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控制测量学教案2
控制测量学教案
控制测量学教案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周次或序号:第一周20XX年9 月 2 日复习授课要点:*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分类*大地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工程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新课内容:1、控制测量概念及控制网的分类2、大地测量的三个主要科学任务及作用3、工程控制测量的三个主要科学任务及作用目的要求:(1)掌握控制测量的概念,对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有一定的了解(2)了解大地测量在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及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其他科学问题及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之中作用(3)了解工程控制测量在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建立服务于施工放样的施工控制网、建立服务于变形监测的变形监测网中的作用新课重点、难点及采取措施:(1)大地测量在地形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中的作用(2)工程控制测量在建立各种控制网任务及作用(1)直观展示(2)观看有关视频教具:作业:1.控制测量的概念及控制网的分类。
2.大地测量在地形图和大型工程测量中作用体现。
3.工程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让同学们对控制测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理论(实习)课授课教案周次或序号:第一周20XX年9 月 2 日复习授课要点:*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卫星定位测量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建立控制网的基本方法新课内容:1、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法、边角同测法2、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法3、卫星定位测量目的要求:(1)掌握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特别是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法(2)了解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3)了解卫星定位测量新课重点、难点及采取措施:(1)三角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原理及优缺点(2)几何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原理及优缺点以讲授为主,分析、提问、答辩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2)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控制测量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测量仪器的能力;(3)学会分析测量数据,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应用(1)控制测量的定义;(2)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3)控制测量的应用领域。
2.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1)测量原理;(2)误差理论;(3)数据处理。
3. 控制测量的方法(1)地面测量;(2)卫星测量;(3)无人机测量。
4. 常见测量仪器与工具(1)全站仪;(2)水准仪;(3)经纬仪;(4)测距仪;(5)GPS定位仪。
5. 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数据采集;(2)数据传输;(3)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应用;(2)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常见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误差理论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2)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3)测量仪器的操作与维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实践操作法;(4)小组讨论法。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测量仪器演示;(3)实际操作演练;(4)在线资源共享。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通过工程案例,引入控制测量的概念;(2)展示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2)介绍常见测量仪器与工具;(3)阐述控制测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演练;(2)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测量仪器;(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控制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3)掌握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2)激发学生对控制测量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2.测量仪器及其使用:介绍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测量数据处理: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方法,包括误差理论和数据平差。
4.控制测量技术应用:介绍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施工、道路工程、地形测绘等。
5.实践操作:安排实地测量实习,使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和实际测量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实践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实地测量实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控制测量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课件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控制测量概述1.1 控制测量的定义与目的解释控制测量的概念讨论控制测量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1.2 控制测量的方法与类型介绍常见的控制测量方法(如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探讨不同类型的控制测量(如静态测量、动态测量、连续测量等)1.3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精度分析等第二章:测量仪器与设备2.1 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如电子测距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2.2 测量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讨论测量设备的选择标准,如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等演示测量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校准解释测量仪器的维护与校准的重要性提供测量仪器维护与校准的方法和步骤第三章: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3.1 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介绍控制测量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如测站点设置、观测时间选择等3.2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解释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清洗、平差计算、精度评估等3.3 控制测量数据的应用探讨控制测量数据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如地形测绘、建筑施工等第四章:控制测量误差分析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4.2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影响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干扰等讨论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3 测量误差的处理与减小介绍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如误差传播、补偿等探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改进测量设备、优化观测方案等第五章:控制测量的应用案例5.1 控制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控制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如基础施工、建筑立面测量等5.2 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探讨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如地形测绘、钻孔定位等5.3 控制测量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解释控制测量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如道路设计、桥梁施工等第六章:现代控制测量技术6.1 概述现代控制测量技术介绍现代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现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6.