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风险及范防研究

合集下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一览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一览表

附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一览表一、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其他成员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学院201610520001 高学历“漂一族”的社会融入中对弱关系利用的研究李洋胡正德王子璇严昊陈食霖谭明方哲学201610520002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初中生升学意愿研究——以武汉、长沙两地为例张怡胡晨蕾付妍婧段归华张煜民谭明方陈薇徐鹏哲学201610520003 土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生计模式转型研究——以湖北省宜城市刘猴镇、成都市郫县为例古佩玮江维朱思婷欧阳思李晓琪谭明方陈薇哲学201610520004 “精准扶贫”工作中影响“精准识别”的因素探究周诗超唐静莹余晨曾秋琰王国欣刘胜湘熊波哲学201610520005 影响居民社区开放意愿的结构性因素探究彭德源于秋妍和禹楠刘淑捷张利平谭明方陈薇哲学201610520006 新型农地产权制度背景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临的雇佣困境研究——基于河南省许昌县的实证调研葛恒楠李晓博张欣怡李太鑫周璨朱华雄林相森经济201610520007 “互联网+”背景下再生资源回收平台效益问题研究——基于武汉“回收哥”平台的FAHP模型实证分析郭天逸张源真陈雨桐王文星姜楠邹进文陈浩经济201610520008 “互联网+”背景下停车位共享模式的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孙静彭丹张舒萌苏影徐静宋丽智经济20161052000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汉农业ICSA 模式推广的阻碍性因素探究乔贵丽林冰袁静雅冉嫒张媛朱巧玲经济201610520010 路径依赖视角下“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经济效率研究张宇宁罗雅琦何心宇吴永莎罗良文经济2016105200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武汉为例覃显雅袁静雅杨淑谦夏冰婉肖丽雯张霞经济201610520012旅游精准扶贫的经济绩效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林冰乔贵丽张叶王平尤嘉辉李小平经济201610520013 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中财政补贴的运行效果及改善路径——基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四省十二县的实证调研弓晓萌刘春雨林铃王竹王淑媛金荣学财税201610520014 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颜新弓晓萌崔鹏麟江锐邓巍庞凤喜财税201610520015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视角下“多校划片”政策实施现状、问题与完善路径——基于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与厦门市的实地调研李钊李岚罗斯张岚琪赵梓荣王银梅财税201610520016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的研究——基于湖北、陕西、云南三省的实证调研刘羿含刘子藤赵婉祯徐蕊赵梓荣李祥云财税201610520017 公共配置效率视角下农村特困老人签约照料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以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为例蒋汉津张雪麒高琦王怡丹陈巍云赵兴罗财税201610520018 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模式运行机制及效应评估——基于福建、安徽、湖南三省的实证调研曹泉董晔李艳旭刘羿含刘子藤薛钢鲁元平财税201610520019 财政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及其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湖北省巴东县、随县、公安县三县的实地调查雷玉琪段晓静晏颖李玉玲向巧李祥云财税201610520020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路径研究——以河北省肥乡县和山东省济南桑梓店镇为例刘春雨文箫何弋頔周黎李景友财税201610520021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对农民进城落户意愿与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研究卢茜张俊东杨晓璇李丽杨巧郭磊金融201610520022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效用评估及优化分析——基于农户福利视角的实证研究李兰廖明灿李玉洁王语琪蒋贞秀胡宏兵徐水安金融201610520023 农村内置金融模式的风险防范策略研究——以珠海斗门区、鄂州张远村为例李方凯汤光毅余雪霏陈方正万珍珍陈红吴韡金融201610520024 移动支付用户行为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强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微信支付、QQ钱包和支付宝为例张婧张峻宜孙姝文温馨郭然坡李芳何恭政金融201610520025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信用保证保险效用评价和推广可行性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王飘苏梦雪冯泽宇许唐纳胡宏兵张洁金融201610520026 投资联动模式下商业银行与投资机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陈岱许少山孙璇毕卫翔冯亚宁李芳金融201610520027 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学区房资源配置优化路径探究——基于AHP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万紫彤汪建新李佳雯刘舒敏周洋张东王凌云金融201610520028 农业“保险+期货”服务“三农”的效益评估和创新设计——基于大商所试点模式研究刘星玲陈一铉孙悦麻尧陈哲林袁辉吴建军金融201610520029 基于R语言的简易回测平台搭建谭姝茜李方亚张柯王伟张奕捷李标马忠明金融201610520030 股权众筹养老院探究——以湖北常乐养老院、黑龙江紫丁香养老院为例马强郭歌郭婷宣妍珂李培吴韡周先平金融201610520031 三农新模式下“企农共赢”微金融平台的风险节点预测——以湖北农行“E农管家”平台为例周籽妤宫佳林薛婵娟余雪霏朱晓姝张金林金融201610520032 绿色债券的信号显示作用对企业融资结构改善的效果检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苏玉斌徐雅玉于晓宝毛庆陈镇陶雄华金融201610520033 移动金融背景下国产NFC支付的前景分析——以Huawei Pay为例华子天卢婷韦颖宁陈哲宇伍晓丹李建华金融201610520034 县级市“有房无人”问题与银行信贷政策关系研究姚峥嵘何平金凌龙俊雄张知宸卢建新鲁臻金融201610520035 经济学视野下对我国准公益信托运作模式的探究——以安信信托为例王来利向航戴岸深吴静王熠琳李建华郭磊金融201610520036 当前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调查及改进措施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余金馨杨蕾黎洋郭诗樾李春涛金融201610520037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析及模式优化——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王悦晨陶婉青潘美伶刘子琦杨丝禄王凌云刘康泽金融201610520038 普惠金融视角下武汉市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需求调查分析杨郑宇文蕾李雪岩刘万萍刘冬姣金融201610520039 电子竞技直播权归属实证研究李宗亿沈熙菱纪晓彤李湘毛玲肖志远法学201610520040 保障低价药品正常供应的规制方式研究——以常用低价药断供或换装上市为背景胡润泽柯维维胡李娜向谦秦小建陈实法学201610520041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李新宇蔡凯宇徐珮瑶吴金阳梁维秦小建汪良平法学201610520042 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程序的研究----基于武汉、泉州等地的实证分析林秀凤苏影刘映达胡钰菡刘湘羽孟令志陈晓敏郭磊法学201610520043 大学生视角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实证研究—以高校法援资源优化路径为切入点黄欢纯韩靖张一帆,刘岁涵罗心严本道郭倍倍法学201610520044 互联网股权众筹引入FOS制度的研究陈锦贤邵华赵居孔王斌邓晓静法学201610520045 反家暴举证责任分配调研——以武汉、崇安、广州为例卢丽彬毛颖达喻梓茜蓝禹柔朱航麻昌华孟令志法学201610520046 