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3 精品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主干梳理知识点一:“神农”的传说1.农耕经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的国家之一。

2.“神农”传说内容: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物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历史地位农耕经济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知识点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耕"1.历程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和铁制工具。

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②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时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2.评价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①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②破坏: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均田制废弛。

2.土地兼并根本原因: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②贵族、官僚及豪强拥有权势和财力。

表现: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

②土地。

影响:①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3.田制改革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农民阶级:提出“平均”的要求,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

知识点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项目内容特点赋税主要种类:田亩税和人头税其他种类: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1)各个朝代征收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2)名目繁多,“征发无度”徭役公共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奢侈工程: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劳动强度极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死亡率高影响(1)积极:农耕者的艰辛劳动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学案【精品】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学案【精品】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学案【精品】(难度系数:★☆☆高考指数:★☆☆)1.起源(1)时间:七八千年前。

(2)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植物:粟和水稻。

2.内容(1)人物: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实践: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即“神农能殖嘉谷”。

(3)实证: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阅读课本第一目“山东武氏祠汉画像石神农画面”图。

你可以从画面中获取哪些信息?[提示]信息:①从画面来看,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原始农业。

②从使用的生产工具耒耜来看,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及生产工具的落后。

③从其出土的地点来看,表明了当时山东已出现原始农业。

1.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玉米原产于美洲;小麦原产于西亚。

答案:D2.从下面的图片来看,该人物的贡献有()①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③创造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④教导人民渔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答案:A知识点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难度系数:★★☆高考指数:★★☆)1.耕作技术(1)“刀耕火种”:是中国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②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并出现耦犁,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③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轻巧识记]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易错警示]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品学案

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品学案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学习内容】一、神农的传说(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历史地位)1.起源(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流域和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并最早培植了和等作物。

(2)据说创制了原始农具。

2.地位:农耕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和,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演进(1)古代农业最初经历了“”的原始阶段,直至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2)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①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和农具。

如《战国策》记载的秦国“ ”,就是用牛耕种。

由于采用先进的农业,所以国富民强,具有列国难以与之抗衡的实力。

②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农具有所改进,如出现和以及播种工具;东汉时,一牛挽犁逐渐取代。

③唐代出现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评价:利: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弊: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1.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代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在秦国变法,废除制,确立了。

(3)北魏到唐中叶推行制,国家授田给,农民承担。

2.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方式剥削农民。

总之,土地兼并根本原因是。

(2)概况:贵族、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进而了解古代中国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

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因此而承受了沉重的负担。

(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种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5)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

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6)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8)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制作曹美红【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自学导航】——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和作用(自主阅读)1、产生:新石器时代的长江、黄河流域形成了规模的农耕经济,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南稻北粟局面形成。

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历史证明: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消极: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自主阅读)【问题一】古代的赋税种类有哪些?(3分)古代的徭役的含义。

(1分)古代中国赋税的主要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古代农民对专制王朝承担的主要义务有缴纳赋税、服徭役和兵役等)【问题二】古代农户缴纳赋税、履行徭役,对各个朝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1)积极: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古代帝国的繁荣和富强奠定基础,是许多工程得以实现。

(2)消极: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2021年新版高一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21年新版高一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高一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坚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教学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梳理】一、农业耕作方式变化1、原始社会,中国农业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在西汉时,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火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在这一时期形成。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具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东汉时,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它既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使农产品的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但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制约了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二、土地制度的构成1、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

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4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三种类型:即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主导,农民占有的土地较少,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比较典型的是北魏到唐前期的均田制。

【合作探究】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课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背诵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基础学习:
(一)古代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和
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之一。

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

(二)古代农业的发展
1、农业耕作技术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刀耕火种”:①时间:
②耕作方式:
(2)铁犁牛耕:①出现时间:
②西汉时期:
③东汉时期:
④唐代: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影响和局限: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出现原因: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类型:原因:
土地问题:土地兼并危害:
解决办法与结果:
3、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
(1)赋税的主要形式:
(2)役:
(3)影响:
4、水利灌溉
(1)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2)农学水利著作:
(3)灌溉工具的演进:
①汉代:
②隋唐五代:
③宋代:
④明清:
二、深入学习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概念、特点及评价(记忆)
(1)含义: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个体农民经济。

