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管理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预警和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预警和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预警和风险管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

最近的例子包括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这些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预测金融危机并采取有效风险管理措施是避免经济崩溃的关键。

一、金融危机的预警信号1. 市场波动市场波动是金融危机即将到来的重要先兆之一。

如果股市、债券市场或商品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特别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大幅下跌,这可能预示经济即将进入紧缩时期。

2. 债务水平高企的债务水平对金融稳定造成潜在威胁。

如果一国、地区或行业的企业和个人债务水平过高,可能会导致还款困难,进一步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3. 利率变化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变量之一。

极端情况下,利率的异常高涨或下降可能会引发债务违约、资产价格崩盘等严重后果。

4. 政策风险政策升级、政治事件等都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政策的快速转换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极度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恐慌和市场崩盘。

5. 外部冲击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贸易战爆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都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落实风险管理程序,明确风险意识和责任。

具体地,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相关流程和责任分工。

2. 提高风险评估能力企业应加强对市场环境、法规政策、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因素的了解,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各种研究机构、专业公司、学者和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和数据。

3.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加强资金管理、拓展经营范围、控制成本、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加强人员管理。

4.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应建立预警机制,掌握市场风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预警指标,并进行风险评估、管控和应对。

预警机制既要及时准确,也要全面专业。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是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

在美国,银行给信誉等级极低的借款人提供吸引人的贷款,通过将此类贷款打包并转售给巨头投资银行等方式转移债务风险,使得风险最终传递给所有金融机构和全球市场。

因而,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量债务违约、市场崩溃、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等问题。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1.贸易受挫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中国的出口贸易也难以幸免。

其次,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国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的对外出口呈现下行趋势。

2.外资流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资金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投资人更容易平衡自己的投资组合,从而导致外汇流出。

对此,中国不时利用外汇储备等政策对冲这一风险,以确保资本的稳定流入。

3.股市变动全球金融危机也导致各国股市的大幅波动。

中国的股市同样受到了影响,A股市场的崩溃导致了投资人的恐慌,从而暴露出中国股市高估值的弱点。

4.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财经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虽然中国政府在危机时期扩大了国内需求、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鼓励政策的效率等措施,但是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和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进口和消费贡献相对较小,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评估。

三、中国面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为保护国内银行和企业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其中,央行通过降低银行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引导银行扩大信贷,从而缓解流动性不足,享受受低利率的贷款。

此外,中央银行还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来支持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稳定。

2.扩大国内需求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下降,为了弥补这一损失,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国内需求的扩大力度。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席卷世界各国,重创国际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呢?1.出口市场的萎缩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国际贸易形势严峻。

我国出口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出口订单急剧下降,一些出口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倒闭等风险。

中国的外贸从2009年开始出现负增长,直到2010年才得以逐渐恢复。

2.投资需求下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国内投资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投资需求下降,多数企业缺乏投资动力,开展新项目的积极性降低。

对于我国地方政府而言,很多地方政府基于债务来获取经济资本,导致其在危机中不得不加速债务发行,后续可能带来影响。

3.金融领域的受挫金融危机本身就是由金融活动引发的,因此金融机构也成为了此次危机的重灾区。

我国的金融领域也受到了影响,股市下跌,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出现波动。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监管、银行信贷等手段稳定了金融市场。

4.对于就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也产生了影响,这一影响从2008年一直延续到2010年。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经历了波动和低迷,企业面临着收缩的压力,企业降低招聘计划,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

5.宏观经济预期的改变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经济环境和预期的改变。

一部分市场参与者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及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资本逐渐外流,推高了汇率。

然而,中国政府的稳定措施和政策调整让经济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

总结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在实践中完善了对经济的掌控和管理,经济在危机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和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挑战也越来越多元化,只有我们不断地接纳变化并做出所需的应对,中国的经济才能更有韧性地走向未来。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引言:国际金融危机是指由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引发的金融系统崩溃,波及全球各国经济,并对各国的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等产生深远影响。

自2008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影响不断发酵,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研究。

第一章: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1 金融市场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震荡,投资者信心丧失,股市崩盘、外汇市场动荡、利率偏高等问题相继出现,直接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

中国的股票市场遭遇了巨大的压力,股价大幅下跌,许多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股市成交量锐减,市场流动性降低。

