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探讨
生态红线评估实施方案
生态红线评估实施方案一、背景。
生态红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划定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生态红线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评估目的。
生态红线评估的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评估结果将为相关部门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评估范围。
生态红线评估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
四、评估内容。
1. 土地利用现状评估,对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包括农业、工矿、城镇建设等情况。
2. 生物多样性评估,对生态红线范围内的植被、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和评估,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3. 水资源评估,对生态红线范围内的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系统等情况。
4. 生态功能评估,对生态红线范围内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包括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调节、景观美化等功能。
五、评估方法。
1.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各项评估内容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
2. 数据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评估结果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六、评估成果。
1. 生态红线划定,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生态红线的划定范围和标准,确保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和管理。
2. 生态风险预警,根据评估结果,对生态红线范围内的生态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
3. 政策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向相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建议,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七、实施保障。
1.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红线评估监测体系,定期对生态红线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生态红线评估实施方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宾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政策解读
《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宾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政策解读一、起草背景为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以下简称禁养区),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引导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等有关法规和技术文件规定,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南环函〔2019〕753号)的要求,我局起草了《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宾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现提请常务会研究审定。
二、必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及生猪生产供应保障工作。
近年来,全县畜禽养殖业正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由于2014年我县印发实施的《宾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与法律法规明确可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有不符,存在禁养区划定范围过大,限制养猪业发展。
本次我县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对禁养区划定的要求,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之外,不划定为禁养区。
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之外的其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作为禁养区划定依据,有利于加强对全县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和工作指导;有利于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既定方向健康、稳步发展;有利于我县生态环境及乡村面貌改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美丽宾阳奠定基础。
三、起草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三)《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643号);(四)《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五)《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六)《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环办水体〔2016〕99号)。
四、文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宾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禁养区划定范围、具体要求、等,主要内容共分5条。
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14-12-09 17:13 多彩贵州网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科学划定我省生态红线,扎实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最新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林业工作实际,特制定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方案。
一、我省林业生态红线的内容林业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林业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控制线、保障生态安全的警戒线、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按照《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确保红线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以上”的规定和《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包括林地保有量、森林面积保有量、森林蓄积保有量、公益林面积保有量、湿地面积保有量、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物种数量、古大珍稀树木保有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等9项内容。
具体红线指标如下表。
序号红线名称2020年目标1 林地保有量不少于1.32亿亩2 森林面积保有量不少于1.32亿亩3 森林蓄积保有量不少于4.71亿立方米4 公益林面积保有量不少于8891.39万亩5 湿地面积保有量不少于315万亩6 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不少于1890万亩7 物种数量不少于现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8 古大珍稀树木保有量不少于现有古大珍稀树木的种类和数量9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5.2%二、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区域及其分级管控区的划分(一)红线区域。
按照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内容和指标,将全省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迹等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中的林地、湿地及禁止开发区以外的国家级和地方公益林地等重要区域划为林业生态红线区域。
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
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生态红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而划定的一条界限线。
其目的是限制和规范人类活动,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生态红线的划定依据、划定方法以及保护措施。
一、生态红线的划定依据1.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生态红线的划定应基于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如生物多样性、生态脆弱性、水质、土壤质量等。
通过综合评估不同生态指标的状况,确定划定红线的依据。
2.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红线的划定需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不能将所有土地都划定为红线区域,而忽视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划定生态红线时,应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1.区域规划法生态红线的划定可以参考区域规划法。
通过对区域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状况进行综合考虑,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红线划定标准。
2.生态功能区法生态红线的划定可以参考生态功能区法。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系统功能需求,确定适宜的红线范围。
三、生态红线的保护措施1.严格监管措施生态红线区域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人类活动在规定范围内进行。
相关部门应加强巡查力度,对生态红线区域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保障生态红线的有效实施。
