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雍正皇帝为何要亲自编撰图书 并自曝家丑?
历史解密康熙帝遗诏 解开雍正帝继位谜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康熙帝遗诏解开雍正帝继位谜团
导语:雍正帝继位之谜,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很多人都说雍正帝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
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禛继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
雍正帝继位之谜,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很多人都说雍正帝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
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禛继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
遗诏篡改之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明君康熙帝驾鹤仙逝。
康熙帝生前对于传位一事缄口不言,死后仅留下一份遗诏,指明传位于四皇子胤禛。
消息一出,朝野震惊,诸皇子亦感到不可思议。
不久,民间就有传言,认为胤禛是矫诏篡位。
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帝遗诏原本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
但皇四子胤禛买通康熙帝近臣,在遗诏上面添了两笔,改为“传位于四皇子”。
但这种传言是经不起推敲的。
因为清代正式官文在提及皇子时,采用统一称谓“皇某子”,即真实的康熙帝遗诏中的文字是“传位皇十四子”。
这样一来,遗诏一改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明显不通。
况且,当时还没有出现简体字,汉文文书采用繁体字,故“于”应为繁体的“於”,因此“十”也无法改成“于”。
那么,雍正帝有没有可能对遗诏进行更复杂的篡改呢?据史料记载,康熙帝遗诏并非驾崩当日发布,而是几天之后发布的。
因此民间还有另一种传言,说康熙帝在弥留之际,令大臣隆科多宣皇十四子觐见。
隆科多因与皇四子胤禛关系密切,便故意装作误听,宣了皇四子觐见。
后来,隆科多又与皇四子封锁真实的消息,将篡改的遗诏公之于众。
历史趣谈:雍正明知官员弄虚作假仍热衷大放道德卫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明知官员弄虚作假仍热衷大放道德卫星导语:最近由倪萍民生大议(微博)获颁“共和国脊梁奖”(据说是个山寨奖项),引发很多新闻,有不少人感慨谁才是真正的脊梁,谁才有资格评定脊梁。
在最近由倪萍民生大议(微博)获颁“共和国脊梁奖”(据说是个山寨奖项),引发很多新闻,有不少人感慨谁才是真正的脊梁,谁才有资格评定脊梁。
在中国的德治传统之下,脊梁无非形容道德完美,于是脊梁争议实际可以转化为一个悖论:以道德为依归的脊梁评议,往往会堕为危险的不道德和伪道德。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从最早的德才兼备高标逐渐回归务实,颇能说明问题。
传统选举制度,大而言之,无非三类:一是地方推荐,二是朝廷征召,三是科举考试。
地方推荐,即“乡举里选”,这是从汉朝兴起的。
某人如果在家乡卓有声誉,地方官员就可以把他推荐到中央政府;朝廷征召,就是政府因于某时段对人才有特殊的要求,便专门下诏征求;后世熟知的科考则以唐代为发端,这是一种自由竞选的办法。
选举制度为什么会从乡举里选过渡到主要由科考成绩来决定?实为形势所逼。
一望即知,乡举里选中的地方官员自由裁量权过大,推荐甲而非乙,往往决定于官员一己之私心,而且因为没有固定的、可操作性强的硬性标准,特别是在道德评判中更容易弄虚作假。
乡举里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当时即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所谓“秀廉”,这是专门为道德模范准备的晋升之路,可是中选者往往是与父亲分家的不孝之子,按照传统伦理,实乃忤逆。
举孝廉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笑话。
因为缺乏可靠的民意监督机制,垄断权力操控出来的道德模范注定是靠不住的。
可惜历代帝王们,因为各自藏着培育顺民、供我驱驰的生活常识分享。
《四库全书》遍纂的起因
《四库全书》遍纂的起因作者:姜琳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1年第05期[摘要]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化典籍更是浩如烟海。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献典籍,其中一部人称“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巨书,就是清乾隆年间修成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阎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清乾隆时期为什么要纂修这样一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典籍呢?这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政策说起。
