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答案)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背诵前两段。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一篇劝学之作。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参考答案: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

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

又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

再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作者不攀比物质,一心向学,求学意志坚定,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色愈恭,礼愈至.3.媵人持汤.沃灌4.主人日再.食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参考答案:1.稍:稍微、略微。

2.至:周到。

3.汤:热水。

4.再:两(次)。

5.遗:给予,赠送。

五、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

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参考答案:观点一: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值得推广学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时代都要发扬。

我们只有尊敬师长,遵从师长的教导,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观点二: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不值得学习。

尊师不等于怕师。

我们要在尊重老师的基础上同老师成为亲密的朋友,互相信任,互相沟通,同时大胆质疑,合理发问,“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提高我们的能力,并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练习有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练习有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文学常识。

一、宋濂,字,号,朝人。

有《宋学士文集》。

二、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

正在太学念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造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爱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东阳,此刻浙江省东阳市,明代属于金华府。

马生,即马君那么,那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念书人的称号,作者那时已经69岁。

二、说明以下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稍逾约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德隆望尊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緼袍敝衣禀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冻馁之患博士为之师非天质之卑流辈甚称其贤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故道为学之难三、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一、四支僵劲不能动。

二、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说明以下句子。

一、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二、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五、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六、余那么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八、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九、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10、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没必要假设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一、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集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集及答案

课题:送东阳马生序学法指导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3、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精神一、复习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①同舍生皆被绮绣()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③尝趋百里外()④卒获有所闻()⑤煜然若神人()⑥色愈恭,礼愈至()二、合作探究(一)1、阅读课文第一段.整体感知①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②第一段可分五层:第一层:(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阅读课文第二段.整体感知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1、阅读课文第三段,整体感知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探究质疑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①得书之难②求师之诚③求学之苦2、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独立完成1 题,自我检测。

小组讨论,首先针对本学案统一认识,针对共同问题做出标记,做好展示准备。

能力提升题可以各抒己见,力争统一。

语言概括。

①得书之难②叩问之难③旅途之艰④生活之苦3、文章第一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叩问之难、求师路途之艰、生活之苦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比,①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②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硕师________________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③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计日以还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4、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课后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单选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6.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当余之.从师也使人之.所恶奠甚于死C.无从致书以.观徒以.有先生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基础知识题1) 嗜学 (shì xué) 2) 逾约(yú yuē) 3) 俟 (sì) 4) 叱咄(chì duō)5) 皲裂(jūn liè) 6) 媵人 (yìng rén) 7) 箧 (jié) 8) 缊袍 (yùnpáo)2)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没有钱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微超过借书的时间限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指成年,益慕:更加崇敬)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遇到困难,硕师:指大师,先达:指学问高深的人)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3) A4) ①僵(jiāng) ②舍 (shè)5) B6) “余缊袍敝衣,与黄巢齐名。

”(缊袍:指质地粗糙的衣服)7)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作者遇到困难,想要寻找名师问学,不惜走远路。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有足够的乐趣,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寒暑易节,惟岁计之不暇。

或托疾于床笫,命曰“危”,则视死如归。

或乘醉于傍路,言曰“乐”,则以醉为常。

东篱菊庐,西藩石屏。

颍川赤壁,XXX。

《诗》云:“君子于役,不知疲倦。

”盖大丈夫之志,岂在物化之际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逆旅________________②岁计________________③托疾________________④归________________⑤疲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中有足乐者B、录毕,走送之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初中语文部编九下-《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练习汇总(附例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九下-《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练习汇总(附例题及答案)

一、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谥号文宪。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

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他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二、课文概述《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三、文体简介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四、文章讲析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现在分几段来谈。

