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技术

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技术

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技术作者:韩春霞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6期经过反复摸索探讨及临床试验,根据三叉神经第三支的神经走行即三叉神经第三支的下齿槽神经,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并由颏孔浅出的特点,针刺下颌孔、颏孔可以治疗疼痛,所以我们采用直接针刺神经的入点(下颌孔)、出点(颏孔),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神经,达到止痛或缓解疼痛的目的,发明了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的新技术,丰富和发展了现代解剖、神经医学与传统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的理论。

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面颊部的阵发性疼痛,持续几秒至几分钟。

●疼痛至少有下列特点中4项:①疼痛沿三叉神经第三支散布;②特征为突发、剧烈、尖锐、浅表、刀刺样或烧灼样;③疼痛剧烈;④由扳机点触发,或因某些日常活动诱发,如吃饭、谈话、洗脸或刷牙;⑤发作结束后,患者完全无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扳机点受到非有害刺激可以诱发疼痛。

●病史、躯体检查及必要时所做特殊榆查可排除导致面痛的其他原因。

适应证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患者,临床分级为轻度、中度患者为佳。

禁忌证①过于饥饿、疲劳者禁针;②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禁针;③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局部禁针。

操作方法器械准备 30号1.0-2.0寸弹性良好的不锈钢毫针;电麻仪。

详细操作步骤腧穴定位“二孔”即解剖学的颏孔、下颌孔(见图1。

颏孔(长春二号穴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第1、2磨牙间的下方,下颌骨体上、下缘中点的稍上方。

即鼻翼下方引一条水平线,以下颌尖为中点作水平线的平行线,在口角旁向这两条线作垂线,垂线的下1/3就是颏孔的进针点,相当于地仓穴向下垂直线与承浆穴水平连线的交点处。

下颌孔(长春一号穴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内侧面,在口角与耳根作一连线,在同侧的眉梢向这条连线作垂线,垂线的延长线与下颌骨内侧缘的交点就是下颌孔的进针点,也就是下颌骨角前1.0cm处,按之有凹陷,凹陷的内侧面便是下颌孔的进针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以电击样短暂突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

三叉神经痛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因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有明确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 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中枢病变学说认为PTN 是一种感觉性癫痫发作,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内; 周围病变学说认为PTN 病变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神经节或周围支,由于邻近血管压迫致神经脱髓鞘改变而致病。

对于三叉神经痛虽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

一、抗癫痫药物1. 卡马西平卡马西平用于治疗PTN 的临床效果被许多对照试验所证实,是目前公认的治疗PTN 的经典一线药物。

卡马西平作用于电压依赖性Na + 通道,可降低神经细胞膜的Na + 通透性,通过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及丘脑中央内侧核突触传导而发挥止痛作用。

患者多于服药24 h 内三叉神经发作性疼痛好转或消失,初始治疗有效率可达90% 以上,需长期用药方可维持疗效,但长期用药后疗效降低,需增大剂量。

通常服用卡马西平后6 h 达血浆最高浓度,半衰期为13 ~17 h,经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

症状较轻或早期患者,初始给予100 mg、每日1 次,后根据止痛效果酌情增加用药剂量及次数,2 周内可增至每日800 mg,但每日应用最大剂量为1600 mg。

卡马西平常见不良反应有眩晕、嗜睡、皮疹、恶心、白细胞减少等。

为减少不良反应,应在止痛前提下控制用药剂量及次数( 间断用药) ,同时找到患者的最小有效剂量维持应用。

2. 奥卡西平奥卡西平为第二代抗癫痫药物,结构类似于卡马西平,但具有不同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其除具有阻断Na + 通道降低神经细胞膜及突触活性作用外,还能抑制阈值较高的P 型和N 型钙离子通道,减少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传递,避免神经异常放电。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与进展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与进展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与进展【摘要】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偶发的面部疼痛,通常表现为电击样、闪电样、刀割样的疼痛,发作时,面部或扭曲、凝固,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导致自杀。

其发病的高峰在50-60岁,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该病的特点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多累及第2、3分支。

三叉神经痛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致病的。

因病因不明确,至今没有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就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发展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患者初期治疗的首选,目前拉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药物[1]卡马西平是英国唯一一种被批准专门治疗三叉神经的药物,作为首选,大约 70% 的患者最初能获得 100% 疼痛缓解。

但只能在神经源性疼痛时使用(三叉神经痛即被认为是神经源性疼痛)[2]。

奥卡西平作为第二选择,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由显著效果。

起始量150mg,2次/d,第四天剂量300mg,2次/d,服药7d后仍旧疼痛,可适当加大剂量,但是不能超过2400mg/d。

为了减少抗药性,应该在能止痛的前提下控制药量且间断用药,找出最小有效量[3]。

拉莫三嗪可以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从而抑制周围神经异位冲动的产生,减少兴奋性递质的释放,药效发挥作用快[4]。

剂量≤300mg/d仅用于治疗癫痫,超过时才能明显缓解疼痛。

此药的缺点主要是高发出皮疹率,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未造成严重影响。

二、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及注射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时,或者副作用过大以及患者产生耐药性时,应当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周围支撕脱术、颅底神经高位切除切断术、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

2.1微血管减压术“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

其优点在于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保留三叉神经感觉传导的完好,也不会出现面部感觉的丧失。