[关键词]《四库全书》;文化典籍一、十八世纪清朝的国力强盛清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
这是清王朝的隆盛时代。
就当时的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而言,即使与有名的“汉唐盛世”相比,也不显得逊色。
清初的统治者在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注意吸收汉族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逐步克服自身落后的因素,不断调整策略,实施了一系列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并先后摧毁了南明小朝廷,镇压了汉族人民的反抗,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阻止了沙俄对我国东北的侵略等等。
这些措施的成功,造成了一个日益稳定的政治局面,使整个社会走上了休养生息的道路。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还颁布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令,如治理黄河、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等。
雍正皇帝实施“摊丁入地”的赋役政策,不向农民征收人丁税。
乾隆时,在前两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乾隆大力致力于边疆问题,在当时的国家版图与现在的版图类似,不但幅员辽阔,而且民族众多,社会稳定。
这种空前的大一统状态是以往任何一朝都无法比拟的。
经济方面,乾隆继续实施康熙和雍正朝行之有效的措施,大规模的减免赋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乾隆时期,人口数量增至两亿多。
历史趣谈:雍正帝为给自己刷洗 抖落出最隐秘宫廷斗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帝为给自己刷洗抖落出最隐秘宫廷斗争导语:自从某专吃清史饭的大作家将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以来,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个皇帝世宗胤,即雍正皇帝的知名度陡然上升。
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并她自从某专吃清史饭的大作家将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以来,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个皇帝世宗胤,即雍正皇帝的知名度陡然上升。
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并她们手里牵着的小孙子,都知道咱大清国有一个雍正皇帝。
鄙人生性疏散,向来耐不住电视剧的冗长加唠叨,所以尽管《雍正王朝》几番热播,我却始终没有看过。
不过,虽然眼睛没看电视,却依然逃不脱雍正的阴影,因为总是有人来问,雍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不是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好。
说实在的,雍正是个什么东西,我现在也说不好。
此公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又偏偏夹在两个名声过大也过好的皇帝之间,想不灰头土脸都难。
虽然某作家给他平了一回反,也未必真的能翻过来。
此公没有他的老爹康熙那样兴趣广泛,也没有他儿子乾隆那样诗兴泉涌,只有一笔字据说还说得过去(我见过的,无疑比到处题字的乾隆强多了),当政时间不长,又没有多少可说的事情。
不过,在我看来,跟其他的清朝皇帝比起来,这个人多少有点怪,让后人面对他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却往往说不出什么来。
正是这个雍正,登基做皇帝,空着正殿乾清宫不住,非要搬到偏殿养心殿忍着,弄得皇宫的政治地理大乱,大家都找不着北。
雍正在位的时候,组成了一个机要的秘书班子——军机处,在他以后,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国家的核心决策机关。
但是,雍正有秘书却不爱用,总是自己亲自批奏折,往往批得很长,口吻就像个爱唠叨的老太太。
不管臣子功劳有多大,让他抓住点小毛病就嗦个没完,非让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雍正的心机有多重?临终前一道遗旨暗藏玄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的心机有多重?临终前一道遗旨暗藏玄机
导语:一部《甄嬛传》,让人们了解了清廷深宫的妇人怨气生活,除此之外,其中这位名为“四郎、四郎”的皇帝,更是得到人们对于真实历史形象发掘的...
一部《甄嬛传》,让人们了解了清廷深宫的妇人怨气生活,除此之外,其中这位名为“四郎、四郎”的皇帝,更是得到人们对于真实历史形象发掘的兴趣。
是人为谁呢?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雍正皇帝也。
