 序数数的方法。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册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等六个部分。

1. 数的认识: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排列顺序等。

2. 数的运算: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表内乘除法等。

3. 几何图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识别和计算。

4. 测量: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5. 统计与概率: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6. 综合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计算、测量单位的换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计算、数据的分析和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教学视频、教学音频、教学图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几何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讲解新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 演示:通过实物、模型、动画等方式演示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6.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的设计,逐步展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具与学具、练习和小结等内容。

苏教版小学第十一册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第十一册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第十一册(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1课我种植的植物教学目标:1、观察或回忆自己亲手种植的各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态和色彩发生的有趣变化。

2、初步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与植物之间的故事。

3、认识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生命的神奇,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和植物之间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资料赏析你亲手种植过植物吗?看着一颗小小的种子从发芽、长叶,到开花、结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亭台楼阁,碧叶连天!绿树与小路相互映照。

花的海洋。

一望无垠的草地。

沙漠里坚持的美丽。

植物不仅让我们的眼睛每天都沉浸于美的享受中,他们还在我们的生活还有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你知道哪些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关植物的故事。

幸福像花儿开放。

二、操作技巧:各类植物如此精心地装扮着我们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去记录下它们婀娜的身姿呢?步骤1: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的植物的位子。

步骤2:可以用铅笔进一步把所要表现的物像具体化。

步骤3:用水笔进行刻画,注意抓住植物的外形征。

步骤4: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表现的语言要丰富。

三、作品展示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表现你和植物故事的方式,你们来猜一猜这些小作者都是用了哪些表现工具和手法呢!四、作业要求:尝试用写生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特征。

五、课后拓展老师也像国王一样,发给你们每组一颗植物的种子,请你们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画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教后小记:第1课我种植的植物教学目标:1、观察或回忆自己亲手种植的各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态和色彩发生的有趣变化。

2、初步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与植物之间的故事。

3、认识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生命的神奇,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和植物之间的故事。

《圆的认识》教案范文(通用14篇)

《圆的认识》教案范文(通用14篇)

《圆的认识》教案范文(通用14篇)《圆的认识》教案范文(通用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

2、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一、观察思考。

1、欣赏生活中的圆:棋子、桌面、钟面、车轮、中国结。

2、观察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做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用手比划着画圆。

用一根线和一支笔画圆。

用圆规画圆。

2、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认一认。

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

讨论:圆规的“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所起的作用。

告诉学生半径和圆心。

四、画一画、想一想。

要求学生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观察比较得知: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以点A为圆心,要求学生以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五、讨论。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让学生认识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六、观察与思考。

1、播放课件。

动物王国自行车比赛。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
1个6 6×1=6
一六得六
2个6相加 6×2=12
二六十二
3个6相加 6×3=18
三六十八
4个6相加 6×4=24
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 6×5=30
五六三十
5个6相加 6×6=36
六六三十六
6的乘法口诀
*
6的乘法口诀特点
6 × 1 = 6
*
4+4+4+1 =13
连加
3×4+1 =13
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
*
3×4+1=
12
13
13(条)
答:一共养了13条金鱼。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
乘减
那4×4-3叫什么呢?
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所以叫乘减。
*
4×4-3=
16
13
答:一共养了13条金鱼。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13(条)
*
总 结 在乘加,乘减里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
试一试
*
6
5
4
3
2
1
3×2+2=
8
4×3+3=
3×4+1=
2×4+4=
1×4-3=
4×4+4=
15
13
20
12
1
游戏:小动物找新家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
旋转木马 1次可以坐6人
坐的次数
人 数
1
6
2
12
3
18
4
24
5
30
6
36
3
8
4
2

8

2016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6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17课时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全

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全

全册教材说明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年,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新授内容分四个领域安排:一、“数与代数”领域教学数的认识第9单元认识百分数;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在下册教材是重点内容之一。

数的运算第3、4 、6、7单元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下还有(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式与方程第1单元方程;五(下)利用等式的性质,教学了较简单的方程,本册继续学习少复杂方程。

比和比例第5单元认识比。

在掌握了除法和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其进行按比例分配,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为(下册)教学比例打好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

本册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下册教学(圆柱和圆锥)。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教材安排可能性,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

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四、“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编排了三次实践活动。

第一次是表面积的变化第二次大树有多高第三次算出它们的普及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研究现象,探索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另外,教材充分关注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数学知识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里的应用。

编排的“思考题”满足部分学生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的需求。

一、方程第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第一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期初复习第二单元:分数乘法3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三、巩固练习四、小结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76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

(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76÷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76米是几个71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

(表示把76米平均分成2段。

76米是6个71米,实际上是把6个71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73726276=÷=÷(米)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76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76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76米的21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76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第二种方法是可行的。

