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讲义(绪论12章)

合集下载

市政学(00292)笔记

市政学(00292)笔记

2010年版,主编孙亚忠—----市政学笔记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城市的特征:高度的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2。

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早期城市阶段—-史前到封建社会初期。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约于公元前3500,出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富庶的平原地带. 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功能单一.2)中世纪城市阶段——处于封建社会时期。

公元476年罗马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特征: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形成的途径开始多元化,数量增多;个别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绝大多数规模小;城市发展缓慢,未能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3)近代城市阶段-—工业革命后到20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社会。

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猛增,规模扩张;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集中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

4)现代城市阶段-—20世纪初开始。

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一、市政的含义A、广义的市政其市政主体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指城市全部政治系统为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B、中义的市政,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机关,指城市的国家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C、狭义的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D、中国的市政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现代市政学(第五版)(数字教材版)PPT第12章-课件

现代市政学(第五版)(数字教材版)PPT第12章-课件

2.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城市建设管理部门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城市交通管 理的主体
城市公安部门
第12章 城市交通管理
12.1城市交通管理 概述 12.1.1城市交通
系统 12.1.2城市交通
管理的理念发展 12.1.3城市交通
管理体制 12.2城市公共交通 运行 12.2.1城市公共
12.1城市交通管理 概述 12.1.1城市交通
系统 12.1.2城市交通
管理的理念发展 12.1.3城市交通
管理体制 12.2城市公共交通 运行 12.2.1城市公共
交通的构成与特 征 12.2.2价格管理 12.2.3运营管理 12.2.4综合管理 12.3城市交通问题 与管理策略 12.3.1我国城市 交通面临的困境 12.3.2现代化城 市交通管理的理 念 12.3.3改善思路 12.3.4具体举措
3.城市公共交通补贴管理 (1)补贴的影响因素
补贴对象
补贴资金来源
补贴的影响因素
补贴金额的测算方式
补贴考核指标体系
第12章 城市交通管理
12.1城市交通管理
概述
12.1.1城市交通
系统
12.1.2城市交通 管理的理念发展
(2)补贴的基本原则
12.1.3城市交通
管理体制
12.2城市公共交通
运行 12.2.1城市公共
12.1.3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1.城市交通管理的内涵
城市交通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为保障交通设施能为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 提供良好的服务,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城市中人与物运输的 管理活动。
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
• 交通管理可以分为交 通规划管理、交通设 施管理、交通工具管 理、交通法规管理等 内容。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城市产生需要的条件:1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3 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早期城市阶段(特征P71)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73)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75)4、现代城市阶段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3)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市政管理手段按其内容和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广州市是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市政的主要特征:1历史性2 公共性 3 双重性 4 系统性5 综合性 6动态性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4、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5、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阶段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市政协开展工作主要方式:1 召开会议2 提出议案3 视察4专题调研5 反映社情民意6 促进祖国统一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城市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城市公益性组织包括: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基金会、市志愿者组织市民参政的方式包括1 政治选举2 政治协商3 政治结社4 政治表达5 政治接触市民参政的条件:1 透明的市政决策2 高素质的市民3 多元的参政途径市民参政的条件:1 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 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第二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市政学

市政学

市政学题型一、名词解释(30)二、简答题(40)三、论述题(20)四、案例分析(10)考试时间:1月7日上午第一章绪论一、市政的含义: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的活动及其过程。

(主要记这个简单的)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二、市政主体(一)含义:广义:城市整个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分为城市国家权力组织和非国家权力组织。

城市国家权力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非国家权力组织包括各类社区组织。

如城市中的居委会。

狭义: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三、市政特征(扩展:稍许发挥一下)(一)政治性:市政是指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综合性:市政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四)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态过程;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事务为对象的管理活动,以至于这种管理过程的动态性有它自己的特点:灵敏、相关性强、民主程度高。

(五)双重性:城市中大量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管理,是市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一方面维护中央权威,又要维护本市市民的利益。

(六)历史性:市政也是一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BC3500,城市产生以后就存在了城市事务管理。

