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题库】小说阅读(三) Word版含答案]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语言文字运用20
学案20图文转换(二)——重点突破及训练反馈如何规避做图文转换题时出现的问题?阅读下面三个图文转换题,对照学生实际做题中的答案,探讨答案存在的问题。
1.请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
(不超过6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
(不超过1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答案(1)画面中的一个中年人挑着一副担子,担子后面挂着一只上面写着“物质生活”的桶,另一只上面写着“文化生活”的桶则被放在另一边。
(2)文化生活也很重要。
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能用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讲清了画面上有什么,在做什么事。
可是,该答案则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细节:被放下的桶仿佛要说话,而中年人扭头吃惊地看着。
这个细节正代表着该漫画的寓意:人类前行,要挑起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两个担子,不可忽视“文化生活”。
读漫画,描述画面内容,漫画中的细节绝不可忽视。
高2015小说阅读小说专题阅读 (2含答案)
高2015级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高考小说阅读(二)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二)故事情节【题干回顾】(1)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2014全国卷)(2)、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2010广东卷)(3)、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4分)(2013重庆卷)(4)、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2010课标卷) (5)、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2011浙江卷)(6)、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2012江西卷)(7)、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分)(2009四川卷)【考点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精练】1、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湖南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课件:第三章 微专题三 熟读小说核心知识
说罢手已扶住栏杆。我忙阻止: “ 阿妈,走那边吧! ” 到底 人老了,没能翻过去,我倒松了一口气。不经意地眼光飘到远 处的围栏。一个残废者正靠着围栏休息,然后缓缓把拐杖放到 另一面栏,吃力地压着围栏的横柱,把身体一弹,过去了,重 新拿起拐杖,支在腋下,一跛一跛地横过马路。我转回头,母 亲正小心地钻过围栏的空隙。啊!清瘦了的母亲竟能穿过半尺 宽的栏格。何时,方才越栏的跛子已走至我们旁边。我下意识 地看他一下,他的眼睛居然也盯着我。我不由得多看他一眼, 脑海忽地闪出一个名字……“广生!”
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微专题三 熟读小说核心知识
一、读一读 小说表达技巧一览表 表达技巧 第一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人 称 第二人称叙述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顺 叙
倒 叙 叙述
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昏黑而纷乱的海面上,有几点绿色的灯光正在船桅上闪
烁。这些绿点儿正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摇不定。
史卡汶思基走下塔顶,回到自己的卧室里。
风暴开始在咆哮了。在塔外,船里的人正在与夜、
黑暗及浪涛相斗争;而塔内却是安逸与平静。便是风暴 的吼声也不能侵入这坚厚的墙壁,只有单调划一的时钟 滴答声,在诱使这个疲倦的老人颓然入梦。
在巴西与土著做过生意,还做过水手,当过渔师,开过雪茄烟厂。
2.请概要赏析文中的画线部分。 答: 答案 这是一段精彩的场面描写,作者按时间顺序,
从形态、动作、声音的角度,大胆想象,运用拟人、
比喻等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暗夜里海上风暴的形
成过程。
3.在这篇小说(节选部分)中,“场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 分析。 答:
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 专题03 辨析与修改病句(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专题03 辨析与修改病句(含解析) ?核心考点再回顾——查缺补漏考点考查方向辨析与修改病句这一考点每个省市的高考题都有所体现,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个别省市(安徽、福建)会出主观题目,考核的内容表现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题目类型主要以选择正确选项出现。
在这些类型中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是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结构混乱基本也是必考的内容。
热点关注通过2014年考题看,病句考核的重点在于成分残缺(或赘余)和结构混乱上,所以复习是应以这两个点为重点突破口。
常见的句式杂糅的类型。
1.本着以??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2.是由于??导致的(是由于??/是由??导致的)3.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4.其根本原因是??在作怪(其根本原因是??/是??在作怪)5.成分有??配制而成的(成分有??/是由??配制而成的)6.包括??组成(包括??/由??组成)7.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以??为幌子)8.借口??为名义(借口??/以??为名义)9.由于??正确领导下(由于??正确领导/在??正确领导下)10.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11.大多是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2.听到??的消息传来(听到??的消息/??的消息传来)13.深受??所欢迎(深受??欢迎/为??所欢迎)14.比去年同期相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同期??)15.受??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受??因素的影响/是由??因素造成的)16.最好??比较合适(最好??/??比较合适)17.目的是为了??(目的是??/是为了??)?应试技巧大放送——胸有成竹病句共有表意不明、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六种类型,答题是注意寻找特殊标志。
一、表意不明1.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来到了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论文再校正一遍。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二)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
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
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
