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酶启动子调控的CD基因治疗恶性黑色素瘤_曹广

合集下载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的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的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09:25:3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30825.1002.006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的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刘慧慧,魏静瑶,张丽珍,冯进伟,刘瑞娟,田 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 450052)收稿日期:2022-03-17,修回日期:2022-06-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903720)作者简介:刘慧慧(1998-),女,硕士生,研究方向:药理学,E mail:lhh18538277781@163.com;刘瑞娟(1988-),女,博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fccliurj@zzu.edu.cn;田 鑫(1975-),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tianx@zzu.edu.cndoi:10.12360/CPB202203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9-1613-05中国图书分类号:R 05;R345 57;R575;R977 3摘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s)为一类靶向抑癌基因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阻断下游的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

TKIs广泛用于癌症的治疗,对于部分肿瘤显示出较传统化疗药物更好的疗效。

然而,TKIs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是其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难题之一。

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TKIs的分类、临床应用及其引起肝损伤的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阐明TKIs肝损伤的机制和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性肝损伤;靶向药物;机制;靶点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酪氨酸激酶(tyrosinekinases,TKs)对于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转移和凋亡发挥着重要作用[1],以TKs作为靶点进行相关药物研发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齐忠慧;斯璐【摘要】恶性黑色素瘤病死率高、预后差,但随着基础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过程所进行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新时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获得可观改善.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围绕PD-1单克隆抗体、CTLA-4单克隆抗体、免疫联合治疗展开.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mab单用、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以及Talimogene laherparepvec均已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该文概述了目前免疫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前景及挑战.【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7页(P997-1003)【关键词】恶性黑色素;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联合治疗【作者】齐忠慧;斯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恶性程度极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0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达2万例[1]。

早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较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OS为24%~29%,ⅢC、Ⅳ期患者5年OS仅10%~19%。

传统化疗单药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均小于20%,BRAF抑制剂的ORR虽达50%,但存在爆发性耐药问题。

白细胞介素2、肿瘤疫苗、过继T细胞疗法因为不良反应重或疗效欠佳未得以推广[2-3]。

相比之下,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首的免疫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OS,降低死亡及复发风险,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刘秀文1,2,曹锟1,刘新光11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东莞523808;2 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摘要: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深入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

KRAB相关蛋白1(KAP1)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能够参与基因转录抑制、DNA损伤修复、免疫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等。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AP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在肿瘤治疗耐药和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

但目前KAP1促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恶性肿瘤;KRAB相关蛋白1;恶性生物学行为;耐药性;免疫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5.026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5-0099-04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关键。

KRAB相关蛋白1(KAP1)又称三重基序蛋白28、转录中介因子1β,最早于1996年由费雷德曼团队采用亲和层析法分离得到[1]。

KAP1属于TRIM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参与基因转录抑制、DNA 损伤修复、免疫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等[2]。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AP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结合文献就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KAP1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人类KAP1的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3.43,全长6 254个碱基,包含17个外显子。

表皮生长因子对表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表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表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崔志新;崔彦博;唐燕红;杨鑫【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年(卷),期】2005(007)11A【摘要】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发细胞增殖依赖酪氨酸激酶(TPK)和G蛋白偶联(GPCR)受体及多条信号传递途径,依赖原癌基因正常的表达及受体信号分子的正常活性,依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与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两种信号途径的动力平衡。

多种环境因素可通过多条凋亡信号传递途径诱发表皮细胞凋亡。

EGF阻断神经酰胺的凋亡信号传递,抑制凋亡关键酶(Caspase-3)的潘胜,促进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通过PLC—β途径激活多效的凋亡信号调节剂“PKC”,EGF-PKC与EGF-ERK具有协同作用,对凋亡信号传递实行严格的调控。

EGF还可通过STAT信号途径激活Caspase-3,促进皮肤癌细胞的凋亡。

【总页数】5页(P15-19)【作者】崔志新;崔彦博;唐燕红;杨鑫【作者单位】吉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吉林吉林132001;北华大学医学院,吉林吉林132001;长春医学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7【相关文献】1.表皮生长因子对表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J], 崔志新;崔彦博;唐燕红;杨鑫2.MiR-24靶向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Jurkat 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J], 胡敏;李海龙;符才波;陈瑜;陈军3.螺旋藻提取物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及诱导HL-60细胞凋亡 [J], 蒋超;蒙凌华;齐清;刘兆乾;卿晨;丁健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肝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J], 王科嘉;宋昱亮;程君琳;章卫平5.肝衰竭患者血浆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表皮生长因子的调控作用 [J], 李玮;林世德;龙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症基因治疗主要研究进展

