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已成为当代人们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而在初中阶段,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一、注重学法思维的培养学法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法律规则进行问题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法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法庭辩论活动,学生可以分成原告、被告、证人等角色,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程序,同时提升学生的辩论与分析能力。
二、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在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中,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法律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包括对法律规则的认识和尊重、对法律权利的保护和维护等方面。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要将法律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爱护生命、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基本法律道德观念。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小区文明法治宣传”活动,在小区内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法律知识和相关法规,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维护。
三、拓宽道德视野的扩展道德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运用启蒙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育等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如开展志愿者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校园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道德视野,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模式探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中小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存在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参与感和互动性。
探索有效的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提升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采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 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理念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课堂互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
3. 促进道德素养的提升互动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讨论、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道德素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守法守纪。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1. 教师引导下的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法治问题和道德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更好地理解法治理念和道德规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观察事实、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
2. 角色扮演与模拟法庭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审理过程。
学生可以充当法官、检察官、被告、辩护律师等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法庭审理的程序和规范,了解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探索
·145·教材教法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交际语境的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会说,才能会写。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同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口头作文课程和合理情境的创设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表达方式和技巧的传授来增加学生表达和文字表达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交际语境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后续需要面对难度更高、信息量更大的进阶学习,所以这一阶段对于各科学习基础的奠定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同理。
语文教学中,写作环节是提升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关键,而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于任务交际语境的把控决定着整篇文章的质量,因此本文将以交际语境为基础,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进行分析。
一、结合学生交际需求创建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下的写作教学重点在于交际语境的创建,学生需要在自然语境下,对写作内容进行自然构建,于表达交际中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但在教师创建交际语境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一厢情愿的现象,教师没有结合学生思维特征以及心理特点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使学生在这种较为陌生的语境内十分困扰,不知所云。
比如引导学生针对童趣这一主题进行写作时,如果教师单纯从自己童年角度进行引导,没有充分关注学生在新时期的成长历程,便会对学生写作思维造成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为此在创建交际语境过程中,需要符合学生自身生活经历以及写作心理,确保学生能够有内容所写,有话可讲。
引导学生将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写出来,能够充分利用生活库存,扩展自身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倾吐情感过程时也更为自然。
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入手,结合学生角度对交际语境进行合理设计,使学生在交际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指引与启发。
二、创设生活化的命题形式,让学生源于生活而作在初中语文写作中,学生大多写过身边熟悉的人之类的作文,单从字面理解,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作文很好写,但在真正去批阅这样的作文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一、道德与法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分类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来说,研究性学习大致可分为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学科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学习三种形式。
运用好这三种方式,确实帮助学生以“主体姿态”深入问题的探索、实践并获取经验,形成见解、能力有利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优化。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最常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这么一个“匡架”。
首先是以问题为中心。
问题是研究的标的,应具有方向性。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把学生在课内、课外学习的自主性调动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大胆设想,认真求证的场景、氛围,引导学生把他们潜在的创造力迸发出来。
第三,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要注意扮好组织者这一角色,既不在活动中越厨代庖,也应注意课堂秩序的控制,做到教而不乱活而有序。
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我们可以这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1.确定研究的问题这一步骤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能够紧扣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其知识背景实际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当是从教材里来的,最好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强的关联性。
还有,确定的问题应当是学生现有认知结构所能接受,与学生最近的知识发展区相近,还要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开展课前研究这是一个教师指学生,在充分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分小组或个人搜集加工、处理与问题相关信息的过程。
在这一教学环节里,教师任务是和学生共同研究、为小组和个人遇到难题时做必要的指导,并根据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指导学生完善研究计划。
在“学会学习”这一单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确定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后,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围绕着“我自己这样学习”、“班里的同学这样学习”、“学习效果差的、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各自是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到班级、学校的学生中进行调查,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3.课堂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奖自己的实践或收集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归纳、整理,形成一些书面材料作为课堂练习、探索的基础,在教师、学生共同研究下进一步学习知识、升华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
探究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问题设计及其重要性在教学中,老师通常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获取知识。
良好的课堂问题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引导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2.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促进情感认知;4.鼓励创新,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1.问题设计要贴近生活《道德与法治》知识是直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实际性和生活性。
