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通过脂肪酸受体CD36靶定转移起始细胞
近100分的Nature顶级子刊重磅综述揭秘这个研究热点!快收藏!
近100分的Nature顶级子刊重磅综述揭秘这个研究热点!快收藏!近百分重磅综述本文首发于君莲书院,扫码入群抢先体验,第一时间学习前沿热点,高分综述。
非编码RNA在近几年最为火爆,从miRNA到lncRNA,再到circRNA,一直都是热潮。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lncRNA的基因调控和生物学功能。
该综述由中科院陈玲玲教授和西班牙纳瓦拉大学Maite Huarte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于今年2月份发表在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94.444分)上,截至10月23日该文已被引用147次(数据来源:PubMed)。
作者指出过去十年积累的证据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s)广泛表达并在基因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最近的研究已经开始揭示lncRNAs的生物发生与mRNAs的不同之处,并与其特定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相关。
lncRNAs根据其定位及其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可以调节染色质功能,调节无膜核体的组装和功能,改变细胞质mRNAs的稳定性和翻译,干扰信号通路。
其中许多功能最终会在不同的生物学和生理病理学环境中影响基因表达。
组织特异性和条件特异性表达模式表明lncRNAs是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并为临床靶向它们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这篇综述中,研究人员讨论了lncRNA 的生物发生机制、在转录、转录后和其他基因调控模式中的定位和功能,以及它们潜在的治疗应用。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前言基因组被广泛转录并产生数千个lncRNAs,它们被定义为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不能翻译成功能性蛋白质。
这一宽泛的定义涵盖了一个巨大且高度异质的转录物集合,这些转录物在其生物成因和基因组起源上存在差异。
来自人类基因编码的统计数据表明,人类基因组包含16000多个lncRNAs,但其他估计超过100000个人类lncRNAs。
这些主要包括RNA聚合酶II(Pol II)转录的lncRNAs,也包括其他RNA聚合酶转录的lncRNAs;基因间区的lncRNAs (lincRNAs)以及与其他基因重叠的正反义转录本。
心肌代谢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
心肌代谢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邱英茹【摘要】Chronic heart failure is a complex and severe clinical syndrome.Although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for heart failure has improved in the past 20 years by advances in treatment,these rates still remain at low levels.The mortality rate of heart failure remains at approximately30%within 5 years of diagnosis.Therefore researchers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for heart failure. With increasing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myocardial metabolic remodeling is recognized a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rtfailure.However,how to regulate 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is limited.In this review,we will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yocardial metabolic remodeling and the progression of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尽管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在过去20年有所改善;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大约30%的心力衰竭患者在被诊断的5年内死亡,因此,人们不断地探索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心肌代谢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被重视;但目前对如何调节心肌能量代谢认识有限.现对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代谢重构的特点及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5页(P205-209)【关键词】心力衰竭;代谢重构;靶向治疗【作者】邱英茹【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发生了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损害心室的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供血需求的一种综合征。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缺陷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缺陷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刘静,江蕾,曹红娣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南京210003摘要:肾脏是体内具有高代谢率的器官之一,能量代谢是维持肾单位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应激环境中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更容易发生代谢重编程,由于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营养感知通路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脂肪酸β氧化(FAO)转变为糖酵解。
尽管糖酵解增强可弥补能量消耗,但持续的FAO受抑和糖酵解增强可引起炎症、脂质堆积和纤维化。
早期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恢复FAO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能量代谢;脂肪酸氧化;脂质堆积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4.022中图分类号:R6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4-0092-04肾脏作为体内具有高代谢率的器官之一,任何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均伴有能量代谢异常,可导致细胞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磷酸化受损。
脂肪酸是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中产生能量代谢途径的基本底物。
脂肪酸β氧化(FAO)是维持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能量代谢方式。
胞外脂肪酸以白蛋白相关的内吞或CD36分子介导的转运进入细胞,胞内甘油三酯经脂肪酶催化和胞膜磷脂经磷脂酶A2(PLA2)催化可产生脂肪酸,经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和CPT2的肉碱穿梭机制,以脂酰辅酶A的形式转运至线粒体,继之进行β氧化,经脱氢、氧化等步骤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此过程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的转录调控[1]。