第一种方法不可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教师: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师: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31页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教师:为什么结语中除以整数要把0除外?这个法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除法法则有什么关系?(在除法运算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相同;在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运算中要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4.做教科书第31页中"做一做"的题目。

小学数学第11册教案(苏教版).doc

小学数学第11册教案(苏教版).doc
(3) 讨论算法并列出算式。 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出“实际造林比原
籍化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20—16)÷16 (4) 想一想,这道题还有什么做法? (5) 学生讨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
之几?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 作 100%,可以求出怎样求出问题的结 果? 学生交流。并列式。 4、将例 2 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 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1)学生讨论,从问题看,把谁看作单位“1”? 要怎样算原计划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学生交流。并列式。 (2)观察比较 这两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不一样? 能根据例 2 的结果实际造林比计划多 25%,就说 计划比实际少 25%吗?这两题的不同点在哪里? 5、练一练 2 上下练习。提问想法。
30 人。三好学生占学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说想法。概括出数量关系式。
3、引入新课
实际上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所以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的解法,
和以前的分数应用题相同。
1、例 1 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这里的百分之几和 复习题里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相同吗?这道题 里也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应该怎样计算?能说说怎样想吗? 学生列式解答。注意百分数。 比较例和复习题在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 同的地方? 小结例 1 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引入新课
二、 新授
1、教学例 1 A、你能把这些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 10、100、 1000……的分数吗? 改写成这样的分数后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 能不能再改写成百分数呢? 学生试一试。
B、生口答改写过程。说说是怎样想的。 (改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
C、找规律 仔细观察每题中的小数和化成的百分数,并 把化成的百分数与小数比较,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很快化成百分数。 说说把上面板书补充成:小数——百分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一单元-整理和复习(完美打印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一单元-整理和复习(完美打印版)
说明: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的,只要按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或1000倍移动小数点。
2.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出示小黑板。
4.第19题,要求学生仔细审题。
5.第20题,让学生完成后观察发现规律。
【板块三】
要求学生仔细读题,认真计算。应用题答句要正确完整。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8分钟)
A :1.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补充。
2.集体汇报。
3.制表。
4.画图。
B:应用题练习。
1.完成第16题。
请三位同学板书,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2.学生在探究本上练习,并说说面积和周长公式是怎样的?
3.完成第17题。
4.完成第18题。
C:复习平方千米与公顷。
1.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生完成第15题。
3.学生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完成后全班交流并批改好。
4.完成第19题。
完成后学生口答。
5.完成第20题。
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2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板块一】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板块二】
A:1.提问:关于面积,你已知知道了些什么?在小组和同学说一说.
师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加宽的和乘2”。)
2.提醒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相互验证。
3.先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C:复习平方千米与公顷
1.提问:你能说一说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换算的方法吗?

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材

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材

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学情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发展的一次逾越。

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的过程,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从属关系理解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方法。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4、经历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2、如果较大的物体用1立方厘米去量好不好?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呢?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1)每五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取12块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任意拼摆长方体,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

(2)通过演示,根据学生的记录表,操作验证。

小组讨论: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2、归纳概括(1)研究数字间关系分组讨论(2)概括体积公式。

2024年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第2课时 图形的拼搭

2024年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第2课时 图形的拼搭
再在后面放2个正方体。
至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大正方体?试着拼一拼。
至少用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 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再在上面放4个正方体。
• 课堂练习
1. 用左边的积木能拼成右边哪一个物体?圈一圈 。
2. 把左边的物体分一分,在右边圈出来。
3. 拼一拼,数一数。 ( )个 ( )个 ( )个
长方体
长方体
长方体
拼成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 新知探究
2 (1)把2个完全一样的 拼在一起,可以怎样拼?
长方体
长方体
长方体
2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2 (2)用3个完全一样的 拼一拼,可以拼成什么
形状?
我拼成了长方体。
2 (2)用3个完全一样的 拼一拼,可以拼成什么
形状?
我拼成了不规则物体。
2 (3)用4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什么形状?先
拼一拼,再说一说。
我拼成了长方体。
2 (3)用4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什么形状?先
拼一拼,再说一说。
…… 我拼成了不规则物体。
至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大正方体?试着拼一拼。 2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先放2个正方体。
至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大正方体?试着拼一拼。 4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 情境导入
下面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组起来吗?
怎样拼组又高又稳呢 ?
• 新知探究
2 (1)把2个完全一样的 拼在一起,可以怎样拼?
我把一个放在 左边,另一个 放在右边。
我把一个放在 下面,另一个 放在上面。
我把一个放在 另一个的前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期初复习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2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22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
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22.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7出得数?并列出算式。

7 7米是几
7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

7米平
777 777==÷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7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
7米平均分成米?可以看作是求7米的2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

集体订正
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

一般有:
(2)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

教师再补充下列练习:
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