第1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一共有三层。

第一层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

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

“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

接着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

这既是指天气,又是指家道贫寒。

而“砚冰”“手指”,是围绕着“手自笔录”的抄书方式写的。

“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③至理名言至:⑶①稍稍宾客其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它照应了“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二、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训练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1、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超过期限)(7) 既加冠( 指成人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4) 礼愈至(周到)(15) 俟其欣悦(等到) (16) 穷冬(隆冬)(17) 负箧曳屣(书箱;鞋) (18) 至舍(学舍,书馆)(19) 持汤沃灌(热水;浇洗) (20)以衾拥覆(被子)(21) 寓逆旅主人( 旅店 ) (22)腰白玉之环 ( 腰佩 ) (23)右备容臭(香袋)(24)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25)緼袍敝衣(旧絮;破)(26)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三、译句: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7、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学习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学习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学习笔记(一)(10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未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走送之走( )(2)礼愈至至( )(3)腰白玉之环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是成为德兼备的人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C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D作者写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如人也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答案: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6.(1)走送之(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2)礼愈至(周到)(3)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7.(1)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一、作者(zuòzhě)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

明代(mínɡ dài)文学家。

著有《宋学士(xuéshì)文集》。

二、文体(wén tǐ)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zuòwéi)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四.古今异义1.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2.日再食(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五.一词多义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计日以还(以,而)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动词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质: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道: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谈,讲)至: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至舍(到)六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1.余幼即嗜学:酷爱,喜爱。

2.无从:无法。

3.致书以观:取得,这里指买到。

4.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5.弗之怠:否定词,不。

6.怠:懈怠,放松。

7.录毕:完。

8.走送之:跑,赶快去。

9.不敢稍逾约:超过。

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指成年。

12.益慕:更加仰慕。

13.圣贤之道:学说。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人们为什幺多以书假余? (2分)
 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3分)
 【1、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2分 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各1分)】
 二、对比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

11送东阳马生序(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11送东阳马生序(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第十一课送东阳马生序(附答案解析)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______)衾.(______)嗜.学(______)硕.师(______)媵.人(______)容臭.(______)绮.绣(______)耄.老(______)冻něi(______)遇其chìduō(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3.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因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凭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之:的。

4.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

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

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材料三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题含答案

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1、幼时求学的艰难。

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

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 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1、余幼时即嗜学。

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六: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1 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 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

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叱咄(ch i du o)俟(s i)负箧曳屣(qi e)(x i)<裂(j m)媵人(y ing)衾(q in)容臭(xi u)烨然(y e)緼袍敝衣(y d n)二、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全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三、解释1、致:得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④容臭.()⑤负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④以中.有足乐者()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_②____ ___③____ ___④___ ____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5.按原文填空。

(1)当余之从师也,,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

(2)以中有足乐者,。

比较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答: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明初时期的宋濂。

本文的文体是赠序,指用于送别赠言的文章体裁。

内容多推重或勉励之辞。

二、词语解释:1、走:跑。

2、假:借3、叩:请教。

4、辞色:言语和脸色。

5、援:引,提出。

6、质,询问。

7、叱咄:训斥,呵责。

8、俟:等待。

9、支:通“肢”,肢体。

10、遇:住11、被:通“披”,穿。

12、腰:这里做动词,腰佩。

13、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4、负.箧曳屣:负,背着。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15、汤:热水16、沃灌:浇洗1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18、至:周到19、怠:懈怠20、逾:超过21、慕艳:羡慕22、致:得到23、敝:破三、重点句翻译: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懈怠。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赶不上其他的人。

四、内容:宋濂遇到了哪些困难无书难无师难路途难生活难五、主旨(写作目的)本文运用了现身说法,自叙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劝勉马生在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六、写作手法1、对比宋濂生活条件之艰苦与同舍生条件之优越形成对比,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勤奋刻苦。

2、现身说法作者以自身经历相告,劝勉马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七、宋濂的求学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1、不怕艰苦,勤奋好学。

2、不贪物质享受,重精神追求。

3、尊敬老师,勤思好问。

4、专心致志八、对联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为学勤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时期的,字号本文的文体是,即。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笔记(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笔记(含答案)

(三)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笔记学习准备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嗜(shì)学:喜欢,特别的喜爱。