1.2 对外贸易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导致了全球需求的萎缩,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下滑。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国外需求减少,中国的出口遭遇了较大压力,贸易顺差出现明显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内需的下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金融危机导致了大规模失业,劳动力市场紧张,个人消费能力下降,因此对内需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此外,企业面临更为紧张的资金压力,投资意愿也受到了明显抑制,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下降。

第二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2.1 加强财政政策调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

其中包括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公共投资等,以刺激内需,稳定经济增长。

此举对于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强金融体系监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监管不力,风险管理不到位,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政府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加大了力度,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了市场风险管理,提高了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此次全球正在经虏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商品出口、外汇储备、金融市场和企业投资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正面影响,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一些机遇。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应对。

[关键词]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与世界各国尤其与美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此次金融危机也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1外贸出口减少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冲击是外需下降。

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2008年后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国经济衰退,不断减少从国外进口商品,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

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造成人民币相对升值,我国商品出口的价格优势丧失,从而影响我国商品出口。

同时,美国经济衰退会导致贸易保护保护主义升级,“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必将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冲击。

2008年的前10个月,我国实际出口总额还是增长速度下降,至11月已转为负增长,同比为负2.2%,这是多年来我国对外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国内有些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扛不住压力,已经纷纷破产倒闭,外向型企业面临严重困境。

2外汇储备缩水为了应对危机,美国采取放松银根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些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

到2008年底,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资产达1.9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将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额造成非常巨大的存量损失,我国积累的财富将因美元的贬值而大大缩水。

随着美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投机泡沫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购买力必然降低。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 央行的挑战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 央行的挑战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央行的挑战与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央行的挑战与应对近年来,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这种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央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央行应对的一些策略和措施。

金融危机带来的货币政策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压力。

央行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以保持通货稳定。

一种常见的政策措施是加息。

通过提高利率,央行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二、促进经济复苏。

金融危机期间,经济活动受到严重限制,需求下降,产量减少。

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提高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

一种常见的刺激措施是降低利率。

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央行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借款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三、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危机往往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信用风险增加。

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种重要的措施是提供流动性支持。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提供短期贷款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

央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国际合作与协调。

由于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各个国家的央行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方式来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灵活性与适时性。

央行的货币政策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时性。

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形势变化快速,央行需要灵活地调整政策,以应对各种挑战。

三、风险管理与防范。

金融危机中存在风险加剧的可能,央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

央行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等方式来减少风险,并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总结起来,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是央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央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复苏、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应对挑战时,央行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保持灵活性和适时性,以及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首先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定义,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

接着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市场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然后提出了三项对策:加强金融监管、稳定市场信心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最后强调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经济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对策,希望能够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实体经济,金融监管,市场信心,经济结构调整,应对策略,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国际金融危机的定义国际金融危机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全球金融体系遭遇严重困难和恶化的情况。

这种危机通常涉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货币等领域,可能表现为金融机构破产、股市暴跌、信贷紧缩等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会引起全球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给各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通常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其中包括金融体系内部脆弱性、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国际市场因素等。

金融危机往往开始于某个国家或地区,但由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全球化,很快会蔓延到全球范围,形成全球性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包括传染性强、影响广泛、持续时间长等。

在危机期间,金融市场不稳定,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导致资本外流、股市暴跌、货币贬值等现象。

为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各国需要密切合作,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

1.2 我国经济的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年均GDP增速超过9%,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均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金融危机中企业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中企业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中企业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第一章金融危机背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它影响了全球各个领域,不仅对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企业也遭受了经济困境,甚至倒闭。

因此,企业风险管理变得非常重要,也成为了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

第二章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针对可能遇到的风险,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企业风险管理也是一种组织性的、系统性的方法,它包括对企业内外部因素的评估和监测、风险评估和管理决策等程序和阶段。

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企业稳健经营的保障:企业风险管理可以避免企业面临一些不可控的风险而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进而对企业的稳健经营起到保障作用。

2.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措施,企业可以及时把握经济动态,从而制定准确的竞争策略,提高竞争力。

3. 帮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企业风险管理可以识别出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对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第三章企业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企业在遇到经济危机时需要迅速应对,及时采取可行的对策,使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以下是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1. 调整企业战略企业应在考虑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针对金融危机前后的市场变化,重新调整企业的战略,采取差异化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同时减少对某些脆弱的市场的依赖。

2. 控制企业财务成本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企业财务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加强对现有资金的管理和维护,及时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避免出现资本短缺的局面,有需要时及时申请贷款,确保企业经营的稳健的资本储备。

