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论文
提升信息素养的作文
提升信息素养的作文英文回答: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n essential skill in today's digital age. It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find, evaluate,and use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Enhanc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crucial for individuals to navigate the va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provid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its significance.First and foremost, information literacy equips individuals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locate andretrieve inform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is readily accessible, but not all of it is reliable or accurate. Being information literate means knowing how to distinguish credible sources from unreliable ones. For instance, when conducting research for an academic paper, I often use databases such as JSTOR andPubMed, which provide peer-reviewed articles. By utilizing these resources, I can ensure that the information I obtain is trustworthy and of high quality.Furthermore, information literacy enables individuals to evaluate and critically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they find. It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 credibility, relevance, and bias of the information before using it. For example, when reading news articles, I always consider the source and cross-reference the information with other reliable sources. This helps me avoid spreading misinformation and forming biased opinions based on unreliable information. By developing thes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 am better equipp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contribute to meaningful discussions.Moreover, information literacy empowers individuals to use information ethically and responsibly. This includes understanding copyright laws, citing sources properly, and resp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s a student, I am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credit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and avoiding plagiarism. By adhering to ethicalpractices, I contribute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demonstrate integrity in my work.In conclus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vital skillthat enables individuals to find, evaluate, and use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By enhanc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ividuals can navigate the va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contribute to meaningful discussions.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theseskills in order to succeed in the digital age.中文回答:信息素养是当今数字时代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全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1提高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1.1时代进展的迫切需要信息是人类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媒介物,拥有信息就是拥有资源、财富。
当今时代,信息已成为一个事关政治、军事、文化及GJ安全等多方面的核心问题。
对信息的开发、操纵和利用,是衡量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经济竞争实力和人的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
所谓“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行为实践起积极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仅一般地懂得信息的重要性不行,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信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牢固树立起“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4],将信息摆在极其重要战略资源的位置上来认识。
因此,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其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当今信息时代进展的需要和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1.2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进展的必定要求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以数字化、XX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面对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学习资源,怎样去搜寻、甄别、评价和有效运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了现代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
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健康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知识结构、熟练的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洞察力和辨别能力,能自主、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制造性地完成工作的能力。
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高度的信息觉悟、综合处理的信息能力,才能符合社会信息化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1.3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以计算机XX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阅读纸质文本和人工检索信息的方式[5],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和自动化检索方式。
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立足进展,必须要掌握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竞争的武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能否掌握信息社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能否持续增强自身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论文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时的知识、态度和实践能力。
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探讨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信息素养的方法和建议。
个人角度来看,信息素养对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影响。
首先,信息素养能帮助个人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个人面临的信息量庞大,能够找到需要的信息并正确使用它,对于学习和解决问题非常关键。
其次,信息素养还能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个人可以快速获取各种资源和知识,拓宽思维和视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信息素养还能培养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
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个人需要具备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且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从社会角度来看,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素养可以推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来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其次,信息素养可以提高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更具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信息素养还能促进社会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共享和交流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要提高信息素养,个人和社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建议。
个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如互联网、电子邮件等进行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和知识。
此外,个人还可以参加信息素养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社会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素养。