对广告法关于虚假广告处罚规定的合理性探究王海晓郭晓霞王明英张彤赵芳春秦小建法学201610520047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贷的法律问题研究——以武汉为例何静雯陈嘉怡林梓婷覃敏姣王泽均麻昌华李石山法学201610520048 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模式及法律规制探究——以淘宝众筹、积善之家为例刘思琼王姗成慧玲康京宇付娅迪汪良平秦小健法学201610520049 电子法庭审判模式程序规制研究——以吉林电子法院、浙江电子商务法庭试点现状为例方傲兰陈石梅玉山陆晶晶黄维邓晓静严本道毛玲法学201610520050 电子发票制度实践优化研究——基于武汉、上海、深圳等地的实证分析毛颖达宁新波罗谷萌韩靖杜也渡黎江虹肖金林法学201610520051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下农村学前教育的角色完善——基于郑州、洛阳、周口等地的实证调研王振华袁晗姜伟萍郭华锋刘泰佑麻昌华秦小健法学201610520052 房屋短租存在的风险及规避机制的规范研究杨超颖黄维周璇陈奕汝乔新生秦小建法学201610520053 针对基层治理视角下精准识别机制的实践困境与制度完善——以湖北恩施龙凤镇为例向海霞韩欣茹任姝容杨尔文任丽戚建刚秦小建法学201610520054 P2P平台规范化进程中对高校校园贷风险及规制模式的研究——以武汉、广州、上海为例侯震于洋刘浠雷若雪漆放秦小健胡开忠法学201610520055 检察院为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探究——基于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的实证分析肖思晗陈启凡李政霖王诗霓王韵琪蔡虹张忠民法学201610520056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考察——以新《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出台为背景梁馨文王延文黄伟力张仪昭袁晓馨卓朝君法学201610520057 关于大学生网上贷款的现状分析和现存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华中七校为例李伟谭金哲周君良汤羽欣陈新胡先锋法学201610520058 社区街区化实证调研——以武汉市融科天城社区与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程诗天何睦琳梁萌瑜苍明磊杨元翀苏彩霞刘代华刑司201610520059 网络预约模式在高校大型旅游活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以武汉大学赏樱预约为例吕行黄珊珊余镛冯冰冰张思诚胡向阳章昌志刑司201610520060 社交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证调查与防范对策研究卢根蔡国伟程浩坤邱越梁菁付凤刑司201610520061 风险社会下疫苗安全的法律保障及风险防范——以济南、上海、武汉市等地为例许灵铭覃曦菡佘虹谕张睿张明诚郭泽强李正新刑司201610520062 街区制改革背景下社区治安防控对策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常青花园、宜宾莱茵河畔为例杜晋国庞万腾王冉冉李怡李钊董少平章昌志刘建华刑司201610520063 《“互联网+”背景下法院审判流程E化探究——基于吉林电子法院的实证分析》王筱雯方乐云朱诗忆饶雨兰周详周凌刑司201610520064 心理学视角下的第二代流动人口行为问题研究陈中源曹泉陈军万依恒谭志朝周凌付凤刑司201610520065 网络安全背景下“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司法具体适用探究——以快播案为例吴雅梅张笑盈陈玉慧何茜王诗霓郭泽强刘代华刑司201610520066 “互联网+”背景下跨国界语言学习社群建构模式研究侯晨阳关雨雨雷博琳周云皓毛小文蔡圣勤罗桂花外语201610520067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高校英文广播节目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以武汉七校为例党梁隽石苒孙杨耿介坦林梦媛胡惮陈立华外语201610520068 “互联网+”背景下英语语音评测软件的效用评价和前景分析——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例关雨雨侯晨阳李顺彩袁艳莹宁绍新王娜罗桂花外语201610520069 基于UGC/PGC对比分析的自媒体输出内容优化实证研究李格瑞许芳玲武斌倩廖静怡占俊英李晶外语201610520070 中国英语新闻网站在华中七校外籍人士中的传播效果研究——以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为例饶振宇汪雯石宏喜石金阳李宏群曾静王娜外语201610520071 “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结点城市语言服务业发展探究——以武汉市为例王文娟余晶黄玥牛思莹陈馨雷朱虹外语201610520072 受众视角下网络直播娱乐化趋势的发展定位研究张宇林东丽董晓静邢佳康帅刘兰珍张颖新闻201610520073 TED模式的科技传播影响力调查研究——基于武汉市四个高校TEDx团队的实证调研林东丽邱俊谦王若炎刘铭朗王珺晗余秀才苏新力新闻201610520074 浅析“墨分五彩”在动画场景中的应用——以《牧笛》为例宋忠春安薛睿李若云雷琬莹石达黄喜雨新闻201610520075 戏剧边缘化背景下校园话剧的市场潜力分析——以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为例傅孟杰熊欣邹玥周佩婷涂辛砾胡德才张玖青新闻201610520076 “剧”变时代,网络自制的受众行为及需求探究需求王思玮李丹王怡人张碧清刘佳欢刘兰珍张颖新闻201610520077 框架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报道效果的实证调查——以武汉高校媒体为例程渝宁绍辛邹思恒张婷雯汤可名高海波刘兰珍新闻201610520078 大学生电影消费及电影审美取向研究——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黄葭荔董晓静周举昊陈彤黄萌萌帅锦平刘畅新闻201610520079 职业偶像对新闻专业学生职业理想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武汉七校为例许建宝宁绍辛张皖甜吴思清高海波刘兰珍新闻201610520080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外包管理的农户参与意愿和路径探究彭思曼詹志林刘振林刘阳姜紫纯邓远建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81 供需双方感知视角下移动医疗B2C模式的风险管理探究裘若莹杨明晖周潜厚于鹤峰姚升保张传杰工商201610520082 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策略研究舒颖王悦晨胡思哲孙琳吴海涛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83 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诱发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张帆孟杨周菊含曾丽橙陈佳敏邓爱民张大鹏工商201610520084 城乡公共文化供给差异对居民宗教信仰的影响——基于浙江、湖北、贵州的调查黄未沙竞文李梦婷陈珩宋敏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85 共享经济模式下货运O2O平台优化研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视角刘雅儒鲁婕王翔宇赵雅欣丁嘉呈刘仁军工商201610520086 水产品生鲜电商发展路径优化——基于DEA与FAHP模型的实证分析周勤郭天逸龙佳希周家宇王婉君吴振球邓远建工商201610520087 多元联动复合型精准扶贫体系的优化探究——以贵州省丹寨县复合扶贫体系为例闪小雨刘紫斌孙江杨志明范嘉轩郑家喜工商201610520088 网络外部性下P2P借贷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视角余少辉刘金璐刘阳李成峰赵先龙杜鹏李小玲工商201610520089 京东乡村白条对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效果测评——以重庆巴南区为例隋鑫李荷苏鑫宇张烨成詹天宇杜鹏工商201610520090 网络辟谣机制的构建与优化: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机制的仿真陈雪胡静程婧金思雪李佳雯陈瑞陈方宇工商201610520091 粮食补贴、涉粮主体偏好与粮食安全——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调查黄思思夏雪杨驭心陈明江澜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92 “三权三抵押”模式运行机制的效应评估及路径优化——基于浙江嘉善试点的经验证据陈文波沈怡柳雅丹张科铭刘文馨祁毓张传杰工商201610520093 我国西部地区农产品C2B流通过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及云南省曲靖市为例郑璇王昊黄艺璇何炎檬吕金润张传杰工商201610520094 绿色经济视角下湖北省农村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kaya模型李静雅陈梦婷马宇慧陈晓霖向昕胡川工商201610520095 互联网O2O背景下外卖APP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以食品安全为例张斌邓娟娟高心仪刘琪刘智聪王新刚工商201610520096 