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现象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声现象

初二物理声现象

1、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的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答: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2、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见起跑点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计得的百米成绩是12.5秒,这个成绩准确吗?为什么?答:百米赛跑场上记时裁判从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记时。

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实际成绩应比12.5秒多一些。

因此12.5秒的成绩不准。

3、录音室的墙壁贴有一层松软的材料,有什么作用?答: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

特别是软的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很好。

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松软材料来把室内一些杂音吸收掉,减少杂音对正常音的干扰,提高录音质量。

4、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煤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5、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把弦拉得紧些B、把弦放松些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拉琴解析: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而琴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弦线越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选A。

6、如果把书卷成小筒,对着筒讲话,声音就可以传得远些。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为什么有的扬声器要装一个喇叭形的号筒?医生常常用听诊器对病人作检查?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方传播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用喇叭形的传声筒传声,可以使声音在传声筒所指的方向得到加强,也就能传得更远。

声音如能沿着管子传播,就更加集中了。

响度减小得慢,扬声器的喇叭,医生用的听诊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初二物理声现象重难点分析超全

初二物理声现象重难点分析超全

第一部分声现象(一)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速: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 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10.声的利用声与信息:回声定位(或回声测距)声与能量:(1)声波能传递能量.(2)应用:超声除垢;超声碎石.常考题型:1.怎样证明固体发声时在振动固体发声时在振动,但这种振动用肉眼很难看出来,怎样把这种看不见的东西表现出来呢?我教你的方法是:转换法.转换法是把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易直接观测认识的问题,转变成能看见现象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对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这种方法很有效.生活中你也用到过转换法,只是未注意罢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红旗飘动,树叶摇晃等.你可以把轻小物体放在桌面(固体)上,比如纸屑、乒乓球等,用手拍桌子时,桌子发声,同时可以看到纸屑或乒乓球在动,它们的动正是由于桌子振动的缘故.1.试试看:小明取8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如图测4-3.然后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接着小明用8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会发现最右边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吹瓶子时,是瓶中空气振动发声,水越少,气柱越长,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转变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一、介质种类。

二、介质温度。

记住:1℃速度340/s。

二、咱们如何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进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发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点也不同,这些不同确实是判定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确实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XX0Hz。

超声波:高于XX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冲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的音调:长短、粗细、松紧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操纵噪声: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和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品级和危害: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爱惜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0dB。

操纵噪声:避免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避免噪声进入人耳。

即:一、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能够传播到人的耳朵并引起听觉感知。

在初二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声音和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在其振动过程中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区域,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在空气中传播时,声波沿着介质的传播方向传递,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口感,不同乐器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它们有不同的频率和振幅组合。

三、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反射1.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被物体阻挡或反射。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四、回声和共鸣1. 回声:当声音抵达障碍物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射并返回发声源,人的耳朵能够听到这种反射声,形成回声。

2. 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声波的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共鸣音量较大且声音更加清晰。

五、声音与物体的振动1. 声音的源头:声音的产生通常与物体的振动有关,例如乐器的弦线震动、人的声带振动等。

2. 声音的质量:不同物体在振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质量,人的声带和空气的共振作用使得人类能够发出语言。

六、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放大:通过扩音器、扬声器等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进一步放大声音的响度。

2. 声纹识别:利用声音的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声音传输的便捷性使得声纹识别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身份验证方式。

以上是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

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3、声音的传播条件及速度(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人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

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振动传播的。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上册涉及的声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颤动,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有声带的振动、乐器的演奏、物体的撞击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依赖介质,如空气、固体或液体等。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机械波。

这些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波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

我们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度,分贝数越大,声音越强。

2.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我们通常用赫兹来表示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人们对声音高低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较尖锐,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较低沉。

4. 声音的音质:音质是指不同声音之间的音色特点,它取决于声音的谐波成分。

四、声音的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声波会按照与入射角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角度反射回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声现象,也是声纳和雷达等技术的基础。

五、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发生吸收和衍射现象。

吸收是指声音遇到物体时,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减弱。

衍射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沿着障碍物的边缘传播。

衍射现象使得我们能够听到遮挡物后面的声音。

六、共鸣共鸣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声音振动能够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

比如,当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与另一个音叉的频率相同时,后者会因共鸣而发出响亮的声音。

七、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声音还被应用于扬声器、耳机、电话、雷达等各种设备中。

