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方案】好的故事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5.好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5.好的故事(教案)

25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3.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等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2.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现实:昏沉的夜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课后反思《好的故事》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第一篇写梦境的文章。

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由于鲁迅先生离我们的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对于现在的学生,理解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首先让学生在家查找鲁迅的有关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本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次结合课后练习题1,交给学生方法,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本课的重点是第二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对于梦境的概括语句“美丽,幽雅,有趣”,然后出示要求: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用横线画出来。

一个是对于梦境的静态描写,另一个是动态描写,孩子们找的比较准确,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境,结合学生查到的资料,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阶段,老百胜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作者希望老百姓能够生活的安定,幸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好的故事》教案

《好的故事》教案

《好的故事》教案教案:《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好的故事,掌握基本的故事结构和写作技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创作一个合乎逻辑和有趣的故事;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教授基本故事结构和写作技巧;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作;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构建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情节;2.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吸引读者;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故事的概念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引出故事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好故事的看法。

提问:1.你们觉得什么是好的故事?2.你们喜欢听哪些类型的故事?3.你们对故事有什么期待?Step 2 教授基本的故事结构通过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的起承转合。

讲解内容:1.故事的起承转合包括:引入背景和情境、冲突的出现、冲突的发展和解决、故事的结尾和总结;2.每个部分的重要性和功能。

Step 3 举例分析优秀的故事选择一到两个优秀的故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好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分析内容:1.故事的情节设计是否吸引人;2.角色的形象是否鲜明,语言表达是否生动;3.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是否合理和紧凑;4.故事结尾是否令人满意。

Step 4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作根据学生们对好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作。

指导问题:1.你想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的特点和目标是什么?3.故事中的冲突是什么?冲突如何发展和解决?4.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Step 5 学生互相分享和反馈学生们根据自己创作的故事,互相分享和反馈,共同提出改进意见。

分享内容:1.学生们可以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分享;2.分享时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情节设计和结构的合理性。

Step 6 撰写故事的要点总结让学生根据故事创作的过程和收获,总结撰写好故事的要点和技巧。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好的故事》。

本课作为一篇记叙文,介绍了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在一起讲故事的场景,以及讲故事的技巧和要点。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易懂,适合用来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其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缘由;•学生能够了解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写作实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文学写作基本技能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个积极的、有趣的、需要持续努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文中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和要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自信和热情。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好的故事的定义和要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引入从课文题目开始,让学生猜测“好的故事”的含义,并引导其关注文章中的讲故事情境,了解记叙文本身的基本特点和缘由。

2.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辅助,分析记叙文的写作要素和技巧,和讲故事的要点和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并通过范文解读,解释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3.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例如口头练习、小组合作、书面练习等。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强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和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4.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按照所学技巧和要点进行写作实践。

通过作业检查,评估学生掌握程度,指导其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多媒体课件;•作文范例和习作指南。

六、教学评价本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写作能力。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帮助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

《好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认识鲁迅”为中心组织课文。

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为我们呈现了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

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这篇课文,能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全面地认识鲁迅。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难点是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精品教案

25.好的故事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想象成分和情感变化。

3.品悟文本的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背景:【课件3】《野草》是鲁迅先生的诗集,作于1924—1926年。

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

鲁迅在这部诗集中,通过对自我的严格剖析,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

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初品课文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品读课文,注意字词。

2.请一组同学逐一朗读词语,纠正错误。

膝髁乌桕伽蓝瘦削骤然皱蹙泼剌3.你对《好的故事》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景物很美,乌桕,野花,茅屋,塔,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是美好的事物。

)4.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写?(这篇貌似很美很悠闲的文章,同学们看不懂是很正常的。

六年级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好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好的故事”的特点,学习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好的故事”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生理想。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对美好的事物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们认为美好的事物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好的故事》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作者所描述的“好的故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了解“好的故事”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好的故事”的语句,品味关键词句。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问题如下:•作者为什么会把故事称为“好的故事”?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好的故事”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通过“好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愿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

1.指名朗读描写“好的故事”的语句,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情感和经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经历。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关注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关注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练习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骤然”等难懂的词语。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激思1.导入:我们听过很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基础要素。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3.能够口述、表演故事的情节。

4.能够独立进行故事创作。

二、教学重点1.故事的基本元素。

2.故事情节的梳理和表述。

3.故事创作。

三、教学难点1.情节的梳理和归纳。

2.故事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听一段宣传广告,并请他们分析广告中的故事元素。

2.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什么是故事?故事有哪些元素?3.学生思考一下,有些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老师共同总结整理。