供给侧视角下花卉旅游产业链的优化研究——以武汉樱花旅游为例廖赛男孙钱林少娜卢中琴赵红妍刘培松周凌旭工商201610520097 T2O模式与游客消费行为的互动影响机制董明杰夏雪莹丁亚丽靳博睿唐典舒伯阳张大鹏工商201610520098 异质性需求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优化探究——基于湖北省钟祥、仙桃市试点的实证调研邢佳闵程周潜厚章玥刘开元郑家喜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99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现状、问题与应对措施——以武汉市部分高校为例范瑶嘉朱俊歌李斌何照璇李丹邓伟会计201610520100 F2F模式中农民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基于FAHP模型方法论的风险分析別舒啸吴子介周浩林靖钦郭歌张敦力会计201610520101 光伏农业精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分配模式研究——基于福建三明和内蒙古商都的调研王婧云陈晋泰郑巧云黄静文贺欣会计201610520102农村电商小农信贷模式推进与优化研究——以山东汶上县、武汉为例邵佳颖李湘文张晓肖冰徐彤张志宏周奕会计201610520103 去产能化背景下,国企职工安置与分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黑龙江龙煤与湖北武钢集团产业职工安置模式为例余浩岚肖学纯刘焜江伟民吕琛郑玲会计201610520104 “生态政绩观”视角下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模式探究潘扬石悦蕾陈薇逄浩龚懿李璐曾小青会计201610520105 精准扶贫背景下政策性银行金融扶贫对策研究——基于湖北、江西两省农业发展银行的实证调研分析邹凯黄晓达秦丽曹睿朱颜丽唐国平龚翔会计201610520106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对农村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及效用评估——基于儿童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的微观调查邓旬轲杨惠婷曹芬张珊红祝菁菁赵纯祥祁毓会计201610520107 “分享经济”背景下众包物流管理模式分析——以人人快递为例时雨项兆琪李晓华梁嘉豪吴德军施先旺会计201610520108 绿色金融创新体系下PPP环保产业基金的应用前景探究——以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云蒙湖环保PPP项目为例尚琳璐孙昊帆胡傲然欧冬妮张晴雯王惠芳杨青龙会计201610520109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研究朱佩晗尚靖薛茹云陈曦石梦雨何威风,吴德军会计201610520110 探究零售出口税收新政对保税备货模式下的跨境电商的影响和企业对策——以天猫国际、聚美优品等为例杜里昂郭甜妮陆普颖蔡宜明王佑飞孙贤林薛钢会计201610520111 去产能背景下钢铁行业职工安置方案的研究——基于武汉市钢铁集团公司的调研分析王晓涵夏瑜佳贾义博王冰玉陈希龙李四海杨国超会计201610520112 共享经济背景下我国在线短租行业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国内外短租平台对比分析许婧涛邵雪甜王伊明张晚成曾小青金静红会计201610520113 会计代理记账市场转型升级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陆定超尚靖王子瑶彭雪钒熊栩彬杨帆会计201610520114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研究李秋儒白雪纯邢祎珂马海成李旻晟王清刚高文进会计201610520115 对股权众筹融资模式下创业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探究——以京东众筹平台创业企业为例王厚意张阮容闫晓楠宁绍辛陈映辉谭艳艳会计201610520116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合乘顺风车共享模式的优化研究——以滴滴顺风车为例蒋洁王心悦李墨谷孙钱李林蓉唐国平金静红会计201610520117 循环经济下“互联网+回收”类企业运营模式及成本探究——基于再生活、爱回收、回收哥的实证调研陈亚男刘若远陈明宇王晴李春蔚施先旺会计201610520118 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民福利变化测度的实证研究--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黄科文娇慧陈璐刘博远张航航李云新公管201610520119 关于遏制人身与财产犯罪的公共政策强度研究--基于拐卖妇女儿童和集资诈骗的实证分析童文思翁凯歌李俊杰吕婧宋玉超曾婧婧公管201610520120 湖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其完善研究岳朝辉代明达夏黎明王俊雪刘一曼乐章公管201610520121 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变动对银发产业升级调整的影响预测—基于渐进式退休政策的颁布视角李宝东吴炜堃孟繁杏张航航郑捷田艳平公管201610520122 "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就业途径创新探究--以武汉市为例陈可馨刘佩月吴振天王澳肖宁蒋文莉于长永公管201610520123 资本禀赋对农户土地入股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多样本入户调查的分析许蓬霞徐张欢黄雨婷丁诗妮孙雯杨磊公管201610520124 “农业园田化”运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高安市、鹰潭市的实地调研阮皓雅王晓瑞彭娇霞郑文祥肖宁李云新公管20161052012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家庭结构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王志鹏陈奕钊韩俊杰汪雯慧张芬黄宏伟公管201610520126 基于电商平台消费者购买评价的文本挖掘——以智能手环为例万文娇孔慧琳黄菡魏羽璠王晨张虎张海波统数201610520127 关于车联网智能服务的模拟构建——以停车服务功能为例曾洁颖张昕琳甄子琛晏琦郭潇阎国光统数201610520128 央行监管新规下P2P网贷平台发展前景预测及行业规范对策研究---以人人贷为例李亚鑫查时雨屈惠荣邵雪甜徐晓芳张海波马忠明统数201610520129 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对帮扶主体资格认证的多维度实证研究——以云南永胜县、湖北省竹溪县为例张斐扬常翱翔陈姝锦王少华张文雅魏捷郭磊统数20161052013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钢集团裁员模式以及其制度端改革的实证研究彭春淋李卿吴雨濛江锐唐锦柯刘洪蒋锋李素芳统数201610520131 供给侧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优化研究——基于江苏与河北两地的实证分析崔鹏麟阳昀烨倪叶程漪澜王诗琪朱喜安王艳清统数201610520132 智慧医疗系统的现状研究与优化分析——以武汉市为例李志刚钟佳朋张雯婷査时雨袁梦阳张海波王怡统数201610520133 基于倾向值匹配分析对新医改下城乡居民医疗支出的对比分析及影响探究——以武汉地区为例雷岳徐迅捷陈晓霖梁艺雯陈婉婷王莹马忠明统数201610520134 基于匹配优化算法的拼车服务实时调度研究邓庚吴博张玉潇苏以鹏王胜张承德熊平工程201610520135 基于校园新闻观点识别的大学生舆情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袁钺陈行健张文慧代月月刘勘工程201610520136 基于Mie散射原理与能见度对光强的需求设计车载雾霾警示灯及其实用性探究石景萱邹庭许嘉棽蔡元惠龙云飞杜建华工程201610520137 基于S/S技术草炭改性高铝水泥钝化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吴晟哲李睿余雨彭述扬李梦莹朱熙工程201610520138 基于Unity 3D的虚拟校园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刘怡李林燕黄怡文叶夏秋何阳宋广华工程201610520139 高氟温泉水的环境迁移转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咸宁温泉地区为例彭述扬左臻梓陈慧刘再冉杨益杨俊工程201610520140 基于“互联网+医养一体化”背景下打造社区慢性病诊疗系统周威马瑾熊斯玥张初晨金大卫余传明工程201610520141 基于GPS的校园安全互助与自动报警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实现——以武汉高校为例魏玮周铭翩雷一鸣曾璇翟羽佳叶焕倬工程201610520142 基于大型物流仓库仓储机器人最优拣货路径的研究与设计王迪李莹玉张欣王利会夏凡李毅鹏工程201610520143 基于Zigbee技术的消防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吴雨澴李思娴李祎佘华阳王璐姜威陈子鹏工程201610520144 高考志愿辅助填报系统算法及应用研究耿一丹李浩文杨鸿锦于晓宝区可蓉屈振新刘琪工程201610520145 基于隐私保护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李晨晨褚齐齐邓庚李亚男侯天居熊平工程201610520146 探究武汉积分落户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及特异性——以广州、深圳、天津积分入户政策实施情况为参照吴婉莹刘国桐李赫然敖雨萌李咏红帅杰文澜。