剧中的雍正,一贯的深情,对老婆们的宠爱,也让场外的少女们倾心不已,只是,真实历史的雍正,有这么单纯嘛!当然不是,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雍正的另外一面,那颇有心计,不输任何佳丽的心机雍正。
在雍正十三年五月份的时候,面对贵州方面的土匪暴动,寻衅滋事,雍正帝还可以运筹帷幄,指派四省官兵前往征讨,暴力过后,雍正帝还有极大的精力去处理苗疆的各项事务,实在难以令人想象的是,就在数月之后,没有在忙碌中病倒的雍正皇帝,竟然身在凉爽的避暑山庄,圆明园的九州清宴、四宜书屋等处之时,离奇般去世了。
天子驾崩,那可是件大事,对于雍正治理过后的清朝来说,这正是一场极大的考验。
为何这么说呢?当年,雍正在亲眼目睹次被废皇太子后,其父皇康熙并没有公开建储,致使康熙死后雍正帝继位成为了历史的一悬案。
身为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按照旧制,雍正怎么也轮不到来登上皇帝大位,运气爆棚的是,康熙对权力的渴望,令他熬过了好几位太子,竟然还真的有了雍正的人选。
康熙帝临终前,遗诏雍亲王“克成大统”;只是,有许多人都认为雍正有矫诏的嫌疑,毕竟大家都是“胤”字辈,想改动个圣旨十分容易,虽然写上几笔,就能够篡改康熙的旨意。
雍正这个皇帝,刚开始当得并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雍正皇帝的驭人有术 对自己智囊也不说实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皇帝的驭人有术对自己智囊也不说实话导语:雍正皇帝的驭人之术是有一套的。
他作皇子时(当时还是叫“胤?”,为方便起见,本文且一律叫“雍正”),建立了智囊团,养了一群谋士。
一般来雍正皇帝的驭人之术是有一套的。
他作皇子时(当时还是叫“胤?”,为方便起见,本文且一律叫“雍正”),建立了智囊团,养了一群谋士。
一般来说,对自己的智囊,应该是沟通无间、坦诚相待,这样才能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雍正对这些“奴才”,保持了很深的城府,对他们的忠诚建议和“金玉良言”,不仅不轻易赞成,甚至还时时敲打他们、加以训斥,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贤良。
他常常是那样底气充沛、义正辞严,简直就是圣人的化身。
这当然是一种假象,但我们可别小看这种虚伪。
在权谋社会中,这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可以给人带来好名声、带来更多的支持者。
雍正对戴铎“十启”的处理,可视为他矫情地呵斥下属的经典案例。
戴铎是雍正豢养的一个谋士。
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了。
但这个人做了一件让历史不会忘记的事,就是他在自己的主子还是皇子时,给主子上了“十启”(十份建议),劝主子去夺取皇位,并献上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办法。
对这些建议,雍正是怎样表现的呢?这位高明的主子表现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戴铎上第一启的时候,是康熙五十二年,正是各皇子争夺皇位的关键时期,在这份折子里,戴铎说了许多表忠心、拍马屁的话,同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搞好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
“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
二是要和臣僚、下属搞好关系,广积人脉。
三是不要掺和是非,不要计较小利。
四是要多奖掖提拔优秀人才,为自己的未来打造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雍正为何将自己十大罪状出版成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雍正为何将自己十大罪状出版成书导语: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些死抱“华夷之辨”的士大夫,在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清廷、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
康熙时期的浙江“东海夫子”吕留良即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些死抱“华夷之辨”的士大夫,在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清廷、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
康熙时期的浙江“东海夫子”吕留良即是其中之一。
湖南永兴人曾静原是县学生员,因考试劣等被革退,于是放弃举业在本地教书,失意无聊之中常杂记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对吕留良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赴清之荐举的事迹深为敬仰,于是在其著《知几录》、《知新录》中多有抒发愤懑的“悖逆”文字。
曾静还将思想付诸行动。
雍正五年(1728年),曾静派学生张熙到吕留良家乡去访书。
此时吕留良已过世。
张熙于途中听到手握三省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已上书指责雍正帝(实无此事)。
