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学案

合集下载

3.2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学案

3.2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学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政治学案第三单元科学发展国强民安 3.2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第一课时: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一、学习目标——预习课本P74-75,找出如下问题: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的国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人口问题的影响:人口总量过大是制约的重大问题。

控制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3.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加快,偏高,持续增加等。

4、针对人口问题,我国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是5、如何解决人口问题?①坚持基本国策,②提高,加快人口大国向转变。

6、推进可持续发展,必然坚持和的基本国策。

7、推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方针:8、生态文明的内涵:突出,强调,拒绝,改善,从而实现。

9、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是关系的长远大计。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

在实现中,我们不仅要追求,同时也要建设一个更加的中国。

建设与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练习巩固:1、下边漫画《小康的后腿》说明()①我国人口问题之一就是数量过多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还未实现总体小康③人口问题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④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为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3月7日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把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在3100项的产品和服务中,节能环保产业约740项。

国家发展新兴节能环保产业()①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符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③能够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④是缓解我国资源不足,实现“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A. 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请看图理解正确的是()A.光盘行动是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倡导光盘行动中当前我国政府的中心工作。

B.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人格尊严权C. 光盘行动是对社会资源的珍惜和对他D.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就能形成爱惜粮食、珍惜资源的良好社会风气。

环境保护学案

环境保护学案

环境保护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各章节学习目标见教材每章的概述部分。

重点:1.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章)。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

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土壤特性,认识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及土地开发的措施及状况。

3、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①范围:②基本特征:③气候类型:④植被类型:2、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是什么?是如何分布的?3、如何理解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4、如何合理开发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5、为什么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6、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布局的?6、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该采取什么措施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①黑土的开发②林业的发展③湿地的保护【互动探究】1,山脉ABC河流12345地形区abc根据东北地区河流、分布,征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ABC123 4abc53、把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建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何有利条件?(思路点拨:结合预习知识,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思考不利条件)【迁移应用】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不大2.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区域生态、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区域生态、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的生态问题;城市区位。
[例4] (2010· 四川高考)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 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二、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6分) 人为原因:水资源利用不当(2分),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三个写出二个就得4分,写全也是4分)
本题教材熟悉的学生答的非常好,当然不熟悉的学生 答案就各式各样了。资源利用不当是不给分的,必 须写水资源。有不少学生写的是缩略答案过樵、过 垦、过牧,而且比例很大,不知是不是平常老师上 课的时候习惯于这样说,一般这样答可能会扣一分, 还有就是错别字太多。
网络构建
荒漠化的 防治 区域生态环 境建设 森林的开发 和保护
我 国 西 北 地 区 亚 马 孙 热 带 雨 林
背景:干旱的环境 过程:人为原因 对策与措施 背景:雨林的环境 效益和生态脆弱性
过程:人为原因
保护与开发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中国山西

美国田纳西
水(流域)
传 统 工 业 新 变 化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 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 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5分)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一定的贡献,而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将决定我们未来的环境质量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科学教育中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至关重要。

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科学全册正是在这一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第一课是《生物与环境》。

在这一课中,孩子们学习了生态系统。

我们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和食物,而这些都来源于生态系统。

而生态系统由各种各样的生物、环境和非生物因素共同构成。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也了解到了环境的污染和生物灭绝等问题。

这一课的教育内容也为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是《环境污染的危害》。

在这一课中,孩子们学习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他们了解到环境污染对我们的健康、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让孩子们从小明白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第三课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在这一课中,孩子们学习了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能源:燃油、电、水等。

从能源的来源、运输、利用和储存角度,让孩子们了解能源的分布、消耗和保护。

还教导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节能技巧,比如如何合理使用水、关闭电器等等。

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意识到节能减排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课是《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课中,孩子们学习了如何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动物濒临灭绝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解决。

我们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使动植物失去栖息地。

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

第五课是《小小启蒙课》。

这是一堂课堂实践课,孩子们可以把所学的环保知识付诸实践。

(学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 (5)

(学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 (5)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思维脉图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3.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培养分析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1)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和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含义: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3.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1.在我国,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因素是( )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B.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解析】选A。

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动力是流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趋势【解析】选C。

水土流失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并不是不能建设水利工程。

4.填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类型具体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兴建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红漠化发生在江南丘陵及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分布区的水土流失(江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现象。

