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教育科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_田慧生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谋划和总体部署,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对国家发展面临形势的一个重大判断。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
主要表现为:站在了新的起点、明确了新的方向、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起点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集中到一点,就是推动我国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是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家。
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是20%和6%,高中入学率1.5%,高等教育入学率0.3%,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
到2010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小学净入学率9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整体水平超过中上收入国家。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高校在学总规模3105万,是1949年的265倍,已跃居世界首位。
我们用6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用9年时间实现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走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95位左右,而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在全球排名50-60位。
2009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大事记
2009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大事记一、全省教科所长工作会议在淄博市召开。
2009年3月5日至6日,来自全省17市的教科所(院)长及省教育厅、教科所领导、研究人员40多人参加了会议。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孟庆旭同志、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景春同志、教研室主任苏明光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由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研究员主持。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孟庆旭同志在讲话中首先充分肯定了省教科所2008年的工作,介绍了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一是素质教育问题;二是标准化学校建设问题;三是教育体系的调整问题;四是职业教育条件建设问题;五是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问题;六是学生教育问题;七是高考政策相关问题;八是学校安全稳定问题。
第二,教科研工作要围绕教育厅工作中心开展工作;第三,希望全省从事教科研工作的同志要继续转变学风,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会上,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研究员向各市所长介绍了省教科所2009年工作要点。
他说:2009年,我省教育科研工作要突出三大重点研究:一是切实抓好教育科研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二是抓好区域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典型推广;三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具体地说要做好十项工作:一是加强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二是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三是抓好第四届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四是加大对基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理论提升和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建设;五是加强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课题管理工作;六是办好《当代教育科学》杂志;七是办好省教科所建所三十年庆典暨教育未来发展高端论坛活动;八是加强信息工作;九是省教育学会工作;十是编好《2008年山东教育发展绿皮书》和《教育决策参考》。
17市教科所长也分别介绍了各市落实第四届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及2009年工作计划。
另外,省教科所4位同志分别向各市所长介绍了《山东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教学科学规划课题鉴定办法》、《山东省教育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当代教育科学>杂志(基教版)“学用评”活动实施方案》、《省教科所建所三十年庆典暨教育未来发展高端论坛活动方案》,并与其进行了讨论。
把握热点难点,聚焦教育质量,追求卓越发展
把握热点难点,聚焦教育质量,追求卓越发展作者:底会娟段青如姜勇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01期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第十届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27~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把握学前教育热点难点,聚焦学前教育质量,追求教师卓越发展”。
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的4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宣读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王定华司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的贺词。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教授代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围绕会议主题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学前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华爱华指出,提高学前教师培养质量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
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教师教育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
她号召广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要深入研究与实践,用先进的教师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将研究过程与教师培养培训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师的卓越发展。
一、大会主题发言韩国教员大学幼儿教育学院院长金庆喆教授作了题为“韩国幼儿教师培养制度的变迁及发展”的主题报告。
金庆喆详细介绍了韩国幼儿教师培养制度的历史和变迁、韩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和晋升制度、韩国幼儿教师胜任能力提升制度以及幼儿教师培养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教育无国界,金庆喆的研究对我国学前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台湾政治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简楚瑛教授作了题为“国际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题报告。
简楚瑛从全球化、本土化和资讯化三种视角分析了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指出当今社会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教育科研的策略
• 1、科教结合的策略 • 2、聚沙成塔的策略 • 3、“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的策略 • 4、扬长补短的策略 • 5、成果推广与研究相结合的策略
PPT文档演模板
2006·1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章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结合
--新的机遇
• 学习任务: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研 究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应用 教育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有效促 进专业发展。
• 3、教育理论是人类对教育问题的规律性认识 它在寻求教育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2006·1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育理论的可操作性
• 途经: • 1、教育理论研究多极化 • 2、教育理论语言表达多样化 • 3、教育理论学习系统化 • 4、教育理论的习得应突出工具性
PPT文档演模板
• 第三、由单一的演绎和推理转向实证调查与分 析。第四、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理念与行为转化 会成为研究的焦点。第五、理论研究者与实践 工作者会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 体。第六、教育理论研究会越来越强化自身的 反思意识。
PPT文档演模板
2006·1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教师的教育观与科研 策略
2006·1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化呼唤教师主体
地位回归
• 1、对社会来说,应该逐渐消解对教师角 色认定的工具化倾向。
• 2、从教育活动本身来说应该给教师专业 化留出相应的制度空间,实现制度规定 的人性化。
• 3、从教师自身来说,应提升职业活动的 境界,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艺术创造的 过程。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 展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