2.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因生态红线划定而受到限制的农民和企业,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给予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等形式,帮助受限制的群体实现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红线划定的积极性和可行性。
3.科学技术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态红线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部门应加强科技研发,提升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以更科学的方式实施生态红线划定和管理。
结论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划定依据应基于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划定方法可以参考区域规划法和生态功能区法。
为了确保生态红线的有效实施,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加强科学技术支持。
只有通过全面的划定与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健康。
国家生态红线实施方案
国家生态红线实施方案国家生态红线是指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范围内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红线政策,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制定了国家生态红线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国家生态红线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原则,划定和调整国家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完整、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空间合理布局。
二、划定范围。
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范围主要包括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区、重要生态空间和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等。
在划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确保划定的范围科学合理、稳定可控。
三、划定标准。
国家生态红线划定标准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环境稳定性、生态功能保护等方面的标准。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特点和环境压力,科学确定划定标准,确保划定的红线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实施措施。
国家生态红线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强生态红线管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红线的保护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国家生态红线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只有通过健全的保障措施,才能够确保生态红线政策的有效实施。
六、监督检查。
国家生态红线实施方案强调了对生态红线政策的监督检查工作,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生态红线划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的落实效果。
综上所述,国家生态红线实施方案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定和严格的实施,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生态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国家生态红线政策,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概述生态红线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划定在城市和农村规划控制区内的一条重要保护线。
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是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红线的划定原则、方法、内容以及保护措施进行规划和细化的方案。
生态红线的划定实施方案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态红线的划定原则、方法以及相关保护措施,旨在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划定原则生态红线的划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生态保护原则生态红线划定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保护。
在划定过程中,需要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环境功能区,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合理利用原则划定生态红线时应遵循合理利用原则,保障农田、林地和草地等农业生产和生态功能用地的需求。
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3. 公众参与原则生态红线划定需要充分听取和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民主、公开、透明的方式,建立与居民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确保划定过程的公正性和参与性。
划定方法1. 数据搜集与分析划定生态红线的第一步是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分布等信息。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保护重点和优先保护区域。
2. 生态评估与划分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和相关指标,进行生态评估和划分。
根据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因素,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从而为后续的生态红线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3. 生态红线线路确定通过对生态功能区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生态红线的大致范围和具体线路。
考虑生态保护的重点和优先级,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发展战略,制定生态红线的线路。
4. 专家评审与公示确定生态红线线路后,需要进行专家评审和公示。
通过专家的评审,以及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修正和完善生态红线线路。
5. 生态红线划定图编制最后,根据修正后的生态红线线路,制作生态红线划定图。
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生态红线是指在国家和地方级别上设立的,用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界限。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一、目标与原则1. 目标:(1) 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2) 提高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利用;(3) 促进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2. 原则:(1) 科学性:划定生态红线需要依据科学研究和专业评估,确保划定结果准确有效;(2) 公平性:生态红线划定应考虑社会公平性,兼顾各方利益,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3) 可操作性:生态红线划定需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4) 协同性:生态红线划定需要与其他规划、政策相协调,在整体上保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二、划定方法与指标1. 划定方法:(1) 综合评价法: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大气环境等综合考量;(2)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与评估生态系统状况,为划定提供依据。
2. 划定指标:(1) 水资源:根据水资源的可利用性、水生态功能等因素,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功能区等生态红线范围;(2) 土地利用:根据土地质量、生态敏感度等指标,划定保护农田、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3) 生物多样性:根据物种数量、保护程度等指标,划定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区等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
三、管理与控制措施1. 在划定确定生态红线后,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生态红线区域的监管、评估和修复工作;2. 制定生态红线区域开发利用规划,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协调;3. 强化对生态红线区域的监督与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划定生态红线的有效性;4. 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红线的认识与参与度,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反馈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9号代表建议意见的函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反馈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9号代表建议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公布日期】2018.05.28•【字号】•【施行日期】2018.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反馈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9号代表建议意见的函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蓝宗耿(代表证号069)等14名人大代表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将上林明亮经巷贤至宾阳公路列入南宁五塘-昆仑关-宾阳城市道路延长线项目进行建设的建议》,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交由我厅协助办理,经研究,现提出协办意见如下:一、加快完成前期工作。
该项目仍处于前期工作阶段,建议在项目选线选址时,充分征求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尽可能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林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我厅也将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保障项目使用林地需求。