在教育中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素养课程和机会,培养信息素养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社会还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工作者的支持和培养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技术素质。
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信息的获取、评价、管理和应用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首先,信息素养能够帮助个人获取丰富与准确的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现象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的信息越来越多,但真正有用的信息却相对稀缺。
信息素养可以帮助个人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方法获取准确的信息,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其次,信息素养能够帮助个人进行信息的评价和筛选。
在海量的信息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不准确、低质量的信息。
信息素养能够帮助个人分辨信息的真伪和可信度,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有效利用高质量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再次,信息素养能够帮助个人进行信息的管理与组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信息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信息素养可以帮助个人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整理、分类和存储,使个人的信息管理更加高效和有序。
最后,信息素养能够帮助个人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只有在被应用于实际中才有价值,信息素养可以培养个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个人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技术和工具,更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
培养信息素养意味着培养人们良好的信息伦理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信息素养的提升将有助于个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一、课题研究背景当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受其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面对信息社会;我们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历史潮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合称为“信息素养“;我们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这样的信息素养..然而;现行的教学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显然与时代的要求、课改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学生的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在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尤其是处于人生成长初期的小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这一研究课题;试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的校园氛围;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信息技术在课程及其延伸的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强化信息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能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要;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二、研究目标一总体目标: 1、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特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1强化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与态度..利用校园现有的橱窗、广播等平台;结合班会、板报等宣传手段;培养学生主动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认识到“对信息不仅是接受;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加工创造;能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开放的校园网、学生橱窗、广播等平台;结合班会、队会等信息交流渠道;培养学生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通过合理地运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的或与他人协同进行收集、分析、加工等;并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常规化考核;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教师利用及拓展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活用信息的能力..让教师在构建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传统的校园充满信息共享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提供基础.. 3、提升办学品味..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由于信息素养的提高而发展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使学校的现代教育化设施更趋完善;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校园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特色;争创一流学校..二具体目标:①对于低年级或低年龄段的学生重在培养他们获取新信息的意愿;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具备简单认识及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②对于中年级或中年龄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灵活的通过各种渠道较迅速的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能够初步的取舍、整合.. ③对于高年级或高年龄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积极地从各种媒体资源收集信息;在生活或学习环境中交流探讨信息;并且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与勇气..毕竟自信的学生在信息素养的活用上成长会更快些;他们也是校园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发展的榜样与动力.. ④结合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语文、思品和社会等语言表达丰富、情感意识强的课程中强化学生有效地利用获取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去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的习惯.. ⑤在数学等语言表达不丰富、情感意识不强但思维活跃、逻辑严谨的课程中提高学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思考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在英语等开放性强的课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识别信息和共享信息的能力;并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自己的探究成果..五年级信息技术;五年级英语.. ⑦在音乐、体育、美术等表现性强、操作活动性强的课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等手段表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⑧在信息、科普等信息渗透性强的课程中;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功底;充实学生的知识仓库;使学生能通过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核心信息技术走进更宽广的信息世界.. ⑨在常规化的校级、班级信息素养培育课上培育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与交流;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⑩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社区的实际状况;在发展中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将对校园网、图书馆、电教等设备以及校园信息展示、交流等平台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制定常规化的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措施;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及家庭的四位一体的互动发展格局;例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等形式沟通信息;促进学生在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三、研究内容一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策略1、信息技术课1-6年级开设不同专题的信息技术课几个学习专题: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 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Windows和IE浏览器等的操作.. 知道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熟练使用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 能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知道网络安全;做到绿色上网.. 了解知识版权的有关知识;尊重知识版权..策略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信息的获取范围: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检索信息来源、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①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②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问题收集信息..信息的分析: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筛选出有关信息;将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信息的加工: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 ①综合②重组③交流..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信息的利用: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学生自我命题作业..