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解释GNSS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讨论GNSS的优点和局限性6.3 遥感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如卫星影像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第七章: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7.1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概述介绍常见的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Leica Geo Office、Trimble Geomatics Office等7.2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演示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导入、编辑、平差计算等7.3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八章: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8.1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讨论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对工程和科研的影响8.2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介绍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如内部检查、外部检查、全流程质量控制等8.3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质量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控制测量安全管理9.1 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讨论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人员安全和设备保护的影响9.2 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介绍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制定方法,如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探讨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实施,如安全培训、现场监督等9.3 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安全管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未来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探讨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点和发展方向,如、大数据等10.2 控制测量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解释控制测量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10.3 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行业的影响讨论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测量的定义与目的控制测量是工程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理解其定义和目的对于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术语和概念;2. 学生能够描述各类测量误差的类型及产生原因,并了解相应的减小误差的方法;3. 学生能够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测站的建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4.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测量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测量操作;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测量方法,完成小区域的地形图测绘;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4.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控制测量学,培养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务实的学习态度;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提高面对挑战的勇气;4. 学生能够认识到测量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学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理论、测量平差原理、坐标系统与地图投影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量学基础2.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介绍各类测量误差、误差传播定律、最小二乘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3. 控制测量方法:详细讲解测站的建立、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测量方法4. 测量仪器及其使用:介绍全站仪、水准仪、GNSS等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测量仪器5. 控制网设计与实施:包括控制网设计原则、实施步骤、精度分析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控制网设计与实施6. 实际地形图测绘:组织学生进行小区域地形图测绘,涵盖控制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形图测绘7. 控制测量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七章 控制测量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
4. 能够独立进行控制测量操作,并处理测量数据。
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定义和分类2. 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方法3.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4. 控制测量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5. 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控制测量的概念、作用、意义、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控制测量的原理、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所:实验室或教室。
2. 教学设备:控制测量仪器、工具、示教板、投影仪等。
3.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测量数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控制测量的定义、分类、原理和方法,结合示教板和PPT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控制测量的相关概念。
3. 仪器演示:展示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外观和功能。