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
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
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三 探究课件
①环境美:天气虽然寒冷,但山区晨曦却给人美感。
②人情美:母子之间的融合,父子之间的默契,陌生 者之间的关切。 ③哲理美:劳动创造美,新生展现美,底层闪耀质朴 纯真美。
方法点拨
探究题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如果想要更好地应对这纷繁复杂的
探究题,就必须善于发现、把握其本质特征、规律特点。那么,
这些“规律”“特点”是什么? 1. 探究方向 ( 点 ) 是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及艺术特点。 虽然它披上了“探究”的外表,其实并不神秘,都指向小说这些 常规的东西。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古渡头》的探究题 指向小说情节安排,新课标全国卷Ⅱ《鞋》探究题指向小说特殊 结构——后记,江苏卷、辽宁卷、浙江卷的探究题则指向小说主
既然都指向小说最核心的东西,则可转化常见的思考模
式。如要探究意蕴,则说明意蕴具有多义性、深刻性, 那么它有哪些“多义”和“深刻”呢?顺着这个方向就 为什么探究情节——说明情节安排巧妙,对表现人物、 可就此展开探究。
可展开探究。又如指向情节的探究题,则可以这样思考:
主题有很大作用,那么它“巧妙”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三 探 究
内容 索引
探究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如何掌握小说探究题的规律特点? 对点规范练
探究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例】(2015· 安徽卷)第14 ①请就作品××××安排, 题,(2014· 湖北卷)第19题, 谈谈你的看法。 设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第 11(4)题。 【例】(2015· 浙江卷)第15 题,(2014· 重庆卷)第18题, (2014· 辽宁卷)第11(4)题。
问 ②你从小说×××(人物形
方 象)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第三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解析
了“别情”“边愁”的深重;末句以景结情,融情入景,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攀龙的诗间接抒情,融情于叙,诗人用征人马上看月的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表达出将士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大丈夫上战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死不辞的信念和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 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 0铸 之地。②征虏亭:为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 京市南郊。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伏笔”), 答:①总领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明登临季节(“晚秋”),③为全词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5小说阅读(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5 小说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 结构作用分析题题组训练
结构作用分析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背水的日子(节选)桃花怀念背水的日子。
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沿上常年绿树葱茏。
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
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
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背水,要清晨去。
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
只有舀水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
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1.文章第一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解析对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它和标题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点题作用?它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是总领全文,是引出下文,还是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它对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有何作用?有没有运用修辞?其作用是什么?根据这些逐项对照,不难概括出答案。
(2009·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
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月关东黄文山关东三月,一个非常的季节。
尽管冬天即将过去,但春天并未到来。
这是季候中的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
看不到鲜花,也听不到鸟啼,大自然显得冷清而平淡。
平淡得有些空荡,甚至有些无奈。
河面上依然结着冰,凝脂一般冻着一艘孑然无助的小船;树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
虽说冰雪的生命很短,但三月还是它们的世界。
不仅背阴的山坡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是路两旁的堆雪,也在发着耀眼的白光。
阳光照在它们身上,就像照在被褥上,它们只是报以安详的一笑,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在三月的阳光下融化。
冬睡的山,此时大约醒来了吧。
那是一场太过漫长的浓睡,慵懒的阳光从它们身上拂过,反而让它们睁不开眼睛,它们似醒非醒的样子,就像稚童般憨态可掬。
不过,脱去了繁盛的绿装,山反而现出它们真实的面貌。
它们裸露的筋骨肌肉,让人想到关东汉子敦实的身躯;它们不用修饰的神态,也像关东汉子般爽朗。
穿过了辽河平原一路向南,便有一列列大山迎面驰来,这是天山山脉南行的步伐,雄壮、威严。
看这一重又一重的山脊在山边勾勒出一幅天然的关山行路图,总不禁让人想到宋琬的一首《关山道中》:“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
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
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
”在少数写北地风情的诗人中,宋琬最见功力。
从车窗望去,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
尽管时届冬残,山坡上却看不到树叶凋零的景象。
映入眼帘的则是满山遍野的柞树,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们从来都是顶着满头黄叶,经受着寒冬的考验,无论厉风冻雨乃至严霜重雪,在新芽吐翠之前,决不肯轻易落下。
那树叶的颜色,不是华丽的金黄,也不是灿烂的红艳,而是土地那样厚重的赭黄,透着坚忍和从容。
于是,它们在关东漫漫的长冬里,坚持着,等待着。
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孤零零地看一棵棵柞树,实在不起眼。
