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时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 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 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 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二、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2、纺织业 (1)丝织业 ①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②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③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
④唐代:缂丝技术(通经断纬)明:花楼机 清:锻 (2)棉纺业(衣被天下)
①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 了脚踏三锭纺车 ③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苏州、杭州和南 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④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1、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和艺术品的 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手工业产品 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 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 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 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 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 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 还是“瓷”的信息.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演变含解析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演变含解析

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演变一、古代农业耕作演变过程:1。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

石器锄耕(耒耜);3。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等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1.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2。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四、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分类: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五、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

技术在16世。

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很像油画)商朝-—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六、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代,人们通过农耕活动获得食物,并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逐步发展手工业,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1. 农耕时代的背景农耕时代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0000年,当时人类开始从采集社会转向农耕社会。

在农耕社会中,农业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人们开始在固定的耕地上种植和养殖。

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给人们带来了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并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从事其他活动,如手工业。

2.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发展在农耕时代,手工业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人们通过手工制造工具、器具和其他生活用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手工业的发展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也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1 农具制造在农耕时代,农具是人们生产农产品的重要工具。

人们通过手工制造石制农具,如石犁、石斧等,用于耕地、砍伐和收割。

农具的制造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农产品的丰富。

2.2 纺织业的发展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养殖动物,获得羊毛、绒毛等纤维材料。

这促使着纺纱和纺织技术的发展。

人们通过手工将纤维材料纺织成线,并通过织布机制造布料。

纺织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衣食需求,同时也成为了人们的经济来源之一。

2.3 陶器和瓷器制造陶器和瓷器的制造是农耕时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采集和加工泥土,制造陶器和瓷器。

陶器和瓷器的制造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成为了人们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2.4 金属冶炼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是农耕时代手工业的重要进展之一。

人们通过手工熔炼和铸造金属,制造各种器具和工具,如铜制品、铁制品等。

金属冶炼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也为农耕时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

3.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意义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1.商业发展历程
朝代 先秦时 期 秦汉 隋唐 宋元 表现 特征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时 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私商成为社 从官府垄断到私人商业发展 会主体 “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有所发展,但总 体水平不高 商业发展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农 村集市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使用 纸币“交子”;草市发展;海外贸易繁荣; 市坊界限打破,商业时间、空间不受限制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城镇商业繁荣,江南 出现大批专业性工商业城市;地域性的商 商业依然繁荣,出现新景象 人群体——“商帮”活跃,如徽商和晋商
①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
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 主要来源。 ②局限性: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目录
【深化点拨】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
主导地位,手工业、商业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历代王朝统 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定小农经济;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使明清时
1.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项目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土地制度
目录
【深化点拨】
铁犁牛耕技术是中国古代基本的耕作方式,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发明,可以调节
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中国 传统的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目录
2.小农经济 (1)含义:自耕农经济又称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 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评价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ppt 人教课标版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ppt 人教课标版

⑸明清时期我国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继续发展
耕作制度:多熟种植;
农作物新品种: 大量农 作物新品种培育,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还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
域。
农耕技术:饼肥、套耕。 清代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农书” 《农政全
台湾高山族主要种植水稻,其
书》。
“耕种,如牛车、犁、耙与汉人同”。
纵观中国古代农业,请你梳理三条线索
生产工具的变化
磨制石器
少量的青铜农具
耕作方式的变化
铁器
刀耕火种
耜耕
人的作用的变化
铁犁牛耕
靠天吃饭 无所为
开始主 动参与
利用农具 解放自己
春秋至秦汉是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初步成 型的时期, 主要的成就记住3、2、1。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成就记 住1本书,两项领先技术。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骨耜和复原图
耜耕阶段的半坡、河姆渡农业
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经炭 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 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 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 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 一。
请您思考
请您思考
教材的定义?
《氾胜之书》中古人云。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 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 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 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 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 )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导航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导航

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演进1.原始社会时期,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耕作。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先民采用耒和耜进行耕作,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开始少量使用青铜农具,并懂得采用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农业新技术。

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的发展,标志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为国有制,土地属于国王。

3.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确认,在不同时期还采用过屯田制和均田制。

明朝后期(时期)成为农业发展桎梏。

1.小农经济形成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规模:小;地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历代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政策。

4.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变化:农业出现专业化;手工业与市场相联系。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垄作法。

2.汉代: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赵过发明了铁铧犁,在精耕细作方面出现了代田法和区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了《齐民要术》一书。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

5.宋元时期: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引进了越南的占城稻。

6.明清时期: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出现了新的著名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知识导学1.通过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学习,要认识到生产技术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习“土地制度的演变”这个知识点时,要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部分土地。