农村土地“三权”市场化的缘起、风险及趋势

农村土地“三权”市场化的缘起、风险及趋势

农村土地“三权”市场化的缘起、风险及趋势摘要:农村土地市场作为农村最为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从农村“三权”市场化角度出发,对农村土地市场化缘起、风险进行了综述,并试图找到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三权”市场化模式,为农村土地市场的完善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农村土地;市场化;缘起;风险引言土地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产,在维持人类生存和日常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土地市场是农村最为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它在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和生产效率、实现土地集约和规模利用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土地资产表现为三种权利,即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

土地资产与其他资产有许多重大的区别,土地作为农民最大的财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

土地作为稀缺性资源,其增值收益的特殊性要求农村土地使用权自由流转。

“三权”市场化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提高土地资产的流动性,实现规模经营,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本文对农村土地市场化缘起、风险进行了综述,并试图找到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三权”市场化模式,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做出贡献。

一、农村“三权”市场化缘起(一)市场化概述市场最初是被看作商品交换的场所,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市场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现代更多的被看作是一种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制度安排;是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是工业时代出现的私有化、工业化、城市化等诸多因果链上的一个最终结果;是市场机制在经济中对资源配置所发挥的作用的持续增大,是经济体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不断地加深和增强,市场机制从逐步产生、发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

市场化可以定性的被看成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市场化的诸多属性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它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市场化的程度必将逐步提高。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其存在的风险,包括缺乏监管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如加强监管措施和提高信息透明度。

总结了这些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对策的实施能够改善这一领域的状况。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风险、监管、信息不对称、对策、总结、展望、改善、实施情况。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用于取得贷款的行为。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将自己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来获取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或进行其他投资。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农民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无法取得土地所有权,这就导致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较低,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

农村土地市场不够规范,土地流转不够顺畅,导致抵押贷款存在较大风险。

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给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有效的监管和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等多重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其有效运作和发挥作用。

农业银行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研究

农业银行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研究

展 步入 “ Q 1 o1年
第8 期 3 9
益权 出质担保 ,向金融机构 申请取得
包取 得的土地承包 经营权可 以依 法采 取 转包 、出租 、互换 、转让 或者 其他 方式 流转 。上述 法律条款可 以说 明 以 下几个问题 :一是土地承包 关系有效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质 押
效 劳动 力减少 ,迫使 土地经 营只能通 过机械 化耕作来 节省劳动 力 ,从而提 高 土地 经营 的质 量与水平 。二是增加 了土地 经营者对 资金 的需 求。经营 土 地 的大量增 加 ,经营者投 入经营 的资
金也 随之大 量增加 。在 自有资金不足

是农村 土地承 包经营质押 贷款
期长 。我 国法律规 定土地承包 关系最
高年 限为3 年。通过 出租 、流转等方 0 式 取 得 的 土地 只 要 在 法律 规 定 期 限 内 ,双方签订 的承 包协议就具 有法律 效 力。二是 国家保 护土地承包权 依法 流转 。承包人在 自己无法经营承 包土
营 ,具有较 强的稳定 性。 以农村 土地 承包经 营权 作为贷款担保 既符合农村 土地承 包经营特点 ,又符合农业银 行
风险防 控理 念 ,同时也 能够更好地 完
革金 融服务 ,不断增加对 “ 三农 ”的 信 贷支持 。但 面对我 国广大 “ 三农 ”
市场 , ̄ ' N 新信贷产 品 ,实现 与市 u. 1 - J 场地 有效对 接 ,是每个 “ 三农 ”从 业

信 贷产 品成 为经营者 首选。实际 上 , 这些拥有 大量土地 的经 营者也正是农
业银行 “ 服务三农”的主要对象。 作 为农业银行 “ 服务三农” 的主 体 对象 ,农 村土地承 包者的 固定 资产 价值低 、抵 押手续合 规难度大 ,无法 通过 固定 资产抵押来 降低 信贷风 险。 承 包者 收 益 主 要 来源 于土 地 承 包 经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户将自己名下的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来申请贷款,从而获得资金用于生产经营。

这种贷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农民缺乏抵押品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因为土地的流转和承包权的不明晰,部分农户存在虚假抵押、重复抵押等现象,导致贷款风险加大。

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部分农户信用记录不良,难以获得贷款,造成资金难以流入农村经济。

监管缺失和政策不够完善也给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带来了诸多问题。

有必要对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监管和完善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已达200字,符合要求】。

1.2 问题意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农村金融领域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

在许多农村地区,农民将土地承包给他人或集体经营,获得一定的收益。

由于缺乏土地确权制度和相应的监管机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抵押贷款面临一系列隐患和风险。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土地的价值难以准确评估,导致抵押贷款的风险较大。

农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保障性,使得抵押土地产生的法律问题更加复杂。

农村贷款主体多为农民群体,他们对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缺乏也增加了抵押贷款的不确定性。

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可能忽视了抵押贷款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给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急需从多方面出发,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解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部分农民缺乏足够的信用记录,导致银行难以评估其信用风险,从而影响贷款审批的效率和质量。

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房屋产权流转的风险及防范

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房屋产权流转的风险及防范
的途径 , 不能 发挥资 本增值 应有 的效用 。 因此 , 真正 要

1 有 利 于进 一 步 拓 宽 农村 居 民融 资 渠 道 , 快 . 加
农村产业农展。 农村现有的融资渠道多为当地农村信 促 进城 乡资产 要 素 的 自由流 动 , 首先 需要 搭建城 乡统 用社发 放 的小额 信用贷 款 , 虽然 融 资不需要 提供 任何 的流 转平 台 , 由金 融机 构 出台政策对 农 村土地 房屋 的抵 押 质押 手 续 , 由于 贷款 数 额较 小 , 但 不足 以满足 的融 资行为 予 以肯 定和扶 持 。

村 资产 的资本化 。 农村 家庭 除拥有承 包地 、 宅基 地 、 房
屋外, 还有 自留地 , 林地 等 , 这些 资产 因受现行 法律 但 政 策 的 限制 , 除承包 经 营权 可较 为顺 畅 的流 转 外 ( 承

金融 支持 的必要性
包经营权抵押被禁止) ,其他资产 尚缺乏转化为资本
民财产价 值 的实现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推进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建设 的若干 意 见》 中提 出, 加 快推 进 农 要 村 金融 改革 , 为新 农村 建设提 供体 制保 障 。随着 全 国 城 乡统 筹工 作 的稳 步推 进 ,金融 配 套支 持 已迫在 眉 睫, 如何 才 能 既最 大 限度 发挥 农村 资产 价值 , 又保 障 融通 资金 的安 全 , 成为摆 在 政府和 金 融部 门面前 一个 亟待解 决 的问的阻碍 。另 外 , 行 银
对 潜 在借 贷 人 的信 用也 不 像对 城 市 居 民那样 有 相对
土 地 、 屋 , 市居 民和农 村 居 民对 其享 受 的权 利 却 房 城
完 善 的信 用评 价和监 督体 系 。