它既没有挺拔伟岸的树干,也没有婆娑秀逸的枝叶,普通得就像一个个质朴的庄稼汉。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题库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 含答案(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陈耀明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
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
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
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
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
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
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
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课件:第3章-小说阅读(含答案)第三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一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 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 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 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 末时间等。
微积累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
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 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 述故事。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 的回忆或故事。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 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2)线索结构,主要有单线和复线两种。 ①单线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 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来展开情节。小说情节由开端、发 展、高潮到结局,依次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主题在完整的 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②复线结构 a.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 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
(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写林冲在山神庙与陆虞候等人相遇, 最后杀死他们,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作者在此使用 了 伏笔 技巧。
答案
四、情节的运行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一般有以 下三种方式:
(3)补叙式
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形象更完整,深化
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核心考点再回顾——查缺补漏考点考查方向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为小说和散文阅读。
一、小说阅读小说阅读是文学类文本常考的一种体裁,尤其是新课标试卷小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唯一题目,今年命题趋于简单的倾向,因为小说的得分相比另一选作人物传记的平均分低5分左右。
从选材看有古典、现代、有中国、外国,字数1500字左右,题目4道,一道选择,2道简答,一道探究,选择5选2,5分,简答两道每题6分,探究8分。
考题方式小说的命题无外乎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和主旨、标题。
当然还有各种问题通用的语言、表达技巧。
(一)情节的角度l、把握故事情节有三种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评价情节安排,这类题目主要对情节的特征作出评价。
如“小说在结尾(或开头)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二)人物形象角度1.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很能拉开差距。
(三)环境角度常见题型: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四)主题角度主题思想常见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五)题目角度常见的题型有题目的含义的概括,题目作用的分析或给出一个题目辨析和原题目哪个更好。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四)
考点综合提升练(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寒风嗖嗖地吹着,我跳下自行车,双手握拳抱在一起,哈着气,跺着脚,走到小亭子跟前。
里面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脸面上毫无表情的瘦高男子,头发白了一半,脸上的皱纹靠在一起,很拥挤,眼睛浑浊,但仔细看去,又透着一种倔强的光芒。
我告诉他要买的报纸名称,他抽出一份递给我,我掏出五毛钱,随意一拍放在了亭子窗口前的平台上,我是告诉他钱在这里的意思。
没想到,他突然把我手中的报纸抽回去,也“啪”的一声拍到了平台上。
“没教养!”三个冷冰冰的字从他嘴里飞出来,一下子划到我的脸上,我感到好似一阵更大的寒风吹了过来,脸上感觉不到冷,却热辣辣地烧起来,心里又羞又恼,气愤地说:“你怎么回事,不就是买你一张破报纸吗?”他倒是声音平平的,但更冷了:“我把报纸递到你手里,你把钱拍在我面前,就是没教养的表现。
报纸是新的,一点儿也不破。
请你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不要了。
”我抓起报纸一摔,气哼哼地拿起那五毛钱转身就走。
“不买拉倒,你这样的人我还不卖给你呢。
”我已经推起自行车,但又停下了脚步,本想再说几句损损他,可想一想,忍了,带着一股气,一抬腿,骑上车走了。
从那以后,下班回家必定经过的这个亭子我就再也不去光顾它了。
买报纸也是绕路,到别的报刊亭去买。
但只要经过这个地方,还是不自觉地扭头看一下。
大多时候亭子里坐着的是一位妇女,估计和他是夫妻。
她倒是慈眉善目的,一见人就笑着热情地招呼着。
这天下班,我又一次经过这个亭子,大老远就看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用右手食指戳着窗口里面,生气地大声嚷着。
一看,又是那男子坐在里面,脸依然倔倔的。
我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停下脚步,想看这人的热闹。
听了半天,我听明白了,仍然是那么回事,这男子“啪”地拍下五块钱,要一本杂志,他不卖给他,竟非要他拿起来递他手里不可。
这男子急着走,不听他的,就跳了起来:“哪这么多酸事?我没工夫和你拽,快给我拿杂志!”虽然是两个人的争执,这男子起了半天高腔,那人却照旧冷着脸。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论述类文章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文和英文,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两种语言。
中文不用说,这是我们的母语。
英文呢,现在也越来越实用了。
大英帝国早已解体,可是很奇怪的是,英文却如此流行,简直要变成一种世界通用语言。
可见,政治是经常变迁的,可是文化却能持久。
英国人说:“我们宁愿丧失印度,也不愿丧失莎士比亚。
