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公益素养论文: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调查分析【摘要】文章从公益知识、情感、意志、能力、行为五个维度对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时间、经验、志愿者自身素质、团队组织、宣传工作以及信誉等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调查一问题的提出公益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从国外到国内,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使这样,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参与的相关社团活动中,有断断续续类似公益性质的活动,他们通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践行着公益的理念与意志。
大学生的公益理念在公益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素养值得关注,大学生公益素养由公益认知、公益情感、公益意志、公益能力和公益行为五个方面组成。
我们通过本文对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来分析大学生在社会的影响、高校的氛围以及自身条件下对公益的“知情意能行”的体现。
二对象与方式为了对大学生的公益素养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评价,针对大学生在践行公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笔者对大学生公益素养做了抽样调查研究。
本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5个问题,其中24个封闭式题目,1个开放性题目,内容涉及公益知识、公益情感、公益意志、公益能力、公益行为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着重从公益的常识或知识了解程度;愿不愿支持公益行动或积极参与公益行动;有没有公益意识与意志或公益的理念、信仰、精神与价值观;能不能发现、分析、解决公益领域问题;做没做公益活动等角度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问卷发放范围包括广西某大学的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调查对象男生188人,女生274人,共发出问卷495份,学生在不记名的情况下独立完成问卷内容,收回有效问卷462份,有效问卷占总量的93.3%。
三结果分析1.公益知识调查数据表明,对于时下的“新公益”理念只有13.64%的大学生有所了解的,49.8%不了解情况,更有10.4%的学生是从来没接触过与公益相关的资讯。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公益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与此大学公益活动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包括资源不足、策划不合理、难以持续性发展等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不足是大学公益活动的主要困境之一资源不足是大学公益活动面临的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金上的匮乏、志愿者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大等。
由于大学生自身经济来源的有限,很难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公益活动的举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物质享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大量的学生无法腾出时间来参与志愿活动,从而造成志愿者的匮乏。
由于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关注的程度相对较低,社会对公益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也使得活动的筹备和推广难度加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可以通过学校、社会组织等途径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比如开展募捐活动、申请相关的资助等。
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公益意识,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或者其他渠道,增强社会对公益活动的关注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很多时候,大学公益活动在策划和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也成为了公益活动的一个难点。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不够吸引人,导致活动参与者的热情不高。
活动的推广渠道不够多样,很多人并不了解活动的具体情况。
活动的执行计划可能不够完善,导致活动的效果不佳,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可以适当调整公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改进,让活动更加吸引人。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进行公益活动的推广,比如社交媒体、校园宣传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的具体情况。
可以完善活动的执行计划,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公益活动在中国大学校园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现象。
大学生们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更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尽管公益活动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对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大学公益活动的发展和进步。
一、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1. 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很多大学公益活动都是一时之举,没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大学生们可能会组织一次公益活动,但在活动结束之后很快就会放下,没有持续的关注和参与。
这种情况导致了公益活动的效果难以持久,很难对受益对象产生长期的影响。
2. 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很多大学生组织的公益活动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活动的策划和执行都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这样一来,不仅活动效果无法得到保障,还容易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可能对受益对象造成伤害。
3. 缺乏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大学生公益活动通常都是自发组织的,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
因为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源,很多公益活动难以持续开展,更不用说在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
4. 忽视了社会实际需求有些大学生组织的公益活动并没有很好地顾及到社会实际需求,只是一味地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一来,可能会造成公益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活动的长久发展。
1. 加强组织间的协作与合作为了解决公益活动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的问题,大学生组织需要加强协作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组织或者相关社会机构的合作,可以形成联动效应,实现公益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也可以通过合作推动公益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提高活动的执行效果。