高频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O例

高频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O例

高频 电针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 O 例
王 宗 江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9 2 9 1 9 部 队 医院 ,浙江 宁 波 3 1 5 0 2 0 ) [ 中图分 类号 ]R 2 4 5 . 3 1 9 . 5 1 1 [ 文 献标 识码 ]B [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4 ) 0 1 — 0 0 4 8 — 0 2
如下。 1 临床 资料
3 0例均 为 2 0 0 6 年 3月至 2 0 1 2 年 1 2 月 的本 院门诊 患者。男 1 2例,女 1 8 例;年龄最小 1 9 岁 ,最大 7 0岁; 病程最短 6 个月 ,最长 1 0年;病变部位在左侧 1 4 例, 右侧 1 6 例 ;受累神经支为第 1 支3 例 ,第 2 支 1 2 例, 第3 支 9例,第 1 、2 支2 例 ,第 2 、3支 4例。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 定 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① 阵发性发作 的面部 疼痛 ,持续数秒 ;②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 分 布 区 ,疼 痛 为 突然 的 、强烈 的 、尖锐 的 、皮 肤 表 面 的 刺痛或烧灼痛 ,疼痛程度严重 ,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 , 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 ;③无神经系统损 害表现 ;④每次 发作形式刻板 ;⑤排除其他 面部疼痛的疾患 ,如继发性 三叉神经痛、牙痛 、舌咽神经痛。 中医辨证分型 :①风寒凝络 :颜 面阵发性剧痛 ,喜 包裹头面 ,惧怕风冷刺激 ,每遇风寒诱发或加重,舌质 淡苔薄白, 脉浮紧或弦紧。 ②风热伤络: 颜面阵发性剧痛 , 有灼热感 , 口苦微渴, 便秘尿赤 , 舌边尖红赤苔薄黄而干 , 脉浮数或弦数。③风痰阻络 :颜面阵发性剧痛 ,面颊麻 木作胀 ,头重 昏蒙 ,胸膈满 闷,呕吐痰涎 ,舌体胖大苔 白腻 ,脉 弦滑。④ 胃火上攻 :颜面阵发性剧痛 ,面颊灼