3. 提高企业的市场敏感度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也应当提高市场敏感度,把握市场信息,及时了解和统计市场趋势,提高市场预判能力,积极调整销售策略,增加销售额,利用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供给计划,提高企业的供给能力。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
当 采 取 积极 函证 方式 ,否 则可 用消 极 函证 方 式 。其 次 ,要 注 意 查 收 ・ 成 的 矛 盾 的激 化 也 不 断 产 生 和积 累 着 爆 发 金 融 危 机 的 能 量 . 退 回 和 复 函 的 函 件 。 对 于 无 从 投 递 的 退 回 函件 ,必 须仔 细分 析 ,・ 这一经济状 态严重 失衡时 ,金融危机就 爆发 了。据此可见 ,美 了解其 中的原 因。在 多数情况下 退 回的函件更 为重要 .暗示 了 。 国 金 融 危 机 的 爆 发 源 自于 金 融 体 系 的 内 在 脆 弱 性 。
财 经 论 i 嚣
销 售 收入 。通 过 这 一 分析 我 们 就 可 以 有 一个 初步 的判 断 。在 此 ・
基础上再采用函证及凭证抽查等审计方法做进一步 的审核 。
3 运 用核 对 法 检 验 账 、表 、证 是 否 相 符


将 ” 应收账款 ”账户的有关书面资料 .即账 、表 、证就其相 。 关范围进 行核对 以检验是 否相符 。对于 “ 收账款 账户入账 . 应 金额的审计 , 审计人 员应 审核销售发票 . 看其与 “ 收账款 、 主 。 应 “ 营业务收入”等账户记录是否一致 .来确定其入账金额是否按规 。 定采用总额法 。对于 “ 应收账款 账户核 算内容 的正确性 、合理 . 性 、合法性的审计 ,审计人 员可 以通过审阅 ” 应收账款 ”账户的 . 有关明细账及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来加 以判断 如属于虚列主营 . 业务收入 .则可能其记账凭证未附有关原始凭证 ,没有附销售部
查 有 无将 应 在 其 他 债 权 账 户 上核 算 的业 务 反 映 到 ” 收 账 款 ”账 融 风 暴 。 本文 在 分 析 美 国金 融 危 机 的成 因 基础 之 上 ,针 对 我 国金 应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境,金融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一)出口受阻全球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挑战。

许多发达国家倒闭了,物价上涨,跨国企业效益下降,导致了全球需求急剧下降。

对于依赖国际市场的我国企业来说,这种情况非常不利,因为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市场。

利润下降会导致工厂裁员,从而产生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家庭财富缩水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富缩水将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的贬值会影响到股民和房产买家。

他们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需求。

此外,股市抛售造成的财富缩水还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三)企业融资难金融危机导致了信贷紧缩、资金短缺,这使得许多企业很难通过银行等渠道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其业务和发展。

面对日益突出的融资瓶颈问题,许多企业不得已通过拍卖、出售股权等方式获得融资,并受到更高成本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产业升级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就是产业升级,改善工业结构。

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中国常见的一些制造业的特点,使得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企业受益,从而为经济形态的升级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二)市场开拓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中国可以做到扩大市场和消费,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我国新兴市场的消费群体庞大,其消费潜力被广泛看好。

在全球需求降低的情况下,加强中国内部市场的开拓,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金融创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投资和财富管理领域的影响需要创新金融理财产品和金融工具等方式。

这将有助于推动风险分散,尽力保护资金的安全,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

三、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一)加强财政拨款和经济投资加强财政拨款和经济投资是中国对抗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的思考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的思考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的思考作者:梁钰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05期摘要:伴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我国也未能幸免,在全球经济萎靡的情况下,如何刺激经济,使经济得以复苏,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

如何在紧张的局势下避免经济运行的风险也是不能忽视的,本文就是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风险进行论述的。

关键词:金融危机我国经济措施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开始一蹶不振,如何让中国的经济减少下滑,逆流而上是政府和国家的重中之重。

一、金融危机关于金融危机的含义,简单的概述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二、在金融危机下我国所做出的应对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刺激内需的政策,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增加新的投资。

各地的政府也相应的进行了投资的计划。

如今的外需一度的萎靡,消费紧张的情况下,大量的投资金额将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