信息的评价: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信息资料用得好;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辩证地看待信息;加强网络道德、信息免疫教育;解决信息迷航..二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标准:①知道什么是信息;了解收集信息的方法;初步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方法;能收集一些信息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能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研究成果能在小组内用语言交流..信息素养一般②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从生活实践中查找、探究信息..较好地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方法;有一定的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研究成果乐意在班级内用语言交流或是编印成班报供全班同学阅读..信息素养较好③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能够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把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告或网页的形式与他人分享..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素养好评价方法:①学生自评;同学互评..②形成性测验;实际操作考试.. ③成果汇报Word、PowerPoint.. ④学生成长档案袋..。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无处不在,我国古代就有“举烽火为号”传递信息的方法。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每天与信息的接触就更加频繁了。
而素养就是指素质的养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每个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与其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教学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它关系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为此,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到了一个较高的地位,已经成为了中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在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时,我们要注意如下问题:一、要注重信息意识的建立信息意识或者说信息情感意识是指学生在进行信息活动中的感觉、知觉和情感等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高度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迅猛的信息化潮流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增长急剧化、信息处理现代化、信息手段多样化、信息传播全球化、信息运作规范化、信息活动产业化都给人们以巨大的震撼力。
著名的互联网专家尼葛洛庞帝曾说过:“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因此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注重信息意识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信息社会中,我们不断被动地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作为学生最初接触丰富的网络资源时,就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所以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意识的建立时主要是强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包括提供信息、指导方法和启迪思维等,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让学生学会注意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学会与他人交流各种信息,同时还要让他们具备信息安全意识等。
最终完成建立中学生信息意识的教学目标。
二、要注重信息知识传授信息知识或者说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是指学生对信息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这些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方法,包括相关信息的本质、特性、运动规律、系统构成及其原则、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1、没有开设有关信息素养的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响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开设了实验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是,却忽略了学生基本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的相关内容只有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上能涉及一点点,这与信息化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计算机基础课程仅仅介绍了简单的网上搜索方式,对于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能够获取信息的方式都没有讲述,更没有讲解到如何分析、利用和辨别信息知识。
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损失。
也许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会慢慢磕磕碰碰的摸索出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技能,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
只有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在学习、生活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步步碰壁。
2、硬件设备缺乏我们课题组走访了苏州市的高职院校,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信息教育的硬件设施比较缺乏。
现有的机房都很难满足教学计划的基本课程,很多学校机房的课程甚至安排在晚上,给学生提供随时上网查阅几乎不可能。
多媒体教室几乎都不能连接网络,仅仅提供老师上课PPT演示或者VCD演示。
在走访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宿舍的计算机网络配置比较到位,但是我们发现60%左右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在娱乐,仅有40%左右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查询资料、获取知识,而且使用的都是百度、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对于数据图书馆的功能不能充分利用。
3、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不高对于学生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教师的自身信息素养不高,学校硬件设备缺乏。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大多采用PPT教学,对信息获取、处理都停留在仅仅能应付课堂需要。
不愿意应用最近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内容也是僵化不变,教案一成不变。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够具备信息素养?4、图书馆资料欠缺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作用巨大,学生通过选读图书馆各种馆藏资源加深知识、扩宽视野。
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体现论文
试论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的体现摘要:信息技术教学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35-001伴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本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更多的认识。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将信息技术定位于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上讲,在新课标中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
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想以信息技术新教材第二单第三节文件的下载(第一课时:文件及其类型)的教学过程为例来进行探索尝试。
本着对新课标的认识和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来组织自己的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网络中的文件、文件的重要属性、文件的类型2.教学分析:《文件的下载》这一节共需要3课时的教学,文件及其类型是其第一课时,这一节主要内容是通过网络进行文件的下载,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中文件的基本状况,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对于网络中文件的下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重点是网络文件下载途径的多样性,最终实现高效率地下载所需要的文件。
而本节课主要涉及网络下载的一些基本原理,针对下载活动提供知识的支撑。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文件下载的基础,也就是让学生认清所要下载文件的类型,区别文件的种类和图标。
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思考论文
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摘要】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体现在情境设置和其他教学的每一个流程;通过课堂师生共同加工,将知识模块及知识建构过程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如同钢筋混凝土整浇楼房,浑然一体,结构牢固。
学生获得了知识在知识体系中准确定位;同时获得解题方法的高位思考。
【关键词】优秀教师信息素养课堂教学世界各地的教育改革一再印证:教师仍是教与学的核心。
作为教与学核心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1.问题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做的多,消耗过多精力长期以来,题海战术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如张群文章中所说:“如今的很多老师,其自身就是被操练的出来的一代受他们当年教师的“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仅靠所谓的“先进理念”,要一下子改变他们“狂轰滥炸”式教学模式,何其之难。
”[1]2.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讲的多,出现过度帮助情况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讲的过多,结果是:学生思考肤浅,形成死记硬背现象,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两条,从信息角度来看:这说明我们很多教师对信息缺少有效的把握、深度的加工,从而导致师生对问题的认识肤浅,其必将阻碍我们的进步。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基于此,本文力求从信息角度谈谈教师信息素养的一些思考。