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和感受非常丰富。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和被接收的呢?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步了解这些问题,并探讨与声音有关的一些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变化,这种变化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的空间传播,形成声波。

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可以在空气、水、金属、木材等物质中传播,但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介质越密度大、越弹性好,则声波传播速度越快。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产生的变化可以被声音接收器接收,常见的声音接收器有麦克风、扬声器、耳朵等。

三、声音的压强和频率声波中的压缩部分和稀疏部分都会对介质施加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声音的压强。

声音的压强越大,则声音越响亮;声音的压强越小,则声音越轻柔。

声波中的波峰和波谷的数量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出现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用赫兹(Hz)来表示。

声音的频率越高,则声音越尖锐;声音的频率越低,则声音越沉闷。

四、共振和谐振当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外界的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发生共振或谐振现象,意味着物体的振动会越来越强烈。

这种现象在很多声学设备中都有应用,如乐器、喇叭等。

五、声音的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声波会从原来的方向反向传播。

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我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利用声纳来测量距离、利用回声定位船只、在电视中添加声音效果等等。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变化章节涉及的声现象知识点,它们探究了声音产生、传播、压强、频率、共振和反射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声学原理,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速度340/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XX0Hz。

超声波:高于XX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的音调:长短、粗细、松紧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初二物理讲义声现象

初二物理讲义声现象

初二物理讲义第一讲声现象(一)一.主要知识点回顾:1.声音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靠---------,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在气体中较----3.声音在15摄式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m/s 且声速与温度有关4.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类似水波)。

5.人耳的构造------ --------- --------6.骨传导:声音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7.声源:8.双耳效应:9、回声现象(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障碍无与发声体相距大于米)(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写公式)二.考考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通常称为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的。

______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2.气体、液体、固体都能______声音。

传播最快的是______。

3.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笛子杆”“笛中的空气”)。

4.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

5、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挥动的手臂B.挂在胸前的哨子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7、沸腾的水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A.水能传声B.水蒸汽能传声C.空气能传声D. 水振动而发声`三.感悟与实践【例1】、某人站在离围墙前击掌,经过1.5s听到了回声,则他距墙多远?变式练习1-1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离开我们多远?猎人在射击后6秒钟听到射击的回声,障碍物离猎人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1-2、为了测量海底的深度,把发声体放在船底,经过1S听到从海底返回的声音,求这处海底有多深?(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1m/s)1-3、某人站在离围墙136m处击掌,则他经过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四.巩固与提高1.敲锣时,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敲钟时,停止敲击时还余音未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2.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1)扬声器;(3)二胡声;(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6)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个歌词中分别描述的声源是、、___________ ;(7)笛声;3.医生用的听诊器,在听病人心脏跳动时,是通过介质传到医生的耳朵里的,用了听诊器提高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物理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流传:一定有介质。

如空气、木、铁等。

3声音的场速度是 340 米 /秒 (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速度
不一样 )
4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 秒以上。

最少也要 0.1 秒。

5乐音三因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邻近的状
况下主要经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音调:人们所感觉的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次相关:频次越大,音调越高
7频次: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次。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本来地点的最大距离。

9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它与振幅相关: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

10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
染。

1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凌乱无章的振动产
生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阻碍正常人们工作、
第1页/共2页
1 / 2
学习、歇息的声音,或许扰乱人们听的声音。

12 减小噪声的方法: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流传门路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 噪声等级:小于40 分贝寂静,超出50 分贝影响睡眠休息, 70 分贝以上扰乱讲话,长久生活在90 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 分贝以上就损
歹人的听觉器官。

第2页/共2页
2 / 2。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及例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及例题.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及例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及例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及例题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是一种机械波,能够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都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中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点,并附上一些例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而物体振动是由能量转化产生的。

一般来说,声音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有声源、声音的传递介质和接收声音的人耳。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液体或固体也振动起来,进而形成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称为空气声波。

当声音传播到人耳附近时,人耳会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例如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约为1492米/秒。

三、声音的特性和参数声音有着一些基本的特性和参数,其中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等。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音源产生的声音音色也不同。

四、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物体后从物体上弹回来,形成回声。

吸收是指声波被物体吸收,降低声音的强度。

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能力有所不同。

五、声音的共鸣共鸣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声音的作用下,产生与外界声音相同的振动。