3.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支柱,它是封建国家的主要财源,同时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还是负担封建国家徭役和兵役的主力。

【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教案: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答案)

【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教案: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答案)

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考点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①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地域差别: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③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2)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②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③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④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⑤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①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②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③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

④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⑤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的形成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②个体农耕a.产生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b.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c.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摘要】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中一种重要的农耕方式,通过精心照料土地和作物,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精耕细作的历史起源、技术的演化、作用、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劳动力成本高和对环境影响等。

精耕细作仍然具有重要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未来,精耕细作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精耕细作是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传统农耕方式,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历史起源、技术演化、作用、局限性、未来发展、重要性、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概述精耕细作是一种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精心耕作土地,细心培育作物,以实现最佳的产量和质量。

这种传统农业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当时农民们依靠手工劳作和对土地的精心呵护来获得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耕细作逐渐演化和发展,引入了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如犁、锄、种子选育等,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在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心管理土地、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等操作,农民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证粮食的供应和质量。

精耕细作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精耕细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劳动成本较高、耗时较长等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精耕细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如何更好地结合传统农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推动精耕细作不断进步和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 正文2.1 精耕细作的历史起源精耕细作是一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时代。

精耕细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时代,当时人类开始意识到土地可以被耕种,粮食可以生产。

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木耒、铁锨等,进行土壤的翻耕和种植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联系: 首先,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产物。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 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 再次,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综上所述: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就有联系也有区 别,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只能在封建社会到半 殖民地半封建结束期间,两者出现了交集,可 以说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
井田制
• 1.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君把 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又称 公田)里集体劳作 • 3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奴隶 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 4瓦解: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 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 国君缴纳赋税。 • 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我国最早的税收制度 )
中国大运河(Grand Canal) 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 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 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 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 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 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 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 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 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 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 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 2500余年。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汉代 唐代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大镰、 (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 镂车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铁犁牛耕
曲辕犁
西汉耦犁(二牛抬扛)
一牛挽犁的犁耕,始于东汉,至今沿用……
构 造 变 化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2.8.15 小农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手工业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2.8.15 小农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手工业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精耕细作: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
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2)小农经济:
产生 春秋时期 私有土地 的出现 条件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__________ 家庭 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______ __________”式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 方式 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点之一 自给自足 ;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 优点:农民勉强__________ 缺点:规模狭小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是近代以来阻 评价 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 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
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然 经济是封建制度存在的基础,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三种形态的古代手工业 1.概念和地位: (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的手工业,直到明代前期, 都占据着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的手工业,春秋战国产生 之后一直缓慢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在部分行业超过官营手工
没成立;D 项时期要晚于明末清初,选 C 项。
3.土地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剥削关系): (1)原因:①土地兼并——主观原因。 ②人多地少——客观原因。 (2)趋势: ①战国时期产生,到汉代租佃关系越来越普遍。 ②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③明清进一步发展。 (3)影响: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三、手工业成就
春秋末期 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 1.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__________ 金 时代 2.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 属 1.出现: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冶 煤 做燃料;南宋末年开始用________ 焦炭 2.冶炼燃料:汉代开始用______ 铁器 炼 时代 冶铁。 术 3.作用:铁农具广泛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上古时代就学会养蚕缫丝。 丝织 2.汉代丝绸外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________” 的称号。 丝国 技术 3.唐代发明了________ 缂丝 技艺 1.条件: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 纺 织 织业成为新兴部门。 黄道婆 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能 业 棉纺 2.技术:元代________ 织技 同时纺出三根纱。 术 松江 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3.中心:______ 棉布 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4.成果:明代后期,______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15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15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 丝织品一直不是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之前,劳动 人民的主要衣料是麻布。明代中后期,棉布代替了麻布
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
2.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
高水平。
(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 的重要因素。 (3)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 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纺 织 业
烧陶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成就
①东汉晚期烧出了青瓷②南北朝时期烧出了白瓷 陶 ③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 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业 制瓷 ⑤元代开始进入______ 彩瓷 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 宗产品
2.经营状况
①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
产量来增加产品总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它强调集约
经营、少种多收,是中国古代农民的伟大创造,为中华 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
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
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 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三 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3.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给农民,其目 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统治,并不否定或改变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社会现实。均田制并不触动封建土 地所有制。
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主要成就
①青铜铸造:商周时期是其繁盛时期 冶金业 ②冶铁炼钢: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汉代 开始使用煤,北宋已相当普遍,南宋末 ③燃料变化:从______ 焦炭 冶铁,明朝时流行开来 年开始使用______ ①上古时代:人们便学会了养蚕缫丝②西周以后:丝织工艺发 丝 展迅速 纺 丝国 ”称号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______ 织 ④唐代:出现______ 缂丝 技艺 黄道婆 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棉 ①元朝时期:_______ 纺 ②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棉布 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织 ③明代后期:______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件 岳麓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件 岳麓版