二、新课讲解1.让学生听阅读“好的故事”一文,及多个故事。

听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注重故事的基本元素:①人物(主人公和配角)。

②情境(时间、地点、气氛)。

③情节(冲突、扭转、高潮和结局)。

④主题。

2.讲解后,让学生将听到的故事概括归纳,自行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口述或用肢体语言表达。

- 学生们来到前面轮流表述自己喜欢的故事,然后老师点评并评出精彩的演讲者。

三、活动实施1.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们选定一本书读后,分别讲讲述书中的主要人物、情境与情节,并介绍故事的主题。

2.个人活动:让学生们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然后重新编写一个故事的结局,并为这个故事进行一次朗诵。

四、活动总结1.小组活动:让每一个小组到前面分享和汇报自己的活动结果,然后与老师和其他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2.评价:教师们评价学生在本次学习中的表现和进展,并鼓励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课堂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认识到了故事中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潜力。

在下一节课中,老师们可以要求学生们重新编写一个自己的故事,并进行对故事的表达。

这样一来,对于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六、板书设计基本元素人物情境情节(冲突、扭转、高潮和结局)主题七、教具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

2.多个补充故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进而把握鲁迅的形象。

2.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理解了文中较为难懂的词语,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由“昏沉的夜”的现实——梦境——“昏沉的夜”的现实。

可是,下课后,有不少同学来问我:老师,我真不知道这篇“好的故事”究竟“好”在哪儿了?今天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合作来解决大家共有的疑惑,好不好?二、品读课文教师提问:要想解决“好的故事”究竟“好”在哪儿,我们就要先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的故事?请你找出相应段落,圈出词语。

预设:这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

教师引导:那这个“好的故事”出现在哪儿呢?预设:梦境中。

教师小结:对,“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梦境,一个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梦境。

板块一:话梦境1.找两幅图教师引导:在这个梦境中,鲁迅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两幅非常美丽的生活图景,现在请你快速地把它们找出来,并给它们起一个美丽的名字。

预设:第5段——(记忆中的)水乡倒影图第7段——(梦境中的)水乡浮动图2.析两幅图教师过渡:这两幅图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1)析水乡倒影图教师提问:作者在这幅图中都描写了哪些美的人和美的景?预设: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簔笠,天,云,竹,小河,萍藻,游鱼。

共计19种。

教师引导:是呀,这些“美的人和美的景”,是鲁迅先生曾经坐小船经过什么地方看到的呢?预设:山阴道教师引导:那山阴道在哪儿呢?预设:浙江绍兴教师引导: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也是浙江绍兴人。

也就是说,这些记忆中的景物是鲁迅故乡的。

我们想想看,在一个人的梦境中,竟然出现了故乡的景与人。

那么,在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预设:我读到一个眷恋故乡的鲁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好的故事》丨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好的故事》丨人教(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好的故事》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内涵的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3.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故事,了解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4.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文章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举例: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语言平淡、表达不清等,教师可结合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针对性指导。
(4)小组合作:在故事创编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举例: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分配角色、讨论情节、整合创意,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好的故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好的故事与坏的故事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好的故事》的基本概念。好的故事是传递正能量、弘扬美德的故事。它是我们传承文化、培养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好的故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对比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2.小组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运用: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编写一段描述美好景色的文字。
2.写作实践:以“我的好故事”为主题,让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篇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3.朗读练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感受语言的美。
-教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大家不断提高。
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所传达的深刻含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瑰丽、斑驳、错落有致等。
3.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如:通过景物描绘表现人物情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主题等。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体验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课文中的“好的故事”具有哪些特点?
-鲁迅先生是如何通过景物描绘表现人物情感的?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好的故事》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六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期语文学习的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逐渐浓厚,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然而,在解读深层次含义和把握文章结构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分层指导,个性化教学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好的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性思考,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把握好的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的寓意。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细心理解和分析能力,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好的故事》的课本和教师辅导书。

2.视听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3.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相关的短片或图片,引出本次课的话题:“好的故事”。

带领学生们一起探讨什么是好的故事,它应该有哪些元素。

学习教师让学生读课文《蝴蝶的诉衷》。

学生可以自己先读,然后教师辅导学生互相讨论归纳出这个故事中的重要事件。

让学生明确每个事件的背景,人物和变化。

拓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写出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的想法,并在班级中分享。

学生在分享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创造思维能力。

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好的故事,它应该有哪些元素? 2. 《蝴蝶的诉衷》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事件,每个事件的背景和人物是什么?第二课时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寓意深刻的成语或俗语,并让学生品味它们的内涵。