4. 操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控制测量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测量操作步骤和技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测量数据进行工程计算和分析。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兴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控制测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b. 控制测量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讨论和练习。
b. 实验操作考核和数据准确性。
c. 实验报告和成果展示。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误差的分类及产生原因;2. 掌握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3. 熟悉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测量结果的评定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控制测量原理,设计简单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2. 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熟练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3. 能够根据测量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测量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控制测量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测量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控制测量学的学科特点,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学基本概念:包括测量、控制、精度、误差等基本概念的学习,以及测量误差的分类和产生原因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量学基础2. 控制测量原理与方法:学习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三维控制测量等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测量原理与方法3.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预处理、平差计算、精度评定等方法,掌握测量结果的分析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4. 控制测量应用实例: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控制测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控制测量应用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6. 测量方案设计与优化:学习如何根据测量需求设计测量方案,掌握优化测量方案的方法和技巧。
2.控制测量学教案2资料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教学要点一、教学内容(1)国家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2)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3)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4)导线网的精度估算;(5)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6)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概述;(7)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8)选点、建标和埋石。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
(2)难点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三、教学要求(1)了解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选点、建标和埋石。
了解导线网的精度估算,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
(2)掌握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作业2,3第二章第一讲教学目标:理解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重点和难点:重点: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
难点:方案教学内容:课前讲授:复习、提问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1 国家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2.1.1 布设原则一、布设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应有足够的精度;3.应有足够密度;4.应有统一的规格。
5.应考虑发展远景。
二、依据:国家水面控制网分,一二三四等控制网。
1958年,大地测量法式(草案),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一、二等基线测量细则。
1974年,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2.1.2布设方案一、布设方案:一等三角锁------骨干,沿经纬线布设,起算边,拉普拉斯方位角,锁长,平均边长,三角形个数,测角中误差。
二等三角锁、网------全面基础。
三、四等三角网------插网、插点。
图 2-1 一等锁、网图 2-3 旧二等锁、网图 2-2二等锁、网图 2-4三、四等锁、网图 2-5三、四等锁、网加密二、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及其精度:见表2-22.1.3我国天文大地网基本情况简介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2)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实际应用;(2)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1)介绍控制测量的定义;(2)解释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
2. 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1)介绍测量的基本原理;(2)讲解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 控制测量的步骤(1)制定测量方案;(2)设置控制点;(3)进行测量;(4)数据处理;(5)成果提交。
4.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1)介绍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2)讲解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控制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2)讨论案例中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2)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技巧;(2)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作用;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控制测量的技巧;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3. 实际应用案例资料;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控制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控制测量学教案范文
控制测量学教案范文教案:控制测量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能够应用控制测量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控制测量学的概念和意义;2.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控制测量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授课导入(15分钟)1.1介绍控制测量学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该知识的兴趣;1.2列举一些控制测量学的应用场景,向学生展示控制测量学的实际应用环境。
