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教案-课题3、制取氧气(二) 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在进入《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包括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欲望。

然而,由于制取氧气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优秀教案第2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优秀教案第2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两课时)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回答]1.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瓶气体中,若木条能够复燃,证明此瓶气体是氧气。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学生思考][投影]展示P36图2—17和图2—18。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1.在图2—17和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讨论)……[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1.图2—17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塞子(带导管)、水槽、集气瓶。

图2—18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塞子(带导管)、水槽、集气瓶。

2.左边是气体发生装置,右边是气体收集装置。

3.把一试管塞紧塞子,塞子中央行导管,导管的另一端放进盛水的烧杯是,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

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装置漏气。

4.因为氧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按下来我们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

[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行药口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

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火酒精灯。

(思考:如果光熄火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思考:为什么?)8.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那加少量水。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装置制取氧气,并能进行氧气的检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氧气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要点。

2.氧气检验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反应物,进行反应。

收集氧气。

检验氧气。

3.讲解氧气检验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四、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一节课。

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3.学生对氧气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教案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教案

课时计划授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题目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2、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2、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附案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探究四:如何检验、验满氧气?复习提问:如何检验氧气?如果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验满?教师归纳总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排水法收集时,当水中出现大气泡,说明气体已满;探究五: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观察教师演示边提问边讲解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3、加热时要注意什么?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5、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归纳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固定试管、瓶装水3、给试管加热4、收集气体5、移开导管6、停止加热强调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先后次序老师好学生回答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验满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思考回答问题仔细观察体会说出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12135复习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及时巩固,加深印象课时计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附案教学过程实验探究请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两瓶氧气(两种收集方法都用,并验满)板书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归纳与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考虑哪些问题?药品选择考虑哪些因素?装置选择考虑什么?收集方法考虑什么?完成思考题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注意的回答51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合作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2.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其可能的错误操作是( )
A.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C.试管口稍微向上倾斜了D.先熄灭酒精灯,后拿出导气管
3.某同学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中没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无关的原因是( )
A.没用砂纸擦净表面的漆或锈B.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回顾课题2中的实验,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当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满氧气时,氧气会从瓶口逸出,只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只要看到瓶口出现较大的气泡,表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答案。
常温分解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
长颈漏斗下端要
知识点3氧气的性质实验
问题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播放常见的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引起学生思考、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
固体
加热
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下列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问题1:哪些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哪些方法适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
问题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课题
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之后的一个实践活动。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提高氧气的产量和纯度。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
小结:让学生回忆三战得出的结论,由此引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回忆课堂所学,总结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催化剂
学生了解生活,开拓知识面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随堂检测: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完成课堂习题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知识,检查课堂效果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从学生感兴趣的角色扮演出发,视频引起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活动。
新授:
探究问题一:化学反应速率之战
〔演示实验〕教师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二氧化锰的作用
观察加入二氧化锰前后的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也为后面的实验做好铺垫
探究问题二:化学性质之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2.过程和方法:
学习,体验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法
仪器、药品
1、试管、烧杯、托盘天平、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引用“英雄”和“魔鬼”这两个角色,再结合《生活大爆炸》中的大象牙膏实验视频。
进行角色代入,被实验吸引,急于探究原因
布置课外拓展作业
学生讨论,阅读资料,课后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对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本教学案例以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作业小结等环节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详细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教学内容。在经历了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后,学生已具备了氧气的化学性质知识,并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常见方法有了初步了解。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的认知不足,导致实验效果和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急救、潜水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引入,如用氧气救治病人、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强等,激发学生学习制取氧气的兴趣。
2.创设实验情境,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让学生观察氧气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收集氧气。
3.利用多媒体展示制取氧气的微观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选择这种药品制取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确保安全?”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展示优学派课后作业情况
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察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条件上有MnO2,是否参与反应?
微课:了解催化剂
小组合作,通过实验验证:MnO2能改变反应速率及MnO2化学性质不变
通过视频展示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学以致用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上课
课前三分钟讲解上节课的课后作业
回顾高锰酸钾、氯
酸钾制氧气过程
新课导入分组实验制取氧气微课:催化剂了解催化剂
合作探究验证“一变”
“两不变”
利用优学派平台
发当堂练习
当堂检测下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3制取氧气(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3制取氧气(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并动手制取氧气。

能力目标: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收集等基本实验操作。

情感目标: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和基本操作。

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规范性。

三、【教学用品】实验仪器:试管、橡胶塞、导气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实验药品及用品:、木炭、铁丝、棉花、木条、火柴、高锰酸钾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PPT六、【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阅读教材,了解下列重点知识)1、什么是催化剂?什么是催化作用?2、什么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何区别?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三种?(二)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我们知道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还能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三)新课学习2、分解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溶液。

【演示实验】[实验2—5]过氧化水 + 氧气H2O2H2O O2【设问】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演示实验】[实验2—6]【课件展示】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胆矾溶液)、氧化铁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具有催化作用。

3、加热氯酸钾(KClO3,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固体)的混合物制氧气。

氯化钾 + 氧气KClO2【学生交流】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讨论】反应物只有一种,反应前后物质的种数不同。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2.学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锡水槽、锌片、洗涤瓶、漏斗、蜡烛、试管、橡皮塞、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理论讲解1. 氧气的制取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两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法和工业法。

实验法制取氧气实验法制取氧气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实验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其中的原理。