四、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P6~9)(一)研究对象(市政学是研究市政主体对市政客体怎样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涉及到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五个方面:1、市政学首先要研究市政主体2、市政学同时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学还要研究市政目标4、市政学还要研究市政体制5、市政学作为一门科学,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二)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决定市政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内容包括:1、专门分析城市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3、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4、重点讨论市政绩效及改革问题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特征(书上P18页结合着理解)(一)高度的聚集性(城市的主要特征)1、人口: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城市人口密度大2、文化:高度聚集,人才的、人力的、智力的资源,历史沉淀3、物质的高度聚集4、基础设施级公共设施完善(二)复杂性:多样性,多功能性,多要素,多层次,多过程,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关系与矛盾上也是交错的(三)社会性1、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以业缘为主,感情色彩逐渐淡化。

市政学第1章 绪论

市政学第1章  绪论
6

(2)市政客体
广义上:
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城市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 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

狭义上:
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7

3.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 程。一般包括两个层面:
广义上:
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尾实现城市 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 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

9
5.市政定义: 市政是指在共产党和中央人们政府的领 导下,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其执行 机关即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 规的有关规定,在市辖区域范围内实现 其各项职能与目标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10
1.1.2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 2.历史性 3.整体性 4.综合性 5.动态性

11
1.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2.2市政学的主要内容 1.2.3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2
1.2.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市政学,即研究市政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市政主体。 2.市政客体。 3.市政管理规律。

13
1.2.2市政学的主要内容
1.绪论。 2.城市。 3.市政主体及其运行。 4.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4
1.2.3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市政学与政治学 2.市政学与行政学 3.市政学与城市学

15
1.3市政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1.3.1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1.3.2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

自考00292市政学高频考点汇总串讲

自考00292市政学高频考点汇总串讲

1804
简述市政绩效的意义。
(1)市政绩效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2)市政绩效在内涵上与城市竞争力保持着一致性。 (3)市政绩效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1804
市政体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就内容来看,市政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应该是立法、执法、 护法的分工协作关系; ②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③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它包含市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 与区县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而是市政体制的重要内容。
1804
与一般企业相比,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以及经营与管理具有什么特点?
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与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供 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 3.无论实行何种经营管理模式,城市基础设施的部门和单位都应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1804
论述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以及综合治理方式。
(1)现代的环境污染已经发展为综合污染。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水体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环境治理要强调综合治理。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和生态破 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首先要强 化法治,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再次要实行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1810
简述城市公共安全情报机制的必要性。
1. 全面搜集一定类别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隐患和事件的情报。 2. 形成对导致公共安全事件破坏力客观、全面、系统的评价。 3. 综合分析城市政府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科技力量和财力物力,抵御导致公共安全事 件破坏力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市政学随堂练习答案

市政学随堂练习答案

市政学随堂练习答案1、狭义的市政主体指城市政权机关中的城市各级()A.行政机关2、狭义的市政客体是城市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对象和内容B.社会管理1、市政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

√2、市政是由城市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3、城市政治系统包括城市权利政治系统和非权力政治系统。

×4、城市国家机关属于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5、城市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城市权利政治系统。

√1、我国的中等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的城市。

B.50-100万2、城市最初形成的根本性内在动力是()B.工业革命的产生4、世界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达到高潮的时间是D.1925年前后5、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最常用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生产率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A.低度城市化8、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被称为()A.逆城市化9、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B.逆城市化1、中心城市是地理位置处于区域中心的城市。

×2、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农业占较大的比重。

√3、资本扩张是城市化的原动力。

√4、近现代大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5、市场机制是促进资源向城市集中的基础性机制。

√6、城市化的核心是乡村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转移。

√7、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战略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8、城市的经济结构决定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

√三章城市的结构、功能和体系1、城市的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称为()A.城市结构2、以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围的中小城市围绕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呈环状集中分布的城市体系称为()的城市体系A.金字塔型3、在任何城市体系中,都有一个城市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是()A.中心城市4、根据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广州市应划分为()A.全国性中心城市6、决定一个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功能是()B.城市主导功能7、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C.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8、一个城市的工业生产中心功能叠加上商业中心的功能后,不仅增强其工业中心功能的能量,而且其商业中心功能的能量会迅速放大,被称为城市功能的()B.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10、城市规模过大往往造成居民远距离上班,再加上交通拥挤会延长居民的乘车行路时间,从而会增加居民的通勤费用,这属于城市规模成本中的()D.疏解成本14、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否适度和合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 D.社会经济效益1、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属于中心城市,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综合性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