第50卷第1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1月V o l.50 N o.1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J a n.2024D O I:10.13718/j.c n k i.x d s k.2024.01.017教育研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杨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摘要:加速建构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达,是将中国教育智慧融入国际教育学术话语体系㊁提升教育研究自主性的时代使命与战略要求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资源,有力支撑着话语的中国特色㊂但中国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及其研究还比较滞后,主动参与建构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已成为中国教育理论研究深化和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㊂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受个体情感㊁学术竞争㊁学科竞争与强国政治需求的驱动,存在 经验注脚 的知识再生产模式㊁ 以石攻石 的定量研究惯习㊁ 结构异质 的学术与实践场域㊁ 普适为王 的理论革新误区㊁ 知识诅咒 的知识输出羁绊等困境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策略包括:提升对中国差异性教育问题的认知;选择适切的研究方法与有序的入场策略;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应用链条;发展普适㊁准确与简洁的折中理论;展开与国际主流研究理论的对话㊂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话语体系;自主性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24)01-0201-11在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现代化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与重点实践方向㊂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点是 中国式 ,这并不是标新立异,实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更是教育学主体性的解放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蕴含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共有特征,又具有中国教育特色: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力求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出中国声音㊁表达中国主张㊁呈现中国经验㊁展现中国智慧,为全球教育治理作出独特贡献[1]㊂任何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体系而存在,大国只有活跃在国际研究场域中,才能在稳定世界体系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2]㊂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就是要建构中国教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仅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提供话语支撑,而且是推动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可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㊁获得国际学术影响力提供学理依据㊂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取得了瞩目成就,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时代已到来㊂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来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集中体现在理论归属㊁内涵厘清㊁本质要求与实践逻辑四个方面㊂在理论归属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向而行,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产物[3]㊂ 中国式 的成立根本,源自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价值判断[4]㊂在内涵厘清上,基于教育形态变迁可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更强调教育治理㊁教育评价㊁作者简介:杨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㊂102教育体系等教育系统中更多中国式的现代性增长[5],凸显教育对社会的整体驾驭力和对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与先导作用[6]㊂在本质要求上,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共拓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3];在彰显教育民主性的同时,也凸显民族性[7],凸显教育的国家战略服务水平[3]㊂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7],处理好 守正 与 创新 的关系㊂一方面守好中华文明的本源,与世界教育发展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兼顾问题导向与方法提升[8]㊂将中国教育的发展置于自身的优势点与力量点上[9],展现充分的理论㊁制度㊁道路与文化自信㊂可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学术研究正在实现从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何 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何为 的深化㊂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及其研究还比较滞后,主动参与建构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已成为中国教育理论研究深化和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㊂应该说,在破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发展重难点的过程中,教育研究者也意识到参与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并展开了积极探索,中国教育研究开始走上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自觉道路㊂如,有的学者深刻反思到中国教育的话语体系并未走出 学徒状态 ,一直饱受西方研究框架的影响,关注西方教育研究情境㊁验证西方教育理论与构念㊁参考西方教育研究方法论[10-11]㊂然而,西方理论已无法有效解释包括教育实践在内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丰富内涵,甚至制造障碍[12]㊂不少学者从原则角度提出了如何建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代表观点有:(1)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核心是 学术 ,但又不能就学术论学术,而应将其置于更高更大的格局中加以把握[13]㊂(2)既要关注政治话语,也要关注话语实践;既要在中国历史与现代化进程中寻找建构对象,也要关切世界历史与发展现实[14]㊂要扎实㊁详尽地了解全球发展,高水平地参与全球知识互动[12]㊂(3)尊重学科规律与文明差异,根植实践,认真研判各国教育理念[15]㊂(4)重视学术创新性与学术质量的评价[16]㊂(5)提升研究质量并加大对外输出,深耕中国教育实践,总结与提炼实践经验,实现新研究范式的建构[17]㊂这些研究明确了中国教育的学术话语体系研究方向与方法,但总体看来,缺少对话语生成㊁话语传播等理论问题的讨论,也缺乏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新诉求的主动关注与及时回应㊂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个人㊁组织与国家等多维主体的现实需求[18]㊂全面了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各方诉求,分析其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建构策略,对推动中国式教育研究的国际话语体系创新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㊂一、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需求要想走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就要厘清各方需求,真正把握发展方向㊂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中国教育智慧国际传播的过程㊂根据柯林斯(R a n d a l lC o l l i n s)提出的全球学术变迁理论可知:学术圈层的组建由知识分子(个人的情感能量)㊁学术网络(学术生态㊁学术竞争)㊁组织机构(大学㊁研究所㊁协会)以及政治力量(政治环境㊁思想传播㊁经济实力)交织而成[18]㊂该理论在教育社会学㊁传播学㊁国际关系学中广泛使用,涉及知识传播㊁知识创新㊁国际发展㊁科研团队组建㊁学科体系建设等问题[19-20],对全球视角下的学科发展与建设有着较好的解释力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是应用型问题,也是政策型问题,其整体需求与全球学术变迁理论中的要素高度关联㊂(一)彰显中国教育研究者学术话语权的诉求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本质[5],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㊂教育现代化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培养现代化的高质量人才是对个体情感需求的回应㊂一方面,中国的基础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教育基本盘已布局完成[21],需要向世界202展示和提供中国教育经验㊂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知识与文化的认同过程,也是个体实践经验概念化的过程㊂那些感性的㊁个性的教育叙事更能实现跨文化认同,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支撑㊂民族自信心提升,大众期待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希望世界能够了解中国,这是一种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㊂另一方面,学者也表现出建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需求[22]㊂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西方烙印,导致话语体系内核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时也展现出了学术研究的自殖民主义[14]㊂西方知识霸权使得中国的发展与西方一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在文化资本上表现得尤为明显㊂本土学者㊁海归学者㊁留学华人的教育研究成果很少被西方学术界引用,中国学者的研究还是没能从学术网络的边缘走向中心[23]㊂这种发展现状与差距引发学者的思考与焦虑,激发了学者提升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权㊁建构中国教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强烈情感㊂他们迫切希望融入世界主流学术研究网络,希望中国教育经验被世界关注,让中国教育经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㊂(二)主动参与教育国际学术竞争的需求国际学术环境存在合作与竞争,但总体仍以竞争为主㊂面对西方学术话语 