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二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二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依据问题搜集资料,说明不同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设计合理的发展策略,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下表所示:发展阶段特点人地关系以传统农业为主的① 初级阶段(1)②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2)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③ 劳动密集型和④ 资源型产业为主体;(3)区域内部发展差异⑤ 不大;(4)区域开放程度较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⑥均衡状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1)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⑦ 产业结构和⑧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2)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⑨ 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3)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4)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5)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地关系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明显的⑩ 不协调以⑪结构优(1)问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集聚效应⑬减弱人地关系紧张程化和⑫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经济整体呈现⑭萎缩、衰败状态→带来严重社会问题;(2)方向:新型工业化,其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度有所缓解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1)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表现为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⑯增长动力的转换;(2)强调以⑰创新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3)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发展◆方法技巧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潍坊一中地理学案学案39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潍坊一中地理学案学案39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学案39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张君明审核:牟同虎【复习目标】1.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及治理措施。

2.森林的环境效应,分析不同区域森林破坏后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3.理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脆弱性。

4.亚马孙雨林开发的原因,措施,以及具体的保护措施。

5.通过本章复习,掌握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自主复习案】【基础知识梳理】结合复习目标,完成《三维设计》152,157页【课堂探究案】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级治理措施。

《三维设计》153页方法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措施。

1.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一般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费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水文(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例如:西北沙漠化: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大;植被稀少;沙质土壤。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地形起伏大等(2)人为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激增;另一方面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要找准导致不同环境问题的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农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生产特点、政策导向、资源开发等例如:西北沙漠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此生盐渍化: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酸雨:工业,交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植被破坏减少了碳的吸收2.分析措施时,必须由原因来分析,只有找准原因,才能时措施具有针对性。

例如:西北沙漠化: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以避免樵采、退耕还林换草以避免过度开垦、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此生盐渍化: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酸雨: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等全球变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典型例题:2010年1月20日中国金融网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土地沙漠化已经蔓延到我国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和自治区的841个县(市、旗)7 534个乡(镇),近4亿人口的生存受到土地沙化的严重威胁。

2013年地理二轮复习:环境问题学案

2013年地理二轮复习:环境问题学案

201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教学目标】判读图表,分析某一具体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原因、影响、防御措施。

一、自然资源问题1.表现: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尤其是耕地)、矿产资源问题2.以水资源问题为例,请思考问题表现:代表地区:产生原因:应对措施:例1:(2012年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二、生态破坏1.主要表现: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与草场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2.以森林破坏为例,请思考产生原因:应对措施:例2:(2010年浙江)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同。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例3:(2010年海南)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三、环境污染1.主要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以固体废弃物为例,请思考:产生原因:产生危害:应对措施例4:(2012年福建)下图为2000 年中国南北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

(9分)(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6分)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5:(2009年浙江)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C,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

完成2-3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五、可持续发展例6:甲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米)。

第四单元期末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期末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出发展(复习学案)[教材复习]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从自然、人文角度,分析长江流域的地理条件。

2、分析不同河段区域的优势条件及主要问题,提出开发与治理的措施。

3、初步学会研究流域开发与治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材导读:1、长江干流自上游至下游依次经过了哪一些地形区?简述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貌、气候、河湖)2、长江流域有哪一些自然资源优势?(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在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各是什么情况?3、长江流域的主要经济区和城市化水平如何?4、长江上游开发的重点是什么?简述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及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5、长江上游的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一些?如何治理?6、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一些?7、简述长江中游的资源和经济优势。

8、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什么?9、长江下游的经济优势(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条件是什么?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一些?如何治理?10、了解浦东开发和太湖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

归纳整合:1、主要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成渝工业基地(成都、重庆);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鄂西工业基地(襄樊)湘中工业基地(长沙);武汉工业基地(武汉);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2、主要农业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3、主要城市攀枝花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湖口南京上海昆明成都贵阳襄樊长沙南昌合肥苏锡常宁等4、长江流域经济分布(1)长江上游地区,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基地;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生产水稻、小麦、棉花、甘蔗、油菜、蚕丝,素有“天府之国”美称。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009.5.12 一、命题分析本专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历年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

因此,在本专题的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除加强主干知识与思维方法的整合外,还要注意密切联系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等。

2.加强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复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具体可利用中国国土整治中有关生态破坏及整治的案例进行。

3.对本专题中能够体现地理科学研究时代性的课题,如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环境问题与外交、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等有关事例,要让学生注意搜集有关事例材料,并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二、考点精讲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运用综合思维、立障设疑,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⑴图中内圆和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代表什么?(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⑵箭头①、②的含义是怎样的?(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⑶箭头③、④代表什么?(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⑷箭头⑤、⑥表示什么含义?(指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速度,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⑸箭头⑦、⑧表示什么意思?(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正反馈),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负反馈),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020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2020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生活链接] 位于阴山南麓、鄂尔多斯高原之北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寸草不生、风沙肆虐、飞鸟难越的“死亡之海”。

