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答题卡)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4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4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B D C B C A B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18 19 20答案B D B C B C D A A D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D D B C B C D A C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题号31 32 33 34 35答案 B B B B A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1)名称:郡县制(1分);意义: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2分)(2)制度:郡国并行制(1分);消极影响:地方权力不断增大,威胁中央集权;容易导致王国叛乱,引发战争。

(1分,任答1点即可)(3)时间:元朝(1分);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2分)(4)基本趋势: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发展和完善。

(1分)根本目的: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的统治。

(1分)37.(10分)(1)背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

(3分)(2)事件:遵义会议(1分);“舵手”指: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1分);“胜利向前”指: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1分)(3))A: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B: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2分)(4)精神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四、问答题:(10分)38.(1)《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台湾军民掀起反割斗争;抗战胜利。

【精选】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精选】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满分:100分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致于自立为国君。

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候,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B. 郡县制的出现 C.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3.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B .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C .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 .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4.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立嫡以长不以贤”D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考场: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附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附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附答案)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 2、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3、《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夏商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社会秩序 C、风俗 D、贡赋 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中央集权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 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全国文字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制度法令的统一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1页(共6页) 7、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弟。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

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8、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

蚌埠二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90分钟,共计100分。

2.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卷相应栏目中作答,否则不予计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 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 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 D.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3. 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A.①丞相②三司使③军机大臣B.①丞相②转运使③枢密使C.①御史大夫②三司使③内阁大学士D.①御史大夫②转运使③内阁大学士4. “常态的情况下,他们(中国古代农民)是政治的莫名其妙的观众和国家权力的俯首帖耳的受众,表现出的是低调的集体意识和政治意识。

”古代中国农民对政治“低调”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阶级严酷统治镇压的结果B.小农自然经济的影响C.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D.佛教、道教长期熏染的结果5. 唐代郑熊《番禺杂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

人与交易,多得异物。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又载,“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鬼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官府逐步放松对市的管制C.唐代的市已有了突破性发展D.明代的坊市界限开始消失6. 刘石吉在《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一文中指出: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全文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精选全文,可以编辑修改文字!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

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约)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

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

《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

安徽省2017年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安徽省2017年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安徽省2017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3、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君主专制的加强4、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丞相 B.在中央设内阁C.创设八旗制度 D.设军机处5、中国古代选官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C. 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10、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弱是因为专制主义A.对维护社会安定已经不起作用 B.妨碍社会进步C.已经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D.使得地方割据日益严重11、下列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晚开放为商埠的是()A.南京 B.厦门C.天津 D.杭州12、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划定使馆界④在通商口岸设厂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1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B.割地、赔款和开埠C.英国、法国和日本 D.损害中国关税自主权14、林肯总统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问题征询意见,结果7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总统在宣布会议结果时却说:“7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

2017年上期高一历史试题以及答案

2017年上期高一历史试题以及答案

2017年上期高一历史试题A BC D2、下列能反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的是A.日出而作,日入而息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C.男耕女织、自给自足D.厚往薄来,倍偿其价3、1912~1919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其原因有①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4、1487年,一个航海家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遇到大风,失去控制,随风向南飘了13天不见陆地。