《市政学》(耿步健)

《市政学》(耿步健)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
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包括灵敏性强、 相关性强、民主程度高等特点。 6、双重性:市政既要坚决维护中央政府权威,又要从本 市实际出发,代表或反映市民利益。
二、市政学的含义和内容
要点提示: ➢(一)市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二)市政学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和“市”的区别
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一个社会、经济和地理概念,是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农业文明开始之 时就已经产生。
现代市政学所指的“市”,虽然也有别于农村,建立于一 定城市区域之上,但它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是城市市民 组织、管理城市事务的自治制度。
现代市政伴随着现代城市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以 城市自治权力为标志(主要是议会和城市征税权),实质 上是中央集权与城市自治权的矛盾运动结果。
(一)市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市政学是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1)市政主体。 ➢(2)市政客体。 ➢(3)市政目标。 ➢(4)市政体制。 ➢(5)市政管理规律。
视频:城管:管理谁的城市
思考:什么原因导致城管与被管理者的对 立与冲突?市政管理有无规律性原则可遵循?
5、市政绩效与改革:市政绩效与管理,市政改革与发展。
三、市政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要点提示: ➢(一)市政学的研究意义 ➢(二)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一)市政学的研究意义
市政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加强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是我国城镇化健 康发展和城市管理科学化之需要,也是培养造就 一大批市政管理人才之需要。具体地说:
(三)市政的特征

2023一级市政学天教育考前密训讲义

2023一级市政学天教育考前密训讲义

2023一级市政学天教育考前密训讲义第一章:市政学概述市政学是指研究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学科。

它涵盖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给水排水、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市政工程师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地分类、用途规划、土地开发等内容。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社会经济因素。

第三章: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规划和设计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规划、交通流量预测、交通组织等内容;交通设计包括道路设计、交通信号设计、公共交通设计等。

第四章: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是指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

给水排水包括水资源调配、供水管网设计、污水处理等内容;环境保护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水质保护、噪音控制等。

第五章: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内容。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管理的原理。

第六章:市政设施养护与维修市政设施养护与维修是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修复,以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市政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管网、公园绿地等。

养护与维修包括设施巡查、故障修复、设施更新等。

第七章:市政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市政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是指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以避免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安全与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内容。

市政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需要考虑自然灾害、工程施工、设备故障等因素。

第八章:市政工程法律法规与政策市政工程法律法规与政策是指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和应用。

2012市政学自考重点笔记讲解

2012市政学自考重点笔记讲解

市政学笔记第第一章至十四章(全)市政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一、市政的含义1.市政概念主要有:城市政权说、城市行政说、城市政治说、城市事务说、城市政策说等。

2.对市政主体和客体解释1)市政主体:(1)广义的市政主体为城市的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各种国家机构和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的非国家权力组织,特别是各类社区组织,如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工会、妇联等。

(2)狭义的市政主体仅指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文化局、司法局、教育局)及不设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市政客体:(1)广义上的市政客体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还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的管理活动。

(2)狭义上的市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3.市政的含义:1)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4.当代中国市政的特色: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劳动地位和作用问题,要坚持、加强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2)政治体制上看,中国实行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国务院,城市的大量公共事务主要由人民政府进行管理。

3)当代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市政职能要转变,万能政府要转变为有限政府。

4)当代中国的“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

5)当代中国的“市”,都管辖着一定的农村地区,因此并不是个严格意义的城市政府。

二、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市政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市政学全套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新最全