殖民地 与 跑马场 的弊病,中国必须提升学术话语权才能为国际合作提供保障并在其中保护国家利益㊂自从学术活动成为人类智力与思想的探索活动以来,比较㊁批判与竞争就伴随而来㊂学术竞争是正常且必要的,驱动着学术知识的增长及个人学术职业的发展,同时学术竞争中也包含利益算计[24]㊂尤其是知识生产具有殖民性㊁职业性后,学术竞争在学者与学术群体之间愈演愈烈[25]㊂为了向世界贡献中国教育智慧,迫切需要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摸清中外教育分离与重叠的 黑箱 ,建立中国教育研究学术话语体系,发展 错位竞争 优势互补 的学术竞争模式㊂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中各国学术影响力决定了各国的合作意向,研究强国是主要合作目标,但其也会因为对合作方的学术发展有利而拒绝合作[26],这是限制教育研究国际发展的一种手段㊂在组建学术网络时,学术共同体会基于竞争机制来形成有限的关注空间㊂这种有限的学术关注空间,揭示了中国教育研究通过建构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方式融入西方主流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深层次需求㊂中国只有展开 中国式 研究,将 中国智慧 作为实现教育创新与自主的核心资产,在有限学术空间中建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学术标识,才能达到推动全球教育学术网络创新性竞争的目的㊂(三)加强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自身需求学科建设是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本质㊂新时代为学科建设提供了丰富内涵,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的基本逻辑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㊁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以及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打开了新格局㊂学科国际影响力凸显学科建设的成效,是衡量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 双一流 建设中,教育研究国际化再次得到强化㊂ 双一流 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是一流学科建设,其最核心目标就是学科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27-28]㊂教育学科建设的国际化需求推动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同时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也反哺一流教育学科建设㊁推动教育研究国际化㊂当然,一流学科建设还在奋发努力中,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仍在路上㊂此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内在动力㊂中国教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理应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支撑,对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提供中国式解决方案㊂反之,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建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话语体系㊁打造具有中国标识的教育概念也是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最终旨归㊂(四)提升教育强国国际形象的政治需求话语是国家社会发展方式与文化精神的外在映射,是权利的外衣,而权利又可通过话语得以302强化[29]㊂因此,可以认为话语体系是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力与权利的基础与保障,藏着一条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价值全球传播链条[30]㊂大国发展与成长的持续性,既需要物质基础的实力支持,又需要精神建设的智力支持㊂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一种文化自信和学术自觉,更是一种政治自觉㊂当知识与权力紧密结合,便会产生更加巨大㊁广泛且现实的影响力并最终形成话语权威[31]㊂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可能会使用利己的学术发展策略来保护本国利益[26]㊂近年来,欧美智库对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中国话语的研究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与政治色彩,多以树立债务陷阱㊁威权主义㊁疫苗外交等负面形象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的价值传播[30]㊂中国亟须建立国际学术话语,树立正确的国际形象㊂另外,在学术发展中的 学术为业者 与 政治为业者 常常交织与重叠,并且一般而言 政治为业者 领导或统领着 学术为业者 [32]㊂全球化中的学术竞争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竞争,学术网络更加复杂多元且带有明显的政治性㊂学术话语权是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外显,中国经济发展有目共睹,有能力支持更多的学术项目,促进学术发展㊂为此,需要基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来建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以便在国际上发挥好政治传播的功能㊂二、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面临的挑战需求 是在外部压力与内部动机共同驱动下产生的,更好地回应 需求 还需深刻理解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内涵及核心要素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是 内容 到 形式 的演绎性课题,需围绕问题及产生原因来分析㊂学术界对于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内涵与核心要素有不同视角的界定,或从话语传播角度认为,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由话语的主体㊁客体㊁内容㊁表述㊁传播等要素组成[33];或从知识生产与传播角度展开,提出学术质量㊁学术平台㊁学术评价三个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要素[34];或从制度与文化角度,提出政治引领㊁制度优势㊁文化传统㊁国际视野㊁研究价值等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要素[35]㊂针对建构需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应结合学术生产与传播特点㊁时代发展要求,从学术价值㊁方法范式㊁实践经验㊁理论革新以及话语表达等要素展开㊂(一) 经验注脚 的知识再生产模式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以及学术研究主体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与学者提升国际学术影响的情感越发强烈,中国教育知识的再生产不断扩大㊂但长期以来,西方知识中心主义一直以殖民化的姿态进行着特殊的垄断,这不仅体现在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等领域,更是在后殖民社会中持续进行着价值渗透并逐步形成新的垄断[17]㊂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进程中,教育知识体系仍以西方单一输出为主㊂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模仿与学习不可避免㊂学界过往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多以简单套用西方教育研究框架㊁复刻西方教育研究的方法与范式为主,对世界教育知识体系的贡献有限㊂知识的再生产模式,难以摆脱西方文明的裹挟㊂尽管大量研究都围绕中国教育问题展开,但研究中的情境嵌入仍不足[36],缺少对自身文化环境的审查㊂在教育研究知识再生产过程中,我们追逐有用知识,忽视对自我另类知识的再生产创造㊂自觉引进与推崇西方研究成果,让中国教育研究者不知不觉甚至主动自发地逐步习惯并融入西方国家主导并对其他国家进行标准化改造的知识生产模式,让我们逐步成为学术失语者㊂虽然中国教育研究者对自有优势有一定的认识,但西方提出的经典理论以及在此之上提出的各种测评体系已成权威㊂这导致中国教育研究创新往往局限于对经典理论的修补㊁对新变量的找寻以及新情境下的研究验证等方面,缩小了教育研究的寻径范围,并带来一定的价值认同危机,使中国教育研究知识失去了自主性,从而缺乏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基础㊂402(二) 以石攻石 的定量研究惯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却拿着石头攻石头㊂我们长于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调查数据的再利用,旨在 生产论文 ,对研究工具的哲学基础缺乏了解㊂不可否认,定量研究的范式使研究获得了社会合法性,让研究成果被更广泛地接受㊂但国内研究存在追求复杂㊁高深定量研究方法的倾向,该研究惯习过于强调 标准 [37],使思想让位方法,难以发现中国教育实践背后的中国特色经验与规律㊂这种引进和同化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结合较浅,较多关注前人研究中未关注的变量且不曾考虑问题的实践意义,缺乏学术竞争力㊂现有研究惯习存在 倒置 的实证主义,以 手段 来拟合 目的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成果的普遍有效性,却破坏了其科学性㊂我们并不否认实证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但也需意识到中国教育研究的研究范式深受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影响,而这些国家教育研究的套路往往就是实证中的定量研究㊂我们找到了这块 石头 ,在主流研究中大肆使用,却很少关注定量研究以外的认识论,也缺乏定性研究的逻辑基础㊂许多研究者对研究范式毫无批判地接收,成为范式的奴隶㊂而且定量研究的方法论与认识论的固有取向,似乎也将教育研究禁锢于 验证 怪圈,缺乏对复杂人性㊁动态环境㊁鲜活组织等情境变量的探寻㊂ 以石攻石 的方式造成我们习惯于西方范式,中国主场情境关联性弱㊁动态性研究不足,难以进行本源性创新㊂我们正处在建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紧要关头,以他者读得懂的方式发文并没有错,但选择适切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教育实践场域中的独特问题,展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的特色优势,正成为提升国际学术竞争力的重要手段㊂(三) 结构异质 的学术与实践场域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满足人民教育需求,是中国教育学科塑强之根本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民情怀,很好回答了 