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合集下载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智慧。

1.2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1.3 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赵太后的地位。

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对话内容。

文章主题探讨:文章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智慧。

2.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对话和情节。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文章的基本情节。

2)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文章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的主题。

3.2 教学手段:课本:提供《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理解能力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思考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探讨文章主题时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本:《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

5.2 多媒体: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视频资料等。

5.3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理解。

5.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查阅和了解。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深入理解角色的心理和动机。

2024年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

2024年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

一、教案基本信息《触龙说赵太后》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触龙说赵太后》的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触龙的语言技巧和说服方法。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触龙的说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触龙的语言技巧和说服方法。

2. 触龙的说服策略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触龙的说服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触龙的说服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说服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触龙说赵太后》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触龙和《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触龙的语言技巧和说服方法。

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触龙的说服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触龙的说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触龙说服赵太后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说服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触龙说赵太后》。

2. 写一篇关于触龙的说服策略的应用实例的文章。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题目。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学生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触龙说赵太后》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触龙语言技巧和说服方法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触龙其他作品的深入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邀请有关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触龙及其作品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说服能力。

十、课程资源开发积极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包括相关的图书、视频、音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代帝王的权力与生活,体认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2.了解司马迁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掌握文言文阅读和分析技巧,尤其是能够理解虚实相生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内容《触龙说赵太后》是《史记》中的多篇小说之一,是长篇小说《春秋左传》中《赵太后》的一个插话,讲述了司马迁进宫觐见赵太后,以讲述触龙的寓言故事触动赵太后,使她悔改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2.掌握文言文阅读和分析技巧。

难点1.理解虚实相生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让学生简要了解司马迁以及《史记》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 阅读1.教师让学生先通读一遍文章,整体理解其大意;2.按照段落的顺序,逐段进行阅读;3.每读完一段,学生在书本旁边记下自己的理解和疑惑;4.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澄清疑惑。

3. 分析1.分析故事情节和寓意;2.解读文章中的修辞手法;3.分析赵太后的性格和形象,以及她的命运。

4.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自己的解读和分析;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指导。

5. 总结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背景材料,再次梳理出本章的主旨和要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作业1.回答教师出的问题,并在文言文写作中使用教授的分析技巧;2.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阐述自己对《触龙说赵太后》的理解和感想。

六、教学评估1.分享被展示的作业,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2.如果学生阅读和分析的理解正确,可以通过老师的评估而得高分;反之,需要进行相关改进和提高。

七、课后拓展1.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出一份类比性的图画或电子书;2.学生自由选择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写一篇生平事迹或教育思想的文言文文章。

八、教学参考资源1.《史记》2.《春秋左传》3.《史通》。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first volume touches the dragon and says Queen Mother Zhao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背景材料】一、背景材料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

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

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决不是秦国的对手。

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

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

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

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问者言之凿凿,步步进逼,对者狼狈不堪,嗫嚅语塞。

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但在这篇课文中,她却表现出溺爱子女、甚至蛮横不讲理,完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

这说明统治者的子女观并不绝对地与个人品质有关,而是与社会制度和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关。

二、补充注释1.关于“触龙”触龙,人名,《战国策》的各种传本均作“触眬”,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曾据《史记·赵世家》等史料订正为“触龙”,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残本记此事均作“触龙”。

另外,有人认为“触龙”后还有“言”字,因尚有不同看法,故未取。

2.关于“质”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案:《触龙说赵太后》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背景,理解赵太后的作用以及她和触龙的关系;2. 培养学生分析剧情、解读人物心理和抒发情感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和学生讨论一下古代的“太后”地位和赵太后的影响力。

引导学生思考触龙和赵太后的关系。

2. 逐段阅读:- 分析导言部分,明确剧情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

-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一段:触龙与赵太后的第一次相遇。

学生可以讨论触龙的形象、语言、行为等,推测赵太后的感受。

-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触龙和赵太后的心理和动机。

3. 分析剧情转折点:龙触犯颜政事件。

- 让学生分小组分析该事件,讨论龙触的动机和行为是否正确。

-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讨论。

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阅读余下部分:-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阅读剩下的部分。

- 学生可以记下自己的问题、疑惑或重要观点。

5. 深入探讨:- 学生可以就剧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如权力、忠诚、背叛等。

-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6. 总结与拓展:- 学生总结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 学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加深对赵太后和触龙历史的理解。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2. 收集学生的写作、口头表达,评价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3. 对于小组演讲可以给予评价和点评。

拓展活动:1. 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现场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历史背景;2. 组织学生根据剧中的故事和角色进行创作,写一篇小说、一首诗歌或者制作一段视频;3. 让学生深入研究古代历史中的其他太后或者重要人物,进行展示和分享;4. 学生可以模仿触龙和赵太后的对话写一篇短篇小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背景、内容及其意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触龙说赵太后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中,认识到沟通与说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和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2.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关键语句。