(2)时间:
(3)特点:
(4)评价:
2、思考: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有哪些?
三、互助学习:
交流深入学习内容并提问基础知识。

四、展示学习
展示深入学习内容。

五、反思学习
整理本课的知识脉络。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教案标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 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3. 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包括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章节2. 幻灯片或投影仪3. 图表、地图或其他视觉辅助材料4. 古代农具模型(可选)5. 视频剪辑(可选)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古代中国的乡村景观和农田图像,引起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兴趣。

2. 提问:在古代社会中,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讲解:1. 通过教科书或幻灯片的介绍,向学生解释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农业生产的方式、农业技术的发展、耕作制度、农民的身份等。

2. 介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如农业革命的影响、汉唐时期的繁荣发展等。

3. 利用图表、地图等视觉辅助材料,详细讲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

案例分析:1. 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一个具体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案例,如公田制度、农业税收等。

要求学生梳理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分析中农业经济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扩展学习:1. 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细节和研究成果。

2. 观看相关的视频剪辑,增加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实际感知。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古代农业经济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异同,并总结现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问题。

结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提问:您认为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当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启示?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

2. 布置一份基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研究相关议题,并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标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特点;2.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3.掌握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4.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2.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

三、教学难点:1.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地位;2.以概念的方式简单介绍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a.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占据重要地位;b.农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少有商品交换;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基础,兼有集体经济;d.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力和手工劳动占主导地位。

2.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a.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稻、麦、豆等;b.发展了水稻水田耕作技术;c.使用灌溉和施肥技术提高产量。

3.古代中国的养殖技术:a.发展了家畜饲养,如猪、牛、羊等;b.运用圈养、放牧等方式进行养殖;c.利用养殖提供肉食和农业生产劳动力。

步骤三:案例分析(40分钟)1.分组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选择一个时代或地区,重点讨论该时代或地区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小组报告与全班分享,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农业经济与古代农业经济的异同之处,并列出相关问题;2.布置作业:完成思考题与回答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材:相关章节;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六、教学评价:1.整体表现评价:小组讨论报告、思考题回答;2.个别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笔记完整度。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和知识讲解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3. 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4. 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3.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者文章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步骤二:学习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业劳动的主要对象、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资料,归纳总结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与全班分享。

教学步骤三: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发展、农民地位的变化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的资料,归纳总结并制作时间轴或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步骤四: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如属地制、自耕农经济、公共农业经济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的资料,归纳总结并制作展示板。

教学步骤五:总结与巩固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学生可以制作ppt或海报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以便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编号2013——0201 主备人:陈素兰审核:高一历史组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理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整体把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三者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前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商品与市场,商业的进步,反过来也会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1.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之一。

2. “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许多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 农业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和。

中国古代的重大成就,都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生产力)(1)、耕作方式的演进:过程:①原始农业:____耕____种(火耕)、石器锄耕(耜耕)②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少量使用(仅作了解)③春秋战国:____犁_____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表现:A、春秋末年牛耕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革命B、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C、汉代牛耕得到普遍推广(西汉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2)、生产工具的革新:A 、原始社会时期,石制工具;B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C 、春秋战国,出现铁制工具;D 、汉代出现______锄、_____镰和______车E 、唐代__________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

知识拓展(仅作了解):曲辕犁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最新-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4 人民版必

最新-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4 人民版必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

3、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4、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搜集图片、文物资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便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重要概念:小农经济教学要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1、中国式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3、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的演进:“刀耕火种”→铁犁牛耕①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②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生产工具的革新①材质:石、木→青铜→铁②工艺:打制→冶炼、铸造③牵引动力:人力→畜力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国有制(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②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4、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1)传说英雄:大禹治水(2)著名工程: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3)治理黄河: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三、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2.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3.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那么,古代中国的农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又有哪些自己的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知识。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通史纲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课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要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略和技术成就;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色;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期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迟缓发展的原由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和土地制度,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太古期间,农业就占有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认识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从而理解古代中国的农民蒙受的深重担担。

认识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吞并问题。

认识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有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由,从而锻炼历史剖析和历史归纳的能力。