2. 建立专业的公益组织或平台为了提高公益活动的专业化水平,需要建立专业的公益组织或平台。
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公益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也可以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公益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呢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
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
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的素质得到提高,我国逐渐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为响应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以其微薄之力,不断地宣传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但是现实中又存在着对公益活动的另一种质疑之声。
调查目的:通过对广东各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了解当前广东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做法,和产生这些态度做法的原因,以及参加活动的目的和对未来中国的公益事业的期望。
调查对象:广东各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形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1了解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2. 分析当今大学生对公益事业重视度的原因3.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目的4.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途径5. 指出当前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不足及弊端6. 对中国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期望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所作所为都代表着新一代社会主义参与者的形象,展现的都是新一代的风采。
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公益活动的行为以及对当前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审视和期望,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的体现,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展现,是践行中国梦,奉献我当先的呼应。
那么大学生是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呢?当前的社会公益状况又是如何?大学生对未来的公益事业又有什么期待呢?调查问卷分析本次问卷的参与对象来自广东各大高校在校的大学生,地域跨度比较大,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随机性。
在“践行中国梦,奉献我当先”的号召下,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看法和实际行动以及对未来的公益活动的建议展开。
一.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从问卷结果看,100%的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必要的,大约有85%的大学生较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程度不高。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公益活动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大学公益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对大学公益活动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也对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大学公益活动往往没有专业的组织管理,导致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执行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会导致很多公益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参与者积极性不高大学公益活动虽然受到一定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公益活动并不积极参与。
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业繁重或其他原因,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公益活动。
3. 资金和资源不足大学公益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包括活动场地、物资、宣传等。
大多数大学公益活动在这方面都面临不足的情况,导致活动的开展困难,活动效果也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
1. 加强组织管理对于大学公益活动来说,加强组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可以成立专门的公益组织或者设立公益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公益活动。
可以培养和选拔一批有组织管理能力和经验的学生担任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以确保公益活动的有序开展。
2. 提高参与者积极性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加强公益活动的宣传和培训。
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的培训,提高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寻求资金和资源支持为了解决大学公益活动中资金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寻求外部的支持。
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争取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可以积极申请各类公益项目的资助,并充分利用大学内部的资源,如学院、社团等。
4. 加强社会参与大学公益活动除了依赖大学生的参与外,还可以加强社会的参与。
可以联合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其他公益机构,共同开展公益活动。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
然而,尽管参与志愿服务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探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1. 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志愿服务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素质,还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欢迎。
2. 志愿服务活动多样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志愿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志愿服务活动也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可以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敬老院慰问、环境保护、慈善活动等。
这样一来,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3. 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纷纷成立。