经过30年来的不断努力,累计治沙6 000多平方千米,实现由“沙逼人退”向“绿进沙退”转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知道: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理解:自然条件与荒漠化的关系,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应用:能够结合具体的地区,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具体原因、防治的具体措施。

人地协调观:调整人类活动,防治荒漠化。

综合思维:分析荒漠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区域认知:认识荒漠化产生的地理环境,评析人类活动对荒漠化产生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荒废土地,分析其荒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荒漠化的含义1.含义[自我探究] 沙漠化和荒漠化的含义有何联系?[答案]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其中风力长期侵蚀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石漠化。

2.类型(1)01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02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

3.荒漠化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西北地区气候03干旱,大风频繁,容易引起风蚀。

②深居大陆腹地,降水少,但有时降水强度却比较大。

③黄土高原地区04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④从西北地区的自然格局看,植被覆盖率自05东南向06西北逐渐降低。

地表裸露,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和对水的调节作用。

(2)人为因素①人口的07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4.3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案

4.3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案

4.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资料,感悟思考,能说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含义和具体要求;2.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总结出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知识链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自主学习】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1)自然资源、,但占有量少、难度大;(2)资源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十分严重。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要求:(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的需求,而又不损害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认识到自己对、和应负的责任。

【合作探究】1、国家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列举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至少三例)3、阅读p58方框内的《生态农业循环图》:(1)这样做的好处?(2)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3)请你设计一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语。

【达标测试】1、(多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实施的战略,下列体现这一战略的有()A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B实施再就业工程C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D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2、(多选)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要求“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

我国推动“绿色化”是因为()A.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B.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C.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D.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3、(多选)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水价改革,县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

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部分学案

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部分学案

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部分学案【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

3.通过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可行性措施。

【学习重点】荒漠化的防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39-40页全部内容,自主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1.荒漠化的危害有哪些?2.楼兰古国为什么会消失?3.我国为治理荒漠化坚持的方针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40活动材料,回答:1.科尔沁草原荒漠化,会对周边地区的气候造成哪些影响?2.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分析,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巩固训练】1.我国西北地区包括的省(区)简称是()A.陕、甘、宁、青、新B.陕、甘、新全部,内蒙古西部C.新、宁、内蒙古大部及甘肃北部D.内蒙古、新、宁、青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是由()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4.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载畜量东部远高于西部的因素主要有()①年降水量②海拔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6.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7.2001年3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化阶段,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个方面前进。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一般指由_______或_______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____________下降或_______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______________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大,对环境的_______也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___________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机器、汽车、合成材料、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所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___,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随着全球人口的______和经济的______,对资源的______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自然资源衰竭的严峻挑战。

因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威胁着人类的______和______发展。

二、主要环境问题1.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______与______,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在一些地方,人们为了谋取眼前的______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______开发,浪费了大量的______资源,破坏了人类的____________。

2.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明显加快了地球上物种_____的速度,使__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

3.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______及其构成的______,包括______多样性、______多样性和______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______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

4.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不顾生态的______和资源环境的______能力,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使得______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______,加剧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2.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提升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形成基本的人地协调观。

【学习过程】一、唤醒“水”知识【任务一】理一理,结合教材完成下列空格内容;(1)回忆所学,填出自然地理要素的名称,并说明嘉兴形成水乡的原因;(2)结合必修Ⅱ知识,填出水乡影响下的人文特征(别称)。

(3)结合P120阅读材料,水乡嘉兴自古以来的别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地关系思想。

二、分析“水”问题材料一:水是嘉兴之魂,哺育万物生灵,滋润鱼米之乡。

然而近20多年来嘉兴人均水资源仅为浙江平均水平的1/3,全国的1/4,长期面临着水乡缺水的窘境。

材料二:2017年浙江省各地市人均水资源量图【合作探究】从人口和产业的角度,分析“水乡”嘉兴缺水的主要原因。

自然要素 形成 水乡 嘉兴 人类活动 被称为三、探寻“水”共治【分组提案】材料一:周根荣是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的生猪养殖大户,他的养殖场所在的区域就是禁养区,这意味着养猪场要关闭,并且养殖设备、种猪处理将造成60余万元的损失。