市政学全套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新最全

市政学 (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市政的含义和特征
中国的市政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制的双重性和职能的广泛性 结构的同一性和法律地位的非自治性 行政地位的等级性和内设层级的混合性 (三) 中国市政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重要,使市政 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重,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文明向乡村的扩散及其带来的乡村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向城
市的趋近,可以作为衡量城市化范畴的主要指标之一。
城市化水平指标。
城市化速度指标。
城市化质量指标。
3.城市化的形态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分为集中型城市化和扩散型城市化。
根据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为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
及生产力规模和消费力规模等。狭义的城市规模仅指城市人口规模。城市规
模着重指后者,并且仅就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而言。
1.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的发展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受到经济、社会、历史、政治等
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经济实力。
人口因素。
市政学 (第二版)
城市是与乡村相对而言的,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城市与乡村存在显著的不
同,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征。
高度聚集性
复杂性
人口及其文化构成的异质性
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感情色彩淡薄
市政学 (第二版)
城市的发展进程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城市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一些地理位置
市化。
根据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市政学(全套课件246P)

市政学(全套课件246P)


思考:
试述当前研究市政学的现实意义。
4
第一节:市政管理的涵义
一、“市政”中“市”的含义
1、基本含义—城市:与乡村脱离的,人口和贸易密集的 地方。
2、行政建制含义:国家为了管理的需要,根据规定的标 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而人为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 区划。 3、广域型行政建制含义:包括了农村
5
6
7

美国的亚瑟 ·W .邓恩( Arthur W . Duwn ) 1909 年的《社区与 市民》。这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初级教科书。
14
(2)20年代左右,这种研究进一步细化,开始在城市财政税
收、司法、教育等方面有了针对性的研究,其中,美国芝加 哥大学社会学系对城市社区的研究最为出名。对中国影响最 大的是美国学者孟洛( W . B . Munro )于 1921 年和 1923 年分 别出版的《美国城市的市政府》和《市政府及管理》。这两 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标准教材。同时也是市政学学科形 成的标志。 ( 3 ) 30 年代以后,关于城市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 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 了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主张居住区应该建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不同的 地段采取不同的人口密度;应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 居住的关系;新建筑区应多保留空地以便绿化,在 市郊保持良好的风景地带,以备市民去游憩;应将 交通视为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拓宽城市的交通道 路,减少交叉口过多的现象,以避免交通拥挤和减 少交通事故;大城市办公大楼、商业服务、文化娱 乐设施不应过分集中分布,应适当分布;城市发展 应强化保持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等意识。
4、我国的市建制包括以下几种:

直辖市、副省级市、省辖市、县级市

第1章 市政管理学绪论

第1章 市政管理学绪论


市政管理学
三、市政管理的含义
• 所谓市政管理,即城市公共管理,是指对 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 市政管理所涉及的对象,包括城市公共行 政和公共管理的所有领域。
• 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 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
城市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它与市政管理学的
区别在于,城市社会学偏重于揭露问题、提出问
题,市政学则更多地侧重于解决问题,即提供解
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另外,城市社会学研
究城市社区结构、社会组织,并不侧重于城市政
权机构,而市政管理学则恰好以城市政权机构为
研究重点。

市政管理学
2、市政的含义
• 市政,是指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 事务。
• 城市公共事务的内容十分广泛。
• 广义的市政,不仅包括市政工程和市政建 设,还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财政与税收、城市人口与社会、城市 公共教育、城市科技文化、城市卫生、城 市大众体育、城市土地和地产、城市环境 保护等诸多方面。

“市” 古代是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特定
场所,也就是“市场”(Market) 。
§“市,买卖所也。”——《说文解字》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
其所。”——《易·系辞下》
§现代的“市”是指“市制”(市政当局),相当于英文的
市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 它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营利和利润取向
• 其次,城市管理更强调公平和责任,而私人管理 更强调效率和竞争。

市政讲义

市政讲义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应考指南(2007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张新天第一部分关于应考的几点建议第二部分市政公用工程技术复习要点第三部分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复习要点第四部分市政公用工程法规复习要点第五部分《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模拟试卷第一部分关于应考的几点建议一、对《考试大纲》三类要求的认识1、¡°掌握¡±部分:是应试复习的重点,要求应试者必会的部分,考试题目绝大部分出自于此。

(总考点193中占135(70%),其中管理部分占1/2)2、¡°熟悉¡±部分:重要程度略低,要求应试者对此有一定印象即可,个别出现于考试题目中,分值不会太多,往往在选择题中。