SREBP主要促进脂肪酸、磷脂和甘油三酯的合成。
PPARα的调控范围较广,涉及几乎所有的脂肪酸转运和β氧化的酶。
生理状态下,脂肪酸的摄取、氧化和合成呈现动态平衡从而避免细胞内脂质的堆积。
正常分化细胞主要依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供能,而多数癌细胞则依赖糖酵解的方式为自身代谢供能,被称为瓦伯格效应。
脂肪酸移位酶FAT/CD36转运长链脂肪酸研究进展
用 下水 解形 成 的游 离脂肪 酸并 运输 到其 他组 织 。
通 常情 况下 , L C F As 进 入 细 胞 的 过程 可 以归 纳 为 以下几 步 : 首先 , 血 液 中的脂 肪 酸与 其 结合 的 白蛋 白脱 离 , 其次 , 通 过扩 散 的方式 移动 到 膜 表面 并 与膜
表 面 的受 体 结合 或 直 接 插 入 到 脂 质 双 分 子 层 中 , 插 入 到脂质 双 分子层 中的脂 肪酸 通过 翻 转 的形 式 与其
脱 离后进 人 到胞 内进 行 代 谢 , 这 种 脂 肪 酸 进 入 细 胞 的方 式 主要依 赖 与膜 内外脂 肪 酸 的浓 度 差 。而 与膜 蛋 白结合 的脂 肪 酸在 一些脂 肪 酸转 运 体 的帮 助下 进
分布 在 细胞 膜 上 的二 次跨 膜糖 蛋 白, 对长链 脂 肪 酸 的 转运 具 有 重要 作 用。论 文 对 F AT / C D3 6的结 构 、 转 运
长链 脂肪 酸的机 制 以及 其表 达调控 进 行综 述 , 有 助 于更好 的 了解 L C F As 作 为 重要 营 养 物质 的跨 膜 转 运 , 以
(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 与技术学院 , 辽 宁省 糖 脂 代谢 研 究 重 点 实 验 室 ,辽 宁 大 连 1 1 6 6 2 2 )
摘 要 : 机 体 对长链 脂 肪酸 (L C F As ) 的摄 取 是 细胞 利 用和 调 节 脂肪 酸代 谢 的 重要 环 节 , 其 中绝 大 多数
L C F As 通 过 一 系列 膜 转 运 蛋 白介 导 的 摄 取 作 用 进 入 细 胞 内进 行 代 谢 。 脂 肪 酸 移 位 酶 ( F AT / C D3 6 ) 是 一 种
及 代 谢 综 合 症 时 LCF As经 由 FAT/ C D3 6引 发 的 发 病 机 制 。
脂肪酸转运体CD36在肿瘤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脂肪酸转运体CD36在肿瘤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张倩,丁牧遥,袁胜涛,孙立(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9)摘要: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属于B类清道夫受体家族(SR-B2),也被称为脂肪酸转运体(FAT)。
CD36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广泛表达,因其胞外结构域能与多种配体相互作用,从而在免疫反应、炎症、血管生成、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肿瘤领域,CD36在肿瘤细胞膜上有高表达现象,且通过不同机制影响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
当CD36与其配体[如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长链脂肪酸(LCFA)、Toll样受体、胶原蛋白等]结合后,介导了信号传导,在肿瘤的侵袭转移、免疫调节、耐药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CD36还在肿瘤相关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上有所表达,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同的作用。
目前,CD36已被提议作为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不良的指标。
基于已有的研究报道,本文将对CD36的结构、组织分布、相关配体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它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影响过程和机制,以期为靶向CD36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脂肪酸转运体;白细胞分化抗原36;脂质代谢;血小板反应蛋白-1;长链脂肪酸;肿瘤Research progress of fatty acid translocase CD36in cancer progressionZhang Qian,Ding Muyao,Yuan Shengtao,Sun Li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Drug Screening,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9,Ji‑angsu,ChinaAbstract: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CD36)belongs to the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2(SR-B2)and is also known as 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is a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and widely expressed in multiple cell types.Because its extracellular domain interacts with diverse ligands,CD36plays a key role in immunity,inflammation,angiogenesis,lipid metabolism and so on.In the field of cancer,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D36is highly expressed in some tumor cells and has an effect on the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through different mechanisms.Especially when CD36and its ligands [such as thrombospondin-1(TSP-1),long chain fatty acid(LCFA),Toll-like receptors,collagen,etc.]are combined,it mediates the signaling pathway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 tumor metastasis,tumor immunity,drug resistance and other process.In addition,CD36is also expressed in tumor-associated stromal cells and immune cells and plays a different role in cancer progression.Currently,CD36has been proposed as a biomarker in various types of tumors and indicates the poor prognos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ructure,tissue distribution and ligands of CD36,and further discusses its effects and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types of tumors,in order to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tumor drugs targeting CD36.Key words:Fatty acid translocase;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Lipid metabolism;Thrombospondin-1;Long chain fatty acid;Tumor1引言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讨成为研发抗肿瘤药物的关键。
Nature子刊:T细胞通过外泌体转移DNA起始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反应