这些组织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困境虽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1. 志愿服务时间不够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繁重,很多大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虽然他们愿意参与志愿服务,但却往往无法抽出时间来参与。
2. 志愿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尽管志愿服务活动日益多样化,但还是存在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项目较为局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公益活动在校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学公益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还可以增加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大学公益活动中常常会面临一些困境,如招募困难、活动效果不佳等。
本文将对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招募困难1.人才匮乏:大学生社团和组织成员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公益活动的需求,活动的招募困难是大学公益活动常见的问题之一。
2.意愿不强烈:由于学业和个人发展的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于公益活动的兴趣和意愿不强烈,缺乏持续参与公益活动的动力。
对策:1.加强宣传:通过宣传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力,增强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如优秀志愿者评选、学分加分等方式,增加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动力,提高招募的效果。
二、活动效果不佳1.缺乏专业技能: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多公益活动难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2.活动设计不合理:有些公益活动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策:1.提供培训: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其公益活动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2.加强合作:与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合作,引入专业人士参与公益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高活动效果。
三、资金来源不稳定1.缺乏经费支持:由于大学公益活动的经费来源有限,很多活动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经费支持。
2.资金流失问题:有些大学公益活动的资金管理不善,存在挪用、浪费等问题,导致经费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对策:1.多元化筹资: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如申请政府项目资助、寻找企业捐赠和赞助、发起公益募捐等方式,增加公益活动的经费来源。
2.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在大学公益活动中面临的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与招募工作,提高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和兴趣,通过培训和合作,提供充足的专业支持和技能培训,通过多元化的筹资和加强管理,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公益活动,提高活动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大学公益活动一直是大学生们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现实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公益活动面临的一些困境。
本文将对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了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可以加强社会各界对大学公益活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赞助和捐赠。
可以通过向社会各界宣传大学公益活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加他们对此的关注和支持。
可以加强大学间的合作,共同开展公益项目。
可以联合多所大学,共同申请公益项目的资金,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和质量。
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募捐活动,如筹集教材、衣物等物品,并通过二手交易或公益市场的形式将其变现,以筹集一定的资金。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之二是参与度不高。
尽管大学公益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社交活动丰富,很多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有时候,即使校方组织了公益活动,也难以吸引到足够的人数参与活动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大学公益活动的参与度,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开设公益课程、组织公益论坛等形式,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力,进而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与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公益活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可以有效减轻学生们的负担,提高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可以设立公益志愿者积分制度,对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并在毕业时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相关荣誉证书的评定。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之三是活动效果不佳。
有时候,尽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然很难对受助人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们对于受助人的需求了解不够充分,没有找到对症下药的方式。
有时候公益活动只是暂时的援助,没有持续地改善受助人的生活。
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及其培养-最新教育文档
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及其培养高校工作其中的一项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素养,这对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涌现,各大公益活动都有大学生的参与,这对他们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大学生投身公益在提升他们的公益素养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现代文明的发展,社会和学校为大学生参与公共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鼓励他们投身公益,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大学生志愿者永远活跃在公益的第一线。
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学生公益素养普遍不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进行探究。
一、公益素养概述(一)公益素养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公益素养没有进行明确的解释。