二、依法依规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建设项目涉及使用林地的,应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35号)等有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手续,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同意后方可使用林地。
如建设项目存在未批先用等违法使用林地行为,项目业主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该项目需按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引导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通知》(财税〔2015〕122号)规定标准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公路属于公共基础设施类,该类型项目森林植被恢复费目前暂无减免的规定。
2018年5月28日。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课件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生态保 护红线的划定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动态调整与优化
定期评估与调整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和划定实践经验的积累,对生态 保护红线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需求,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的 空间布局,提高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加强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过程中,加强与土地利用、城市规 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可行性和 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实际操作中缺 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技术进步
随着遥感、GIS等技术的不断发 展,未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将更加精确和科学。
法律法规完善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 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
Part
05
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技术难题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需要精确的地 理信息和环境数据支持,目前技 术手段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公众参与度低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要广泛的 社会参与和支持,但目前公众参 与度较低,宣传和教育工作有待 加强。
利益冲突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可能涉及不 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利益冲突,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一大挑战。
监管体系与措施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 职责,形成分工明确、协调一致 的监管体系。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H2018023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通过审核
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通过审核
陆海统筹后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27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管辖面积的25.68% 保护红线基本格局为“两屏四区”
近日,《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审核。
根据《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我区陆海统筹后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27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管辖面积的25.68%。
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格局为“两屏四区”:“两屏”为桂西生态屏障和北部湾沿海生态屏障,主要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海岸生态稳定。
“四区”即桂东北生态功能区(包括都庞岭、越城岭、萌渚岭山地)、桂西南生态功能区(西大明山地)、桂中生态功能区(包括大瑶山地)、十万大山生态保护区,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保持。
此外,生态保护红线还包括桂东南云开大山地、西江上游源头区等。
根据要求,我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将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后,报国务院批准。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贵阳市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的批复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贵阳市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
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3.11
•【字号】筑府函〔2016〕24号
•【施行日期】2016.03.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贵阳市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的批
复
筑府函〔2016〕24号
市生态文明委(市林业绿化局):
你委《关于申请批准实施〈贵阳市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的请示》(筑生态文明委呈〔2015〕53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贵阳市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你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全市林业生态红线规划和保护工作。
要指导、督促各区(市、县)做好辖区内林业生态红线的指标确定、区域划定等工作,并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情况
的评估和考核,确保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工作取得实效。
三、各区(市、县)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切实做到指标确定到位、区域划定到位、管控措施到位、制度执行到位、责任追究到位、资金落实到位、考核措施到位。
四、《实施方案》由市生态文明委另行印发。
2016年3月11日。
环境保护法——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未来的发展策略
完善法律法规
科技创新
加强生态红线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明确生态红线的范围、保护对象和保护措施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生态红线相关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先 进的生态保护技术和设备,提高生态保护的 效率和成果。
社会参与
强化监管
加强生态红线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 参与的生态保护格局。
属地管理
强化地方政府的生态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红线 区域管理目标责任制,实施绩效考核,促进管 理效果的提升。
生态红线的监管制度
实时监测
01
建立生态红线区域的实时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区域内生态状况
和环境变化情况,为采取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定期巡查
02
对生态红线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和环
体健康和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03
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红线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系
统的稳定,维护生态平衡。
保障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红线虽然限制了部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可以促进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 发展。
社会进步
生态红线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 度,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05
生态红线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生态红线面临的挑战
生态系统破坏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
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人 类健康。
违法开发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利益,未经批准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 破坏和环境污染。
规划方案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规划方案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压力。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各国纷纷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问题,并分析其意义和挑战。
一、自然保护区的划定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区域。
其划定需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等因素。