工业法制取氧气工业法制取氧气是通过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常见的工业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第三步: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第四步:实验探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并完成实验记录。

第五步:实验结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第六步: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制取氧气的实际应用,例如氧气的燃烧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

八、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课时的内容,并思考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以上就是本课时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药品:高锰酸钾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教学过程:【预习案】: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常采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KMnO4是一种色的体,H 2O2是一种色的体,MnO2是一种色的体。

【教学案】: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呈现:KMnO4的外观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问:O2应该怎样收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在讲授新知后,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我会巡回指导,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四)总结归纳
1.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实验操作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化实验技能
本案例注重实验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通过实验演示、分组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强调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增强安全意识。
5.反思与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本案例强调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评、互评。这种反思与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发现不足,促进全面发展。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具有梯度、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制取氧气的学习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氧气的应用实例,如潜水、登山等,让学生认识到氧气的重要性。同时,引入科学家们探索氧气制取方法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形成直观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doc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doc

课题 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课题分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分析水平和实验动手水平,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使用新知识。

3.教学流程图二、教案课题制取氧气授课人邓崧学校湖南省东安县紫溪中学教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学验技能;目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使用比较学习法;标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难点催化剂的概念教学分组实验探究法方法课前学生预习该课内容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对应教学图片和仪器仪器与分组提供:试管 5 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药品小木条、火柴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激趣(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导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入(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观后谈感受思考观看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氧气工业制法。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实(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个问题。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2、探讨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和验满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3、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4、学习根据实验要需要设计选择实验装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及选择方法;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实验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用到哪些仪器?连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哪些主要步骤?2、引入;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步骤,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问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1、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2、探讨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和验满的方法;3、探讨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4、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写出反应的表达式:⑵讨论:根据以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择哪一组药品?⑶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最好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而且生成物无污染;制取少量的氧气选择高锰酸钾。

2、探究活动二⑴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相关注意事项。

⑵提出问题:实验室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能用该发生装置吗?为什么?该如何改进?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引出固-液-不加热型的最简装置。

⑷分析固-液-不加热型的最简装置的优点和弊端,引出固-液-不加热型的长颈漏斗型装置。

⑸引导学生分析固-液-不加热型的长颈漏斗型装置的注意事项,总结其优点。

人教版氧气的制取(2)

人教版氧气的制取(2)

二氧化锰没有参加反应, 二氧化锰只是加快产生 氧气的作用
二氧化锰
结论:过氧化氢
水+氧气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
催化剂: 作用: 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特点: 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作用

想一想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比一比
上述反应都能生成氧气,根据提供的信息想一想,在实验室 里制取氧气,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你的选择是 1 。 为什么?
(3)用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为___________。
① A

②试

B

交流收获 优化新知
通过《再探氧气的制取》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课题3 再探氧气的制取
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资料介绍: (1)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 氧气和水,价格低廉。 (2)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 (3)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有可能会 发生爆炸。
如何选择最佳“原料”
药品的选择依据:
药品成本低 操作简单、安全 对环境不造成影响 节约能源 反应速率适中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看一看

【主要成分】过氧化氢

【含量规格】1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
—→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满?
思考并操作
知识的内在联 系
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和观察能 力
验证氧气的性质
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操作,观察现象
1、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
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
明确知识重点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及要求,培养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 学生归纳总结

知识的能力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氧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三、教学模式 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
MnO2
写出:过氧化氢 ——→ 水+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 —→
复习旧知 锰酸钾 + 二氧
化锰 + 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观察装置图

见 45—46 页实验活动 1
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并将试管固定 3、给试管加热
思考并回答 1、怎样证明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实 验操作能力和 严谨的科学态 度
培养学生注意
4、收集气体 5、移开导管 6、停止加热
4、为什么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不能马上收集气体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1、如何检验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
的性质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 3、加热 4、收集氧气 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人教版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2课时)

人教版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2课时)

人教版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2课时)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科目:初三化学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课型新课核心素养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验实验室制取的气体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本课是“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这个二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作为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启蒙课,学生应通过本课题学习初步建立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物质的制备有了一些零散的、局部的认识。

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都处在初级的阶段。

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和步骤,认识收集气体的方法;3.通过亲自观看现场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以及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观察、对比、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再分析、讨论、归纳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学生活动【回答】人潜入海底探险需要提供氧气供人呼吸。

工业上炼钢也需要氧气,燃烧更旺。

【回答】空气可以做原料,因为空气当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和氮气。

(引导实验)【回答】利用沸点不同。

【听课做笔记】【回答】1、加热高锰酸钾2、分解过氧化氢(双氧水)3、加热氯酸钾(事先预习)【回答】保存在棕色瓶中。

说明高锰酸钾见光易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操作注意点、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口答并操作
操作,观察现象
1、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复习旧知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明确知识重点及要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布置作业]整理完成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四、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
3、加热;
4、收集氧气;
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6、停止加热
五、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六、收集氧气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七、集气瓶验满的方法
八、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物融化溅落而炸裂瓶底。
[讲解]验证氧气的性质
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氧气的性质
写出:过氧化氢→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观察装置图
讨论回答P36讨论题
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向下略微倾斜
4、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
教学模式
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
[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并将试管固定
3、给试管加热
4、收集气体
5、移开导管
6、停止加热
[提问]
1、如何检验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