3. 分析触龙的说服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辩证思维和说服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人物关系、关键词语等。

2. 学生预习触龙说赵太后,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触龙说赵太后,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触龙的说服策略和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重点讲解触龙的说服技巧。

5. 翻译练习:学生翻译文言文中的关键语句,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中,认识到沟通与说服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和表达的品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触龙说赵太后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文言文翻译:评估学生在翻译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对文言文关键语句的理解。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触龙说赵太后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触龙的沟通技巧。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触龙说赵太后》全文;(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理解人物性格特点;(3)提高自己的朗读、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触龙的智慧、勇气和忠诚,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3)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交流、倾听、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人物性格特点的深入理解;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全文及其注释;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触龙和赵太后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氛围;(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3)让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触龙的智慧、赵太后的威严等;(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启发,深化理解;(3)教师点评,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

4. 知识拓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成语和典故,如“无功受禄”、“先发制人”等;(2)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成语和典故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概括总结;(2)强调课文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背诵;(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触龙说赵太后》 教案(一)

《触龙说赵太后》 教案(一)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一)《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2.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3.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

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故事背景。

2.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导语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一、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

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

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

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

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

触龙就此点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又赵威后执政。

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

2024年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

2024年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

2024年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触龙说赵太后》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能够掌握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5.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

3. 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的分析和理解。

4. 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难点:1. 文中古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的分析和理解。

3. 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触龙说赵太后》的文本。

2.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如《左传》等古文经典。

2. 简要介绍课文《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和作者。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文本。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三、人物形象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触龙、赵太后等。

2. 让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四、文化背景学习(10分钟)1. 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如礼仪、官职等。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短文。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式。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和研究课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触龙说赵太后》,让学生了解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也要关注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

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背景材料】一、背景材料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

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

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决不是秦国的对手。

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

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

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

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问者言之凿凿,步步进逼,对者狼狈不堪,嗫嚅语塞。

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但在这篇课文中,她却表现出溺爱子女、甚至蛮横不讲理,完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

这说明统治者的子女观并不绝对地与个人品质有关,而是与社会制度和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关。

二、补充注释1.关于“触龙”触龙,人名,《战国策》的各种传本均作“触眬”,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曾据《史记·赵世家》等史料订正为“触龙”,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残本记此事均作“触龙”。

2024年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

2024年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

2024年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背景简介:《触龙说赵太后》是选自《战国策·齐策二》的一篇历史散文,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刘向。

时间背景:公元前267年,赵国太后赵威后去世,赵武灵王想要立自己的宠妃为后,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他请教了齐国的策士触龙。

1.2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理解并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第一段解析解析“触龙见赵武灵王”一段,分析触龙的身份和地位,理解他为何能得到赵武灵王的请教。

2.2 第二段解析解析“触龙论齐威后”一段,分析触龙对齐威后的评价,理解他对赵武灵王的忠告。

第三章:词汇与句式3.1 重点词汇列出文中的重点词汇,如“策士”、“请教”、“宠妃”等,解释词义并例句展示。

3.2 特殊句式分析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解释句式特点并例句展示。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触龙分析触龙的形象特点,如智慧、忠诚、敢于直言等,举例说明。

4.2 赵武灵王分析赵武灵王的形象特点,如明智、犹豫、权谋等,举例说明。

第五章:批判性思维训练5.1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如“触龙为何能说服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在文中表现出了哪些领导品质?”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2 分析与评价让学生分析文中的事件和人物,评价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6.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赵武灵王会请教触龙?”6.3 课文讲解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主旨和意义。

解释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6.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触龙说赵太后》教案魏名宝自读目标:1、背诵并翻译全文。

2、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3、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

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导入(一)(胶片展示)《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这段文字中,赵威后问得言之凿凿,步步紧逼;齐使者则狼狈不堪,嗫嘘语塞。

这充分表现出了赵威后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正因如此,赵太后才会名垂青竹帛,声施后世。

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赵威后也并非至圣至贤之人,她也曾固执任性,蛮横专断。

也曾以溺子之私,置国家危亡于不顾。

至此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谁又能挽狂澜于既然倒,撑大厦于将倾呢?我们今天学习了《触龙说赵太后》之后,就会认识这位滄海橫流,显出英雄本色的老人。

导语(二)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导语(三)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导语(四)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