但是,从公益活动中不难看出,公益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掌握公益知识;二是熟知公益过程和方法;三是公益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
概括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公益素养是指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而不断地拓展公益知识并从中获取正确的公益价值观,进而在公益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能力和品格。
(二)大学生公益素养大学生公益素养则是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通过对公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探索出的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它的具体表现为公益活动中的能力和品格。
一个真正具备公益素养的大学生,就应该具备形成正确的公益认识、热切的公益情感、端正的公益行为、过硬的公益能力和坚定的公益意志这五个公益素养中的基本要求。
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培养公益能力和公益品格,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公益素养。
(三)大学生公益实践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由大学生发起或参与,以利他为内容,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指向的一种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服务社群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学生观察和研究社会的途径。
经由这一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之中,拓展了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社会活动。
然而,现实中的治理和组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不少现状和对策方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现状1.1 志愿服务种类单一在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志愿服务活动仍以传统的宣传、慰问、义卖等形式为主。
少部分学生会开展环保、教育、助学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并尝试创新性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方式。
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这些服务缺乏了参与性和长远性。
1.2 志愿服务模式局限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主要由学生主导,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仅限于应付任务和信守规定。
然而,当任务量较大时,学生对任务难度产生怨言;当任务量较小时,学生散漫贻误。
如此一来,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流程式的服务,缺少了实质性的内容。
1.3 组织管理矛盾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发起。
在组织过程中,不少社团成员因自身骄横、权利主义等问题,导致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
同时,一些组织偏爱强制性形式化的服务,先入为主地设置“目标和计划”,忽略了服务的实践性和多样性。
二、对策2.1 多样化服务形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除了常规的宣传、慰问、义卖等方式,学生们可以利用自身所学,提供相应的脱贫、教育、环保、科研等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除此之外,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开展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的多元化志愿服务。
2.2 继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针对志愿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组织矛盾和问题,各高校应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选取原则,加强社会考核与反馈,提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3 规范志愿服务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本身不应成为一种义务劳动,而应视为一种志愿自愿行为。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前应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并明确自己的服务意愿。
最新 高校大学生公益活动现状及对策发展策略-精品
高校大学生公益活动现状及对策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28-02按照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文):大力倡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道德风尚。
要把大学生志愿者纳入中国青年志愿者规范管理的范畴,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但现今高校普遍面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比例较低,公益活动服务面窄等问题,因此学校应将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纳入学生培养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制度上的各项支持,通过对公益类社团的独立化,统一化管理,充分发挥公益类社团道德育人作用,开创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新局面。
一、高校大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面临的困境分析本文选取了新疆地区7所高校大学二年级学生中按照随机原则,共发放问卷1550份,有效问卷为1500份,有效率为96.8%。
问卷回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后,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内容。
1.大学生公益活动参与率低。
在调查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中,在大一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的情况:在大一没有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的占35.2%,在大一参加了一次学校的公益活动的占24.7%,在大一参加了两次学校的公益活动的占19.4%,在大一参加了三次以上学校的公益活动的占20.7%。
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大一都没有过多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
2.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公益比例较低。
根据非参数统计列联表方法检验两个变量关系,卡方(Pearson Chi-Square)检验值为42.924a,自由度分别为9,检验P值为0.000,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不同民族对在大一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情况有显著性差异。
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自身因素和其他社会 因素 的制约 ,大学生公益组织 的发展受
阻 。本 文从广 东省 具有 代表性 的大 学生 公益组 织 出发 ,重
小 ,只要力所能及的都应该积极参与 ,有利培养公众服务 意 识” 。如 “ 启 明星支教 队” ,出于对广大 山区中小学生 的责任
感 ,组织学生去支教 ,最后成功发展成致力 于广 大山区中小
有效 问卷 1 9 4份 ,回收率 为 9 5 . 1 %,其 中,重点 本科 院校 占
7 0 . 1 %,二 本 院校 占 2 6 . 8%,三本 院校 占 3 . 1 %。为 了更深 入了解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 的运作 ,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
