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江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研究

合集下载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华东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

近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省的地位日益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进步的推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深入分析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对策,才能推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江苏省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旨在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通过研究,旨在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等对策措施,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提升。

2. 正文2.1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在其经济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江苏省拥有众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江苏省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研发团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县域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科技创新加快等多重挑战,如何有效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产业转型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县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一、产业转型的背景及影响因素1.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传统产业的市场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且,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产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不足、技术更新滞后、产品同质化严重、环保压力加大等方面。

2.影响因素(1)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一些产品可能会受到新兴产业的冲击,需求减少;而一些新兴产品可能会对传统产业的市场份额产生冲击,市场竞争加剧。

(2)科技创新不足传统产业往往存在技术更新滞后、生产方法落后的问题,导致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较弱。

缺乏科技创新,使得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往往存在能源消耗大、排放高的问题,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必须要面对环保压力加大的问题。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形势,县域传统产业必须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加强研发投入等途径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县域传统产业要致力于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采取更高效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

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无锡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江苏省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作为制造业城市,无锡市拥有着悠久的传统制造业历史,但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市场变化,无锡市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无锡市传统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探讨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传统制造业结构老化无锡市传统制造业以轻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为主,这些产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逐渐下降。

2. 技术水平滞后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无锡市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技术更新和转型的挑战。

3. 环保压力加大传统制造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4. 人才短缺传统制造业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大,但无锡市在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和留住上存在一定困难。

1. 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无锡市应加快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通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无锡市应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跨界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3. 强化环保意识和措施无锡市应加大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

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无锡市应加大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有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无锡发展。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省经济结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和重复建设现象。

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亟需解决。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江苏省亟需寻求有效的对策。

对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江苏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探讨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引言本文旨在探讨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了解目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瓶颈。

2. 探讨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3.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链水平和推动绿色发展,以应对挑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和挑战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意义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任务。

研究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这不仅关乎江苏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结构调整。

深入探讨江苏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22•【字号】苏政发[2010]67号•【施行日期】2010.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苏政发〔2010〕6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纺织、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持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列。

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540.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资产总计19992.8亿元,占全省38.3%;从业人员462.3万人,占全省46.6%;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29家。

传统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社会就业、促进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企业技术进步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装备水平偏低,增长和发展后劲不足,以高能耗高物耗和低价格竞争为主的粗放式发展路子难以为继,加快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

为贯彻落实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在新一轮发展格局中把握主动权,现制订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计划期2010-1012年。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以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战略、“两化融合”、集聚发展、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为工作重点,与正在实施的纺织、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等行业2009-2011年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相衔接,分年度明确目标任务,更加具体地落实有针对性措施,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省传统产业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制造环节为重向研发生产营销并举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构建江苏传统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东南,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江阴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有效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江阴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江阴市的产业现状分析1.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企业规模较小江阴市以纺织、轻工、机械、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为主,这些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相对较低。

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江阴市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能力较弱。

缺乏技术驱动型产业的支撑,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江阴市的传统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给当地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2.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在不同产业领域之间进行合作,实现产业链条的互补和优化,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实施绿色制造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制造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江阴市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对本地企业和人才的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江阴市的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加强产业标准与质量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江阴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之一,也在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江苏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转型等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1.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江苏省的传统产业包括纺织、化工、机械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发展瓶颈,生产成本逐渐升高,市场需求逐渐下降,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2.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与传统产业相比,江苏省的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虽然发展迅猛,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南京市、苏州市等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其他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对策:要加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促进新兴产业的区域均衡发展。

二、环境污染治理的挑战1.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PM2.5、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这不仅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也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环保投入不足尽管江苏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环保举措,但环保投入依然不足,环保技术和设备仍然滞后,环保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环境治理的需求。

对策: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管体系,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1.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与江苏省的经济总量相比,科技创新投入占比较低,企业和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够,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弱。

2.人才流失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竞争的加剧,江苏省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一些高端人才离开江苏省到其他地区或国外发展,这直接影响了江苏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问题及建议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问题及建议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问题及建议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传统产业特别是钢铁行业是支柱产业,在经济开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经济开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但是,钢铁产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转型升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品结构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处于产品链条的底端。