Nature子刊:T细胞通过外泌体转移DNA起始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反应大昌华嘉Particle Metrix,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西班牙研究人员最新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对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反应早期阶段有关免疫系统防御的机制。
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早期阶段开始的细胞过程,并解释了免疫系统的不同细胞群如何交流以对病原体产生有效反应。
CNIC研究人员证明,纳米囊泡中含有的线粒体DNA会激活受体细胞的警觉状态,从而激活抗病毒遗传程序。
这些称为外泌体的纳米囊泡由T淋巴细胞产生,并通过细胞间接触被树突细胞吸收。
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需要T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特别是树突细胞之间通过免疫突触的形成进行特异性物理相互作用。
在此过程中,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配体接触和外泌体的转移交换信息。
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突触如何激活T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途径;相反,树突细胞接收的信号的特性和效果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该研究由Francisco Sánchez-Madrid教授领导的小组进行,该小组是CNIC细胞间通讯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Prince Princesa医院的免疫学服务负责人,以及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免疫学教授。
在以前的工作中,该小组证明T细胞可以在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将外泌体转移到树突细胞。
Sánchez Madrid教授解释说,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小组描述了这些纳米囊泡如何“转运线粒体来源的DNA和蛋白质”。
该研究揭示线粒体组分被导向T细胞中的内体系统,在胞内体中外泌体形成并随后分泌,证明了内体和线粒体区室之间的紧密关系。
纳米膜泡中存在的DNA“直接负责通过cGAS/STING途径增加抗病毒基因的表达,从而检测到细胞核外的DNA。
”正如研究作者Daniel T orralba所解释的那样,“进口的DNA可以作为一种警报,触发免疫系统激活抗病毒反应。
脂肪细胞分化和代谢的调控机制
脂肪细胞分化和代谢的调控机制人类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着分布不同的任务,其中,脂肪细胞作为能源储备的细胞,也具有其他生理功能。
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被研究者们视为重要的体脂代谢调控机制,它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从脂肪细胞分化和代谢两方面着手,探讨它们的调控机制。
一、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脂肪细胞分化是由分化因子调控的一系列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子是PPARγ和C/EBPα。
1. PPARγ的作用PPARγ是脂肪细胞分化的主要转录因子,它是一种核受体,可以结合到靶基因的PPRE区域,作用于转录起始位点,从而诱导脂肪细胞分化。
同时,PPARγ也是脂肪酸调控的重要因素。
在细胞中,PPARγ可以结合FABP4和CD36等脂肪酸转运蛋白,促进脂肪酸的摄取。
此外,PPARγ还能够参与到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中,从而促进三酰甘油的分解。
2. C/EBPα的作用C/EBPα是脂肪细胞分化的另一个重要转录因子。
C/EBPα的表达水平在脂肪细胞分化初期会逐渐上升,最终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完成。
此外,C/EBPα也能够诱导FABP4和CD36等脂肪酸转运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脂肪酸的摄取和代谢。
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还涉及到Wnt、SREBP和TGF-β等家族的信号转导通路。
在不同的时间点,这些通路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也各不相同。
二、脂肪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1. β-氧化过程的调控β-氧化是脂肪酸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三酰甘油分解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β-氧化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亚细胞定位。
在线粒体内,脂肪酸需要先进入线粒体,被β-氧化酶所催化。
因此线粒体的数量和质量也影响着β-氧化的速率。
肌肉中,训练可以增加线粒体数量,从而促进脂肪酸的摄取和β-氧化。
此外,β-氧化的速率还受到内质网、细胞质中脂肪酰辅酶A水平和酒石酸循环的影响。
2. 脂肪酸摄取过程的调控脂肪酸的摄取受到肠道吸收和血液循环的影响,由此也影响着脂肪细胞内脂肪酸的存储量。
肝脏脂质沉积四条通路的经典分子表达
肝脏脂质沉积四条通路的经典分子表达肝脏脂质沉积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肝脏是体内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在正常情况下负责合成、分解和储存脂质物质,以维持体内的能量平衡。
然而,当脂质代谢失衡时,脂质在肝脏中积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脂肪肝可进一步演变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本文将介绍四条经典的肝脏脂质沉积通路的分子表达。
1.脂肪酸摄取和运输通路脂肪酸作为重要的能量源,需要通过脂肪酸摄取和运输通路被带入肝脏。
在细胞膜上的CD36和脂蛋白受体介导了外源性脂肪酸的摄取。
此外,肝细胞表面的浮游脂蛋白(apoB100)介导了脂质富含的非酯化蛋白质的摄取。
脂肪酸进入肝脏后,通过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s)和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被运输到内质网,并进一步转运到线粒体中进行氧化代谢。
2.脂质合成通路在肝脏细胞中,脂质合成通路主要发生在内质网和线粒体中。
内质网上的甘油磷酸酰转移酶(GPAT)和甘油-3-磷酸酰丙醇磷酸鸟苷转移酶(AGPAT)催化脂肪酸的合成。
线粒体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催化乙酰辅酶A转化为胆固醇和过氧化物酶(CYP2E1)催化乙酰辅酶A转化为活跃氧(ROS)。
脂质合成通路的调节主要通过转录因子SREBP-1c和SREBP-2的激活来实现,它们可以促进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
3.脂质氧化通路脂质氧化是脂质代谢的重要过程,其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
脂肪酸在线粒体的内膜上通过β-氧化和三羧酸循环逐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丰富的ATP、NADH和FADH2。
脂质氧化通路受到转录因子PPARα和AMPK的调节,它们可以促进脂质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脂质合成和炎症反应。
4.脂质转运和排泄通路在脂质代谢过程中,肝脏细胞通过特定的脂质转运蛋白和胆汁酸合成通路将脂质转运和排泄到胆囊中,最终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胆固醇酯化酶(ACAT)催化胆固醇酯化为胆固醇酯,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s)和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DR2)介导胆固醇、脂质和胆汁酸的转运。
脂肪酸转位酶(CD3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脂肪酸转位酶(CD3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张峰;于琴琴;冯帆【期刊名称】《肠外与肠内营养》【年(卷),期】2024(31)1【摘要】目的:研究脂肪酸转位酶(CD36)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23例乳腺癌病人组织和45例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6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CD36表达的关系。