银行抵押贷款业务风险案例

银行抵押贷款业务风险案例

银行抵押贷款业务风险案例一、土地经营承包权抵押的风险特征及防范01案例某公司与当地镇政府签订了20年的土地承包协议,承包费用一年一付。

随后,该公司在银行办理了土地经营承包权抵押贷款。

因该公司倒闭无法正常支付土地承包费用,当地镇政府依照合同的违约责任约定起诉至法院要求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

债权银行作为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权人无法对抗土地使用权人的请求。

该笔贷款在贷前调查中对承包协议的审查不严,判断有误,导致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于形式,实质上等同于信用贷款。

02风险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缺乏法律保障。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本身与现行法律存在冲突,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物权法规定:除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四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外,其他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是不允许抵押的。

虽然2016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但也是局限于鼓励试点和试办此类抵押贷款,对于产生的风险并没有规定给予风险补偿。

目前,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尚缺乏较高层级的法律支撑,一旦贷款出现风险,诉讼时极有可能陷入缺乏政策及法律层面支持的困境。

二是土地流转方面,市场和价值评估尚未完善。

全国绝大部分县市都未建立成熟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一旦经营户出现贷款违约,抵押的土地经营权难以变现,这是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最大难题。

参考最新颁布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再结合实践操作,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应当符合以下5个条件:(1)用于抵押的承包土地没有权属争议。

(2)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依法拥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3)通过合法流转方式获得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与承包方或者经承包方书面委托的组织或个人签订了合法有效的经营权流转合同,或依流转合同取得了土地经营权权属确认证明,并已按合同约定方式全部付清了土地租金。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已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抵押难、贷款利率高、风险控制不足等。

我们有必要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抵押难目前我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着抵押难的问题。

一方面,农村土地多为集体所有,未能落实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成为一项难题。

农村土地资源质押难以变现,使得金融机构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存有顾虑,抵押难成为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一大障碍。

2. 贷款利率高相比城市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利率通常较高。

金融机构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通常会设置较高的贷款利率,这给农民的负担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的重要因素。

3. 风险控制不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涉及土地流转、产权确认等多个环节,尤其是土地产权确认繁琐、周期长,导致风险控制不足。

一些农户为了获得抵押贷款,往往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从而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二、对策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要解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抵押难问题,首先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归属,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的运作,使得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流通更加顺畅,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设立专门的抵押贷款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机构,针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相关的金融产品。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农户的还款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的融资需求。

3.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要针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土地产权确认和抵押登记程序,加强对农民信用情况的调查,严格审核贷款资格。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近年来成为法学和经济学共同关注 的热点。随之而来的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探讨与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越来越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 善仍然需要探索和思考。
浅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思考.pdf 二及制度完善以金坛市为例.pdf 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风险及范防研究.pdf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几个问题.pdf 2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三个法律问题的思考.pdf 21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25 地租视角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pdf 2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pdf 37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pdf 38 试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完善.pdf 40 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因及改善路径.pdf 43 34 17
社科论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金秀丽 (吉林省双辽市辽北街土地管理站 136400)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产生的问题
农用土地的现状从实践的情况看,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 个方面: 1.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是依靠行政方式推 动。推动土地流转, 有一个基本前提——坚持土地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更需要提醒的是, 允许土地流转并非允许农村 土地私有化。靖安县农业局负责人说, 各级政府应在不得改 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 承包权益的前提下用好权。重要的是, 促进土地流转, 要尊重 农民的意愿, 而不是地方政府的意愿, 有些地区不尊重农民意 愿随意收回农民承包土地, 搞重新发包、 出租和集体统一经 营, 这种行政命令的流转方式造成农村土地承包期不稳定, 承 包关系频繁变动以及农民土地利用短期行为等问题, 损害了 农民的利益。 2.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农村 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农村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目前,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形式以及转包为主, 形式比较单一, 流转主要在邻里 和亲戚之间进行, 而且流转的内容简单。由此可见, 农村集体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自发阶段, 既缺乏明确的法律依 据, 又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 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地资 源的优化配置。 3.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由于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多自发形式, 土地流转双方往往贪图方便 而不遵循一定的程序以及履行必要的手续, 也没有通过流转 合同或者契约来规范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通常采取 “口 头协议” 的方式进行私下流转, 造成土地承包关系的混乱, 土 地流转无序进行, 导致纠纷越来越多。 为权利明确属于农民外, 有关转包、 租赁、 抵押、 转让等其他土 地权利均未进行设定, 土地的使用权、 收益权、 处置权的行为 主体是农民还是集体也不明确。 第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 未能按土地物权的属性给 予保障。土地承包获得的土地具有物权的特征, 但目前却以 债权的形式给予保障。土地权利稳含或附属于经济承包关系 中, 以承包合同的形式表现, 当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引起承包关 系变化时, 土地承包关系也随之改变, 同时, 合同双方当事人 订立的一种契约关系, 隐含于承包关系中的土地权益就与第 三方无关, 所以, 无论怎么强调承包稳定关系不变, 只要合同 不复存在或出现问题, 承包关系、 土地权益也将不复存在, 剩 下的只是合同双方当事人自己内部的债务纠纷。从法律属性 上讲, 这样的土地关系是难以稳定的, 对土地权益的保障也是 不可靠的。 2.法律滞后。土地法律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土地资源的保 护和有效利用。土地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 是土地权属关系、 利用关系、 流转关系和管理关系。正如有学者认为, 中国现行 土地管理法律对土地产权制度的安排, 都是建立在政府供给 土地资源的基点之上的, 也就是说, 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都是 在政府所允许的范围的制度创新, 是政府供给土地资源的制 度完善, 是政府对土地产权的管理, 即土地行政的制度安排, 而不是土地产权制度本身的诱致性发育。关于农地经营权流 转的问题 《土地管理法》 及 《土地承包法》 远滞后于政策及行政 法规、 司法解释。 3.限制过严。第一, 主体的限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 从事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生产。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 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的, 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 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并报乡 (镇) 人民政府批准。 ” 由此可见, 农地使用权主要限于本社区内的 农民之间, 非本社区的个人或组织受让农地使用权作为例外 受到严格的限制。第二, 流转的前提是必须转发包方同意。 《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 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 可以转包、 转让、 入股、 抵押, 但必须经发包方同意。第三, 流 转形式较少。就目前有关规定来看, 主要限于转包、 转让、 入 股、 互换四种形式, 如 《农业法》 第 13 条, 《森林法》 第 15 条等都 只规定了以上四种形式, 而对于出让、 出租、 抵押等形式则缺 乏应有的规定。 纵观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我们发现其中的 其次, 承包土地的权益是含混和残缺的。承包和经营实 属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 在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上非属于同 一层次, 享有的土地权能也不同, 笼统不加分割难以形成明晰 的土地产权。严格地说, 目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仅是一种在 土地上耕作的权利, 并非真正意义的地权, 除了承包土地的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质押物,借款人与贷款机构签订合同约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给贷款机构作为担保,并在还款期内按照约定的利率和期限按时还款的一种贷款方式。

这种贷款方式在农村地区非常常见,因为土地是农民们最为珍贵的财产之一,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担保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出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帮助他们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普遍缺乏资金实力,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民的贷款需求普遍抱有保守态度,信贷条件比较严格。

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让农民能够依靠自己的土地资源获得融资支持。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具有稳定的价值。

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农村地区具有稳定的价值和求购需求。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了土地所有权人对土地的使用、转让和处置权利。

这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具备了较高的价值和流动性,成为了农民融资的有力保障。

其次,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出现为农民解决了资金问题。

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常常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民只能在特定的季节进行投入和收获,这就导致了资金需求的集中和时限性。