但是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的效果如何,能否起到对方抓药的目的,对于启动中国内需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不会像上个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的主导救市思想,在未能达到之时,陷入了流动性的陷阱当中,这是个不得不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在金融危机中对经济运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对于投资引致的经济增长风险,专家认为,虽然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经济增长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波动性会越来越好,也不会说明经济下滑的风险会逐渐的变好,而相反的是经济的风险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危害了经济的健康且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金融危机是指国内或国际金融市场遭遇重大冲击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对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可以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信心降低,外资流出,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

由于我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一般都会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我国。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均受到较大影响,出口和投资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其次,金融危机会引发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加剧。

金融危机一般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调整和投资者信心崩溃,股市和汇市大幅波动,金融机构面临较大风险。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股市下跌幅度较大,多家金融机构陷入困境,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救助。

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加剧会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制约企业融资和投资,造成就业困难和社会不稳定。

第三,金融危机会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危机会暴露出金融体系的漏洞和风险,引发金融机构的倒闭和破产。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不少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一些金融机构需要政府进行救助和重组。

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也带来了压力,可能导致信贷紧缩和流动性危机。

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会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阻碍经济的良性发展。

最后,金融危机会改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结构。

金融危机会引起对我国经济模式的反思,促使政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内需扩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创新和科技发展,加强了对应急措施和风险防范的研究和建设。

金融危机也使得我国加强了对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并针对风险管理和金融安全做出了更多努力。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加剧,金融体系稳定受到威胁,同时也促使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探索论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探索论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探索论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在阐述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据此提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2007 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

特别是2008 年9 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变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因此,笔者在阐述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传染机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纵观金融危机发生的历史,从1636 - 1 637 年荷兰郁金香泡沫破灭一直到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力度都在不断加深,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日益严重。

尤其在目前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市场也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因此,金融危机很容易由一国传染到另一国,而且还会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金融危机传染”。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涉及金融系统、投资和消费、实体经济部门、社会信用等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总结分析历次金融危机,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传染机制。

(一) 贸易传染机制贸易传染机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贸易,恶化另一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国际收支以及经济基础运行状况。

贸易传染机制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得以实现的,即一国发生危机通常会造成货币贬值,这既增强了对直接或间接贸易国家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又使得国内经济(国民收入) 相对减少,从而减少了国外的进口。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是指2008年爆发的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

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也深受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应对策。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

由于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全球金融危机迅速传导至中国。

一方面,外国投资者纷纷撤资,导致中国股市、债券市场和汇市出现波动,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另一方面,全球需求下降,中国出口受到重创,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还引发了国内银行业的一系列问题,如坏账率上升、信用风险增加等。

其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

首先,中国政府积极采取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刺激内需,以缓解出口下降的压力。

其次,中国政府加强监管,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力度,避免金融风险进一步扩大。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增加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

这些政策为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也对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政府意识到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促使其加强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高金融监管的效能。

其次,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金融业对外合作的力度,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发展。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还促进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领域推动了金融创新。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如金融机构过于依赖信贷模式、金融产品过于简单单一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国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外部风险的冲击。

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在经济发展中,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企业和政府需要保护自身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伴随着机遇和风险。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

这些风险可以来自市场波动、政治不稳定、自然灾害或技术故障等方面。

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和政府可以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风险管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风险识别和评估: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这可以通过SWOT分析、市场研究和行业调查等方式进行。

2.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这包括避免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和承担风险等不同方式。

2.3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根据制定的策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可以包括投资组合多样化、保险购买和应急计划等。

2.4 监测和调整: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监测和调整。

及时更新风险管理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措施进行调整,以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3. 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为了降低风险,企业和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3.1 多元化投资组合:通过投资多个不同行业和地区的项目,可以降低特定行业或地区风险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

3.2 建立应急储备金: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企业和政府可以建立一定规模的应急储备金,以减轻潜在损失。

3.3 增强灵活性:保持灵活性对于应对变化的风险至关重要。

企业和政府应该采取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

3.4 定期评估和更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策略需要定期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这可以确保策略的有效性并适应新的风险。

4. 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下面我们以某公司的经验为例,来说明风险管理的作用:某公司在投资组合中不仅包括股票和债券等传统金融产品,还投资了其他资产,如房地产。