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无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
Kaplan-Meier法绘制乳腺癌病人不同CD36表达的无病生存曲线。
结果:123例乳腺癌组织中CD36阳性表达率为63.4%(78/123),45例正常癌旁组织CD36阳性表达率为24.4%(11/45),乳腺癌组织的CD36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P <0.001)。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CD36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
乳腺癌组织的CD36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水平高低相关(P <0.05),而与年龄、T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无关。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CD36表达是影响乳腺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Kaplan-Meier 无病生存曲线显示:CD36阳性表达组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 <0.05)。
结论:CD36的表达与与肿瘤细胞自身的增殖能力相关。
CD36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总页数】5页(P22-26)【作者】张峰;于琴琴;冯帆【作者单位】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乳腺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黄芪总黄酮抑制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脂肪酸转位酶和环氧化酶2表达2.骨骼肌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与胰岛素抵抗3.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4.脂肪酸合成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5.吡啶羧酸铬通过AMPK信号通路促进3T3-L1脂肪细胞脂肪酸转位酶CD36的转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36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CD36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者:刘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0期[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中进行性慢性炎症。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ox-LDL主要通过清道夫受体被巨噬细胞摄取,其中CD36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在人类中,肥胖患者中进行的尸检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包含的巨噬细胞上CD36受体表达增加。
直到最近,人们一直认为CD36是人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主要参与者。
然而,最近的研究挑战了这一信念,CD36表达下降的患者亚组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CD36受体;ox-LDL中图分类号:TP6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302-01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于首位。
它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动脉粥样硬化涉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动脉慢性炎症的多因素,进行性疾病。
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在血管壁中积聚吸收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形成泡沫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质膜受体参与ox-LDL的摄取。
当脂肪酸超负荷时,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
这些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
1 CD36受体,其结构和作用CD36属于B类清道夫受体,它是化学或氧化结合修饰的脂蛋白。
它是一种膜糖蛋白,质量为88kDa,由单一蛋白质链组成。
CD36存在于许多细胞的表面,如脂肪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和平滑肌细胞,树突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红细胞的造血前体。
它是一种具有独立能力的多功能受体,结合三大类配体(修饰磷脂,长链脂肪酸(LCFA)和含有血小板反应蛋白同系物结构域的蛋白质)其中包括:ox-LDL,氧化和带负电荷的磷脂,血小板反应蛋白,胶原,凋亡细胞,感染了疟原虫的红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外段。
2 CD36受体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过量摄取LCFA导致其在细胞中积累,导致脂毒性,其次导致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展,如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其后果如冠心病和缺血性中风。
FAT/CD36与骨骼肌脂肪酸转运
FAT/CD36与骨骼肌脂肪酸转运2007年4月第4卷第4期WorldHealthDigest常规胸穿存在一定的缺点,花费时间及精力多,一次抽液量不宜过大,否则有可能引起纵隔摆动和复张性肺水肿,多次穿刺增加感染机会和相关费用.参照文献资料",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水,由于其组织相容性好,管壁有一定张力,管壁内壁光滑不易堵塞,端口圆滑不易刺破胸膜,可以根据需要放胸水量及留取标本,且患者可以带管活动,易被患者接受.通过对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较常规胸穿抽液具有较大优越性.但因管腔较小,偶尔发生堵管现象,一般外接50ml注射器回抽即可解决,极少隋况下需更换引流导管,其缺点是不易放置引流高滞性胸水及分隔胸水.临床研究?参考文献[1】刘乾中,雷建平.中心静脉导管在中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03,25(1)256—257.[2】张翼.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01.[3】张缓,刘淑芹,陈玉凤等.一次性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器治疗中到大量渗出性胸水39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9):1051—1052.[4】聂清莲,都鹏,张世礼.反复多次抽放胸液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0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4,9(4):410.FA T/CD36与骨骼肌脂肪酸转运曾蓉严新民宋滇平(1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科65003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基础与临床研究所650032)[摘要]脂肪酸(FA)是人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骨骼肌是机体脂类氧化的重要组织,现有大量资料表明,跨膜的脂肪酸转运是骨骼肌摄取脂肪酸的关键因素,已有许多膜蛋白被报道与这个过程相关,其中对CD36(也被称为FAT,即脂肪酸转位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研究发现,位于人骨骼肌肌纤维膜和线粒体膜的FA T/CD36在促进骨骼肌长链脂肪酸的摄取上有重要作用,并受一定机制的调控.