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主旨、结构、主要观点等。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飞天凌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课后作业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课文观点分析和评价相关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课文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飞天凌空》的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运用情境教学法,深入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本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3. 文本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本的美。
4. 情境教学(1)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4. 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文本中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理解“飞天”文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能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飞天文件文化内涵;课文重点与难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学生对飞天文件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课文《“飞天”凌空》。
2. 教师引导讲解1.教师自我介绍,向学生介绍本课教学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飞天”凌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5.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 讲解唐诗1.教师讲解唐诗《登高》的背景和含义。
2.让学生品读唐诗,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内容。
3.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4. 阅读试题让学生阅读相关试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5. 语言运用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完成文本填空练习。
2.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句子结构,自主构建新的句子。
3.让学生书写或口头表达自己构建的新句子,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6. 课堂小结1.教师复述课堂重点内容。
2.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一棵树的故事》。
2.进行相关试题练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在国际体育赛事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我们都听过几个,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3、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4、赏析本文动静穿插、清新优美等特色。
一、新课导入在以通信卫星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同步看到比赛现场瞬间的景象,那么,文字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下面这篇文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精心构筑的现场目击式新闻报道,发挥了文字报道的长处,在当今同电视、摄影记者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二、了解新闻特写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
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应体现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件,不是旧闻和陈年老账。
闻,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内容。
没有故事,新闻特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有事件的特色。
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新闻特写要有生动的故事性。
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写作的常用技巧之一。
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特,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
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来自于《语文(新华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篇目为《‘飞天’凌空》。
本文主要讲述了于谦的“飞天”故事背景、创作过程以及这首诗在历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本次课堂,学生们能够了解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更加深入理解诗的意义和结构,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的意义和结构;•掌握运用比喻与夸张手法表现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敬爱自然、自然科学精神,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和拼搏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喻和夸张在诗歌中的运用;•掌握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掌握比喻和夸张的本质和表现形式;•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归纳出整体以及细节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自主发现、探究,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五、教学过程1.概述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导入、新课教学、课后总结等环节。
其中,新课教学包括课文分析、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
2.课前导入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新课教学(1)课文分析通过讲解,“飞天”作为唐朝人民伟大创造的象征,对于唐朝以及整个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课堂讲解通过解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比喻”和“夸张”这两种术语的意义和表现形式,并提供多种例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再通过阐述于谦的《飞天》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明确:(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来源:学科网ZXXK]明确:(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感受语言魅力在文中第二部分,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认识“飞天凌空”课文的总体内容,学会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2. 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
3. 能熟练运用谈论未来的表达方式,并能够设计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教学重难点1. 整体把握“飞天凌空”课文,并分析其与“梦想与现实”主题的关系。
2. 学会谈论未来的表达方式,掌握关于职业规划的表达方法及其相关词汇。
三、教学准备1. 课本、黑板、多媒体PPT及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作职业规划的任务单及相关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精讲:通过多媒体PPT向学生介绍《飞天凌空》的结构。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来了解作品的主旨。
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谈论未来的职业计划。
2. 练习:根据课文及相关内容,设计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帮助他们加深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理解。
3. 任务:为学生设计一份职业规划的任务单。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及其要求,并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及建议,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更好的未来。
五、教学建议1. 多角度解读课文透过知名人士的事迹和“梦想”主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启迪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将来的职业规划。
2. 常规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职业规划相关的主题讨论、职业探索、职业讲座等,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对课后任务单的评估,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学生职业规划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针对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系统性工程,与时俱进不仅要是教育部门的需要,也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 认真阅读文章,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 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和注音。
优雅、掠过、翘首、屏息、一刹那、慷慨、哧地、悄然、酷似、轻盈、由衷、如梦初醒、震耳欲聋。
2. 了解文章背景。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 听课文录音,思考报道了什么事情,并着重描述了什么场面。
这篇新闻特写报道了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金牌的事情。
作者着重描绘了吕伟跳水的动作。
2.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的结构和顺序,列出结构提纲。
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写作中的写法和修辞手法对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写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写法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舞蹈动作。
(2)通过分组练习和集体表演,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舞蹈动作的学习:如跳跃、旋转、弯腰等。
2. 舞蹈组合的练习:如舞蹈步伐的组合、手势的组合等。