电针配合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体会

电针配合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体会

侧 ); 第 三 支痛 取 颊 车� 下 关� 地仓 � 夹承 浆 � 人中� 风池� 合 谷 (对 侧 ); 第二� 三支合并痛 取四白� 承 浆� 地仓, 采用华 5 0 m m 毫 针 ,针 感 以酸 麻 胀 感为 佳 ,得 气 后加电针, 选 用连 续 波 (青 岛 鑫升 产 G6 805 - I 型 电 针 仪 ), 留 针 30 m i n, 1 次 /d , 1 0 d 为一 疗 程� 2 .1 . 2 半导体激 光照射 寻找 压痛点和 扳机点 进行照 5 00 m W 功率照射5 m i n (上 海 产曼 迪 森
2 ] 疗效 标准 [ 基本 痊愈 : 疼痛 完 全消 失 , 且3 个 月 内未
采用 传统 针 刺疗 法 , 辨证 取 穴与 辨 病取 穴
: 疼痛 程 度明 显减 轻, 发 作次 数 减少 ; 好转 : 疼 痛 程度 减轻 , 发作 次数 较前 减少 ; 无 效: 治 疗后 无变 化� 3.2 两 组疗 效 比较 (表1 )
需 要 时应
由 病 史� 体 检 和特 殊检 查 排除 其他 引 起面 部疼 痛 的原 因�
患 者取 仰 卧位 , 主 穴取 合谷 和 下关 � 第 � 听宫� 迎香� 风池� 合 谷 (对
一 支痛取 攒竹� 阳 白� 头维 � 太阳� 率 谷� 风池 � 合 谷 (对
1] 侧 ); 第二支痛取四白[ � 颧
� 6 0 岁2 2 例, 6 0岁以上5 例; 疼痛 区 域 为第 一 支 5 例 , 射, 每 个 点 用 40 0
半 导 体激 光M DC - 5 00 I 型 ), 1 次 /d , 1 0 d 为 一疗 程 � 每 疗 程结 束后, 休息 3 d , 再 开始 下 一疗 程� 2 .2 对 照组 3 3.1 结果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ba ma mi d e o n t r i g e mi na l n e ur a l g i a .Me t hod s 1 2 0 pa t i e nt s wi t h t r i g e mi na l n e ur a l g i a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e d i nt o o bs e r v a t i o n
wi t h a c u p o i n t i n j e c t i o n o f c o b a ma mi d e,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t r e a t e d wi t h o r a l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c o b a ma mi d e c o mb i n e d wi t h
[ 关键词 ] 三 叉神 经 痛 ; 电针 ; 穴位注射 ; 腺 苷钴胺 ; 卡 马 西 平
d o i : 1 0. 39 6 9/i . i s s n .1 0 0 8 —8 8 49. 2 01 4. 05. 00 9
[ 中图分类号 ] R 0 7 4 5 . 1 l
[ 文献标识码 ] A
・ 4 8 1・
电针 配 合 穴 位 注射 腺 苷 钴 胺 治 疗 三 叉神 经痛 疗效 观 察
黄 建 , 杨 丽薇 ( I .四 川 省 自贡 市 中 医医院 , 四 川 自贡 6 4 3 0 0 0; 2 .四 川省 自贡 市 第五人 民 医院 , 四 川 自贡 6 4 3 0 2 0 )
Ca r b a ma z e p i n e,Bo t h t h e t r e a t me nt co ur s e s we r e 5 we e k s, a nd t h e pa t i e n t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p f o r 3 mo n t hs t o o b s e r v e t he s i d e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波, 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 留针 3 m n 0 i 后起针 , 次 /。 1 d 1 . 五官超短波 .2 2 用 2个小圆电极分别置于耳后乳突 区和面 频率 20 H ,电极外置 3 4层温湿布 00 z ~
现代 医学则把三又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 者 指无 明显致病 因素而发生的三叉神经痛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
及 中频脉冲电治疗 ) , 治疗 随访半年 。 结果 治愈 5 , 例 显效 8 , 例 好转 2 , 例 总有效率 8%。结论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 6
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 【 关键词】针灸 ;理疗 ;三又神经痛
【 中图分类号】 751R 4 f R 4. 2 文献标识码】 ; A
凋节作用 , 改善局部的供血情况 , 使三叉神经系统的缺血得以改 善, 达到通则不痛的 目的 。
1 . 针灸疗法 .1 2
取穴 : 主穴 : 三叉神经特定穴、 风池 、 翳风 、 下关、
合谷、 内庭 , 1 第 支疼痛者加头维、 太阳、 阳白、 攒竹, 2 3 第 , 支疼痛 者加四白、 颧廖 、 迎香、 地仓 、 颊车、 承浆 、 听会。 操作方法 : 患者取仰 卧位 , 0 5 m X 0 m的无菌针灸针 , 取 . r 4m 2a 根据不同疼痛部位 , 进针 在 0 . .1 5 5寸之间, 得气后 , 连接 6 0 —1 电针治疗仪 , 85 1型 I 选取舒密
【 参考文献】
[ 1 自 ]戴 英. 实用内科学[ ]北京 :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8 19 - 0 1 18 : 323. 9
颊疼痛部位 , 间隙 24 m,  ̄ e 微热量 , 每次 1ri, 次 /。 5 n 1 d a
1 . 中频脉 冲电治疗 .3 2 衬垫 , 2 用 个小 圆电极分别置于耳后乳 突区和面颊疼痛部位 , 电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腰穴透阳 白穴 , 再沿阳 白穴透头维穴 ; 2支 : 第 以四白穴透
刺 颧穴, 沿颧穴透刺 下关穴, 再沿下 关穴透刺太阳穴, 沿太 阳穴透刺头 维穴; 3支 : 第 以承浆穴透刺地仓 穴, 沿地仓穴 透刺颊车穴, 再沿颊车穴透刺下关穴。 同时配以外关 、 合谷、
次为 1个疗程 , 共治疗 4个疗 程 , 总有 效率 8 .% 2 9 。莫凤 海[] 9采用一穴多针 治疗三叉神经痛 6 8例 , 下颌支痛者 上、 主穴 下关 , 3支共痛 者取下关 , 配上关及 太阳穴。在主穴上 直刺5 姗 , 0 在其周围刺入其余 4针, 均直刺 , 深度 4 ~0唧, O5
荫 仲 医 0 年 2卷 5 au uofC, 1V. . 2 0 第 3 第 期GaJm T 20o3o 1 n l M 0 1 N5 o o 2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段 洪 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灸部 , 针 天津 309 013
摘 要 综合近 1 0年有 关针 灸治疗三 叉神 经痛 的文 献, 通过对针 灸加 电针 、 针灸加穴位注射 、 针灸加 中药及综 合疗法等 4 个方面的归纳 , 出了 灸在治疗三又神经痛 中的重要作用 , 出以往研 究中存在的 问题及今后应努 突 针 并提
内肿瘤、 神经动脉瘤、 网膜 炎所致 。疼痛限于三叉神经分 蛛
布 区的 1 或 2支, 支, 以第 2 3 、 支最常见。现 代医学对三叉
上关及太阳穴采用 1 1 留针 4 穴 针。 O分钟 , l 每 O分钟将主
穴针提插捻转 1 。 日针 1 ,O天为 1 次 每 次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后统计疗 效,8例全 部有 效。崔卫黎 1 以太 阳、 6 0 ] 下 关、 承浆 、 颧谬为主穴 , 颊车 、 迎香 、 白、 四 攒竹 、 三阴交、 太冲 为配穴 , 远端 穴位 用 电针 , 留针 6 O分钟 , 1次 / ,O次为 1 dl 个疗程 , 治疗 4 9例 , 总有效率 9 % 8 。王历菊[ u 针刺 患侧 头 维、 风池 , 头维 向下方的颌厌 、 悬颅、 厘透 刺, 悬 得气 后平补 平泻, 留针 3 O分钟 , 1 每 O分钟运针 1次; 风池 向鼻尖方 向 斜刺0 8寸, . 平补平泻。每 日或隔 日 1次, 9次为 1 个疗程 。 治疗 1 例 , 1 总有效率 8 . % 18 。林文坚[ ] 比观 察长 时间留 1对 。 针法和 常规留针 的疗效 。2组各 6 2例, 1支取太 阳、 第 阳

电针参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述

电针参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述

电针参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述电针是针灸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电针参数包括频率、强度、波形、时间等。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电针参数刺激时,可产生不同的效应或机体反应。

以下笔者对电针参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做一概述。

标签:电针参数;临床实验;概述1临床研究1.1电针频率在电针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方面,王焕梅[1]等以不同频率电针刺激患者的腰夹脊、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等穴。

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评分,发现低频和高频电针均可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疼痛程度改善,低频电针的镇痛效果更明显。