为谁办教育 办怎样的教育 教育成果谁享用 等教育基本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㊂教育研究不应是解释学,而应是应用科学,甚至从教育服务的角度看,教育研究的实践价值大于解释价值㊂但是,目前中国许多教育研究者倾向于选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致使研究与实践存在一定分离[38]㊂教育研究体系存在理论与实践的明显割裂,理论过剩和经验匮乏问题突出㊂多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分工明确,研究者更多关注教育实践中的数据,实践者则更多扮演实践数据提供者角色,这种二元隔离的状态也让教育研究的主客体分离,让教育研究成果止步于对教育现象的归纳㊁解释与批判,缺乏对教育实践的指导能力[38]㊂研究者与实践者分处于学术场域与实践场域中,学术场域以知识创新与传播为纽带建构知识体系,主要基于文化资本来争夺学术资源㊁学术话语权㊁确定自身学术网络位置,并将文化资本转化㊁递进为学术场域中的经济资本[39];实践场域则是由教育产品与教育服务共同构成,其参与主体几乎围绕资源获取㊁政策回应㊁学业提升等目标进行,其价值是为了提高教育效能㊂场域的异质性势必导致场域间的认知㊁发展目标㊁生产模式的不同㊂学术贡献 完美 契合学术场域的逻辑与规范,但和实践场域的需求可能相去甚远㊂偏向纯理论研究的学术研究者与偏向实践活动的实践者之间的知识传导链条严重断裂,教育理论不能较好地服务教育实践㊂学术场域与实践场域的生产模式与竞争方式截然不同,对教育研究的发展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㊂远离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研究,也就失去了中国教育学科的独立性与独特价值㊂(四) 普适为王 的理论革新误区理论研究的 革故鼎新 与 守正创新 是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有力保障㊂现如今,西方理论仍然占主流,毋庸置疑地拥有话语优势㊂其产生的背景与运用情境被默认为共识,基于主流理论展开的研究被认为更具有研究合法性㊂选用主流理论展开研究更有利于研究者融入学术研究圈,论文也更容易被接收发表[40]㊂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自然的研究逻辑却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主流理论的研究合法性和学术网络组建的便捷性,让本土理论的开发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基于研502究效率的考虑,学者 不愿 甚至 不敢 进行理论革新活动;中国问题已经超过了西方理论的解释范畴,既有理论对新问题的学理支撑不足,难以解决新问题㊁处理新矛盾[41]㊂每个理论研究都对应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教育研究,其地域性与文化性更加明显,教育理论的革新应该优先解释主体的教育现象,进而实现普适化㊂但有些研究者沉迷于理论框架与概念体系的构建,忽视了对社会现实活动的洞察[42]㊂理论革新存在 不愿迈步 与 想迈一大步 的两种极端倾向㊂这种片面强调理论革新普适性的方式,忽视了对研究事实与现象的正确解读㊂研究者也忽视了对有趣事物的发掘以及解释事物的逻辑思维培养,执着于一蹴而就地提出普适理论㊂更有甚者,不惜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所谓的理论构建与革新活动,力求提出各种理论来框定其研究问题,保证问题有理可依㊂痴迷于追求普适性理论,其消极结果就是会导致原创性理论开发的迟滞㊂这种 普适为王 的理论革新方式,限制了理论发展的可能性,掩盖了中国教育实践的特殊性与趣味性,让理论革新走上了生产扭曲㊁时髦㊁套路化理论发展道路,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效率,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成果囿于不合理㊁不匹配的框架中㊂(五) 知识诅咒 的知识输出羁绊学术作为志业,有其社会与政治使命㊂以学术讲思想㊁以学术讲政治[43],是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㊂然而,传播过程中我们却面临 知识诅咒 :我们一旦知道㊁了解了某种事物,就很难想象不知道时候的样子[44]㊂这一概念很好地解释了知识交流与沟通中的壁垒,提醒研究者在输出知识时需要关注信息不对称与经验主义带来的理解偏差㊂我们输出中国教育智慧时,高估了对方理解与认知我们文化的可能性,自动简化了研究细节,本土 行话 与 术语 也时常让对方不知所云,而这些都增加了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教育的难度㊂现实中我们常常表现出教育解释力度的错觉,要么忽视习以为常的中国教育经验,觉得众所周知㊁不值一提;要么表现出极强的文化自信,出现自我膨胀与盲目排他的情况㊂人们在专业领域内很少能进行认知校准,盲目认为自己对研究问题的解释已足够清晰㊂在构建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时,学者常常在缺乏自信与过度自信之间横跳,能够发现中国教育的特殊性,却又时常被解释的 不值当 所羁绊㊂殊不知,这些理所当然的教育现象也是凡人微芒,足以造炬成阳㊂使用主流研究学术话语中的概念㊁理论㊁逻辑等进行中国教育研究容易产生共鸣,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外国人认可中国传统文化却不熟悉中国的文化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教育问题,不管是议题的设置,还是剖析的角度㊁叙事的逻辑㊁传递的价值等,均充斥着西方文明的价值㊁立场㊁态度和标准[45]㊂三、建构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中国策略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与认同;是学术实践活动,更是思维的运作与意识的提升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㊂中国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中国式的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亟待建构㊂ 需求 与 挑战 为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绝佳契机,其建构策略可从如下五方面着手㊂(一)提升对中国差异性教育问题的价值认知能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应呼吁中国学者的话语自觉,打破 经验注脚 生产模式㊂全球化㊁国际化是同质化的过程,但文化具有异质性㊂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与 中国教育现代化 虽一字之差,但其内涵与发展模式并不相同㊂从教育现代化的 赶超 到教育现代化经验 贡献 的变迁,更多展现中国教育发展的独特与经验共享的底气㊂正如丁钢教授指出,改变中国教育研究影响力低㊁附加值低的境况,需要关注本土教育实践并加强对其价值的挖掘与理论的创新㊁自主[22]㊂所以,关注中国教育呼声,表达中国教育优势,廓清价值迷雾,建立标识性概念,既是提升602。
网络培训心得体会七篇
网络培训心得体会七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七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反省不断进步。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关于网络培训心得体会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1从__月__日至_月__日,我参加了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
短短的近一个月的培训,让我有幸聆听了十多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眼界大开,使我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培训让我用理论武装了头脑,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感受:一、理解更深刻。
从周济部长的《关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到张力教授的《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中长期政策要点》;从魏书生局长的《学校管理民主化与科学化》到郑金洲教授的《学校内涵发展与校长领导力》;从何立婴教授的《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到田慧生所长的《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从劳凯声所长的《当前学校依法治教中的若干问题》到王悦群教授的《学校的法律地位》;从周之良教授的《学校德育热点探析》到关鸿羽教授的《学校如何指导家庭教育》;从名校长王建宗的《校长的办学素养与品牌效应》到陈玉琨教授的《中学校长与高层次人才培训》他们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激励我奋力前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
”于是,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校长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道德品质上做教师的榜样。
从《校长管理新理念和校长成功之路》和《学校内涵发展与校长领导力》的报告中和名校校长的身上,感受到的是那种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作为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改革与创新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改革与创新作者:田朝晖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年第06期一、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正行进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许多科技含量高、涉及领域广、工艺复杂的工程项目相继出现,社会发展对工程专业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
然而国内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人才却面临数量与质量的错位,即工程人才数量庞大,但总体水平不高,优秀的工程专业人才缺乏。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开设有工科专业的学校总数已达到1653所,占普通高校数的88.5%;工科专业在校生为600.5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4.6%。
然而,工程人才需求方对高校培养出来的工科毕业生的认可度并不高。
不少企业家指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型人才,工科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国际竞争力报告》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布的主要国家经济竞争力年度研究报告,在2002年度的报告中,“国内劳动力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 一栏显示,在参与排名的49个主要国家中,中国排在末尾。
在随后年度,中国在这一调查指标的排名未见进步。
“从总体上看,我国是工程大国,但目前我国还不能算是工程强国。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使我们可以完成像南水北调、三峡、载人航天等大型工程,但在大量的生产制造领域,我们的许多工程还远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是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首先,工程教育面向工程实际不到位。
