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两课时)从容说课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及分解反应。

[实验2�5]、[实验2�6]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同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然后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一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知道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同时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

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丁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

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在进入《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包括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欲望。

然而,由于制取氧气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4.教学反馈: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书面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氧气制取知识的掌握。
(1)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注重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操作步骤的描述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讨论。
2.讨论内容:讨论所选择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优缺点等。
3.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操作步骤等。
4.拓展阅读:推荐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1)阅读有关氧气制取方法的科普文章,了解不同制氧技术的发展历程;
(2)了解氧气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如细胞呼吸、有氧运动等;
(3)关注氧气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大气污染治理、水质净化等。
(2)新知识传授: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结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氧过程;
(3)实验操作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加强操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氧气的性质,总结制取原理;
(5)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题、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之后的一个实践活动。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提高氧气的产量和纯度。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说教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说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说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大成桥中学“五环自主”教学活动设计第课时总第个教学设计课题:制取氧气2备课人:唐艳华【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操作注意点、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教学准备】制取气体的各仪器【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教学预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二、探(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讨论交流】1.图2—14中使用了哪些的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气管等。

2.图中左半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右半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气体受热膨胀)。

4.加入高锰酸钾的试管中为何要放一小团棉花?以防固体高锰酸钾粉末冲入导管,导致阻塞。

5.按顺序装配仪器,铁夹要夹在离管口的1/3处,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水倒流至管底,使试管炸裂。

6.加热时为何要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破裂。

7.收集时要为何等气泡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开始出来的是空气,以防收集的氢气不纯。

8.在进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何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人,并使燃着的木炭和铁丝保持在集气瓶中央?以免物质燃烧时将瓶内氧气赶出,物质燃烧不充分,现象不明显;以防集气瓶炸裂。

9.收集氧气的方法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提问】如何大量制取氧气?【阅读】课本P38~P39三、展(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3、加热4、收集氧气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6、停止加热(二)、制取氧气注意事项(三)、收集氧气的方法:上排空气法、排水法(四)、集气瓶验满的方法四、练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6.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操作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实验中的一些细节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方面的经验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7.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如查阅资料、进行家庭小实验等,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直接输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通过展示氧气的应用实例,如潜水、医疗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来源及制取方法。
5.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要领。
2.氧气制取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4.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如登山、潜水等,引入氧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4.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强调实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现象:
编号
现象
原因
1
木条不复燃
没有氧气放出
2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时能分解出氧气
3
木条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4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不能分解出氧气
结论:
过氧化氢 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结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观察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5分钟
该“活动与探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首先让学生填写表格,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化学
课时:1
总课时数: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
【跟踪练习2】
1·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答】该反应由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其它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所以应选A项。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
(3)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实验探究3】
【教师】呈现实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视频。
【师生总结】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C错误;
D.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要把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故D正确。
故选:C。
☆知识2:反应类型
【教师】呈现PPT。
【归纳总结】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
(4)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实验探究2】
【教师】呈现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视频。
【师生总结】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3、催化剂
(1)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5)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实验法
教学准备
铁架台,大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火柴,酒精灯。




一.氧气的制取.
[引言]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及反应原理,今天,同学们就自己动手来操作一下.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板书>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下面请同学们在回忆一下,制取氧气都有那些步骤(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强调)
4.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怎样检查)
2).装药品(固体药品怎么装?)
3).固定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什么部位,试管口应怎样)
4).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这一准备工作同学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因为我们前面学过MnO2具有催化作用,产物中生成的MnO2,它会加快反应速率,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同学们就会收不到足够的氧气)
5).加热(首先应怎样?)
6).收集气体(什么情况下开始收集?我们今天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两瓶用排水法收集用来做氧气的性质实验,另一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来验满)
7).撤出导管,移开酒精灯(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师>.氧气收集完了,首先我们来做氧气的验满实验,那怎样验满氧气呢?
<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2.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根梗,点燃火柴梗,待火柴梗临近燃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留有少量水).因为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如果粘在瓶底,会使集气瓶破裂.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现象并做记录.
教后修改
板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
教学反思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三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三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氮气
除去二氧化碳
空气
干燥
降温
空气
加压
升温-196℃
液态空气
液态氧
升温-183℃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三 练习:
1)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焊 接处金属与金属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高温下被 氧气氧化除去。这三种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2)从液态空气、高锰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制氧气时,各物质发生的是 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3)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 燃?为什么? [作业]《基础训练册》P22-23 教研建议:
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第二课时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
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
氧气
实用文档
教学后记:
精品文档
35400 8A48 詈- 32275 7E13 縓 33614 834E 荎 E3"31828 7C54 籔^e36378 8E1A 踚^Y$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2021 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三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
课题 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1、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1.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二)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二、学习新课(一)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2—5内容)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②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并概括实验实验现象)2、提问:(1)交代什么是反应物,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2)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以有也可以无呢?总结: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反应物必须存在。

而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即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水平,指导他们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交流、互助。
4.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在装置选择、实验操作细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氧气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巩固与拓展:
-学生完成实验Leabharlann 告,撰写实验现象和结论。-针对不同装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拓展思维。
-讨论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重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4.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I)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等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

氧气可用
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用于火箭的发射等等。

上节课,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二、推进新课
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法: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属于物理变化,因为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参照教材37页图2-14,引导学生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课件展示]实验2-5内容
师: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什么气体?
生:氧气。

师:对!生成了什么?
生: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实验2-5的另一项内容。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分析]①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②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③加热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④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结论]实验室可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或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有二氧化锰时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时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一种反应物,还是起别的作用呢?
[实验]待上述实验④中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又会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

[结论]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提示: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还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分析]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过滤、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提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分析]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小结]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分析]通过上面的实验可知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反应物,而是一种催化剂。

如果我们要把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用文字表示出来,二氧化锰应写在什么位置呢?
师: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如:
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分析]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事实上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

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过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这个实验下一课我们专门安排实验探究。

2.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氯酸钾也可以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

请同学们用文字表达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3.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氧气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回答]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而上述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讨论]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订正。

师:总结
1.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2.可以从形式上进行比较。

化合反应:A +B ―→AB
分解反应:AB ―→A+B
课题3 制 取 氧 气
第1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3.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4.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时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和熟悉的物质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明确氧气制取时的注意事项。

此外,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4623 873F 蜿| 39703 9B17 鬗T.40150 9CD6 鳖.31051 794B 祋-{28456 6F28 漨 35238 89A6 覦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