这使希望“变天”的曾静产生了将要“变天”的感觉。
他决定以岳钟琪为策反对象。
雍正六年,曾静与张熙商拟策反信,派张熙前往投呈。
九月二十六日傍晚,张熙在陕西西安的一条大街上,拦住正乘轿回署的岳钟琪。
岳钟琪接过书函,见封面所写收件人名号是“天吏元帅”,不由十分诧异,当即把投书人带进署中交巡捕看守,自己连忙拆读书函。
原来,“天吏元帅”是写信人对岳钟琪的敬称,写信人自称“南海无主游民夏靓遣徒张倬上书”。
信中对雍正帝极尽责骂之词;又认岳钟琪为岳飞后裔,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岳钟琪,劝他掉转枪头指向金人的后裔满洲人,为宋、明二朝复仇。
岳钟琪是雍正帝破例重用的汉大臣,早就遭到部分满洲贵族的忌恨和猜疑;但雍正帝仍对他格外信任,当然会令他感恩图报。
然而,“张。
《大义觉迷录》的出台历程为何雍正要求官员人手一本,乾隆却销毁刻版
A: «
x
V鶴. «
%戍
艮
&
处
心/《大义觉迷录》,清雍正八年(仃30 )武英殿刊本 ,收录了曾静一案的上谕、曾静口供及粼 归仁录》,
描述了曾静从反对雍正到拥护雍正这一“大义觉迷” 的过程,由雍正帝亲自颁行,希望能用迷途知返的
曾静说服天下人
86 |国家人文历史
当成疯子砍了头(冒着生命危险造反, 自述的理由却是成都西门有“杀人黑 店”,可见此人脑子确实不大正常), 而民间关于岳钟琪的传说从未停歇。 岳钟琪此时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朝 中旗人大臣因他是汉人嫉他防他,民 间又偏偏觉得他是岳飞后人,势必忠 义爱民,迟早造大清的反。政治斗争 和满汉矛盾交织,几乎将他撕裂。
专题 FEATURE
《大乂觉迷录》的岀台历程 为何雍正要求官员人手一本,乾隆却销毁刻版
文I罗山
728年秋,西安街头,壮观的 兵马,此前一直由旗人充任,这固然
1
仪仗浩荡而过。一个个高举着 职衔牌的兵丁接踵而至,人们
是自己十多年来在青藏高原上一刀 一枪换来的荣誉,岳钟琪也明白,在
知道,这是西安城中最大的官----总 这个满人当皇帝的时代,光有军功并
丹的战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岳钟
琪从小学习武艺,熟读兵法,20岁幵
始戎马生涯。此后十多年,岳钟琪一 直在最险恶的青藏高原上,以极少的
兵力同极其悬殊的敌人周旋。33岁时 追随十四皇子胤襪,岳钟琪领600人
日夜兼行,赶到在今四川甘孜的里塘、 巴塘,拘捕当地叛乱首领,斩首于军
前。此后又从昌都出发,带30多个会 藏语的士兵,身穿藏袍,深入险地600
岳钟琪生于一个武将家庭,其父 他用加急快马送来鲜荔枝,唐明皇对
岳升龙官至议政大臣,四川提督。岳 杨贵妃也不过如此,而运送荔枝的终
雍正养廉银改革
雍正养廉银改革作者:张宏杰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6期文/ 张宏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
皇四子胤禛(雍正)出人意料地取得了皇位。
在动荡中即位的雍正,面临着重重危机。
除了皇族的怀疑、兄弟们的不服、天下人的窃窃私语,他还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其中一个主要危机是官场的贪污腐败。
康熙晚年,腐败非常严重。
雍正帝即位之初,对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一级“封疆大吏”的总体判断是:“懈驰者十之八九,其中一尘不染者仅一二人而已。
”洞悉下情一提起雍正,人们马上想到的是“严苛”“险刻”“抄家皇帝”等词汇。
确实,康熙皇帝崇尚宽仁,对臣下不法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雍正却是出了名的“精明严刻”,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他不能容忍任何贪渎行为,必将犯官严惩而后快。
雍正皇帝也并不回避自己的“苛刻”之名,甚至以此为荣。
他曾经说:“其实心任事,整饬官民,不避嫌怨,遂不满人之意,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
”“精明严刻,此四字即自相矛盾。
既云精明,则所惩者必当其罪,安得又有严刻之诮?”雍正和康熙的另一个不同,是雍正比康熙更为洞悉下情。
雍正登基之后,曾经把自己和康熙做了一个比较,说他事事不及乃父,“惟有洞悉下情之处”,比乃父高明。
确实,雍正皇帝曾经居于藩邸四十余年,在康熙朝的储位斗争中饱经风波之险,对天下利病、世事人心有着深入的认识。
“朕事事不及皇考。
惟有洞悉下情之处,则朕得之于亲身阅历。
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猜忌,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之习,皆深之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
”因为洞悉下情,所以雍正施政比康熙更现实、更理性。
清代帝王原本一贯强调务实,比如皇太极曾说:“凡事莫贵于务实。
”从以后的所作所为看,他比康熙更能实事求是,而不为教条所拘。
这样的性格特点,决定了雍正帝能提出“养廉银改革”的思路。
变暗为明雍正认为,官场腐败之所以难于治理,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员收入太低。
因为清代沿袭明代,采取低薪制,所以官员们的正式收入根本不足生活之用。
幽默故事:雍正帝批示奏折
幽默故事:雍正帝批示奏折雍正帝批示奏折雍正帝批示奏折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