”意思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很重要。
说这句话的时候,印度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②英文如此流行是靠英国吗?还是靠美国?我们研究一下,世界上以英文为母语的人有多少。
英国只有五六千万人。
以英文为母语的人,恐怕还是美国比较多。
美国有两亿五千万人,加上英国人口大概三亿人,再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英文为母语的人口不出四亿。
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则多好几倍。
现在的世界,国际交流是越来越频繁,所以一个中国人,学会英文,虽然不至于无往而不利,也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
可是我们学了英文之后,如何对待中文呢?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
③中文和英文最早接触的时候,很多英文字在中文中还没有现成的词来表达。
民国初年,梁启超写社论,写到了“民主”(democracy),他不晓得该用什么词来表达,干脆用音译“德谟克拉西”。
这是中文跟英文最早接触时的一种过渡的现象,这种现象至今还保留了若干痕迹。
④这样说来,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很难保持它原来的风貌,因为跟其他的语言接触、摩擦、交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的中文有没有受外来影响呢?当然是有的。
蒙古人、满族人都曾入关,虽然影响不大,可是我们看电视,这个是“贝勒”,那个是“格格”,好像又有点满洲化的样子。
对中文影响比较大的,是梵文。
比如“菩萨”“和尚”等,都是梵文的音译。
但是即使是梵文,也没有进入我们的教育制度。
不像英文,已成为考试科目,因此中文受英文的影响越来越大。
⑤英文好像是世界语了,可是它比起中文来只能说是一种很年轻的语言,而且它很不纯。
在公元开始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英文这个东西。
【步步高】2015届高考总复习【Word复习讲义】:名篇专题二【步步高】2015届高考总复习【Wor
专题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题——舌尖上的唐风宋韵,笔底下的诗魂文魄构建起解题的知识背景一、高中部分重点篇目名句默写对于高中部分重点篇目,不提倡只背名句,要争取全文背诵。
只要是名篇,无论哪一句都有可能考到。
背诵要讲究方法。
如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个人记忆与同伴互相提问相结合。
不妨试一下“逐步缩小包围圈”战术,即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
边练边悟1.李白《蜀道难》(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杜甫《登高》(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荀子·劝学》(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苏轼《赤壁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屈原《离骚》(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二、初中部分重点篇目名句默写对于初中部分篇目,一定要抓重点:从时间上要偏重先秦,聚焦唐宋;从人物上要偏重孔子、孟子、杜甫、苏轼。
边练边悟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
她的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的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不用提多么忙了,又搭着长的富态,简直忙得喘不过气来。
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
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
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就进来回话。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了看钟,已经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不为别的,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是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说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这二十,叫他快走;告诉明白,我在吃早饭以前不见人。
”自由轻快的走出去,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们的教育的。
她不只是太太。
母亲;她是大家的母亲,一切女同胞的导师。
她在外国读过书,知道世界大势,她的天职是在救世。
可是救世不容易!二年前,她想起来,她提倡沐浴,到处宣传:“没有澡盆,不算家庭!”有什么结果?人类的愚蠢,把舌头说掉了,他们也不了解!可是她灰心不得,要牺牲就得牺牲到底。
穆女士先弯下腰,她得意她的手还够得着脚尖,腿虽然弯着许多,可是到底手尖是碰了脚尖。
俯仰了三次,她然后直立着喂了她的肺五六次。
“自由,开饭!”穆女士最恨一般人吃的太多,所以她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
她曾提倡过俭食:不要吃五六个窝头,或四大碗黑面条,而多吃牛乳与黄油。
没人响应;好事是得不到响应的。
她只好自己实行这个主张,自己单雇了个会做西餐的厨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里有你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罗威啊,我是李台阳。
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
罗威说:“是台阳啊,快请进。
”坐在沙发上,罗威递烟给李台阳。
李台阳抽出一支,凑在鼻子上闻闻,说:“罗威,你混得不错啊。
”“听说你要来,特地去超市买的。
”罗威用打火机给他点烟。
李台阳嘻嘻一笑,放下烟,说:“那么破费干吗?我早戒了,那东西耗钱。
”罗威说:“那就吃些水果吧。
”李台阳也不客气,抓了个苹果,边吃边环顾房子,说:“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
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
他说:“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然后,又开起玩笑:“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说:“台阳,咱们去外面馆子吃吧,边吃边聊。
”李台阳说:“今天肯定不吃了,我答应老婆回家吃饭的。
”仍然继续刚才的话题。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做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我不喜欢做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
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
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
”边说边站了起来。
罗威说:“吃了饭再走。
”“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
好,我走了啊。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鱼籽干。
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楼梯口又传来“嗵嗵”的脚步声,好像是李台阳的。
罗威想:可能刚才他没勇气说出口,就冲这一袋子鱼籽干,不管他提啥要求,自己一定想办法。
打开门,果然是李台阳,尴尬的脸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
他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这个小区像个迷宫,我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大门。