一、优秀教师特征信息素养: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的21世纪的能力素质中指出,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等方面。
而优秀教师主要有如下三个特征:①数学教学法知识灵活;②数学内容知识丰富;③教学内容知识多样。
[2]教师通过教学和学生学习,把科学形态的数学有效的转入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目的。
使得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和谐统一的建构。
因此信息素养是优秀教师的核心内容二、教师的全息信息素养的体现1.信息的意识为什么要全面收集、整理、提炼信息是教师信息素养在思想认识上的体现。
常常有老师说:手边的资料够多了,学生做也做不完。
师范专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论文
师范专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摘要】师范专科学校是为中小学输送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
作为未来的基础教育教师,其信息素养水平将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本文就培养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不仅会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将影响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作为未来的基础教育教师,其信息素养水平将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所以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获取、管理的技能,还包括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它同批判性思维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等能力一起构成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要素:1.信息意识。
是指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
2.信息知识。
包括信息本身的定义、特点以及信息的测量。
它不仅体现着人们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在信息时代,如果仅仅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无法与时俱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4.信息道德。
是指人们在查寻、获取、处理、利用、创造等整个信息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论文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探讨摘要: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学生的相关素质至关重要。
文章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并针对性地实施了充分传达图书馆资源检索的基本知识、重点利用课堂教学综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课外积极引导等五项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识别、选择、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现代人文化素养、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信息社会高等教育的新内容,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顺应教育信息化大趋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及项目组同事在本校进行了为其一年的实证研究。
一、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为全面了解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笔者对本校学生做了一个信息素养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问题进行设计。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当场发放并回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网络的作用有较充分认识,但对通过网络资源库及其他途径如图书馆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资料了解不多;信息技能一般,如office软件使用不够熟练;信息道德也较薄弱,整体信息素养相对较差。
因此,要提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需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解决: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规范学生的信息道德。
二、研究实施方案在了解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笔者决定从五个方面来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充分传达图书馆资源检索的基本知识现代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典型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资源中心。
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作用却往往没有发挥出来。
图书馆的利用率小,学生文献检索知识缺乏,因此图书馆入馆教育是必须贯彻执行的。
此外,笔者利用图书馆的已有资源,告知学生一些基本的文献检索知识,比如说图书馆书籍的分类途径,文献检索的主题语言、关键语言等常识,并重点介绍了文献检索方法,让学生对图书馆类的文献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
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论文]
浅述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摘要: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快速步入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方式的理念也随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中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信息技术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现阶段中学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从当前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改变传统教学观、培养师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爱好等几方面谈一谈中学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关键词:中学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当下,随着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断拓展,师生信息素养也成为评价一所学校质量的主要标尺。
因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关乎课堂的效益,如果能恰当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够促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各科教学当中,所以说师生的信息素养对教育的变革推动作用非常大。
下面就中学师生信息素养现状发表一下自己的几点提升策略:一、中学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分析教师方面: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配置也越来越完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但现阶段中学教师的普遍状况并不乐观:1、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落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自觉性不高,认为这一学科没有用,认为对学生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
2、农村信息师资匮乏,农村学校年轻教师少,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几乎没有,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是“自学成才”型的,对信息技术只是略知三四。
教师想教好学生但确没有新的知识和技能,致使教学手段简单、落后,试想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从不用多媒体和电脑,怎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呢?怎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呢?所以也不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高,教出的学生信息素养才能高,以上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形成的提升。
学生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不容小视,因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大与小取决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研究生信息素养论文
研究⽣信息素养论⽂2019-07-07⼀、研究⽣信息素养培养内容探讨1.信息知识教育。
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法,包括信息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
有了对信息本⾝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辨别、获取和利⽤信息。
2.信息能⼒培养。
信息能⼒指理解、获取、利⽤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能⼒,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核⼼,包括:收集信息的能⼒,是指对于要求的⽬标,能选择恰当的⽅式,⾃发地、不缺少地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判断信息的能⼒,是指从繁多的信息中,选择必须的信息,审查内容并从中引出合适信息的能⼒;表现信息的能⼒,是指采取⼀定的表现⽅法和形式,对信息整理、再现的能⼒;处理信息的能⼒,是指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能通过恰当的处理,获取其中隐含的和有意义的信息的能⼒;创造信息的能⼒,是指基于⾃⾝的认识和思考,创造知识的能⼒;与传递信息的能⼒,是指能基于信息接受者———受众的⽴场,在信息处理的基础上,与传递信息的能⼒。
3.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
信息道德、法律是指在信息领域中⽤以规范⼈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为准则。
