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5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说设计思路: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汇编(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汇编(15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目标:通过对人民币知识的系统整理,能对人民币清晰的识别,并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在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培养爱护钱币,节约用钱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让生活进入课堂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商场。
2、提问:这是哪里呀?你们想去吗?在商品玲琅满目的商场里,用什么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有了钱能买到哪些东西呢?谈话:钱的作用可真大,那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情境出发,唤起学生生活中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 (二)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1. 认识1元人民币①认识1元纸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也可以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分组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出示:1元纸币。
提问:这是多少钱呀?请学生上前交流。
说说是怎么看出这是1元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1元人民币上有个大写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元。
让学生仔细看屏幕上的1元人民币,说说自己在上面还看到了些什么。
当学生指出国徽时,指出: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小朋友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我们也要爱护人民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而且,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教学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4、教材的处理及其依据: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准备用四课时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
5、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及“新三维综合目标”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小学数学《五、人民币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说课稿》三篇
五、人民币的认识: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商店购物的场景出发,使学生想到“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
认识面值比较小的人民币,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先认识1元、1角、1分,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
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一元换成两张5角、把5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并为购物时付币作准备。
想想做做先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再练合币、取币,最后进行模拟购物。
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数学思考: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学会主动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针对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与取。
人民币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东西。
认识人民币的目的归根揭底就在于让学生学会应用。
因此,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会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课自始至终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认币、换币、取币、购物)认识人民币,初步学会付钱、找钱,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就提出要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课稿的含义和背景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它在中国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金融知识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民币,了解它的发行、使用和保护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经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和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发行、种类、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人民币。
2.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发行背景、种类特点、使用规则和保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案例资料等教学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和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包括人民币的定义、发行背景和作用。
3. 展示人民币种类: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版本和面额的人民币,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特点。
4. 讲解使用规则:向学生讲解人民币的使用规则,包括兑换、支付、找零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5. 教授保护方法: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保护和鉴别人民币,防止假币流通和使用。
6.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人民币被冒用、伪造的情况,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8. 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和拓展1.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金融知识资料和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宽学生的金融知识视野。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使用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使用人民币的经历,但对人民币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在认知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但对于人民币的抽象概念和数值关系还需通过教学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人民币的熟悉程度和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人民币的尊重和爱护,学会合理使用金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抽象概念和数值关系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人民币的起源、种类和面值,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3.课堂互动:教师设置人民币使用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游戏教学:教师人民币识别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小组合作:教师布置人民币计算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
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情: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而且,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说授课流程:(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与取。
教具准备;课件,各种人民币。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1).出示情境图:教师问:同学们看一看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买东西要用什么?通过学生观察情景引导学生说出购物要用到钱。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三篇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教师在准备说课稿是应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一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
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
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以及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财观念。
教材从简单的人民币认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各个面值,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的了解不够系统,换算能力也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能正确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理财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个面值,以及熟练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2.教学难点:人民币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介绍人民币的各个面值,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各面值人民币的名称。
(2)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如100元=10个10元,1元=10个1角等。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练习人民币的换算,如30元+20元=50元等。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换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人民币换算的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课堂上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流程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买票、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4.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四、说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五、说教法、学法鉴于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购物,换钱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认钱、换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各个动手,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老师:今天我和你们大家一起欣赏几幅图片,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干嘛?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买东西时要用钱)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我们要节约用钱。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2、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人民币,你们小组一起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同学帮忙。