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
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
”有一次宫里传召一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失体统,力谏不可以,而且还很固执地一连上了三次奏折。
最后雍正不耐烦了,在奏折上批道:“你想沽名钓誉,有这三个折子就够了,如果再敢啰嗦,要你的小命(尔欲沽名,三折足矣。
若再琐渎,必杀尔)。
”还有一个揭老底的批示,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你以为朕是好骗的吗?你别忘了朕登基时都四十多岁了,你们每个官吏的情况我都知道,对你也不例外,我没当皇帝时就知道你曾经弹劾过我,你还给我送礼物,希望我在先皇面前替你美言。
告诉你,你以后给我小心着点,你的一举一动,是逃不过朕的眼睛的(汝以朕为可欺乎?汝忘朕即位之时,已年过四十矣,官吏情伪朕尽知之。
朕在藩邸时,即知汝名曾列弹章,汝又送朕礼物,冀朕在大行皇帝前转圜。
汝此后其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不能逃朕之洞鉴也)。
”雍正当皇子时,喜欢微服出行,广结侠义。
某年到杭州,准备泛舟西湖游玩一番,刚出涌金门,看到一个书生在卖字,笔法颇为精到,雍正便让他写了一副对联。
其中有个“秋”字,书生却将“火”字旁写在了左边。
雍正便问:“这个‘秋’字你是不是写错了?”书生不以为然,说没写错,然后拿出一本名帖,翻开让雍正比对。
雍正说:“你既然如此博学,为何不去博取个功名呢?干吗要在这以卖字为生?”书生说:“我家里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只能靠卖字为生,哪敢想什么大富大贵呢!”雍正于是慷慨解囊,说:“我这儿有钱,可以资助你博取个功名,到时候别忘了我就行。
”书生万分感谢,后来还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院。
此时雍正也已登基,一日从名册上看见书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于是便召其入宫。
雍正随手写了一个“和”字,故意将“口”字写在了左边,然后让人拿给书生看。
乾隆为何要纂修《四库全书》
纂修《四库全书》正值清代乾隆盛世,是中国社会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时期。
当时经济持续发展,政治高度稳定,疆域统一及空前广袤,为统治者从事大规模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中国古代历史上盛世修书的传统、清代学术风气转变,以及适应这变化而产生的“儒藏说”,也为开展大型文化工程提供必要的学术条件。
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乾隆发布征书谕旨,其后更由一个地方学政呈上的奏折,发展成为一项大规模纂修《四库全书》的文化工程。
自汉代儒生陆贾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至理名言,劝诫刚刚建立汉朝的高祖皇帝刘邦讲求文治以来,“以武开基,右文致治”就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天下的法宝,文治武功也成为衡量历代王朝兴衰、国家治乱的标志。
综观历史,历代统治者讲求文治最常用的方法是搜求典籍、编纂图书。
历代王朝几乎都有访书、编书的举措,这在王朝鼎盛时期尤为如此。
编纂大型图书不仅构成中国数千年历史进程中独特的人文景观,更形成中国古代盛世修书的优良传统。
编纂《四库全书》正是这一优良传统的发扬和光大。
编纂《四库全书》,与清代以来学术风气的转变以及“儒藏说”的提出也有密切关系。
清朝初年,人们刚经历改朝换代的重大变故,痛定思痛,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从亲身经历和明朝灭亡的惨痛教训中,深切感受到明末空疏学风的危害,转而大力提倡经世致用,强调博学实证,学术界也兴起一种新的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朴实考经证史为方法的实学思潮。
康熙以后,清朝统治稳定下来,学术潮流逐渐向古代经学回归,形成以考据为特色的清代汉学。
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受到学者重视,对文献典籍的搜集和整理,成为学者的共同要求。
乾隆初年,有一位叫周永年的学者写下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儒藏说》,大声疾呼访求收藏儒家典籍,提出仿效佛家和道家贮藏经典的办法,征集图书,建立“儒藏”,既为学者读书治学提供方便,又使图书得到长久保存。
“儒藏说”提出后得到学者热烈回应,成为后来纂修《四库全书》的舆论先声。
雍正出书辟谣弄巧成拙越抹越黑
雍正出书辟谣弄巧成拙越抹越黑皇帝也是人,也会干傻事。
清圣祖玄烨(康熙)的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雍正。
他当上皇帝之后,就急不可待地出了一本书,叫做《大义觉迷录》,洋洋洒洒四卷本。
这是他一生干得最傻的一件事。
这件事的起因是:湖南书生曾静,宣扬满族统治者是蛮夷、散布雍正皇帝的坏话,还指挥学生张熙,去策动汉族总督、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后代岳钟琪,让他继承祖先岳飞的“优秀品质”,起兵造反,驱逐蛮夷。
岳钟琪被吓坏了,赶紧把曾静、张熙卖给雍正以表忠心。