癌症基因治疗主要研究进展

癌症基因治疗主要研究进展
曹广文;杜平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年(卷),期】1995(018)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将某些细胞素基因引入肿瘤细胞内可使其获得抗癌“疫苗”的作用,将这类基因入入TIL细胞内可使其获得抗自身肿瘤的作用,将MHCⅠ类抗原基因引入人肿瘤细胞内可使免疫细胞获得知识“非我”的抗癌能力;简术述了抗癌基因引入肿细胞内可使其功能得到恢复;论述了前药转换酶基因可使无细胞毒作用的前药转换成细胞毒作用较强的抗癌药物,还介绍了“肝癌组织特异性VZV-TK基因表达载体”。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曹广文;杜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9
【相关文献】
1.阳离子聚合物介导的基因治疗细胞内途径和主要屏障研究进展 [J], 王茹燕;彭琳
2.癌症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J], 杨柳; 黄长江; 王名雪
3.阳离子碳点在癌症诊断和基因治疗一体化中的研究进展 [J], 岳林君;卫迎迎;樊江波;陈琳;李强;杜晶磊;于世平;杨永珍
4.癌症免疫基因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J], 刘民培
5.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的预期性悲伤研究进展 [J], 王志文;权海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巨大黑素痣的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巨大黑素痣的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巨大黑素痣的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者:王嘉厅吴信峰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2年第11期[摘要]先天性巨大黑素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GCMN)是一種神经嵴起源的皮肤黑素细胞良性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对于GCM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充分的认识,对GCMN的治疗亦无满意的手段。

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发现多种基因突变及明星信号通路的激活对GCMN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拟对GCMN的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来探讨靶向治疗在GCMN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先天性巨大黑素痣;发病机制;信号通路;靶向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2)11-0189-04Research Progress on Pathogene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s WANG Jiating,WU Xinfeng(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for Skin Disease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Nanjing 210042, Jiangsu, China)Abstract: 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 (GCMN) is a benign proliferation of skin melanocytes derived from neural crest,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At present, there is no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GCMN, and there is no satisfactory treatment for GCM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lecular bi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levant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and finds that multiple gene mutations and activation of star signaling pathway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CMN.This paper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of GCMN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argeted therapy to discuss the role of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GCMN.Key words: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 pathogenesis; signaling pathway; targeted therapy先天性巨大黑素痣(GCMN)是一种神经嵴起源的皮肤黑素细胞良性增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外观,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相关研究证实GCMN患者会有一定几率并发神经皮肤黑变病(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CM)和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

O-GlcNAc_糖基化修饰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O-GlcNAc_糖基化修饰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彭佳欣,张自辉,刘婧纯,洪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60摘要: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单糖修饰,通过β-糖苷键将GlcNAc连接到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对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近年研究发现,在结肠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中O-GlcNAc糖基化修饰异常。

O-GlcNAc糖基化修饰异常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能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侵袭、迁移以及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增强干细胞特性和耐药性,还能干扰细胞内葡萄糖、脂质和氨基酸代谢。

但目前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恶性肿瘤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恶性肿瘤;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糖基化修饰;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13.024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13-0098-05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恶性肿瘤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深入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制定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仍是当务之急[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指翻译后的蛋白质以共价方式在氨基酸残基上添加或移除特定基团,继而改变蛋白质构象、定位、功能等的化学修饰过程。

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有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甲基化和糖基化等[2],这些修饰方式在诸多生命活动调控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单糖修饰,通过β-糖苷键将GlcNAc连接到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