〔2〕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多数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3〕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对企业转型升级有着较明显的制约作用。

〔4〕开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虽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吸引和鼓励作用不够,一些部门效劳意识不强,导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展不快。

二、主要意见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加快创新、创业、创优,将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2〕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科学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开展。

〔3〕利用多种途径,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一是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提高“科企联姻”效果。

二是在摸清企业各类人才需求的根底上,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招引人才,并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招引适用人才,大力引进和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人才,实施企院联姻,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最快时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三是引导企业应用先进技术,通过自主创新,提高装备水平、改良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四是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协作,到达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使技术和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4〕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帮助企业掌握、享受上级出台和我市制定的扶持政策。

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鼓励优惠政策,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5〕利用贷款贴息、借款、无偿资助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工程的企业实施减税或免税。

江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实力较强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对江苏省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现状分析1.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江苏省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如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在机械制造领域,江苏的数控设备、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等高科技产品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2. 新兴产业的崛起江苏省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例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苏州作为中国东部的硅谷,聚集了大量的软件企业和科技创新机构。

3. 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的推进,江苏省制造业正逐渐向服务业转型。

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快于制造业,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动力。

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都有较快的增长,并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未来趋势展望1. 高技术产业将持续发展江苏省将进一步培育和扶持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政府将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到江苏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2. 创业创新将成为重要推动力江苏省将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建设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鼓励大学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进程,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3. 绿色可持续发展受重视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江苏省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4. 优化产业布局和升级江苏省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研究

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研究

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动,许多传统产业正在经历着转型和升级的过程。

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研究,分析产业转型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传统产业转型的原因传统产业转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传统产业在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为此,传统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渐摆脱低端竞争,向技术密集型、差异化、高附加值的产品方向发展。

2.环保、能源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高耗能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逐渐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传统产业需要加快技术升级和转型,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追求可持续发展。

3.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传统产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三章:传统产业转型的影响传统产业转型对企业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企业内部创新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将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激发市场活力传统产业向高端产品转型和升级,将激发市场的活力,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效益。

3.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将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第四章:传统产业转型的建议为了有效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技术创新传统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迈向高端市场。

2.加强人才培养传统产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整个产业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的 国 外 研 究 现 状
力 以及从事高附加值 的活 动。K a p l i n s k y ( 2 0 0 1 ) 认为, 产业 转型升级是制造 出质量 更好 的产 品 、 更 加有 效地 制造 产 品,
( 一) 产业价值链 角度 。在产业的转型 升级方面 , 研究产 业 的核心竞争力及 动态能力 是 国外 学者研 究 的出发点 。A 1 . b u 和 B e l l ( 1 9 9 9 ) 认为 , 研究产业 的转型升级需关 注产业 的
济与文化 , 2 0 1 0 , 6
[ 6 ] 王洪海. 试述 中国维和警 察工作 的开创与发展 [ J ] . 武警
学院学报 , 2 0 1 l , 3 [ 7 ] 梁蓬飞. 解读 “ 和 平行 动挑 战 论坛 ” 年会 五 大看 点 [ E B / O L ] . [ 2 0 1 5- 0 7— 0 2 ] . h t t p : / / w w w . 8 1 . e n / j my w y l / 2 0 1 4—1 2 /
( 二) 特定产业的转型升级 角度 。C y l n n ( 2 0 0 0 ) 研究 了 韩 国电子产业 的转型升级 , 发现韩 国电子产业 的转 型升级归 立[ D ] . 外交学院 , 2 0 0 7
[ 3 ] 杨玲 . 和谐世界理 念主导 下的 中国维和策略 选择 [ J ] . 当
( 四) 对外军事交往 的需要 。中 国参 与世 界维 和行 动有
利 于中国军 队走 出国门 , 并 同外 军进 行军 事交 流 , 推动 我军 现代化 建设 。一 方面有助于提高军事力 量 的投 送能力 , 比如 赴 刚果 维和行动使得 我国军队首次实现 远距离 的跨洋 , 从某 种程度 上提升了军 队的远 距离 战 略的机 动性 。另 一方 面有 助 于提 高军 事人 员的个人 素质。一般而 言 , 维 和行 动所处 的 任 务区域生活条件是 非常艰 苦的 , 自然而然对 于维 和工作人 员 的要求普遍较 高。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找到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希望为江阴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江阴市产业现状江阴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以纺织、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等为主导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江阴市的工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逐渐提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此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明显。