就认到这里吧,有没有不认识的?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人民币。
一元,一角,五角,一分,二分,五分(2).小游戏:(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教案、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教案、说课稿1. 课程概述《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是一份关于货币教育的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介绍和讨论人民币,培养幼儿的货币意识、数学能力和价值观。
• 教学目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幼儿的货币意识,如认识和辨别人民币的面额和图案,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如数数和计算,促进幼儿的价值观,如珍惜和正确使用货币。
•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规划了人民币的介绍和相关的数学活动内容,包括人民币的面额、人民币的图案和人民币的使用。
• 教学方法:《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介绍、观察和数学活动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教学评价:《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设计了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评估幼儿的货币意识、数学能力和价值观,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 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列出了相关的教具和参考资料,提供货币教育和数学活动的支持和参考。
2. 课程安排1. 人民币的介绍: ◦ 教师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面额、人民币的图案和人民币的特点。
◦ 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和辨别人民币的面额和图案,培养货币意识和观察能力。
2. 人民币的数学活动: ◦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数数和计算活动,如数数人民币的面额和计算人民币的总值。
◦ 幼儿通过数学活动,提高数数和计算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
3. 人民币的使用: ◦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人民币的正确使用方式和价值观,如珍惜和正确使用货币。
◦ 幼儿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理解和形成正确的货币价值观,培养珍惜和正确使用货币的意识。
4. 总结和反思: ◦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所学的人民币的介绍和数学活动。
◦ 幼儿通过总结和反思,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3. 教案亮点与成果在使用《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的过程中,幼儿取得了一些亮点和成果,• 货币意识的培养:通过人民币的介绍和观察活动,幼儿的货币意识得到了培养,能够认识和辨别人民币的面额和图案。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1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
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认识人民币》教案 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教案说课稿认识人民币-教案说课稿教案信息: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货币认识-人民币教案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人民币的不同面额,并能初步理解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不同面额的特点和价值;掌握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面额的大小来区分人民币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币作为一种国家法定货币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实物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人民币纸币,引导学生观察纸币的图案和字样。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人民币”。
3. 教师鼓励学生谈谈对人民币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纸币,并逐一向学生介绍每种面额的特点和图案。
2. 学生观察纸币上的数字、图案、颜色等,通过比较不同面额之间的差异来理解人民币的规格和特点。
三、操作(15分钟)1. 分发人民币实物给每个学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
2. 鼓励学生根据纸币的大小、颜色、数字等特点进行分类,并用口头表达来描述纸币的不同面额。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观察到的人民币特点,并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和讨论。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强调人民币的重要性。
2.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大小关系,并重点强调人民币的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法定货币,人民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拓展(5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做什么吗?学生回答“购物、交换、储蓄等”。
2. 教师展示一些常用的购物场景,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会人民币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人民币的不同面额和特点,并初步理解了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实物观察和小组交流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标题:认识人民币
导语:
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围绕人民币的历史沿革、设计特点、主要面额以及重要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沿革
人民币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人民币逐渐发展壮大。
当前,人民币常见的是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开始发行。
此外,中国还发行了纪念、纪念币和特种纸币等特殊版币。
二、设计特点
1. 正面设计:正面图案主要由毛泽东主席的头像组成,象征着人民币的基本价值符号。
2. 背面设计:背面图案通常与中国的优秀文化、历史地标或特色建筑有关,比如十大
古代建筑、长江三峡、黄山等。
三、主要面额
1. 纸币:目前流通的人民币纸币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不同
面额的纸币上图案和颜色有所区分,便于辨认。
2. 硬币:人民币硬币一般有1元、5角、1角和5分等面额,主要用于小额交易。
四、重要意义
1. 法定货币: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具有法律地位和支付功能。
2. 经济支撑: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维持经济稳定。
3. 国际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人民币已逐渐成为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
结语:
人民币代表着中国的金融实力和经济实力。
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货币体系和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人民币也是连接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纽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2,53页。
本节课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节课我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基于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年级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有3个方面: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一方面是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作些铺垫。
学请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
大部分学生都认识人民币,都有过买文具的经历。
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景,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课前,对2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项目认识人
民币找出特征知道单位会简单的
兑换
人数 52人12人8人16人
由上表可见,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引领下,进行过人民币的交易,认识人民币,会去购买一些物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对人民币没有仔细观察,不认识图案和数字的特征,没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借助主题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会说出买东西要用到人民币,并知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2、借助人民币学具,通过兑换活动,学生会说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1角=10分。
会进行人民币单位之间简单的兑换。
学习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习难点: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二、评价方案的设计:
1、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认识人民币,能说出人民币的单位。
2、在小组内通过合作与实践活动,用1元钱买玩具有不同的分法,会进行简单的兑换。
三、说学习流程:
学习流程:
学习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要点
一、
激趣引入快乐起航
出示情景图
请你认真观察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过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认真观察图,说出小朋友在买东西,买东西需要付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什么时候用到过钱。
观察图意,说出生活中哪里用过钱。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出示活动(一)
要求: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挑出来,跟同桌互相说说。
分组活动。
展示。
谁来做光荣的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你是怎样去区分它们的?
总结区分人民币的方法。
从国徽的意义上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爱护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出示课件(分类整理后的人民币)
观察他们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找到人民币的单位吗?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小组活动:一元钱能换几个一角?
总结:1元=10角
一张一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呢?
1角=10分
能把认识的人民币说给同桌听。
能说出从文字、数字来区分人民币。
能找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