”罗威说:“瞧我这粗心,应该陪你下楼去的。
”说着,便和李台阳下了楼。
走到楼下,李台阳去开自行车锁,那辆车和李台阳一般灰不溜秋、尘头垢面。
罗威问:“你是骑车来的?”他知道李台阳住在西城,从那骑车到他这儿,起码要一个小时。
李台阳说:“是啊,骑惯了。
”罗威说:“台阳,你有啥困难只管开口,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李台阳说:“没啥事,就想来看看你。
”罗威说:“多年咱都没联系了,你今天上门一定有事。
你只管说,别开不了口。
”李台阳看看罗威,似下了决心说:“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
”见罗威点头,李台阳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重病,很多人都围着你哭。
这一醒来,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连地摊都不想摆了。
知道你混得好,我也不想打搅你了。
可这梦搅得我难受,连我老婆都催我来看看你,看你气色这么好,我就放心了。
唉,梦呗,我这人还真迷信。
”罗威的眼睛红了,他一把抱住李台阳,说:“兄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罗威一直猜李台阳来访是有求于自己,因为他刚升了职,而且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而李台阳却浑然不知。
B.李台阳和罗威是童年时的好朋友,李台阳给罗威带来他“小时候最爱吃的鱼籽干”,可以看出李台阳虽然与罗威多年没有联系,可是一直没有忘记他。
C.罗威想知道李台阳来访的原因,可是李台阳只是和他叙旧事闲谈,于是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
D.罗威喜欢用功利的心理和别人交往,文章中关于罗威的心理描写无一不生动地表现出他多疑世故、优柔寡断的一面,细腻地刻画出罗威微妙复杂的心理。
E.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对纯真的人性、情谊的怀念与渴盼,可谓言浅意深。
解析A项,“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表述不确切。
C项,“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表述有误,由原文可知,罗威是在李台阳委婉地拒绝当保安,说出自己想租个门面的想法之后说“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的,其目的只是想帮助李台阳一下。
D项中罗威“优柔寡断”的判断,文中无依据。
答案BE2.“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李台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不仅出乎罗威的意料,而且令他很惭愧。
结构上,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蓄势(说承上启下也可)。
作者这里令罗威反思自己对李台阳的庸俗猜想,然后在李台阳揭晓来意时,罗威的感动就更加顺理成章。
3.小说中的李台阳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重情义。
例如因为梦到朋友得了重病,就不顾路途遥远前往看望。
②真诚淳朴,例如对朋友能过上好日子献上由衷的祝福。
③踏实淳朴,对生活从不奢求,例如明知朋友可以帮助自己改善生活处境,却绝不提要求。
4.小说的语言、结局很有特色。
请在语言和结局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特色:①句式上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
②风格质朴,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
③描写手段上以对话为主,切合人物身份以及思想性格。
(能答出两点即可)结局特色:①出人意料,不落俗套。
从情节发展看,作者故布疑阵,借罗威的心理活动,不断暗示李台阳登门拜访一定有所求,并以此构成情节发展的脉络。
结局点明来意完全出乎罗威以及读者的心理预期。
②深化主题,温暖人心。
结局通过李台阳天真而动人的来访理由,批判了庸俗的人际关系,同时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③结局同时也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引人回味,令人深思,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能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莲池老人贾大山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
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
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
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
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
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
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
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
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
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
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
——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
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
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
‛他说,‚那是玩具。
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
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
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
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
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
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
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
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
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
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
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哎呀,白让你破费了!‛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
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
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
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平了。
‛‚怎么又平了?‛‚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小说以纯净自然之笔,叙述了一个老人看护寺院钟楼的事情。
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因而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鲜明。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叙述的同时穿插着议论、抒情,从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