比较治疗前后的证候评分,发现不同频率电针均使其减少,高频电针偏于泻的作用,对实证患者较好;低频电针偏于补的作用,对虚证患者较好。

在电针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曹莲瑛[2]等采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患者的百会、迎香、地倉、头维等穴。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面肌痉挛强度分级以及临床疗效评定,发现2Hz和20Hz的电针均可改善观测指标,20Hz电针的疗效优于2Hz电针。

在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中,王乐[3]等以不同频率电针刺激的患者的一侧颈夹脊穴中的1个相同穴位,分别选用低频5Hz和高频900Hz的两种电针频率。

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疼痛时间的缓解情况、头痛指数等来进行疗效评定。

发现低频电针的疗效明显优于高频电针。

1.2电针强度在电针对于高血压病的影响研究中,靳瑞[4]等以不同电针强度刺激高血压实证患者的曲池穴。

治疗后患者休息20min,测定血压值,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

发现 3.7mA和2.7mA两个强度都可调整血压。

强电针(3.7mA)有兴奋的作用可使患者血压升高,相当于”补”的作用;中强度电针(2.7mA)有抑制作用,使患者血压下降,相当于”泻”的作用。

提示电针强度调整血压时,因证而异。

周杰芳[5]等以中等强度(3mA)的电针刺激虚实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曲池穴和太冲穴。

比较血压的变化发现中等强度电针适合实证高血压患者,不适合虚证患者。

电针四关穴配合背俞走罐治疗三叉神经痛62例

电针四关穴配合背俞走罐治疗三叉神经痛62例

② 走罐选取足 太阳膀胱经背俞 区为路线 , 取边缘光滑 的中
号玻 璃罐 , 在走 罐路 线局部 涂擦 上润滑 油 , 用 闪火 法将罐 吸 附
于肺俞 穴( 第 三胸椎棘突下 , 督脉旁开 1 . 5寸 ) , 然 后握住罐 向下
推拉 , 至小肠俞( 骶正 中脊旁 l , 5 寸) 上 下反 复操作 , 以局部皮肤
刺, 针刺得气后 留针 3 0 分 每 日一次。 两组均 以 7次为一个 疗程 。连用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
西 医诊 断参考 安得 仲编著 的 《 神 经系统疾 病鉴 别诊断 学 》 中“ 颜 面痛 国际诊 断标 准” 有 关 内容制定 : A・ 面 和额 部 的阵发 性 疼痛 , 持续 几秒 ~2分钟 。B・ 疼痛 至少具有 下列 4项 : ( 1 ) 沿 三又神经 1 支或几支分 布。 ( 2 痛突然发作 、 剧烈 、 尖锐 、 浅表 、 刀割样 或烧灼样特 点。( 3) 程度剧 烈。( 4) 触及扳机 点或 日常 活动而诱发 。( 5 ) 发作间歇期完全无症状 。c - 没有神经系统体 征 。D・ 每个 患者有 其刻板的发作 。中医诊断标准参 照 《 上海市
9 6 . 7 %; 对照组治愈 3 2 例, 好转 1 0例 , 无效 2 0 例, 总有 效率 为 6 7 . 7 %。结论 电针 四关穴配合 背俞走罐 治疗S - Y , . 神 经痛优
于单纯局部针刺治疗 。 关键 词 : 三叉神 经痛 ; 电针 ; 背俞走罐法
中图分类号 : R 2 4 5 . 9 7 文献 标 识 码 : B DO I : l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1 . 3 3 8

针灸治疗学附录关于神经、精神疾病的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学附录关于神经、精神疾病的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一、针灸治疗学神经、精神疾病的适应病症主要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脑中风、精神抑郁症、癫痫、精神分裂。

老年性痴呆、各种神经痛等。

二、针灸治疗神经、精神疾病适应病症目前的研究结果: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方法既有传统的针刺、艾灸、拔罐、三棱针刺血,又有现在发展的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TDP(神灯)、微波、高压氧等。

选穴特点:以局部和远端取穴相结合为主,也有耳穴、头穴等。

针灸时机:何时以针灸介入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虽尚有争议,但有学者研究设计方案表明,早起针灸治疗跟有助于完全性面瘫患者面肌功能的恢复,但取穴要偏少,刺激量要小。

针灸治疗的机理:针刺能改善局部神经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损伤神经再修复。

2、脑中风: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主要是运用毫针和头针疗法。

选穴特点:重视头部、颈项部、舌体局部为主,尤其是舌体局部和咽后壁的点刺法,要求强刺激和舌下点刺出血。

针灸时机:急性期运用针刺效果理想,而且运用针刺可治疗和缓解部分危象,如呼吸衰竭急刺气舍穴等。

针灸治疗机理:醒脑开窍。

3、精神抑郁症:针灸治疗方法主要是运用毫针和头针疗法。

选穴特点:多选督脉穴疏肝理气、调神解郁,如神庭、水沟、印堂、大椎、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太冲、三阴交等。

头穴取额中线、顶中线、额旁1线、额旁2线等。

针灸时机:分期治疗针灸治疗机理:早期行气解郁,中期下气开结,后期益气凝神。

4、癫痫针灸治疗癫痫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取穴以督脉为主,多用水沟,大椎,哑门,风府,巨阙,鸠尾,内关,合谷,太冲等穴。

治疗方法主要有针刺,头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埋药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穴位埋线,疗效较为满意,不良反应和副反应少。

通过穴位刺激,使脏腑调和,阴阳平衡,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得以恢复。

一般一个月埋一到两次。

5、精神分裂症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以病程短,有明显诱因者疗效较好。

大多采用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的方法,多取镇静安神的穴位如,水沟,风府,风池,百会,四神聪,内关。