这是我国工程教育较长时间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1959年制定的科学规划中片面强调科学、不重视工程技术,自此科学教育在工科院校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的工科院校重视的是培养工程科学人才,培养的是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而不是培养工程学士、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
其次,工程教育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
什么是智慧课堂
什么是智慧课堂?一、什么是智慧课堂?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
“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我校目前进行的“建构智慧课堂”的课题研究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我校追求的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
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由此可见,对于智慧课堂的理解和把握,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智慧”和“课堂”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课堂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内容选择和环节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课堂这一载体的可能性、现实性和需要性;二是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创新方法来展示智慧教育。
什么是智慧?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告诉我们,具有流变、灵动的特性。
人们再给它罩上的神秘外衣,往往使智慧变得虚无缥缈,只可意会而不可捉摸,因此,至今智慧都未有统一的定义。
其实,智慧定义的这种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正是智慧的魅力所在,也给我们研究智慧留下了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王梓坤教授认为:智慧在于人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两方面的深刻的理解以及透彻的领悟,智慧其实“理解”再向前走几步到“领悟”。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谋划和总体部署,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对国家发展面临形势的一个重大判断。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
主要表现为:站在了新的起点、明确了新的方向、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起点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集中到一点,就是推动我国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是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家。
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是20%和6%,高中入学率1.5%,高等教育入学率0.3%,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
到2010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小学净入学率9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整体水平超过中上收入国家。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高校在学总规模3105万,是1949年的265倍,已跃居世界首位。
我们用6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用9年时间实现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走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95位左右,而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在全球排名50-60位。
商丘市教育局-校长专业标准远程培训 - 通知
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校长专业标准》远程专题培训的通知各乡镇中心校、局直各初中: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要求和〘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十二五”规划〙精神,依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教人〔2014〕363号)要求,帮助广大中小学校长理解把握“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和专业素质要求,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更好地完成“十二五”规定的中小学校长各项学习培训任务。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中小学校长〖校长专业标准〗远程专题培训的通知〙(教人〔2014〕507号)要求,经研究决定,面向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校级管理干部、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骨干教师,开展以“校长专业标准”为主题的远程专题培训项目,促进中小学校长集中培训学习和远程学习相结合,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帮助校长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丰富治校的专业知识,提升办学的专业行为,切实担负起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的专业职责。
— 1 —提升我市中小学校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工作与交流的能力,搭建中小学校长学习、工作、交流平台。
二、培训对象1.新任或在职的没有取得校长培训合格证书的初中学校校长、副校长、校级管理干部。
2.教师进修学校管理干部、干训骨干教师。
三、培训时间1.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报名组织时间:2014年9月1日-9月13日;学员学习时间:2014年9月15日-12月15日;总结评估时间:2014年12月16日-12月25日。
四、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宏观政策与教育形势分析、校长专业标准解读、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八个方面,且标准中六大模块中的每个模块都分为“专业理念解读”和“实践案例分析”两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见附件1:远程培训课程设臵)。
教育科研的前沿与趋势
教育科研的前沿与趋势教育科研作为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一直处于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中。
了解其前沿与趋势,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教育科研的前沿领域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备受关注。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实现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了可能。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程度等多维度数据的分析,能够精准地为学生推送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跨学科教育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传统的学科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跨学科教育强调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应用。
例如,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等学科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再者,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
研究如何缩小这种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这不仅涉及到硬件设施的投入,还包括优质师资的培养与合理分配,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另外,教育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也成为了前沿研究的一部分。
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包括舒适的物理空间,还包括积极的心理氛围和文化氛围。
研究表明,和谐、包容、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教育科研的趋势方面,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继续加强。
除了前面提到的个性化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也开始在教育中崭露头角。
这些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二是强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未来的教育评价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评估。
我国教育科研成果现状及其影响力分析_曾天山
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 科学的意见 ( 2004 年) 的推动下, 我国教育科研 机构逐步健全, 教育科研人员达五万多人, 广大教 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生产出为数众多的研究报告、政策咨询报告、教材 教具学具、教学软件等, 形成为教育理念、体制机 制、发展规划、教育模式, 以科学知识、艺术和技术 方式显现, 直接应用到教育实践领域, 影响教育决 策和教学行为, 发展了教育文化产业, 成为世界教 育科研大国。目前, 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中国特色 的教育科研工作体系, 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科研管 理制度, 培养了一支有活力的教育科研大军, 生产 出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教育科研成果。笔者通 过对 2006 2008 年度科研课题、学术论文以及学 术著作进行分析( 有的兼顾以前年份) , 总体把握 我国教育科研成果的现状及其影响力。
963
5
12
西华师范大学 5 938
927
11
0
浙江师范大学 6 895
603
274
18
湖南师范大学 7 733