逾(yú):越过,超越。

硕(shuò):学问渊博,博学。

俟(sì):等候,等待。

衾(qīn):被子。

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g)人:侍俾,这里指旅舍中的仆人。

容臭(xiù):香袋,臭,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之论辨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录毕,走送之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_(3)卒获有所闻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_(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_(5)犹幸预君子之列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_(6)缀公卿之后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_(7)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_2.一词多义至:色愈恭,礼愈至_________________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重点词语(1)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___________(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 _________(3)尝趋百里外趋: __________________(4)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问:__________(5)未尝稍降辞色辞色: _____(6)援疑质理援: _______ 质:_________(7)俯身倾耳以请请: _________________(8)或遇其叱咄叱咄: _________(9)俟其欣悦俟: ______________(10)媵人持汤沃灌沃:_________________(11)右备容臭臭: ____________________(12)烨然若神人烨然: ______________(1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____(14)而承天子之宠光宠光:____________(1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____(16)无冻馁之患矣馁:________________(17)流辈甚称其贤流辈:_______________(18)生以乡人子谒余谒:______________ 4.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以衾拥覆 _______以中有足乐者 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2)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3)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__ 弗之怠 ___________走送之 _________当余之从师也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___________而承天子之宠光 ___________(4)其:俟其欣悦 _______门人弟子填其室 _________(5)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___________久而乃和 ___________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___________(6)盖: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_____________二、特殊句式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课文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朝初期文学家宋濂写给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这篇文章内容集中、语方朴素,给人以无限启迪。

作为赠序,文章流露出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诚挚情感,它主要围绕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勤且艰”这一中心,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首先,文章叙述了作者小时候刻苦、勤奋的学习情况。

“余幼时即嗜学”,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一对尖锐的矛盾成为作者学习上的棘手问题,然而作者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使问题迎刃而解,他“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来读书、学习,哪怕环境艰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他也“弗之怠”,坚持不懈地抄书来学习。

因此,他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人多以书假余”,而且收获颇丰“因得遍观群书”。

其次,文章叙述了作者成年后的辛勤求学的情况。

作者成年后,学习上又面临新的困难,“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即学习上有更深入的渴求,但没有渊博的学者与他交流、探讨学问,所以他不辞辛苦“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勤思善问,向“先达”“援疑质理”,而不介意“先达”“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反而更加恭敬地请教问题,毫不退却“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最后,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中的艰辛和刻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求学的路途是多么艰辛,但他却执着地、忘我地追求着,“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他的生活也很艰难,可算是食不果腹、衣着寒酸,“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

总之,文章内容始终如一地围绕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展开叙写,字里行间给人深深的感染和无尽的启迪。

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写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以“德隆望尊”的先生“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和作者“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恭敬态度做对比,通过对比既突出作者嗜学、勤学的品格,也写出他求学之艰;又如,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做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学习条件艰苦,同时也强调了环境的优劣不是决定人品、学识的因素,给人以启迪,更强化了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课文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朝初期文学家宋濂写给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这篇文章内容集中、语方朴素,给人以无限启迪。

作为赠序,文章流露出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诚挚情感,它主要围绕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勤且艰”这一中心,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首先,文章叙述了作者小时候刻苦、勤奋的学习情况。

“余幼时即嗜学”,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一对尖锐的矛盾成为作者学习上的棘手问题,然而作者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使问题迎刃而解,他“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来读书、学习,哪怕环境艰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他也“弗之怠”,坚持不懈地抄书来学习。

因此,他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人多以书假余”,而且收获颇丰“因得遍观群书”。

其次,文章叙述了作者成年后的辛勤求学的情况。

作者成年后,学习上又面临新的困难,“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即学习上有更深入的渴求,但没有渊博的学者与他交流、探讨学问,所以他不辞辛苦“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勤思善问,向“先达”“援疑质理”,而不介意“先达”“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反而更加恭敬地请教问题,毫不退却“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最后,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中的艰辛和刻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求学的路途是多么艰辛,但他却执着地、忘我地追求着,“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他的生活也很艰难,可算是食不果腹、衣着寒酸,“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

总之,文章内容始终如一地围绕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展开叙写,字里行间给人深深的感染和无尽的启迪。