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出现,为农民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融资途径,解决了他们在特定时期内资金缺口的问题。

此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也有助于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

农业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

农民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后,能够投资更多资金用于农业生产,购买农作物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展也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了土地的价值。

然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对借贷合同的风险和责任缺乏足够的了解,容易在签订合同阶段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特征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特征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特征
1.抵押物特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异议继承的
公益性资源,具备稳定、可靠、可变现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价值。

其质押
价值往往可以达到借款额的1.5倍以上,能够为贷款提供充分的担保。

2.利息更低: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具有较高的抵押价值,银行通常会将风险评估降低,因此可以给予借款人更低的贷款利率,降低
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3.还款灵活: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通常可以分为长期贷款和
短期贷款。

长期贷款一般期限较长,可用于大额投资项目,还款期限较为
灵活;短期贷款一般期限较短,用于小额周转和农民短期资金需求,灵活
性更高。

4.免抵押物风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物是土地经营权,相比传统抵押贷款的房产或车辆,风险较小。

当出现违约或无法偿还
贷款的情况时,银行可以通过法律程序以土地经营权进行拍卖变现,实现
债务的清偿。

5.专门审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审批和操作方面相对简便,专门设立相关政策和程序,方便农民借款办理手续。

政府部门和金融
机构也会提供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
押贷款。

6.广泛适用范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适用于农村的各种经
济发展项目,包括农业生产、养殖业、农村旅游等。

该贷款产品可支持农
村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合理借贷需求。

总之,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的特征主要包括抵押物特点突出、利息更低、还款灵活、免抵押物风险、专门审批和广泛适用范围等优势。

这种贷款产品有利于解决农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完善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完善

融资, 可 以充分发 挥担保 物权 的媒 介 融资 作用 。因此 , 尊 重 有 了 明 确 文 件 指 引 , 可谓在 中国大部 分土地上 开花 。 农 民权利 , 适应农村 经济发 展 的规律 , 允 许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根据媒体 公开 不 完全 数 据 统 计 , 在 2 0 0 9年 之 后 , 又 有
政府文 件 , 涉 及土地承 包经 营权抵 押 。2 0 1 0年 1 2 月 1 0 E l ,
表 1 部 分 省 市 地 区 土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抵 押 贷 款 试 点 情 况 列 表
耋 年 份 依 据 文 件

模 式 / 措 施 / 条 件
抵 押 情 况
入, 赞 成 者 占 多数 。而 为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 夯实农村发展 基 础 , 在 相关 文件 指 导下 , 我 国部 分地 区 已经进 行 、 推 进 了 土 地 承 包经 营权 抵 押 贷 款 的 试 点 工 作 。这 些 尝 试 为农 村 土 地 承 包经 营权 抵 押 制 度 的 完善 提 供 必要 的 实践 基 础 。
No . 2 1 , 2 0 1 3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2 1 期
论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制度 的完善
许 聪
( 吉林警察 学院法律 系, 吉林 长 春 1 3 0 1 1 7 ) 摘 要: 根 据 目前 我 国 法律 规 定 , 以 家庭 方 式 承 包 的 耕 地 的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是 不 允 许 抵 押 的 。 随 着理 论 界 研 究 的 深

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研究

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研究

根据 《 地 承包 法 》 三 十二 条 “ 土 第 通过 家 庭 承 包
取 得 的土地 承 包经 营权 可 以依 法采 取转 包 、 出租 、 互

我 国推行 农地 抵押 贷 款 的可行 性分 析
( ) 一 农村 金融 机 构 网点 萎 缩 , 户 融资 难 , 贷 农 信 满足 率不 足 两成 , 亟待 推 出新 的农村 信 贷产 品 当前 , 国农 村地 区金 融机 构 网点 萎缩 严重 , 我 基
希 望态 度 ” 1 3户表 示 “ ,5 无所 谓 ” 。相 对来 说 , 融 机 金
构 从 业 人 员 对农 地 抵 押 贷 款 态 度 较 为 谨 慎 ,5 3 0位
收 稿 日期 :0 8 0 2o—7
作 者 简 介 : 贵 珍 ( 9 2 ) 男 , 南 濮 阳人 , 济 师 , 长 。 刘 15 一 , 河 经 行
定 ,土 地 承包人 在 承包 期 内以 土地使 用 权作 为抵 押
物 或 质 押 物 不 违 反 有 关 对 土 地 流 转 的 法 律 条 文 。 抵
押 的 目的在 于融 资 , 前 提是 不转 移 占有 , 抵押 权 其 在 实现 时 必 然会 将 其 纳 人 流 转程 序 , 行转 让 、 卖 , 进 拍
金融 机构 从业 人员 有 1 0位表 示 “ 望 国家 出 台农 5 希
地 抵 押贷 款政 策 ” 占 比近 五成 。 , 当问到 “ 您是 否愿 意
用 您 的 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作抵 押 贷 款 ” 时 ,0 0农 户 15
中有 7 2户表 示 “ 意” 占比 6 . %。 2 愿 , 87 6
பைடு நூலகம்
28 0 年第l期( 0 O 总第31 5 期)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讨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讨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提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呢?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作?它对农村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逐一展开探讨。

一、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定义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是指农村个人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经国家批准,以土地承包合同方式取得农村土地使用权,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转让和交易。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则是指把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担保,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义1.增加农民筹措资金来源由于农村扶贫发展不充分,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而银行提供的信贷贷款需要拥有抵押品。

因此,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一种新的财务平台,从而帮助他们筹措资金,促进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推动高效农业的发展在进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时,农民必须通过种植、养殖等各种经济行为获得收益,否则该抵押品将无法满足贷款资格。

在此过程中,农村居民将更加注重产值,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促进农业、养殖业的生产,推动农业高效率发展。

3.促进土地优化流转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将农户的土地流转权首次质押化,能够使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变得更加方便、灵活,切实帮助农村实现土地流转,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土地和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难点解析1.现有规定不够完善我国现有的《担保法》和《农村土地转移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操作并没有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这给该项目的推进带来了一些困难。

在进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时,银行业务员需要花费更多的工夫处理文件事宜,这相对较麻烦。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开相对应的政策法规计划、建立更加完善的操作流程,并发现和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了农民融资的重要途径。

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为人们关注。

本文将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法律规定模糊目前我国关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相关规定模糊不清,造成了许多问题。

不清楚权利质押的合法性、抵押物合法性以及担保的方式等问题。

2. 风险隐患多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土地利用权不明晰,抵押价值不稳定,造成了银行和农户双方的风险。

3. 利益博弈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交易中,银行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一些银行非法强迫贷款和农户逃避债务的问题。

4. 管理监督不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乱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抵押贷款,严重损害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加强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土地抵押权利和抵押登记流程,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为土地抵押贷款提供法律依据。

2.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活动中,应加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严格把关抵押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权利的确权登记,规范土地承包合同流转。

3. 加强双方信息透明应加强银行和农户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提高农户的风险识别和素质素养,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意识,不断改善双方合作关系。

4. 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应加大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严厉打击,加强舆论监督,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保障农村土地承包权益。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研究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研究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推进,土地抵押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土地抵押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获得经济资本,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在中国的土地法律框架下,土地抵押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现状土地抵押问题涉及到土地的产权和使用权,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农村尤其突出。

在过去,中国农民很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他们只能拥有承包经营权。

然而,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推行,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使用权。