关键词:FAT/CD36骨骼肌长链脂肪酸肌纤维膜线粒体膜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4-0093—031引言脂肪酸是人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是甘油三酯合成的必要成分.骨骼肌是机体脂类氧化的重要组织,而静息时骨骼肌90%的能量来源于长链脂肪酸.脂肪酸在骨骼肌的摄取与转运机制就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脂肪酸通过被动扩散被骨骼肌摄取,但最近已有很多研究证实,骨骼肌摄取脂肪酸是可调控的,通过一些位于细胞膜的脂肪酸转运蛋白的移位而实现.目前,有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已经明确,FA T/CD36就是其中之一.FA T/CD36(fattyacidtranslocase,FAT)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可与多种配基相结合,它在体内分布广泛,在骨骼肌纤维膜和线粒体膜也有分布,已证实它通过一系列调控机制对骨骼肌内脂肪酸的转运起作用.现就这些机制作~综述.2FA T/CD36概述2.1基因定位FA T/CD36的eDNA最初是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因发现它有转运脂肪酸的作用,就被称为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translocase,FAT),后来由于发现其与白细胞分化抗原的一致性,而被定名为FA T/CD36.FA T/CD36是单链跨膜细胞表丽蛋白.人FA T/CD36的基因高度保守,定位于第七号染色体的ql1.2,有15个外显予,长32kb.人FAT/CD36含471个氨基酸残基,由于糖基化度不同,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分子量,约为78~88kb…2.2功能最初发现FA T/CD36的功能是作为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受体.随着研究的深入,FA T/CD36在体内的配基相当广泛,参与的生理过程繁杂.目前公认的是FA T/CD36参与(1)长链脂肪酸转运和能量代谢(2)脂蛋白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3) 黏附多种带有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引发相应的炎症,噬菌,内吞等作用.2.3分布FA T/CD36广泛存在于脂肪酸代谢活跃的组织,如心肌,骨骼肌,小肠和脂肪组织.研究表明,人骨骼肌的肌纤维膜,线粒体膜和细胞内储存池(内含体)上均富含FAT/CD36.有人应用形态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将肌纤维分为红肌(以有氧氧化和慢抽搐为特征)和白肌(以糖酵解和快收缩为特征).有研究报道,FA T/CD36的表达与肌组织的氧化能力有关,红肌的FA T/CD36含量高于白肌.3在骨骼肌纤维膜调节长链脂肪酸(Longchainfattyacid,LCFA)转运骨骼肌作为人体一个关键的脂肪酸氧化组织,能以极快的速度把脂肪酸从血液循环移至外刷组织氧化供能.有研究发现,当FA T/CD36在小鼠的骨骼肌超表达时,骨骼肌中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均明显升高.相反的是,在FA T/CD36基因敲除小鼠脂肪酸摄取率下降,当FA T/CD36义重新表达时,脂93-临床研究?肪酸摄取也重新升高.这些研究均提示FA T/CD36与骨髂肌脂肪酸跨膜转运和代谢有关.3,1电刺激和肌收缩调节现已证实,跨肌纤维膜的脂肪酸转运是骨髂肌摄取脂肪酸的关键因素.有实验在比较静息或电刺激骨髂肌后发现,肌收缩使FA T/CD36从细胞内贮存池转移到纤维膜上.这种脂肪酸的转运调节与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调节的方式是类似的.在5分钟的电刺激时,位于肌纤维膜的顶囊摄取的脂肪酸迅速增加,在刺激中止后减少.而且囊泡脂肪酸摄取量与骨骼肌受刺激的速率呈正比,能被FA T/CD36的特异性抑制剂SSO所抑制.梯度离心法显示,FA T/CD36存在于骨髂肌细胞内和肌膜上,在基础状态下,这两个部位的FA T/CD36数量相当,有电刺激时使得FA T/CD36在肌纤维膜上迅速增加, 在细胞内减少.目前有实验证实,肌收缩造成FA T/CD36移位的机制与AMP活化蛋白激酶(5'一AMP—activatedprotein kinase,AMPK)有关.静息或运动时骨髂肌依靠氧化LCFA来产生ATP.AMPK作为代谢感受器能依反映细胞能量状态的AMP/ATP比值和肌酸/磷酸肌酸比值增高而被激活.Palanivel 等研究发现,用抵抗素(resistin)降低L6骨髂肌细胞AMPK活性后使肌纤维膜表面FA T/CD36数量减少.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在无AMPK抑制下,用ER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完全阻止了收缩介导的FA T/CD36从胞内移位到肌纤维膜,并减少了LCFA的摄取.具体的AMPK在骨髂肌收缩时的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3.2胰岛素调节3.2.1胰岛素对骨髂肌的作用胰岛素对人的细胞代谢有重要作用,能促进脂类和蛋白质的储存,并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骨髂肌中,胰岛素在增加LCFA脂化的同时也在减少其氧化,使得外源的软脂酸酯经脂化成为甘油三酯.有研究显示,胰岛素能增加骨髂肌对脂肪酸的摄取,它使FA T/CD36从肌细胞内迅速移位到肌纤维膜上,从而促进了肌纤维膜对LCFA的摄取.慢性脂肪酸水平升高是胰岛素抵抗的决定因素.相比较正常人,糖尿病者的骨髂肌摄取和释放LCFA的能力是受损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时,类似于GLUT4从胞内移位到胞膜功能障碍一样,FA T/CD36移位也是受损的,FA T/CD36被固定在肌纤维膜上造成LCFA转运障碍.有研究表明,用噻唑烷二酮(TZD)类胰岛素增敏药可以通过上调骨髂肌FA T/CD36的表达来增加LCFA的摄取.3.2.2可能机制脂肪酸升高是通过损伤细胞内胰岛素信号分子活动造成胰岛素抵抗.目前研究发现,胰岛素作用的FA T/CD36移位与磷脂酰肌醇一3'羟基激酶(PI3K)有关.J.J. Luiken等研究报道,用与PI3K结构不同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或LY一294002抑SUPI3K可阻止胰岛素介导的FA T/CD36的移位. 因此,他们认为PI3K依赖机制是胰岛素促进骨髂肌摄取LCFA信号转导通路.巾于激活PI3K可以通过GLUT4移位而促进葡萄糖摄取,研究者推测激活PI3K也可以促进FA T/CD36移位从而提942007年4月第4卷第4期WorldHealthDigest高LCFA的摄取水平.PI3K依赖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很可能包括胰岛素受体的自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磷酸化和内在受体激酶的活化,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3.3瘦素调节瘦素(1eptin)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其受体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组织中,包括骨髂肌.有研究发现,leptin快速作用(1小时)于分离出的小鼠骨髂肌,可使脂肪酸氧化和三酰基甘油水解增加,同时脂肪酸的酯化减少.GregoryR,等研究报道,leptin的慢性作用(耋7天)可减少LCFA在小鼠骨髂肌的转运.Leptin的慢性作用减少了白肌和红肌q1FAT/CD36的蛋白表达量,肌纤维膜上的FA T/CD36也减少,造成脂肪酸转运入骨髂肌的速度降低.Leptin的基本功能是限制细胞内三酰基甘油的聚集,leptin作用于骨髂肌可减少FAT/CD36的数量,使脂肪酸转运入细胞减少也佐证了这一点.他们还发现,Leptin对脂肪酸转运的作用在以有氧氧化为特征的红肌较以糖酵解为主的白肌更为明显.相似的是,在FA T/CD36基因缺失小鼠,红肌脂肪酸摄入的减少较白肌更明显.3.4细胞膜穴样凹陷与小窝蛋白调节细胞膜穴样凹陷(Caveolae)是肌纤维膜上50~lOOnm的小凹陷,存在于多种组织.最近有对HepG2细胞的研究发现, Caveolae在长链脂肪酸的胞内运输和摄取上有重要作用.小窝蛋白(Caveoline)是Caveolae的标志蛋白,也是其形成的必要蛋白,它以3种亚形存在.其中Caveoline-3是肌细胞特有的.