2.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0分钟)2.1介绍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如误差分析、精度评定等;2.2介绍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方法,如测量系统的校准、调整和维护等;2.3使用案例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3.应用控制测量学解决实际问题(40分钟)3.1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3.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控制测量学的知识来解决该问题;3.3让学生自主分组,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3.4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与评价(15分钟)4.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掌握的知识;4.2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给予反馈意见和建议;4.3引导学生思考控制测量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手段:1.授课讲解;2.实例演示;3.实验操作;4.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实验设备和器材;3.案例材料。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2.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和分享情况;3.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反馈。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行业的实习活动,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认识和运用;2.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参与,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3.继续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控制测量学的概念和意义还不够了解,需要更多的实例来进行说明和讲解。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3)能够运用控制测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控制测量的认识;(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技能;(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3. 控制点的设置与标记4. 控制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5. 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2)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3)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2)控制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控制测量仪器、控制点标志物等;2. 教材或教学资源:《控制测量学》、《测量学基础》等;3. 教学场地:实验室、实习基地或户外教学场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介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3)讲解控制点的设置与标记方法。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控制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练习;(2)指导学生进行控制点设置与标记的实践操作;(3)讲解控制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控制测量实践操作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理论讲解+ 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控制测量学》-教学大纲(合集5篇)
《控制测量学》-教学大纲(合集5篇)第一篇:《控制测量学》-教学大纲控制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控制测量学/Control Surveying 学时/学分:30+20/2+2 适用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简介1.《控制测量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2.课程目的、任务《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讲述了控制网的布网方法,精密控制测量的施测方法,控制测量的内业概算及平差处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国家测量控制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包括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技术设计、精密测角、测距及测高程的方法和仪器,掌握控制测量的内业数据处理过程、方法。
初步具备进行整套工程控制测量工作的能力。
3.课程安排学时34,学分2分,第三学期开始上课,教学方式以课堂教授结合校内测量实习的方式。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8学时,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精密经纬仪、精密水准仪等,具体实验内容参照《控制测量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形式是全班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多媒体教学与试验教学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的训练。
四、考核办法考核方式:考试。
考试方式:开卷。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教学要求:11.重点掌握控制测量的任务和基本内容;2.了解控制测量的发展概括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二、教学内容:1.1 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基本内容; 1.2 控制测量学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1.3 控制网到布设形式; 1.4 控制测量新技术到发展状况;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2学时)一、教学要求: 1.了解 2.掌握 3.重点掌握二、教学内容:2.1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2 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2.3 三角锁推算元素到精度估计;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2.5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2.6 选点、建标和埋石第三章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2学时)一、教学要求: 1.2.3.二、教学内容:3.1 精密测角仪器——经纬仪3.2 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及垂直轴倾斜误差3.3 精密测角的误差影响 3.4 方向观测法 3.5 分组方向观测法 3.6 偏心观测与归心改正第四章电磁波测距(2学时)一、教学要求:21.了解 2.掌握 3.重点掌握二、教学内容: 4.1 电光调制和电光转换4.2 电磁波测距仪分类4.3 脉冲法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4.4 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4.5 干涉法测距的基本原理 4.6 光波测距仪的合作目标 4.7 光波测距仪的检验 4.8 电磁波大大气中的传播 4.9 测距成果的归算4.10 光波测距的误差来源及精度估计 4.11 微波测距概要 4.12 多波测距的理论基础第五章高程控制测量(4学时)一、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 2.了解二、教学内容:第六章 GPS卫星定位技术基础(2学时)一、教学要求: 1.2.3.。
控制测量设计方案
控制测量设计方案控制测量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研究方法1.选择合适的控制变量:在进行测量实验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变量进行控制。
2.设计对照组:为了进行比较和分析,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应与实验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3.使用均衡设计:针对多个控制变量,使用均衡设计方法来平衡各个变量的影响,控制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在进行测量实验时,需要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和测量指标:确定研究的对象和需要测量的指标,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2.制定测量方案:根据研究对象和测量指标,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的方法、工具和步骤等。