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3例疗效分析

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3例疗效分析

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3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与临床效果,为三叉神经痛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特殊针法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43例患者中,痊愈20例,占46.5%,显效14例,占32.6%,有效6例,占13.9%,无效3例,比例占7.0%,总有效率达到93.0%。

结论我院采用的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特殊针法;三叉神经痛;临床三叉神经痛指的是以面部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类综合症,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出现反复阵发性剧烈疼痛,一般病理检查无异常且无感觉缺陷等神经功能障碍。

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女性患者较多见。

中医理论根据疼痛部位称之为面痛。

近年来,我院采用特殊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本组研究对想共计43例,均为2007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经诊断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

43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分布介于42-69岁,平均年龄55.6岁。

患者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达5年,以1-2年患者居多。

所有患者中三叉神经第ⅰ支痛患者8例,第ⅱ支痛患者20例,第ⅲ支痛患者15例。

1.2诊断标准本组研究对象参照《实用神经精神病手册》进行病情诊断。

疼痛部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特点:表现为发作性剧烈疼痛,呈针刺、刀割样,一般持续数秒或几分钟后自行缓解,发作前无先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常无神经系数阳性特征,患者均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和外伤等。

1.3治疗方法特殊针法:医风双针与听宫五针交替,一次选择一个穴位进行治疗。

操作如下:首次治疗选择患侧听宫穴,行常规消毒,闭口针第一针,嘱患者张口,于第一针周围旁开约0.4cm各针一针,深度约1寸。

要求:针感抵达患者耳底,以产生胀、热、酸、麻为宜,留针约30min。

耳后取穴为主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2例临床观察

耳后取穴为主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2例临床观察
3 疗 效 观 察
例; 发于 眼支 、 上 颌 支 2例 , 上 颌 支 9例 , 上颌 支 、 下颌 支 1 5 例, 下 颌 支 6例 。 对 照组 3 2例 : 男性 1 0例 , 女性 2 2例 ; 年 龄
最小 4 l岁 . 最大 7 7岁 : 病程 最短 l O d , 最 长 7年 ; 发 于 左 侧 1 0例 , 右侧 2 2例 ; 发于眼支 1 例, 眼支 、 上 颌 支 3例 , 上 颌 支
具有统计学意义 . 提 示 治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组 。 表 1 治疗 纽 、 对照 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例
方法治疗 , 呵能 影 响 本 项 研 究 者 ; ( 3 ) 合 并 其 他 疾 病 引 起 的 血 液病变及恶性肿瘤 、 精神病者 : ( 4 ) 无 法 完 成 治 疗 及 无 法 随 访
而 资 料小 全者 。 2 治 疗 方 法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 0 . 0 5 。 4 讨 论
2 . 1 治 疗 组 以患侧 耳后 取 穴 为主 : 风池 , 脑空 . 完骨 , 翳风 . 头窍阴, 均取 扳 机 点 、 合谷( 对侧 ) 。眼 支 痛 加 阳 白 、 太阳 ; 上 颌 支 痛 加颧 髂 、 迎香 ; 下 颌 支 痛加 颊 车 、 夹承浆。 以上 穴位 常规 消 毒后 , 用0 . 3 0 mm x 4 0 m m毫针快速针刺 , 待局部有酸胀 、 沉 紧、 麻 木感 或 沿 神 经走 行 方 向有 触 电样 针 感 后 留 针 .留针 期 间 用 华佗 牌 电针 治 疗仪 的 2路 导线 连 接 耳 后 穴 ,另一 路 导 线 连 接
面部穴 , 低频连续波型 , 频率 8 0 ~ 1 0 0次/ mi n , 使 患 部 有 麻 木 和 抽动感 , 电 流 强 度 以 患 者 能 够 忍 受 为 度 。 留针 3 0 mi n . 每1 3 1

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临床电针治疗研究进展电针是一种通过在针灸的针上通上连续或断续的微量电流波,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电针具有可重复性、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近年来较多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中。

笔者就近年来电针在疾病中研究做一综述。

1.电针治疗机制实验数据证实电针阴极直流电和脉冲电场电刺激能有效降低缩血管物质促进损伤后的修复与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有关,电针阴极直流负电位可以导致细胞分化或再分化,加强神经末梢释放生物活性因子促进机体的康复。

在大鼠模型的实验中表明电针能提高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有效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并抑制大鼠机体内的活性氧损伤,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促进病变的康复。

同时研究显示当电针治疗时或者治疗后,体内的与疾病恢复有关的蛋白因子上调.加重疾病的有害因子也下调。

电针刺激脊髓损伤大鼠能可改善免疫功能,增加大鼠脊髓损伤部Hsp70及其mRNA的表达,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并且能减少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

电针也能促进神。

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说明电针可促进其增殖。

2.电针治疗的临床应用2.1脊髓损伤朱毅等对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尿潴留大鼠模型取关元、三阴交穴进行连续的微量电流波电针治疗,观察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参数,发现电针能改善模型鼠早期的膀胱逼尿肌低反射状态,减小排尿期尿道外括约肌异常收缩的肌电活动幅度,降低排尿时的阻力,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T10水平脊髓全横断大鼠的残余尿量。

张尧等对T9水平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使用3种不同的电针模式治疗后,表明3种波形电针对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疏密波能明显通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加快自由基的清除,加强血液循环,减少脊髓损伤的继发损伤等方面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何娟等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并检测脊髓损伤部位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一1的表达,结果提示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分化,激发星形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从而促进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