受访大学生 表示 身边 的一 些同学或者朋友都会参加大学生公
益组织 ,进行公 益活动 ,为社 会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这 些数据 中可以看出 ,广东省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强烈 ,公益活 动参 与度也很高 。 三、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 ( 一 )“ 资金不足”是 大学生公益组织 面临的一 大问题
【 关键词 】 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困境;发展建议
中国 自改革开放 以来 ,社会 日趋多元化 ,民间公益蓬勃 发展 。近 十年来 ,大学生公 益组织也 逐渐进入 人们的视野 , 对社会 ,对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 了积极 的影响 。然而 ,由于
大 学生 ,他们 在做公 益 的同时还 要 承受来 自学 习与就业 的 压 力 ,因此在 组织 的宣传 推广 方 面难 免 心有 余 而力 不 足 ,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公益活动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公益行为和参与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公益活动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提出对策,以推动大学公益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1. 资金紧缺问题大学公益活动通常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比如举办某项公益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都需要一定的费用。
现实中很多大学公益组织都面临着资金紧缺的困境,很难从学校或外界获得足够的支持。
这就造成了很多公益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影响了大学生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参与意愿不高尽管大学生是公益活动的主要人群,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并不愿意参与公益活动。
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课业繁重,时间紧张,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对公益活动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这就造成了公益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和价值。
3. 缺乏组织和管理经验大学生公益组织通常由学生自发组织,缺乏专业的组织和管理经验。
这就导致了在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活动设计不合理、执行效率低下、成果评估不明确等,这些都影响了公益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1. 加强资金筹措渠道针对资金紧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筹措资金,包括校内外募捐、与社会企业合作赞助、申请政府项目资助等。
大学公益组织也可以通过开展募捐活动、举办义卖等方式来筹集活动经费,增加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提升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可从开展宣传教育、奖励激励、提供便利条件等方面入手。
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演讲、宣传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公益活动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设立志愿服务学分、发放证书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大学生的参与意愿。
大学公益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效执行。
可以通过招募专业人员、建立管理制度、定期培训等方式来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活动的品质和效果。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公益活动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大学公益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公益活动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学公益活动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一、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1.资源匮乏大学公益活动所需要的物资和资金往往是十分匮乏的。
许多大学公益活动依赖于学生自发的捐款或者是募集,这样无形中就限制了公益活动的发展。
2.社会理解不足很多人对大学生公益活动持有着误解,认为这些活动只是一种形式的娱乐或者是打发无聊的时间。
这样的认识使得大学公益活动得不到应有的社会理解和支持。
3.组织滞后大学公益活动的组织者往往是一些学生自发组织或者是学生社团。
这其中自然会存在管理的滞后和混乱的情况。
4.宣传受限大学公益活动的宣传渠道受限,一些有影响力或者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益活动宣传渠道较窄,导致公益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对策探析1.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大学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公益基金来为大学公益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可以吸引社会力量来支持大学公益活动。
2.加强社会宣传大学公益活动组织者应该加强对社会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来支持活动。
3.规范管理,培训组织者大学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活动组织者培训班,提高公益活动组织者的管理水平,让他们更具有组织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
4.拓宽宣传渠道大学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拓宽大学公益活动的宣传渠道,通过建立官方网站或者社交媒体账号来进行宣传,提高公益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实施对策的建议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大学可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政府的一定的资金补助,同时也可以争取政府的宣传资源和政策支持。
2.建立社会联络渠道大学可以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各界进行联系和沟通,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扩大大学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大学公益活动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自愿参加、服务社会,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大学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困境,如志愿者缺乏、活动宣传不足、项目运作不顺等问题。
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采取一些对策,以提高大学公益活动的效益。
大学公益活动面临志愿者缺乏的问题。
这部分原因可能是学生时间有限,无法腾出时间参与公益活动。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将公益活动与课程相结合,将一部分公益活动纳入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间内参与。
