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至2018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
2017至2018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全套(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 2018.06命题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制卷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
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 ,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
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B.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C.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D.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
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
最新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
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
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
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
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
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
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
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
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
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
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
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4)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4)语文学科期末考试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②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
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③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
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
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
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
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④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
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
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
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 ,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
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 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B. 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C. 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D. 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比如,词义理解得正不正确、感情色彩合不合乎语境、使用范围恰不恰当、语体色彩合不合等等。
本题中的“急不可待”:急得不能等待。
只能用于形容人的心情或形势紧迫。
稍含贬义,并且带有主动意味,在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上都和语境不符。
这里是为了形容时间紧迫,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所以第二空用“迫在眉睫”,排除B项、D项。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扶摇直上”:扶摇:急剧而上的大旋风。
形容迅速直升。
后比喻仕途得志,地位等迅速上升。
语境说的是“谣言……”,故第三空应选“以讹传讹”。
排除A项。
“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产生;有了某个念头(多用于抽象事物)。
或植物发芽生长;事物发生、发展。
“滋生”:1、繁殖;2、引起。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
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 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2018最新试题资料-江苏无锡市2018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江苏无锡市2018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5 c 15题。
(19分)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
既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箫墙之内也。
”
1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陈力就列”中“列”语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见臣列观 B不欲与廉颇争列 c东周列国 D李将军列传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B北邀当国者相见则将焉用彼相矣
c举饱樽以相属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D春秋末齐景置左右相季子相三君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与弟子的交谈中,批评的语气越越严厉。
B在批评之后,孔子对学生又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教育。
c相对于攻伐,孔子更主张用“德”感化远方“不服”者。
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 2018.06命题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制卷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
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
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B.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C.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D.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
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1. (20分) (2017高三·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
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
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
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文人来说,兴之所至,在驿站的墙上涂抹几句诗,是很平常的事,()。
当文人在粉墙上________,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围观的人群中则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文士酣畅淋漓地________,然后飘然远去,他自己并不能把这放在心上。
那“发表”在墙壁上的诗,自有过往的文人墨客去________。
他们背着手吟读一回,觉得不怎么样,又背着手踱去,在转身之间,已就淡忘得差不多了。
偶尔见到几句精彩的,便要伫立许久,品味再三,________般怡然陶醉,日后又少不得在文友中传扬开去。
过了些日子,那字迹经过风吹雨打,剥落得不成样子了,店主便用泥灰粉刷一遍,清清白白的,好让后来的人再用诗句涂抹。
主人照例给他在一旁捧着砚池,很欣赏的样子。
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恐怕没有统计过。
(1)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围观者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写诗的人也更不会大惊小怪B . 围观者不会大惊小怪,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更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C . 写诗的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驿站的主人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D . 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2)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笔走龙蛇一挥而就评头论足振聋发聩B . 春蚓秋蛇一蹴而就指手画脚醍醐灌顶C . 笔走龙蛇一挥而就评头论足醍醐灌顶D . 春蚓秋蛇一蹴而就指手画脚振聋发聩(3)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A . 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恐怕谁也没有统计过。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无锡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对于命运开玩笑”是一种遁逃,也是一种征服,偏于征服者以滑稽玩世,偏于遁逃者以豁达超世。