当风力缓和下来时,他让船队向东方航行。

不久他发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了非洲南端而进入了印度洋。

由于船员筋疲力尽,掉船回去。

在归途中,他们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这个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玛C.哥伦布D.麦哲伦5、17世纪,荷兰商船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使荷兰人获得下列哪一称谓?A.无敌舰队B.日不落帝国C.海上马车夫D.世界工厂6、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汉阳铁厂D.发昌机器厂7、清朝对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它们的共同影响有①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②延缓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提高了棉纱产量并引起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发明创造,成为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的发明是A.飞梭B.珍妮机C.骡机D.蒸汽机9、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时间是A.15世纪中期B.16世纪中期C.17世纪中期D.18世纪中期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度C.实行生产责任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1、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并因此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这种现象被称为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光荣革命D.工业革命12、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之后?A.新航路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13、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A.曾国藩B.奕䜣C.左宗棠D.李鸿章1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①电的广泛使用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③化学工业的发展④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②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③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④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属于第二次工业在交通运输领域革新的是①内燃机车②内燃机驱动的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7、下列不属于“大跃进”表现的是A.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B.《人民日报》登载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等口号D.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18、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的是A.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C.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D.大庆油田19、下列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的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七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20、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历史事件是A.管仲改革B.初税亩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21、两汉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机械耕作22、由于商业的发展,宋朝出现了数十座较大市镇,下列不属于当时四大商业名镇的是A.汉口镇B.佛山镇C.景德镇D.松江镇23、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是A.小商品经济B.商周农业C.小手工业经济D.小农经济24、下列是精美青铜器的代表是A.商四羊方尊B.汉素纱单衣C.唐三彩D.宋孩儿枕25、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黄帝B. 尧、舜C. 禹、启D. 伏羲、女娲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奖赏功臣B. 拱卫王室C. 发展经济D. 加强统治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C. 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D.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4. 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 刀币B. 布币C. 圆形方孔钱D. 贝币6. 西汉初期实行的“无为而治”政策,主要是基于()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7.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魏、蜀、吴三国建立9.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D.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1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迁都洛阳②推行汉化政策③实行均田制④采用汉族官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涿郡D. 余杭12.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B.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C.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13.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14.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藩镇割据D. 宦官专权15.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A. 海河流域B. 淮河流域C. 长江流域D. 珠江流域1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消除了地方割据实力物质基础的是()A. 杯酒释兵权B. 收精兵C. 削实权D. 制钱谷17.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分封制18.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实行厂卫制度④八股取士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9.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是()A. 设立军机处B. 大兴文字狱C. 实行密折制度D. 设立南书房20.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 唐朝中期B. 北宋时期C. 南宋时期D. 元朝时期2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航海活动有重大意义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22.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 防范西方殖民入侵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2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A. 道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24. 被称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 《天工开物》B. 《农政全书》C. 《本草纲目》D. 《齐民要术》2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二、材料分析题(共3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历史必修1 1-11课)注意事项:1.本试卷答题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共37道小题。

2.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把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3.下列情形之一者,该题不能得分。

⑴答案超出边框者;⑵不在指定位置书写班级、姓名、考号者;⑶答案结构混乱者:不段落化、序号化;⑷字迹特别大、小、潦草者;⑸态度不认真,明显应付了事者;⑹卷面特别脏、褶皱者……第一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 D.士4.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右面“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5.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7.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2 图3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8.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9.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其中,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丞相③设置内阁④增设军机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11.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A.小国寡民B.长期混战C.文明程度高D.血缘关系密切12.雅典民主制实质上是A.奴隶主贵族的民主B.奴隶和平民表面上的民主C.所有公民的民主D.统治者推行独裁的工具13.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1页共6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2页共6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3页(共10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4页(共10页)---------------------------------------------装----------------------订-----------------------线--------------------------------------------A.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B.平民反对贵族的结果C.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D.奴隶主的自觉行为14.组织编写《民法大全》的罗马皇帝是A.屋大维B.戴克里先C.哈德良D.查士丁尼15.罗马共和国成立于A.公元前5世纪B.公元5世纪C.公元前6世纪中期D.公元前6世纪末16.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17.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具有革命意义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18.美国1787年宪法制宪原则出于下列哪位思想家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狄德罗19.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A.三权分立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C.允许奴隶存在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20.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政治权力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21.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2.法兰西共和政体确立的深远意义在于A.杜绝复辟势力B.推翻了帝制C.确立了民主政治D.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3.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7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7.11本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3.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

由此可知当时()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4.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

(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5.“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6.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

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60分。

)1.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禅让制.礼乐制D.郡县制2.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B.生产力的发展.诸侯争权夺利D.生产关系的变化3.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东、西D.广东、广西.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消灭六国B.制度创新.修筑长城D.严刑峻法6.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在咸阳为他们建造了新的宫殿把他们置于中央政府的监视之下。

秦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 ) A.集中全国优势人才资B.实现权力和社会财富均衡分配.促进咸阳经济发展D.全面推行郡县制,巩固秦统治7.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官职互相制约.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8.《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科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科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试卷(范围:必修一第1~12课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0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取答案一律填涂到答题卡上。

)1.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专制王权影响 B.家族宗法观念 C.男尊女卑思想 D.个人主义心理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

”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3.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郡国并行制4.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

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A.反映了社会的变革 B.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C.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D.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5.《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B.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C.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6.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监察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立法权7.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江西省安义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CCDAD 6-10、DCCAD 11-15、DBBAB 16-20、BCBAA 21-25、ADACD 26-30、BBADD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2分)
31.(1)①公民大会。

(2分)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
审议、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分)
②议会。

(2分)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

(2分)
③皇帝。

(2分)理由:君主专制政体下,皇权至上,皇帝个人独裁。

(2分)
(2)特点:专制独裁。

(2分)
表现: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唐朝出现藩镇割据;明朝废除丞相,
清朝设立军机处。