(总考点193中占39考点(20%))3、¡°了解¡±部分:相对不重要的考点,应试者如时间有限可忽略之,考试题目中很少出现。

(总考点193中占19个考点(10%))第一部分关于应考的几点建议二、对考试题型的认识1、对“单选题”:最简单,是非判断分明,应试者可直接选取正确项,结合排除干扰项完成,此类题必须作,不得留空,不得已也可猜答案答出。

2、对“多选题”:较难,正确选项与干扰项完全区分开较困难,对得分要求严格,建议应试者仅对有把握确定的选项加以选择;而对模糊的选项不选;此外当在文字“雷同”时只可能有一个是正确的。

3、对“案例题”:较难,实际可看作是一组问答题,且一般为“捆绑式”,即关联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检索。

首先对知识体系定位准确。

其中是非问题应明确回答后再作分析;其次仔细审题,答为所问,言简意赅(否则,语多言失);再次,应对照题干与问题仔细分析,切实找出题目所含“陷阱”并得到准确答案。

第一部分关于应考的几点建议三、对本门课程的认识1、根据考试用书编写说明,考试范围应限于考试用书中列出的考点,一般不会出纲,也不会展开深入。

2、本课程涉及面广(6项工程¡ª¡ª道路;桥梁;隧道;给排水厂;管道;垃圾填埋场),但要求掌握知识重点即可。

市政学绪论

市政学绪论

市政学考试分值客观题主观题单选多选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25*18*26*61*111*12相信直觉熟记精炼答点适当拓展结合案例分析1 2 3 4when (选择)who (选择)where (选择)why (简答、论述)5what (简答、名词解释)how (简答、论述、案例分析)5个“W”,一个“H”这是一门关于城市进化,管理,同时探索其运行规律,规范,方式的处于探索中和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这是一门关于城市进化,管理,同时探索其运行规律,规范,方式的处于探索中和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绪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01城市古代城市起源1.镇在宋代之后,摆脱了军事色彩。

2.现代,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叫城市。

(最早)地理学家: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改造。

统计学家:是大规模人口和组织制度,生活方式的聚合体。

城市人口是划分城市总要标准一、 城市的含义(一)城市的内涵 P60(单选)社会学家:聚集在一定地区,拥有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组织形式经济学家: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政治学家:是市场中心,法律规范之地,是不同团体政治关系制度化的共同体。

3、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P61(单选)政治城市经济文化(二)城市的本质特征:P62-65(多选)1、高度的聚集性: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根本支点,在于它的高度聚集性2、社会性:深层特征;3、经济性: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4、系统性:城市作为一个生态大系统,其结构既包括社会结构和人工结构,又包括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甚至还包括外部结构;也是一个多维、多变量、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大系统;5、开放性:人、财、物与信息的自由进出;6、复杂性:源于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

(一)聚落体系P66(多选)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一个居民点。

聚落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是人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

(二)低级到高级: 小自然村、村庄、 镇、 城市、大都市、大都市区、城市群、城市带。

市政辅导讲义

市政辅导讲义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2.具有良好的稳固性;3.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较小;4.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高程符合要求。

(二)施工工艺要求1.一般规定(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主要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2.施工预备(1)施工材料经实验合格后选用。

施工机械需配套并有备用。

(2)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按照沥青品种、标号、黏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厚度选用。

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较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

设计中采用的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包括稳固度、流值、间隙率、沥青饱和度、残留稳固度。

城市骨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还需通太高温车辙实验,查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固度。

(4)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m实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1)沥青混合料必需在沥青搅拌厂(场、站)采用搅拌机拌合。

(2)城市骨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搅拌机拌合。

(3)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峻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4)为配合大量量生产混合料,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运输时对货厢底板、侧板均匀喷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l:3)混合液,注意不得将油聚积在车箱底部。

(5)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逐车用地磅称重,并测量温度,签发一式三份的运料单。