这是个谋反的大案,按《大清律》,曾静、张熙两人不仅自己要人头落地,说不定还要活灭九族,甚至牵扯出一大批同案犯来陪决。
然而,雍正却独出心裁:他亲自对案件进行了审定,然后,把自己论述此案的十道上谕、审讯词、曾张师徒二人的口供,以及曾静服软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写的“忏悔录”兼“马屁经”《归仁说》合编成书,取名《大义觉迷录》,付梓印刷。
这本书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主要是两大块内容,第一是论证清朝统治的合法性。
雍正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说明满族人不是蛮夷,是中华正统;第二是论证雍正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曾静不是散布雍正的坏话吗?雍正觉得有必要来论证:“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雍正一一驳斥了上述十项指控。
他说自己是天底下最孝顺、最善良、最慈爱的人,走路的时候都怕踩死一只蚂蚁、压坏一根小草,怎么可能干那些坏事呢?(原话是:“朕性本最慈,不但不肯妄罚一人,即步履之间,草木蝼蚁,亦不肯践踏伤损。
”)雍正还说自己是清朝的柳下惠,坐怀不乱。
(原话是:“朕常自谓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
”)诸如此类等等,一反一正,配合起来看,内容相当劲爆。
雍正不仅公开出版这书,还下圣旨,要求各级官府、各级官吏人手一册,组织学习,认真体会;要求全国的学校,都要保存这本书,当做教材教导学生。
哪个机关、哪所学校没有存书,哪个官吏没有认真学习这本书,都要“严办”。
清朝的雍正皇帝的艺术与文学
清朝的雍正皇帝的艺术与文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而雍正皇帝则是这个朝代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除了他在政治上的才华和改革措施外,雍正皇帝也对艺术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雍正皇帝对艺术与文学的贡献,以及他如何推动了清朝文化的发展。
一、雍正皇帝与文学雍正皇帝是一个文学修养极高的皇帝,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以其独特的才华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精通多种文学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同时也非常擅长书法。
他以文学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对清朝文化的塑造。
雍正皇帝亲自编撰了许多诗词,尤以他的律诗和七言绝句最为出色。
这些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他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皇帝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同时,雍正皇帝还喜欢创作散文,并在散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此外,雍正皇帝还鼓励文人的文学创作,他经常邀请文人雅士入宫,与他们进行文学交流。
他对文人的悉心培养和鼓励,使得当时的文化氛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许多重要的文人和学者都在雍正皇帝的庇护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清朝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雍正皇帝与艺术雍正皇帝对艺术也十分热衷,并对宫廷艺术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在他的统治下,许多重要的艺术作品得到了保护和赏析。
他对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等多个艺术领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鉴赏力,他积极鼓励艺术家们创作并且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支持。
雍正皇帝也非常注重建筑艺术,在他的统治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宫殿和园林修建。
他对于建筑设计的关注使得清代的宫廷建筑风格更加典雅华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雍正皇帝还广泛收集了许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和珍品。
他对瓷器、玉器和字画等的收藏十分热衷,并且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艺术。
他的收藏活动不仅丰富了宫廷的文化氛围,也对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艺术资料。
历史趣谈:雍正皇帝真的是篡改诏书才登上帝位的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皇帝真的是篡改诏书才登上帝位的吗?