和当时很多养猪户一样,周根荣面临着两种选择,是继续坚持老本行,还是另谋出路?议题一:你支持哪一种选择?请从“治污水”的角度,帮助他绘制一份可持续发展的流程图。

传统方式:材料二:纺织工业是嘉兴的传统工业,涉及棉纺织、印染、化纤、毛纺、针织、服装等部门,其生产流程离不开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优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纺织企业用水方式仍显粗放,单位产值耗水量常年居高不下。

议题二:请从“抓节水”的角度,讨论嘉兴纺织企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四、迁移“水”持续【跟进训练】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精品学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精品学案1

山西省长治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1一、学习目标:1、了解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发展的重要作用。

2、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二、学习重点: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衰落的原因。

【预习导学】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鲁尔区位于_____________,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鲁尔区的发展与繁荣跟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不开。

1、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进而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要的工业城市。

为核心的世界著名工业区。

2、工业部门(煤炭工业是基础,钢铁工业是主导)区位条件具体体现发挥的作用煤炭储量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约22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90%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区内传统的工业部门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邻近国家运进铁矿石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的主导部门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多条河流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区内所需的铁矿石主要通过内河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运出也依赖于此;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刺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项目内容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衰落;70年代,传统工业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衰落原因廉价石油的使用使煤炭的地位下降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铁的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使得钢铁、汽车、造船业所需劳动力减少,同时欧洲地区劳动力成本太高,使得传统的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工业的衰落导致全区工业的衰落【课堂教学巩固】一、选择题1、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2.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①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鲁尔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低③鲁尔区用地紧张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B.石油、煤、天然气、水电和核电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4.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人海里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5.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荒漠化考纲要求: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措施《背基础习方法》1.荒漠化成因?2 .荒漠化的防治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4)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5)控制人口增长《剖典例提能力》(2014新课标I。

36题)(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分)典例感悟:(1)你是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的?(2)你是如何调动和运用知识的?(3)你描述或阐述问题的语言是否规范?课堂达标测试(12福建)图 4 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完成1-2 题。

1. 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2. 该河最有可能是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2012年高考海南卷)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3~4题。

3.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B .退耕还草C .保护沼泽地D .植树造林4.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B .松嫩平原中部C .黄土高原中部D .内蒙古高原西部 (2012年高考四川卷)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5~7题。

5.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 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 .甲城市B .乙城市C .丙城市D .丁城市6.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 .调整农业作物熟制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7.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 .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 .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 .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D .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8.(2012广东卷文综40.(3)一(4)) (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 。

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早,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

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分)9.(2013高考题海南卷) (10分)环境保护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图11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10.(2014山东卷3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问题突出。

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第二讲:水土流失【考纲扫描】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 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1.4理保护措施。

《背基础 习方法》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1)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破坏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

(2)不合理利用土地_,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和无计划地窑洞建设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吗?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人口、城市、产业集中,加之水土流失也较严重,因此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主要是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2)工程措施:沟谷(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坡面(修建水平梯田) (3)农业技术措施:沟垄种植、草粮带状兼作、轮作等黄土高原治理措施其作用和功效是不同:工程措施见效快,生物措施是根本,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

《剖典例 提能力》(2010·山东文综,7~8)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 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1~2题。

1.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 .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 .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 .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D .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2.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

A .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 .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 .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课堂达标测试(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种对地形地势的叙述,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 )。

A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 .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D .地表破碎,沟谷发育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B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C.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低湿地、盐碱地广布(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流水侵蚀4.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还荒C.c地种苹果、柑橘等水果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5--7题。

5.“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6.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7.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据图回答8--9题。

8.据图示判断,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的关系是()。

A.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B.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C.植被覆盖度提高20%,径流产生量相应增加20% D.植被覆盖度在20%~60%之间时,径流产生量最大9.根据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A.20%~40%之间B.40%~60%之间C.70%~85%之间D.85%以上(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土地退化类型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11.对图示地区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类型侵蚀为风力侵蚀、Ⅱ类型侵蚀为流水侵蚀B.Ⅰ类型、Ⅱ类型侵蚀为主区土地荒漠化严重C.盐渍化严重地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沟谷地带D.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秦岭山地地区12.图中Ⅰ类型侵蚀区和Ⅱ类型侵蚀区的分界线大致位于()。

A.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地带B.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C.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的交错地带D.农耕地区、牧业地区的交错地带第三讲: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背基础 习方法》1.湿地的含义、分类和特点?(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了、稻田)(3)湿地的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湿地的生态效益?3. 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

(3)后果: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4.湿地的保护措施:(1)退耕还湖、退田还沼泽。

(2)退耕还林、还草。

(3)防止水污染。

(4)保护野生动植物。

(5)建立自然保护区5.湿地保护的原则:(1)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