学校可以设立公益服务学分制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并将其作为毕业要求之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公益活动的效果。
大学公益活动的宣传不足是另一个困境。
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渠道,很多公益活动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参与。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宣传效果:利用校内宣传渠道,如校内广播、校内网站、校内电视台等,宣传公益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公益活动专页或账号,发布相关信息并积极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可以与校园媒体合作,通过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益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学公益活动在项目运作上存在不顺的问题。
有时候由于活动组织不当、流程不清晰等原因,导致公益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健全公益活动组织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可以邀请有丰富公益活动经验的人士或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和执行能力。
除了以上的对策,还可以加强大学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与社会组织联合举办公益活动,增加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公益活动的效益。
可以通过举办公益论坛、交流会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和动力。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近年来,大学公益活动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也不可忽视的是,大学公益活动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从资金、人力、组织管理等方面探析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公益活动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是资金问题。
大学公益活动通常依赖公益赞助、学校资金和个人捐款等渠道获取资金。
由于公益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一些大学公益活动经常陷入资金困境,导致无法正常进行。
一些知名公益项目能够获得大批企业和机构的赞助,而其他项目则面临着资金困难。
大学公益活动的资金运作和使用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捐款者的不信任。
针对这一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公益资金的分配公平性。
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建立公益资金的申请和评审机制,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是加强公益赞助的引入。
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和机构合作,吸引更多的公益赞助,为大学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是推动大学公益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的捐款者。
可以开展线上众筹活动,让更多个人投入进来。
人力问题也是大学公益活动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大学公益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但志愿者的质量和数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生抱着参与感和刷简历的心态参与公益活动,缺乏对公益事业的真正热爱和责任心。
由于学生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很多公益项目面临志愿者不足的情况。
针对这一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
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开展志愿者培训,增强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公益意识,提高志愿者的素质。
应建立志愿者管理体系,完善志愿者的招募、安排和考核机制。
二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校可以加大对公益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三是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
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大学公益活动,分享人力资源,提高公益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大学公益活动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困境。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慈善事业意识的基本现状
1、大学生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热情度及参与渠道。
当今大学生
慈善观薄弱,对慈善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很少有人长期、定期的参与慈善,一般都是遇到自己感兴趣或重大社会事件才参与,捐赠形式也比较单。
2、大学生对慈善公益的认识和态度。
对于现今社会的慈善氛围
及发展趋势,大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对于新型的慈善渠道,如网络及手机等的可行性,建议发展的和存在质疑的比例基本相当。
二、高校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代慈善理念尚未普及。
在传统思想中,普遍认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理所当然应由政府承担。
2、政府职能亟待转变。
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
3、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由调查看出43.75%的人认为慈善质量差,81.94%的人认为信用度低。
慈善公益是我们中华人民都应该意识到的很重要的活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及其个人都具有里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
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慈善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慈善的火把温暖世界。
广州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 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广州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调查报告(班级:姓名)第一部分简介一、调查背景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题,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青年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他们利用业余时间, 结合自己的知识技能、资源和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性、非职业化的援助。