导语: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始终是个谜,各种说法褒贬不一,各执一词。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雍正为了这个皇位应该是做了...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始终是个谜,各种说法褒贬不一,各执一词。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雍正为了这个皇位应该是做了精心的布局的,他一直都想做皇帝。
雍正是由别的妃子抚养长大的,从小就缺少母爱的他性格又比较孤僻,和他母亲之间有一种说不清的隔阂感。
他的沉默寡言,使得亲兄弟之间的话也不多。
谁料到他的骨子里一直都想当皇上,善于察言观色的他在康熙面前装的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康熙试探了他几次都没有察觉。
应该说他是非常了解康熙的,他知道康熙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必定会把孙子考虑在内,为了手里有更多的筹码。
他做了大胆且不失时宜的选择,就是让康熙见到自己的儿子弘历,康熙见到天赋异禀的弘历自然喜笑颜开。
仅仅这样想要做皇帝是远远不够的,聪明的雍正早早就开始在朝野内外搜罗合适的人选以备不时之需。
历史上有名的人如李卫、年羹尧、年妃、科隆多等几个主要的人都在最关键的时刻助雍正稳定皇位。
雍正之所以能坐上皇位与他的精心布置是分不开的,人们评价他是一个政治家并没有夸大其词。
大凡有成就的人,试问哪一个他不是做了精心的安排。
雍正性格
雍正性格反差极大,是个非常难以理解的一个人。
他时而表现的嫉恶如仇,时而表现出凶狠残暴的一面。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雍正性格。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雍正告诫臣下 治国重在做实事 而非讲好听的空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告诫臣下治国重在做实事而非讲好听的空
话
导语: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勤政皇帝,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少则一二十件,多则三四十件,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他的批语甚至比
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勤政皇帝,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少则一二十件,多则三四十件,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他的批语甚至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要多。
今天,在留存下来的清宫档案中,就有数以万计的雍正帝批过的奏折。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帝务实的作风。
具体地说,雍正帝的务实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奏报(奏折)“只可信一半”
虚假不实的奏报,在封建官场上比比皆是。
因为有那么一批所谓巧于仕宦的官员,往往能通过弄虚作假吹拍弹唱阿谀奉承而获得那些好大喜功的君王的赏识,并从中捞到好处。
然而,这一套在以务实精神治天下兴邦国的雍正帝那里,却是行不通的。
在清代,官场上曾流行着这样一种陋习,文武百官刚刚到任时,几乎都是极力地述说当地的吏治民生如何地糟,等过了几个月,就一定奏报说,通过雷厉风行的整顿,情况已经如何地好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
对这类奏报,雍正帝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
绝不放过浮夸粉饰的奏报
对于大臣奏折中的浮夸成分,雍正帝总是毫不客气地明确指出,并进行尖锐批评。
雍正二年(1724年),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报说,全省各州县的蝗虫灾害已扑灭十之八九。
雍正帝通过查问河南的其他官员,察觉到石文焯的奏报不是实情,于是尖锐地批评石文焯说:如果不是
生活常识分享。
色厉内荏的雍正反腐
色厉内荏的雍正反腐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7年第8期“色厉内荏”语出先秦孔子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厉”是凶猛,“荏”是软弱,整个成语形容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在孔子眼中,“色厉内荏”者,像是翻墙挖壁进入别人家的盗贼,指外表胆大而内心胆小表里不一的人。
蜚声世界的雍正是大清帝王,岂能与“色厉内荏”扯上关系,尤其是针对他有口皆碑的反腐策略?雍正皇帝在位仅13年,因勤于政事心力交瘁而暴猝,留下的朱批奏折达3.5万多件,平均每天批示8000多字,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雍正在位其间,革除旧弊、废除贱籍、设置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惩治贪污、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秘密立储等一系列铁腕变革政策,展示了一代帝王强悍的改革家风范。
尤其是铁腕反腐,创建了封建官场无官不清的罕见生态。
摊丁入亩政策则成功解决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具有现代财政预算管为“希世仁君”。
要一剂猛药。
明,他曾随康熙出访过很多地方,对腐朽的官场非常了解,钱粮亏空的主因是上司勒索与官员贪污!症结找到,他立马对症下药,反腐利剑迅猛出鞘,实施严刑峻法,声色俱厉,在大清国内卷起万丈狂澜。
不仅抄家,诛杀贪官,甚至株连涉案贪官的亲戚和子孙。