当外界声音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同时,共鸣现象比较明显。

下面是一些例题,帮助同学们检测对声现象知识的理解程度:例题1:声音需要什么传播介质?例题2: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例题3:什么是声音的音调,它与声波的哪个参数有关?例题4:何种情况下会出现声音的共鸣现象?例题5:如果一组声波的频率较低,这些声波的音调是高还是低?通过解答这些例题,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声现象知识,提高对该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最新初二物理声现象4篇

最新初二物理声现象4篇

初二物理声现象4篇初二物理声现象4篇初二物理声现象(1)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⑶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学会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⑵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声音的传播。

※教与学互动设计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早晨起来,人们听到枝头鸟儿的欢唱,看到蜜蜂在花间起舞;晚上,通过音响,人们会欣赏到美妙的音乐……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由此可知,鸟儿、蜜蜂、音响都能发出(声音);假如这个世界突然没有声音,会出现什么现象?试举例。

(例如:老师讲课学生听不见,整个世界变成无声的世界,人们无法交谈等等)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声的产生[讨论]展示教材图片,并讨论画面上分别是哪些物体发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做一做]通过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如敲桌子、大声说话、使塑料尺发声、吹口哨等。

[点拨]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振动[观察]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团,当鼓在发声时,观察小纸团。

[想一想]能否用其他器材、方法探究发声的原因?[思考]蝉是怎样发声的?蜜蜂、苍蝇、蚊子在飞舞时,靠什么发出“嗡嗡”声?对物体振动发声有进一步的了解。

[讨论]怎样将声音记录下来?生活中有哪些记录方法?[结论]同学们讨论得出: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和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可以将声音纪律下来。

例如:机械唱片、磁带、激光唱片等。

八年级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世界规律的学科,声学则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各种现象。

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声的产生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空气分子的运动,从而产生声波。

例如,木琴的振动会产生声波,电脑里的扬声器里的振膜震动也会产生声波。

2. 声的传播声波是机械波,它需要媒介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而传递的。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力而逐渐衰减、消失。

3. 声速的计算声速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在理想状态下,声速可以通过公式c=vλ 来计算,其中c 是声速,v 是频率,λ 是波长。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是 343 米每秒。

4. 声的反射当声波遇到一个障碍物时,它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相同,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这个现象被广泛应用在音响、声学设计等领域中。

5. 声的干涉当两个声波相遇时,它们会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波形。

这种现象称为声波干涉。

干涉可以是增强的,也可以是削弱的。

在音响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干涉的原理,来达到最佳的音效。

6. 声的衍射声波的衍射是指声波遇到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时,它会弯曲并朝着其他方向传播。

衍射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当你在房间里说话时,声音会从门缝中传到另外一个房间。

7. 共振现象当一个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外界物体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

共振会导致振动更强烈,并产生更大的声音。

共振现象在许多物理和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在学习物理声学知识时,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实践能力的提高。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学的基本知识。

初二物理声现象

初二物理声现象

初二物理声现象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声音我们可以进行交流、听到美妙的音乐和声音等。

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学中的声现象,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常是物体的震动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纵向的机械波。

在初二物理学中,一般将物体的振动分为有声音和无声音两种情况。

有声音的产生当物体的振动频率在20Hz至20kHz之间时,我们能够听到产生的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钢琴的琴弦时,琴弦开始振动并产生声音。

同样地,当我们敲击鼓面,鼓皮的振动也会产生声音。

无声音的产生当物体的振动频率超过20kHz时,我们无法听到产生的声音。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无声音。

例如,当我们使用超声波清洁器进行清洁时,超声波产生的频率超过我们的听觉范围。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物质的震动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当声音传播到空气以外的介质,例如水或金属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1,482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更快,约为每秒5,120米。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很多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频。

高频声音会被感知为高音,低频声音则被感知为低音。

在乐器中,音调是由不同频率的声音合成产生的。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

音量与声音的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通过调节媒介的振幅,我们可以调节声音的音量。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质量。

不同的乐器和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特征,这是由于声音的波形特点不同。

例如,钢琴和小提琴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初二学生可以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解声音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学习更高级的物理知识,深入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

注:本文所述内容适用于初二物理学水平,部分内容可能存在简化和概括,仅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声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的声现象的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递给空气或其他介质时产生的。

振动物体的能量使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分子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声波。