在自觉、自愿基础上, 参与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大学生实现了自身价值,培养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锻炼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能力等整体素质,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可见,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开展好此项活动意义重大。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心态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力度,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提供决策参考,更好地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深入基层锻炼,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三、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总体定位在广州高校大学生这个群体, 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专业类别方面,尽量涵盖几大主要的专业类别,如经管类,理工类,文史类. 在年级差别方面, 排大学电脑主页——dxs ——大学生的百事通除了应届毕业生,即正在找工作的同学,准备考研及出国的人基本不在此调查范围内。
(二)调查内容本调查主要针对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志愿服务的类型、志愿服务的动机和志愿服务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实施调研。
四、研究方法(一)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两种方式。
(二)抽样方法:采取非概率抽样方式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首先通过我们联系熟悉的学生群,对他们实施调查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学生群,让他们帮忙对其进行调查或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大学公益活动的困境与对策探析大学公益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目前大学公益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公益活动缺乏长期性、学生参与度不高、资源匮乏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大学公益活动缺乏长期性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许多公益活动只是一次性的活动,无法形成连续性和持久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公益活动长效机制。
大学可以设立公益组织,由专门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并由学生自主管理和运营。
成立公益组织可以保证公益活动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生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仅限于表面性的参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投入。
这与大学教育的目标不符。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从课程设置和教育培训入手。
学校可以将公益活动纳入课程内容,设立相应的选修课程或课外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
学校也可以组织公益活动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技能。
资源匮乏也是大学公益活动面临的一大难题。
进行公益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许多大学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方合作来获取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资金和物资支持。
学校还可以与其他高校或社会组织合作,共享资源,提高公益活动的效益。
加强宣传和引导也是解决大学公益活动困境的关键。
许多学生对公益活动缺乏了解和认识,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深。
需要加强对公益活动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和投入程度。
学校可以在校内刊物、公告栏、学校网站等处发布公益活动的信息,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公益活动的讲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期(总第813期)大放广州市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与对策马天芳何慧(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摘要:我国公益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学生作为公益行为的重要主体之一,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高 公益素养。
本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结合个案研究方式对广州市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分析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的基 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或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州市大学生公益素养所谓公益主要是指社会大众的利益和福祉。
公益素养 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自愿为社会大众做善举、谋福利,提 供公益产品的品质或修养。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是社 会主义的建设者,当之无愧也是公益事业的主力军。
广州 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地区,经济繁荣、市场开放,对来自国际的各种社会思潮有较强的 ,有完善 、的,大 学生深受民间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者的影。
同时广州是外来务工的主要流 人地,有较多的社会组织力为提供各种 。
大 学生 愿者 的会、开 ,广州市各 有 公益社的,广州公益事业 处 ,广州市 学生 公益事业的人数也越来 。
有 ,、和:,个 的对广州市学生公益情況和 ,学生对公益的 、参与公益的现状、对公益活动的 ,,对提高广州市学生的公益素养提出建议或,供。
一、广州市大学生公益素养调查基本介绍是广州市 学生,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
调查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取问卷法、访法和法收集资料,并结合个的方式。
发放分为线、线下,共发放874份,回收有效问卷86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9%。
问卷设计分 为两大部分:一是 变量,分为别、年级 的描述;二是反应变量,分为个人 公益活动的时间、在期间加公益活动的频率、公益活动动机及公益活动的看法和建 。
中还随机访 10个广州市不同年级的 同学(表1)。
让 自身 下题:自己所理的公益;公益分为哪些类型;获取的公益 信息渠道是什么;自身加公益的支持来源哪些方面;广州市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育有何建或看法这些来源实践的题。
21个案访谈一览表序号被访谈者性别学校专业年级李同学女广东白云学院文学大一2叶同学男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工学大一3林同学女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大二4周同学女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学大二5卢同学男广东药科大学药学大二6林同学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金融学大二7董同学男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大二8甄同学女广东工商学院金融学大三9鲍同学男华南Y业大学动物科学大三10姚同学女广东财经大学文学大四二、调查结果分析在样本调查中,男生占39%,女生占61%;大一占21,,大 二占25,,大三占20,,大四占19,,硕士及以上占15,。
当问 到:“截至目前您有参加过公益活动吗?”的人中,仅20,的同学表示从未参加过公益活动,80,的同学表示加过公益活动,其中18,的同学小学期间就开加公益活动,34,的同学中学期间加公益活动,28,的同学在 大学期间参加公益活动。
,广州大学生 公益活动较。
当 “在大学里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几?”时超过一半的同学回是大一或大二,大一大二加公益次数较多,大三大四参加的人不,次数也少。