雍正下令:不看情面、严加议处,将贪官的子孙也追查到山穷水尽。
雍正“抄家皇帝”的封号由此“加冕”。
有的贪官想一死了之,保住财产,留后代子孙享用。
但雍正皇帝痛恨贪官,连死路一条也不给,贪官不能以死负责。
雍正四年,广东道员李滨、福建道员陶范,均因贪污、受贿、亏空案被参而畏罪自杀。
雍正下令:即便畏罪自杀也不能放过他们,继续抄查他们的子弟、家人!雍正即位不久,山西巡抚诺敏与下属官僚上下其手,内外勾结,致使山西库银亏空四百多万两。
恩科主考官张廷璐泄漏考题、收受贿赂,营私舞弊,罪大恶极。
雷霆大怒的雍正要把诺敏腰斩、把张廷璐雍正反腐的外在强悍和内在退让,具有色厉内荏的性质,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时代局色厉内荏的雍正反腐文/蹇庐氏理意义,是经济制度上的巨大创举。
历史档案解密清朝雍正
历史档案解密清朝雍正炼丹是道教企求不死成仙的最基本修炼方术。
所谓丹,有内外之分。
外丹,是指以丹砂、铅、汞、硫等天然矿物石药为原料,用炉鼎烧炼而成。
内丹,是通过内炼使精、气、神在体内聚凝不散而成丹,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历代幻想长生不老的帝王大都迷恋丹药。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热心炼丹的皇帝。
雍正在藩邸时,就对道家药石产生了兴趣。
他曾写过一首《烧丹》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
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对“内外丹”就有所认识。
雍正即位后,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赞赏他“发明金丹之要”。
至迟从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雍正就经常服食道士炼制的“既济丹”。
他自我感觉服后有效,还赐给宠臣服用。
雍正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鄂尔泰具折奏呈说,一个月前皇上赏赐的既济丹服后“大有功效”。
雍正批复说,把既济丹与秋石兼用并服尤其好。
雍正还劝田文镜放心吃丹,说:“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
朕知之最确。
”雍正八年春夏之际,雍正大病一常为了治病保命,雍正手书朱谕,命内外百官大规模访求名医和精于修炼的术士。
也就在这年冬季,雍正开始在圆明园升火炼丹。
这本是机密事件,正史不见记载。
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的一些原始记录,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
在这一档册中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在雍正八年十一、十二月间,共有4条,这里例举一条:“十二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矿银十两,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
记此。
入匣作”在此可作几点分析。
第一,几条档案都注明物品传用归入“匣作”。
按例,配给匣作的燃料,只是用于粘制木匣纸匣所需胶料浆糊的熬制。
可是,据统计,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竟耗用桑柴、煤炭4400斤,显然其用途不限于制匣。
第二,传用物品的地点都在秀清村,这里位于圆明园东南隅,背山面水,十分僻静,是个进行秘事活动的好去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皇帝为何要亲自编撰图书并自曝家丑?
导语: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因曾静反清案件而刊行了《大义觉迷录》一书,目的是为了“教育”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汉族知识分子。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因曾静反清案件而刊行了《大义觉迷录》一书,目的是为了“教育”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汉族知识分子。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至尊皇帝与平民囚犯进行大辩论的书,也是史上泄漏宫廷内幕、隐秘最多的一部御制国书。
雍正为何会亲自编这样一部自曝家丑的书呢?
“反清斗士”曾静控诉雍正“十大罪行”
《大义觉迷录》的刊行,缘于湖南的曾静投书案。
曾静是清代很有名的书生“革命家”,他曾醉心于功名但屡试不第,于是断了科举入仕之念,在乡村闭门授徒,经常向学生们散布反清言论。
雍正五年,曾静在省城读到了清初杰出思想家、诗人和时政评论家吕留良的文章,对“其中虽有数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间”的诗句,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吕留良有皇帝之才,无皇帝之命。
出于仰慕之情,曾静派得意门生张熙去浙江拜谒吕留良,但当时吕留良已去世四十余年了。
吕留良的儿子吕毅中交给张熙其父的一批着作,不虚此行的张熙把这些着作带回后,曾静如获至宝大喜过望。
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了“革命导师”吕留良的这些文集后,曾静更加坚定了自己反清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写了《知新录》《知几录》两本书。
在《知新录》里,他大胆放言:“如今八十余年没有君,不得不遍历城中,寻出个聪明睿智人出来做主……”他还集中列举出雍正皇帝的“十大罪行”,即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和任控等,说雍正皇帝是历史上少见的暴君。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