610
120
3
西南大学
8 732
498
221
13
沈阳师范大学 9 708
588
113
7
云南师范大学 10 704
620
81
3
四川师范大学 11 682
346
335
1
华中师范大学 12 628
表 2 2006 2008 年度教育公开 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
新时期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式转变的思考
马晓丽
摘 要 :在 当前的教育科 学研究 中, 研 究成果的质量 不是特别 高,研 究评价机制有待 完善等 问题 已经制约 了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 ,这就 需要转 变教 育科 学研 究方式。本文 简要分析 了教育科学研 究方式存在的 问题和转 变策略。 关业的发展 ,教育的研究质量 和水平 也取得 了很大 的 提升 ,但是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总体质量 不高 ,研究 的方法相 对 比较落后等等 ,这些教育科学研究方式问题的存 在,使 得科学研究不 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所以 ,在新 时期要重 视教育科学研 究方式 的转变 。 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
、
( 一 ) 教 育 科 学研 究 缺 乏整 体 规 划和 过 程 性 管 理
我 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科学规划 机构 ,虽然这些 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课题的规划跟管理 ,但是对 于教育科学研究 的能力相对有限 ,不能很好的满足各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也 不能很好的调整教育研究结构。这就导致了当 前的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越 来越突出。就当前 晴况来看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很多都是在学科知识领域集 中,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 ,还有对 国 外理论的直接翻译,结合我 国具体实际 的创新成果不是特别多 ,那些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国特色 的教育理论成果很 少,关于教育政策和实践问题 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缺少教育科学研究整体 规划和过程性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突出问题 。 ( 二)教 育科 学研 究成果的质量不 高,研究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教育科 学研究人员 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 高校专 门 的研究 人员 ,另一部分 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还有一部分是 中小 学校长 和任课 教师。纵观近 2 0年 的教育科学 研究状况 可 以看 出 ,教 育科学 研 究队伍 的层次性 比较鲜 明,群众性 的科研 队伍基础宽泛 ,但是也 相应的 降低了其 专业 意味。这些研究人员对教育科学所做的研究不一 样 , 研 究 能力也存 在差异 。高校专 门研究人员主要是理论研究为主 ,没有 很好的 掌握跟 国际接轨 的新型研 究方式 ,这就 减少 了其在 国际 上的学 术影 响 力 。对 于教育行政人员来说 ,在教育研 究 中一般 是担任负 责人 的职务 , 主要是 资源供 给者 ,会 干预研究的方 向性 。而中小学校长跟教师具 备丰 富的实践 经验 ,但是其理论素养还有待提升 ,否则将会 对实践 问题 的解 决产生影 响。这三种类型 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方式都 比较单一 ,教 育科 学 研究质量有待提 高。 ( 三 )现有评价机制制约 了教 育科 学研 究的良性发展 教育部在关 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评价意见中指出 ,需 要进一步健全 科 学合理 的评价制度 。这说 明当前的评价机制已经严 重制 约了教育科学研 究 的良性发展 。重视研究数量 ,轻视研究质量 ,重视人 情和门户之见 等 不 良现象都是现有评价领域的弊病 。一些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研究成果 只 有发表在 “ 来源期刊”上 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才有效 。导致这些学术期刊 看重 的是纯理论 ,没有真正关注实践领域的问题 ,即便 有的关注 到这个 领域也没有提 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这些 刊物的发行量都是有 限 的,对教育实践领域的影响力也很有限。 二 、新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转变途径分 析 ( 一 )制定教育科 学研 究战略规 划,重视研 究内容管理 第一 ,在 国际层面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战略规划 的制定 ,确定相应 的战略 目标 。教育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要站在宏观角度上对 教育科学研究 现状 以及教育知识的质量等进行分 析 ,进一 步确立 当前教 育发展需要解 决 的问题 。强化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 , 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 、合理 。 第二 ,扩展渠道 ,增加教 育知 识 的存量 。随着改革 开 放的不 断深 人 ,我 国教育界也引进 了很多国外 先进的教 育科学理论 , 但 是跟 国外一 些发达 国家相 比,教育知识 的存量仍 旧存在 比较大 的差距 。当前能够很 好 的指导我 国教育发展实践的相关 知识储备不足 。所 以,要加 快教育知 识创新和转化的力度。加大教育科 学知识 的存储量 ,进一 步提高教育知 识 的质量 ,这是 当前教育科学研究 的重要 目 标 。就教育科 学研 究 内容来 说 ,理论研究要 以实践为基础 , 学 校的研究要 以教师 的发 展为基础 ,教 师 的研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这 是确保研究价值实现 的法宝 。要重
2023年政府会议新闻稿
2023年政府会议新闻稿2023年政府会议新闻稿【1】x月x日,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长陈如平研究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书记楚江亭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专家万福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韩立福博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吉林,市教育局副局长于卫东,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宣传部部长高志勇,区政府副区长方玉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宗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区政府副区长方玉美在会上致了欢迎词。
此次会议在我区召开,是对我区多年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我区教育对外展示的一次绝佳的`机会,也是我区教育走向全国的一次非常难得机遇,对于我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等都将会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标志着我区在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做了五场专题报告,区教育局和我区6所学校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枣庄十六中、枣庄四十一中、枣庄十三中、实验小学、文化路小学、红旗小学的成果现场展示,现场观摩了有效教学课堂。
与会人员还观看了我区新课程成果展示文艺演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努力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自我区被确立为“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实验区”以来,我区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入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培训教师和增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校长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校长入职培训心得体会校长入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校长在秦汉时期是下级军官,后经演变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的校长入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期望大家爱好!校长入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我参加小学校长培训班提高学习,受益非浅,体会颇深。
下面就本次学习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以德治校,突出文化育人校长,第一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
做人德字为先,诚信为本。
校长的为人处世所彰显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气力,对凝聚人心、形成良好校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形象管理,突出办学特点把学校特点发展作为品牌战略来进行形象管理,具体步骤:第一步:培养特点;第二步:铸造品牌;第三步:提炼目标,设计形象。
相信对学校的发展一定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
我校要想办出特点,就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
第一要加强学习,精读中外教育名著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观念入手,把“尊重儿童个性,引导儿童发展,成绩儿童未来”的办学理念再细化,结合本校现状,找准定位,凸显特点。
2、从自我做起,引导教师善于反思。
形成于思毁于随,没有反思,人生是盲目的,教育亦然。
在顺境中反思,严防坐失良机,;在逆境中反思,严防意外事故;在展望中反思,严防决策失误,时刻保持一个清楚的头脑。
3、研训一体,培养名师。
改变“我念你听”的传统培训方式,把课题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揉合在一起设计活动,开发教师主体精神让教师全部参与,行动研究,逐渐成长。
4、科学实践,铸造品牌。
经过几年的实践验证,让学校的特点活动形成特点成果,反应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再进行理论总结,形成品牌。
5、长远设计,提炼目标。
为学校制定目标,彰显特点,形成品牌效应。
三、学校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在科研,科研的关键在以人为本。