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06
我国应对未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建议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有效性
1 2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稳定通胀预期,防范 资产泡沫。
积极财政政策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小微企 业和民营企业发展。
3
结构性减税政策
降低企业税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 展。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评估,提高金融机 构的抗风险能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 范债务风险。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规范资本市场运作,防范市 场风险。
推进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质量。
详细描述
受危机影响,国外需求下降,订单减 少,出口商品的销售面临巨大压力。 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 壁垒增多,进一步加大了出口难度。
国内金融市场动荡
总结词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内金融市场 动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 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危机引发了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资金面 紧张,利率和汇率波动加大,增 加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风险。
要点一
总结词
金融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风险隐患,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危 机的爆发。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部分国家债务水平持续攀升,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金融 市场参与者对高风险资产的追逐仍在进行。此外,全球金 融市场的波动性也可能导致危机爆发。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总结词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稳定增长构成 威胁。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引言金融危机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给各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难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政治危机的应对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在金融危机面前,政府高度重视党的领导作用。

通过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政府确保了党在政治决策和执行中的主导地位,确保政治稳定。

提高反腐败能力金融危机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政治腐败不仅会损害政府形象,还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满情绪。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反腐力度,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有效减少了腐败问题的发生,维护了政治稳定。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应对政治危机的重要举措。

政府通过推进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机制,加强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改革政治体制,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经济危机的应对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面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创业创新等措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扩大内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以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等方式,促进经济内需的提升。

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繁荣。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危机往往由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引发,中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增加金融机构自律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措施,加强了金融体系的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

结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反腐败能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举措应对政治危机的挑战;通过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中国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中国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中国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中国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
时间。

以下是中国风险管理发展的主要里程碑事件:
1. 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引进国际风险管理理
论和方法,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

2. 19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迅速,这
一时期风险管理逐渐引起关注。

中国银行业开始建立风险管理机构,推行风险管理制度。

3.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经济带
来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风险管理日益重要,政府开始重视风险管理的作用,并加强监管。

4.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这一事件使中国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各大企业开始着手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5. 2013年:中国发布了《企业并购与重组审核标准》(简称《审核标准》),对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6.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
指导意见》,明确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7. 近年来:中国国内外环境变化快速,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竞争
力的重要因素。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推动风险管理向更加科学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风险管理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中国风险管理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球经济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危机屡屡发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从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到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每一次都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金融风险的破坏力。

在这个背景下,深入反思历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有着相似的根源和特征。

首先,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监管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追求高收益的驱动下,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复杂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的风险往往被低估或隐藏,而监管部门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导致风险在金融体系内不断积累。

其次,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破裂也是金融危机的常见导火索。

无论是房地产市场还是股票市场,当价格脱离基本面过度上涨时,最终的泡沫破裂往往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

再者,宏观经济的失衡,如过度负债、贸易失衡等,也会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最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一旦一家或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出现问题,风险会迅速通过金融网络传播,引发系统性危机。

以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泡沫破裂,导致大量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价值暴跌。