O-GlcNAc 糖基化修饰可在多个水平上调节蛋白质功能,如酶活性、能量代谢、亚细胞定位、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参与调控细胞内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3]。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在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在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1 . 3 Ⅲ 期 临 床研 究 ( C oNC U R试验 )
m C R C。其后 , 瑞戈非 尼 的研发 进程 不 断加快 , 已在其 他 实体
瘤进行了多 项临床研 究 , 现对 其在 实体瘤 治疗 方 面的研 究进 展及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综述。
1 治 疗 结直肠 癌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 , 每年全球有约 1 2 0万例患者被确 诊 , >6 0万例 患者 直接 或 间接 死 于结 直肠
D O I 1 0 . 1 4 0 0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1 2 4 . 2 0 1 7 . 0 8 . 0 0 2
瑞戈非 尼( R e g o r a f e n i b ) 为 口服 的多 靶点 酪氨 酸激酶 抑制 剂(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 T K I ) , 可 以抑 制血管生 成 以及 其他
昔单 抗 ( C e t u x i m a b ) 、 帕尼 单 抗 ( P a n i t u mu m a b) 、 瑞 戈 非 尼
( R e g o r a f e n i b ) J 。其 中, 瑞戈 非尼 为唯 一 的 口服 T K I , 其 在标 准治疗失败的 mC R C的治疗 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目前 已有多项 临床研究 结果 证实瑞 戈非尼在 m C R C治疗方面的优势 。
非尼组患者 的 mO S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8 . 8 个月 V S . 6 . 3个月 ) , 提示瑞戈非尼 同样可以给亚洲 m C R 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1 . 4 剂 量 调 整 研 究
品局和 F D A 目前已批 准 5个 用于 治疗结 直肠 癌的靶 向药 物 ,

一种治疗皮肤黑色素相关疾病及皮肤美白的药物作用靶点[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皮肤黑色素相关疾病及皮肤美白的药物作用靶点[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皮肤黑色素相关疾病及皮肤美白的药物作用靶点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梁筱,黄晓璐,李青峰
申请号:CN201510530597.5
申请日:20150826
公开号:CN106334188A
公开日:
201701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黑色素相关疾病及皮肤美白的药物作用靶点。

本发明优点在于:本发明涉及的药物相对于酪氨酸酶抑制剂,规避了易降解、可溶性差、易引起过敏反应、有致癌可能及可引起外源性褐黄病等诸多弊端;相对于植物中提取的抗氧化剂而言,药物作用靶点确切,药物成分明确,且不会引起接触性皮炎等副作用;相对于乳酸、乙醇酸等加速焕肤的药物,弥补了焕肤只能减少表皮层黑色素而无法减少真皮层黑色素的缺陷;相对于激光及手术切除而言,涂抹或注射的给药方式温和、无创或微创,且治疗后患处无需特殊护理;用药安全;稳定性好;相对于目前现行药物具有成本上的显著优势,合成成本较低。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地址: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半胱氨酸代谢途径调控与肿瘤治疗新策略

半胱氨酸代谢途径调控与肿瘤治疗新策略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21,52(5):522-528学报半胱氨酸代谢途径调控与肿瘤治疗新策略解放,刘楠*(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98)摘要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满足其特殊的物质和能量需求。

现有肿瘤代谢重编程研究以糖代谢研究为主,而氨基酸代谢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肿瘤能量代谢研究的新兴热点。

半胱氨酸是一种生糖氨基酸,其代谢途径涉及多种酶和产物,可调节诸如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细胞自噬等生理和病理过程。

本文从肿瘤细胞中半胱氨酸的外源转运和内源性转化途径、半胱氨酸代谢途径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多种调控机制以及基于半胱氨酸代谢途径的潜在治疗靶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肿瘤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代谢重编程;半胱氨酸;胱氨酸转运蛋白;抗肿瘤;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21)05-0522-07doi:10.11665/j.issn.1000-5048.20210502引用本文解放,刘楠.半胱氨酸代谢途径调控与肿瘤治疗新策略[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1,52(5):522–528.Cite this article as:XIE Fang,LIU Nan.Regulation of cysteine metabolism and new strategies for cancer treatment[J].J China Pharm Univ,2021,52(5):522–528.Regulation of cysteine metabolism and new strategies for cancer treatment XIE Fang,LIU Nan*School of Life Science&Technolog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98,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ustain prodigious anabolic needs,tumor cells nee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that differs from untransformed somatic cells.Besides glucose metabolism in tumor,amino acid metabolism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invasion.It is an emerging trend in tumor energy metabolism research.The metabolic pathway of cysteine,a glucose-producing amino acid,involves a variety of enzymes and products,regulating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oxidative stress,energy metabolism,and autophagy.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ogenous transport and endogenous conversion pathways of cysteine in tumor cells,the various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cysteine metabolism pathways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s,and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based on cysteine metabolism pathways,whi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use of drugs against tumors.Key words metabolic reprogramming;cysteine;cystine transporters;antitumor;oxidative stress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No.2018YFA0902000)自1920年奥托·瓦伯格发现瓦伯格效应,肿瘤代谢重编程的研究已经超过了一百年。