3.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需要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4.控制变量:选择合适的控制变量进行控制,确保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控。
5.进行测量实验:根据测量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6.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结果验证和修正: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研究目的的实现。
四、质量控制措施1.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为参与测量实验的人员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其测量技能和操作水平。
2.质量标准和规范:根据相关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测量实验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3.设备校准和维护: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验证和重复性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检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风险评估和控制在进行测量实验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问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1.测量误差: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小测量误差的可能性。
《控制测量技术》授课计划
《控制测量技术》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控制测量技术是测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介绍控制测量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导线测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GNSS控制测量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后续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控制测量的新技术、新方法;3. 具备控制测量的实践技能;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章:控制测量概述(2学时)控制测量技术的定义、发展与应用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第二章:导线测量(6学时)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3. 第三章:水准测量(6学时)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及精度分析4. 第四章:角度测量(4学时)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子经纬仪的使用和精度分析5. 第五章:GNSS控制测量(4学时)GNSS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NSS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及数据处理6. 实操与实习(4学时)导线测量实习水准测量实习角度测量实习GNSS控制测量实习7. 总结与答疑(2学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控制测量的应用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现代技术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实操成绩:根据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综合评定;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控制测量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控制测量学2讲课文档
现在十页,总共三十六页。
图2.2
建立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建立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原则是: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应有足够的精度
3.应有足够的密度 4.应有统一的规格
这实际上也是建立高程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现在十一页,总共三十六页。
建立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按统一的规格、精度 、密度,将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所以我国大地控制网是采 用以边长较长、精度较高的三角锁状控制网,沿经纬线纵横 交叉布满全国形成骨干控制网,然后在锁环内逐级布设二、 三、四等三角网进行加密。
3.要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网密度一般用边长来反映,图表2.5是工程控制三角网关于等级和精度的基
本要求。
等级
平均边 测角中误差 长(km) (″)
起算边 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三等
5
四等
2
一级小三角
1
二级小三角
0.5
±1.0 ±1.8
±2.5 ±5 ±10
1/300 000
1/200 000(首级) 1/120 000(加密)
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附和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相对闭合差
三等
15
四等
10
一级
3.6
二级
2.4
三级
1.5
3
1.5
1.6
2.5
0.3
5
0.3
8
0.12
12
表2.6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三十六页。
18
≤1/60000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3. 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控制测量技术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教学:采用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德育渗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将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出控制测量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理论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实践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进行控制测量技术的实践操作。
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教学要点一、教学内容(1)国家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2)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3)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4)导线网的精度估算;(5)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6)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概述;(7)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8)选点、建标和埋石。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
(2)难点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三、教学要求(1)了解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选点、建标和埋石。
了解导线网的精度估算,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
(2)掌握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作业2,3第二章第一讲教学目标:理解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重点和难点:重点: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
难点:方案教学内容:课前讲授:复习、提问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1 国家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2.1.1 布设原则一、布设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应有足够的精度;3.应有足够密度;4.应有统一的规格。
5.应考虑发展远景。
二、依据:国家水面控制网分,一二三四等控制网。