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信用紧缩,市场流动性枯竭。

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这场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重创,也迅速蔓延至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体系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例如,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迅速扩张,其风险难以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也可能导致潜在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行业与金融体系紧密相连,房价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需要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管理——第三届中国立信风险论坛综述贾德奎袁敏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与《经济研究》编辑部于2009年6月5日在上海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立信风险论坛,来自政府,高校及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采用主报告和分论坛学术研讨会形式,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在论坛主报告会场,来自天津财经大学的张维教授从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思路,认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这种金融创新需要从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增加高风险投资供给三个方面进行,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金融方式.并且,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不仅需要创新的构思,而且需要对这些创新的构思进行定价和风险控制,政府则需要在这种金融创新中发挥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并借助于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引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研究员从信用扩张角度分析了金融系统的风险产生机制,认为信贷扩张过度是金融体系的风险根源,而且,要保证中国房地产持续稳定发展,就要通过信贷政策遏制房地产投资性信贷而对消费采取优惠,从而确保信贷扩张的合理边界,以有效管理可能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王诚研究员,也发表了"应对宏观经济风险的政府责任"的主题演讲,认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公正和透明的立法权或公共政策决策权,行政权或公共政策执行权,司法权或公共政策监督权的实施,将主要职能定位在维护公共秩序,规范市场环境和增进公共利益上,不特别偏袒某一利益群体或集团的利益,也不直接加入和干预生产发展和市场盈利活动,才是一个能够有效应对宏观风险的合格政府.在接下来的主题为"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和"微观主体相关风险"的分论坛研讨会场上,与会学者围绕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管理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风险识别及其传导机制2008年以来,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下,世界各国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也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步入下行通道.不仅如此,这场危机的持续深入发展还给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复苏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针对中国经济在未来运行中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与会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指出中国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和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面临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贾德奎,袁敏,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邮政编码:201620,电子邮箱:jdk@.作者在此对所有提交研究报告或参会论文,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对于我国宏观层面上的经济增长风险,刘金全,黄赜琳和毕玉江等分别从投资和消费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刘金全认为,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经济增长也需要投资这架"马车"的拉动,但是投资的不合理也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投资能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增长波动过大,这就引起经济增长的风险,不利于经济平稳快速持续地增长.黄赜琳,毕玉江从消费的角度,认为就理论而言,消费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商品的价格波动,产品的质量,性能或效用风险,机会成本风险等不同因素会导致消费风险,而消费风险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并引起消费波动,并由此导致宏观经济增长风险.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讲,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加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平衡,居民短期储蓄目标增加,财政收入与政府消费增长过快,企业利润与居民收入非均衡增长以及金融危机影响等都可能导致消费出现波动,并且由于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上升,这也可能造成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我国经济的未来增长面临较大的风险.黄波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等角度分析了就业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就业风险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其一,城镇劳动力供给,会受城市化和城乡差距等因素影响;其二,劳动力需求,对城镇就业(失业)的影响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投入(劳动力+资本+技术)→产出(GDP,各产业增加值)→分配(消费+出口)→投入…;其三,劳动者工资(即劳动力市场价格),收入与消费等因素,也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程名望认为,宏观层面上,影响我国就业风险的因素有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制度变迁等,而在微观层面,效率工资,教育水平,身体素质,劳动条件,劳动环境等因素,则会对就业产生影响.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水平达到高峰后掉头向下,对于未来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的变化状况,张耿和贾德奎认为,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状况,经济主体的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国际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状况等因素的变化来看,中国短期内出现通货膨胀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考虑到政府刺激经济增长所采取的各种扩张性政策的后续效应,则无论是快速增长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还是急剧上升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些趋势如果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中得以延续甚至失控,则在2010年之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将会面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上涨的考验.不仅于此,在实际需求疲弱的环境下,过度的流动性将导致资产市场出现泡沫,并从另一个层面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加大.进入2009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过去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及未来的可能变化,李治国认为,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其中,日益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对低廉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工业化步伐较快和制造业产能迅速扩大,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和国内需求不足,以及跨境资本追求较高投资回报等因素,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并且,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连续降息并竞相滥发货币,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将会明显增加,国内经济也将面临一定挑战,中国国际收支形势的复杂性将会增加,尤其是国际收支的结构性风险将会显著上升.对于能源安全方面,何亚群认为,在全球能源价格浮动加大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环境约束,能源科技薄弱和能源工业的产业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了能源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均很突出,并有可能进一步引致能源安全风险,并由此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甚至是国家经济安全.