最近BodilVistisen等在研究人骨骼肌细胞后报道,肌纤维膜的FA T/CD36与Caveoline-3共区域,表明细胞膜穴样凹陷可能是通过FA T/CD36调节脂肪酸的转运.4在骨骼肌细胞内调节脂肪酸转运V eronicBezairel等首次报道人骨髂肌线粒体膜上存在LCFA转运蛋白FAT/CD36,并证实其对LCFA转移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的过程有重要作用.研究者用FA T/CD36特异性抑制剂(SSO)阻断线粒体FA T/CD36的作用后,骨髂肌细胞的软脂酸酯氧化降低,当SSO的浓度达到最大(200uM)时,软脂酸酯氧化降低了95%.目前普遍认为,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0yltransferase,CPT)系统是LCFA进入线粒体的唯一途径,CPT由CPT1,CPT2和肉毒碱:酰基肉毒碱转移酶(carnitine:acylcarnitinetranslocase,CAT)组成.但研究发现,FA T/CD36与CPT1的作用是同步的,SSO的作用也同时抑制了棕榈酰基肉毒碱的氧化能力达92%,因此他们认为,FA T/CD36在CPT1下游活性调节中起作用.另有研究者推测,FA T/CD36作为LCFA的肌纤维膜受体,将LCFA转运至胞质中, LCFA由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激活后被分布于线粒体外膜的CPT1获取,再由FAT/CD36和CPT1共同作用使得LCFA转运入线粒体进行氧化.5小结与展望5.1综上所述FA T/CD36是骨骼肌吸收脂防酸的重要膜转运蛋白,在骨骼肌的肌纤维膜,线粒体膜通过FA T/CD36的移位2007年4月第4卷第4期WorldHealthDigest调节脂肪酸摄取,并受电刺激,肌收缩,胰岛素,瘦素,小窝蛋白等的调控,与骨骼肌脂肪酸氧化,脂类聚集和胰岛素抵抗有重大关系.5.2鉴于FA T/CD36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密切,它有可能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靶点,因此进一步揭示FA T/CD36转运脂肪酸的分子机制将会成为研究热点.,Ic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参考文献[1】高磊,鲍羿,洪斌.B类清道夫受体CD36的研究进展….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6,3(1):61—64,[2】PaIaniveIRandSweeneyG.Regulationoffattyacid uptakeandmetabo1isminL6ske1eta1musc1ece11sbyresistin[J】.FEBSLett,2005,579:5049—5054.[3】TurcotteLP,RaneyMAandToddMK.ERK1/2inhibition preventscentraction—inducedincreaseinP1asmamembraneFAT/CD36con[entandFAuptakeinrodentmuscle[J】,ActaPhysio1Scand,2005,184:131—139,[4】HubertinaM.1msen,TheodoreP.Ciara1di,Les1ie Carter,eta1.Thiazo1idinedionesupregulate impairedfattyaciduptakeinske1eta1musc1eoftype2diabeticsubjects【J】.AmJPhysio1Endocrino1临床研究?Metab,2003,285:E354一E362.[5】GregoryR.Steinberg,DavidJ.Dyck,JorgesCa11es-Escandon.ChronicLeptinAdministration DecreasesFattyAcidUptakeandFattyAcid TransportersinRatSke1eta1Muscle[J】,Thejourna1 ofbiologica1chemistry,2002,277(11):8854—8860. [6】Poh1,J.,A.Ring,andW.Stremme1.Uptakeof1ong—chainfattyacidsinHepG2ceIIsinvoIvescaveo1ae:ana1ysisofanoveIpathway[J】,LiPid Res,2002,43:1390—1399.[7】Bedi1Vistisen,KirstiHeRoepstorff,Carsten Roepstorff.Sarco1emma1FAT/CD36inhumanske1eta1 muselec0localizeswithcaveolin-3andismore abundantintype1thanintype2fibers[J】.Journa10fLiPidResearch,2004,45:603—609.【8】V eronicBezaire,C1intonR.Bruce,GeorgeJ.F, Heigenhauser,NarendraN,Tandon.Identificationof fattyacidtrans1ocaseonhumanske1eta1musc1e mitochondria1membranes:essentia1re1einfattY acidoxidation[J】.AmJPhysio1Endocrino1 Metab,2006,290:E509一E515.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3O例分析王亚梅f黑龙江省大庆市石油化工厂医院163000)[摘要】探讨甲状腺占位的超声诊断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回顾性分析我院甲状腺占位性病例30例,其中术前超声诊断与细胞学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符合28例.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O%.将甲状腺占位的声像图分析归纳为3型:甲状腺腺瘤15例,甲状腺囊肿12例,甲状腺癌3例.关键词:血流显像;甲状腺肿块:血流显像:多普勒血流频谱中图分类号:R4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4--'0095-'02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分泌腺,能增进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均可引起一系列病变.本文对2年来我院收治的3O例甲状腺占位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提高诊断符合率.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2002年lO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例30例的临床资料:甲状腺腺瘤15例,甲状腺囊肿l2例,甲状腺癌3例.1.2仪器与方法使用GE公司LOGIQ-4OOMD彩超显像仪,探头频率为7.5~10.0/~/Hz.检查时注意观察肿块的形状,大小,有无声晕,内部回声,底部有无衰减以及声影等,并注意与正常对照组的对照.2结果3O例甲状腺占位病例中,细胞学穿刺或术前超声诊断2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O%.将甲状腺占位的声像图分析归纳为3型:甲状腺腺瘤l5例,甲状腺癌3例.甲状腺囊肿l2例,3讨论一诊断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多种,如软线摄影,同位索扫描,荧光甲状腺扫描等多种形态学检查方法.但多普勒超声作为形态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无痫苦,可反复检查等优点, 已被临床上广泛采用.本文将3O例甲状腺占位的声像图分析归纳为以下3型,(I)甲状腺囊肿:单纯性甲状腺囊肿少见,多见于囊腺瘤,声像图表现为完整包膜,形态规则,内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2)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不95。
癌症转移究竟是怎么回事
癌症转移究竟是怎么回事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46期癌症如此肆无忌惮、大范围的转移,不仅给治疗带来许多难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
所以,专家们一再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防止癌症转移的最好办法,能在癌症未转移之时就将肿瘤及时切除,从而彻底杜绝转移。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我们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
很多人觉得中国可能是癌症非常高发的国家。
但实际上,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排在第55位。
排在前面的几乎都是欧美国家。
第一个是丹麦,然后是新西兰、加拿大等。
为什么这些环境非常好、生活非常安逸的地方反而是癌症高发区?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癌症是一种老年病。
整体来说,癌症的发生需要两个最核心的条件,第一个是基因突变,第二是免疫逃逸。