酪氨酸酶及其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白癜风

酪氨酸酶及其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白癜风

酪氨酸酶及其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白癜风摘要: 酪氨酸酶是黑素合成的关键酶,可能是白癜风自身免疫的重要抗原。

最近发现部分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有酪氨酸酶抗体,且与白癜风临床类型和分期密切相关。

提示自身免疫性白癜风发病机制与酪氨酸酶抗体水平有关,为其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酪氨酸酶抗体可以作为白癜风活动性的一个指标。

一、酪氨酸酶的抗原性酶是多种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的自身抗原[6],TYR作为抗原必需具备下列条件:①酶活跃性;②免疫原性;③能诱导识别自身的抗体。

哺乳动物黑素生成由多个基因位点共同参与调控。

不同位点基因及相关蛋白具有多种特征性结构位点(B位点,C位点,S位点和P位点)。

哺乳动物色素细胞调节基因有多种,这些基因的最大特点是定位于C位点(C-allbinolocus),编码TYR。

鼠C位点基因长70kb,定位第7号染色体,人C位点基因长50kb,定位11号染色体。

鼠及人C位点基因均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

TYR是一种膜糖蛋白,可在MC中特异性表达。

B位点(brownlocus)基因编码TRP-1(gp75)。

鼠B位点基因长18kb,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定位14号染色体。

人B位点基因定位第9号染色体。

TRP-1能在MC中表达且定位黑素体膜,具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氧化酶活性。

S位点(slatylocus)基因编码TRP-2,小鼠S位点基因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为多巴色素异构酶。

鼠及人P位点(Pmel-17locus)基因编码stablin蛋白,人及鼠P位点基因定位第10、12号染色体,参与黑素合成终末途径的调节。

TYR、gp75、TRP-2结构相似,其基因产物有下列特点:①高同源性(氨基酸序列相同40%,相似45%)。

②分子量几乎相同。

③三级结构有高度保守序列半胱氨酸残基。

④具有酶活性铜结合位点。

⑤含有跨膜区。

TYR是黑素合成的关键酶,其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一段前导信号肽和一个跨膜结构基元(motif),与黑素体膜上的锚定蛋白(anchorin)相一致。