可见大一和 大二是 做公益的时期,时间 力 较充足,到了大三及以上就会面临实习、就业、深造 题,会影大学生参与公益的 ,导 公益活动 逐渐少。
笔者 同学 个访,姚同学说之前上大一大二的时 ,学 是 三 区,就加 学大的愿者协会—青协,时间都与同学加各种志愿活动,大三大四了,区搬来海珠区,面临着就 业题,作 自,也会加公益活动,教育理论研究但是参加次数没有大一大二这么频繁了。
”在调查中,当问到“您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或动机”时,“积累个人的实践经验,增强自身能力”占50%,“热爱公益,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占39%,仅有11%的同学是为 自身利益而做公益。
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认识到公益的 本质及作用,能够领会到公益精神,参加公益活动的动机也 很单纯。
在“您参加的公益活动类型”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 是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占37%;占18.3% (献血占17.7% (义务宣传公益理念占15% (打扫社区、清扫街占12%。
从中可 ,大部分 大学生,有一爱的心。
在公益活动 的调查中,“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的告知”占39%;校内组织在校宣讲占30%,18%来或 的(有13%的传。
可 ,大学生公益 的要是学。
中,同学 自在二大,人生第一次做公益是在大一,学社。
关于“您所参加公益活动是由谁组织的? ”这个问题,校 公益协会 所占 ,占43%,公益组织占25%,团支书和其他班委组织占20%,政府占12%。
由此可见,学生要在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单一。
当问到“毕业后你仍旧会参加公益活动吗?”有61.33% 的同学会利用自己的 时参加公益活动,33.91+的同学认为做公益 自的时 排,3.65!的同学会公益 当作自的,仅仅有1.11!的同学打公益活动。
在个 中的同学*“可能我:工作后,大部分时间会 在自己的事业上,对于参加公益活动的次数会减少,但是 捐款之类的公益活动,我持续注参加。
”可见,公益已成为大部分同学生活中的一部 分,成为一种习惯,会持之以恒做下去,这是难能可贵的。
当问到“目开展的公益活动,您认为存在哪些 足? ”仅有11+的同学认为存在很大的问(有27+同学认 为缺少 公益 的(有24+的同学认为社会公益活动管理不到位;有21+的同学认为政府和社会组织缺 乏对个人做公益时的权益保障;有17+的同学认为实际活动 与 符。
可见,公益活动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从 分析可以看出,广州大学生能较好地践行公益的本质精神,重自身公益素养的培养,发自 认同公 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学生对于参加公益活动热情,动机纯;公益活动 达不够顺畅;公益 管理够完善,等等。
三、广州市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成因分析(一)从微观层面分析。
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在广州这片土地上源 远流。
早在咸丰四年,就成立了善社——润身社。
在同治十年就成立了碍于善堂。
于光绪二十五年便有了慈善 医院。
这些慈善机构,是一些商绅通过募捐集资的方式自发 创办的。
近一百年,广州成立的善堂善院之,在是 的。
可见 的公益活动在清就开,为 ,造就了 如今公益的盛,大学生受 统文化中深厚的公益文化的 ,活 各个公益活动之中。
发展的时代,“90后”的大学生品,在人际 、通、方式 与有 之,在 中到自我,在 中寻找心理平衡,而 公益精神缺乏深人的理解。
有些大学生在参加公益活动时,是为了 质利益或为了完成某个 ,发 是为社会 自的力,自的爱(有的对于公益活动,甚至抱着一种事不的,参加公益活动没有么的。
这与 优 统文化中的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
(二) 从中观层面分析。
公益风气盛行,人与人之间经常相互帮助,也经常 结伴做公益活动。
本地学生自受到社会好风气的,公益素养 。
很 参加公益活动的同时,也会 参加,养成习惯,从 受到做公益的乐与意义,到了大学时,的公益素养。
从外地来到 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和朋友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的,受到同 的大。
据了 些高等院校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志愿时数,方可 ,这些做 本是 、学生做公益,培养公益爱好。
但是 公益时数的要,有少数不 愿意做公益的同学为了完成“学 ”,情;地做些公益活动够公益时数;有些同学对公益是有热情的,但 了哪些是学认公益时数的公益,了了之。
学 同学做公益本的发是营乐于奉献的 ,但 意料,部分学生为了功利而完成。
尽管很多媒体都在歌颂大学生,号召青年去贫困地区,尤其是偏远苦的,但受诸如“南大彩云尖山”件的负面 ,有些 、建议或赞成大学生参加“西部 ”、“山村 ”的公益活动,认为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没有到保障。
有些公益活动 的负面 导致 或学生 些公益活动望而却步,敢涉足。
(三)从宏观层面分析。
首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鼓励大学生多参与公益活动,为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创了好的环境。
在我国,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2005年提 “NGO孵化器”概念,开 力于公益 的培训工作。
在广州,类似大学生青年 社会 孵化 社会培育 的孵化器有数十。
中导了级、区1582019年第j期(总第813期)大放级、街级三个级别的机构及群体组织建设的孵化基地,还有 不少商家、学术机构涉足社会组织孵化。
不言而喻,广州市 目前已经营造了较好的公益氛围,为大学生从事公益活动 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社会上有些所谓的慈善家,通过“捐款”来作秀,未能 把真正的捐款数目公开、透明,募资捐款去向也不 明,有的 。
上社会的体不,控不到位,造成大家对诸如此类公益活动产生『;有 ,连公益为的权益都很 到保障,了大家公益活动的, 了公益事的。
社会 大学生公益事 的。
四、广州市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对策或措施(一) 大学生要正确认知公益行为,并付诸实践。
大学生的公益,正 的公益认知为基,大学生到公益对到的 作用。
位大学生 有地培育正的公益, 公益,体到做公益的 ,认到公益的 ,从而提公益。
大学生到社会的 的事,大家的 ,大学生 。
, 对 公益 有正 的。
的 从,有正 的 ,家、学、社会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
其次,有了正确 的,付出行动。
亲参,既受公益带来的快乐,又 化边那些公益不高的伴群体。
最后,学会总结和反。
我国公益事正处于上升阶段, 大学生参公益事,要从中学会总结和反思,每参 次公益活动把这次活动中存的问题反映给相关工作员,不管好的方面还不足处,自我总结后反馈 见,便好地推进我国公益事业的良。
(二) 学校、家庭和朋辈群体要加强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育。
学校作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殿堂,在培育大学生 公益素养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公益素的大学生公益 教育的机,强园文化,把进典型事迹总结提炼并宣传,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的世界观 生观,面提大学生的道德。
学及内的公益社团组织倡导公益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会干部带头参加“三下乡”和“支教”等 公益社团学校组织开的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公益服 务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在校园内蓬勃。
家、朋辈群体大学生公益的培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
家、朋辈群体对公益活动有正的认,鼓励大学生 参公益,进 提高大学生参公益的及公益的。
,有两位学明提到,正是因为有了家庭、同伴的帮助与支持,他们才能一直 坚下来。
高校中也有不少老师会鼓励和带动学生参加公 益活动。
有一位接受 的残学提到,她为接受了他人的 后,现己也有能 的,才开了公益路。
上大学后,又受到了导员、老师的鼓励,做出了 ,很有,更坚定了她公益的信心。
正为这的动与传承,才促成了广州市目前这良好的公益圈。
(三)政府及社会组织应构建完善的公益保障体系。
及社会组织应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公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