就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问题,邓平就中国公司跨国并购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企业主要是通过跨国并购获得战略性资产,而并购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公司的吸收能力以及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整合能力,协调能力,同化能力等;张利兵将金融市场的泡沫状态引入企业IPO的决策模型,分析泡沫对IPO最优时机的影响,以探索金融市场中的泡沫对企业行为的"扭曲"影响.除上述问题之外,与会学者还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技术及中国农业保险微观机制设计问题等进行了研讨.二,风险测度方法及实证结果刘金全通过投资与GaR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 R模型估计和冲击反应分析,进一步检验和判断我国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风险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向下风险GaR 的估计结果表明,在我国经济波动比较剧烈和增长水平较高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在险水平也比较高,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经济增长的在险水平明显降低,并且基本稳定在1%~2%(GDP风险)和2.5%~4%(工业增加值风险)区间水平上.从2008年第2季度开始,无论是GDP还是工业增加值,我国经济增长风险有明显继续抬高的趋势,这主要归因于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将会继续出现较大向下风险的可能.黄赜琳和毕玉江通过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波动(即产出波动)的因果检验,以此考察居民消费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风险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波动与城乡居民消费波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模式的变迁,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发展.黄波运用排序logit模型(排序probit模型作稳健性检验)对就业风险进行度量和预测.基于就业风险识别,选取18个经济运行指标作为因变量,然后基于这些指标进行排序logit回归并基于估计模型进行预测.从模型预测效果来看,样本内预测成功率为80%,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选取两种方法进行2009和2010年的城镇失业率等级之概率预测,其中,基于具有显著影响经济指标的近3年移动平均值进行预测,2009和2010年我国就业风险处于4级水平(失业率在5.298%~6.454%之间);而基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情形预测,2009和2010年我国就业风险处于5级水平(失业率大于6.454%).程名望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并筛选了可能影响就业的风险因素,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从宏观风险指标来看,2009年我国就业风险比较大,7.8713%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使得我国已经进入"红灯"区域,处于应该发布就业风险预警状态.从微观指标来看,调查样本的就业状态并不乐观,总体风险处于低风险和高风险之间的状态,总体风险较大.和2008年的调查数据相比,总体呈现恶化的趋势.张耿和贾德奎将通货膨胀风险划分为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两类,运用BP滤波方法分离这两类风险后,建立长期方程和短期方程进行估计.实证模型表明中国今后两年通货膨胀的预测结果差异,主要取决于次贷危机造成的冲击大小,如果次贷危机造成的破坏不再恶化,那么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会比较温和,CPI指数稳定在政策目标4%以下,但从2010年开始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到2010年的下半年,通货膨胀将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并且将持续1年左右,CPI的峰值将达到8%以上;如果次贷危机造成的破坏比目前预期的更大,那么2009年下半年会出现物价下跌,到2010年CPI指数重新回到大于零的区间.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相当的滞后性, 2009年年初的信贷扩张可能在2~3年后造成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李治国基于上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别从贸易收支决定,过度储蓄下的经常收支以及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贸易收支顺差随着外部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而我国自身的经济增长对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国民储蓄和国内投资显著地影响着我国的经常收支差额,并且,长期以来我国的经常收支持续顺差在根本上是由于过度储蓄.除此之外,国际收支长期单边失衡导致国际储备过度增加和央行对外净资产过快上升,使得货币当局似乎已经承载了过度压力,并引发货币乘数波动和货币供给形成过程的不稳定性.何亚群将3E系统分为能源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协调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来进行量化,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并且,为对能源安全进行风险预警,将整个能源系统细分为煤炭子系统,石油天然气子系统,综合子系统,采用因子分析和多目标模糊评判方法建立了多目标能源安全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三个子系统的能源风险预警指数,结果表明,我国能源风险预警指数相比较2008年的5.0452,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上升至5.8293和6.0349. 中国未来能源安全形势总体不容乐观,特别是国内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大于供给,供求矛盾呈刚性上升,并且石油短缺是我国国内能源风险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三,风险管理对策或建议对于投资引致的经济增长风险,刘金全认为,虽然投资可以有效地抑制整体经济增长风险,但并不是意味着经济波动性越大越好,更不意味着经济向下风险越大越好,相反如果经济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并且,在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对经济下滑风险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这种扩大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无疑是准确的,稳健的,利好的.对于消费引致的经济增长风险,黄赜琳和毕玉江认为首先要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消费信贷市场;其次,适度增加工薪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再次,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农村保障体系;另外,通过寻找新的消费热点以促进生产发展;除此之外,充分发挥货币与财政政策在消费调控中的作用.黄波认为,面对我国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应当主动引导,充分发挥非正规就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对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作用;积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跨区域梯度转移;财政与货币政策导向应在追求"保增长"的同时注意"促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等.程名望认为,针对我国日益加剧的就业风险,政策当局首要的任务是应对金融风暴造成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并重;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积极扩大对外贸易需求,增加中国就业;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并通过改善农民城镇就业环境,加强教育和卫生投入和增强劳动者总体素质等举措,以缓解我国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张耿和贾德奎认为,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风险,中国政策当局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控制银行信贷的投放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主动引导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以避免应对经济下滑的政策措施成为未来通货膨胀高涨的引致原因.李治国认为,化解国际收支风险的关键在于从整体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均衡.要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配合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宏观调控总体部署,通过实现经济对内平衡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如此,还需要通过加强统计监测和风险管理,以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另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协作,以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不确定性.何亚群认为,中国应实现"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向"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模式转变;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增效的"绿色经济"转变;从"生态侵略型经济"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型经济"转变;并通过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从"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转变.同时通过形成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体系,保证社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体系,不断创新,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体系和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以应对能源安全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