[图解识记]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名师指津] 牛耕出现的意义 牛耕出现之前,人类在耕作过程中,无论是刀耕火种,还是石器锄耕,都是以人力
作为农用动力,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畜力。因此,它的出现是农 用动力的一次质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概念导图] 小农经济
[图解识记] 封建土地制度及其影响
影响下逐步解体。
1.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2) 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 外求。 (3) 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 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状态。
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审题干] 题干大意:农夫耕作所得可养活五到九人→一个家庭的人口数量→深层信
息隐含了精耕细作方式、一家一户经营模式。
[析选项]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故排除A项;农业的 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项说法错误,排除;战国时期,封建 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土地兼并,来不断扩大地 产,故排除D项。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五大特点 1. 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经营分散。 2.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或火耕)—“石器锄耕”(或“耜耕”)—铁犁牛耕(主要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梳理
关于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梳理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ppt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ppt

()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解析:晋代时美国还未成立,故A不可能;上述藏品有可能 是从中国掠夺来的,故B错误;题干中材料体现不出D;美 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说明收藏者青睐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促进了私 营手工业的发展。(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 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经济结构角度: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 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生产力发展角度: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 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经营形态的变迁 (1)家庭手工业
①特点:与农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 税,很少进入市场。 ②影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 作用,但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①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 官府 统一经营管理,直到 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
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
最有可能产于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解析: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 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 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A
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 些部门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呈相应变化。

公开课教案: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

公开课教案: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

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考点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①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地域差别: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③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2)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②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③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④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⑤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①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②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③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

④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⑤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的形成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②个体农耕a.产生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b.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c.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

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是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其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最早期的农业形态为原始农业,人们通过采集、狩猎和渔猎来维持生存。

随着稻谷和小麦等农作物的栽培出现,人类开始进行定居农业。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农业逐渐进入了农耕时代。

人们开始种植粮食作物,养殖牲畜,并借助石制、陶器等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的农业逐渐进入了农业社会时代。

农业社会时期,农业生产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推进,如水利工程的发展、农具的改进、种植技术的提高等,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农业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土地兼并和农民负担加重成为社会问题。

然而,农业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

在封建社会时期,农业生产仍然是经济的中心,同时也孕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经济形态和农业技术,如农田水利、农机具的使用以及精耕细作等。

二、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得到推进,其发展也与中国的资源、技术、地理等条件密切相关。

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兴盛和衰退的不同阶段。

早期,中国的手工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人们通过简单的手工技艺来生产生活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业逐渐形成了一些专业化的分工,并且逐渐进入城市地区。

在宋代,手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宋代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各种手工业职业和手工技术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瓷器、纺织品、造纸等手工业产品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卓越的水平。

宋代的手工业发展不仅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课件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课件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时空坐标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 早培植__水_稻____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 (1)主要耕作方法:__刀__耕_火_种___。 (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后来 出现了耒耜。
原始社会
发展历 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 种社会属性:封建社会 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社 会小农经济、社会主义 社会小农经济
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 会,曾一度占据统治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 主义萌芽的产生,尤其是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 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受 到瓦解
关系
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而小农经济 是自然经济的一种存在方式
3.耕作制度 (1)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___都__江__堰____(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 首渠等。 (2)灌溉工具 ①曹魏的翻车。 ②唐朝的筒车。 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 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规律总结:生产力是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因此,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也就成为衡量当时生产 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历代农业生产工具 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当时的经济形态和科技 水平相适应的。
3.男耕女织。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
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

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脉络;2.掌握我国古代农业中的精耕细作和耕地保护的技术;3.掌握古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传统农业文化的内涵;4.培养学生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精耕细作与耕地保护的技术3.近代以来农业的变革与农民的生存3. 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吗?•你了解古代农业中的一些技术和文化吗?3.2 学习步骤1:讲解中国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通过PPT、教材阅读等方式了解中国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背景和脉络。

步骤2:介绍精耕细作与耕地保护的技术通过讲解古代农业中的精耕细作和耕地保护的技术,来介绍古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传统农业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农业的特点和优点。

步骤3:了解近代以来农业的变革与农民的生存让学生通过教材阅读、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发生的变革以及对农民生存的影响。

3.3 小结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4. 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设计一系列评价题目,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本次历史课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了适当的调整。

总体上来说,本次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但还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内容没有充分展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意时间配合,合理安排课堂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