也就是说,要积累一定的基因突变,同时积累的变异细胞要躲避免疫系统的监管。
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癌症的发病往往需要20-30年。
这也是为什么人的寿命越长,越有可能得癌症。
中国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就是因为,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高脂肪饮食促使癌症转移如果没有转移一说,人们可能根本不把癌症当会事,因为癌症致死的原因90%以上是由于癌细胞在肺、肝、脑和骨等部位转移的结果,而只有不到10%的死亡是由于原发瘤所致。
医学上所说的“癌转移”,实际上与人们常听到的癌症扩散是一个意思。
癌症发生转移,是癌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的重要特征。
大多数癌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形状极不规则,畸形怪状,周围有伪足,容易侵犯到其他部位。
癌症在开始转移时最致命,因为后续治疗难度变得更大。
所以,科学家致力于了解癌症转移过程怎样发生,以及研发新办法阻止癌症转移。
那么,为什么有的癌症不转移,有的人癌症会转移呢?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癌细胞的一种特异蛋白——CD36有能力转移。
发现于肿瘤细胞膜的CD36,负责吸收脂肪酸。
这种独特的CD36活性和对脂肪酸的依赖,把启动癌转移的细胞与其他肿瘤细胞区分开来。
转录因子EB——疾病研究的新焦点
新闻眼前沿你听说过转录因子EB(TFEB)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不断上涨,随之而来的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涨,对大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困扰,成为医学界亟须解决的难题。
而TFEB的出现或许为这些困难带来了转机。
那么,TFEB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帮助治疗疾病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TFEB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吧。
TFEB是具有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bHLH-ZiP)分子结构的转录因子,属于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家族。
TFEB是由4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酸性激活域、富谷氨酰胺区、基本螺旋-环-螺旋区、亮氨酸拉链和富脯氨酸区等结构模体,在人体内广泛存在。
在正常环境下,TFEB主要定位于细胞质;饥饿状态时,TFEB会发生去磷酸化修饰,从细胞质转运至细胞核。
TFEB与线粒体生成线粒体的生成受多种关键转录因子严格调控。
近来有研究表明,Sirtuin1(SIRT1)可以被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NAD+激活,促进线粒体的更新。
研究发现,SIRT1可通过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lα(PGC-lα)表达,从而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
同样地,在肝损伤模型中,TFEB清除线粒体后上调了PGC-1α水平,促进了线粒体的生成从而实现线粒体的更新。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TFEB可以调控肌肉细胞线粒体的生成,不经由PGC-lα途径,同时线粒体自噬并没有参与这一过程,TFEB可通过钙调神经磷酸酶-TFEB轴调节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含量,钙调神经磷酸酶过表达后可以促进另一个转录因子家族NFAT的核转位,进而调控肌肉细胞线粒体的生成。
这些发现表明,TFEB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调控线粒体的更新与转录因子姻段友奇1雕钰惟1通讯作者陈宏山1,2通讯作者李雪松1,2通讯作者(1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江苏省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15新闻眼前沿生成,PGC-lα只是其中暂为人知的一条。
快看牛文Nature系列重磅解密癌症转移和放疗抵抗
快看牛文Nature系列重磅解密癌症转移和放疗抵抗今天是第五期智汇快看牛文。
Nature:靶向脂肪酸受体CD36可抑制癌症转移Nature [IF:40.137]①CD44 brightLRC具有淋巴转移和脂质代谢转录组特征。
②通过调控CD36表达可以显著影响转移的外显率和生长。
③CD36+细胞通过脂肪酸内化进而促进转移。
④CD36阳性细胞可以起始并促进OSCC转移。
⑤CD36阻断抗体治疗可以抑制OSCC肿瘤转移。
⑥靶向CD36和CD36 +转移起始细胞或许提供一种针对转移过程的突破性治疗思路。
⑦CD36+转移起始细胞的存在与多种类型癌的较差预后间存在相关性;在人黑素瘤和乳腺癌衍生的肿瘤中抑制CD36可以抑制其转移。
Targeting metastasis-initiatingcellsthrough the fatty acid receptor CD36.PMID: 27974793, DOI:10.1038/nature20791.Nature子刊: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邻分泌信号通路构成乳腺癌干细胞的肿瘤微环境Nature Cell Biology [IF: 20.06]①在EMT诱导HMLE细胞表达Twist,Snail,Slug或Zeb1过程,CD90信使RNA也显著上调。
②CD90与患者存活率呈负相关关系,尤其在ER-乳腺癌中。
③乳腺癌细胞CSCs中CD90有所富集。
④CD90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粘附过程扮演锚的角色。
⑤CD90介导TAM向CSC的粘附作用在体内同样存在。
⑥在乳腺肿瘤中CD90的表达与CD68表达间具有正相关性。
⑦CD90+和CD90-MMTV-PyMT癌细胞均可有效引发原发性肿瘤。
⑧在CSCs中单核细胞可以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
⑨EphA4在单核细胞刺激下介导CSCs中信号转导。
⑩NF-κB活化对于CSCs中单核细胞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是必需的。
A breast cancer stem cellnichesupported by juxtacrine signallingfrom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PMID:25266422, DOI: 10.1038/ncb3041.Nature子刊:ATM介导的稳定ZEB1表达通过CHK1促进DNA 损伤反应和放射抵抗Nature Cell Biology. [IF:20.06]①ZEB1在调节辐射反应方面扮演关键作用。
Nature肿瘤转移的帮凶!--棕榈酸
Nature肿瘤转移的帮凶!--棕榈酸脂肪酸摄取和代谢改变是肿瘤转移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其潜内在生物学证据,以及所有饮食来源脂肪酸能否促进肿瘤转移仍缺乏相关证据。
本研究发现饮食来源棕榈酸(不是油酸或亚油酸)能有效促进小鼠口腔癌和黑素瘤转移。
同时,短期喂养富含棕榈油食物的老鼠体内肿瘤或在体外短暂暴露于富含棕榈酸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即使连续移植后仍保持高效转移特性。
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院的Salvador Aznar Benitah、Gloria Pascual团队和美国西北大学的Ali Shilatifard团队合作,揭示了饮食代谢物(棕榈酸)通过诱导转录过程和染色质变化,导致持续刺激和肿瘤转移。
该成果发表于《Nature》。
01 OSCC细胞转移特性受棕榈酸水平调控研究人员分别将棕榈酸(PA)、油酸(OA)或亚油酸(LA)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共培养4天(棕榈酸300uM,在人血液生理浓度范围内;油酸和亚油酸均为50uM,以避免脂毒性),然后将这些细胞原位接种到小鼠体内。
三种脂肪酸对肿瘤产生并无显著影响,但PA却能够有效增加肿瘤转移灶的外显率和大小,并诱导CD36表达,而OA或LA则没有显著影响作用。
PA的促转移作用是否需要持续高水平脂肪酸刺激?采用PA刺激OSCC细胞4天,将PA 从细胞培养基去除,在标准培养基中再培养14天,然后将其原位接种到小鼠体内。
与对照组相比,经过棕榈酸刺激后仍具有强大的促转移能力,而当棕榈酸结束刺激14天后,CD36膜表达量才恢复到最初水平。
同时,油酸自身有益作用并不能消除棕榈酸的促转移能力。