学习教师请学生集中注意力,朗读课文《鹰和鸽子》。

教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让学生在讲述关于这篇文章中隐含的道理时,引用故事中的俗语或成语。

让他们描述这些词语的底层含义,并解释它们如何与故事情节相联系。

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寓意深刻的成语或俗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2. 《鹰和鸽子》这个故事中传达了什么信息?你是否能举出关于这个故事的一两个俗语或成语?第三课时导入教师请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和复习,并询问学生他们对这几个故事的感受。

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一个《好的故事》中的故事。

让学生阅读和背诵,研究每个故事的情节,人物和道理。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文化中流传的一些好的故事;初步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讲解、分析、歌唱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好的故事的内涵。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喜欢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并了解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好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欣赏传统文化的态度。

2.难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好的故事所蕴含的思想和道理。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课:《钟馗捉鬼》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钟馗形象。

2.通过朗读故事、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钟馗捉鬼的故事情节。

3.提供“钟馗的形象与捉鬼的技巧”绘本,组织学生阅读,加深对钟馗形象以及捉鬼技巧的理解。

4.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一份新的段子,进行创意表演。

第二课:《鲁滨逊漂流记》1.让学生了解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以及故事情节。

2.通过朗读故事、演讲、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经历的危险和孤独,体验生命的力量和人的勇气。

3.组织学生参与“做一个鲁滨逊”活动,了解生存技巧,增强生存意识。

第三课:《伊索寓言》1.通过讲解、猜谜、歌唱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背景及故事情节。

2.分组展开探究,让学生对其中一则寓言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中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3.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出自己的小寓言。

第四课:《青蛙王子》1.通过朗读故事、配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感。

2.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动物的传说和神话。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描述青蛙王子的王国,了解小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合理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2.朗读法:学生通过朗读故事、表演故事,提高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分析法: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等,深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思想和道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容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这篇课文,了解大意。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默读、跳读等方式,了解内容。

落实课后练习的要求,同时锻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14分钟二、识字学词,读好课文1.指导朗读课文,自主识字学词。

(1)读准词语(2)学习生字指导“萍、藻、漾、焰、瞬、凝、骤”的字形、笔顺及写法。

【设计意图】围绕学生易错的字词加以指导,落实方法指导,夯实基础。

2.指导理解词语,复习巩固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结合资料理解词语【设计意图】理解词语是本课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通过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理解词语,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积累经验。

3分钟三、理清内容,提出问题1.学生把握主要内容,教师指导点评。

(1)根据“梦境”,把握主要内容(2)根据前后呼应的语句,把握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重要的阅读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方法。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借助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根据初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指导借助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一方面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保障,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查用资料的方法,是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也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

1分钟布置作业1.查找相关资料。

2.阅读“阅读链接”。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综、漾”等13个生字,理解运用“预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明确“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

教学过程一、别样风景引文章,故事内容触于心1.出示课件。

(一组照片;播放优美的音乐)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别样的风景。

这次观赏从一条老街开始,老街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小酒店,有一间名叫“跨湖”的书院,有一座总有游客端着相机去拍照的老房子。

老街的出口是一座桥,站在桥上眺望,可以望见远处的亭子,传说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大海。

出了老街向右转,宽阔的河道一直陪伴在马路边,河上有桥,河边有塔,还有广袤的田野上那金色的海洋。

2.这条路线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走过的山阴道。

在鲁迅先生的日记里,我找到这样一条记载:课件出示:1913年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禹陵。

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3.我们刚才领略的就是鲁迅先生当年的行船路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先生在这条路线上所见的《好的故事》。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设计意图】美的环境可以丰富人的情感,美化人的精神世界。

充满诗情画意的照片与婉转动听的轻音乐相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

美好情境的创设,是丰富学生情感的良好手段,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

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更快地投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生字,解词方法学于心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直接跳过。

2.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课件出示: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萍藻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陡然凌乱(2)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纠正读音。

预设:纠正“瞬间”“骤然”“瘦削”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结合资料,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激趣导入,书写生字1.平时大家积累了那么多古诗词,今天老师带来了三句古诗词,想考考同学们。

出示关于“梦”的古诗词: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2.从这几句古诗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答后齐读古诗)3.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往往是一个人心灵的投射,而那些描述梦的文字往往也就记录了一种心境。

大文豪鲁迅先生做不做梦呢?他的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走进他的梦境。

齐读课题《好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26《好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吟咏有关“梦”的古诗词,激发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梦是心灵的折射,为理解本文中心做铺垫。