研究⽣要重视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法律、⽂化和社会问题,遵循信息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要求,规范⾃⾝信息⾏为,正确引⽤、使⽤信息,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研究⽣信息素养培养⽬标探讨信息素养培养⽬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的信息素养⽬标、通⽤层次的信息素养⽬标和学科层次的信息素养⽬标。
基础信息素养培养的⽬标是“由基础图书馆应⽤知识和基础计算机应⽤能⼒构成”。
通⽤层次信息素养培养的⽬标是“适⽤在任何学科与⽇常⽣活中的持久的可在不同学科之间转移的识别、检索、评价信息的能⼒”。
学科层次信息素养培养的⽬标是“适⽤于学⽣所在学科的专门的信息素养能⼒,是通⽤层次的信息素养能⼒⽬标在不同学科的延伸和发展”。
三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循序渐进的,⾼级能⼒的学习以低⼀级能⼒的掌握为基础”。
研究⽣的信息素养培养属于学科层次,要求具备更⾼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上更强调信息创新的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目前我们处于一个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那么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过程,多予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教学“插入图片”这一内容时,给学生提出任务,在已知文档中配置一幅生动活泼的图片,将新知识以任务形式交给学生去设法完成,在此过程中,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在任务的驱动下不断的呈现出来,图片怎样插入?图片从哪里获取?图片在文档中的位置可否移动?图片的大小怎样改变?环绕方式又怎样设置?……此时教师应当只作适当引导,应当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具有更多的探索、研究、创新的机会。这样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积累了经验并从中感悟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注重学生学习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评价是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的目的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及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网上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经过文献的查阅,选定我国某一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制作一份关于该传统节日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在确定目标时,就应当从以下几项内容进行评价:(1)参与学习的态度;(2)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情感;(3)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技能;(4)信息处理能力;(5)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6)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状况;(7)研究成果,包括知识获取与能力的提高。这些评价涉及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创造的成果。教师除了通过观察、测验、调查等评价方法外,还要通过成果展示,进行“展示表现”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效果的积极评定者,从而不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论文
试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摘要: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素养不高,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校职高学生信息素养现状问卷调查分析,提出培养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培养一、信息素养的涵义信息素养是应用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所特有的能力,是通过教育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二、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为了了解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笔者对学校2000多名职业高中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见附录),现将调查结果简析如下:1.问题1与问题2主要了解学生课外使用计算机的频率及操作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占33%,有8%的学生从不在课外使用计算机,能够熟练操作的仅为2%,比较生疏的就占了31%。
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频率还不高,还没有将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工具经常使用。
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当前掌握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很不满意,缺乏结合生活实际处理有关问题的技能,因此还有待强化学习。
2.问题3主要调查学生上网的目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上网主要为了和朋友聊天的占26%,主要为了收发电子邮件的占17%,写博客的占12%,三项相加高达55%,找资料的仅占23%。
可见,利用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聊天等休闲活动的占了上网人数的一半以上,只有二成左右的学生能有效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利用网络来查阅、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
3.问题6从学生方面了解学校现有的电脑、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很好的占1%,较好的占19%,一般的占36%,较差和很差的占44%。
我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尚可,各教学楼已全面建设好多媒体教室,校门口安装有电子公告牌,网络信息中心共有5个机房,新近时间配备的二个机房教学环境颇为理想,其余机房机器相对老化,还有待逐步更新。
4.问题7与问题8主要调查学生信息搜索能力。
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论文(全文)
护理人员信息素养论文1提高护理人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1.1可提高护理人员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猎取护理知识,还要了解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知识及各种护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信息,这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才能明确护理诊断,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中意度,切实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2是开展循证护理实践的前提循证护理,就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
循证护理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护理进展方向。
面对新的挑战与要求,护理人员应会运用身边各种资源寻找证据,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法。
2提高护理人员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2.1护理人员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是信息行为的先导,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进信息需求和获得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信息的效应[3]。
对信息意识的培养应从学校课堂开始,由文献检索的教师讲解有关信息、文献等方面的知识,利用现实社会中围绕情报、信息发生的生动事例,强调猎取情报和信息的重要性,使学生们初步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猎取信息的渴求和自觉性,并可由此产生对文献检索课的兴趣,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电子文献检索知识培训的功能2.2.1加强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1)自建数据库,馆藏资源数字化。
我院是集医疗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院图书馆是医院的文献信息中心,馆藏中外文肿瘤专科资料极具价值和特色,因此我们使用清大新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图书馆自动治理软件(GLIS7.0),通过套录、录入等方式自建了极具本馆特色的馆藏数据库。
同时,读者可通过IE扫瞄器利用查询系统实现对书目数据库的访问。
在查询系统上可了解图书馆概况、治理制度、借阅规则、开放时间、查看最新公告,进行馆藏书目查询等。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论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才队伍群体,要想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势必要把信息素养作为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探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评价标准信息素养是近几年研究很多的一个话题,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个人“如何有效的获得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制定信息素养的标准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标准。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1)能够有效且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作到最好;(7)能认识信息对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性;(8)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二、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1)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化社会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对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
(2)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
有人做过统计,在大学学得的知识五年以后有一半以上将用不上,因此,在大学期间,必须要学会如何正确的识别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素养》课程论文评阅表
: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教育方法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论文摘要】文章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产生、科研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
