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 (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1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
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2.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两性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O3+6H+=2A13++3H2O A12O3+2OH-=2A1O2-+H2O[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l(OH)3+3H+=2A13++3H2O A1(OH)3+OH-=A1O2-+2H2O[原子序数为11—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至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某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族 ]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ⅡA、ⅢA、ⅣA、VA、ⅥA、Ⅶ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7纵行).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ⅡB、ⅢB、ⅣB、VB、ⅥB、Ⅶ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Ⅷ族.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2)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ⅥA族.[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a.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a.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高考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 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 X2(卤素单质)、O2、O3 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 物,如 MnO2、NO2、PbO2 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 H2SO4、HNO3 等.④ + 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 KMnO4、KClO3、K2Cr2O7 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 Fe3 、Cu2 + + + 、Ag 、H 等.⑥过氧化物,如 Na2O2、H2O2 等.⑦特殊物质,如 HClO 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 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 Na、K、Ca、Mg、Al、Fe 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 C、H2、Si 等.③ 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 CO、SO2 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
高考知识点归类复习之——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 祝同 学们在 六月 开始中 取得好 成绩, 为中 华民族 的伟大 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 反应.如 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 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 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则该反 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高中化学归纳 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归纳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Ⅰ 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注意]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②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示1968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排成的,他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周期的含义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这样每个横行为一个周期。
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②周期的划分(2)族①族的含义在周期表中,把不同横行(即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VIII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
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
②族的划分(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Ⅱ 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具体可以用一个例题来说明及总结例题:下列结论错误的是①微粒半径: K+ > Al3+> S2- > CI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③离子的还原性: S2- > Cl- > Br- > 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 H2SO4 > H3PO4 > H2CO3 > HClO⑥非金属性:O>N>P>Si⑦金属性:Be<Mg<Ca<K.A.只有①B.①③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解答:①K+、S2-、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S2-< C1- < K+,则半径S2- > C1- > K+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最小,则半径最小则有S2- > Cl- > K+ > Al3+,故①错误;②非金属性: F> Cl> S> P > 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 > HC1> H2S > PH3 > SiH4 ,故②正确;③非金属性: Cl> Br > I> 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C1->Br->I->S2-,故③错误;④非金属性: Cl> S > Se > Te,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Cl2 > S> Se > Te,故④正确;⑤非金属性: S> P >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 > H3PO4 > H2CO3 ,又H2CO3酸性大于HClO,则有酸性: H2SO4 > H3PO4 >H2CO3 > HCIO,故⑤正确;⑥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O > N、P > Si,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 > P ,所以有非金属性:O> N> P > Si,故⑥正确;⑦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逐渐减弱则金属性Ca < K,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Be<Mg<Ca,所以金属性:Be<Mg<Ca<K,故⑦正确.故选B.4、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结合该元素所在族的其他元素的性质及先关递变规律,加以推测判断。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是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1. 原子结构
- 元素、原子、分子的概念
- 电子结构:电子云模型、能级概念、电子排布规则
2. 化学键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概念
- 杂化轨道和化学键的形成
- 分子轨道理论
3. 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
- 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
- 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
-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4. 酸碱和盐
- 酸碱理论:Arrhenius理论、Brønsted-Lowry理论- 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 强酸强碱的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的概念和电子转移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别
- 电化学和电池的原理
6. 化学平衡
- 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 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
- 溶液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7. 溶液和溶解性
-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 溶解度和溶解过程
-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
8. 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9. 高能化合物
- 化学能和反应热
-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 异常热效应和热力学定律