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技术更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强劲。

尽管江阴市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一些企业,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3.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二、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针对江阴市目前的产业现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为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1. 优化产业结构。

应以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主要目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2.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4. 推进智能制造。

推动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发展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连云港片区作为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区域,其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促进连云港片区的经济发展和实现更好的利益。

一、连云港片区的发展现状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连云港片区作为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自试验区成立以来,连云港片区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就。

连云港片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连云港片区依托于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优势,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工作,实施“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有效提升了外贸便利化水平,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连云港片区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连云港片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片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连云港片区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连云港片区立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但与此连云港片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给连云港片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仍面临一定难度和阻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彻底,现代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三是金融业对外开放仍面临一定的限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推动连云港片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摘要:在产业转型升级概念界定上,Gereffi( 1999) 和 Poon(2004) 认为产业升级是企业提高资本的盈利能力或提高在技术密集型领域的能力的过程。

Ernst( 2001)则认为产业升级可分为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 包括要素间升级、需求升级、功能升级、链条上的升级) 。

王柏玲、李慧( 2015) 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以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为导向,在长期内适应外部市场环境不断开发和创造需求,根据要素禀赋动态变化调整要素投入,融合最新科技革命、并通过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来逐步培养竞争力的过程。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力较大的理论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产业组织与竞争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产业出现到退出经济活动的整个时期,这一过程一般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退出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产业内厂商数量、竞争程度、产品创新、价值链创新、关系网络创新等动态变化的理论。

为延长或形成新的产业生命周期,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通过实证分析,学者们建立了 A-U 模型、G- K 模型、K-G 模型等,突出了创新或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逐渐将技术内生化。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由经济学家James moore 在《哈佛商业评论》( 1993) 首次提出,之后在其著作《TheDeath of Competition: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互作用的经济体,包括政府、投资方、生产方、销售方、中介结构、消费者等,尤其是生产和消费网络的经济体,这些经济体构成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产业的生态系统稳定与否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也急需重构其商业生态系统。

产业组织与竞争理论认为产业组织与竞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一区域通过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将产业内资源重新进行配置、优化整合,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新时代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时代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现状及问题分析

0引言新一轮的产业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产业协同创新不断突破地域和组织的界限,传统的创新模式被打破,创新流程和方式的新规则和新秩序正在建立。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深度结合,充满活力的平台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孕育成形。

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是促进江苏区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其在国内外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江苏区域产业创新的主方向是协同创新,各级政府和各产业部门越来越重视协同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文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分析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和影响要素以及产业协同的创新机制,为带动产业加速转型、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产业模式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有益参考。

1产业协同创新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产业协同创新研究文献综述(1)协同创新的内涵。

对于协同创新的内涵、协同创新的效果,HAKEN [1]指出要实现1+1>2的协同效果,产业内部之间应通过互动完成系统内部的有序状态。

GREER 等[2]提出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是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的组合能力。

在SERRANO [3]研究的基础上,谢婕[4]对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行完善和深入研究,指出跨区域的整合和多主体是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协同创新由互动维度和整合维度构成。

DAVIS 等[5]提出协同创新是协同的相关理论在创新区域的应用和延伸,其核心模式和组织关系是绩效提升和相关知识的增值。

(2)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实证研究。

ROWLEY 等[6]研究网络结构和主体关联对不同产业的影响,重点分析不同联系度占主导地位的网络、产业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MEAGHER 等[7]对德国23个创新网络、600个网络成员进行实证调研。

CAPALDO [8]提出创新能力和网路强弱关联的新框架模型。

国内,邵云飞等[9]运用复杂网络仿真方法对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网络结构及企业不同的技术学习策略对技术学习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

周志刚等[10]研究企业创新网络中跨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

产业转型与升级文献综述

产业转型与升级文献综述

产业转型与升级文献综述作者:田小燕冯新星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概念尚存争议,在分析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广大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促进产业升级理论和时间的进一步研究和创新,有必要对产业升级的研究进行回顾。