抓管理、抓质量,我们就要弄清楚,教师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总之,本次培训,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反思,提升了素养,理清了思路,真的是学有所获,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昨天的微不足道,今天的正在争取,明天的正在拼搏”!校长入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短短的_0天时间,培训虽很短,从中学到的知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使我更深入的认识到这份职业的精辟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开辟了我的眼界、增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认清了自身与其它银行员工所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网络的利与弊个人心得 网络安全教育个人心得(通用8篇)
2023年网络的利与弊个人心得网络安全教育个人心得(通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网络的利与弊个人心得网络安全教育个人心得(通用8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田慧生: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田慧生: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英文首字母的缩略语。
虽然STEM教育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将STEM教育视为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是比较一致的。
比如,美国希望通过STEM教育增加高等教育中STEM学科的毕业生,保持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
英国认为STEM学科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未来,强调激发青少年对STEM学习的兴趣,提高高等教育中学习STEM专业的人数,满足英国经济发展中STEM 产业的人员缺口。
当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和教育发达程度存在差异,对于STEM教育的理解和要求也有差异。
那我国对STEM教育有什么要求,STEM教育对当前基础教育又有什么要求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应该说,我国科技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举世瞩目,有力地服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党和国家长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历届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回信给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的学生,再次强调要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起步晚、水平低、意愿弱、缺口大,还不能很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有几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2015年PISA测试,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B-S-J-G,China)在此次测试中总分和科学项目均排名第10,整体落在越南后面。
教学环境
四、教学环境特点
1 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教学环境区域是一个 外在封闭性与内在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2 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教学环境的主体是学 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尤其是教师和学生。
3 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内涵有以下规定性: ⑴规范性: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符合育人 的规范要求。 ⑵可控性:人们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不断的对 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使教学环境向着 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 ⑶纯化性:为实现教学目标各种环境因素都经过 了一定的选择、提炼和加工等纯化处理。 ⑷教育性:构成教学环境的各种因素都具有教学 意义。
(二)教学的心理环境 1校风、班风: 校风:一个学校所形成的社会风气,它是学校 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 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班风:是校风形成的基础。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 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心里倾向。
2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级集体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包括师生 的心境、态度和情绪波动以及课堂秩序等。
吴立刚主编的《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1998年)中指出: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 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是按照培养人,造 就人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 张楚廷所编《教学论概要》(1999年)中指出: 教学环境是指那些与教学有关、影响教学并通 过教学影响人的因素的总和。
参考文献:谢利民 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动机,课堂 行为和学习成绩等施加着潜在而有力的影响。
试论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试论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论文摘要:通过介绍教育传播环境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基本功能,阐述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论述教育传播环境评价的标准。
提出教育传播环境评价标准的原则和对其进行优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育传播环境评价标准重要途径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finition,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the basic function of education, expounds the role of student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expound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pread. Education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standard transmission and to optimize the important way.Keyword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pread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standard正文1.1、引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个体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教育传播环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强有力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主体密切相关的一切要素——教师、学校、课程、教育活动、师生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构成了学生的教育环境。
1.2、教育传播环境的内涵2.1教育传播环境的念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教育科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田慧生[摘要]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转型、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
教育科研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须面对严峻挑战。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应着重于国家重大教育问题研究和重大政策研制、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经验模式、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课程教学改革、重大教育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等研究。
2016年工作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启动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主动服务区域教育决策、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开展系列重大战略研究,探索教育智库体系建设有效途径。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教育智库[作者简介]田慧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100088)2016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教育目标任务,研究部署“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
会上,郝平副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全国教育科研战线在服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入分析教育智库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明确提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指示要求,为未来五年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深刻认识未来五年我国教育科研面临的新形势“十二五”时期,教育科研战线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需求,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深入开展教育研究,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领舆论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转型、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