1958年,大地测量法式(草案),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一、二等基线测量细则。
1974年,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2.1.2布设方案一、布设方案:一等三角锁------骨干,沿经纬线布设,起算边,拉普拉斯方位角,锁长,平均边长,三角形个数,测角中误差。
二等三角锁、网------全面基础。
三、四等三角网------插网、插点。
图 2-1 一等锁、网图 2-3 旧二等锁、网图2-2二等锁、网图 2-4三、四等锁、网图 2-5三、四等锁、网加密二、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及其精度:见表2-22.1.3我国天文大地网基本情况简介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
除按上述方法布设大地网外,在特殊困难地区采用了相应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困难地区,采用相应精度的一等精密导线代替一等三角锁;连接辽宁半岛和山东半岛的一等三角锁,布设了边长为113km的横跨渤海湾的大地四边形;卫星大地测量方法联测了南海诸岛,使这些岛也纳入到统一的国家大地坐标系中。
我国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基本完成,历时20多年。
共布设一等三角锁401条,一等三角点6182个,构成121个一等锁环,锁长7.3万km。
一等导线点312个,构成10个导线环,导线环总长约1万km。
1982年完成了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网中包括一等三角锁系,二等三角网,部分三等网,共48433个大地控制点,500条起始边和近1000个正反起始方位角的311198的方向观测值,1404条导线测距观测值。
平差结果表明:网中离大地原点最远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9m,一等方向中误差为±0.46秒。
采用条件联系数法和附有条件的间接观测平差法两种方案独立进行平差,两种方案平差后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坐标最大差为4.8cm。
这充分说明我国天文大地网的精度较高,结果可靠。
2.2 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一、布设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应有足够的精度;3.应有足够密度;4.应有统一的规格。
5.应考虑发展远景。
二、依据: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三、技术要求:表2-3、2-4。
四、专用控制网的特点:与国家平面控制网比较1.平均边长显著地缩短。
2.三角网的等级较多。
3.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4.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控制分别对待。
五、控制网的技术设计1.技术设计的任务:设计最适合的布点方案;最恰当的三角点的位置;合理的标高。
2.技术设计的程序:⑴收集和研究资料:成果的质量;计算采用的坐标系统;计算采用的基准面和投影带。
⑵图上设计⑶编设计书⑷上交资料本节小结:本节的内容是: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要求理解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学习时,牢记技术要求。
课后安排:复习。
第二章 第二讲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的基本步骤。
掌握单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掌握一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掌握最弱边确定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单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一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最弱边确定的方法。
难点:最弱边确定的方法。
教学内容 :课前讲授:图根控制的特点。
2.3 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一、精度估算的目的与方法精度估算的目的:是推求控制网中边长、方位角或点位坐标等的中误差,它们都是观测量平差值的函数。
1.公式估算法此法是针对某一类网形导出计算某种推算元素(通常是最弱边边长)的普遍公式。
分组平差 第一组条件式1=+∑a niiw va1=+∑b nii w vb∑=+nri i wv r 1第二组条件式∑=+niiw v10αα ∑=+niiw v1ββ推算元素F 是观测元素平差值的函数,其一般形式:),,,(2211n n v l v l v l F +++= ϕ其线性式: ∑+=nii v f F F 10 (2-1) 式中),(,2,10n l l l F ϕ=ii l f ∂∂=ϕ先按第一组条件式进行平差,求得第一次改正数,改化第二组条件式。
设改化后的第二组条件∑=+nA ii w vA 1则F 的权倒数为:⎥⎦⎤⎢⎣⎡⋅⎥⎦⎤⎢⎣⎡⋅-⎥⎦⎤⎢⎣⎡⎥⎦⎤⎢⎣⎡--⎥⎦⎤⎢⎣⎡⋅⎥⎦⎤⎢⎣⎡⋅-⎥⎦⎤⎢⎣⎡⎥⎦⎤⎢⎣⎡-⎥⎦⎤⎢⎣⎡=111112222P BB P Bf P AA P Af P bb P bf P aa P af P ff P F (2-2)F 的中误误为:FF P m 1μ±= (2-3)μ为观测值单位权中误差。
(一般按规范取值)2程序估算法间接平差(或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二、三角形单锁推算边长的精度估算 1. 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 ⑴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S0------起始边 S------推算边A ,B ,C------角度观测值 ①条件式 0180=-++C B A即01=+++w v v v C B A②法方程式031=+w k③S 的函数式 B AS S sin sin 0=SctgAA B A A S B A S A S f A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00∑=+nB i i w v B 1同样 SctgB f B -=0=C f④求权倒数 [][][]aa af ff P S21-={}{}ctgActgB ctgB ctgA S ctgB ctgA S ctgB ctgA S P S ++=--+=22222222)()(32)(31)()(1⑤中误差{}ctgActgB ctgB ctgA S m m S ++''''=222)()(32ρ⑥相对中误差{}ctgActgB ctgB ctgA m S m S ++''''=22)()(32ρ (2-4)⑦边长对数中误差 利用微分公式S dSS d μ=)(lg 43429.0=μ换成中误差的形式有:S m m S S 6lg 10μ=以对数第六位为单位 (2-5)(2-5)为边长对数中误差与边长相对中误差的关系。
⑧引入正弦对数每秒表差化简 (2-4)代入(2-5)得:{}ctgActgB ctgB ctgA m m S++''''=226lg )()(3210ρμ (2-6)对正弦对数微分ActgA ctgA ctgA dA ctgA A d δρμρμρμ==''=''=''=106.210)sin (lg 6 (2-8)(2-6)式变为)(3222lg B A B A S m m δδδδ++''= (2-7)⑨图形权倒数的概念:三角形推算边边长对数的权倒数。
令B A B A R δδδδ++=22(2-9)则(2-7)改写为Rm m S 32lg ''= (2-10)化为方向中误差,利用2r m ''=''则(2-10)为R r m S 34lg ''=或R P S 341lg = (2-11)2.三角形最佳(理想)图形和最有用图形 提出问题,由0S 边推算S 和S '两边的精度要相等(即B=C ),同时推算边的中误差最小,就可得到三角形的最有利图形。
A=C,则B=180-2A,ctgA ctgA A ctg ctgB 2)(122-=-=令2222)(41)(43)()(tgA ctgA ctgActgB ctgB ctgA Q +=++=为求Q 的小值0=dA dQ得 82746452'='==B C A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对推算边长的精度最为有利。
最佳(理想)图形------正三角形布设的锁网。
3.三角形(单)锁推算边长的中误差: 如图2-9∑=nS R P n 1lg 341 (2-12)4.算例: 例1,7.1''=角m ,不考虑起始边的误差,求na m lg 。
∑''=R m m n a 32lg245106.245≈= ctg δ 090=δ84*2)(2)(2459024529022==++=++=∑δδδδδδδδB A B A R48327.1lg ≈=n a m例2,IV 等锁,设2000001=b m b ,估算最弱边能否达到规范要求)400001(。
①17.22000001*10*43429.01066lg ===b m m b b μ②决定推算路线,求各三角形的R 及∑R2.380.94.34.26.100.78.5=+++++=∑R③求8.122.38*32*5.22.2322222lg lg =+=+=∑R mm m b a n④336001106lg ==μnna nam a m (不能满足要求)例三,III 等,1500001=AB m AB ,估算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
9.2150000106lg ==μAB m17.8)6.46.26.42.15(*8.1*329.2322222lg lg =++++=+=∑R m m m AB EF530001106lg ==μEF EF m EF m三、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本节小结:本节的内容是单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