酪氨酸酶转运对黑色素生成影响研究进展

酪氨酸酶转运对黑色素生成影响研究进展

酪氨酸酶转运对黑色素生成影响研究进展郭跃跃;杜站宇;宋兴超;史赫;吴琼;邢秀梅;赵家平;徐超【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3【摘要】哺乳动物毛色的形成依赖于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数量及分布比例,酪氨酸酶类(TYR/TYRP1)的转运及其活性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衔接蛋白(AP-1/3)和溶酶体相关细胞器生物合成复合物(BLOC-1, 2, 3)将TYR/TYRP1从早期核内体转运至黑素小体,若TYR/TYRP1无法转运至黑素小体中,黑色素合成则会受到抑制.ATP7A 将铜离子转移到TYR/TYRP1,从而激活TYR/TYRP1活性,ATP7A的减少同样会使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合成量减少.关注这些复合物在转运TYR/TYRP1的作用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析黑色素合成机理,以此为基础探索哺乳动物毛色的淡化机制,以期为阐明人类黑色素合成障碍的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The formation of the mammalian coat color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melanin synthesis in melanocytes.The transport and activities of tyrosine enzymes (TYR,TYRP1) are the keys to melanin biosynthesis.BLOC-1/2/3 and AP-3 transport TYR and TYRP1 from early endosomes to melanosomes, respectively.If TYR / TYRP1 can not be transported to the melanosomes,the melanin biosynthesis will be suppressed.ATP7A provides copper into tyrosinase,and can activate tyrosinase,however,ATP7A reduction will also reduce melanin synthesis in melanocytes.Following these compounds in the enzyme activity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ransport tyrosine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explore the synthesis of melanin,we can understand thesynthesis of melanin in different angles.As a bas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mammalian coat color dilution,we hop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arifying human melanin synthesis obstacles related diseases.【总页数】5页(P110-114)【作者】郭跃跃;杜站宇;宋兴超;史赫;吴琼;邢秀梅;赵家平;徐超【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12;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2;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2;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吉林长春 130012;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2;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2;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2;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33【相关文献】1.湘西龙山百合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J], 刘朝圣;龚坚;申梦洁2.原儿茶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活力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应 [J], 杨美花;石艳;李智聪;王秋红;陈清西3.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调控黑色素形成的研究进展 [J], 高莉;赵英虎;刘朝亮;高晋4.栀子叶乙醇提取物对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J], 黄硕;刘风5.4种Keggin型磷钼酸盐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抑制及抗氧化作用[J], 帅蝶;赵美娟;陈丙年;王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杜标炎;张小贺;谭宇蕙;吴映雅;易华;郭玉荣【期刊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26)2【摘要】[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灌胃8 d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药物荆量为32 g·kg-1·d-1)和对照血清(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选择对B16细胞生长和形态影响不大的血清浓度 (体积分数为10%) 作为大鼠血清的工作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流式荧光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26/30/32)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m blot检测显示空白组 (无鼠血清) 3种Cx几乎不表达,而对照血清和六味地黄丸各浓度含药血清均能提高Cx蛋白的表达,但含药血清的作用更为明显且有显著的量效关系;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法检测显示类似的结果:对照血清组和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的Cx蛋白荧光强度均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但与对照血清组比较,只有高剂量含药血清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舍药血清组Cx蛋白表达反而下降(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具有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总页数】6页(P152-156,200)【作者】杜标炎;张小贺;谭宇蕙;吴映雅;易华;郭玉荣【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洛伐他汀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J], 李颖;张增叶;姜达2.氨氯地平抑制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株B16体内转移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 张旭;艾志国;扶玲3.B16黑色素瘤细胞株家兔角膜层间接种模型的建立 [J], 兰海涛;曲超;刘显波;吴琦4.C57BL/6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在ICR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J], 李桂圆;陈龙邦;臧静;张群5.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治疗黑色素瘤增效作用的缝隙连接机制初探 [J], 杜标炎;郭玉荣;易华;谭宇蕙;吴映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负载酪氨酸酶抑制肽的牛奶外泌体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研究

负载酪氨酸酶抑制肽的牛奶外泌体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研究

负载酪氨酸酶抑制肽的牛奶外泌体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研究栗瑞斌;王倩;张雷杰;荆韧威;尹海芳【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28)4【摘要】目的:探讨酪氨酸酶抑制肽(YRS)功能化的牛奶外泌体(mEXOYRS),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获取牛奶外泌体(mEXO);利用外泌体特异锚定肽CP05将YRS修饰在mEXO表面,获得mEXOYRS,随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YRS的负载效率;在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中,检测细胞对mEXOYRS的摄取效率以及YRS与酪氨酸酶的共定位效率,评估mEXOYRS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及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将mEXOYRS均匀涂抹于Nude BALB/c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所成皮下瘤模型上,评估其在体内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对C57BL/6小鼠表面皮肤涂抹mEXOYRS,评估其对小鼠毛囊的着色程度及小鼠皮肤的美白效果。

结果:YRS通过外泌体特异锚定肽CP05高效负载至mEXO,并且不影响mEXO的形态结构及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在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摄取实验中,mEXO能够增强YRS与细胞内酪氨酸酶共定位的效率,在1周、2周及6周时均显著抑制细胞产生黑色素(F=56.117、48.954、560.006,均P<0.05);在Nude BALB/c小鼠黑色素皮下瘤模型中,与YRS组相比,mEXOYRS更好的抑制了黑色素的产生;在C57BL/6小鼠模型中,mEXOYRS降低了黑色素的产生,并显著降低了黑色素含量(F=173.083,P<0.05)及酪氨酸酶活性指标(F=34.156,P<0.05),取得了美白效果。

结论:YRS修饰的mEXO可通过内体转运途径,靶向运输到酪氨酸酶处,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并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提高YRS的美白效果。

恶性肿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现状

恶性肿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现状

恶性肿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现状
侯亮;姜月华;詹臻
【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9)003
【摘要】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愈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肿瘤生物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潜力,为人类征服癌症提供了新的高效武器。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此方面研究的进展,就EGFR信号转导、EGFR生物靶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314-317)
【作者】侯亮;姜月华;詹臻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0029,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0029,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1
【相关文献】
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治疗现状和展望 [J], 洪群英;白春学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研究现状 [J], 冯守昊;嵇庆海;王玉龙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RNAi抑制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J], 滕帼英;潘泽政;吴剑;毛位贞
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发性耐药机制及靶向治疗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J], 潘亚强; 李振华; 李定彪
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转移性NSCLC的靶向治疗效果及对SCC,CYFRA21-1、CEA表达的影响 [J], 马军伟;王佳;宋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酪氨酸激酶c-Abl与信号转导