(6)从搅拌锅往汽车中卸料时,要前后均匀卸料,避免粗细料分离。

运输进程中要对沥青混合料加以覆盖。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1)摊铺:运料车的运输能力应较主导机械的工作能力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 城市形成的前提条件,就是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由此而出现的社会分工扩大,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的分离相对立。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一切 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 都是城乡的分离。” •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力、 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社会范畴运动发 展的必然产物。
2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含义 由于城市是个巨大的系统整体,其要素、 结构、层次和功能都显现比它的复杂性与 多样性,因此对城市的概念很难讲其内涵 的唯一性。 法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什梅尔说:城 市现象是很难下定义的。城市既是—个景 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 一个生活小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 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 魂。
32

(三)近代城市

所谓近代城市,是指从18世纪中叶工 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的城市。 •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以蒸汽机发明、生产和推广应用为基础的 城市工业迅速崛起,大工业城市的数量急 剧增加,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这 就形成了近代城市。
33
工业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的生产力,使中世纪城市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内,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 了许多新型的工业城市,城市规模急剧扩 大,城市人口大量集聚; 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工业 生产的功能和商品经济的功能已成为城市 的主要功能; 物质与精神的财富巨大集中,成为资 产阶级的经济中心,剥削和统治着农村。
8

五是城市政治学的观点。他们认为, 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 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 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9
综合以上表述,我们把城市定义为: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 政区域。
10
城市与农村相比,它的主要特征: 1)高度的聚集性; 2)社会性; 3)经济性; 4)系统性; 5)开放性; 6)复杂性
15
在城市形成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是首要前提条件,社会分工是基础,商业生 产与交换是直接原因。也就是说城市的形成, 是由众多的因素而综合形成,不能简单地归 结为某一个方面,离开哪一个因素,城市的 产生就将成为不可能。 首先,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 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其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 步发展; 最后,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臵也是城 16 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3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 是两个概念。“城”是指有防卫围墙的地 方,能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守的军来据 点。《管子· 度地》中说:“内为之城、城 外为之郭。”《墨子· 七患》中则指出、 “城者、所以自守也”。“市”是指商品 交换的地方。我国古有“日中为市,致天 下之事,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周易· 学辞》这说明最初的市是 指在一定地域内固定的、集中商品交易的 场所。《周易· 学辞》
12
•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形成于公元前 3500年,迄今已 有5000年的历史,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13
在原始社会早期的漫长岁月里,人类的 祖先过着穴居和巢居的生活,过着流动的 群体生活,没有出走的居住点。 到了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产生了人类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并开始有了剩余产品和剩余 产品的交换,氏族部落有了白己的居住点。 后来由于金属工具的产生,就出现了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这时就产生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随着 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的杨所也逐步固定 下来。
30

三是南方城市出现相当规模的商业城 市。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水路对经济发 展的重要性显现出来,广州、扬州、武昌、 南京、长沙等城市都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 商业中心城市。 • 四是以手工业和工业为主的城市发展 比较薄弱。 • 五是多次出现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 的分离局面。
31

以上特点,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城市 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 展相比。 • 有其明显的落后性和局限性。主要表 现在城市经济对行政的依附性,这样经济 发展就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表现出 封建闭守的僵化性。至今不难看出在我们 的现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封建社会城市的 特性仍在影响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
23
早期城市除了手工业商品与剩余的农 副产品的交换功能外,还是社会、宗教、 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手工业作坊的 中心。(特征P71-72) (二)中世纪城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入中世纪。 中世纪是指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 年代大致是公元 476—1640年,前后约 11 个世纪。 这一时期的城市叫做中世纪城市。
17
由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它的许多物 质和文化生活条件优越于农村,吸引着剥 削者和统治者,成为统治者的消费、享乐 的中心。 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在城市设 臵行政机关、警察、军队等政治统治机构, 来加剧对农村的统治和剥削。 二、城市发展 的阶段 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早期 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 这几个阶段。
18

这是由于世界各个地域环境的不同,生产力 发展水平不平衡,而造成了城市形成约早晚不同, 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 • (一)早期城市 • 早期城市产生迄今已有 3500年的历史。由于 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那时的城市系统结构和功 能很不完善,很不齐全。 • 城市总是在水利、农业、产品、交通等城市要 素较为优越的社区或居住点首先形成和发展。
6