电针结合艾灸治疗三叉神经痛9例

电针结合艾灸治疗三叉神经痛9例
Th e e ic f i e n c y wa s 1 0 0 % .c l a r e r a t e wa s 7 7 . 8 % .Co n c l u s i o n:T h e e f f e c t i s s i ni g ie mi n a l n e u r a l g i a、 v i t h e l e c t r i c a c u p n c u t u r e a n d mo x a - wo o l mo x i b u s t i o n .
现报道如 下。
病 史,在重庆新桥医 院就诊后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给 予卡 马西 平 片 内服治疗后痊愈。1 0 d前突发剧烈疼痛 ,如刀割、 电击、 撕裂般,给予卡马西平片 内服未有好转 ,发作逐 渐频 繁疼痛发
作 持 续 时 间 由最 初 的十 几 秒 可 以延 长 至 一 两 分 钟 , 说话 、 吃饭 ,
t r e a t i n g 9 C a s e s o t t r i g e mi n a l n e u r a l g m
一 一 一
赵 盛 惠
( 重庆 市沙坪坝 区陈家桥 医院,重庆 ,4 0 1 3 3 1 )
中图分类号 :R7 4 5 . 1 +2 【 摘
[ Ke y wo r d s ] T r i g e m i n a l n e ra u l g i a ; Ac u s e c t o r ; Mo x i b u s t i o n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1 2 . 0 3 8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 的脑神经疾病 ,多发生于 中老 年人 , 以一侧面 部三叉神 经分布 区内反 复发作 的阵发 性剧 烈痛 为主 要表现 。 笔 者近 2年来运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本病, 疗效满意 ,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5 10 ) 4 02
【 关键词 】 电针 ; 三叉神 经痛; 灸疗法 ; 西平 e t f 卡马 【 中图分类号】 R4.1 5R4. 【 751 .;2 1 文献标识码】 A 【 0 6 文章编号】 1 2 21( 1)6 09 一 0 —692 00 — 81 0 0 123 排 除标准 .. ①不 符合 上述标 准者 ; 哺乳 、 ② 妊娠
针针刺 。刺 鱼腰时斜 向内上 方刺人眶上孔 约 5~1 /1 0/1 1, /
定的原发性三叉神 经痛诊 断标 准 : 阵发性 发作 的 面部 ① 疼痛 , 持续数 秒 ; 疼痛 至少包 含 以下 4种标 准 : ② 疼痛 只 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 区 , 痛为突然 的 、 疼 强烈 的、 尖锐 的、 皮肤 表面的刺 痛或烧灼痛 , 痛程度严 重 , 疼 刺 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 , 具有痉挛 发作 间歇 期 ; 无神经 系 ③ 统损害表现; ④每次发作形式刻 板 ; ⑤排 除其他 引起面部
持治疗 者。
刺针法 , 即先在扳机点直刺 , 得气 后再在其左 右 1 m处 0m
斜刺 , 向朝 向 扳 机 点 ; 穴 均 采 用 常 规 刺 法。 连 接 方 余 G 8 5一I型 电针 治疗 仪 ( 60 I 上海 医疗器 械高技 术公 司 ) , 选用频率 8 z以上的密波进行刺激 , OH 以患者面部肌 肉出
2支主穴为 四白、 颧髂 、 迎香 ; 3支 主穴为颊车 、 第 地仓 、 夹 承浆 、 下关 ; 临近配穴 为百 会 、 头维 、 听宫 、 风池 、 风 、 翳 扳 机点( 任取 2~ 3个 )远 端配穴为外关 、 ; 合谷 、 太冲 、 内庭 、 侠溪 、 行间 。操作 : 患者取 仰卧位 , 头偏 向健侧 , 穴位局部 皮肤常规消毒后 , 使用华佗 牌一次性 0 3 m X 0il .5m 4 n毫 n

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机理探讨

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机理探讨

其为诸 阳之汇 , 可调节 所有 阳经经 气 , 患者 疼痛 发作 的 而
三叉神经痛是 临床上 常见 的一种 颜面部 疼痛性 疾病 , 中医上称为 “ 面头 痛” “ 风痛 ” “ 、面 、 头风 ” , 等 因其 发病 机 制复杂故临床治疗 困难 , 本人 在 临床上运 用 电针 头穴 方法 治疗三叉神经痛 已取得 了显著 效果 , 现从 中西 医两方 面探
讨 本 法 治 疗 三叉 神 经 痛 的 机 理 。 l 祖 国 医 学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发 病 机 制 的 认 识
虚 、 四因 , 火 平素 虚 弱 ,肝 阳化风 , 亏 生风 , 病 血瘀 络 血 久 阻, 因风寒 之邪外 袭 , 复 又引 动 内风 , 风寒瘀 搏结 , 使局 部 血气不通 而痛 。治当先疏散外 风 、 后平熄 内风 、 化瘀 止痛 。 高 氏 考虑 “ 血瘀络阻 , 通而痛 ” 不 。总之 , 病发 病 的病 本 因与机制 是以风邪侵袭人体 为主 , 挟寒 、 热 、 挟 或因瘀 血阻 络而 导致 颜 面部 经络 气 血运 行 不 畅 , 通则 痛 , 不 发为 “ 面
率为 9% 。 5
如《 证治准绳》 : 面痛 皆属于风……暴痛多属 实” 而 《 云 “ ; 丹
溪 心 法 》 : 伤 风 而 头 痛 或 有 半 边 头 痛 , 因风 邪 所 吹 , 谓 “ 皆 遇
风寒则 发” 。如病久而血行 迟涩 , 故血瘀 络 阻而成顽 痛 , 如 《 临证指南医案》 : 初 病气 结在 经 , 云 “ 久病 血 伤入 络 ” 。众 多 学 者 近 年 来 通 过 深 入 研 究 、 结 临 床 经 验 , 本 病 的 病 总 对 机病 因有新 的见 解 。张 氏 以其反 复 发作 及发 病走 窜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月第28卷第1期JETCM.Jan.2019,Vol.28,No.1·综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指除血管压迫神经外未发现其他病因导致的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突发的短暂的如电击、刀割、烧灼等样的剧烈疼痛为主症的疾病[1],是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