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

2022《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2022《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提问2:文中赵先祖及各国诸侯溺爱子孙“奉送王位”留下了怎样的惨痛教训?
回答:“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祸)及其子孙”(赵先祖及其他国先祖不让子孙为国出力,坐享其成,最终导致丢失封爵与土地,降为平民,甚至触犯刑律,殃及性命的后果)。
提问3:相反,不坐享其成,而是建功立业,会有什么结果呢?
回答:获得臣民的信任、拥护,不靠祖上的权势,也能拥有坚固的不行动摇的地位。
提问2:这里触龙用了何计策?
回答:引诱法。(触龙不失时机地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即入宫当禁卫军,这给太后造成错觉,并引以为志同道合的知音,以为他此番来,不过想走后门而已,所以她放松了警惕,解除了戒备,“笑”了起来,这里运用了心理学上的引诱法)
提问3:在太后心情好起来之后触龙谈做人质的事情了吗?谈了什么?为什么?
②检查自译状况,对文中学生不解词、句做适当点拨。
㈣结合课后练习,再借助古汉语词典梳理归纳文中一些实、虚词的含义。
设计㈢㈣环节的目的在于落实完成学问目标⑴、实力目标⑴⑵
㈤自读课文,并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出示题目)
㈥老师就文中精彩细微环节做适当点拨。
设计㈤㈥环节的目的在于落实完成学问目标⑵和德育目标
(2)分析第三段中的说话技巧(敌对心情、惊慌场面虽有所缓和,但终归太后还没有从对儿子的溺爱中走出来,还没做到理智化,所以这时还不能焦急提“人质”的事,还需从太后喜爱的话题渐渐引入)。
提问1:谈家常后,触龙又谈了什么?
回答:托幼子——求舒祺之职。(特别有胆识。不让谈儿子,我偏要谈儿子,但谈的是自己的爱儿子,目的是与“爱儿子”的太后产生“共鸣”,再伺机进一步讲道理达成“共识”。)
(五)小组探讨,体悟母爱:(主要用探讨法)
1、赵太后不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是一种爱,让长安君去做人质也是一种爱,这两种爱有什么不同?(娇生惯养的溺爱和经受熬炼的大爱。)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一教学设想中学教材中的文言课文可以说是是祖国明媚悠久文化中的精华,通过学习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趣味,然而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却总是被当作累积文言字词知识和学习文言句式的工具,并试图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到达什么程度姑且不管,其阅读目的则早已发生了庞大的变化,阅读兴趣也很寥寥。

可是为什么文言文教学会陷入如此为难的处境呢?我以为有这样两个原因。

〔一〕阅读能力培养模式的荒唐文言文阅读能力正如其他一切能力的形成一样,理论的指导、教练的提示当然重要,然而主体的的训练、摸索、反思、改进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因为语文特别是文言文没有数理学科那种严密的知识体系,要养成纯熟的阅读理解能力,惟有大量自觉主动阅读以举十反一,而绝对不是先学语法举一反三。

游泳是在水里学会的,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也惟有投入自主阅读的海洋。

可是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以探求、掌握事物的规律来取得举一反三之成效,于是把每一篇文章都当作培养能力的工具〔例子〕,逐句翻译、精讲细讲,抓住字词反复比较归纳,再做些针对高考的训练题,于是大功告成。

其实这培养的不是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多不过是文言应试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逐句翻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尊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不信托和对学生自学权力的剥夺,强行注入的最多是知识,而永远不可能是能力。

学生不能从探究学习中体会乐趣,又没有自学的习惯,只是被动的接受,简单劳累,学习效果之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一味强调文言字词的累积、文言句式的分析,也简单造成对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美感的放逐,如此心劳力瘁之后非但没有能力的形成,反而日渐丧失了对传统文化样板的神往和亲近。

教人学游泳,如果只在岸上讲解技巧而从不让人下水,这是滑稽而又荒唐的事情,可现在大家都极为严肃认真地以这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一切却显得那么正常,甚至天经地义,实在很荒唐。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赵太后的生平事迹,以及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3.增加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古代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赵太后的生平事迹,掌握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介绍赵太后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赵太后的兴趣和思考。

2.阅读与理解(10分钟):学生分组阅读《触龙说赵太后》,并回答一些问题:赵太后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她的一生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和成就?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怎样的?3.讨论与分析(15分钟):学生就上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对赵太后的生平事迹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她的政治才能、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4.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赵太后的生平事迹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

5.拓展与延伸(10分钟):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赵太后的家族和亲属,以及她在历史上的形象和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6.小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反思,指出自己的收获和学习反思。

四、教学资源:1.教案,包括教学步骤、问题和讨论等内容。

2.相关阅读材料《触龙说赵太后》。

3.学生讨论小组。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2.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的发展。

3.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的增加。

触龙说赵太后 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 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案标题:触龙说赵太后教学目标:1. 了解赵太后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赵太后的背景介绍:生平、家族背景、与汉武帝的关系等。