在探究道德规范问题时,可以设计类似于“如果你发现了一块掉在地上的钱,你会怎么做?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中贴近自身生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
2.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在探究法律法规问题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为什么要设立法律?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法律意识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设计要层次清晰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尚处在发展阶段,因此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清晰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
在探究法治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人违反法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为什么要严格执行法律?”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4.问题设计要鼓励创新在课堂问题设计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探究道德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探索。
“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你又是如何形成这样的观念的?”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
100美眉 2023.06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姚宁(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835000)摘 要:随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议题式教学成为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模式,议题式教学目前主要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中应用的较少,但在2022年新出台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就提到,要积极探索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
本文主要通过对议题式教学内涵、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价值以及实施基本环节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一、议题式教学相关内容概述(一)议题的内涵“议题”一词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围绕某一可议论的题目进行讨论、交流和辨析。
在百度百科中则定义为:议定题目;会议讨论的题目。
对于“议题”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美国,主要是用来研究社会性科学议题,简单来说就是以议题的形式来解决科学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层面呈现的冲突性问题。
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议题不仅区别于日常生活实践的理解,也区别于国外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议题的选择既要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相适应又要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议题是关键,我们要合理设计、选取议题,才能够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议题式教学的内涵议题式教学最先是在美国提出,而我国是在1995年刘美慧所著的《争议性议题教学研究》中最早出现的,为我国议题式教学研究开创了先河。
随后也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直到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颁布,提倡将议题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当中,随之议题式教学在高中阶段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加,但是在初中阶段研究还是相对较少,不过在2022年新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要积极探索议题式教学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这说明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初高中德育一体化的提出,越来越注重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摘要: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承担着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任务,将议题式教学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需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本文主要以初中为例,探究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路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引言:议题式教学属于新课改的重要产物,通过围绕议题开展一系列思辨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综合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开展议题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深入思考、发表观点及探索知识,深化自身对相关知识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并使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持续性的提升[1]。
一、谨慎选择议题,夯实教学基础议题式教学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议题,议题也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教师在选择议题时应尽量做到谨慎,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议题要契合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章节知识来选择议题,确保议题能够反映和契合章节重点,避免议题式教学出现舍本逐末的情况。
二是议题要契合学生身心。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因此,教师在选择议题时,应考虑议题内容是否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学习“依法行使权利”这个章节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公民权利的界限和维护权利的方式。
教师在进行议题选择时就必须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使议题能够充分体现章节内容。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广场舞”出发进行议题设计,如“广场舞扰民是否突破了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或者“从广场舞扰民角度出发探究公民维权途径有哪些?”此类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且大多数学生对议题中涉及的“广场舞扰民”有深切的感受和体会,其讨论的兴趣和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17T15:48:42.331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2月下作者:张先锋[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素质教育理念盛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主要方法,通过整体学习学生的思维意识及道德素养能力会得到稳步提升。
在教学改革新时期教师应该在道德法治课堂内,不断尝试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改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状态,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探究式学习方法中让学生形成思考素养,全面增进学生在道德法治课堂中的学习成果。
文章中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张先锋犍为县龙孔初级中学 614407【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素质教育理念盛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主要方法,通过整体学习学生的思维意识及道德素养能力会得到稳步提升。
在教学改革新时期教师应该在道德法治课堂内,不断尝试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改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状态,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探究式学习方法中让学生形成思考素养,全面增进学生在道德法治课堂中的学习成果。
文章中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12-295-01前言探究式教学方法简单可以归纳为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发现性学习方法,是指教师要在课堂塘内完成基础理论知识讲解,通过相应的实践内容及提问方式,促进学生的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研究等不同方式形成独立性的学习思维,挖掘教学内容的本身的内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内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的培养,通过特色化教学模式,归纳总结教学经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缜密、完善。
一、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探究式课堂的构建初中道德法治教师要首先更新教学观念,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导讲解的模式,在课堂内要改变传统方法中的灌输形式,积极优化学生的实践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道德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同时在道德法治课堂内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尝试探究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增强。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更应该担此重任,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探寻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和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一、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优化课堂教学“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他们身体及心理发展的需要”。
故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平时利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班主任交流,收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导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时,师生日常交往中的点点滴滴制作成短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我们的教师,教师为我们付出的不单单是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他们每天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备课、判作业、课间操等方方面面默默地付出了很多,为接下来的《走近教师》《师生交往》作良好的铺垫。