这些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已打印)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俗名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电子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电子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三、A12O3为_氧化物,Al(OH)3为_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H2O+CO2H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1、守恒规律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原子与分子-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壳层-元素与同位素-分子的概念和组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2.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元素的稳定性与反应性-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反应性-物质的能量状况与稳定性3.原子间的键和离子间的力-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 分子间的力(Van der Waals力、氢键等)4.物质的排列与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种类及晶体结构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Le Chatelier原理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与价电子情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征与性质三、化学物质的变化1.化学物质变化的能量变化-热能与热化学反应-反应焓变与热动力学2.化学物质变化的速度变化-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反应机理与速率方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的平衡变化-化学平衡的实质-平衡均相反应和异相反应的平衡条件-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判定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主要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使用-主要元素的分类和特点2.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酸、碱、盐的特性及性质-衍生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3.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命名规则-烃类、醇类、醛酮类、羧酸类的反应与性质五、化学变化的实验方法1.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2.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技术和探究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别化学物质的方法-学习化学现象和规律的探究方法以上是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拓展更深入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建议多做化学实验和练习题,结合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高中化学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质量数 1、原子的构成微粒2.有关粒子间的关系 (1)质量关系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
(2)电性关系①电中性微粒(原子或分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带电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具体如下表:(3)数量关系:原子序数=质子数。
3.符号A Z X ±c m ±n中各个字母的含义:规律总结组成原子、离子的各种微粒及相互关系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电荷数。
②用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如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布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 Mg :――→-2e-Mg 2+:。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F :③离子结构示意图中,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且差值为离子所带电荷数。
④单个原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其最外层可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K 层为最外层时可形成2电子稳定结构)。
【特别注意】☆规律总结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几个特殊关系知识点三常见的等电子微粒1.常见的“10电子”粒子2.常见的“18电子”粒子(1)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N2H4等。
(2)阳离子:K+、Ca2+。
(3)阴离子:P3-、S2-、HS-、Cl-。
3 常见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Z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A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3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4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5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6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区域。
- 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5. 摩尔概念-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二、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 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包括分子式、实验式和结构式。
2.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四、酸碱与盐1. 酸- 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2. 碱- 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
3. 盐- 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常见盐: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六、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七、溶液与浓度1. 溶液- 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详细总结高中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科学学科,涵盖了多个知识领域。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1.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与性质-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2.化学计量与分子构型-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摩尔与化学计量-化学计量与反应的关系-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简单有机化合物3.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荷与电流-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性质-典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电化学电池和电动势4.化学能量与化学热力学-高温热力学与热状-化学能量的转化与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熵与自由能的概念与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溶解与溶液-溶液的概念与分类-溶解过程动力学与平衡-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液的稀释和浓度计算-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酸碱中和反应6.酸碱与盐类-酸碱与pH值-强弱酸碱和酸碱中和-盐类的产生和性质-盐类的配位化合物与应用-盐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7.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性质-范德华力与氢键-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共价化合物的构象和立体异构-同分异构体与功能性基团-配位化合物的键的理论和立体化学8.物质的相态与分离提纯-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图表示-纯度与分离提纯-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离子迁移、晶格能和晶体缺陷9.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的平衡及其表征-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函数关系-平衡与分布和乘除原则10.化学实验与化学方程式-实验分析与化学分析方法-化学计算和误差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与仪器技术-化学反应机理与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调整这些是高中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可以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和化学计算等相关技巧。
这些知识既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也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帮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必背化学规律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考必背化学规律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有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
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泛的。