酪氨酸激酶c-Abl与信号转导

酪氨酸激酶c-Abl与信号转导
杨尧;刘萱;李平;马清钧;曹诚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讯》
【年(卷),期】2009(020)005
【摘要】c-Abl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细胞核中的c-Abl在DNA损伤应
激中被激活并参与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质中的c-Abl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黏附迁移和细胞凋亡等细胞活动.我们简要综述了c-Abl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
【总页数】3页(P692-694)
【作者】杨尧;刘萱;李平;马清钧;曹诚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
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
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5
【相关文献】
1.c-Abl蛋白酪氨酸激酶形成同源二聚体 [J], 魏玲;刘萱;易艳萍;李楚芳;王云龙;曹

2.凋亡诱导因子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的相互作用 [J], 王昌正;陈东立;曹诚;
马清钧
3.核孔蛋白p62促进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进入细胞核 [J], 黄维;刘萱;李平;靳彦文;李晓荣;刘传暄;马清钧;曹诚
4.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与特发性炎性肌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刘婷;傅自力
5.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J], 张晨;刘珺;赵涵;刘玲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皮抑素与恶性黑素瘤治疗

内皮抑素与恶性黑素瘤治疗

内皮抑素与恶性黑素瘤治疗
曹瑞华;廖万清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26)1
【摘要】黑素瘤是重要的人类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基因治疗恶性黑素瘤引起普遍关注。

其中,抗肿瘤血管形成成为研究的热点圜。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原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粘附和移行。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分裂次数是正常内皮细胞的50倍,使肿瘤组织易形成新的血管,对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曹瑞华;廖万清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院皮肤科,山东济南,250031;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
【相关文献】
1.恶性黑素瘤治疗和研究进展 [J], 张衍波;何梅芳;刘博武;姜英勇
2.皮肤恶性黑素瘤的治疗进展 [J], 粟娟;陈翔
3.恶性黑素瘤的治疗新进展 [J], 陈文静
4.尼克酸治疗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机制研究 [J], 陈龙;高涛;唐海燕;李彦希
5.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恶性黑素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 [J], 郎中亮;钟晓红;汪凯;赵李平;汪洪源;王明刚;褚燕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刘磊;白玉贤;苑珩珩;韩宇【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09(018)011【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易瑞沙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治疗和联合化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奥沙利铂、易瑞沙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两药联合时的细胞杀伤作用.重复试验3次,每次检测5孔细胞,将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并用中效法则判定两药合用的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易瑞沙单药应用于Hep-G2细胞,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易瑞沙联合奥沙利铂增加化疗药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易瑞沙单药作用于Hep-G2细胞,发生了细胞凋亡.结论易瑞沙与奥沙利铂的联合应用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总页数】3页(P1045-1047)【作者】刘磊;白玉贤;苑珩珩;韩宇【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与奥沙利铂联合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 [J], 赵传华;袁守军;王岩;葛飞娇;罗卫东;徐建明2.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J], 吴洪波; 徐丽艳; 武玮; 史亮; 李红霞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J], 熊安对;潘晓青4.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初步分析 [J], 曹华;叶建增;孔程;张茜;邓权通;闫茂生5.射频消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J], 刘宝东;胡牧;刘磊;钱坤;李元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CD_3单克隆抗体活化T细胞、增强其抗肿瘤抗病毒活性

抗CD_3单克隆抗体活化T细胞、增强其抗肿瘤抗病毒活性

抗CD_3单克隆抗体活化T细胞、增强其抗肿瘤抗病毒活性曹广文;杜平
【期刊名称】《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1991(7)3
【摘要】白细胞分化抗原3(CD_3)对T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在近几年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一类分布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人类CD_3抗原至少有4条肽链(γ、δ、ε、P^(28))组成,肽链间以二硫键连接,前两种肽链是分子量分别为25KD和20KD的糖蛋白,后两种肽链是分子量分别为20KD和28KD的未糖基化蛋白质。