(8分。


32.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

(2分)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分)
(3)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
压制人才。

(2分)
(4)科举制度(2分),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
于打破特权垄断(2分),扩大官吏来源(2分),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2分)。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
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分)(如答到促进文化发展也可
给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总分)
(5)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
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4分)。

2017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

2017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

2017-2018年段高一年上学期历史科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D.秦灭六国统一中国3.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

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司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

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

”该学者旨在说明 (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久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5. 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

“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阔平民的长期斗争6.“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7.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17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17

2016--2017高一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将答案填写在历史答题卡上。

)1、《荀子•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反映周朝实行的制度是()A.内服制度B.外服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 周王——卿——诸侯——士 B。

周王——诸侯——大夫——士C. 周王——诸侯——士——大夫 D。

周王——大夫——士——卿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九卿制C.地方设立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4、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统治者()①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②他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③他创立的王朝是中国古代比较短命的朝代④他采取法家思想,统治残暴A.秦始皇B.汉高祖C.唐太宗D.明成祖5、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最早出现于()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6、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7、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 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8、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贵族集体统治B.全体国民投票表决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D.全体国民轮番而治高一学年历史试卷共六页第1页9、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2分,共60分。

)1. 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 巩固周王朝统治D.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2.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 制定各种律例B. 实行郡县制度C. 强化中央机构D. 建立各地宗庙3. 假设在唐太宗时期,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而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那么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4. 清朝赵翼有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皇袍便罢兵。

”与诗中相对应的宋太祖的措施不包括()。

A. “杯酒释兵权”B. 以枢密使分割宰相权力C. 三分禁军D. 设刺史防止地方势力过大5.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 西域都护B. 行中书省C. 宣政院D. 理藩院6. 下列关于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B.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C.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内阁制D. 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7.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 “唐朝,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1 / 11C. “龙生龙,凤生凤”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8.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 在古希腊的伯利克里时代,通过“抽签方式”任职的是()。

①公民大会的一员②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③执政官④法庭审判员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D. ②④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A.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 打破贵族世袭特权C. 以部落为单位选举D. 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11. 罗马法经历了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B. 体现了古代罗马民主政体的不断健全C. 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备D. 反映了古代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复杂12. 公元前452-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 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B. 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 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D. 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13. 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2 / 11A. 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都极力维护奴隶制C. 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D. 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14.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元里抗英B. 义和团运动C. 太平天国运动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5.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支付高额赔款B. 划定使馆区C. 外务部列六部之首D. 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帝16.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 真正触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 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的愿望D.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17.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此歌谣反映出()。

A. 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 天京变乱造成悲剧C. 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 天京陷落18. 孙中山在《太平天国战史序》中说道:“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这句话点明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 没有制定纲领来领导革命C. 没有发动农民积极参加革命D. 没有取得英法等国家的援助19.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 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 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 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20.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材料中“深刻且持3 / 11久的印记”主要指()。

A. 完成了国家统一B.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修筑了万里长城D. 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21.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22.《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B. “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C. 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D.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23.下列现象在中国近代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英国人到上海租界居住②在杭州出现外国商人开设工厂③五色旗在南京街头飘扬④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德国军队驻守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③②④D. ④①②③24.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法国1875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

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必然D. 共和制确定不适合法国国情25. 下列关于宰相、议会地位的表述,哪几项是符合德意志帝国的()。

①宰相对国家元首负责②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宰相③宰相对议会负责④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政府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 / 1126.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

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A. 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B. 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C. 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D. 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27. 关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871年春颁行B. 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全部权力C. 它规定皇帝任命宰相D. 它规定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28.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 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B. 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 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D. 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29. “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

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中国30.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与华民交涉诉讼一款……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上述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 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B. 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C.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40分。

)31.纵观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史,可以窥探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7世纪至19世纪)5 / 11材料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

……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6 / 11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召开,南京参议院的十七省代表投票,每省一票,袁世凯以全票当选,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

——凤凰网《被误读了百年的袁世凯“窃国”》(1)据材料一和所学,判断图2、图3首先出现的朝代,并指出由图1到图3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2)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体制”及其特征。

(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民国政府采用了近代西方何种政体方案?并指出在《临时约法》中为预防袁世凯权力膨胀而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8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21至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一亿元以上,相当于当时银货流通总额的五分之一。

平均每年流出500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到19 世纪30年代后期,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

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因而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60%的赋税。

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为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甚至清朝宫廷内部7 / 11也有吸食鸦片者。

——选自费正清著,傅光明译《观察中国》材料二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材料三亲身参加革命洗礼的林伯渠同志曾感慨而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