划定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1.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应重点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生态功能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划定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 自然景观保护自然景观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和观赏的重要场所。
划定自然保护区时,应考虑保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独特性,提升其价值和吸引力。
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设立的一条红线。
其划定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利用等因素。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应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将区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利用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通过合理划定功能区,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和优化配置。
2. 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还需要考虑环境质量,如水质、空气质量等。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以限制污染源的扩散和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健康。
3. 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应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物质支撑,对其进行科学调查与保护成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则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进行研究。
一、何谓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指在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过程中,根据生态环境的特征、功能价值和承载能力,将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界确定下来,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物质要素,如土壤、水资源、植被等;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只有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才能有效地实现生态安全的目标。
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在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应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生态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等。
2. 生态承载力原则: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应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避免人类活动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
3. 全面保护原则:生态保护红线需覆盖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等,确保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4. 合作共治原则: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与相关部门及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形成合力,实现生态安全的综合治理。
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方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常用的划定方法包括:1. 生态系统评价法:通过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确定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
2. 承载力评估法:通过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承载能力的评估,确定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范围。
3. 漏斗分析法: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4. 空间规划法:结合生态系统的分布和功能特点,对不同区域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研究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区划定
国际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已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完善的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和 管理体系,并积极探索公众参与和社区共管等管理模式。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自然 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
03
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 区关系
失败教训分析及改进措施
01 02 03
忽视生态价值
在某些案例中,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或忽视生态价值, 导致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不合理或遭到破坏。应 加强对生态价值的认识和评估,确保划定工作符合生态保 护原则。
管理不善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 的划定工作难以落实或受到破坏。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 督机制,加强对划定区域的巡查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的 有效实施。
研究生态红线与自 然保护区划定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 生态红线概述 • 自然保护区概述 • 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区关系 • 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与技术研究 • 自然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划定方法与技术研究 • 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区划定实践案例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生态红线概述
定义与背景
生态红线定义
GIS技术
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 ,实现保护区范围精确划定和动态管 理。
案例分析
以某地区自然保护区划定为例,介绍 划定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评 估。
存在问题及挑战
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
遥感数据、地面调查数据等获取困难,处理和分 析过程复杂。
社会经济因素制约
保护区划定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需寻求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规划方案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规划方案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遗产等目的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具有保护、研究、教育等功能。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国家、省级规划中划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主要用于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和生态安全。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一个科学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因素。
在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时,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工作,以科学数据为依据,确保划定的区域具有保护价值和可行性。
首先,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特点。
我国地域广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在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时,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以及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濒危物种等。
只有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划定方案。
其次,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需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时,需要重点保护濒危物种、珍稀植物、特有动物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的生物资源。
同时,还需要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保持物种的迁徙和繁衍能力。
此外,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不能仅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还需要兼顾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划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确保划定的区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够最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期2019年3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宾阳县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探讨
韦继开
(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林业站,广西南宁530419)