δ链和ε链可被佛波醇二丁酸盐磷酸化。

【总页数】4页(P199-201)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T细胞;CD3
【作者】曹广文;杜平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11
【相关文献】
1.抗CD_3抗体活化杀伤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对抗胶质瘤活性影响 [J], 鞠砚;谭岩;王长坤;索敬贤
2.rIL—2与小鼠抗rIL—2u单克隆抗体F(ab‘)2片段的免疫复合可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J], 刘晓军
3.抗人小细胞型肺癌和抗CD3单克隆抗体的异质交联体的制备及其增强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J], 韩立军;王德斌;曹明华
4.抗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_1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A链交联物的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J], 沙慧芳;王恩忠;李海平;包国良;董强刚;周允中;谈立松;潘惠忠
5.抗P^(21)蛋白/抗CD_3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J], 孙立群;徐彦萍;郭丽娟;陈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酪氨酸酶启动子调控的CD基因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曹广文 戚中田 潘 欣 张晓琴 高 军 崔 龙△ 孔宪涛▲摘要 目的:克隆酪氨酸酶(T yr)启动子并探索其调控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在黑色素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P CR法从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基因组中克隆T yr启动子片段并与正常序列比较,并于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中调控CD基因(T y rCD)。

测体外表达和体内抗肿瘤作用。

结果:来源于B16基因组的T yr启动子重要反式作用位点未见突变。

该T yr启动子可使CD基因在B16中特异表达。

转T yr CD的B16可以抑制亲代细胞的成瘤作用。

含T y r CD的重组病毒可在体内感染黑色素瘤细胞和骨髓细胞。

体内注射5氟胞嘧啶后可使黑色素瘤消退,并对骨髓细胞有保护作用。

结论:来源于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的T yr启动子指导的CD基因在恶性黑色素瘤in v ivo基因治疗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酪氨酸酶;胞嘧啶脱氨酶;黑色素瘤;基因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39.505Gene therapy for malignant melanoma using cytosine deaminase gene under the control of tyrosinase promoterCao Guangw en,Qi Zhongtian,Pan Xin,Zhang Xiaoqin,Gao Jun,Cui Long,Kong Xiantao (Depart ment of M icrobiology,Depart ment of Basic M edicine,Second M ilit ary M edical U ni-versit y,Shanghai,200433)Abstract Objective:T o evaluate the r ole of ty rosinase prom oter fro m melanoma cells in the malignant melano ma-specific prodrug-activatio n gene therapy.Methods:PCR w as em plo yed to clo ne tyr osinase pro-moter fro m genomic DNA o f B16cells.After sequencing,the prom oter w as then used to direct bacterial cy to sine deaminase(CD)in a retroviral vecto r.I n vitro gene expressio n and in vivo gene ther apy w ere per-fo rmed.Results:Sequence of ty rosinase promo ter cloned from geno me of B16melanoma cells show ed a gr eat hom olog y to that from norm al cells.T he ty rosinase prom oter co nferred a selective expressio n of CD gene in B16cells in v itro.T he in situ produced retr ovirus containing CD g ene under the co ntrol of the pro-moter w as capable of infecting tumo r cells and bo ne marro w cells in C57BL/6mice.T he B16m elanoma re-gressed follow ing5-fluorocytosine systemic adm inistration.T he in viv o gene therapy,unlike LTR univer-sal pr omoter directed CD gene,did no t lead to arrest of bo ne marro w.C onclusion:Ty rosinase pr omoter directed CD g e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in viv o gene therapy for melano ma.Key words tyrosinase;cy tosine deaminase;m elanoma;gene therapy 黑色素瘤能合成只有在黑色素细胞中才有的黑色素[1],黑色素合成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酪氨酸酶的组织特异转录。

肿瘤in v ivo基因治疗需要将治疗基因的表达局限在肿瘤细胞中。

其中一种策略是应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指导治疗基因,尤其是前药活化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表达。

本研究对酪氨酸酶(Ty r)启动子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治疗黑色素瘤进行探讨。

1 材料和方法1.1 质粒 含来源于正常小鼠Ty r启动子的质粒pG3L由日本To huku大学生物系Yam amoto博士赠送;含大肠杆菌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CD2由美国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M ullen博士赠送;G1Na逆转录病毒载体由美国Fred Hu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Miller博士赠送。

1.2 细胞和动物 B16黑色素瘤细胞病毒包装细胞PA317、Psi2以及小鼠肝癌细胞M M45T.Li、小・205・第二军医大学学报Acad J S ec M il M ed Univ 1998J un;19(3)∶205~2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9600142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通外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曹广文,男,1965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鼠成纤维细胞NIH3T 3的来源和培养见文献[2]。