经过对主要耕种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认识,理解工具改革在生产发展中的要点作用,从而培育学生运用唯心主义看法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供给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勇敢想象、数理剖析和创新性思想。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察看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剖析和解决。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建筑了大批的世界有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加强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课课时: 1.5 课时。

要点难点:要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赖于土地的两个不一样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公众暴乱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课建议:〔1〕由十二生肖的图片导入新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01.docx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01.docx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屮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英严重危害。

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代的农业经济,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学会运用各种史料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H标:通过学习,认识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和认识屮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木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一、“神农”的传说1.起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在七八千年前和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国家。

(3)“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___________ ,教导民众____________ 。

许多_ __________ 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地位(1)__________ 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小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教学构思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

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在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成立国之“本”。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然而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三、教学过程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观看《天仙配》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怎样的?2、这段视屏中的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3、小农经济的评价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

——宋范成大材料二人口增长,是古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汉朝开始,我国人口增长,是古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汉朝开始,我国有了全国人口统计数字。

汉朝到五代,人口数反复波动,但最高没有超过6000万。

宋朝因南方大规模开发,人口长期增长,数字已突破1亿。

明朝盛期约在1.2亿左右。

清朝康熙初,人口只有9000多万,经过一百多年,乾隆末年猛增至3亿,鸦片战争前夕更是突破4亿。

人口的激增,导致全国耕地紧缺。

面对人口膨胀的沉重压力,中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1)小农经济的积极意义(2)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四、概念1、“刀耕火种”:先清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播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
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学法指导:以利用时间和地点为线索梳理知识,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和工具的演进,以及
主要的水利工程。

通过阅读教材第三、四小节,了解中国古代的赋役和土地制度。

通过事例,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
的国家。

2、“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
(“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许多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
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农业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
中国古代的社会和。

中国古代的重大成就,都是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思考探究1:
古代圣王传说中“神农氏”有显赫地位,这说明了
A、远古时代人们已认识到农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B、远古时代人们缺乏科学常识,盲目崇拜英雄人物
C、神农氏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同时代的“圣王”
D、神农氏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开创者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
演进(生产力)
*1、演进过程:
①中国农业经历了“”的原始阶段。

②在时期,中国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火耕水耨nòu)。

“以牛田”(即牛耕)和铁器的使用:(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在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秦国“以牛田”,所以国富民强。

④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便于中耕的和便于收割的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改进。

⑤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经被取代。

——这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便于的普及,也有利于的开垦。

○6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2、认识:
农业的进步,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思考探究2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共
同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思考探究3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这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
1、“泰半之赋”:时代,农民要将收成的上缴国家。

2、徭役:是古代王朝民众承担的劳动。

(古代农民对专制王朝承担的主要义务有缴纳赋税、服徭役和兵役等)
3、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导致正常的遭到破坏,引发,成为
和的直接原因。

农业税退出历史
2018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兴修水利
主要史实:
①大禹是传说中的英雄。

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为主的建设。

②时期,水利事业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

主持的工程和主持的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③代,水利也有比较好的发展。

农民创造了一种“”,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地区。

④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东汉)。

⑤代,有官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⑥灌溉工具:
、、、。

思考探究4
你认为促进中国农业进步的因素有哪些?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又是什么?
【时空连线】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石,长期以来这种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占据着无可争辩的主导地位,时光荏苒,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种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消灭了小农经济,但农业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今天的土地流转,我们党时刻关注农业,到2018年中央已连续六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锁定“三农”。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农村市场成为我国企业的避风港,一系列的下乡活动,拉动了内需。

农业又一次成为了共和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课堂小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
3.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了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
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5.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
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
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
女遭遇的同情
6.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
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7.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
C、生产工具的革新
D、社会矛盾的缓和
8.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

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占主导地位
9.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修建工程
B、通过老百姓的服力役的方式
C、花钱招募工人
D、有专门的匠户从事这些大型建筑
10.基本解除黄河水患的是()
A、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B、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C、东汉的王景治河
D、治河专篇《河渠书》的指导作用二.材料解析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1-5 DBBBA 6-10 CABBC
(1)牛耕技术。

(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或自耕农经济)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

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③优越的自
然环境。

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只要答对两点就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