大学生作为具体创新工作的承担者,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在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上。
创新意识决定创新的产生,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
因此,培养大学生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践证明,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敏锐地确定信息需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来分析,当代大学生总体素质是好的,并呈现向上的态势。
信息素质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的深度和综合程度。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处于转型期间,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认真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可以使我们适时地调整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信息的运用及驾驭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信息的需求分析不够。
有许多大学生临近毕业都会频繁光临图书馆,因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任务必须完成,本着应急敷衍的态度,随意的选材、收集资料,应付了事。
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是其对信息的敏感、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大学生利用信息通常有以下几种心态:好奇心理:由于新生刚入学,对大学的图书馆十分好奇,对利用各种信息源基本没有概念,好奇、盲从、基本无信息能力。
应付心理:为应付某一阶段的需求或为完成某一任务、解决某一问题,到图书馆或网上选材、收集资料。
渴望心理:大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对某些问题、某项课题有了独到的见解或一定的积累,需要一些信息的证实、交流等。
利用信息的心理:渴望、无助、有目的性。
惰性心理:少数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根本就没有学习目标,机械的跟随教师的指挥棒转,从来就没有想进过图书馆之类的地方,所以根本就不会有信息需求。
(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较差。
21世纪,高校图书馆已步入网络化、信息时代化。
图书馆既有书本式的资料又有非书本式的资料:既有普通文献又有电子出版物,现在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相当丰富,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许多大学生就这样利用此平台,获取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较为陌生,具体表现是不能“广、准、新、精、全、快”地查找自己所需的真正信息。
(三)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不强。
在信息道德内容的认识上,有68%的学生选择了计算机犯罪,只有18%的学生为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是个人的信息道德范畴,这个结果反映了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缺乏认识。
只有不到14%的学生了解信息道德中的隐私权。
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信息道德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大学生信息素质层次还比较低,;另一方面反映了信息化社会信息伦理和道德内容的更新和变化发展,社会和人们的信息伦理规范亟待重新认识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意识不适应信息化社会信息道德内容的变化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信息道德素养的教育和培养。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人才。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復兴,必须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
一是要继承和借鉴人类已有的一切先进的科技、思想理论成果,具有广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能力。
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只有近30%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而70%则来自于工作实践。
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选择与吸收的能力。
这样,才能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信息社会,註重信息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指导大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信息素质教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它能使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积极开拓进取,追求新的目标。
(三)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是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
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越高。
学生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就能够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和判断力,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三、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信息素质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摸索过程中,高校还要註重几个方面的创新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善于反向思考,标新立异,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创造
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加快文献检索课程改革,促进信息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信息需求的变化,文献检索课程必须适应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予以不断地更新、充实。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改变过去重信息获取,轻信息分析和创新的做法,把教学重点转移到信息分析、信息创新层次上来。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培养成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者。
在课程设置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除了面授和网上课程以外,还可以采取讲座、讨论、实习、咨询、科研等多种方式。
在教学目的上,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研究问题和检索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和学生做研究课题或毕业设计结合起来。
(三)创新教学模式,註重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教学
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分为独立模式、混合模式和层次模式三大类。
研究型学习註重科研课题的检索和科技查新、课题综述和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术写作和参与科研的能力。
要重视实践教学,尽可能精简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将重点放在检索技能的培养上,增加检索案例的分析、教学范例的演示,加强信息的甄别与分析,增加实习课时,设计好实习作业。
(四)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信息素质教育之根本,现代网络环境需要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师。
我国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由于歷史原因,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网络道德等方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
因此,高校亟需构建一支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己任,通晓业务,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协同合作的学科带头人和组织者,以及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
必须加强信息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在职进修,系统培训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业务,以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向学生传授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
(五)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OILI)是针对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而言的。
它是以网络为依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用户进行的普及信息知识、启发信息意识、强化信息能力、规范信息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由于其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是以用户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受到重视。
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要註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重视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建立更新、长效维
护机制,还应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网上支持和指导。
高等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为理念,明确我国大学教育中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标准,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现通过教育创新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珍.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7,(O3).
[2]刘继荣等.试论教师信息素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图苑,2003,(3).
[3]王俊,张艷丽.21世纪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5).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