二、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思考性。
同时,结合课题目标,以及知识内容来合理地创设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以具体问题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思考、深入探索,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思考、剖析及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还应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学内容鲜活生动,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专注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少年有梦》一课为例,需要根据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设计问题,使其成为任务驱动的核心内容。
《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式课例设计
《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式课例设计作者:孟小敏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9年第01期《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式课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实际生活中选取鲜活、典型的事例或现象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创设一系列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究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
初二《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学生生活空间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展为起点,引导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视野,从一般意义的社会生活层面加深对社会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发现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以礼待人”正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下面我将以我设计的《以礼待人》这一课为例,浅谈主题探究式课例的一般策略。
本课内容思路清晰,围绕政治课的三大问题,即礼是什么、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怎样做到文明有礼而展开。
教学的重点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即培养学生文明有礼的意识,鼓励学生检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一条主线——“我校怎样更好地迎接长沙市文明城市省级测评工作”,围绕怎样更好地迎接这一检查工作设置三个情境探究活动:识礼、明礼、守礼,实现情境结构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本堂课思路清晰,层层深入,结构合理,主题突出。
学生在体验中一步步探究问题、学习知识,最终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落实行动。
在上《以礼待人》这一课时,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两个情境:情境一:早餐铃响了,1701班的同学们拿着饭盒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食堂。
在二楼楼梯口的时候小唐同学撞到了1702班的小张同学,他连忙道歉并得到了小张的原谅。
小唐同学跑得很快,排到了队伍前面,这时,九年级的小曾同学插队到了小唐同学的前面,小唐气愤地说:“真没有素质!”于是两个人吵起来了,大打出手,被值日的唐老师看见了。
唐老师对两位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分别扣了他们班上的分。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1. 引言1.1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的背景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情况,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因此,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首先,活动型课堂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样的交互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其次,活动型课堂模式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亲近的关系,打破传统的权威教育模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最后,活动型课堂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的意义重大。
研究活动型课堂模式可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研究这种模式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型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设计和实施不同类型的活动,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教育资源。
深入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德与法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如何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一直是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活动型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道德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将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分析其特点和实施方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活动型课堂模式的特点1. 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型课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
在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体,他们通过活动的形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活动型教学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并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道德法治问题,形成有益的合作氛围,激发团队的力量,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情感体验活动型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共鸣和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在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真实案例、情景演练等方式,引发学生内心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使道德法治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型课堂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加深对道德法治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在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法治机构,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进行模拟法庭辩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设计生动的教学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近些年来在教育部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多学科融合等理念的引导下,项目式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中,能够实现从真实的问题出发,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等方式来实现各种资源、技术的整合,进而解决项目相关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核心和精髓,实现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透彻理解和认识,进而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述项目式学习从字面含义上来说其共有三层解释,主要包括计划、规划事业以及课外自修项目三个方面,其中课外自修是将其定义在教育领域,是一种课外拓展式的教学方式。
项目式学习是以“项目”为导向来完成教育最终目标的形式。
从项目式学习的内涵来看,当下教育界并没有对项目式学习有统一的权威认定。
相较于我国来说,项目式学习方式在国外的应用逐渐趋于完善。
从国外文献可知,国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主要集中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从不同的维度来对项目式学习进行解释。
但从其内涵来看,所有的解释都强调了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总的来说,项目式学习主要是通过借助学科概念和原理概念,将课本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产生的真正的学习。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其不仅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践行,更是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有助于构筑全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体系,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初中的道德与法治不但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责任。
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有效凸显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活动型课堂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新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讲授式课堂。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课程,探究活动型课堂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教育者面临着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道德和法律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教学难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明确了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标准,确保教育与学生实际变化的一致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学生行为上对道德的追求不够强烈,学习的热情上也不十分集中。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