】4.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因为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大家初读的时候,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怎样的?(生自由读)【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鲁迅梦境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5.检查词语读音的掌握情况。

(指名读、齐读、借助学习单同桌互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好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旧知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搁在错综澄碧萍藻荡漾火焰瘦削瞬间凝视骤然掷石头陡然2.说一说文中的“好的故事”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齐读:(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4.过渡:这是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这“好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意境。

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同时,由鲁迅先生对这个故事的评价过渡到新课,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深入探究,品词析句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画出相关词语,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PPT 出示重点语句: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引导学生抓住“一天云锦”“万颗奔星”体会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

)②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美丽,幽雅,有趣”?(澄碧清新的江南水乡,百花竞放的山野风光,勤劳朴实的农夫村妇,时聚时散的河中倒影,水中的萍藻游鱼,诸影诸物,摇动,扩大,融和,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瑰丽多姿,令人爱恋。

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案
(板书:梦境 乌桕、新禾、野花…… 农夫、村妇、村女…… 天、云、竹……)
四、点拨释疑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二、合作交流
1.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2.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三、汇报展示
1.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
(板书:现实——昏沉的夜)
五、拓展运用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六、过关检测,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
C(潜能生)熟读课文。
一分钟安全教育:在家不要随意玩火玩电。
板书设计
25好的故事
梦境 乌桕、新禾、野花…… 农夫、村妇、村女…… 天、云、竹……)
现实——昏沉的夜
教学反思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八单元
课 题
25《好的故事》
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案25.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超现实想象和情感层次性变化,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读懂“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找出这个故事中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什么地方。

2.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我们每个人都爱看好的故事,而伟大的文学家XXX又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XXX为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课件出示作者作品简介)二、检查预1.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预情况。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并对学生解释的词语意思进行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导: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2.师:结合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指名说)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1.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在第1自然中描写了“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课件出示: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其时北京笼罩在极端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

封建军阀卖身投靠帝国主义,把中国酿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苦难的深潭里挣扎,因此“昏沉的夜”象征了其时的封建军阀统治。

(2)作者是在甚么样的状态下看到了一个好的故事,你能判断这“好的故事”指的是甚么吗?判断的依据是甚么?(指名说)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说出“这个故事”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这故事很美丽,幽雅,风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故事》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3.体会课文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2.体会课文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做过梦吗?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

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鲁迅?(生介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乌桕(jiù) 蓑(suō)笠(lì) 参(cēn)差(cī)
皱蹙(cù) 虹霓(ní)
3.给下面生字组词
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掷陡
(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4.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5.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鲁迅先生享受美好的梦境、好的故事。

(板书:好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

2.“好的故事”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3.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境?
4.学生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梦境部分。

5.题目之中有“故事”,文章中也说“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可是,全篇中并没有什么故事。

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是写梦境,梦境常常记忆不够真实;事和人俱在景中。

6.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感悟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与表达。

(1)“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用鞭爆声响与声响间的间歇以及身边围绕的烟雾来衬托当时孤寂的情形与心情。

一个人的黑夜不仅仅是黑暗,更是寂寞而孤独的时光。

(2)“两岸边的乌桕,新禾……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在先生描绘的景物中,乌桕与新禾、村女与和尚、茅屋与伽蓝等都是对立的矛盾体,映射了先生矛盾纠结的内心,在失望与希望中来回纠结,反抗绝望。

(3)第4自然段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以至于无穷”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是全文的文眼。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1练习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的梦境很美,那他究竟梦到什么了呢?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课文。

二、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学生朗读第5——12自然段。

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第一部分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的梦境表现了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

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

3.作者在《好的故事》中反复提到昏暗的灯光和一本书《初学记》,这些对于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起着怎样的作用?
《初学记》是本资料书,灯火又很暗,昏昏欲睡,和作者当时所处的重重重压下的环境相似,也能表现作者郁闷的心情。

4.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11段的理解。

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

三、合作探究,提炼主题
1.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

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2.你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愿望呢?
是对过往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这个梦有什么含义?全班自由交流。

文中两次提到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这三个词语描绘的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当时内心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乌桕、新禾、野花等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的景象,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的浮影,锦带、狗、白云、村女等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景的表达与寄托。

这篇文章是鲁迅作品中少有的表现美好的文章。

文中描写了很多美好的意象,但是最后
鲁迅先生心中的梦醒了,他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梦境,奈何眼前已没有了“一丝碎影”,只有“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怅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黑暗中国的现实环境下所作,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五、作业布置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