三叉神经痛多为单侧发病,双侧者极少见,最常见于三叉神经上颌支和下颌支,偶尔也可发生在三叉神经的眼支[2]。

目前针对PTN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3-4],其治疗方法存在易复发、存在不良反应、患者的畏惧心理等局限性。

近10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电针作为传统中医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治疗PTN的有效手段,且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远期疗效好的优势。

现将近10年来国内电针治疗PTN 的临床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选穴特点电针治疗PTN的选穴原则是辨病、辨证与辨经相结合,整体论治、标本兼顾,其选穴特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取穴、辨证取穴,亦有部分依据三叉神经出颅孔或三叉神经感觉支的分布等解剖理论选穴,总体上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关于电针治疗PTN的选穴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现代针灸研究者在继承前人对该病的认识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不同的治疗原则和电针治疗方案,现将主要的选穴方案论述如下。

1.1根据经络腧穴理论取穴1)局部取穴配合辨经远道取穴。

中医学认为,PTN多为三阳经络受邪所致,其中眼支为足太阳经所过,上颌支为手足阳明经所过、下颌支为手太阳经所过,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多选取太阳、阳明、少阳经的局部头面部穴位配合远道穴位。

刘坤根据三叉神经疼痛部位所属分支,眼支痛选取患侧太阳、头维,第2支痛针刺四白、下关、颧髎,第3支痛针刺颊车、承浆,远端选取合谷、太冲[5]。

王红以取患侧耳后腧穴为主,选取风池、脑空、完骨、翳风、头窍阴,眼支痛加阳白、太阳,上颌支痛加颧髎、迎香,下颌支痛加颊车、夹承浆,远端选取合谷穴[6]。

黄建以近取为主,远取为辅,在局部选取四神聪、百会、耳门、头痛,1支额部痛者加攒竹、阳白,2支上颌痛加四白、迎香,3支下颌痛加承浆、颊车,在远端选取外关、合谷、血海、三阴交、太冲治疗PTN[7]。

综之,发现针灸治疗PTN的配穴繁多且不统一,如何探寻行之有效的针灸处方,将是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关注的问题。

2)辨证取穴。

在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PTN 时,不仅要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远道取穴,同时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进行辨证取穴,使得“气至病所”,从而达到疏导经气,调和气血,缓急止痛的目的。

马磊根据辨证分析,风热型选风池、曲池,风寒型选风池,瘀血阻络型选太冲、三阴交来治疗PTN[8]。

苏苇辨证论治PTN,在局部取穴的基础上加用辨证取穴,调理全身脏腑机能。

痰火上攻型配以曲池、丰隆等穴;阴虚阳亢型配以三阴交、太溪等穴;肝胆风火、阳明胃火型配以内庭、行间、太冲、侠溪、足临泣等穴;气滞血瘀配以中脘、天枢、气海、地机等穴[9]。

郭翠萍根据辨证配穴法,虚火偏盛者泻对侧合谷,补同侧复溜,实火旺盛者泻对侧合谷,泻同侧太冲,肝阳偏亢者泻同侧曲池、行间,心肺气虚者补同侧内关、足三里。

通过以上辨证分型治疗,可见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重要性[10]。

3)对症取穴。

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李晓宇1李荣荣1孙晶2陈利芳2方剑乔1△(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05;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5)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9)01-0181-05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9.01.057【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近10年国内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研究,从选穴特点、电针参数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论,以进一步推广电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电针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但目前该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关于电针刺激参数与针刺治疗PTN的相关性研究仍显不足,尚未研究出治疗PTN的定量化的参数,未能形成电针治疗PTN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电针电针参数综述∗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攻关计划(2018ZY008);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635998);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3]47号);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GZS2012014)△通信作者(电子邮箱:fangjianqiao7532@)181 --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月第28卷第1期JETCM.Jan.2019,Vol.28,No.1对症取穴也称之为经验选穴,黄建指出头痛穴为近年发现的缓解头面部疼痛的有效穴位,具有疏通头面部经络的作用,为治疗PTN的经验效穴[7]。

陈以国依据《内经》“四海”“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和津液输布理论,提出腹部用穴是调理中焦气机基础,也是调和全身脏腑气机之首要,在治疗PTN时以建里配天枢为用穴基础[11]。

1.2基于神经解剖理论取穴1)下关穴。

下关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距离卵圆孔、三叉神经节、蝶腭神经节都非常近,通过刺激下关穴,能直接或间接地针刺到翼腭窝内的神经和神经节。