关键词:产业转型;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包含了两个问题,即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产业转型与产业产业升级是有本质区别的,“转型”意味着转变或转换,即对事务进行的根本性变革;而“升级”意味着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变,强调从的劳动生产率向高劳动生产率、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变迁。

尽管如此,孙宝强(2011)指出,产业转型与产业产业升级是有联系的,两者相互促进,产业转型的方向是产业升级,并且指出前者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组织升级、后者包括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组织转型两个方面。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格里芬(1999)通过对服装出口企业的研究,提出可以从企业内部、产业内部、地区内、地区间四个维度利用产业链升级进而促进整体产业升级。

张其仔(2008)指出产业升级路径的理论选择有比较优势演化模型、HK模型,根据模型推导发现:产业升级的路径不一定的线性的,非线性产业升级包括产业内升级优先分叉(优先实行产业内升级)、产业间升级优先分叉(优先实行产业间升级),如果产业间升级的技术距离少于产业内的技术距离,就需要发展产业剑升级,从我国的时间来看,实施产业间升级更有利于保持经济的高成长性和出口的高成长性。

刘志彪(2009)提出构建国家价值链,理由在于:本土市场的容量特别是高端市场的容量是决定改过产业创新能力能否培育成的根本因素;对于成长中的中国经济来说,越是处于产品或产业价值链环节的高端要素,越要依赖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空间来实现其价值的转移和增值过程;从竞争手段来看,发达国家日益依靠对市场进入壁垒的打造来获取竞争优势,利用本土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标准体系可以作为一种进入别国市场、绕开对方市场标准壁垒的交换筹码。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与对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与对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与对策作者:刘勇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03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以创新为基本动力,以适应竞争环境、提高经济附加值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的产业演进和变迁过程。

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以技术改造、进步和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转向高值化、品牌化、服务化、平台化以及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困扰与挑战。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难(一)部分企业发展观念和战略思维滞后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的自我发展过程。

企业家以什么理念办企业,以什么方式获取利润,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家的视野和思维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远见。

传统产业的技术、工艺、产品、市场都已成熟,思维易固化而不易改变。

在不少行业,观念落后、思维僵化的情况仍然存在。

从本质上讲,没有真正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观念、标准、技术和管理。

(二)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不公平竞争挤压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市场化改革不够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行政干预和审批形成许多“政策机会”,导致企业靠寻租而不是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获利。

国有大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和体制优势,进入相对回报丰厚的市场领域,大举进行跨界扩张,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发展空间受到了相当的挤压。

二是企业税费负担过重。

1995—2012年,我国GDP名义增长8.6倍,全国工资总额增长8.8倍,税收增长16.7倍,政府非税收入增长18.8倍。

此外,由体制机制问题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较为显著。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实体投资回报率显著下滑、虚拟经济投资回报率节节升高对传统产业在信贷市场上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由于企业的所有制和规模不同,以及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真实,又形成了事实上的“信用双轨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摘要】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创新和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发展的重头戏,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传统产业;转型;分析传统产业一般指劳动密集型、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产业。

传统产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产业升级是传统产业发展的灵魂所在,若没有强大的传统产业为基础,产业升级只能是无源之水;同样,没有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也必然面临淘汰的危险。

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助力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稳健发展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繁荣经济以及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产业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显现,污染高、能耗大、效益低等特征已不适应当下的发展要求,不仅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更加难以承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实传统产业自身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但鉴于各产业、各区域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阶段不同,体现出不同的产业特征与产业竞争能力。

即便如此,传统产业现在甚至将来都将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供给所需要的大部分服务及商品。

目前,我国传统产业设备多数较为陈旧,生产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所提供的单元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综合效益的提升,例如国外大企业大都有较为长远的技术储备意识,超前研究开发一般在十年以上,而在我国多半传统产业企业甚至为数不少的国家重点企业都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企业也大都缺少技术储备观念。

二、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1.科技创新平台缺乏缺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传统产业是指以传统技术为基础,传统制造、传统服务等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传统产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来提高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探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传统产业的核心问题在于技术落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因此,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出发点。