3. 舞蹈剧目的学习:如《飞天凌空》舞蹈剧目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舞蹈动作的准确掌握和舞蹈组合的流畅表现。
2. 教学难点:舞蹈中的高难度动作和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3. 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加强协作和交流。
4. 表演法: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热身,如跳跃、旋转等。
2. 基本舞蹈动作的学习:教师进行基本舞蹈动作的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并练习。
3. 舞蹈组合的练习:教师给出舞蹈组合,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4. 舞蹈剧目的学习:教师进行《飞天凌空》舞蹈剧目的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并练习。
5. 集体表演: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学视频:用于示范和参考。
2. 舞蹈音乐:用于伴奏和练习。
3. 舞蹈服饰和道具:用于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效果。
4. 舞蹈图解:用于指导和辅助学生理解舞蹈动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通过观察和个别指导进行评价。
2. 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现力:通过集体表演和分组练习进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精选3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较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飞天凌空,作者整理分享了3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新闻特写的含义和价值;2.掌握本文的写法,制作新闻特写评价量表;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难点:把握新闻特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过程】一、了解体裁1.了解写作背景屏幕显示,学生阅读:《“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榜样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了解新闻特写屏幕显示,教师讲解:(1)“特写”,作为电影学中的术语时,指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
(2)新闻特写含义: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有价值、较生动感人、较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价值:满足读者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
二、感知全文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三、探究写法1.动作分解一段:镜头1:起跳前的一刹那(榜样)第二段:镜头2:在空中一瞬间的停滞第三段:镜头3:展示身体优美线条的1.7秒第四段:镜头4:“入水”的刹那第五段:镜头5:观众的反应2.描绘准确细读课文,完成填空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八年级语文上册《“飞天”凌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飞天”凌空》教案《“飞天”凌空》一、学情分析1.十三四岁的学生刚从学习任务相对较轻的漫长的暑假回到学校,即使有人关注新闻,也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视觉画面较强的媒体获取,报刊、时事杂志已淡出当今中学生的生活,即使有人关注,他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期待也与选入教材的新闻编者和教者目的和期待相差甚远。
2.夯实基础,这个环节对初二的学生很有必要:字词的音、形、义;人物特写的文体知识.3.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对字、词、句、篇、章的分析、理解、运用,都需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来实现。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习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学有所获,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下一次学习的主观期待。
二、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生字词及短语,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人物特写的常用写法。
(教学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及难点)4.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法,讲述文体知识,讲解文本切入,讲读重点语段,讲演文本透视,因此,可以说,不管哪种教学法,大多伴之以讲授法。
2.谈论法(即问答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此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课堂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主要疑难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累积多人的智慧,生成答案,实现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4.练习法:学练结合,力争学以致用。
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检测)、课中(当堂达标)和课后(教学反馈)练习,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读书指导法: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飞天凌空》这篇课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关于飞翔的梦想,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词语理解和修辞手法运用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尽管我尽力通过举例和讲解来帮助他们,但感觉还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或许在下节课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们自己创作小段落,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这样他们能更直观地体会修辞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飞天凌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掌握词语运用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课文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仿写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飞天梦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飞天凌空》描绘了作者对飞天的向往和赞美。这种向往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文中将人物比喻为“凌空的白天鹅”,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其“优雅”特质,这是修辞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1、正文部分双枪将军金弦阵,分红旌紫电蛟津。
露寒光,风劲竹,等空回首,无人芳草减。
八百里秦川路,多少名士桥畔秋。
试问天上宫阙,谁家今夜扫除。
1.2、生字与词语解释1. 露寒光:露水凝结成的亮光。
2. 竹:竹子。
3. 芳草:芳香的草。
4. 桥畔:桥边。
5. 宫阙:皇家建筑。
6. 扫除:清洁。
二、教案2.1、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诗文,原文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登飞来峰》改编而来。
它讲述了十分壮观的自然景观和吸引人的历史故事,启发学生爱好自然与文化,培养审美素养。
2.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会:1.理解古代壮观的自然景观。
2.了解古代繁荣的文化背景。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与词语。
4.培养学生预测,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5.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
2.3、教学方法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和课文朗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和全面发展。
2.4、教学过程2.4.1、热身(5分钟)在讲解今天的课文内容之前,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力、猜想力和联想力等方面进行热身站立活动,激发学生的利他情感。
2.4.2、学习(30分钟)1. 教师阅读课文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以轮流让一些学生诵读,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2. 学生朗诵课文朗诵由教师指定学生上台进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3. 课文导读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前作业评价,讲述课文的主旨,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文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4. 生字和词语解释教师根据生字词及词语的用法和语境进行讲解和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其中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营养和交流。
5. 语言心理感受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2.4.3、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结合课文的小组讨论,让他们理解课文、交流课堂、强化语言表达和思维价值,为下一步语言表达和思考作好准备。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案一:《飞天凌空》-四六级写作思路及语言运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作用;2.通过阅读分析感受,理解“飞天凌空”这个主题;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古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作用;2.感受“飞天凌空”的精神风貌;3.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主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提问:“你们最近有什么难题呢?在遇到难题时,你是怎么做的呢?”2.教师出示课文题目:“《飞天凌空》”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学生猜测后,教师进行解答,引入古代工匠精神和“飞天凌空”的主题。
Step 2 阅读理解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学生在默读时标记重点词汇和段落。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们的故事讲述了什么?”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查找并归纳古代工匠精神的表现和意义。