即使是较低水平棕榈酸(50 μM)也能刺激细胞产生转移能力,而其他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则不具备这种能力。
因此,短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棕榈酸(而不是普通膳食中的含量)能诱导OSCC细胞产生“转移记忆”。
饮食来源棕榈酸是否也具有促肿瘤转移能力?研究者将原发OSCC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然后分别喂棕榈油、橄榄油和标准饮食10天,之后换成标准饮食。
重大突破!《自然》杂志:T细胞免疫疗法完全治愈晚期癌症
重大突破!《自然》杂志:T细胞免疫疗法完全治愈晚期癌症人类最好的药物,便是自己的免疫系统。
如果彻底用好它,我们甚至可以战胜晚期癌症!6月4日发表在顶尖期刊《自然·医学》上的一篇文章——《Immune recogni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leading to complete durable regression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更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一位已无任何希望的晚期肿瘤患者,被完全治愈的活生生的例子!人类用免疫疗法治愈了晚期癌症近日,根据《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所刊登的一项重磅研究,我们了解到一名罹患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在经过自身免疫细胞的治疗后,全身的肿瘤竟消失得无影无踪!《Nature Medicine》的评论指出:“这是T细胞免疫疗法首次成功应用于晚期乳腺癌。
”这名被治愈的患者叫朱迪·珀金斯(Judy Perkins),是一名结构工程师,家住佛罗里达州的圣露西港。
照片上的她为一副铁人扮相。
身下坐骑则是能在海上漂的单人皮划艇。
而这并不是摆拍,因为就在12个月前,朱迪还坐这上面,利用5周时间绕着佛罗里达的海岸线划了一大圈,全程1200英里,等于从北京至香港那么远。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身体素质如此强悍的她,竟在两年前被医生宣判死刑。
原来,朱迪曾患有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早期若能积极接受治疗,尚能恢复较好状态。
可惜,朱迪那时的病情已进入晚期,即全身癌细胞经扩散至各个部位,甚至连肝脏都长了网球那么大的肿瘤。
医生说,朱迪最多还有三个月可活。
绝望之下,她只能把生命最后的希望求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Steven A. Rosenberg教授。
资料显示,老爷爷今年已经78岁了,是世界著名的癌症学和免疫学专家。
过去三十年间,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致力做一件事情:分析癌症基因。
CD36蛋白的结构及作用
CD36蛋白的结构及作用CD36蛋白,全称为CD36细胞表面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目前已知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其结构和功能备受关注。
一、CD36蛋白的结构CD36蛋白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其分子量约为88KD。
它由两个糖基化的亚单位组成,具有一个细胞外N-末端的胞外结构域,跨越细胞膜并含有两个疏水部分,分别为疏水膜区和细胞内膜区。
CD36蛋白的疏水膜区包括两个跨膜螺旋,其中一个在胞外,另一个在胞内,两个螺旋由一个小的细胞外环所连接。
这个复杂的区域可以通过不同的构象适应多种功能,例如在挑战饥饿等状况下,该蛋白可作为长链脂肪酸的转运者。
此外,CD36蛋白的细胞内膜区与多种信号途径有关,例如细胞凋亡、脂质代谢和细胞增殖等。
二、CD36蛋白的功能CD36蛋白在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如下:1.识别和转运脂质CD36蛋白作为一种SR-B1受体,能够高亲和地结合多种脂质,例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磷脂等。
同时,CD36蛋白还能够促进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并具有运输和代谢胆固醇的作用。
因此,CD36蛋白在体内脂质代谢和降脂药物治疗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2.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CD36蛋白可作为AP1依赖的炎性细胞因子转录的共因子,并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脂质介导的炎症反应,例如在结节病或糖尿病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同时,CD36蛋白可能与凋亡细胞的清除有关,从而参与抗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3.作为组织特异性标志物CD36蛋白在肌肉、脂肪、心脏和肝脏等组织中表达,它可以作为肌肉、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标志物。
此外,CD36蛋白还可能作为癌细胞的标志物,从而可以提高肿瘤的识别和治疗效果。
结论CD36蛋白在细胞功能调节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功能暗示着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CD36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靶点和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CD36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全文)
2021年CD36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全文)CD36是B类清道夫受体家族的成员,该家族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的清道夫受体B1(SR-B1)和在溶酶体蛋白分选中起作用的清道夫受体LIMP2(SR-B3)。
CD36的配体主要分为脂质配体和蛋白质配体,前者包括氧化的LDL颗粒,长链脂肪酸,磷脂等,后者包括胶原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除此之外,凋亡的细胞也可以作为CD36的配体。
CD36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比如血小板,肝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因此CD36参与了众多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免疫调节,代谢调节等。
在心肌组织中CD36主要介导长链脂肪酸的摄取。
心肌组织中大约70%的能量都来自于脂肪酸,大部分的脂肪酸均由蛋白质介导的促进扩散而进入细胞中,其中CD36介导的脂肪酸摄取占总脂肪酸摄取的70%。
因此CD36在心肌的脂肪酸摄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GLUT4形成了一个可以转运葡萄糖的腔道不同,CD36是一个双次跨膜蛋白,其结构并不能形成一个通道,从而允许脂肪酸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
CD36的合成和转移受到很多刺激的影响,比如胰岛素的短期刺激会促进CD36从内体中转移到细胞膜表面,而长期刺激则会诱导CD36的蛋白合成;高糖高脂也会促进CD36的易位。
而任何影响其合成,分布及功能最后导致心肌供能改变因素都会体现在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上,比如压力超负荷时,调节CD36合成的PPARa下降,CD36的表达下调,同时出现CD36的膜易位障碍,导致心肌脂肪酸摄取不足以及毒性脂质累积,最终出现心力衰竭。
而降低糖尿病心肌病中CD36的表达,降低心肌内毒性脂质的累积则能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
在心肌细胞发生结构重构之前,首先出现了代谢重构,即代谢重构是先于心肌结构改变的一种表现。
在缺血再灌注,糖尿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中,CD36是响应外界刺激发生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子,目前对CD36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也逐步揭示了其病理生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