2.声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它们的密度越大,声速越快。

3.声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和音速。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质地,与声源振动的谐波有关;音速是声音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回声和共鸣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称为回声。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共鸣现象会发生,使物体发出更大振幅的声音。

5.声音的变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如吸收、折射、散射、衍射等。

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物体吸收而减弱;折射是指声波在介质之间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散射是指声波遇到不规则表面时改变方向;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开口时弯曲传播。

6.声音的保护和利用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声音保护。

常见的声音保护措施包括低音量听音乐、戴上防噪耳塞等。

声音的利用包括通讯、音乐、声纹识别等诸多方面。

7.声音的传播媒介声波可以在空气、水、钢铁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水中约为1500米/秒,钢铁中约为5000米/秒。

8.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波长是声波的一个特性,是指在一个完整振动周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波长越短,声音的频率越高。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声现象的主要知识点,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最新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最新归纳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 或没有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不能传声;声音以的形式传播;5、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 s是距离,单位是,t是时间,单位是6、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7、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8、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9、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赫兹Hz)(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低于20Hz的声叫;(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3)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声现象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声现象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声现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的复习课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速和回音3.会运用声速解决问题声现象的兴趣引入(如美妙的音乐声)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举例?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声音的传播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例: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真空不能传声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3、如图2-3,在教室里敲一下音叉,同学们能听到由音叉而发出的声音。

在人和音叉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声音传到人耳的详细情况是:音叉振动在空气中激起,传到人耳时引图1起耳内振动,从而产生听觉。

习题:1.发声体都是在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2.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中传播。

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既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给电交谈,这是因为。

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交谈,说明:。

5、放在钟罩内的闹钟,钟锤不断地敲打铃盖,但却听不到铃声。

这是因为()A.闹钟停了 B.没有发声物体C.钟罩内没有空气 D.声音让钟罩挡住了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重点定义: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2)响度重点定义: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要点:1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1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2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3)音色重点定义: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

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例题:1.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D.猫狗的听觉有问题2.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2万次习题:1. 我们能辨别二胡和笛子的声音,这是由于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品不同;D、上述三项都不同。

2、人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A、蝙蝠不会发声;B、蝙蝠发声响太小;C、发声的频率太高;D、发声的频率太低。

3.乐音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

4.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养人分辨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密归来,根据是:()A.音调高低 B.响度的大小 C.音色的不同 D.翅膀振动的多少知识点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例题:1、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2、声音在空气、水、枯木、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枯木;B 、水;C 、枯木;D 、钢。

3、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若在45秒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撞击声30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注:第一次听到撞击声时开始计时)4、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行的峡谷,鸣笛后经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再经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

求这个峡谷的宽度。

(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5]习题:1、有一跟长100米的空气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镒响声 D. 四次响声2、在水、铁和空气这三种介质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铁、水、空气;B、水、空气、铁;C、空气、铁、水;D、水、铁、空气。

3.下列关于回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山崖、高墙反射回来的声音才叫回声B.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C.在较小的房屋内说话没有回声D.只要有障碍物存在就有回声4、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后0.4秒内听到两次笛声,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______米。

5.某人面对远处的山崖喊话,经过2.8秒听到回声。

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求山崖与人之间的距离。

6、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

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的行驶速度?7.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

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知识点四:声音的利用和噪音的控制噪音: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即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声音,叫做噪音。

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要点:消声(从声源出);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声的利用A、可以传递信息1 回声定位2 声纳测距,探测鱼群疑点: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B、传输能量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重点: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例题:1、下面四句话摘自一位同学学习“声现象”时总结的内容,其中错误的是()A.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B.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D.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习题: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方法。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住宅区植树,这是在_______减少噪声。

2、利用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需要测出,然后利用公式计算。

3、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米。

4、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5.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A.具有能量 B.穿透能力强C.传播距离远D.遇到障碍物能反射6、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纳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声纳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②声纳设备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③超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④声纳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课后作业1、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2.2009年12月6日,在南靖麒麟山公园举行第二届土楼文化节故里专场音乐会,场外附近的听众通过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是著名歌手谭晶正在演唱()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3.用手机通话时,我们可以辨别出熟悉的朋友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来辨别的()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响度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C.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真空可以传声5.在“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一道辩听题:“先听音乐,然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者均可6.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

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也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9.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10.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A.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11.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12、一汽车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1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