2.课堂练习形式单一。

本节课的课堂练习主要是以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下一次教学中应当加强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练习和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生产为代表。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2.生产工具的革新 (1)刀耕火种:最初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 石镰等简单工具。
①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2)铁犁牛耕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③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纺 织 业
烧陶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成就
①东汉晚期烧出了青瓷②南北朝时期烧出了白瓷 陶 ③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 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业 制瓷 ⑤元代开始进入______ 彩瓷 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 宗产品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1)判断: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 位,它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 (×) (√ ) (2)判断: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中国 (3)选择:(2009· 广东单科,9,改编)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 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 品 (B )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大规模简单协作:商周时期,生产力落后,多采用此 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 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 (2)个体农耕
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影响:调动了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生 活比较稳定;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
高水平。
(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 的重要因素。 (3)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 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 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向西 方一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
经营、少种多收,是中国古代农民的伟大创造,为中华 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
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 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三 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聚焦重点
重点一
史论突破
“昼出耘田夜绩麻”的田园风情——古代精耕细
作的小农经济
[史论要点]
要点1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及其特点有哪些?
提示:(1)条件 ①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
种(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的变化。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4)思考:《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 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反映了我国家庭手工
业的什么状况?
答案:家庭手工业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3)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等。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原因: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
提高。
①原始社会:大禹治水的传说。 ②春秋战国:建成芍陂、________ 都江堰 、郑国渠。 (2)概况 ③西汉:兴建漕渠、白渠;出现地方特色水利工程,如坎儿井。 ④从汉代起政府组织治理黄河;古代治水经验的总结。
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③普及:明清时期,租佃制成为农村经济中的
主要形式。 (3)特点:农民发展。 (4)趋势: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1)判断: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 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 品交换。 (√ )
温习通史背景
学通史
补断裂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历史 内容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原始社 会时期的刀耕火种向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 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 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 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农业耕作模式从大 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社会发展 古代 而不断变化的。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土地 农业 国有制的表现形式。从春秋战国起,土地 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 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租佃关系普遍化 (3)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 北方。随着历史演进,重心逐渐南移,两 宋之际完成
“重农抑商 ”“海禁”和 “闭关锁国” 政策严重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延缓 了中国的发展 步伐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第15课时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 的手工业
【山东考纲】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
的发展。 【课标提示】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归纳为“三个三”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 丝织品一直不是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之前,劳动 人民的主要衣料是麻布。明代中后期,棉布代替了麻布
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
2.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
赋税收入 ①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隋唐 两朝 ②实施: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_____ (3)均田制
沿用。
③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受
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 役。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原因:土地兼并。 ①出现:战国时期产生。 ②发展:汉代,租佃制比较普遍,宋代租佃经 (2)概况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1.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 资料或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如生产工具的革新、 灌溉、施肥技术等),进行细致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来增加产品总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它强调集约
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①出现:商周时期,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②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1)井田制 ③内容: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春秋时期 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废除。 ④瓦解: __________
基础知识导学
(1)起源早,世界领 先 (2)精耕细作、自给 自足 (3)小农经济是基本 经济形态,铁犁牛 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4)土地制度以封建 地主土地所有制为 主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古 代 手 工 业
(1)纺织业:上古时代,出现养蚕缫丝;西周以 后发展;汉代丝绸远销欧洲;唐代出现缂丝技 术;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的部门并发展, 明末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 (2)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萌芽;商周时期是青 铜器的繁盛时期;春秋时期,掌握冶炼生铁和钢 的技术;从汉至北宋,逐渐采用煤做冶铁燃料, 南宋采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 (3)陶瓷业: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东汉晚期和 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青瓷和白瓷;隋唐时期,陶 瓷工艺趋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宋 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 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 品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1)历史 悠久 (2)多种 经营形 态并存 (3)享誉 世界, 世界领 先
高考命题视角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商 业;商周时期出现职业商人和 货币;从春秋战国、秦汉、隋 古代 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 商业 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 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 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选择:“疑是蝤蛴美容颜,蛾眉婉转天地间。高低上下隋
唐始,举重若轻似等闲。”(蝤蛴:天牛的幼虫,身体弯曲 细长)这首诗所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C )
A.耒耜
B.耧车
C.曲辕犁
D.水排
(3)思考:七月七日也被称为“乞巧节”,它源于“牛郎织女 ”的美丽传说。这一传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
③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①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 营管理,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 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②特点: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 族的生活需要,不计成本,不入市 场、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 密,从征役制发展到_____ 雇募 制。 ①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 兴起;唐宋以来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明中叶 以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出现 _______ 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 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②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 消费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