为了更好的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进行探索,采取合适的活动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活动型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课堂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
3、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发挥集体智慧。
4、注重实践运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5、以情感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
为了具体实现上述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采取以下活动型教学设计:1、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方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2、组织小组演讲,让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见解与创新思维。
3、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实践技能的运用。
4、编制任务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5、采用实地考察、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通过活动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呢?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一、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品德养成和法制观念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如何有效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感悟道德和法治知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通过对其优势、实施方法和具体案例的分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更加全面的思考和指导。
二、活动型课堂模式的优势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型课堂是指在教学中融入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和实践。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活动型课堂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思考一些道德和法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境。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使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相关内容。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活动型课堂,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更加频繁。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道德与法治常常涉及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道德和法治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形式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形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和法治知识。
2.注意情境设置和案例选择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设置具体的情境和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道德和法治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探究摘要:本文围绕为了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采用新课改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学思想、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利用时政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及创新思维方面,收到了初见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言:道德与法治课在近些年中考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考查,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情感、价值观的主渠道,因此要适应中考形势的变化,努力探索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必然使教学事半功倍。
一、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在复习课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一一学生思考、讨论一一运用教材原理解决问题一一理论联系实际一一提出措施,以此提高认识”。
这一方法可使学生处于一种“围绕问题,扩展知识,加深理解,升华运用”的状态之中,在一些焦点、热点问题的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
此种教学方式的运用,维持了内容删减重组后教材的整体性,把课本零散的知识揉和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
培养、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更多地去感悟、总结、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符合教学发展方向和适应开放式考试要求的。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如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作了具体要求。
这些能力特别是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有相当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生活空间不断扩大,他们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与校园生活,走进社会生活是他们强烈的内心渴求,在介绍非公有制经济时,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这让学生不满足,也不具体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模式探究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需探索的一个问题。
活动型课堂模式就是一种既有助于学生知识掌握,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
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活动型教学模式。
活动型课堂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很容易减弱。
而在活动型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参与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型课堂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具备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型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活动型课堂模式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学生的品德与法制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而传统的课堂模式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很难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而活动型课堂模式则可以通过各种情境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活动型课堂模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活动型课堂模式的应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更多富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探索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积极地开展学科融合教学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和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还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地强化课堂的教法创新,进一步重视起对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继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提升,为每个学生较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展示和应用上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合理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和信息技术开展融合教学,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具体性以及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等,具有非常积极地促进价值,还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进一步强化自身认识,积极地探索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的对策,从而全面改进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各个模块,实现教学效益的不断跃升。
一、积极开展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一)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进行板书,之后进行知识讲解,这种固定化和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力和参与热情,而通过积极地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可以进一步对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和优化,进而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源泉活水,给予学生浓浓的新鲜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
(二)有效强化学习兴趣激发。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活力不足,而通过积极地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可以让知识的讲解更加形象具体,让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滋有味,自然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对相应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全面化学习之中,自然有利于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全面助力学科素养培养。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化培养,而通过积极地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可以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并积极地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自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化培养和未来的较好发展。