教育科研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须面对严峻挑战。
第一,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教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
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就能实现赶超跨越,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都在抢先布局谋划科技和教育的竞争。
谁抢占了教育科技——————————*本文系作者在2016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工作会议上的主题报告。
的制高点,谁就抢占了未来竞争的先机。
教育的作用尤为凸显,而教育科研对于影响一个国家教育整体实力扮演关键性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科研面临全新挑战。
面对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教育科研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显著增强,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选择。
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从劳动密集型、高能耗大规模的投资转到创新驱动、提高生产率上来。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根本在教育,关键要靠教育科研的引领和支撑。
从我们对《教育规划纲要》前五年实施的中期评估来看,我国各项指标都得到快速提升,总体达到世界中上国家发展水平,正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但有个核心问题,也是教育最大的短板,即人才培养水平不高,各级各类人才创新精神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与国家发展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
教育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有诸多复杂问题亟待破解,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
从这一点上看,教育科研责任重大。
第三,随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教育的民生价值日益凸显,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利益结构更加复杂多样,不同群体利益诉求、价值观更加多元,教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举全国之力,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
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要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公平。
我们自身对教育的要求高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期盼相比以前也高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要接受更加优质、更加公平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该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创新发展,成为摆在我们教育科研战线面前的现实问题。
第四,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改革的难度加大,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深化改革的难度超乎想象,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改革、协同推进,更需要提升政府科学谋划、科学决策水平。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距离改革的目标要求尚有较大距离。
历史上积压的老问题,发展中形成的新问题,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叠加凸显。
破解这些复杂问题,需要新思路、新举措。
教育科研责无旁贷,要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五,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提升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是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要求,但在教育治理过程中,政府、社会、学校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特别是在我们学校内部的治理上,如何真正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增强办学自主性和活力,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破解还是初步的。
办学活力不足、特色不明显、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直接影响人才培养,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是初级阶段,整体提升教育内部的治理水平还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
与过去相比,教育科研战线还有一个转型任务,要向着教育智库的方向努力。
郝平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教育科研系统加快发展、建设新型教育智库的黄金期,这个判断符合当前形势的基本走向,也是基于形势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未来五年,科研战线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新要求,也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这为教育科研战线大有作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抓住这样的机遇,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发展理念、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做了全面部署,对教育及教育科研领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是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
二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
五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六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
七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八是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九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围绕这些目标任务和要求,全国教育科研系统,要在谋划和推进“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和完成以下任务。
(一)开展国家重大教育问题研究和重大政策研制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未来教育决策的形成与出台越来越依靠教育科研的支撑。
一要围绕教育宏观政策和国家及地方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以及制约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和发展瓶颈问题,开展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提出具有敏锐洞察力、深刻判断力和创新活力的咨询报告,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
这是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首要任务,也是立足生存的根本。
比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有效机制,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借助大数据,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
二要围绕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时效性、对策性研究。
比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我国“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对教育新的需求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分析,开展系列对策性研究。
三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教育政策的研究制定,这本身就是教育科研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方面,要做好预测研究。
政策文本本身不复杂,而支撑好的文本,关键在于前期研究,要对相关问题及早把握,及时开展预测性研究,形成必要的事实和数据的支撑。
另一方面,要对教育政策开展必要的论证性研究,包括实证研究,也要进行比较研究。
重大政策出台要有历史的比较,既要有中国自身发展纵向的比较;同时,也要进行国际上的横向比较,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好的经验做法。
(二)开展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开展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已成为国家和社会新的诉求,尤其是在管办评相分离政策出台后,开展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更加重要。
一方面,从我们自身来看,过去我们参与政策制定的经验比较多。
现在看,一项重大政策的实施之后,成效究竟如何,政策本身还有没有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整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做扎扎实实的研究。
2016年,《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之后,教育部组织相当的专业力量开展了第三方评价,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的成效做了认真的监测总结和评估。
我们有一批教育科研院所参与了这项工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参与了,特别是最后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成效(图解)》,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各方面成效做了系统总结,上报到中央,各相关教科院(所)均发挥了作为第三方评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