这样一来,土地抵押也成为了一个可能的选择。

不过,中国的土地抵押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尤其是在土地法律框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能会因为不确定性而难以接受土地抵押。

此外,政府的干预也可能会影响土地市场的发展。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案例1.河北省沙河市:沙河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2019年3月,沙河市发布了《沙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办理程序。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民资产的流动,有利于农民个体经济的发展。

2.浙江义乌:义乌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是全国闻名的中国小商品城。

自2018年起,义乌市开始试点农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抵押贷款,并在2019年正式实施。

通过土地资源共享的方式,农民可以借助土地进行贷款,获得更多的资本,从而扩大农村经济和农村储蓄基数,提升农村人均收入。

3.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市是云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滇南地区,是一个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农业县。

2019年5月,普洱市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质押融资的意见》,指定了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业务。

此举有效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

三、未来展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

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的困境及建议

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的困境及建议

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的困境及建议农地经营权抵押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自己手中的农地经营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或个人贷款的过程。

农地经营权抵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民资金周转不灵、融资难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然而,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一些困境,如买卖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土地确权等问题导致农地抵押难度大、流程繁琐等。

本文将探讨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困境(一)农地确权问题目前农地的确权工作进展缓慢,导致农地所有权不明确、无法提供清晰的权属证明,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对农地进行抵押评估,增加了农地抵押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二)买卖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在农地经营权抵押中,承包地的所有者和贷款机构之间难以达成一致,尤其是在抵押物处置权和贷款利率方面存在分歧,导致抵押交易无法顺利进行。

(三)农地流转阻碍由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活跃,导致农地抵押交易受阻。

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依恋和害怕失去土地的担忧,使得农地流转率较低,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押价值。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的规定不够清晰和完善,导致抵押合同存在漏洞和风险,使得金融机构在抵押过程中存在顾虑。

二、建议(一)加快农地确权进程政府应当加快农地确权工作,明确农地所有权归属,为承包地的所有者提供清晰的权属证明,降低农地抵押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二)建立健全抵押机制设立专门的农地抵押机构,加强对于农地抵押交易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抵押评估机制和抵押交易程序,提高抵押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当出台更多支持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政策,降低农地抵押交易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推动农地经营权抵押的发展。

(四)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农民和金融机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农地经营权抵押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信任感与合作意愿,促进抵押交易的顺利进行。

总之,农地经营权抵押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困境。

农村发展中的土地政策研究

农村发展中的土地政策研究

农村发展中的土地政策研究一、引言土地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土地政策作为重要的农村政策之一,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农村发展中的土地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二、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影响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50年3月,全国土地会议在河南登封召开,确定了“土地改革”的方向。

20世纪80年代后,土地政策逐渐从分配型向流转型转变,实行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由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中国农村经济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土地政策又逐步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出台了新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外部资本进入农村,在某些区域内适度扩大土地流转规模。

但同时,在政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土地权属证书不全、资金流转不畅、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三、农村土地政策的主要内容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在农村土地政策中,最为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

实行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同时,逐渐推广土地“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鼓励土地流转。

2002年,土地承包法草案正式提出,规定承包期限不低于30年,并允许农民流转承包经营权,通过流转土地解决现有困难和增加收益。

2008年,国家再次发文,明确允许农民将承包土地流转到非农民,并开启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土地流转还面临着各种限制,如存在保障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方面的问题,效益分配问题等。

2.土地整治政策为了提升农村土地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国家先后出台了土地整治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土地开发用途;启动耕地保护红线专项行动,保障耕地面积不降低不变,确保农业基础不动摇;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改善土地质量和增加产量,并引导发展特色农业。

3.土地流转补贴政策为了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的收益,国家也出台了土地流转补贴政策。

浅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创新——以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

浅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创新——以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

表 1 重庆 、 海南、 辽宁、 湖北襄 阳等 省市 土地承 包经 营权 抵 ( 质) 押贷 款管 理办 法 比较
亿元 , 约 占全 区农 合 机 构 涉 农 贷 款 的 0 . 2 9 %, 约 占全 区银行 机构 土地 承包 经 营权抵 ( 质) 押类 贷 款 的 5 0 %; 其 中, 7 家县( 市) 级农 合 机构 发 放 的土 地承 包 经 营权
押贷款业务创新屡屡破冰 , 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尝 试 开 展 了此 类 贷 款业 务 。但 是 目前 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得性、 促 进农 业 规模 化产 业化 经 营。在 对广 西 壮族 自治 区9 O家县 级农 村合 作金 融机 构 开展 土地 承包 经 营权抵 ( 质) 押 担保 贷 款 业务 现状调 研 的基 础 上 , 通过 比较借 鉴 外省 同类 贷款 的开展 、 管 理 以及扶 持 政策 等 经验做 法 , 分 析 影响广 西开展 此类创 新 业务 的制 约 因素 , 就 广 西银行 业 金 融机构 如何 更好 创新 和发 展 土地 承包 经 营权 抵
示 。第 五 , 实 现 抵 押权 的方 式单 一 且 难 以处 置 变 现 。
( 质) 押贷款业务的 因素分析
我们 选 择 就 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抵 ( 质) 押贷 款 管 理 出 台专 门规范 性文 件 的重庆 市 、 辽宁 省 、 海 南省 、 湖北 襄 阳市 就此类贷 款的办理方 式 、 管理 流程来 比较分 析 。
方式 , 而有 的采用 质 押 担保 方 式 。第 三 , 担 保 价值 认
( 质) 押贷款业务 , 贷款笔数为 8 8 笔, 贷款余额约 1 . 6 8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1 8 课题 组组 长 :罗 军 课题 组成 员 :张

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形式研究

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形式研究

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形式研究摘要:学界对于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形式的争议始终未形成统一意见,主要存在质押说、抵押说以及质押与抵押并存的二元说。

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7条允许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民法典》第399条删除了耕地使用权抵押禁令,土地经营权可以用于抵押。

并且,《民法典》有关质权的规定中,尚未承认不动产质权,土地经营权的担保形式当然应为抵押。

另外,从土地经营权的试点过程来看,各试点地区采用的基本都是抵押形式。

那么未来土地经营权的融资担保,应当以抵押的形式全面推开。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抵押;质押一、问题的提出农地“两权分置”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84条明确规定耕地的使用权不可以用于抵押,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地“三权分置”的基本框架,其中强调了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而后,在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下文简称“新《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文简称“《民法典》”)均确认了“三权分置”的框架,将原来的集体所有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所有权、承包权及经营权,其中的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

与此同时,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在法律上得到确认,“两权分离”时期的抵押禁令也随之删除。

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7条第1款明确了土地经营权可以用于融资担保,[1]然而,对于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的具体形式,该条文中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立法机关指出,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是因为将土地经营权笼统地理解为一种用于解决农地融资的担保客体—“无论担保、抵押、质押,有利于农民贷款是第一位的,概念之争要让位于实践需要”。

[2]但是,这种模糊的规定,致使土地经营权究竟应当采取何种担保形式出现了较大争议,且尚未形成定论。

笔者不揣浅陋,结合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明确土地经营权的融资担保形式,以就教于方家。

二、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形式的理论争议(一)土地经营权质押说有学者认为,依据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以及《民法典》第331条的规定,土地经营权人的权利内容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内容都包含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能,以此来看,俩条规定的重合部分导致了农地利用上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风险及范防研究作者:陈沙沙李妍妍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06期【摘要】研究目标:分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与抵押,探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情况及造成风险的源头,提出风险防范的措施。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