摘要:以宾阳县为例,探讨了当前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的主要依据.提出了有效增強林业生态保护
的质量的措施,以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范围划定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1宾阳县林业现状
2017年,宾阳县土地总面积229916.07hm2,林地面积95537.95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1.6%,其中有林地面积82883.14hm2;非林地面积134378.12hm2o 全县森林覆盖率46.77%(含非林地上森林面积)。
全县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边缘的土山,为大明山、镇龙山余脉,东部、北部分布有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区,为国家级公益林区,其次为中部、北部平原的零星林地。
全县目前除国家公益林外,其他林地为商品林。
全县地貌为四周低山丘陵环绕,局部有高山,中部是冲积平原,为广西三大冲积平原之一。
森林的环平原分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防护作用,有效地阻挡了北风、台风的人侵。
2宾阳县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的分析
根据《广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分工,行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管理职责;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森林、湿地、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涵养功能区等区域的保护和建设,以及监测、评估、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
宾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富产粮食、甘蔗等农作物。
林产品也较丰富,每年出材50万m‘,因此该县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既要起到生态保护作用,也要实现木材的商品供应作用,才不会对现状有所冲击。
综合全县林业现状,以及农业、城镇分布等情况,笔者认为宾阳县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主要在水源涵养功能区、脆弱生态功能区、湿地、森林公园进行划定。
这样才有效地保护森林生态功能,为全县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1重点生态功能区
宾阳县区域无较大河流流域,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质污染,地下水位下降,饮用水源极度匮乏,保护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显得尤为重要。
该县林业生态保护红线
收稿日期:2019-01-25
作者简介:韦继开(197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相关的工作。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6-0058-02
的划定,首先就是保护饮用水安全供应,保护水源涵养林。
根据宾阳县饮用水源分布特点,把集水范围内的重要区域划入林业生态红线范围,保护具有水源涵养作用的森林为该县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贡献。
下列范围宜划定为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2.1.1清平水库水源涵养区
清平水库担负着县城及周边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两大任务,在宾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清平水库水源涵养区林业面积约19万亩,含清平水库、六盘水库、合江水库、引水渠等范围,属大明山余脉,这个范围也是自治区划定的大明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
此区域在2014年规划为清平水库水源林。
2.1.2清水河饮用水水源地
清水河饮用水水源是宾阳县县城第二取水水源地,目前引水工程已启动,将是县城未来重要的水源地。
此区域的林业主要有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区和约0.6万亩的一般林地,石山地区划入脆弱生态功能区,一般林地应划入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水源涵养林进行营造、保护。
2.1.3黎塘南河饮用水水源地
黎塘镇是宾阳县的工业重镇,人口19万多人,饮用水水源也较少,建立水源涵养区十分重要。
目前饮用水从南河提取,南河上游集水范围林地有5万多亩,分布在定子村河段至张村水库、六旺水库、莲塘水库、横梨水库,以及即将动工建设的芳雷水库周围,把这些范围的水面两面坡林地划入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水源涵养林保护,对黎塘镇的森林生态平衡也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2.1.4露歼镇百合水库饮用水水源地
此水源地位于该县东南,集水范围林地面积约0.8万亩,划入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水源涵养林保护,为露士于镇及附近乡镇的饮水安全提供保护作用。
2.1.5武陵镇桃源水库饮用水水源地
此水源地位于该县中部,集水范围林地面积约0.8万亩,划入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水源涵养林保护.为武陵镇及附近乡镇的饮水安全提供保护作用。
2.2脆弱生态功能区
宾阳县东北部分布有特定国家级公益林,也是喀斯
58
韦继开:宾阳县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探讨自然与生态
特地貌的石山地区•面积为3.37万亩,其中邹坏镇12444.5亩,和吉镇16840.4亩,黎塘镇4417亩。
石山地区山高坡徒,石多土少,土层浅薄.宾阳县年降水量
大,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的人为破坏,使这个地区失去
了水土保持功能。
自2012年以来,该县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逐渐恢复了植被,恢复了水土保持功能。
但目
前植被以灌木层为主.乔木层占比不大,极易遭受破坏,
造成水土保持功能不稳定,因此这个区域划入保护红线
范围很有必要性。
2.3成立森林公园,保护动植物多样性
2.3.1邹好•国家石漠公园
邹坪镇八仙岩国家石漠公园是2017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石漠公园,是保护喀斯特地貌特
征、动植物多样性的一个公园,把公园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具有重要意义。
八仙岩国家石漠公园规划面积0.93万亩,位于邹土于镇仙岩村、古昔村一带的石山地区内,属于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石山灌丛植被群落。
拟建公园内生境多样.动植物区系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44科732种,脊椎动物58科142种,有石山苏铁、任豆、石仙桃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种,有虎纹蛙、大壁虎、獄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其中獗猴种群数量较大,是公园较为奇特的野生动物景观,保护与科研价值较高。
2.3.2大圣山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所处的黎塘林场尖峰分场地处贵港市、宾阳县、横县三县市交界的镇龙山(主峰大圣顶,海拔1170m)的西南面,规划面积约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公园规划区域内动植物品种丰富多样,核心区位于尖峰分场中心地带,低山地貌,海拔600〜1100m。
此公园有原始次生林,具有重要保护意义。
2.3.3大妈山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所处该县中部的大妈山,海拔约900m,规划面积约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靠近县城,建成后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目前此区域古树众多,天然
林也有分布,是森林科普的最佳选择区域。
在南山村委
平龙村古树旁,有一片原始生长的森林,连着人工湿地,
极具科普教育意义。
2.3.4名山风景区
名山这几年发展生态旅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名山海拔876m,是宾阳第三高峰,山势挺拔,溪流潺潺,生态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75%,山体周围是天然林分布,是天然氧吧。
风景区正在拟建梅博览园,梅树既是风景区的特色.也是宾阳县最大的产梅果区域.梅博览园建成后将是广西唯一的梅树多品种栽植地。
风景区面积约0.3万亩。
2.4加快苏关塘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候鸟迁徙的栖
息地
宾阳县是候鸟迁徙途经地之一,主要是以前有很多湿地,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开发,生态环境变化.很多湿地消失了,目前仍有苏关塘湿地及各个水库的浅水湿地。
苏关塘湿地是一个重要天然湿地,每年候鸟迁徙必经地,现已纳入自治区湿地建设计划,规划面积0.4万亩,如能划入林业生态红线保护范围,通过湿地恢复、重建后将发挥很大的生态调节功能.提供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苏关塘湿地靠近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区,对地下水补充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是保护候鸟迁徙的栖息地。
3结语
宾阳县的上述区域共32.1万亩,涵盖了多种类、多功能的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9.31%,约占林地面积的22.4%.如划入林业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将为维持生态平衡,为更好留住蓝天绿水,守住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当然还有很多值得划入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的区域,也值得保护起来。
参考文献:
[1]范小杉.高吉喜.何萍.等.基于生态安全问题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方案[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749〜4754.
[2]莫张勤.生态保护红线法律责任的实践样态与未来走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⑴):112〜119.
[3]戴永吉,胡德斌,周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影响—
—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调研[J].中国土地.2018(9)=43 ~45.
[4]李维佳,马琳,臧振华,等.基于生态红线的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40(7):85〜95.
[5]乔艳萍,刘学录,任君.基于RS和GIS的嘉峪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J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53(3):126〜133.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