基于下关穴的解剖位置,不少医家选择下关穴作为主穴治疗PTN。

如和岚通过从下关穴处进针深刺至蝶腭神经节,使电针直接刺激传导痛觉的神经,从而使这类神经对痛觉的传导发生阻滞来治疗PTN,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12]。

盛国滨认为下关穴所在位置与三叉神经半月节相对,以下关穴为主穴可起到局部刺激的作用[13]。

罗春晖认为刺激下关穴深部,可刺激三叉神经干,增加该神经的自身张力,促进神经介质分泌,使损伤神经修复,而解除神经异位刺激及神经短路等,从而有效地解除疼痛,故选取下关穴为主穴[14]。

2)夹脊穴。

现代生理解剖证实针刺夹脊穴时,可刺激脊神经后支、前支、交感神经干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或附近区域[15-16],颈上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周围丛与三叉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等相交通,故而郭勤等选取C2、T1患侧夹脊穴,来促进已受损的三叉神经进行自我修复[17]。

孙春晓认为针刺颈夹脊能显著改善颈部微循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故而在治疗PTN时,选用颈夹脊作为配穴[18]。

3)扳机点。

扳机点是指在触及身体某一特定部位后可引起局部敏感痛点,导致疾病突然发作,甚至引起远端疼痛,所触及的特定部位,称之为“扳机点”[19]。

从对阿是穴的描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中可看出,“扳机点”的临床特征与阿是穴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同时,关于PTN的发病机制研究,有学者指出[20]面部扳机点所处部位可能存在一定的血管压迫,继而出现血管与神经根粘连,神经根发生脱髓鞘改变,影响了某些三叉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入,使神经末梢刺激感受阈值下降,神经末梢长期应激处于超敏状态,因而即便是轻微的刺激,最终在感觉中枢也会形成剧烈疼痛。

基于以上理论,部分临床工作者主张对扳机点行强刺激来治疗PTN。

霍金采用齐刺法针刺扳机点,来增强局部针感,松解神经根压迫,解除神经末梢“超敏状态”,从而治疗PTN[21];石育才采用电针“扳机点”法治疗PTN,疗效显著[22]。

但关于是否选择扳机点作为针刺点,以及何时可针刺扳机点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针灸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是否处于疼痛持续发作期,采用不同的分期治疗方案[23]。

当疼痛持续发作时,应以止痛为首要目的。

针刺以远道取穴为主,采用泻法,强刺激。

在局部穴位的手法上,认为局部疼痛属支应少刺、浅刺、轻刺,不能触碰扳机点而加重疼痛。

笔者认为,对于间歇期的PTN患者,可针对局部穴位重刺激,甚至产生放射样针感;对于发作期的PTN患者,其取穴应该遵循以远道取穴为主,局部针刺宜少宜轻浅。

4)三叉神经的分布。

石育才等依照三叉神经相关分支在面部支配的区域位置来选穴[22]。

一方面三叉神经感觉支在头面部的走形,与三阳经在面部的经脉循行基本吻[24];另一方面,三叉神经节在颞骨岩尖处分成3支在面部走形,选取三叉神经相关分支所对应的穴位进行针刺,能发挥穴位对应深部的神经的镇痛作用。

贾成文基于三叉神经节的周围突向前分别经眶上孔、眶下孔、下颌孔聚集成同侧的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三大分支的理论,强调了针灸治疗PTN的针刺深度及方向,选取位于框上孔的鱼腰穴、深部为下颌孔的承浆穴、深部为蝶腭神经节的下关穴等[25]。

石学敏根据受累三叉神经支干分布与头面部三阳经脉循行走向特点,针刺眶上孔的鱼腰、眶下孔的四白、颏下孔的夹承浆,直接刺激神经干,阻止疼痛信息传递,提高痛阈达到止痛的目的[26]。

5)基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头针。

研究表明,头针能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

张聪认为电针头针配合卡马西平相对于单纯服用卡马西平治疗PTN更加安全,复发率低,与传统针灸治疗PTN相比,更能降低因为针刺穴位诱发三叉神经痛的概率[27]。

李崖雪针对本病病因病机中的中枢病因学说与神经生化学说两个目前研究最重要的方面进行干预,取百会穴、感觉区下2/5、合谷穴,采用电针头穴法治疗本病[28]。

2电针治疗周杰通过检索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电针有利于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总有效率[29]。

同时电针通过产生多渠道、多位点、多靶向性的镇痛效应治疗PTN,疗效确切,镇痛作用强,但在临床运用时,针刺手法、时间长短、电针参数的选择等均是影响电针镇痛效应的重要因素[30]。

本文主要从电针治疗PTN的针刺手法、电针参数的选择两方面进行综述。

2.1针刺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针刺手法是指针刺产生针感后通过一定的手法,或补经气,或泻经气,用以调整经络之气而产生治疗作用的方法。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同针刺手法包含不同刺激参数,进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和治疗效应。

目前关于不同针刺手法刺激参数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基于中医学传统理论,将其分为补、泻的不同[31];另一种将针刺手法看作针刺操作过程中的施术方法,包括进针前的准备、揣穴、循切以及进针后的操作和出针182 --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月第28卷第1期JETCM.Jan.2019,Vol.28,No.1等各种手法[32]。

在临床上,使用电针治疗PTN的针刺补泻手法多以平补平泻为主,而针刺操作手法多样。

基于此,笔者主要对深刺法、配穴透刺法、面穴齐刺法、面穴傍刺法等不同针刺手法治疗PTN进行分析和总结,关于针刺补泻方面在此不赘述。

1)深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