研究结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参与主体仍然面临风险,质押物变现不易、法律缺失、经验不足等风险;风险的源头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的缺失及农户金融意识的薄弱。

可通过建立健全风险保障制度、土地保障制度、农业保险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建立要素市场等措施来规避风险。

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是农村土地金融的重要创新,它可以解决农村与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但需要进一步在制度上进行完善,既可防范风险,又能盘活农村资产、更能体现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风险防范一、引言土地流转被认为是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土地流转使得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规模经济、优化土地资源得以实现,从而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会增加对土地的科学技术投入,通过科学种养增加农民收入。

当种养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使用权以后,需要启动资金、需要资金购买农用设备等。

这些资金从何而来?2008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农业银行要“面向三农”。

他要求农业银行要全面改革金融服务,不断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在现实需要和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一种创新型农村融资模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应运而生,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还是一个试点工程,不论是机制体制的建立还是操作规范中都存在诸多不足和风险隐患,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研究找到其中的风险点,并提出防范措施。

二、概述(一)质押、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区别质押是指出质人将其动产或某种权利凭证移交于债权人占有,以用作债权的担保。

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一定财产但不转移其占有,以此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抵押的本质属性在于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而质押没有这一属性。

根据抵押的定义可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就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可以看出农户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在无法履行债务时可能失去土地。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我国政府一直没有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物权法》第184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但是法律没有规定以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物权法》第184条禁止抵押的对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以一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到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办理质押贷款,并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政府部门登记。

如果发生不能按时清偿债务的情况,信用社可以取得一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并转让清偿债权或者控制承包人的农作物销售合同,要求买受人将款项交付信用社清偿债权,或者直接控制农作物,拍卖、折价、变卖清偿债权。

各地方文件对其定义为“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附带地上种养物作为质押而发放的贷款”。

借款人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所产生的收益权出质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取得的贷款即为农村土地承包权质押贷款。

可以看出,以上三种定义的共同点是质押的标的物并不是土地使用权本生而是其经营收益权。

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是标的物的使用价值。

由于抵押的本质属性是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即农民用土地作为抵押物时,一旦发生无法偿还债务时就会失去土地,这在中国这个拥有大量农民的国家是无法承受的。

但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不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债权人以经营收益优先受偿,即债权人只支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价值而非其交换价值,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无须拍卖、变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也无须担心农民会丧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社会保障权以及未来的增值收益权。

本文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最大区别既是农民在无法偿还债务时是否会失去土地。

土地作为我国农民的主要财产,是其生存的保障,土地对农民而言存在社会保障功能。

从土地公私融合性出发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担保的最佳形式不是支配交换价值的抵押,而是可以支配使用价值的质押。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发展与实践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和扭转土地抛荒现象以及满足农户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试点。

其实施形式是符合条件的有一定收入来源的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在18周岁(含)以上、60周岁(含)以下的自然人提出申请,然后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操作办法的要求提供相应材料,依照有关程序办理抵(质)押贷款。

从2008年开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开县支行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权质押担保方式贷款,解决种植大户“难贷款”问题。

该行当年为土地流转150亩的蔬菜种植大户贷款20万元,后来该行陆续投放土地流转质押方式的农村生产经营贷款75万元。

在质押过程中主要考虑贷款人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技术和市场优势。

2009年5月,九江市星子县农村信用联社核准该辖内星子县泽泉乡信用社开办了三位返乡农民工浆潭联圩水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支持其创业。

该笔贷款总计60万元,期限一年,月利率5.31。

为了切实防范信贷资金风险,该笔贷款以农户联保形式发放(每人20万)。

2009年山东莱芜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莱城区苗山镇、羊里镇,钢城区辛庄镇3个试点乡镇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融资模式,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办法》,有效解决了农民创业、农业发展融资难的瓶颈制约问题。

截至2010年末,莱芜市累计发放该类贷款22笔,贷款金额5725万元,质押土地面积12683亩,质押证书1241本。

2011年5月初,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农信社根据何湾九龙虾养殖合作社的申请,尝试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上“破冰”。

由于申请人与信用社合作多年,无一笔不良贷款记录,加上成品龙虾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谷城县农信联社决定试水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

从各地实践中可以看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能够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解决资金问题,特别是大额度的资金需要,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种快捷又一次性可获得大量资金的方式势必会在更多的地方开始实施。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意义和作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能够盘活农村资产,使种植大户更容易获得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发展资金,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城乡统筹配套改革。

除此之外,本文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作为一种农村新金融产品,在丰富我国金融产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现阶段确实给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其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和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风险情况(一)主体风险主体风险包括质权人和出质人这里指农户的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质权人的债权不能实现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中的最大风险。

比如债务人出逃而其质押物收益不够偿还债务。

或者国家处于各种原因征用土地,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丧失。

出质人的风险则表现为最终受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但不能偿还债务,信誉也会受损。

(二)操作环节风险对贷款项目的审查过程中存在忽略某些环节,比如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存在价值评估不够规范或者完全不走贷款质押物价值评估这一操作程序,担心付出较高的贷款质押物价值评估费,而忽略这一程序。

或者由于信息的缺失,无法对贷款人还款能力做出最客观的评价。

(三)法律风险我国还没有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设立专门的法律文件,因此在现实操作中的依据都是各地方自己出台的各种“试行办法”,真正发生纠纷时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

(四)质押物变现存在风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变现,是质权人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评估机构的缺乏,本身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的确定就存在分歧,加上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其变现的市场环境,即使价值可以确定也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

(五)其他风险农业本身属性所带来的风险,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

农业生产的政策风险,农业是受政府管控严格的产业,农产品价格比较难预测。

农民的信用观念和风险意识薄弱也是潜在的风险。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风险源(一)法律和制度不完善我国所有的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没有相关规定。

其主要原因是把土地作为农民的资产形式实践较晚,而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更是近年才步入试行阶段,以前不存在的事物,法律无法对其进行规定,对于出现的新鲜事物,法律也只有在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其漏洞,并且经过多次反复的撰写、思考和修改才能出台,法律与实际存在一个时间差的因素。

而制度的构建也是要在法律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设计思路及框架,没有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空谈制度建设是没有意义的。

而各地方政府的相关文件和各试点银行的规定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前面提到的监督机制等。

(二)缺乏土地流转要素市场我国土地制度和西方国家不同,我们是土地国有化,不像私有物品那么随意在市场上流通。

虽然现在国家准许符合规定的土地流转,但是就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的规模不大,组织性不强。

而且由于我国农用土地的地形较为复杂,比如丘陵地带它就很难实现土地规模化,综合各种因素,政府和民间都对土地流转要素市场的建设比较忽略,一直没有成熟的土地流转要素市场,为土地流转的各主体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

(三)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和农民金融意识的缺失对于自然灾害或者不可抗力对农民造成的损失,没有一个可靠的保障体系来保护农民的利益损失最小化。

农村金融的滞后发展使得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金融意识不强,还贷积极性不高,对其个人信誉度重视程度不够。

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风险防范(一)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风险规避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对风险进行防范关键是要建立风险规避和化解制度。

如土地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制度;金融保障制度;完善担保机制;健全法治政府,依法行政。

具体措施比如,通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互助型的农业专业担保机构,由农村担保机构为质押贷款提供担保,分散贷款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