二是统计学的观点。他们认为,城 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 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通常以居住 区的范围和居住区的人数作为确立城市 的主要方法。 • 三是城市社会学的观点。他们认为, 城市具有一定地理界域的社会组织形式, 或称之为人类社区的一种生活方式。
7
• 四是城市经济学的不同观点。他们认为, 城市是在有限的地域内集中的经济实体、 社会实体、物质实体三结合的有机体; 城市是人类为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需 要,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加以利用和改造 的物质环境,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分工以 后,产生的一种相对于乡村而言更人性 化的社会载体,具有一定的空间和地域 范围;
19
据历史记载和考证,在古埃及,从公 元前 3200年到公元 322年,即从古王国和 后期王国的漫长历史发展时期内,在尼罗 河流域出现了孟菲斯、底比斯、法雍等城 市; 在古西亚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 面河流域先后形成了巴比伦、马尔、马鲁 克、尼普尔、加拉什等城市;在古希腊与 古罗马,于地中海沿岸建立了马西里亚、 叙拉古、拜占廷、斯巴达、雅典和罗马等 城市。
28
到了ll世纪,代表城市经济先进的经 济力量重新萌发。到13世纪之间,这是欧 洲中世纪城市长足发展的时代。 我国封建社会大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鸦 片战争即 1840年共计 2300多年的时间, 比欧洲长得多。在这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 城市也随朝代的更叠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 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城市 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6
北宋的东京(开封),人口最多达 150 万——l70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不 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城市分类,出现了专 业分工和不同居民构成的城市特点。 例如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进行长距离贸易的城市。 二类是消费与生产兼有的城市。 三类是以消费为主的城市。 四类是以农业为主的居民城市。
24
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比奴隶制社会 有了巨大的进步,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和完 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愈加频繁,交通 运输手段增多并广泛利用,交通条件更加 方便。 这时在一些主要河口和海岸出现了一 些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 中世纪城市的主要特征: —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改变了早 期城市的单一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
20

在我国,在黄河流域形成了商城、殷 城等城市。 • 从早期城市的结构来看,手工业比较 发达,商品交换比较活跃,政治统治集中; • 从功能来看,一方面是进行农产品与 手工业产品交换,是流通与生产的中心; 另一方面它又是统治阶级——奴隶主对周 围区域进行剥削和压迫的中心。
21
从城市系统整体来看,凡是生产力比较发达 的地区、城市就比较集中,商业与手工业也比较 繁荣,城市的规模也就越大。我国历史上的齐国 都城临淄,在齐宣王时期已发展成拥有 7万户、 10万人口的都市,是当时齐国鱼、盐、文彩、布 帛生产与贩运中心。 据考证、临淄古城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并 发现有冶铁、炼铜、铸钱和管器作坊的大量遗址。
14
由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交换场所 的固定,社会上出现了商人阶层。为了生 产和交换的方便,商人就在一个有限的空 间内聚集定居,结成社区。 因当时部落之间的战争,这种社区不 断修筑城池进行保护。这样就出现了人类 社会最早的城市。 人类社会最早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方 式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史的一次大飞 跃。
5

许多学科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概念进 行了研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是地理学的观点。(最早)不同地理学家们认为, 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 间组织、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城市是从事 第二、第三产业人群的集中居住地;城市是国民 经济空间连同劳动与人口投入地点有意义的结合 的一部分。
城市的产生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这 是由于城市的发展扩展了城乡之间一定区 域的商品交换,城市的工业和手工业生产 者与农村的农业生产者,都是为自身私有 的经济利益进行着生产。 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通过商业 活动,交换着两大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 这样就便城市与农村,手工业者与农民, 商人与农民、手工业者之间的经济利益的 矛盾和对立不断加深和扩大。
27
以上这几类城市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 说明了城市内部结构逐步完善功能也有了 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 史中,城市曾经历了—个衰亡时期。 公元 5世纪罗马帝国的灭亡,代之以日 耳曼人统治西欧封建政权,早期的都市文 明日趋衰落,极盛的罗马城,人口也急剧 下降,市区经济遭到破坏,商业萧条,手 工业凋敝,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有所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