传统产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搭建技术转型平台,集聚人才和资源,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咨询等方式,加速技术转型升级。

2、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基础和应用研究,加速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3、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增加技术支持,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二、随时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市场需求的把握。

因此,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产业必须随时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市场发展趋势:1、注重市场调研,掌握市场变化趋势和消费者需求。

2、积极参加各类市场展览,获取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动态。

3、加强市场信息沟通和交流,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传统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低效率、低回报。

因此,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的措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2、加强并购重组,整合产业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和降低运营成本。

3、加大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和质量风险。

四、拓展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传统产业需要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竞争。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拓展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塑造,提高出口竞争力。

江苏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举措

江苏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举措

江苏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举措
刘中正;张巍巍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信息》
【年(卷),期】2022()9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现阶段江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挖掘存在的问题不足,归纳面临的机遇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人才、平台等六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以更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开始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创新大省,具有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基础与现实需求,对其进行全方位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总页数】3页(P122-124)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关键举措;针对性对策;全方位分析;现实需求;面临的机遇;经济大省;深入剖析
【作者】刘中正;张巍巍
【作者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李克强总理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升级需要政策导向激励
2.建设五大园区提升产业发展——康乐县新举措推动肉牛产业转型
发展3.江苏扬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零售转型和数字化转型4.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式与关键举措5.江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江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研究
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按照国外经验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原始设备制造商贴牌生产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 37-70
[2]Humphrey J Schmitz H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C]Paper for the Bellagio Value Chain Workshop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University of Sussex Brighton BN19RE UK 2000
[3]Ernst 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A Knowledgecentered Approach[R] 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2001
[4]Hobday MInnovation in East Asiathe challenge to Japa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5[5]Nonaka Ikujiro Toyama Ryoko Konno Noboru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0 33 5- 34
[6]Szulanski G 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 Impediments to the transfer of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pecial issue 1996 17 27- 44
[7]Myrna Gilbert Martyn Cordey- Hayes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J]
Technovation 1996 16 301- 302
[8]Vito Albino Claudio Garavelli A Giovanni Schiuma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ter- firm relationships in industrial districts The role
of the leader firm [J] Technovation1999 19 53-63
[9] Jeffrey L Cummings Bing - Sheng Teng Transferring RD knowledg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3 20 39- 68
[10]Hobday et alSystems integration a core capability of the modern
corporation [M]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Vol 14 Issue 6 pp 1109-1143
2005
[11]James A B Edward J E and Thomas F H Government Sponsed Versus
Private Venture Capital Canadian Evidence NBER Working Paper
No14029Retrieved May 2008 from
[12]Matteo B Fabiano S and Roberta Z The EURO and Firm Restructring
NBER Working Paper No14454Retrieved October 2008 from
[13]Kris J Mand Mari O Institutions Competition and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in Japan NBER Working Paper No 14090Retrieved June 2008 from 14090
[14]Gilbert E M Tax Polices for low-carbon technologies NBER Working
Paper No 15054Retrieved June 2009 from
[15]Nicholas B Christos G Ralf M and Raffaella S Morden Management
Good for the environement or just hot air NBER Working Paper No 14394
Retrieved June 2009 from
[16] Ken T Infant Industry Policy A Case of Japa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Before 1945SSRN Working Paper Series Retrieved February 19 2007from
[17] Dr R Nagaraja Global Economy Today an Analysis of Marketing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for Targeting Global Market for Success The ICFAI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5 No 2 pp 7-24 May 2006
[18] Dipa M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Informal Manufacturing Sector
A Case Study of Durgapur CityIndian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Vol36 No2
[19] Gary G Development Model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China and Mexico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25 No1pp37-51
[20]杰伊·B·巴尼等著张书军等译资源基础理论[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21]乔治·J施蒂格勒著王永钦等译产业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23]林毅夫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J]经济前沿2005 11 毛蕴诗吴瑶中国企业转型升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7-48278-280
[27]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958-68
[28] 李纲刘益国内外企业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79
[29] 芮明杰等论产业链整合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0] 陶锋国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中国代工制造业升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1]刘春航跨国公司战略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毕业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