对于理科生来说化学是理综里面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文科生来说,最低要求就是及格了,下文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看看高中化学有哪些必背的规律,仅供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总结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4.4黄色酚酞;10.0红色石蕊;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②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③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①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幺;②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配平: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①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②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③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s、p、d、f区,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6.022×10^23个粒子。
7.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mol/L、g/L等。
8.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硫、磷等。
-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水、氨、硫酸、硝酸等。
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铝、铁、铜等。
-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卤化物等。
3. 配位化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配体有水、氨、乙二胺等。
4.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电离产生H+的物质,碱是电离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5. 沉淀反应- 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高中化学知识点口诀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可燃气体点燃前,必先检纯要记清。
取用易燃易爆品,远离明火记心中。
毒燃尾气要处理,通风措施必保证。
意外事故发生后,迅速处理要冷静。
过滤操作实验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紧贴漏斗上。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蒸馏操作实验隔网加热蒸馏瓶,水银支管口相平。
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瓶中液限掌握好,先撤酒灯水再停。
萃取操作实验萃取之前先验密,溶液加入萃取剂。
右手压口左握塞,倒转振荡还放气。
静置片刻待分层,调整玻塞通空气。
液体分为上下层,上上下下要仔细。
可溶于水的物质钾钠铵盐硝酸盐,磷酸盐中二氢盐。
碳酸氢盐都溶解,硫酸盐中除钡铅。
盐酸盐除银铔汞,其他盐只有钾钠铵微溶于水的物质微溶物质有六种,二镁二钙一银铅。
物质的量微观粒子不易数,物质的量应世出。
计量单位是摩尔,N A联系把名著。
容量瓶平底细颈鸭梨形,温度容积都标明。
瓶颈之上有标线,磨口玻塞容量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溶液先验密,计算称量要仔细。
溶解稀释用烧杯,冷却之后再转移。
玻棒引流容量瓶,洗涤烧杯二三次。
振荡之后再加水,距离标线一二厘。
胶头滴管来定容,翻转摇匀装瓶里。
或: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
室温洗涤莫忘记,摇匀贴签移瓶中。
或; 算称容,移洗定。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条件三,一为气体二沉淀。
弱电解质难电离,三有其一始有缘。
离子反应及方程式离子反应水中发,离子方程要稳拿。
先写化学方程式,接着就是拆删查。
双易物质全都拆,其他物质保留下。
删去两边相同物,方方面面都检查。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律书写离子方程式,记住步骤共有四。
物质易溶易电离,离子形式来表示。
气体难溶难电离,表示则以化学式。
微溶反应写离子,生成却写化学式。
写完左右查守恒,原子电荷要看清。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难度大,首先看准化合价。
还原剂要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
氧化剂要降价,得到电子还原啦。
电子有得必有失,得失相等莫弄差。
单线桥法单线桥法最好画,等号左边把桥架。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重要规律总结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重要规律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其中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通过对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归纳总结,可以揭示出一些重要的规律和原理。
本文将就高中化学中的归纳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重要规律进行总结。
一、原子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反映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而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质量和数量必须保持不变。
这就是原子守恒定律。
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中所有元素的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必须相等。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了每种物质的摩尔比例,通过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可以满足原子守恒定律。
例如,在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分别为:Na 1个, H 2个, O 1个, S 1个, H 2个。
反应后,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
通过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的氧化态(电价)发生变化,根据电子转移的方向,化学物质可以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氧化态增加,称为氧化剂;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态减少,称为还原剂。
化学方程式中通常会用电子(e-)来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使得反应前后电子数匹配。
例如,在铁与硫化氢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铁的氧化态由0变为+2,硫的氧化态由-2变为0:Fe + H2S → FeS + H2三、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
酸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决定了生成物的形成。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四、沉淀反应与配位反应的规律沉淀反应是一类通过生成不溶于溶液的沉淀物的反应,而配位反应是指配位和配位体之间的反应。
高中化学乱序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乱序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2.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电子排布遵循奥布定律,即电子首先填充最低能量的轨道。
4.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分为s、p、d、f区块。
5. 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称为周期,同一列称为族(或组)。
6. 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电负性增大;同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原子半径增大。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是由原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连接。
2.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3. 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
4.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有形成的。
5. 分子的几何结构由原子间的键角和键长决定。
6.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
7. 分子的极性由内部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决定。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摩尔比例。
3.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
4.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氧化数的变化。
5. 酸碱反应是氢离子(H+)的转移反应。
6. 沉淀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
7.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四、溶液与浓度1. 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均一体系。
2. 浓度可以用摩尔浓度、质量百分浓度、体积百分浓度等表示。
3.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特定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
4. 拉乌尔定律描述了理想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5. 渗透压是溶液对溶质通过半透膜的自然扩散的阻力。
五、酸碱平衡1. 酸碱平衡是指溶液中酸和碱的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2.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参数,pH = -log[H+]。
3. 缓冲溶液能够抵抗pH值的变化。
4.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Ka、Kb)描述了其在水中解离程度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 -B 型,如,H -Cl 。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 -A 型,如,Cl -Cl 。
2.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
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c Bt∆∆=()n BV t∆∙∆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饱和烃→烷烃(如:甲烷)脂肪烃(链状)烃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46、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
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