C 57BL /6纯系小鼠购于本校实验动物中心。

1.3 T yr 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B16细胞DNA 的提取及T yr 启动子的克隆参见文献[3]。

PCR 引物设计参见文献[1],3′端引物:GAT CAT ACA AAA TCT GCA CC ;5′端引物:CGC CCA GTG T TC AGA T AA AC,由Prom eg a 合成。

PCR 产物与pGEM -T 载体(Prom eg a )连接,构建pGEM Ty r ,双链DNA 测序(分别以SP 6和T 7为引物)以决定扩增片段的序列和克隆方向。

1.4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包装 将pGEM -T yr 中的Sph Ⅰ位点转换成Hind Ⅲ,以Sal Ⅰ/Hind Ⅲ位点将T yr 启动子克隆到G1Na 载体构建G 1T yrNa 。

将G 1T yrNa 中的Cla Ⅰ转换成BamHⅠ,以Hind Ⅲ/Bam H Ⅰ位点将pU C 118-CD [4]中CD 基因克隆到G1T yrNa,构建G1T yrCDNa,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结构Fig 1 Structures of the recombinant retroviral vectorsLT R:Long terminal repeat;Neo:Neomycin resistant g ene;CD:Cytos ine deamin as e;Tyr :T yrosinase pr om oter1.5 体外表达分析 重组病毒在4 g /ml poly -br ene 存在下感染B16、NIH3T3、MM 45T.Li 细胞,经G 418(Gibco )选择,转基因细胞用(0~2)×104 mol/L 的5氟胞嘧啶(5-FC)攻击8d,用M T T 法测细胞存活率。

1.6 Ex vivo 和in vivo 基因治疗试验 2×106的B16细胞、1×106转CD 基因(由T yr 启动子调控,Ty rCD )的B16细胞和亲代B16细胞、2×106转Ty rCD 的B 16细胞以及2×106转染长末端重复序列(LTR)调控的CD 基因(LT RCD)的B16细胞分别植于C 57BL /6小鼠皮下,待肿瘤平均直径为0.5~1.0cm 时开始腹腔注射5-FC 500mg /kg ,1次/d,治疗4周。

肿瘤质量估算参见文献[5]。

2×106的亲代B16细胞植入C57BL/6小鼠皮下,待成瘤后,肿瘤原位和腹腔各植入(1.2~2.0)×106含16 g /ml polybr ene 的产病毒包装细胞,1次/3d,共3次。

3d 后腹腔注射5-FC ,量同上。

取小鼠肝、脾、小肠、骨髓及肾组织,常规抽提DNA ,按Neo 基因引物:上游5′-CGT T GT CAC T GA AGC GGG AAG G-3′,下游为5′-ACA AGA CCG GCT T CCAT C CG -3′,以上述PCR 条件扩增Neo 基因以确定重组病毒体内感染情况。

取小鼠股骨骨髓,常规涂片固定,姬瑞染料染色30m in 后,核细胞/成熟红细胞的比例。

1.7 统计学处理 2检验决定差异显著性。

2 结 果2.1 T yr 启动子突变分析 分别从pG 3L 和B 16细胞DNA 中克隆了T yr 启动子。

序列分析证明两种来源的启动子有很高的同源性,但并不完全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键的反式因子作用位点T AT ATA 、GAAA 、TAT TAA TT 、CCAAT 、CAAAAT 、T GA AT 上未发现突变。

可认为来源于B 16细胞的T yr 启动子可能与正常细胞的T yr 启动子具有相似的功能。

2.2 T yr 启动子指导黑色素瘤细胞特异基因表达 逆转录病毒G1N a,CD2和G1Ty rCDNa 感染的B 16、NIH 3T 3、M M 45T .Li 细胞经G 418选择后对5-FC 的敏感程度见表1。

表1 转基因细胞对5-FC 的IC 50Tab 1 IC 50of the modif ied cells to 5-FC exposure(n =10,x -±s ,c B /mm ol ・L -1)Cell types IC 50of th e cell modified by G1Na CD2G1TyrCDNa B16 6.2±1.40.26±0.140.30±0.11NIH3T37.6±2.10.28±0.09 3.60±2.40转G1Na的细胞对5-FC不敏感,转CD2的细胞对5-FC的IC50约为0.28mmo 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