滑稽与豁达虽没有绝对的分别,却有程度的等差。
他们都是以“”的态度应对人生的缺陷,豁达者在悲剧中参透,他的诙谐出入于,所以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滑稽者则在喜剧中见出人事的,同时仿佛觉得这种发现是他的聪明、他的优胜,于是嘲笑以取尔,这种诙谐有时不免流于轻薄。
()滑稽者则只知玩世,他对于人世,理智的了解多于情感的激动,豁达者的诙谐可以称为“悲剧的诙谐”,出发点是情感,而听者受感动也以情感。
滑稽者的诙谐可称为“喜剧的诙谐”,出发点是理智,而听者受感动也以理智。
中国诗人陶潜和杜甫是于悲剧中见诙谐者,刘伶、金圣叹是从喜剧中见诙谐者,嵇康、李白介乎二者之间。
(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偏于遁逃者以豁达超世,偏于征服者以滑稽玩世。
豁达与滑稽虽没有绝对的分别,却有程度的等差。
B . 偏于遁逃者以滑稽玩世,偏于征服者以豁达超世,滑稽与豁达虽没有绝对的分别,却有程度的等差。
C . 偏于征服者以豁达超世,偏于遁逃者以滑稽玩世。
豁达与滑稽虽没有程度的等差,却有绝对的分别。
D . 偏于征服者以滑稽玩世,偏于遁逃者以豁达超世。
滑稽与豁达虽没有程度的等差,却有绝对的分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豁达者虽超世而不忘怀于淑世,他对于人世,悲悯多于愤嫉。
B . 豁达者虽超世而不忘怀于淑世,他对于人世,愤嫉多于悲悯。
C . 虽豁达者超世而不忘怀于淑世,他对于人世,悲悯多于愤嫉。
D . 虽豁达者超世而不忘怀于淑世,他对于人世,愤嫉多于悲悯。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嬉皮笑脸人生世相坚贞不渝乖讹B . 一笑置之人生如梦至性深情乖戾C . 嬉皮笑脸人生如梦坚贞不渝乖戾D . 一笑置之人生世相至性深情乖讹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 (6分) (2017高二下·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春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组是()网络谣言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
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 ,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
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 滋生急不可待扶摇直上B. 滋生迫在眉睫以讹传讹C. 萌生急不可待以讹传讹D. 萌生迫在眉睫扶摇直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比如,词义理解得正不正确、感情色彩合不合乎语境、使用范围恰不恰当、语体色彩合不合等等。
本题中的“急不可待”:急得不能等待。
只能用于形容人的心情或形势紧迫。
稍含贬义,并且带有主动意味,在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上都和语境不符。
这里是为了形容时间紧迫,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所以第二空用“迫在眉睫”,排除B项、D项。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扶摇直上”:扶摇:急剧而上的大旋风。
形容迅速直升。
后比喻仕途得志,地位等迅速上升。
语境说的是“谣言……”,故第三空应选“以讹传讹”。
排除A项。
“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产生;有了某个念头(多用于抽象事物)。
或植物发芽生长;事物发生、发展。
“滋生”:1、繁殖; 2、引起。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方法:1、牢记搭配对象。
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
比如“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
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
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
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
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
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
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
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
“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
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
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务必找到真正能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
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 本报强烈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榜样。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A项,“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不能用于别人,只能用于自己。
B项,“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C项,“呼吁”:使用错误,指某项主张需要大众的支持,而号召人们去干这件事.这里应该改为“欢迎”。
D 项,得体。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存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
B.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辩》《天问》,宋玉的《九歌》等。
C. 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D. 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识记古今中外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错在“宋玉的《九歌》”。
《九歌》是屈原的作品。
《九辩》是宋玉的作品。
4.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
这三副对联依次是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人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A. ⑤②③B. ①③④C. ⑤③①D. ①④③【答案】C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家在乌镇,后园的门一开,便望见高高的寿胜塔。
,,,,。
而偏僻的古镇,虽也颇为富庶,颇能制造谣言和奇闻,毕竟百年孤寂,自生自灭。
①小得很,其声卜卜然,乡人称之为“火轮船”②江南杭嘉湖一带,多的是这样的水乡古镇③每闻轮船的汽笛悠然长鸣,镇上的人个个憧憬外省外市的繁华风光④方围甚大,人丁兴旺,然而没有公路⑤更谈不上铁道,与通都大邑接触,唯有轮船A. ②③⑤①④B. ②④⑤①③C. ④⑤①③②D. ③④⑤①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语言是简明、连贯、得体。
这是一道排序题。
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
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
根据语境先说“没有公路”,再说“更谈不上铁道,……唯有轮船”最后介绍“火轮船”,故④⑤①应该按这样的顺序排在一起,这样就排除A项。
而第③句中的“轮船的汽笛悠然长鸣”,紧承①句,故④⑤①③四句紧密相连,排除D项。
②说“水乡古镇”紧承语段的首句“乌镇”,②在最前。
排除C项。
故所以应该选择B项。
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
1、非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
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2、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
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A、直接设置语境类。
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
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
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1)内部连缀排序。
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
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
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
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B、间接设置语境类。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日:“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邱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五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