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法探索
《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法探索一.研究背景与2004年开始的教学改革相比,2017年以来的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旨在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等关键词日益被教育界关注。
议题式教学法自提出以来则备受关注并被广泛实施,其被认为是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走向深度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法实践研究成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走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实践一种要求,探索议题式教学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基于时代发展和教学一线的呼唤,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现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的特性,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初中生,随着生活范围不断扩展,信息获取渠道广泛、庞杂,容易被不良信息带偏、带跑。
一般课堂教学方法中的讨论、探究、辨析大部分属于单方面、浅层次、封闭性、零散性,而议题式教学法是通过〃议题〃情境的创设和〃议中学〃活动的展开,凸显多方面、深层次、开放性、针对性,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开展中、在自主辨析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探究问题我校以〃对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办学宗旨,以〃创造教育〃为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学生。
通过翻转课堂、小组合作、主题教学、研学实践、项目学习等教学模式,采用多元智慧评价和多种教育激励措施,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这些都为我们探索议题式教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道德与法治科组将教育的视线贯穿学生生命发展的全程,注重学生在身体、智慧、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议题式教学法逐渐成为核心素养时代一种重要的教学样态,为我们实现具有生命力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形成,更是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因此,探究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2)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学内容衔接不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
(3)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对策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和建议,如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丰富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等。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教师访谈法等。
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和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需求和看法;通过课堂观察法,深入了解实际教学情况;通过教师访谈法,获取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建议。
三、研究创新点与贡献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点和贡献:拓展研究视野: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深化问题意识: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优化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丰富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对思想品德都非常的看重,品德高尚的人士一直都深受大家的敬仰,道德与法治是传统教育延续至今都开设的一门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相比较小学而言,更为重要,因为此时的学生已经具有是非观,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应该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然而随着现在的教学方式的逐渐改进和发展,更多的基础课程不断的进入教学课程中,并且在观念上更加注重于学习的成绩而忽略素质教育。
这就导致初中的教育中素质教育、德育的的欠缺就慢慢的暴露了出来。
本文通过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高素质教育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1 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1.1 探究式教学一直被众多的教育界的学者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死板,且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且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国情都非常吻合。
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自由,并且倡导老师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和学生像朋友一样,引导学生一起学习知识。
探究式教育其实就是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学会探究着主动去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尝试多使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自己领悟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计划,并且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分析和讨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1.2 探究式教学的起源
1.2.1 发展起源
探究式教学最先是由心理学家杜威提出来的,他在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心理作用中发现,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习讲解,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主要地位,无法很好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跟着教师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的进行学习,并且通过自己对于学习的积累,寻找新的解题方法,锻炼思维能力。
1.2.2 探究式教学进入我国的现状
探究式教学是七十年代的时候才正式进入中国,被中国的教育家所关注。
著名的教育学家左秀兰教师通过对我国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现有的教学现状和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始进行探究式教学,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后来其他的教学者通过尝试将探究式教学用在其他的课程教学中,发现也都产生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究式教学正式进入中国教育行业。
目前我国的探究式教育总共分为五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假设论证-寻求解决方案-总结。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新课程标准中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产生的作用是引导作用,要带领学生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总结教学方法,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论证,最终找到解决方案和答案。
探究式的思想教学课程中,通过和同学一起进行讨论,能够更有助于增长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道德与法
治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现有的社会热点,鼓励学生能够根据实事展开讨论,发
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沟通中,找到问题的要点,并且得出解决方法,扩展学生
的知识视野。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放性论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学生能
够集思广益,踊跃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沟通,从而让道德与法
治的实践活动能够得到落实,展现探究式教学灵活、自由的特点。
3 探究式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特点
3.1 真实性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事物
的真相,进入的是一个相对较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
有主动性,能够亲自体验相关的事物,根据自己的探究结合实际能够真正理解教
材所要表达的内容。
通过实践能够真正学习解决问题,并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协作性
团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近几年因为应试教育的盛行,导致学生们一个
个更加自我和自私,不会团结合作,没有团队精神,无法很好的合作完成任务。
探究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们对问题的沟通探讨,能够学会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讨论,
互相学习,充分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提高学生
的团队意识。
3.3 自主性
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主性,道德与法治很多内容是非常理论
化的东西,通过引入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
自主发挥,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的过程,涵养品格,形
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4 结论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
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并且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
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活动课程中,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
公民意识获得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让思品课堂安静下来——谈道德与法治公开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 武燕.??读
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2]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品课程的有效整合[J]. 韩悦娟.??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15(13)
[3]浅析初中思品课中的“体验分享式”教学[J]. 苗艳忠,赵越.??商.?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