Step 3 分析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飞天凌空”究竟象征着什么样的精神风貌?2.学生分享分析结果,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Step 4 写作任务1.教师要求学生扩写刚才的分析结果,即“飞天凌空”象征的精神风貌。
2.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3.学生开始写作,注意组织材料,表达合适的语言,保持逻辑性。
Step 5 交流和评价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赞扬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Step 6 作文集锦1.学生将修改后的作文整理成册,共同评选出优秀作文,形成作文集。
2.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古代工匠精神的意义,并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深入理解了“飞天凌空”的主题。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这节课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飞天凌空》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飞天的含义,及它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飞天凌空》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了解飞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飞天的含义,及它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1.由师生共同准备《飞天凌空》这篇课文,教师还准备相应的教学解读材料。
2.复印学生阅读材料。
3.准备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课题等简要介绍飞天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展示与解读《飞天凌空》(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飞天凌空》这篇课文,同时进行适当的解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分组阅读(15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10分钟时间读一读《飞天凌空》这篇课文,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读后感。
四、全班讨论(15分钟)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对《飞天凌空》这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五、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把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解答。
六、展示与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问题与解答,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七、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飞天凌空》有关的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八、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飞天凌空》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飞天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和分享,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需要教师精确掌握时间,保证教学的流程和进度。
“飞天”凌空(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飞天”凌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飞天”凌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人类是如何实现飞天的梦想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航天事业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航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模拟火箭发射,以演示航天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物等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航天事业的魅力。
4.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语言能力:字运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4.增强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飞天”凌空(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飞天”凌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探索与发现》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阅读理解:《飞天》课文,了解中国古代“飞天”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感受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飞天”凌空》2-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增强民族自豪感。
3.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组织实验操作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航天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们对航天科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提问和启发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我将更加注重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飞天”的基本概念。在这里,“飞天”指的是我国航天器在太空中的飞行。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生动描绘表现“飞天”的壮丽场景,以及这些场景如何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航天科技的基本知识。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飞天”凌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航天科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教案主题:飞天凌空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飞天凌空2. 掌握飞天凌空技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协调能力教学准备:1. 一张平整的地面或者操场2. 一些小球或其他可供投掷的物体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飞天凌空。
2. 向学生解释飞天凌空的概念:飞天凌空是一种集体合作的游戏,目标是在不让物体落地的情况下,把物体传递给下一个接球的人。
步骤二:示范飞天凌空1. 将学生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站成一排。
2. 首先,给第一个学生一个球,他必须将球传给队伍中的下一个学生,可以通过抛掷、滚动或其他方法传递。
3. 下一个学生接到球后,必须将球传递给队伍中的下一个学生,以此类推,直到球传递到队伍的最后一个学生。
4. 最后一个学生接到球后,他必须将球传递给对方队伍的第一个学生,对方队伍按相同的方式传递球,直到球传递到对方队伍的最后一个学生为止。
5. 中途球掉落,从掉落球的位置重新开始传递。
步骤三:练习飞天凌空1. 让学生练习飞天凌空游戏,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和协调来提高传球的准确性和速度。
2.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练习,然后进行比赛,看哪个队伍能够保持最长时间的连续传球。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飞天凌空游戏中的体会和感受。
2. 总结飞天凌空的主要目标是团队合作和身体协调能力,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
拓展活动:1. 尝试增加球的数量,看看学生能否在更高难度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飞天凌空游戏。
2. 将飞天凌空游戏应用到其他体育项目中,如篮球、足球等。
重新设计规则和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与过程2.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
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
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
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
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
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
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
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
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
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
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
震撼人心。
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
的写法。
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
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
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
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
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的写法。
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
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
而对记者的赞
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
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
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
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
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
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用的有拟人。
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
让她
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
品味语言
精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