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写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以“德隆望尊”的先生“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和作者“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恭敬态度做对比,通过对比既突出作者嗜学、勤学的品格,也写出他求学之艰;又如,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做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学习条件艰苦,同时也强调了环境的优劣不是决定人品、学识的因素,给人以启迪,更强化了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能力训练检测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①嗜学()缊袍()既加冠()()立侍左右()
②皲裂()媵人()被绮绣()以衾拥覆()()
③绮绣()容臭()寓逆旅()负箧曳屣()()
④烨然()叱咄()()弗之怠()()俟其欣悦()2.指出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益慕圣贤之道()
⑤尝趋百里外()
⑥援疑质理()
⑦或遇其叱咄()()
⑧俟其欣悦()
⑨媵人持汤沃灌()()
⑩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下列加红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主人日再食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腰白玉之环
E.右备容臭
5.对“以”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计日以还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以衾拥覆
⑤以中有足乐者
A.①②句中的“以”用法相同,表示“(用)来……”之意。

B.③句中的两个“以”用法相同,都是“因为”的意思。

C.④句中的“以”是介词,不同于③句中的第二个“以”的用法。

D.⑤句中的“以”与③句中的两个“以”用法相同,有“因为”之意。

6.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录毕,走送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当余之从师也
7.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叙述中心是什么?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文中有哪些体现?
(3)文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详尽地写了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原文说说其作用。

附参考答案
1.
①shì yùn jì guān shì
②jūn yìng pī qīn fù
③qǐ xiù yù qiè xǐ
④yè chì duō fú dài sì
2.
①爱好②得到③不懈怠、放松④更加⑤曾经⑥引、提出询问
⑦有时训斥、呵责⑧等待⑨伏侍的人热水⑩大概
3.
①经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借书,亲手用笔抄写,计算借书的日期,按期归还。

②抄写完毕,赶快跑着送还书籍,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③(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解释的话。

④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⑤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⑥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A)(C)
5.A
6.C
7.
(1)本文叙述的中心是“余之勤且艰”,即作者辛勤又艰苦的求学经历。

(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体现在“余幼时”“既加冠”“当余之从师也”等内容上。

(3)是因为作者刻苦而又守信,“天大寒,弗之怠”和“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5)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如,写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以“德隆望尊”的先生“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和作者“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恭敬态度做对比,通过对比既突出作者嗜学、勤学的品格,也写出他求学之艰;又如,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做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也强调了环境的优劣不是决定人品、学识的因素,给人以启迪,更强化了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编稿金丽
审稿李家声
母亲
初二(1)张童
因为种种原因,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尽管如此,每当我提出什么条件时,只要我的要求不过分,妈妈几乎都能够满足我。

每当我想买什么衣服或想要什么东西时,爸爸妈妈总会先考虑一下这个东西该不该买或者说这个东西对我来说会不会有帮助,如果他们觉得合适、该买,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在意那东西的价格,一定满足我的心愿。

我曾经在茫茫的词海中寻寻觅觅,想找一个最贴切的词来形容我的母亲,却始终没有发现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母亲,因此,我只得以我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解读母亲。

母亲像一杯茶,当你心浮气躁时,她可以给你一份清凉。

母亲像寒夜里的一床棉被,驱走你身边的寒气,使你安危入睡。

母亲像困难中的拐杖,当你步履蹒跚时,为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堂。

母亲像黑暗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她会为迷茫的你指明方向。

母亲像一首舒缓、悠扬的歌曲,当你烦闷、消沉时,让你的心中立即充满一片阳光……
母亲!我用尽心中所有的词汇,挖空我脑中所有的想象,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爱和赞美。

此时,我才深深体会到“母亲”才是一切词语中含义最深、感情最浓的词,当我叫出一声声“母亲”时,其他的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味,一切的形容也变得意蕴不足,虽然许多事物都可以用来比喻母亲,但它们都不是真正的母亲。

母亲就是“母亲”,是亘古不变的“游子身上衣”,是“儿行千里”日夜惦念的一颗心。

[评语]
这是一首母亲的赞歌。

文中丝毫没有对母亲进行直接的描绘和刻画,完全是以作者的感情来渲染形象。

开端简短的叙述,为激发作者饱满的思想情感作了铺垫,不富裕的母亲很理性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她怎能不产生无限联想呢?文中大段的比喻、排比,强化了赞颂母亲的深情,而结尾的表述又很出人意料,紧紧围绕“母亲”一词,表明对母亲的赞颂和讴歌。

(指导教师金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