2. 赵太后对汉朝的影响: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

3. 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赵太后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赵太后,激发学生的思考。

知识传授(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赵太后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赵太后的政治手腕和智慧,以及她对汉朝政治的影响。

活动设计(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赵太后、汉武帝或其他相关人物。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编写一段对话或小剧本,表演赵太后与汉武帝的争议场景。

3. 学生们可以根据历史资料或自己的想象,展示赵太后的智慧和才能。

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写的对话或小剧本。

2. 全班一起讨论赵太后的表现和对话中的争议点,加深对赵太后的理解。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赵太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赵太后的生平事迹和对汉朝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其合作与表达能力。

2. 阅读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赵太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材料,进一步了解赵太后及其时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探讨赵太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要求,适度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2.体会本文高潮、雄辩的讽谏技巧。

3.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

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教具准备录音机、《触龙说赵太后》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故事背景2·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导语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一、介绍故事背景《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

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

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

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

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

触龙就此点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又赵威后执政。

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

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

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触龙又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太后使长安君质于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二、指导自读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词典扫清文字障碍)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3.三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提问: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交待了什么?明确: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原因。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点明赵国危在旦夕。

赵氏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

大臣的强谏,太后的不肯,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齐读课文)诵读指导:“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使太后与大臣之间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

本段则是触龙与太后之间的一段精彩的对话。

1.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

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

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2.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

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3.“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提问:对这段貌似娓娓闲谈话家常的对话,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此段貌似闲谈,实际上是触龙巧妙地说服赵太后的第一步。

“盛气而揖之”说明太后的思想上有准备,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样让你过不去。

可触龙却采用“缓冲法”,见面后,只字不提“令长安君为质”之事。

而是诉自己的病苦,问太后起居,在叙寒问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自然段(让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诵读指导: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

“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4.此段中触龙与赵太后得对话已很投机。

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

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

(学生齐读,男女声分角色读)提问:敌对情绪逐渐消失,紧张气氛趋于缓和,触龙为何还不提“以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呢?明确:触龙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仅拆除了赵太后心中的戒备,而且使她在爱子的问题上引起共鸣。

这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第二步。

提问:触龙在使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引水入渠的?明确:借太后的爱子之情,避实就虚地将燕后与长安君作比较,顺势引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如此的旁敲侧击,终于使太后心悦诚服。

这是说服赵太后关键的一步。

(学生齐读,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诵读指导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文意简析:本段写触龙借赵侯和各国诸侯的子孙不能永保爵位的历史教训,当面指出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的错误,终于使赵太后改变了态度,同意长安君质于齐。

(学生齐读全文)三、布置作业1.背诵第三自然段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生就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1.检查背诵情况(采用集体背诵和抽查两种方式)2.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秦急攻之前因求救于齐三对矛盾太后与大臣一问饮食住行说过程二求舒祺之事三个方面三论王位承袭结果长安君质于齐矛盾解决小结:《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

先言“说”的前因;再详写“说”的过程;最后交代“说”的结果。

“说”字贯穿全文始终。

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在叙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辞中栩栩如生。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边在有疑之处画线)学生提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中的“得无”该如何理解?明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是古汉语得固定句式。

“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

此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

“得无”可译为:“该不会”或“恐怕是”。

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又例:“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应译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学生提问:“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又在者乎?”句应如何理解?明确:“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

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

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三、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题,再借助古汉语词典加以梳理)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1.质例句出处意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质地、底子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人质今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屈原列传》“质”通“贽”为古代初次拜见长辈得礼物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腰斩时用得砧垫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询问、质疑2.及例句出处意义及返,市罢《韩非子·郑人买履》到……时候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趁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史记·孙子列传》比得上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史记·孙子列传》表并列,和3.甚例句出处意义夜半雪愈甚《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大不若长安君之甚《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厉害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严重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太以为且筮己也,甚恐《黔之驴》非常4.少例句出处意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之战》表短时间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史记·西门豹治邺》稍微自经丧乱少睡眠《列子·愚公移山》同“多”相对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山海经·精卫填海》年少的5.异例句出处意义此一异也《马钧传》奇异渔人甚异也《桃花源记》惊异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特别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特别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不同6.为例句出处意义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史记·孙子列传》做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人谋《三国志·隆中对》变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叫必为有窃疾矣《墨子·公输》表判断,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因为公输盘为我为(wéi)云梯《墨子·公输》前一个“为”当“替”讲,后一个“为”当“制造”讲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被附:1~5句“为”读wéi,6~8句“为”读wèi。

四、布置作业1.巩固梳理归纳的成果。

2.反复阅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秦急攻之前因求救于齐三对矛盾太后与大臣一问饮食住行说过程二求舒祺之事三个方面三论王位承袭结果长安君质于齐矛盾解决[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